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的功夫。于是,曹操决定收留刘备。不仅收留,而且还给刘备补充了一千兵马和粮食兵器,然后命刘备东至沛国,收合流散的旧部,伺机图取吕布。为了鼓舞刘备部众的情绪,曹操还送他一个“豫州牧”的官衔。
刘备在曹操这里注射了一支强心针,元气有所恢复。当年年底,他就沿着不久前匆匆西逃的路线,雄赳赳地向东杀回沛国。此时,吕布又与淮南的袁术彻底闹翻,所以已从小沛撤回徐州,准备和袁术血战一场。乘此机会,刘备轻轻松松地进入了小沛城。
小沛的街市和府署依旧,而自己在俯仰之间却已成了“二度刘郎”,刘备的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可是,他没有时间多去品尝愁滋味,而是立即着手扩军备战,以便能与吕布见个高低。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觉已到了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的春天。刘备回到小沛一年有余,而实力的扩张却成绩不大,因为他处于几股强大势力的夹缝之中,供他支配的地域和人口的资源很有限。为此,刘备心情抑郁,夙夜忧虑。
一日,忽有探卒来报,说是吕布派人到西边的河内郡买马,将携重金从小沛以南二百里处经过。刘备正愁缺钱发展军备,当然不会放过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于是,立即遣赵云率轻骑三百,跟踪追上,把吕布派出的使者及其所带的巨额金银,来了个一锅端。
消息传回徐州,吕布在下邳城中气得七窍生烟,发誓要踏平小沛,抓住刘备这个可恨的“大耳儿”!由于自己正和袁术决战,不能亲自进攻刘备,吕布便派遣手下两员最为骁勇的大将,领兵一万杀往小沛。
这两员大将,一个叫高顺,一个叫张辽,都是智勇兼备的出色人物。前年吕布攻小沛得手,即全仗此二将。由于高顺和张辽熟悉小沛一切情况,所以这两人在进军途中,即商定好攻城战略。他们的攻城战略,简言之,即是“围城断水”四个字。原来,这小沛位于泡水与泗水的交汇之处,泡水绕城南,泗水经城东,两水距城墙都不到一箭之遥。由于水源近便,城内数千户人家,以及官府驻军,都出城汲水,以作生活之用。高顺与张辽决心凭借优势兵力,四面围城,不让滴水进入小沛。城内临渴掘井,势不能维持数千民户和三千官兵之需。数月之后,城池即可不攻自溃了。
老实说,高、张二将这一招相当厉害。而刘备在一年多的备战活动中,备了人,备了粮,备了兵器军资,就是疏忽了五行之一的水。结果,三月底敌军围城,六月间全城开始骚乱,军士甚至于杀马饮血。到了九月底,刘备终于支持不住,率领部众溃围而出。高、张二将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阻击,连连得手。这一战,刘备大败亏输,除了他和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少数高级官员侥幸逃脱外,其余人马全部被歼,他那倒霉的妻妾儿女,竟然再一次做了吕布军队的俘虏。
高顺和张辽,得意洋洋地旋军下邳。与此同时,刘备一行残兵败将,则神情黯然地西奔许县。刘备虽然表面上仍旧显得镇静自若,但是其内心深处却有说不出的苦楚。眼见得又来到太祖高皇帝斩白蛇起事的大泽之中,刘备不禁暗中默默祝祷,祈求先祖保佑后人。
或许是刘备的祝祷起了作用吧,他过了大泽之后,刚刚进入与沛国相邻的梁国(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就碰上曹操进攻吕布的大军。
曹操跨有兖、豫二州后,立即把徐州的吕布作为头号进攻目标。这当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徐州邻接兖、豫,强敌据之则是我心腹之忧;我若据之,则黄河以南、淮水以北、洛阳以东、东海以西这一大片战略要区就全部成为我之凭借,届时我之实力即可冠于群雄。有鉴于此,曹操把汉献帝安顿在许县之后,便开始筹划东征徐州。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起大兵五万进攻吕布。十月,曹军行至梁国地界,正好与刘备一行相遇。刘备一见有人要狠狠收拾吕布,喜出望外。他立即拨转马头,随着浩浩荡荡的曹操兵马,直奔徐州而去。
此番曹操出征,乃是“奉王命以讨不庭”,打起汉家天子的旗号,先已在名分上占了绝对优势。在实力的对比上,曹操和吕布所拥有的军队数量上相去不远,但质量或战斗力方面却差别悬殊。曹营将士上下齐心,而且有一个阵容强大的智囊团为曹操运筹帷幄。而吕布一方,自从他在小沛两胜刘备之后,就一直在闹内部纷争。对于智勇兼备而且忠心耿耿的高顺等将,吕布疑而远之;对于自己的亲属,虽然平庸无能,吕布却是信而用之。实际上,这场大战的结果,在两军尚未接触之先即已基本决定了。
十月下旬,曹军入徐州,攻克下邳西部屏障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首战告捷。接着,曹军沿泗水东下,在下邳西郊大破吕布骑兵,吕布逃回城中,凭城固守。曹操挥军将城围定之后,召集智囊团商议破城之策。而其主要谋臣荀攸和郭嘉,竟然也在五行之一的水字上打主意,提出一个“引水灌城”的高招来。
原来这下邳与小沛的地理情况相似,也位于二水交汇之处。城西为沂水,城南为泗水。但是,与小沛有所不同者,一是下邳城的地平面相当低下,二是下邳这两条江河的水量更大。荀攸和郭嘉正是看准以上的地理特点,提出与“围城断水”截然不同的“引水灌城”四字要诀,真可谓“用兵之妙,存乎一心”也。
十月底,曹军开始掘开两江堤岸,引水灌城。顿时,下邳城中变成一片泽国,军民苦不堪言。到了十二月,吕布军心大乱,其部将纷纷投降曹操。吕布见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大势已去,也只好举手投降。
大获全胜的曹操,高坐在下邳城中徐州州牧府署的大堂之上。旁边陪坐的是前任徐州牧刘备刘玄德。堂下那位被绳索捆得结结实实的俘虏,则是现任徐州牧吕布吕奉先。
堂上的二位尚未发言,堂下的吕布倒先开了口,他先对曹操说道:“从今以后,天下定矣。”
曹操一时感到莫名其妙,便问道:“此话怎讲?”
吕布马上来了劲,傲然答道:“明公最为担忧者不是我吕布么?而我今天已经归顺了。今后如果由我替明公统领骑兵,冲锋陷阵,平定天下还有什么困难!”
说完,他又转向刘备,说道:“玄德,你为座上客,我为阶下囚,这绳索把我捆得如此之紧,你就不能替我说一句好话么?”
刘备正欲回话,曹操却先笑道:“捆绑猛虎,哪得不紧!”
曹操说完,便令左右与吕布松绑。刘备见曹操有收容吕布之意,心想如果是这样,不仅报不了吕布夺我徐州和小沛之深仇大恨,而且曹操将无敌于天下,自己哪里还有出头之日?于是连忙阻挡曹操道:“明公不见当初他是如何对待丁建阳和董仲颖的吗?”
曹操立即醒悟:当初丁原和董卓,与吕布恩同父子,吕布都忍得下心亲手杀死他们,自己如果收容了这个反复无常之人,不是自造心腹之患么!当下他就下令,用丝带勒死吕布,然后斩下首级,送往许县向皇帝报功。
左右得令,一齐上前把吕布推出行刑。吕布自知死期已到,也不再哀求。只是在走出大堂时,对着刘备说了他一生中最后一句话:“这个大耳朵家伙,是最不可信任的!”
两个月后,也就是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二月,刘备携带重回自己身边的家小和部属,随曹操回转许县。这正是:
吕布今成刀下鬼,刘郎明日又如何?
要知道刘备在曹操手下栖身的日子滋味如何,会不会遭到同吕布一样悲惨的结局,请看下文分解。
一〇 虎脱樊笼
刘备到达东汉临时都城许县之后,曹操亲自上表汉献帝,委任刘备为左将军,关羽和张飞为中郎将,以表彰他们助平徐州之功。在日常生活中,曹操对刘备更是优礼无以复加,史称之为“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这并非虚言。
但是,刘备的内心深处,却被一层愁云笼罩着。
《诗经·黍离》一篇有句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么刘备此时何以忧愁呢?我们试加剖析就不难明白。
刘备其人,志量弘广,众所周知。他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而不愿成为他人的附庸。打个比方来说,他要做自发光辉的太阳,而不愿做借光发亮的明月。如今,他在许都享受着高官厚禄,外人看起来十分风光和荣耀,然而说实权无实权,说地盘无地盘,纯粹是闲官一个。闲官犹且有自由,而自己进出都要奉陪曹操,简直成了曹操向天下显示其礼贤下士风范的活道具了。结果,曹操对刘备越是优礼有加,刘备心中越是有一种屈辱的感觉。用现代人的话来说,这大概是一种逆反心理吧。
对曹操的这种反感心理,促使刘备参加了一项诛杀曹操的秘密行动。此事的由来,还得从头说起。
自从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到许县之后,他这个真命天子就成了十足的政治傀儡。皇宫的禁卫军和皇帝近身侍从,都由曹氏的亲戚和党羽充任。凡是替皇帝出谋划策者,一概逃不脱身首异处的厄运。汉献帝登基之时,年仅九岁。到了建安四年(199),他已是十九岁的懂事青年。青年人火气大,所以汉献帝对于自己的处境颇为不满。一次,曹操入宫面见至尊,冷不防皇帝愤愤然说道:“君若愿意辅佐朕,则请对朕宽厚一点;君若不愿,则请开恩放我回陈留国去吧!”
原来,汉献帝刘协,乃是汉灵帝的次子。灵帝死时,先由嫡长子刘辩继位,是为少帝。少帝登基三月,封皇弟刘协为陈留王,以兖州陈留郡为其封国。董卓入京,废黜少帝,改迎陈留王为天子,即是献帝。如今献帝要回陈留去当他的藩王,掼掉至尊至贵的天子冕旒,可见他是气愤已极了。
站在殿廷之中的曹操,听了小皇帝的一番愤激之辞,不禁大惊失色,赶忙向皇帝说好话。献帝态度稍转平和之后,曹操立即叩拜告辞。及至出得宫来,曹操已是汗流浃背衣衫湿了。从此,曹操再也不敢进宫朝见天子。
有“乱世英雄”之称的曹操,什么阵仗没有见过,难道会惧怕那个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傀儡皇帝?曹操之惧,出于一个特殊原因。按照东汉的制度,凡三公又兼领兵马者上殿见皇帝,自己不能佩带武器不说,还要由两名雄赳赳的羽林卫士分左右挟持。卫士手提出鞘宝刀,虎视眈眈。晋见者就在卫士的挟持中与皇帝说话,说完之后,复由卫士挟持下殿。之所以如此,是考虑到司徒、司空、太尉这三公乃朝廷政务大臣,他们一旦兼领重兵,则军政两权在握,若心怀不臣之心,夺位自立相当容易,因而在皇帝与之直接见面时,要有上述一套严加防范的措施。那一日曹操入见,仍依旧制由羽林卫士执刀挟持,因为他当时身任司空总管政务,又以车骑将军的名义掌握兵权,属于“三公领兵朝见”之例。献帝在宝座上发了脾气,曹操瞧着左右那两柄寒光闪闪的利刀,生怕毛头天子喊出一个“杀”字。虽说羽林卫士都由自己千挑万选,严格控制,可是万一有人心向天子,一刀下来还会有曹某人的活路么!陡然面临生死之机,任曹孟德是叱咤风云的角色,也不容他不冷汗长流。
曹操吃了这一惊,对汉献帝的监视限制自然是变本加厉了。汉献帝悲愤莫名,便下了一道密诏给车骑将军董承,要他组织可靠官员,伺机诛除曹操。
董承是汉灵帝母亲的侄儿,其女又嫁给汉献帝为贵人,所以他和当今天子具有双重亲属关系。所谓“贵人”,乃皇帝妻妾的一种名号。光武帝建立东汉,定后宫称号,有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数种。贵人之位,仅在皇后之下。在中国古代,媳妇称公公,女婿称岳父,都可以叫做“舅”。董承是天子的岳父,所以可以称为“国舅”了。
董国舅受诏之后,立即暗中物色可靠对象。长水校尉种辑、偏将军王子服和吴子兰、议郎吴硕诸人,先后参加了这项秘密行动。接着,董承又开始和刘备接触,争取他加入进来。
刘备之所以被董国舅看中,主要有如下原因:其一是因为刘备乃汉室之胄,所谓一笔难写两个刘字,具有同种遗传基因的人还能不彼此扶助么?其二是因为已经加入秘密行动的诸人,名位既低,手中亦无多少实力。干这等大事,光有忠心一颗显然是不行的。而刘备身任左将军,手下尚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沙场老将以及数百兵马。凭这支力量在许县城中搞点突然行动,倒也勉强够了。
刘备出于对皇帝的忠诚和同情,出于对曹操的反感,出于一种企图侥幸得手,从而立时建立丰功伟业的冒险心理,总之是在复杂的思想动机驱使下,参加了这个倒曹的秘密小集团。
然而曹操亦非等闲之辈,他早已在加强监视汉献帝和其他可疑朝臣的同时,更加注意自身安全的保卫措施。在这种情况之下,董承等人的秘密行动一直未能得到实施的机会。事久易泄,刘备心中时时刻刻都惴惴不安。他知道曹操心狠手辣,此事如果露了馅,少说也要有数百人成为刀下之鬼。
一日,曹操设家宴招待刘备。酒过三巡,曹操随随便便说道:“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与我曹操。至于袁绍之流,值不得一提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备心中藏有机密,神经一直高度紧张。他一听曹操的话,似有言外之音,不由得全身一哆嗦,手中的筷子和汤匙立刻掉在几案之上。
曹操那双陶然醉眼之中的笑意消失了,随之浮现出来的是一缕怀疑和不解。刘备意识到自己过于失态,赶忙找理由掩饰。恰好刚才晴空之上响起两声旱天雷,他灵机一动,说道:“孔子云‘迅雷风烈必变’,这话确实是不错。”
“迅雷风烈必变”,是《论语·乡党篇》中记述的孔子之言。意思是说,孔子随时注意自己的态度神情,每逢突发的疾雷和大风,立即现出严肃敬畏之色。这句话用来掩饰刘备的失态,真是天衣无缝,也不枉他在大经学家卢植的门下苦读好几年书了。
在此,我们还得特别说一说曹操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英雄”二字。此话既然是从他自己的口中说出来,那就足以证明,曹操本人是以“英雄”自命,而非“奸雄”。关于当时的大名士许劭,当年曾经对曹操有两句评语的故事,上面已经说过了。但是,许劭对他的评语,却有两个版本流传至今。一个版本出自正史《后汉书·许劭传》,评语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世说新语·识鉴篇》所载评语也与此相同。另一个版本出自《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异同杂语》,评语就是大家熟知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世的人,认为曹操的性格颇有奸诈成分,所以对后一种版本的评语非常之认同,使之得以广为流传。但是,究竟曹操本人听到的是哪一种版本,我们后人的种种认定和定性,都不足为据,只有从他本人的反应和回馈当中,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此处曹操对刘备说这番话时,纯属自然而然的酒后吐真言,看不出故意的有心设计和矫揉造作,因此是真实可信的,也正是他对他人评价的一种反应和回馈。他的反应和回馈,是“英雄”而非“奸雄”,由此推断,他所听到的真实版本,应当是前一种,也就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有鉴于此,笔者凡是提到这一评价之时,都统一采用他自己听到的前一种版本。
曹操脸上的怀疑暂时消失,刘备心中的不安却加重起来。他想,如果倒曹的计划无法实现,就应立刻离开许县,坐以待毙乃是愚蠢之举。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刘备不久就得到一个脱离樊笼的大好机会。
盘踞淮南的袁术,在前年的春天自称天子,大封公卿,广置后妃。后宫数百人皆服绮罗之衣,厌粱肉之食,荒侈无限。袁术的地盘本不甚大,还不满一州之地,经他这一显富摆阔,马上弄得“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乘此机会,先是吕布,接着是曹操,相继出兵淮南。袁术一败再败,部下土崩瓦解,只好逃往青州去投奔侄儿袁谭。从淮南到青州,必须经过徐州的下邳附近。曹操得知袁术的动向,当即决定派一支奇兵赶往下邳,来一个守株待兔。
刘备闻讯,便向曹操请战,他说:“袁术僭号,罪不容诛!明公奉辞伐罪,志士从者如云。备虽不才,愿为前驱。且备昔在徐州,袁术屡来犯境。此次定要生擒逆贼,以报明公而雪旧恨!”
这一番话,刘备说得慷慨激昂,涕泪横流,连老练深沉的曹操亦为之动容。曹操马上下令:左将军刘备偕偏将军朱灵,率军四千,速往下邳以北截击袁术!
刘备早已作好离去的一应准备。曹操令下的第二天凌晨,他即率兵出许县东下。他以军情紧急为由,昼夜兼程,绝少停留。三天之后,兵马来到许县以东五百里开外的沛国,刘备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曹操的命令刚一下达,其主要谋臣郭嘉、程昱、董昭等人连忙来见曹操,阻止其事。曹操觉得自己人大面大,岂能说出口的话又收转回去?一时未能答允诸人的要求。次日下午,刘备的兵马已经出发之后,曹操独坐静思,才意识到此举确实欠妥。自己总认为:上次放刘备到小沛,他并没有离我而去,此次放他到下邳,他也不会有异心。殊不知两者形似而实异。上次徐州有强敌吕布,刘备在那里无法自立,当然只有依附于我。现今吕布已成黄泉之鬼,袁术亦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徐州一带,无能制约刘备者,刘备此去,其心难测!想到这里,曹操猛然站起,命帐下骁将乐进、徐晃,立即率轻骑三百去追还刘备。谁知二将追出二百里外,也不见刘备兵马的踪影,只好怏怏而回。
许县的曹操还在后悔不已,刘备的兵马已经抵达下邳以北,占据要津。匆匆忙忙北奔青州的袁术,一见是自己的生冤家死对头在挡道拦路,情知不交出吃饭的家伙必定过不了关,连忙掉转马头,仓仓皇皇又回淮南。一个月后,也就是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六月,袁术病饿交加,大呼“袁术至于此乎”,即呕血斗余而死。
袁术南逃,刘备令朱灵率一千人马先回许县。朱灵心知刘备有异心,但是自己官小力弱,无法制止,只得从命。随后刘备领所部三千人马,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