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之家世代务农,其父以经营木材发家致富,在那种年代,他因出身低下,常受到一些达官显贵的鄙视、讥讽,这使他的心理发生了变态,性格日渐倔强,并产生了当大官的野心。其生母杨氏为隋宗室杨达之女,她信奉佛教,行为却不检点。武则天的家庭背景对她后来的发迹和一生的政治性格有着深刻的影响。
武则天之父武士彟(huò,或)极有头脑,他感到祖祖辈辈在这贫瘠的黄土高坡上没有多大出息,终日劳作却仍然穷困挨饿。他想,与其这样挨饿,还不如出去闯一闯,或许会发财的。于是,他便和好朋友许文宝一起,开始在山西一带做起贩运木材的生意。
武士彟的运气相当不错,他们的买卖刚刚开始,正赶上隋炀帝大业年间大兴土木,这给了他们发财的机会。武士彟当然不会放过,他四处奔波,极力钻营,不久,武士彟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
与其他商人不同,武士彟发财后,并不广置家产,而是不惜钱财,贿买了一个“鹰扬府队正”的军职,虽然只是一个职位很低的小官,但自此就取得了与官僚结交的资格。不久,他便结识了后来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
公元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在龙门讨捕毋端儿等反隋武装,部队开到文水境地,自然要到武士彟这一富商之家休息。武士彟对能攀上李渊这样的大官非常高兴,盛情款待。临行时,士彟又赠送了大批金银财物,以供军需。从此,士彟与李渊成为莫逆之交。两年后,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马上提拔武士彟为行军司铠,这是一个负责军需供应的官职,成为李渊帐下的重要人物。
俗话说“无商不奸”,武士彟更是如此。虽然他与李渊结为朋友,但在李渊发起晋阳兵变之前,而他却采取了观望骑墙态度。
一方面,他秘密劝李渊起兵,并声称:“前天晚上我梦见您将进入长安,升为天子。”一方面又受到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信任。在未决胜负之前,士彟两面讨好,因而在李渊晋阳起兵时,他并没有主动参与。直到王威等先后被杀,隋炀帝也被臣下弑于扬州之后,士彟看到局势已定,才主动表明态度,作为军需官跟随李渊,进军长安。
他的投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李渊在长安称帝后,士彟平步青云,升为正三品的工部尚书,忝居14名太原元勋功臣之列。
不久,士彟便敏感地觉察到,虽然自己身居高位,但时常会遭受贵族们的冷嘲热讽,他很快明白,这是自己身世卑微的缘故。当时,富有而出身低微的家族,常常和没落贵族联姻,从而改换血统。士彟自然想到了这一点。
公元620年,士彟的原配夫人,文水乡下的相里氏去世了,这就为他的再婚提供了方便。
唐高祖李渊很了解士彟的心思,为了报答接济之恩,他便亲自为士彟作媒,撮合了武士彟与武则天的生母杨氏的婚事。
杨氏的父亲杨达在隋为宰相,才行兼备,官高望重。后来杨达去世,又继隋亡,这宗室宰相之家的地位大不如前,杨氏竟以年逾40的老姑娘之身成为武士彟的继室,并为他生下三个女儿,武则天排行第二。
从此,武士彟从一个贫穷的商人,跻身为高官贵族之列,他那过人的野心、倔强的性格,活生生地反映在了后来的武则天身上,武则天几乎继承了其父亲的全部个性。
虽然武则天的外祖父是关中军事贵族的重要成员,武则天的血统里有着高等士族的成分,但当时的门第是按父辈来论的,武士彟的出身是地主富商。他作为开国功臣,官居三品,爵封三等,在当时可以跻身士族,但公元638年修的《氏族志》,按传统的门阀观念,把武氏家族排斥在外。这深深刺激了武则天,待后来她一参政,马上着手修订族谱,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把武氏家族列为第一等。
家庭给予武则天的,一方面是宦游于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是过去沉迹于下层民间的寒门根底。荣华富贵滋养了她无限的权势欲,寒门根底使她饱受流俗的鄙视攻击,在极重阀阅的社会里,她这样的寒门新贵的政治前途必是坎坷有限的,这境遇刺激着武则天,由此养成了她那追逐最高权力、支配一切的欲望和冷酷不择手段地报复一切的独特心理性格。
初入皇宫得宠失宠
武士彟和前妻相里氏曾生有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但这两个儿子极不争气,只是骄傲和自大,这使得一生历尽艰辛的武士彟大为失望。因此,他希望借着杨氏的高贵血统,生个优秀的儿子,将来能为武家光耀门楣。
不料,杨氏第一胎生下个女孩,第二胎生下来的又是一个女孩。士彟和杨氏抚摸着刚刚落地的则天,相视无语。他们多么希望这是个男孩!或许是为了抚慰心灵的失落,无意中,他们把则天打扮成了男孩子模样。
公元627年十二月,武士彟被任命为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统辖数州军政的地方长官)。已经3岁多的武则天和兄姊们跟随心事重重的父母来到利州。
士彟一家来到利州不久,得知名闻遐迩的相术大师袁天纲奉旨自成都往长安觐见皇上,将途经利州。士彟认为这千载难逢的良机绝不可失,立刻盛情相邀。请求袁天纲为他们全家看相。士彟最关心的是杨氏能否生个男孩,因而首先让他给杨氏看看。袁天纲趁机奉承说:“夫人骨相非凡,将来必生贵子。”
士彟闻听非常高兴,连声道谢。
接着,士彟让奶妈把仍穿着男孩衣服的则天抱来,也让大师看看命相。
袁天纲走到跟前,仔细端详着则天的相貌,又让奶妈把孩子放在地上,则天立刻活泼地跑起来。袁天纲见此情景,脸上显出惊讶的表情,然后颤微微地说:
“此郎君龙睛凤颈,日角龙颜,贵人之极也。只可惜是个男孩,若是女孩,将来必为天子。”
这石破天惊的话,和袁天纲无法抑制的惊叹神色,顿时把士彟吓懵了。
袁天纲对则天的惊人预言,在士彟夫妇的脑子里盘旋不去。他们不相信一个女人会成为天下之主,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呀。但充满野心的士彟又想,我的女儿或许能够打破先例?即使不可能成为天子,册立为皇后该是可能的。对女子而言,皇后也就等于是天下的主人。
士彟想到这里,又看了看身边的则天,则天立刻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士彟似乎看到则天长大之后,那种仪态万千、令人销魂蚀骨的巧笑。他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你要成为绝代佳人,一定把你送进后宫。”
他决定为则天取个漂亮的名字,就叫媚娘吧。
自此以后,则天被士彟视为掌上明珠,精心照顾,专意培养。则天也不辜负父母的厚爱,越长越漂亮可爱,越来越聪明伶俐。在父亲任利州都督的五年时间里,则天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
贞观五年末,士彟改任荆州都督,则天又添了个妹妹。这一次,士彟和杨氏对生男孩已不抱希望了,把全部的希望和梦想寄托于媚娘的未来。
士彟并没能等到那一天,公元635年,媚娘刚满12岁时,他就死在荆州都督任上。自此,媚娘幸福的生活也就告一段落。
武士彟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元庆、元爽和他们的叔伯兄弟惟良、怀运等对杨氏刻薄无礼,母女4人孤立无援,孤女寡母在长安过了一段很不惬意的生活。
生活的惨淡并没能掩饰媚娘的美貌,媚娘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身段纤细柔美,肌肤白如凝脂,胸前丰满隆起;方额宽颐,樱桃巧嘴,圆巧鼻梁;最为动人的是那对细长的丹凤眼中不停地流出醉人的柔情。真是花容月貌,国色天香。
公元637年,即贞观十一年十一月,媚娘的美貌终于传到了天子太宗的耳里,这时,贤惠的长孙皇后去世了,太宗在抑郁中急于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于是,他下诏召媚娘入宫。
年仅十四岁的媚娘,怀着对宫廷神秘生活的憧憬,进入了掖庭宫。
媚娘入宫后,立刻经由掖庭令赐才人之位。媚娘入宫后,经过二、三个月的训练,由宦官带领,来到甘露殿第一次为太宗侍寝。
对美女有千百次经验的太宗,见到媚娘的刹那就感到异常的冲动……
第二天一大早,就经过掖庭令,送来了皇上的赏赐。此后,每隔几日,武媚娘就得到太宗宠召,再度侍候皇上。
武媚娘的受宠,却遭到其他宫女的嫉妒和怨恨。但这位好强的少女,以超然的态度,对抗着周遭的情势。这种傲慢的态度,更激起了宫女们对她的怨恨。
就在武媚娘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场大祸临头。
这一时期,白天经常看到太白星。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是什么征兆?太宗心中犯疑。他忽然想起不久前民间广泛流传的一本叫《秘记》的书,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氏代有天下。”太白星相与《秘记》有无联系?
太宗急忙把太史令李淳风秘密召来,热切要求李淳风对这一星相作出解释。
“经臣观察天象、占卜历数的结果,这次太白之妖的确是女主昌的征兆。”李淳风战战兢兢地说。
“而且,那个女人已在陛下宫中。自今不出30年,她将成为天下之主,杀绝大唐的子孙。太白之妖正是这个征候。”
说完,李淳风偷偷抬头看了太宗一眼。
“既然如此,凡是可疑的人都尽快杀掉,以绝后患。”太宗恨恨地说。
“天命不可违也,由天命决定称王的人,是无法灭绝的。徒然杀戮无辜,毫无用处。”
李淳风继续说道:
“况且在30年后,此人已老,自然会生慈善之心,祸患也可能减轻。现在如果把此人杀掉,天或许在以后会生出更强壮的人物,灾祸将会更大。到那时,恐怕陛下的子孙完全灭绝。”
面对这位饱学多识的李淳风对他的敦厚笃实的劝导,太宗不得不打消了杀戮宫人的念头。
太宗也不知道后宫数千宫女中,有几个是姓武的。但他心里首先想到的,就是最近自己宠幸的才人武媚娘。这朵刚刚绽放的花蕾,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近乎狐媚的吸引力。自皇后去世后,武媚娘成了他极大的精神寄托。
自从听到李淳风的解释后,在太宗心目中,武媚娘已经变成一个可怕的妖女,他告戒自己,无论如何不可再宠幸武媚娘了。
武才人完全失宠了。她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原先嫉妒、愤恨武才人的宫女们,终于得到发泄的机会,对她恶意嘲讽、辱骂。宦官们也露出了嘲弄的嘴脸。
正当处于孤立无援的武才人为不明失宠的原因而苦恼时,她花钱买通的那位宦官告诉了她民间流传的秘密:
“唐三代而亡,女主昌。”
这一突如其来的流言,像一股电流掠过她的身,她猛然想起父亲临终时对她反复叮咛的那个“伟大预言”,心脏咚咚狂跳起来。
失宠的谜终于解开了。
“如果流言中的女主真的是指我的话,不正巧和袁天纲的预言相吻合了吗”,她想,“但这要冒杀头之祸,今后我必须小心为是。”
于是,武才人便用积攒下来的钱财,广泛贿赂宦官,利用宦官探听外界消息。自己坚持每天都到专门为宫人设置的内文学馆中读书练字,填补失宠的空虚。
此后不久,掖庭局突然传来圣旨,召武才人作为侍候皇上的侍女。她意识到,重见天日的机会来了,这一次必须格外小心。
这次作为侍女,虽不能得到皇上的宠幸,但可以在早朝时,站在屏风后面看到天子和大臣们议论朝政的情景,认识在后官无法见到的皇亲国戚、朝廷百官。
在侍候太宗的过程中,武媚娘时常发觉有人在注视自己,她好奇地悄悄朝那个方向望去,她认识,那是太宗第九皇子晋王李治。
两个人的视线刹那间不期而接,又慌忙逃开。武才人敏感地察觉,晋王眼里流露出赞美、期盼。
这时,武媚娘尘封已久的少女情怀突然间又开启了。她悄悄地送去一串娇媚的秋波,她看到晋王脸上露出欣喜的光彩,脸颊飞上一阵红晕。
这件事发生后,晋玉就经常来向父亲问安。武媚娘那淡雅超俗的美,深深地迷住了晋王。身边虽然妻妾成群,但没有一个能像武才人这样使他心动,他猛然醒悟:这或许就是爱情吧?
当他了解到,武才人曾是父皇的宠姬时,他失望了,这样一位绝色佳人,他是无法得到了。只有问候父皇时,偷偷地看一眼武才人。这是他心中的唯一安慰。
一天下午,太宗听说西域刚进贡了一批名马,其中有一匹叫狮子聪的骏马,膘肥健壮,但个性暴躁,很难驯服,他便带领侍女、宦官亲自到驯马场观看驯马。
太宗看到,驯马师已有多人被咬伤、踢伤,便自言自语地说:
“看样子,大家都拿它没办法,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够驯服它?”
但周围没有人回答。
这时,站在身边的武才人突然说道:
“臣妾能制服这匹马。”
太宗饶有兴趣地转身问武才人:
“你有什么办法?”
“妾只需要三种工具,先用铁鞭抽它,不服从,就用铁锤敲马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
太宗向武才人投去箭一般凌厉的视线,然后转身回宫。
茫然伫立的武媚娘,立刻清醒过来,跟随其后。
回到掖庭,想起刚刚发生的一幕,武媚娘感到全身直冒冷汗,一阵阵的后怕。武媚娘在后悔、遗憾、自责中,谨慎地忍耐着,提防着。
此后,武媚娘更加小心从事了。同时,她决定把自己对晋王的情丝转达给李治。
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四月七日,太宗正式宣布,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赐酺3天。
这一夜,太宗召来太子李治和长孙无忌等几位重臣,在甘露殿内室,为太子新立举行小小的宴会。武才人等几位侍女在一旁侍候。酒过数巡,太子治悄悄起身去厕所。武才人立刻跟了过去。
李治办完事后,武媚娘跪着手捧洗手盆娇声说道:
“恭喜殿下立为太子!”
听到这甜蜜温柔的声音,李治低头一看,在淡淡的灯光下,一张如花似玉的面颊多情地仰望着他。这是期盼已久的武才人:他感到一阵燥热。他匆忙洗好手,用力把武才人抱在怀里,贪婪地吸吮着她樱红的唇。柔软的身躯、淡淡的香味,李治忘却了一切。
李治和武媚娘一见钟情,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恋爱”了。
公元645年末,太宗亲征高句丽失败后,大病不起。政务暂由太子治代理。
当然,实权操纵在长孙无忌手中。
李治虽生性懦弱,却是个孝子。朝政完毕后,立刻回到父皇身边,亲自侍候汤药饮食。太宗感到李治太懦弱,和他的两个亲哥哥废太子承乾、魏王泰相差甚远。他不由得皱起眉头。事已至此,只好严加训导了。
武才人也小心地侍候在床前。
太宗病愈后,在宫中设宴慰劳远征高句丽的武将。太宗让武将们行酒令,受罚者必须说出自己的乳名。
这时,掌管玄武门宿卫的左武卫将军李君羡被罚,难为情地说出自己的乳名叫“五娘”。
太宗听了吓了一跳,当场笑着说:
“堂堂的武将,怎么取了个女子的名?”
这件事,太宗一直挂在心上,他派人调查李君羡的出身,结果使他更惊愕。
李君羡出身武安(河北武安),封邑武连县公,官称左武卫将军,乳名则为“五娘”,都有个武(五)字,他猛然想起“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流言,原来应在李君羡身上!自己冤枉了爱妾武媚娘,太宗后悔极了。
不久之后,李君羡被贬为华州刺史,后来又因他与一个自称通晓佛法、能不食而生的道员通信来往,被御史劾为与妖人交通,谋不轨,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七月被处死。
武才人心知李君羡被贬的真正理由,在她的心里深深刻上了这位代她而死的李君羡的名字。42年后,当区区一武将被处死的事件早被人们遗忘时,刚刚当上皇帝的武则天却厚祭李君羡的亡灵。她没有忘记:李君羡的死掩护了她,使她安然逃脱了一场劫难。
公元649年春,唐太宗突然病情恶化,卧床不起,处于弥留状态。按唐制,皇帝死后,后宫凡是没有生育的内官都要被送到尼姑庵,落发为尼,虚度残生。
武才人想到自己14岁入宫,十几年来还只是个才人,受尽了后宫寂寞和恐惧的折磨,如今年纪轻轻将要成为尼姑,去过青灯梵钟的凄苦生活,这怎么能忍受得了!
“不能这样把自己活活埋葬。”
武才人下定了决心。越是面临灾难,她的头脑愈清晰,斗志愈旺盛。
她决定抓住太子治这棵救命草。不久,她们在共同侍候太宗的间隙,匆匆发生了关系……
武才人紧紧挨着太子李治,乞求道:
“太子,请别抛弃我。希望你能以天子的身份发誓。”
“我发誓!”
太子李治看着武媚娘神秘妖艳的凤眼,颤抖地说。
五月,太宗死。随着太宗被葬于昭陵,武才人等宫女们也都被送到长安的感业寺,落发为尼,成为太宗活的殉葬品。
武则天的才人生涯,就这样结束了。
重回深宫智夺后冠
被幽闭在尼庵中的武则天并没有绝望,她把解脱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身上。她深信,这一愿望一定会实现,她相信李治的“誓言”。
转眼间,太宗的周年忌日到了。这是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高宗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借以探望武则天。
高宗看到自己心爱的人苍白憔悴、哀怨的面容,心中一阵酸楚,眼睛也湿润了。武则天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投进高宗的怀抱。
高宗喃喃地说:
“我一定要把你接回宫中,你要多多保重,耐心等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有点棘手。则天不是一般的宫女,她曾是父皇的宠妾,如果直接把她接回宫中,则是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先把她安排给皇后做个侍女,再封官宠幸会更好些。
于是,高宗来找皇后商量。皇后王氏想了想,竟十分痛快地答应把则天接到皇后宫中,让她蓄发等待。
久已不得宠幸的王皇后为什么这么痛快地应承了高宗的要求?这里面大有文章。此时后宫正爆发着一场女人的战争。王氏贵为皇后,但久不生育,高宗对她已失去了信心。现时最受皇上宠爱的是萧淑妃。淑妃恃宠而骄,并生有一子(高宗第四子雍王)二女,相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