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歃血大隋-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父亲以前就跟我讲过,说是人的这一生吧,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运是排在第一位的。”顾葳蕤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萧守仁的看法,如果不是命运的话,那她也是很难遇上萧守仁的,一个是小家碧玉的闺秀,一个是江湖中的草莽,朝廷中的忠臣,江湖中逃亡的沦落人,能在一起聊天,能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的,这只能用命运这么神奇的东西来解释了。

“谁说不是呢,也正是因为这样,启民可汗的一切,包括权利等于是大隋朝的皇帝赐予的,如果不是杨素帮他北征的话,那启民可汗也许没有利用价值,早就成了那大草原上那些个野草的肥料了,启民可汗对于大隋朝有一种报恩的感情在里面吧,所以对于大隋朝一直都是敬重的态度,大隋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阿塔继续说道。

“看来这启民可汗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有着一颗报恩的心,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大隋呆久了,发现大隋的势力和实力不容小觑,不是那战后的突厥抵挡得住的,所以选择的委曲求全,这也是有可能的,这些事情,谁又说的定呢?”萧守仁不置可否,不同意也不反对。

“萧大人真的是不好糊弄啊,这都能说出一番让人改变旧观念的说法来,佩服,但是那启民可汗当真是对于大隋恭敬有加,大业三年,启民可汗南下榆林朝见当今的大隋天子。大业五年,也就是三年前,启民可汗再往东都洛阳朝见天子,也就是在那一年,启民可汗患疾而终,其子咄吉继位,是为始毕可汗。”阿塔说道。

“哦?五年前的时候,那是圣上巡游的时候对吧?”萧守仁想了想说道。

“没错,就是那次,那次大隋的天子走了好远,都快越过长城了,我听闻,就是那次的巡游才产生了征伐高句丽的想法,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阿塔点了点头表示萧守仁说的对。

“呵呵,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也许吧,谁知道呢。”萧守仁打着哈哈,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其实萧守仁已经是从虞世南那知道了,那时候正是那裴矩在杨广的耳边鼓吹高句丽是中原领土的,所以才有今年的征伐高句丽战事。

“不说这个了,不知道这始毕可汗怎样?是不是也和他父亲一样呢?”萧守仁转移话题地问道。

“不,一点也不一样,这始毕可汗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传奇的可汗了,没有人摸得准他的心思,即便是最得他意的义成公主也就是现在可敦,那也是不能完全知道他的想法,他的想法就像是那苍茫的蓝天一样的深邃”阿塔佩服的说道。

“哦?那倒还真的是苍天派下来给你们东突厥做君主的啊,看来东突厥的崛起不是什么问题了,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萧守仁听完之后有些担忧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但是在这始毕可汗还小的时候却是不是这样子的,大家都不怎么看好他,只是觉得这孩子有些怪,让人不能理解。”阿塔笑着说道。

萧守仁听完阿塔的话之后好奇地问道:“怎么个奇怪法?”

阿塔回答道:“比方说,小始毕才十三岁时,竟然是一身的汉服,长袖广舞,打扮成汉朝仙女的模样,围着那篝火跳女舞,竟让大草原上许多男子为他动心;稍大一些后,有捕鹰人说那干都金山顶上有神蛇,甚至于有人说那是东突厥的守护神,但是他却是不相信,一个人单枪匹马跑到山顶,找了三天三夜,没有见到蛇影,这才罢休。还有一次,有一户人家被人全部杀害了,但是那个凶手却是当场就被抓住了,当时那凶手死活都不承认自己杀人了,所以按照草原的习俗来解决,很简单,就是在铺满火红滚烫的薪炭上面走上一回,如果能够走过去,那就是证明心中无愧,不是凶手,那凶手真的走了,但是只是一步而已就已经是呼天抢地了,但是那部落里的族长却是没有处罚他,因为他用钱收买了族长,那时候正巧年轻的始毕可汗经过那,始毕可汗便起身说道:“若是我能够从这薪炭的这头走到那头,是不是就可以判他的死罪?”说罢,果真是脱下鞋袜就往那薪炭上面走去,场上的人都闻到了皮肉焦灼的味儿,直到通过了那薪炭铺就的滚烫之路,始毕说道:“这样就成了吧?”族长没办法,只得判凶手死罪。你说,这不是奇怪是什么?”萧守仁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阿塔又道:“更可气的是,启民可汗死后,治理丧事,在牙帐中诵经超度,请的都是中原有名的得道高僧,故朋亲友也都来了,谁知身为丧主,始毕竟久久不来,最后来是来了,却不穿丧服,反而穿得破破烂烂,光着脚,披散头发,进了灵堂,一句话不说,便拈起一炷线香。大伙儿当他要给启民可汗上香,不料他竟将线香往那裹着老可汗的席子上面一扔,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当时不只臣子们惊呆了,做法事的僧人也气坏了,都说他不止是怪人,更是狂徒,是魔王。”萧守仁听完,不由得哈哈大笑,顾葳蕤奇道:“萧大哥,你笑他们的始毕可汗吗?”“没有,我笑的是那些错把一有为青年当成怪人看待的人。”萧守仁一个人痴笑道,“穿女装,跳女舞,足见此人不拘小节,绕有情趣;上山寻蛇,足见他天性好奇,大胆无畏;勇踏薪炭路,可见不仅仅是极具勇气,更是可见他处事公正,敢于担当。至于身穿破衣,亵渎灵堂,第一,可见此人天生铁石心肠,绝不会受制于常人的情感;第二,可见他藐睨世俗,不拘常法,世间一切规矩,对他不过狗屁而已。嘿嘿,那些僧人知道什么,佛法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法是什么?规矩又是什么?全都是留给人来破的。”

“啊!”阿塔听完萧守仁的话之后目瞪口呆地盯着萧守仁,活像是见了鬼了,顾葳蕤的眸子里也满是好奇地盯着萧守仁。

“古来英雄皆寂寞,只因心事无人懂,难怪有人直叹知音难觅,知己难寻。”萧守仁看见阿塔和葳蕤那副吃惊的表情之后不由得感慨道。

“萧大人当真是不是一般人,现在是再也没有人敢说始毕可汗是怪人了,这两年来,他那铁血般的手腕已经是把东突厥内部不服他的那些人一个个的弄没了,现在的东突厥基本上就只剩下两个声音了。”阿塔佩服的说道。

“嗯?两个声音?此话怎讲?”萧守仁很是好奇了,刚才还说始毕可汗已经是用铁血手腕把东突厥清扫了一遍,那就应该是只有一个声音而已啊,怎么还会有两个声音呢?

“你们有所不知啊,那第二个声音是你们汉人啊,就是你们大隋嫁过来的义成公主,也就是现在的东突厥可敦,她很得始毕可汗的意,所以她的话很有份量。”阿塔说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看来这义成公主也是个人物啊,能把这么一个枭雄似的人物牢牢地抓在手里,可见她的不简单啊,巾帼不让须眉啊。”萧守仁听完之后感慨道。

“不过现在的东突厥已经是乱起来了,我们这次出塞估计风险也是比较大的。”阿塔说道。

“嗯?此话怎讲?”萧守仁不解。

“始毕可汗听说是昏迷不醒好些天了,我昨天在那个部落休息的时候听见那些突厥的牧民在议论。”此地已经是突厥境内了,昨晚上萧守仁他们就是在一个小部落里面休息的,但是萧守仁他们不懂突厥语,所以什么都没有听到,但是这阿塔就不一样了,他是突厥人,当然是听得懂的。

第一百一十五章  始毕昏迷步后尘(上)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君者,国君也,此君犹若群羊当中之领头羊,恍若大战在即,两军相接时之帅旗,他不仅仅代表的是指路或是领导的作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股凝聚力。

始毕可汗在草原上面的声威是日益增加,威慑草原十八部已久,压的那草原十八部死死地,不敢喘气,但是如今这始毕可汗却是病倒了,正值壮年时竟然是病倒了,昏迷不醒,其中信息,耐人寻味啊。

阿塔的话一说出来,萧守仁就感觉到不对劲了,这里面似乎总有什么地方不合常理,但是具体是哪萧守仁自己也是说不上来。

顾葳蕤倒是没什么,只是觉得昏迷就昏迷呗,自己也就是跟着出去观光一回罢了,那突厥可汗跟自己的生活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交集,所以也就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话题一到这也就梅雨继续下去了,经过这么些天的养伤之后李世民的伤已经是好的差不多了,甚至是可以忍受骑马的颠簸了。

一路上孙思邈跟萧守仁俩人交谈医学上的知识,俩人都是觉得所学甚多,一番番的交谈之后更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孙思邈更是兑现自己的若言,还交给萧守仁一卷经书,说是经书那是因为那卷书是关于一个和尚的,那个和尚是萧守仁耳熟能详的人物了。

那和尚竟然是达摩!

那卷经书的扉页上面方方正正地就是写着易筋经三个大字,萧守仁当时接过来的时候眼珠子都差点掉下来了,易筋经这大名萧守仁是久仰大名了啊,在上辈子这奇功可以说得上是如雷灌耳了,没想到自己竟然是能够得到真正的易筋经。

“道长,这卷经书可是那达摩大师所著?”萧守仁看到易筋经三个大字之后问道。(其实达摩是不会武功的,但是小说里面演义里面传说里面,都说他会,那就会吧。)

“没错,正是,没想到萧大人竟然也是知道达摩其人,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他的人已经是很少了。”孙思邈有些惊讶的看着萧守仁说道。

“呵呵,我也是以前无意间听家父曾经说起过这达摩大师,说是这达摩大师的佛法精湛,禅语更是直指人心,教人一下子就见到自身的本性,所以我才会有印象。”萧守仁回答。

“没错,这正是达摩大师根据佛法而创出来的修身养心的法子,名曰易筋经,我也是早年间因为一次与人赌斗赢过来的,早就想让它得遇有缘者,这次碰到你算是有缘了。”孙思邈回答。

萧守仁听见孙思邈的话之后很是惊讶,这么个神仙人物似的孙思邈竟然也会动怒?也会和俗人一样赌斗,而且赢过来的还是达摩祖师的易筋经,这运气也有些太好了吧,自己更是运气好了,竟然会获得孙思邈的青睐。

“听道长讲,这功夫得佛法精湛的大师才能领悟精髓,那交给我的话,那岂不是明珠暗投了?再说了,我也不一定会学得来啊。”萧守仁不解。

“萧大人不用担心这个,我也是略略翻过这卷经书了,我发现这卷经书的精髓正好是适用于萧大人你的。”孙思邈说道。

“嗯?此话怎讲?”萧守仁不解。

“屠得七级浮屠,救下万千生灵!”孙思邈说道。

萧守仁听完孙思邈的话之后一下子就呆住了,从来只是听说佛家有那么一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这孙思邈的说法怎么会一下子和那说法相去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弟子不解,还望道长解惑。”萧守仁执弟子礼说道。

萧守仁向孙思邈讨教医学上的问题,而这次更是获得了孙思邈传授易筋经,所以萧守仁自己主动把自己算作是孙思邈的半个弟子了,孙思邈一看这架势就明白萧守仁的意思了。

“呵呵,萧大人太客气了,这里面的恶东西萧大人自己看过之后自会明白的,毋须老夫多言多费口舌了。”孙思邈笑着捋了捋那花白的美须说道。

“不知道道长是否见过达摩大师本人?听说达摩大师早些年还出现在中原过的。”萧守仁很好奇,这孙思邈已经是活了很久,久到现在人们都不知道他多大了,达摩在南北朝的时候在中原出现过,也不这老怪物是不是也见过达摩,甚至是这卷经书根本就是达摩输给他的?

但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达摩在中原的那会儿估计孙思邈还没有出生呢,但是萧守仁这会儿也是头脑坏了,竟然问出这么个问题来。

“呵呵,老夫哪有这等幸运!达摩大师本天竺僧人,见识不凡,只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八个字已见高明。可惜他早死几十年,我是无缘一见,实为生平憾事。不过达摩传道慧可,慧可授业僧粲,如今到了道信,已经是为四代,”孙思邈轻叹一声,“大隋信佛,与这几人一心传教倒是功不可没。他们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看似无名,却为有心。达摩此后三人都是少见的绝世高僧,悟性奇高,他们一心传法,普度众生,”

“南朝梁武帝萧衍是历史上有名的崇信佛教的帝王,很少有人知道得是,其实后来他自己也剃度了当了和尚,后来大臣们出钱才将其赎出来。他定下规矩,佛教为国教。

为了便于祭拜佛主,他下令在皇宫附近修筑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同泰寺,寺里面供奉着莲花宝座上面的三世佛,宝相巍峨,殿宇弘敝。

于是乎,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间,全国各地兴建寺院不计其数。佛教信徒遍布天下。

笃信佛教简直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他不但自己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还曾下令太子王公以下都拜熟僧慧约为师。朝臣权贵中受戒为僧的人达五万之多。和尚皇帝领着一大堆的和尚大臣却管着人间的俗事,真的是不伦不类啊!”说道此处孙思邈不由得笑了出来。

“梁武帝一生当中三次舍身到同泰寺中自加苦修,舍身为奴,群臣以四万亿钱将其赎出,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高僧讲经。亲自抄写的经文就不计其数。

有帝如此,当然也就引来数不清的僧友了,达摩就是那个时候来的。

当时达摩原名菩提多罗。他出身在南印度一个什么家族吧,我不大记得住这些个蛮夷的名字,呵呵,他出家后倾心专研大乘佛法,创立了一套对佛参悟的禅法称作是“达摩禅学”。

他在梁武帝普通元年由海路来到中原,梁武帝听说有高僧从海外慕名而来,立即命令沿途的地方官员将其护送到都城健康,于内殿亲自召见谈论佛理。

梁武帝问:“朕自继位以来,建造寺院,抄写经卷,度化僧人已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这在佛家讲应该是很大的公德了吧?”

达摩直言相答:“没有啥公德。”

梁武帝又问道:“为什么没有啥公德呢?”

达摩解释道:“你干的这些在大乘世界中不过是小乘世界里一个小小天中的一个小小果,就像人的影子随着人动一样,虽然让你看见了,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你那不是公德。”

达摩认为:真正信奉佛教主要的内容是在心不在口,你把经书念得再好也称不上佛家上承。只要敬佛的人能够明心见性,自然能够成佛,并不在于你读过经书几卷。

达摩认为梁武帝的这种做法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心思,满脑子都是想立功德的欲望,就如同心中有了漏洞本来就有的公德也会漏掉的。

但是梁武帝并不醒悟,又接着问道:“什么是真公德?”“什么是圣地第一义?”“和我应对的是谁?”等问题,达摩见话不投机,只说了三个字,你们猜下是哪三个字啊?”孙思邈笑着问萧守仁

“啊?三个字?”萧守仁用力搔了搔头,一脸苦瓜相,一眼就看出来他肯定是猜不出来了,几十年前的事情了,谁会知道?历史没有记载,野史没有传开,自己更是没有打听清楚就穿过来了。

“不知道”萧守仁想了会儿之后又憋出一句。

“呵呵,谁说你不知道啊,萧大人说对了啊,就是“不知道”啊!”孙思邈听完之后抚掌大笑!

“啊?”这下该轮到萧守仁再大吃一惊了,一个君王问你问题,问那么多,而且他是笃信你能够回答的,但是你却是回答一句不知道,这不是欺君吗?

“呵呵,没错那达摩祖师也是蛮有趣的,梁武帝问了那么多,他就回了一句不知道,然后两个人当然是不欢而散了。

后来达摩辗转来到了北魏,在嵩山少林寺常住了下来,发奋攻研佛学传经授徒,并面壁九年静修大乘佛法,传说中这达摩不仅仅是佛法很好,而且有着一身不落的武艺,好像自己创出了一部武经,这部书的名字我记得好像记得叫易筋经,至于是不是我就不敢保证了,呵呵,这达摩在嵩山收了个弟子,这就是慧可了,当时的慧可只有十四岁,但是慧可出家以前是在军营里的,打过好多的仗,小小年纪双手充满鲜血,自觉罪孽深重所以皈依佛门,有传说过了十六年后也就是慧可三十岁时已经是天下武艺第一人了,从此也就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说。现在的道信和尚是僧粲的弟子而僧粲又是慧可的弟子,所以呢,道信可以说是达摩的第三代弟子了,现在的佛教可以说是以他为尊了,至于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孙思邈说完看着萧守仁说道。

萧守仁听完之后还是很震惊,一花五叶之说他还是知道的,禅宗在达摩东渡后才开始建立,经过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还有六祖慧能五人的大力弘扬,多年播种,终于一花五叶,盛开广播,这才成为中国佛教的最大宗门,后人尊称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

达摩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什么一苇渡江,面壁九年,只履西归诸如此类,都让人神驰遐想,孙思邈这样子的神仙人物都以不能见上达摩一面而感觉倍感遗憾,萧守仁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一百一十六章  始毕昏迷步后尘(中)

孙思邈的这番大恩萧守仁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才好,这易筋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肯定是相当于是顶级的功法了,就是不知道和那炽焰功法相比哪个会更好一点。

两天之后萧守仁他们一行人终于是来到了干都金山脉了,远远的就看见那延绵不绝的干都金山脉,越是与干都金山脉走近,遇到的巡逻士兵就越多,一队队的走来走去,来来回回,把那东突厥的牙帐保护的是严严密密,一只鸟儿进去或是出来估计也是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毫无秘密可言。

由于阿塔懂突厥语的缘故,交流基本不成问题,那牙帐并不是说就是一个大帐篷,而是一座城池,只不过称呼的时候称作牙帐罢了。

那城池的风格是按照中原的城池风格建造的,也是同样分东西南北四门,格局也是那种菜田似的布局。

建造城池的材料就真的是不敢恭维了,竟然都是黄土堆起来的,都是土砖啊木材的什么之类的,乱七八糟的,在中原随处可见的大理石建筑物在这东突厥的心脏处却是一块都见不到。

阿塔的一番叽里呱啦的解释之后就畅通无阻了,萧守仁问他那些巡逻的士兵问他什么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