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新篇章-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已经不是埋怨的时候了,斥候来报说是鞑靼先锋三千余人已经快到大同城,就在五十里外驻扎,萧安暗道还好,这个蠢蛋钦差还有救,连忙派人去追,至于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

    众人在衙门等了许久,回来的依旧是之前那几个人,就看打头的斥候脸上还有个红印子,萧安用屁股都能想到是怎么回事,上前问道:“怎么回事?刘寿呢?”

    那斥候闻言却是一脸的委屈,捂着脸说道:“启禀伯爷,刘钦差他不听劝,一门心思的收拢残兵,这一路是迎着鞑靼先锋而去,说要给他们个教训,这不赏了小的一个五指山,把小的给赶回来了。”

    萧安一听心中勃然大怒,这种人只会逞一时意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算了,这都是命,就随他去吧。

    “你下去吧,没事了。”

    那斥候一看萧安的脸色也不怎么好,连忙告退走了出去。

    萧安待他走后仔细的翻看着大同的地图,猛的想起一件事情,刚刚自己也是气糊涂了,这个刘寿的身份可不单单是钦差,他还是大学士刘珝的侄子,若是他出事保不齐这个刘珝会在京师生什么乱子,别看老头平时蔫吧的像个泥人,可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

    况且刘寿出城拦截的是守卫长城的溃兵,万一被鞑靼得知,很容易派他们当肉盾前来顶箭,这大同城到时候是守还是不守,无论怎么样,最后自己都将面临不好的选择。

    想通了这一点,萧安立马喊来了牛十三与小六,急匆匆的向城外奔去。

    哪知这个时候突生变故,一骑快马迅速的朝着萧安奔来,萧安认得这个人,就是钦差仪仗里的锦衣卫校尉,就看他一身是血,背上还插着两支利箭,萧安心中连道不好,看来最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那校尉快马加鞭的来到萧安面前,只是低声的说了一句话便昏了过去,这下萧安可是惊的一身冷汗,钦差仪仗全军覆没,钦差刘寿被俘了,鞑靼先锋已经与大部队会合,不日就会兵临城下。

    萧安见状连忙打马回衙门,吩咐大同官员速到,大同城门立刻紧闭,锦衣卫在城内搜查鞑靼细作,大同城现在开始戒严,不许进,也不许出。

    看着一队队的将士不断的换防,手中的兵刃擦的雪亮,百姓们算是彻底知道了,这次萧总督要打的恐怕不是防守,而是反击,因为天胜军的骑兵们已经准备好时刻冲击,就在城内已经摆好了架势。

    长弓上弦,刀剑出鞘,气氛顿时变的凝重,除了高喊的号子声外再也听不到其他的杂音。

    萧安也是一身戎装,腰胯宝剑手执神枪,静静的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众人的精神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的紧张起来。

    静,原本喧嚣的大同城此刻变的异常的宁静,因为这次鞑靼不再是简单的前来袭扰,谁闲的没事整五万人出来撩闲,看来这次鞑靼是为了报复饮马河之战的事情。

    萧安为了以策万全已经派人快马加鞭的为朱佑樘送去了密报,让他在京师做好准备,一旦大同失守京师便是门户大开,到时候萧安便是百死也不能赎罪。

    城墙之上,一身戎装的萧安静静的望着大同城外,就看过了半晌的功夫,远处突然浓烟四起,马蹄阵阵,便是大地都跟着颤抖起来,萧安知道,鞑靼的先锋已经到了。

    军令声声,金戈相碰,大同已经做好了准备。

    弘治元年,武安伯萧安于此地大战鞑靼,扬大明国威。

第一百六十四章:战鞑靼文人气节() 
骑兵缓缓推进,也许鞑靼知道现在的大同扛把子不好惹,丝毫没有过去的嚣张。

    哪知城墙上的萧安却是看了个清清楚楚,钦差刘寿的那圆滚滚的大肚子实在是太耀眼了,让人不得不注意到他的存在。

    看着城下仅存的一百多人,萧安心中阵阵发痛,别管平时他们做过什么,归根结底那都是大明的子民,大明的子民凭什么任由异族摧残。

    “你们是鞑靼谁的部下,来我大明要做什么?”

    萧安一点也没客气,要是客客气气的能劝走他们这个世界可就彻底的太平了,所以说老夫子的话给小民听听就成了,没见过哪个上位者真把老夫子的话当真的,以儒治民,以法治国才是正理。

    城下的鞑靼将领看着眼前的巍峨的大同城墙心中也是一阵发怵,看样子饮马河之战的明军精锐就在这里,这次是有仗要打了,不过身为鞑靼人的骄傲很快便使他清醒了过来,因为在他们的印象当中,明人都是软弱的羔羊,高高在上的狼又怎么会去惧怕羔羊呢。

    “上边的明人听好了,本将军乃是达延汗手下大将兀赤哈,今特受大汗之命前来明国索取赔偿,识相的快点交出东西,不然别怪本将军不客气!”

    说的很明白,人家是来要东西的,萧安在心中暗骂这帮叫花子,可是他还是有一点不明白,劫掠就说劫掠好了,索要赔偿是什么意思,不过甭管他们来干什么,最起码不是来做好人好事的,扶老太太的事情估计他们还做不出来。

    也没管那大将说话,指着城下的刘寿喊道:“他是我大明的官员,无论他做了什么,都应该由我大明来惩罚,还望将军将此人放回来。”

    城下的兀赤哈闻言心中暗骂道:“这城上的龟孙子当老子傻不成,好不容易逮着的大鱼哪能就这样给送回去。”

    “城上的明国官员听着,要换他简单,要么拿出黄金一万两,粮食五十万石,那么就开城让爷爷们自己进去取,你自己选吧!”

    听着双方夹枪带棒的对话,一旁被捂住嘴的刘寿才知道他到底有多么蠢。

    现在的他才知道,光靠老夫子的教诲对这帮异族讲道理是没有的,什么时候都没有直接拿刀子痛快,可眼下他虽然后悔,不过也已经身陷囹圄不得脱身,刚刚又害死了那么多的大明将士,心中就暗自后悔。

    不过刘寿在文官当中还是有底限的,文人的那一丁点的气节还在帮助他抵抗着心中的颤抖,最终刘寿还是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决定。

    就看他用力的晃动着身子,狠狠的盯着鞑靼的将领。

    那将领一看,本以为明国的官员都是怕死的,也许这个看起来肥胖的家伙是想要求饶吧,这样也好,只要这个胖子跪下求饶,便可以大大的打击城内守军的气势,对着一旁的侍卫使了个眼色,那侍卫会意,上前一把拉开堵着刘寿嘴的破布。

    哪知这刘寿一开口,竟然是做了一番深刻的自我检讨,就看他神色低落的说道:“萧大人,本官不知道以后世人会如何评价我,不过本官绝对不会给大明丢人,本官做的事情本官现在也很迷茫,难道我之前真的做错了吗?本官只想为百姓做些事情,然而一些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也许你说的对,本官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书生,说说道理还成,却永远不会变成真正的能官,事已至此,本官只有一个请求,请你回京师告诉我的叔叔,就说我没有给他丢人,没有给刘家丢人,更没有给大明丢人!”

    听着这发自肺腑的一番话,萧安只能沉默,望着城下的一切无奈的摇了摇头,也许刘寿是干过不少的混账事,可是他关键的时刻还算是个男人,如果可以,萧安愿意救他上来,可现在的情形却容不得他这样做。

    果然,就看萧安答应他后,刘寿的眼光变的坚毅,伸出脖子猛的向一把尖刀划去,就看鲜血飞溅,刘寿倒落在地不住的抽搐,过了片刻,身子渐渐的变的平静,所有人都知道,钦差刘寿殉国了。

    看着城下的一幕,萧安的心中却没来由的一疼,这个处处与自己作对的家伙就这样走上了绝路,可萧安知道,他的身后之名将不会是碌碌无为的御史,而会变成英勇殉国的英雄,也许这也是刘寿一直以来心中的梦想吧。

    按照以往萧安的性格,此时早就已经安排人手冲出城了,可惜现在的他不能这样做。

    鞑靼的主力大军离这里只有短短的十几里地,现在贸然出兵,一旦鞑靼主力赶到,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大同城内的将士还没有准备好,其他各卫的将士还没有赶到,此时的大同城内实际上只有天胜军一只能战之兵,其他的卫所与边军将士还没有适应现在的节奏。

    刘寿虽死,可留下的问题却不少,自诩为不缺心眼的兀赤哈现在就有了一种深深的上当的感觉。

    望着刘寿的尸体咬牙切齿的的骂道:“你这个混蛋,不是说只要带你回来他们就会开城吗?你不是说只要带你回来就有黄金粮食吗?现在呢,哪呢?”

    骂后还觉得不解气,对着周围的侍卫大声喝道:“来人,将这个骗子拉下去喂狗!把那些明人统统给本将军杀了!”

    命令刚一传出去,军营之中便不时的响起了惨叫声。

    萧安在城墙上紧紧的捏着拳头,双目通红的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把他们统统留在大同,也不知道派出去的王元策有没有得手,如果大军一旦开到,鞑靼主力全部进了圈子,到时候就可以关门打狗了。

    “刘寿,你是个爷们,以后老子不打你了,回京师老子就帮你申请个光荣称号,你放心的去吧,这些垃圾,老子替你收拾了,到时候给你立个衣冠冢在他们对面,让你这家伙天天盯着他们。”

    萧安在心中默默对刘寿说道,此时的他也只能为刘寿做这些了。

    双方依旧在对峙着,听着城下不绝于耳的叫骂声,萧安奋力的一甩衣袖走下了城墙。

    他要报复,不过现在时机未到,他发誓,这些来侵略大明的异族,他一个都不会放回去。

第一百六十五章:一把浊泪滴明土,无数壮士() 
刘寿的死深深的刺激了萧安,文人有时候犯起倔来还真是要命,萧安自认为还做不到刘寿那样视死如归。

    也别管他是为了名声也好,还是为了什么也罢,就像他说的那样,他没有给大明丢人,这就足够了。

    鞑靼的五万大军已经全部集结在了城下,几天下来大大小小的战斗也经历了不少,不过都是些不痛不痒的战斗,无关大局。

    双方每天都是你来我往,鞑靼攻擂,萧安守擂,一时间谁也奈何不得对方。

    大同正在上演大戏,率领五百轻骑轻装简从的王元策此刻却正在喝着西北风。

    身为天胜军的小霸王,王元策此时再次的独挑大梁,率领骑兵断后,当然,是断的鞑靼的后。

    看着五万大军全部进入了大明的境内,王元策与这五百勇士登上了长城关隘,暗中监视着鞑靼的一切动向,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老天的身上,但愿到时候前来合围的大军能赶到吧,可别等大家都完蛋了才到,那可真是欲哭无泪了。

    此时的大同城内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每天不断的有将士受伤身亡,萧安也是事物缠身,一时都不能放松。

    看着不断被箭矢射到的将士心中就不断的吃疼,本以为大同在自己的带领下战斗力已经有了质的提高,看来还是差的太远。

    也许大同的边军在大明当中算是精锐中的精锐,可惜大明承平太久,已经将他们先辈的荣光放到了一旁。

    心急如焚便是此刻萧安的心情,他不知道王元策他们有没有被发现,毕竟这边的总攻还没有开始,现在的大同正在按照萧安的计划稳步的行进,放松鞑靼的注意力最后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这次鞑靼领兵的将领来头也不小,乃是鞑靼部落当中的一个王爷,按照大明的说法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了,还是掌有实权的那种。

    这个王爷此刻应该还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已经被萧安看成了眼中的一碟小菜,想要成为萧安眼中的正餐大菜,级别还不够。

    大同总督衙门。

    一声声的急报不断的传来,大同各镇的卫所边军也纷纷赶到了大同,萧安知道,决战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京师当中还没有任何的消息,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因为京师的朝堂之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他们可不认为光凭大同的驻军便能平了鞑靼五万精锐。

    那可是五万,可不是平时前来小打小闹的几千人,若是大同防线被破,京师就会像被人剥光了皮毛的羔羊,任人宰割,英宗朝的事情大家还历历在目呢。

    没有人相信萧安这样的一个毛头小子能挡住鞑靼铁骑,于谦于少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萧安的手中紧紧捏着一份密旨,现在他知道,如果再不出击就没有机会了,因为京师当中虽然都是主战的声音,可等到明旨下来保不齐要磨叨多少时间,搞不好大同之战都打完了,朝廷才会下达旨意,那帮老爷们绝对有实力拖着。

    朱佑樘在密旨当中告诉萧安,放手去做吧,不要顾忌京师中的风言风语,这里还有几位师傅顶雷。

    萧安看着这份看似轻松的密旨心中有数,他知道朱佑樘这个好基友在京师承受着什么样的压力。

    将密旨一合,猛的站起身子命令道:“明日亥时造饭,戌时休息,寅时发起总攻!白天各部派小股部队袭扰!”

    “得令!”众将士得到命令后纷纷出去传达。

    至于萧安为什么将时间定为寅时,那就多少有些讲究了,古代的寅时为现代的凌晨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可以说是人体精神上最为放松的时刻,也是身体机能最为疲劳的时刻,这个时候突击是最好的时间段,人困马乏又没饭吃,很容易便被击溃。

    不过事情已经超出了萧安的想象,原定的计划是准备将这几万人困死在这里,可现在京师的局势很不明朗,没有办法只能赶鸭子上架速战速决了。

    不过这样又会损失不少的将士,所以萧安将时间定在了寅时出击。

    大同府内因为萧安的命令忙碌了起来,城外的鞑靼大军此刻却有些着急了。

    带兵的王爷一时半会儿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为什么往年他们仅仅是来了几千人就能将大同将士给吓的龟缩在城里,没几天就会送来他们想要的东西,好希望他们尽早退兵。

    可现在却正好相反,每天双方战斗不停,不是他们攻城便是明军突袭,搞的还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鞑靼王爷心急了,毕竟这次出来没有带多少辎重,天气又一天比一天寒冷,按照这样的节奏下去,不需要明军来打,自己的战马与骑士就给活活被饿死冻死在大同城外,如果真是这样自己可就成了鞑靼的大笑话了。

    鞑靼王爷不得不说还是有些眼光的,此时已经想到了一些不妙,不过他想到不妙对于萧安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看来战事有必要提前,不然孤军在外的王元策就要被坑了。

    登上城墙,看着鞑靼的大军的军阵,萧安心中发出一阵感慨,若是现在明军与之野战,除了几只特殊的精锐外也许是毫无胜算的,看来提高武人的待遇与战斗力是迫在眉睫的。

    虽说好战必亡,但忘战必危,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他的双面性,主要看事情是操纵在谁的手中,世事无绝对,掌握好度就可以。

    看着源源不断从其他几门涌入的各地将士,望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萧安深深的叹了口气,武人的地位如此低下,却要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舍身忘死,不知道是谁对不起谁。

    京师太和殿。

    满朝的文武在朱佑樘的带领下细细的打量着大学士刘珝。

    自从朱佑樘登基后,这位名义上的大学士便向来只有附和的份,从来没见过发表什么意见,可这次就在大臣们争议如何应对鞑靼的时候,这位一直像泥人一样的大学士不知道吃了什么药,张口闭口就要干鞑靼,反正就是你不干鞑靼,老头子就自己去,这可把大家弄的一头雾水。

    可其中的原因只有刘珝自己心中明白,萧安给他的信中说的明白,刘寿在大同殉国了,不过信中什么都没说,只说刘寿不枉为大明臣子,此事一过就向皇帝为刘寿请封。

    老头子为此哭了好一阵,过了半晌才向上天喊道:“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寿儿为国捐躯,可留名青史。”

    一把浊泪滴明土,无数壮士身难回。。。。。。

第一百六十六章:进击的大明军人() 
北风呼啸,凛冽的像刀子一样割在每个人的肌肤上。

    月黑风高杀人夜,不管鞑靼人怎么想,反正萧安是这样想的。

    从昨夜开始,萧安的小股袭扰就没断过,每次都出个百人敢死队到鞑靼军阵中横冲直撞,转悠一圈就四下散去消失在夜色当中。

    本以为白天能够休息一会的鞑靼王爷彻底暴怒了,他哪知道萧安这样不要脸皮,折腾一晚上了白天还来。

    被激怒的鞑靼王爷一气之下派出将士攻城,轮番的攻击下来却丝毫没有效果,双方在付出了一定的伤亡后很是默契的暂停了战斗。

    按理说现在就是中场休息的时间了,哪知萧安萧总督的节操可能没带到大明,压根就没给鞑靼喘息的机会,百人敢死队依旧是一波接着一波,搞的鞑靼王爷顿时气节,后来也就任由萧安胡扯了,每次都是一百人,来这溜达一圈就撤,谁闲的没事在他们身上费功夫。

    漆黑的夜,今天的老天爷似乎很照顾萧安,把月亮妹妹给拉回了家中,独独留下了孤寂的大地。

    大同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每个将士手中都拿着没有点燃的火把,手中的武器早就已经出鞘,静静的等待着萧安的将令。

    风起,却丝毫吹不散盖地的乌云,黑夜更加的寂静。

    萧安骑着踏雪乌骓立在城门前,猛的一抖沥泉枪,城门在萧安的示意下缓缓开启,将士们得了将领纷纷点起手中的火把,天胜军的将士们做为先锋部队,在各自旗官的带领下冲出城门,其他的各卫将士也在自己主官的带领下朝着各自的目标冲击。

    原本寂静的黑夜突然被冲天的火光与高昂的喊杀声所震动,而此时鞑靼的大部队却依旧在睡梦之中,只有少数的游骑在执行着他们的使命,待到发现大同异样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骑兵突袭,在这个年代是很要命的事情,往往几百人的冲阵便会让一万大军溃散,更何况现在是天胜军的数千兵马还有大同各卫的骑兵,共计一万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