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署,形势开始陡然逆转。

    “命令战鼓队,全力擂鼓,全军出击,给我斩了马殷。”薛洋带头发起冲锋,第三营犹如一道利箭一般瞬间冲破对手的压制,进入楚军核心,肆虐的杀戮从此刻开始注定让这片湘江大地归附一统。

    而山上的炮兵营在第一轮试射之后果断调整射距,将矛头对准楚军的核心中军位置,持续不断的轰击让马殷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整个指挥系统开始率先崩溃,十万大军失去了指挥各自为战被天策军各个击破。四路人马虽然数量少于对手,但是却开始压着楚军打。第三营和第十五营因为地处核心位置甚至已经接近马殷的中军,炸药包带起的沙石有些甚至都已经打在了天策军的身上。

    “命令各炮给我朝着马殷的指挥台下手,给我炸了他。”山上的炮兵营队长见到山下的形势准备来一记狠得。谁也没想到他的这一个举动直接让这场战争提前结束,数十个炸药包呼啸而至直接将马殷所在的指挥台笼罩,持续的爆炸过后,整个楚军的指挥台化为灰烬,连同马殷在内的楚军一众高层被炸的粉碎。这样一记狠招不仅仅楚军自己目瞪口呆,就是率队冲锋的薛洋同样没有预料到。往常炮兵营都是越过对方前锋阵地能够打到中军的位置就不错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此刻的炮兵营因为山坡成了全战场海拔位置最高的部队,弩炮可以直接轰击对方的指挥台。

    “命令部队给我杀,同时开始招降,凡是负隅顽抗者杀无赦。”薛洋率先反应过来,第三营开始迅速反扑击杀各基层带队将领压制楚军的骚动,准备抓俘虏。他的这个动作也让离他最近的李阳紧跟而上,二者迅速合流,一部在前方逼降楚军士兵,一部在后方看呀俘虏。这个办法也迅速让后军的李神福和刚刚加入战场的山地营反应过来。四面八方传来的“降者不杀”的声音让楚军在失去大脑之后彻底没了方寸。部分继续抵抗随即被就地斩杀,部分乖乖听从天策军的指挥,扔掉兵器就地投降。还有一部分开始寻找机会准备逃离战场,但是大部分都被天策军驱赶回来再次被俘虏,只有极少部分成了漏网之鱼逃之夭夭。

    这场伏击战打到现在基本上算是结束了,整个楚军主力在此战之中被一举击溃,顺带着马殷这个首领也被炸的尸骨无存,为接下来楚地其他各州郡的收复奠定基础。

    薛洋在指挥大队人马将俘虏的几万人楚军俘虏押送回潭州之后让李阳率队立即攻下长沙城,然后和后方取得联系,从潭州调兵南下攻击衡州和郴州等地。与此同时派人从长沙出发回四川就近调集国民警卫队四川各地人手进入长沙维持秩序。自己率西路军南下辰州和邵州等地。

    西路军的战果随着飞骑快船沿长江迅速传到指挥部。杨天成和王厚纯坐镇的南线指挥部在等到了薛洋的战报之后立即着人撰写南线会战总结,宣告大唐帝国南方最强悍的几大诸侯已经全部被拿下。

    而此时已经从中京回到天津的李玄清和岑天时等人也在见证着造船厂新一代战舰的下水,并且准备召集总参和海军处等高层编写海军作战条例和战舰操作指南。由此郭崇韬的大唐帝国海军正式走向成熟,成为和陆军平起平坐的帝国另一支武装力量。

    而此时的薛洋却不知道北方发生的事情,甚至连指挥部那边是不是准备给他增派任务都顾不得了。因为临近楚地的南部诸侯刘士政也已经完成了黔北和湘南等地统一,势力大展主动派兵进入衡州,和徐英在衡州城外对峙,与此同时郴州的卢延昌等也汇合南部的卢光稠等人联合出兵准备夹击徐英。衡州前线的局势一下子到了严峻的关头。

    得到消息的薛洋一面让李神福率兵驰援徐英,一面让李阳迅速从长沙率军南下和自己汇合从辰州南下准备绕道刘士政的后方袭击对手。

    “大帅,指挥部命令。”就在薛洋整顿兵马准备出发的时候杨天成的命令下来了,着令西路军全力攻击辰州等地,衡州地区需要支援的人手由中路军负责。”杨天成的命令可谓是解了薛洋的大难题。得到命令之后的薛洋让李神福迅速归建,同时传令徐英做好想中路军靠拢的准备。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南方几个大的诸侯已经准备联兵对付天策军,不仅仅是中路军,就连薛万里的东路军也已经被调动起来。由此南线指挥部三路大军从此刻开始走向联合,杨天成和王厚纯为了方便统辖几路大军合力作战,已经将指挥部前移到信州地区,同时给陈宇和薛万里传令,着令两路大军限期制定攻击计划,敲掉这个南方联盟,在年底之前完成统一岭南的任务。

    与此同时南线指挥部开始从后方北线撤下来的军队中挑选人手准备加强薛洋的军队,让他在适当的时机进军西南,从而在统一岭南的同时拉响统一西南的号角。

    这种远距离大范围的军事行动南线指挥部在上报总参和李玄清之后开始一面打仗一面调整部署。而徐天翔和万毅在接到南线指挥部的计划之后第一时间找李玄清商议。

    “看样子整个南方统一在即啊。”李玄清将杨天成的计划递给岑天时点点头道:“东南地区其实很好办,基本都是繁华地区,道路地形状况也比较好,年前完成任务问题不大,只是西南地区多山道路崎岖,薛洋的任务太重了。”

    “皇上说的是,西南地区还涉及到诸多小部族,我怕贸然行动一旦受挫势必打击前线将士的心气啊。”岑天时皱着眉头道:“而且今年的计划一旦改动必然会带来财政的调整,内阁这边也没有多余的资金和物资供应。”

    “这样,就不要抽调北线部队进入南方作战了。和天成说,必要的时候给西路军全权,让薛洋自己去衡量自己的作战目标,岭南的那几个藩镇交给陈宇和薛万里去解决。南线指挥部年底的作战目标也不要太大,拿下岭南就算是完成任务。其他的可以放一放。”李玄清沉吟半晌道:“我想薛洋会知道怎么做的。让玄影卫加强在西南地区的情报管理,提供最准确的消息。”

    “皇上的意思是让薛洋打到哪算哪?”万毅苦笑道:“薛洋这小子可不是个省心的主,搞不好会凭借一己之力拿下整个西南的。”

    “那样岂不是更好,反正岑先生的内阁也不用多出钱。了不起军费开支大一点,也没什么。”徐天翔倒是满不在乎的笑道:“以薛洋的性格,八成会自行决定作战目标,将整个西南都划到自己的口袋里。”

    “我听说西南的牂牁等部落可是富足的很啊。”岑天时笑道:“到时候让薛洋注意点,需要人手让杨易帮忙。”

    他这一句话让周围的人哈哈大笑,也算是奠定了此次南线指挥部的作战计划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湾开发() 
总参命令传到江南指挥部的时候其实东路军和中路军已经合并,并且已经开始执行攻击福建其他各州的计划。王厚纯制定的计划是不管卢光稠兵分几路,天策军只有一路从福建不断推进,以一个半包围的态势攻击岭南藩镇联盟。

    “天成,这是皇上和总参发过来的命令。”王厚纯将收到的命令递给杨天成道:“皇上否决了西南决战的计划,不过让西路军自行决定战略目标。”

    杨天成点点头笑道:“看样子皇上也是担心西南战役的难度和时间。所以才会让薛洋自己去处理。这样也好,江南指挥部集中精力拿下整个东南再说。西路军将总参命令原文抄录给薛洋,他自己会处理好的。”

    “那徐英的衡州怎么办?”王厚纯道:“这样调整的话只怕衡州难以持久。不如这样吧,让柴嘉派兵联合徐英先拿下衡州城,然后派兵坚守衡州,这样在衡州形成一个僵持的局面,吸引刘士政的兵力在衡州,这样也利于薛洋他们下一步行动,两路人马主力可以相机撤出。”

    “那就吧这个命令同时发出去吧。”杨天成点点头道:“具体的交给柴嘉,咱们马上召集陈宇和薛万里他们,尽快研究东线的计划。”

    王厚纯一边让参谋立即草拟命令然后发出去一边笑道:“其实我们单独攻击福建也势必加剧他们内部的矛盾,逼迫卢光稠和卢光昌他们调整部署,说起来他们几家联合本来就是在我天策军的压力下被迫组建的联盟,所以我觉得在福建不会有多少人会派兵过来的。至少王潮和范晖之间的矛盾不会那么容易就会消弭的。”

    “他们本来就是蛇鼠一窝,成不了事,要不是地形和环境因素,咱们早就横扫过去了。”杨天成对于岭南藩镇联盟的眼光不屑一顾。

    不过在南线这边商议进行岭南会战的时候李玄清也在天津主持召开了渤海湾开发计划,幽州、山东以及东北军管区几个区域负责人齐聚天津,包括岑天时率领的内阁此次出行人员。在会议上李玄清首次提出要建成环渤海湾铁路的设想,有天津为中心点,往北围绕渤海湾北部延伸到苏州,往南直到半岛的登州等地。

    不过按照铁道司的规划,后期会从登州继续绕过半岛抵达海州等地。但是这个计划被财政部给打断了,祁宏给交通部准备的特别预算光是李玄清提出的渤海湾铁路计划就够呛,这里面还考虑了庞大的俘虏作为免费劳动力,否则的话光是从天津延伸到苏州就已经要把财政部逼疯了。

    本来岑天时和张建忠等人都对于这个计划忧心忡忡,但是在慕容瀚海领衔的工商部宣布了渤海湾工商业开发计划之后,这种忧虑随之烟消云散。工商部准备联合后勤部装备处以及巧兮的工业集团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在渤海湾几个重要城市建立一系列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利用各地以及勘探到的资源发展门类齐全的整个工业体系,并以此带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此支持整个东北的发展。为此李玄清首次提出了工业城市的概念和设想。

    这种全新的理念让与会的所有人震撼不已,也首次重视到了工商业其实已经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达到了和传统农业平起平坐的地步。以五大豪商为代表的一大批工商业翘楚在不知不觉中领衔了整个大唐帝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李玄清也是借此倒逼内阁以及民间对于工商业进行重新定义,彻底摒弃延续千年之久的重农抑商的观念。

    并且在农业发展上面,李玄清也对于农业部的王靖宇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农业产业化和商品粮基地的想法。按照李玄清的设想未来农业在东北的发展将不再延续其他各地那样分田分地的思想,改成国营农场或者私营农场的模式,集中土地,发展大面积的农业种植,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采用最新式的耕作技术,将倍石肥、四垄犁以及耕牛等技术运用到极致,并且责成工业集团研发专用于农业生产的新机器。

    除此之外,农产品加工也被摆到了台面上,由于时代和技术局限,农产品加工一直发展缓慢,但是在巧兮和慕容飞雪以及组建的新的农产品加工的公司中,烘焙技术以及新的保鲜储存方式的运用,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就连耶律亚奇也开始注意到这一块,新式的牛肉干等草原特色产品也逐渐生产出来,随着运河运往南方销售。

    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一天一夜才结束。参加完会议之后慕容瀚海开始召集各地商界代表随着拓跋思谏开始实地考察东北各城市的现状,开始就各城市的工业规划现场提出意见,并帮助各地豪商选择厂区场地。

    而岑天时则忙着从其他各区抽调人手紧急安排道渤海湾的各州郡,正式任职协助拓跋思谏处理各地事务。这次涉及到调整的北方各省区,共计有十一名州郡级的官员前往东北上任。而且在内阁规划的最新东北地图中,渤海湾的几个城市也开始进行了改名,将和南方重复的苏州改成了大连,沈州也改成了沈阳,至于其他城市李玄清倒是没有太多的计较。而铁道司在和杨易联系后,后者调集了东北各地的俘虏近十万人赶到天津进行先期的路基勘探。并且二期施工人员也开始从南方抽调,由徐家的运河航运公司进行输送。

    幽州和中原以及河东等地的三个大型的铁路器材制造企业负责制造铁轨以及新式的水泥枕木,而且针对东北各地原始森林众多木材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木质的枕木再次被铁道司提了出来,并且召集东北各地的民众参与制造。而东北商人也看准时机,各地的木材厂也拔地而起,全国的木制品市场在工商部的引导下迅速扩大,从传统的木制家具到最新式的木质器材发展迅速。

    可以说这次会议以后整个渤海湾地区开始了迅速发展,各产业开始井喷,天津因为前期已经有了工业基础,又是东北和中原地区铁路的起点,成为这次发展过程中优势最大的一个城市,巨大的区位优势让幽州布政使张建忠嘴巴都笑歪了,几乎是每天都盯在天津以及其他几个城市,数着幽州省内的几个城市傻笑。

    “大哥哥,我打算利用徐大哥家的航海船队训练的机会先期去大连,建立一个全新的造船厂,以后涉及到军舰制造的全部移到大连,天津造船厂扩建之后改成民用船只制造和设计中心,你看怎么样。”会议结束之后李玄清没有插手具体的政事安排,如今内阁已经有自己的日程安排,他也逐渐从繁杂的琐事当中解脱出来,难得和巧兮在天津的住所逗弄小天启。这个隔世的儿子长得倒是很像李玄清,被夫妻俩逗弄的咯咯直笑。

    李玄清闻言笑道:“巧兮你的野心很大啊,这都提前准备了?我本来还以为你应该在铁路开通之后才会进行造船厂建设的。这么快速啊?”

    “这是殷二哥来跟我说的,工业集团准备进行重新整合,长安总部主要负责研发各式新技术和新发明,深州和易州负责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天津和大连是造船厂,将来东北其他城市则建立下游产品的制造。不过这种整合和我想的不一样,所以这件事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参考后世的模式建立一整套的管理体制。”巧兮歪着脑袋笑道。

    “我觉得这种模式还不如先让殷红枫他们自行摸索,不行的话咱们再出手,如果事事需要咱们提点,我怕久而久之会让他们丧失开拓进取的眼光和魄力,变成提线木偶就不好了。”李玄清倒是没有那么多顾虑笑道:“反正这种事情就算是搞砸了也没什么,还不如放手让他们向试试。”

    “那好吧,那就让殷二哥自己先去布置吧。”巧兮笑道:“对了大哥哥,我打算将咱们手里的非工业产业整合成另外一个集团,你说总部放在哪比较合适啊?”

    “放在长安啊,帝国首都所在地,等到天下统一那里就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即将要打造的文化中心,放到长安合适。再说了咱们家的非工业产业基本上也都是文化产业,其他的不适合的卖了就行了。”李玄清笑道:“让传媒集团加把劲,有时间咱们去出出主意,给他们指条道路,不然就靠现在发发报纸的话可没办法养活自己。”

    巧兮点头道:“是该想想办法了,只是这方面太靠前了,没有合适的人才去主持,靠咱们有一搭没一搭的发展缓慢。”

    “那就在长安成立一家专门的新闻学院。专门培养这种人才,咱们将传媒的基本元素提出来,然后让教育部找一些那些闲散的文人充实其中的内容,写成教科书作为教材,然后总结一下后世的传媒手段和技巧,这样凑凑也不会误人子弟了。先期可以抽调传媒集团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和深造,后期面向社会招生。”李玄清想了想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笑道。

    “这个主意不错,大哥哥你太聪明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巧兮拍手欢呼道:“这样一来说不定还会让那些有心传媒产业的人自己去开发新的公司,也算是培养了产业基础了。”

    夫妻俩原本还打算继续说说这个话题的,结果门外岑天时走了进来,巧兮忙喊来如烟带着小天启出去玩去了。

    “皇上,我是来打算看看能不能用内阁的名义定制几条客轮的。”岑天时走进来笑道:“内阁公务来往日益繁多,东部地区运河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所以想着政务往来需要客轮。”

    岑天时的话让李玄清忽然想起来这种公务往来之前路上都是靠驿站传送的,水路船只之前因为木质帆船速度慢比起骑马来不适合,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此时造船厂的自由动力客轮倒是可以满足这一块的需求了。

    “岑先生,我让造船厂给你们专门设计一种专用的客轮如何?作为公务来往的专用船只。”巧兮点头笑道:“内部装饰稍微好一点,沿线各州郡和各省区内阁可以分配给他们一部分配额。”

    “说起来这件事我想有件事内阁需要着重去安排一下,沿江和沿海各港口城市需要重点休整码头,重新设计码头仓库区和补给区。军方军港城市还需要划出专门的军用码头,首先从渤海湾几大港口城市开始,让张建忠和拓跋思谏去安排,在港口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一点。”

    “皇上放心,后勤部已经从这次海军的汇报当中得到启示了。他们后勤部会和各城市事先取得联系,划出专门的军用码头,并且布置相应的措施,民用港口也会加入仓库区和补给区的划分,并且对于燃煤补给重点进行规划。”岑天时笑道:“我听说天津这边已经有专门的港口运输公司,可算是解决了好多劳动力问题,养活了不少人。”

    几人不断商议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然后内阁传达给各地衙门,督促他们加快步骤。整个七月份以及天启二年的后半年时间里,南方不断大战,进行收复战争,而北方以渤海湾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区却在蓬勃发展,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在各大豪商的资金注入之下发展迅速,后勤部主导的采矿业的陆续投产让各重工业产业有了最近的原材料产地,纷纷开始落地生根。而且在半年的筹划之后环渤海湾铁路正式在天津开工,这条后来成为北方工业带血脉的铁路一开工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内阁这次为了东北的安定全力以赴,不仅资金安排充足,更是协调国民警卫队将南方大战的俘虏一股脑全部运了过来加快施工进度。深州、易州的工业集团以及大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