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你们配一个,告诉你们啊,到时候不满意的不许退货啊。”

    这句话一说出口顿时大家乐得哈哈大笑,放完了烟花众人回到万福殿去吃年夜饭,因为徐天翔要去杨秋家踏门,所以早早的就走了,剩下的众人开始推杯把盏继续吃吃喝喝,这些人基本上一年里也就年节的时候才能在长安聚一聚,所以见面之后各自叙说自己在各地的经历和见闻,热热闹闹的倒也很有趣。巧兮因为要照顾小天启所以没待一会就转回后殿,想了想让如烟准备了礼物带着随从去驿馆看望兰槿。

    而万福殿这边还没结束慕容翰海他们几个大豪商也开始来皇宫串门。李玄清登基之后废除了大部分礼仪规程,弱化了皇室高高在上的感觉,长安的皇宫部分甚至对外开放让百姓也能够感受皇室的日常生活。所以几大豪商也成了皇宫的常客,只要李玄清在长安时常的他们也来皇宫。

    众人见面自然是免不了一顿寒暄,李玄清招呼门外的侍卫增加座位大家继续在一起吃饭聊天。耶律家耶律亚齐的大儿子耶律明成看着大家吃喝的样子笑道:“皇上,各位,我带来了几瓶好酒,咱们借着皇上的饭菜喝上一杯如何?”说完之后从一旁的礼箱之中掏出几瓶装着红色液体的玻璃瓶笑道。

    “葡萄酒?你们家的商队打通西域商道啦?”李玄清自然是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什么,忍不住惊诧道:“我听说西域商道到了沙洲就彻底断绝了,你们这葡萄酒是从哪来的?不会是沙洲产的吧?”李玄清这么一说大家都很好奇,这一年多以来,基本上几大豪商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东部,只有耶律家在努力的经营西域商贸,所以基本上都不知道耶律家取得了多大成就。

    “皇上说的对,丝绸之路到了沙洲就过不去了,往西就是回鹘人的地盘,再往西听说是什么天方大食人的地盘了,那边汉人地位很低,咱们大唐的势力和名声也传不过去,所以这些葡萄酒还是托沙洲的一位行脚僧带过来的,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耶律明成的话让大家顾不得喝酒了,纷纷打听西域的具体情况,不过耶律明成显然有所准备,摆摆手道:“各位,耶律家关于西域的情报和见闻我已经让人整理出来了,明天就会送到玄影卫胡统领那边,听说玄影卫那边也有不少情报,估计会汇总之后送到各位手中的。”

    “玄清,听说你让岑天时准备招人修唐史,是吗?”耶律明成的话显然让大家勾起了对于西域的好奇,但是马老三却面色有点凝重道:“不知道对于西域唐史上面应该怎么记载呢?”

    “历史是让子孙后代能够了解明白咱们这个民族是如何一路走过来的。关于西域关于安西要一笔一画都要记录在案,我们大唐是如何经营西域的,又是如何丢失的,都要如实记录。以史为鉴是让我等能够牢记历史,也能够告诉子孙万代,国土问题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问题,寸土必争。否则将来咱们去安西也没办法像那些战死西域,困守孤城的安西军交代。”李玄清肃然道:“之所以要修唐史,就是让大家让百姓记得我大唐热血,记得我大唐开拓进取的精神,还有我等先辈抗击外虏前赴后继的战魂。”

    “皇上,如果可能的话咱们早点打过去吧?安西那边汉人如今已经很少了,就算有估计也都被同化了,他们在安西是要断我等汉人的根,不准说唐言,不准随唐姓,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记得我们的宗庙宗族了。”耶律明成虽然也不是汉人,但是得益于耶律亚齐的教导,早就把自己当作汉人一员,所以闻言立即道:“我耶律家在沙洲等地都建了货栈,只要皇上需要必当是竭尽所能为我大唐服务。”

    “耶律兄客气了。安西,我大唐一定会打回去的。这一次不会有任何人能够阻拦我们。”李玄清抬起头来目光炯炯

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 
    天启三年的长安是迎来了第一场大雪,不过是开年的第一场大雪,对于北方而言,瑞雪兆丰年,大雪给冬季小麦带来丰富的营养和水分,也带来了来年的丰收。所以整个北方的百姓对于丝毫没有严寒的困扰,反倒是相互之间一见面就互相问好。而且北方是大唐最先统一的地方,经历了土地改革以后农业被激发了全部的活力,天策军去年一年的征战庞大的军需寄养供给让全国各地的商品粮种植农场抓紧时间在冬季屯垦更多的土地,准备更多的种子。不过这个行为却被张全复的水利环保部给制止了,年前甚至直接拉着李玄清发布帝国最高命令,规定各地农场和地方在开垦农田之前必须得到水利环保部下属各级单位的审批,对于违反规定的一律取消开垦资格,并且制作了全国农田开垦区域分录表,用以指导各地农业部门的种植开垦工作。

    张全复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李玄清和岑天时的大力支持,作为看到过三封、河西和黄河南原张全复亲自治理过的区域沙漠大面积消退的人,对于张全复的关于水土流失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岑天时甚至建议张全复联合律法院对于这方面进行立法。

    不过此时的长安城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得益于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长安百姓手中有了余钱之后精神生活也提高的很快,已经有了一丝帝国首都百姓的气质和风范,来自各地的商品在长安各处交易互通,然后又转运其他各地。

    “听说了吗?那天是两位大将军的婚礼,听说是皇上赐婚的。”来来往往的行人当中有人边走边道。

    “那是,那个徐将军可是咱们大唐天策府级别最高的将军了,咱们大唐的千军万马都在他的指挥之下。听说娶的是杨部长家的侄女。另外一位还是之前南征牂牁的大元帅,娶的是牂牁的大祭司。”旁边的一人拉着刚才说话的走到旁边的一家酒楼笑道:“今天咱们也高兴高兴,走,我请你喝酒去,也算是给两位将军贺喜了。”两人说说笑笑的开始点菜点酒喝了起来。

    类似于这种谈话在长安城到处都是,徐天翔和薛洋两人的婚礼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经历了战乱之后快速休养生息的长安百姓把大唐高层的婚礼当作是自己过年的谈资,到处都在谈论着这场盛大的婚礼。

    不过和民间谈论婚礼不同,内阁首相此时却拿着外事部转来的一份关于南诏的国书有点发愣,在琢磨了一会之后岑天时派人去找杨天成去长庆殿,自己也跟着起身去长庆殿找到李玄清。年节时分长安的大本营大部分官员都已经放假休沐,只有每天安排部分人员值班,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南诏国的国书被使者递了上来外事部不敢怠慢紧急去找岑天时。

    这几天巧兮和李玄清基本上都在忙徐天翔两人的婚事,所以除了查看婚礼现场基本上都是在长庆殿或者万福殿安排年节的其他事情,岑天时到的时候李玄清正在和巧兮商议工业集团员工的年节礼单的事情,李玄清将后世的年终奖制度带到了这个时代,并且由工业集团逐步推广到其他各行各业。如今巧兮旗下的诸多企业已经成了大唐工商业界的模仿对象,各色新奇的制度都是由此传播出去的。

    “皇上,请看,这是南诏国使臣呈递上来的国书。”岑天时顾不得坐下来就将收到的国书递给李玄清。旁边的巧兮好奇的走到李玄清身边看了看,随即皱了皱眉头。

    “南诏国主动呈递国书倒是让咱们有点没办法下嘴了。”李玄清匆匆看完国书沉吟半晌道:“只怕这是缓兵之计。”

    “南诏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但是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不能让这块地方落到敌我不明的势力手中,而且自太宗以来南诏就一直是我大唐的国土,这件事不能让区区一份国书就给挡住了。而且南诏之前三次进攻川中,我大唐百姓死伤无数这件事还没跟他们好好算呢。”岑天时显然也对这份南诏国书不太感冒,沉声道:“只是如今对方按照礼数而来咱们也不好直接动刀兵。”

    “其实这件事也未必有那么麻烦,既然对方服软,咱们也可以用外交手段来达成目的嘛。让外事部拟定一份条约,让南诏签字便是。”李玄清一笑,将国书扔到案几上继续道:“只是条约内容应该是南诏国内我大唐子民享有通商、开矿、居住和行走的自由权利,双方如有争执,大唐子民享有独立审判权,而且是按照我大唐律法审判,而且从条约签订之日起,南诏国取消国号,变成我大唐属国,所属军队最高指挥权归我天策府。其他的让外事部自己去想,尽快拟定,在帝国会议之后交给南诏国使,让其签字。”

    李玄清的话让身边的巧兮微微一笑,按照这份条约南诏国必然不会签字,李玄清此举必然也是给外事部一种提醒,随着大唐逐渐统一,安西拿下之后以后打交道的基本上都是外族了,外事部必须学会后世的列强条约才能够在后续的博弈当中为帝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果然,李玄清刚说完岑天时就皱眉道:“皇上所说的这种条约南诏国怎么可能答应?这和丧权辱国没有区别啊?”话还未说话顿时明白了李玄清的意思,顿时哈哈一笑道:“还是皇上厉害,如果南诏国同意,那么这种条约潜移默化之后必然会让南诏日益衰弱最终为我大唐所有,如果不签字那么咱们也可以破了他们的缓兵之计了。”

    “这件事让外事部去操作吧,也该让他们登上外交舞台了。我大唐帝国的外交迟早要走出去的。”李玄清点点头笑道:“外交事务纷繁复杂,算计人心,需要他们尽早历练,将来才能够为我大唐争取利益。”

    说完这件事的时候杨天成才走进来,李玄清将南诏国书递给他简要的说了一下经过,杨天成笑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不过外事部要想成功恐怕还需要军队作为后盾,我看让陈宇领兵驻扎在南诏边境,以兵势来压制南诏国内的反抗势力,做好准备,万一南诏国有什么反复可以直接率兵攻击,这样才能取得效果。”

    “我看陈宇那边早就做好准备了吧?”岑天时白了一眼侃侃而谈的杨天成笑道:“天翔他们的婚礼你们几个准备的怎么样了?我听说你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伴郎团准备去迎亲。这个伴郎可是个新词啊。”

    “先生,这次婚礼还是很有看头的,只不过大冬天的,否则的话还会有更多的花样呢。我打算到时候开放部分名额给民间让徐大哥他们带一些百姓过来参观一下,让这股新式的风潮传到民间去。既简单又不奢华,而且还能让人眼前一亮。”巧兮笑道。

    正月初九很快就到了,这天一大早杨天成率领的伴郎团和迎亲团队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带领跟着新郎官徐天翔前往杨秋的府邸迎接杨伏瑶,另一路则有陈凡和李阳为首跟着薛洋去驿馆去接牂牁大祭司兰槿。两路人马大张旗鼓,一路上锣鼓队震天,不断燃放的爆竹声也让围观的百姓跟随着迎亲队伍前往两地。

    徐天翔那边因为是杨伏瑶交往良久,所以是欢天喜地。只不过驿馆这边大长老却看了看一身红色喜服的兰槿幽幽的叹了口气,薛洋他是了解的,只是对方身处高位,是大唐的高级将领,在大长老看来历代帝王将相只怕功高者未必能善终。兰槿出嫁虽然对于牂牁而言是福气,但是对于自己的孙女——

    “爷爷是否是在担心将来?”兰槿身为牂牁大祭司自小便在牂牁的权力中心,自然明白自己爷爷的心思,笑道:“爷爷见过皇上便知道,这一代的大唐皇帝陛下可能和之前的不同。”

    话还未说完门外传来了亲卫的禀报声,“大长老,姑爷和迎亲人马已经到了。”果不其然,两人说话的时候差点都忘了,这一路上的锣鼓声和鞭炮声已经到了跟前。

    “爷爷你放心,我一定会幸福的。”兰槿俏脸晕红,刚回了大长老一句话,门外薛洋就带着自己的伴郎团闯了进来,巧兮安排了七位伴娘在前面阻拦,但是和那边徐天翔一关一关慢慢答应对方的要求走了进去,薛洋这边可是暴力十足,几位伴郎几乎是一人一个直接将这些伴娘抱走,好好的驿馆差点被他们弄得鸡飞狗跳。薛洋看着身边的几人的举动微微一笑,自行走到兰槿的身边,朝着大长老深施一礼,看着他旁边凤冠霞帔,大红色喜帕盖头的兰槿,心头微微一动。

    “姑爷,吉时已到,还请姑娘早点上花轿。”薛洋尚未说话,身后匆匆赶来的礼仪司稍稍吸了口气道。刚才这一路他可算是见识到沙场之人是多么可怕,那么多的伴娘被伴郎的举动给吓得大呼小叫,乱作一团,他是好不容易冲了过来的。

    “还请爷爷去祈年殿稍等,皇上已经在那里了。”薛洋想大长老行礼之后一把将兰槿抱了起来转身走出驿馆放到跟随迎亲团一起来的花轿之中。

    薛洋带着迎亲团从驿馆往回走,一路上都是百姓的欢呼声,不断送来的祝福也让薛洋这位沙场军人动容不已,大唐的子民在皇上的带领下终于恢复了自己的信心和气质。等到他来到皇宫祈年殿,徐天翔也已经到了。两位新郎牵引着新娘走过长长的红毯在周边众人的祝福之下走到祈年殿前。

    岑天时亲自冲任礼官,站起身来笑道:“两位新郎,皇上有旨,我大唐天策府总参谋长徐天翔,天策军江南指挥部西路集团军总制薛洋接旨:丰年有余,付讫上苍,朕觉阴阳相合之道,抚顺于查,杨氏有女伏瑶,俏丽聪慧,花样年华,牂牁大祭司兰槿,容貌姿颜,蕙质兰心剧为上佳之选。朕今日特此赐婚于两对新人,期待两位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李玄清不太会写文绉绉的圣旨,所以很简短,但是对于在场的所有人来说,皇帝赐婚就意味着得到了最大的祝福,两对新人接旨之后被引入祈年殿拜天地,完成神圣的婚礼仪式。巧兮为了这个婚礼现场准备了不少小的环节,一改往日婚礼肃穆的气氛,在轻松的氛围之中新娘被送到各自府邸,而新郎官则被一众人等留了下来。

    “皇上,你怎么出来了?薛洋和天翔他们俩还等着给你敬喜酒呢。”一眨眼李玄清就从婚礼现场走了出来,刚准备偷个懒就被身后的岑天时喊住了。

    “这里他们只是走个过场,马上就要回到自己的府邸了。”李玄清一笑道:“今晚就让他们胡闹去吧,陈凡他们喝酒的本事我可不是对手。”

    “大哥哥不跟过去闹洞房去吗?”巧兮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笑道:“我这次准备的闹洞房环节可是和以往不同哦,还有不少关卡等着两位新郎官呢,万毅喝多了岂不是进不了洞房了?”

    “先生抽空去看下牂牁大长老,代我转达致意,大唐对于牂牁会一视同仁,希望他带领牂牁族人早日融入我大唐主流社会,成为大唐一员。”李玄清忽然想起一件事徐徐道:“此次牂牁大战虽然靠着后期给他们筑城修路打消了大部分牂牁人的疑虑,但是既然决定接纳牂牁,就要消除后患,大唐不能留下隐患。”

    岑天时明白李玄清的想法,点点头道:“皇上放心,这件事我会办好的,大唐的四境如果不能稳定,那么咱们的力量和精力必然会被牵扯,从而无法走出去,实现宏图大业。”

    “等拿下西南之后我打算花一段时间好好整饬内部,将内部的力量统筹好,然后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岑天时走后李玄清拉着巧兮笑道。

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启后(上)() 
    长安城的这场盛大的婚礼热热闹闹的办完了,大唐帝国也逐渐从节日的气氛中走上正轨,各部门陆续上班开始了新的工作。去年一年的征战和发展让军政两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天启二年正月十六,帝国会议如期举行,按照形成的惯例,帝国各界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长安,集中在长庆殿,集中在正在召开的帝国会议。

    “皇上,内阁今年准备集中开发皇上之前划定的几大重点经济中心,以经济中心的辐射力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交通部拟定花五年的时间重点疏通几大经济中心的水陆交通,建设三条以上的省际铁路线,将太原为中心的铁路终点站延伸到丰州,使丰州乃至草原的物资能够快速南下融入帝国发展的大潮之中。”会议刚开始岑天时就开口兴致勃勃的笑道:“这可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了。”

    “好了,咱们会议开始吧,今年可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今年的事情办好了那么我们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如果办不好,帝国刚刚统一的大势就会被耽误,各地百姓的休养生息也会被耽误。”李玄清摆摆手道:“你们三家一家一家开始吧。岑先生既然已经开口了,咱们就让他继续往下说吧。”

    内阁今年的计划应该来说还是排得很满的,岑天时将总体布局介绍完毕之后,各部的部长也开始站起来发言,按照岑天时说的补充各部的具体计划。民政部主导的户籍问题涉及到了民族融合的大事情,作为天启二年最大的一件事得到了军政法三家的一致支持,内阁副首相拓跋思谏和杨秋合作拟定的计划甚至决定在天启二年完成民族融合的这个问题,提出帝国境内从今年起取消各少数部族的大部分特殊习惯,只保留少数特别的标志,其他的全部融合进入主流,并且要求普及唐言,以后军政各方在工作日程上必须使用唐言进行交流,教育部下属的各教育单位也必须按照唐言进行教学。

    老师说拓跋思谏的想法已经和后世很接近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激进,他本身就是党项人,所以他和杨秋发言完毕之后徐天翔甚至捅了捅他,觉得这家伙除了大门搞不好会被自己的族人打死。

    “各位可能觉得我的建议太过于急躁,但是身为党项人我还是要说一句,大唐帝国承前启后,带来了方方面面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身为党项人,我感受到了我的族人在帝国崛起的过程中带来的财富和变化,我想推动他们更好的融入帝国,成为维护帝国统一和发展的坚实分子。”拓跋思谏笑道:“这件事在来长安之前我已经和党项族的丰厚族长以及塔希都研究过了,大家一致同意这件事。”

    拓跋思谏的话让在场的人一直起身鼓掌,就连李玄清都不禁动容,自己带来的时代大潮果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