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哥,这是阳关三叠的调子,这怎么可能?”巧兮听了一会,分辨出了这曲调的声音,震惊道。

    李玄清此时也听出来了,看着巧兮的脸色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后世创作的《阳关三叠》只怕也是借助了这流传千年而不绝的曲调改编而来的也说不定。

    “咱们过去。”李玄清和巧兮带着万毅等一众高级将领来到凉州城边,那些带着众百姓前来为大军送行的老者看到李玄清到此带着众人上前,停下吟唱缓缓道:“老朽等在凉州世居数十年,今日第一次见我汉军出塞,特带诸子弟前来作歌,为我汉军壮行,不想打扰到各位将军。”

    “敢问老丈,之前所歌为何人所作?”李玄清摆摆手示意万毅不要说出自己的身份,屈身将老者扶了起来问道。

    “这是自古以来就流传在河西的歌谣,也是我汉军出塞的安魂曲。每逢汉军出征凉州百姓都会前来送行,也不知从哪一代开始流传起这首歌谣,以后就历经千年而不息了。我等祖上都是在这里送别安西军的,也曾见证过当年安西军万里归国平定叛乱。可惜啊,自从当年安西军回归,这条连接安西和大唐内地的河西走廊就再也没有迎来出塞远征的汉军子弟了。”老者的声音仿佛带着千年岁月的沧桑气息扑面而至,但是说的在场的所有人心里沉甸甸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玄清看着这些满含希冀眼神的百姓仰天长叹,“千百年来,我等汉家子弟就是从这里远征塞外,埋骨绝域,代代先烈战魂犹自在大漠沙鸣之中呜咽,他们是在呼唤我等后辈子孙跟随前辈的脚步,前赴后继,莫要忘记先祖遗志,莫要忘了那片魂牵故土。”

    “老丈,我向你也向全天下所有的汉家百姓起誓,有唐一代所有丢失的国土在我等这一代都会全部收回,我等丢失的百战不败的战魂也将由所有的汉家战士用鲜血去祭奠,所有百年来积压在汉家子弟身上的屈辱也将由我等将士去洗雪,天佑大唐,汉军威武。如违此誓,誓不为人。”李玄清朝着身边的众位百姓长鞠一躬,郑重其事。

    “天佑大唐,汉军威武。”万毅带着所有的天策军高级将领齐齐下跪,齐声呼喊,带动着军营之中十万将士瞬间呼应这位来自最高统帅的誓言,一时之间呼喊之声惊天动地,震碎了天边的云彩,让周边的雪山都带来了回音。

    “我等如今看到了汉家子弟重新踏上祖辈的征程,特来一观,天见可怜,百年了,终于让我等老朽之辈等来了。”这几位老者也是老泪纵横。他们就仿佛是这凉州城的创造者,也是一代又一代汉军从这里出发经营绝域的见证者,更是一代又一代汉族子弟开拓进取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民族之魂的传承者。武帝时代,汉人经营西域,他们从那时候开始,千百年间无数的将士和百姓就是在他们这一次又一次的送别之中踏上西部茫茫浩土,从此将一个美如画卷一般的西域纳入汉家河山之中,虽历经百年千年但代代传承不息。

    此时此刻李玄清和巧兮已经无心去想这首歌谣传到后世是不是真的变成了《阳关三叠》了,即或者是又有什么关系,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既然已经见证那么就应该让这个传承永远的继承下去。

    遥望前史,河西一直是华夏经营西域的最前线,这里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汉家的铁血悲歌,历经千年沧桑,那天边如虹一般的云彩此刻也仿佛和千年前一样,伴随着那嘹亮沧桑的曲调送别远征的良人。

    李玄清的神情让这些老者和百姓悚然一惊,此时眼前的这位年轻人的身影在夕阳的照耀之下,挺拔屹立在古城和军营之中,眼神遥望远方,脸色也是坚毅无比。而在他身后无数将士俯身而立仿佛都在等待着他的命令,也在等待着他的应答。

    “各位请起,传讯各军将士做好准备,克日拔营西征,去把沉寂的汉家战魂接引归来,去守护祖辈鲜血侵染的土地,去告诉所有人,汉家时隔百年又重回西域了,去告诉那些曾经给安西军带来千古遗憾的对手,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此刻李玄清的声音充满了肃穆和悲凉,身形挺立之间仿佛有无数的英灵呼应,滚滚而来的声音让万千大军俯首,大军所致静谧无声。

    万毅俯身听命,身后各级将领也飞速去军营传令,十万大军此刻正在抓紧时间做着最后的准备。

    “师兄,明日一早召集凉州所有营一级将领帅帐议事,将西征之事定下,举行誓师大会,咱们三日后正式出发,昭告天下西征开始。”此时此刻李玄清也不打算搞什么隐蔽出击的计谋了,有了这股不灭的战魂,天策军本身就承载着普天之下所有百姓的愿望。堂堂正正出师安西收到的效果反而比依靠计谋取得一时先机要好得多,能够最大限度的凝聚民心,也能够让沿途尚在苦苦挣扎的汉族遗民得到最大的鼓舞。

    “请皇上放心,我等誓死完成嘱托,天佑大唐,汉军威武。”万毅躬身接令,激昂的声音回荡在天地间,再次引来大军将士的呼应,久久不散。

    “各位随我回城,三日后大军誓师,还请各位前往军营一观,随我一起为我汉家大军出塞送行。”李玄清和巧兮对着身边因为刚才万毅透露身份而目瞪口呆的老者婉言一笑,随即率先进入城内。

    “这是,咱们的皇帝陛下?”几位老者面面相觑,相互看了一眼之后再次看了看身边的其他百姓,直接朝着已经入城门的李玄清跪倒在地,山呼万岁不止。

    李玄清回到城内之后立即召集徐天翔等人做好大军出征的准备,将原本囤积的粮草物资加速运往阳关和玉门关等地,后勤部在河西省的人员也开始按照计划启动采购程序,而徐天翔也星夜传讯灵州,让那里准备的后续大军和物资开始起运河西。

    第二天一早所有河西境内的天策军高层聚集凉州大营帅帐,由徐天翔杨天成和万毅三人负责讲解总参对于当前作战目标,并逐步分解。而万毅则代表前线指挥官负责下达具体指令,命令先期聚集在阳关等地的薛万里和石坚所部立即出动,作为大军前锋出河西进入甘州境内,和起先逃到这里占据一隅的温末人征战。

    而第三天一早,也就是天启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清晨,万毅率领的中军主力也就是此时聚集在凉州城外的十万大军全体出军营在城外列队,高大耸立的将台之上李玄清迎风而立,将台两边所有将领肃穆等待李玄清下令。

    李玄清看着朝阳逐渐升空,久违的温暖的气息缓缓而致,深吸一口气朝着身边的万毅点了点头,后者马上上前躬身一礼然后开口道:“天策军的将士们,咱们在河西整整一年,为的是什么?”

    三军稍一沉默,齐声呼喝:“征安西,收故土,慰先烈,护河山。”

    “说得好,这是我等无上的荣耀,先辈的英灵在呼唤我等前去安西奋勇征战,报仇雪恨。请皇上下令,征安西,收故土,慰先烈,护河山。”万毅怒吼,带着无尽的悲意和仇恨朝着李玄清轰然跪下,三军将士紧接着也是跟着一跪,甚至就连那些被李玄清邀请而来观礼的百姓也跟着一跪。

    “天策军的将士们,我是李玄清。”李玄清面对这支自己亲手打造的军队,心头一时之间感慨万千,化作无穷的悲凉冲天而起,声音之中也仿佛带着超越时代的召唤,“百年前我们的先辈败了,龟兹古城被吐蕃攻破,我们的先辈满头白发,无一投降。鏖战五十余年没有等来朝廷的援军,只留下千古遗憾。”李玄清想起郭昕等人在龟兹最后一战的记载,声音透着丝丝的杀意。

    “将士们,我们的先辈是在等待你们追随他们的脚步而战,是等待你们去替他们守住汉家百姓的城池,是等待你们去替他们报仇雪恨。安西百年国耻,就靠你们了。朕今日和凉州的父老乡亲给你们送行,希望你们出安西如在朝廷,谨记先辈的光荣和传统,收复旧土,还我河山。”李玄清右手高举,声音直冲云霄,“请诸君牢记肩上的重任,我们要继承安西军不灭的战魂,要承载大唐百姓不屈不挠的抗争。”

    “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朕今日拜托各位了,收复安西之日,朕当亲临故地,为诸位庆功,为前辈招魂,为汉家百姓千百年来前赴后继经营西域记功名传天下,让所有的后世子孙都谨记,是你们踏着先辈的步伐,为他们留下了一个汉家的安西。”李玄清向所有的天策军将士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我命令,征西大军立即出发,不破楼兰终不还朝。”

    “不破楼兰终不还朝。”在一片山呼海啸之声中李玄清的声音再次传来,“征西大军以万毅为前线统帅,负责总览军事。”万毅伴随着李玄清的声音长身而起,手中接过李玄清递过来的天策军大旗前指,三军将士开始正式拔营而起,朝着西北滚滚而去。

    激昂的曲调再次响起,观礼的百姓齐声唱起了这首千百年来一次又一次送别汉家子弟西去的安魂曲,伴随着李玄清等人的屹立不动军礼,显得格外的悲凉,渐渐地所有的出征将士都开始齐声跟随,一曲激昂的《阳关三叠》伴随着三军将士渐渐远去,直到远征将士的身影消失在雪山草地之间,消失在那一片后世魂牵梦绕的千年故土之上。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到所有将士都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巧兮才走过来看着前方依旧在保持着军礼姿势的李玄清,悠然长叹道。此时此刻自然也就是同样是后世来客的巧兮才明白李玄清心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这一世的遗憾成了华夏民族千年的憾事。自己来到这一世有能力扭转这一切,自然是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巧兮还记得之前收复河西的时候李玄清甚至都不敢亲身来到战场,他就是怕自己带着的后世的情绪一旦控制不住,必然会让所有的天策军将士杀戒大开。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真的是沿途人头滚滚,白骨累累了。

    李玄清长叹一口气,挥手让徐天翔等人回凉州城继续各自手头上的事情,自己和巧兮站在高耸的将台之上望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

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 
    凉州誓师大会出征西域的壮举震惊天下,不光是大唐帝国内部被军队的这一举动激发的全民热血沸腾,连带着西征途中的各大势力也都是纷纷派出捎探前来打听天策军的虚实。不过此时天策军的主力虽然尚未抵达前线,但是前锋部队三万人已经越过边境进入甘州境内,此时盘踞在甘州和河西接壤的势力正是当年被天策军驱赶过去的温末人。

    温末人当年被万毅打败之后在其首领温末儿的带领下逃到甘州,起先被甘州回鹘欺凌,双方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十几场,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回鹘人默认温末人占领甘州东部的现实,而温末人表面上也向回鹘人臣服,变成其部曲。

    温末儿在稳住整体的局势之后这几年也一直在发展部族的实力,试图东山再起。同时为了发泄不满,大肆屠杀境内的唐民后裔,逼迫众多的西域汉民百姓走上绝路。可以说温末儿通知的甘州东部比起回鹘人更加残暴,境内的唐民纷纷起来反抗,而之前胡小四亲自来河西布置的玄影卫暗卫人员也正是利用这种纷乱的局面掩护布局,暗自联络那些反抗的唐民后裔等待天策军西征。

    此时天策军大举出击的消息自然也被温末儿第一时间知晓,曾经和灵武军打过长期交道的他自然也知道此次天策军只怕是一路打到安西去了。所以除了第一时间上报甘州回鹘王庭以外,集结起温末部族所有的大军在沿线要塞虎丘关镇守,试图利用关隘挡住天策军西进的脚步。

    天策军先锋石坚自出阳关之后就马不停蹄四处征伐,将沿途所到之处所有的温末人的势力连根拔起。石坚很显然继承了当初万毅在河西的做法,对于沿途敢于反抗天策军和大唐的所有势力全部都一个字杀。在玄影卫的带领下,出征短短三天就掀翻了十几个沿途的城镇,将里面亲近温末人的小部族势力全部斩杀殆尽。血淋淋的尸体被挂在土墙上面,浓烈的血腥气让那些当年跟随温末人逃到此地的西羌等少数部落心惊胆战,生怕这个屠夫下一秒钟屠刀就伸到了自己的脖子上。

    石坚的这种做法虽然暴力,但是却让那些久受西北其他部族奴役长达百年之久的唐民遗族开始奔走相告,庆贺大唐时隔百年之久终于重新归来。

    只是自从安史之乱到如今百年时间早就过去了,真正心向朝廷心向大唐的遗族已经很少了。当地的唐民当初为了活下去先是被吐蕃人压迫,被迫易服剃发,改变唐民装束,接着被逼着学习藏语,不允许西北唐民说唐言,百年岁月悠悠而过,几乎已经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在几代人过去之后现在石坚看到的景象却是,除了玄影卫联系到的那些坚贞不屈被打压凄惨不堪的遗族以外,其他的甚至都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唐民了。这种现象对于石坚这个安西后裔来说不可接受,看着昔日的同胞后裔说着和自己的敌人一样的语言,甚至看着自己这个大唐将军,眼睛里闪烁的居然是和那些吐蕃人、西羌人一样的害怕神情,这一幕让他感觉到格外的刺眼和心痛。

    “将军,咱们现在还是出河西不远,只怕将来真的打到安西,有没有记得还有大唐的存在都是一个问题了。”负责玄影卫随军的是赵四,如今他已经是胡小四的副手,手握西北玄影卫最高权力的大将。但是他看到石坚那仿佛能噬人一般的眼神也是忍不住害怕,急忙婉言相劝。

    “是啊,将军。您是不知道,当年吐蕃人占领河西,断了我们的回家之路,如果我们不按照他们的命令行事,只怕整个西域的汉人都会被灭族的。”之前被玄影卫联系到的一股唐民遗族中的老族长见到石坚情绪不稳急忙走过来道:“请将军不要发怒,他们也是情非得已。只是世事变迁,当他们真的习惯用敌人的语言去说话的时候久而久之我大唐的传统也就渐渐淡忘,这种那个淡忘在经历了几代人之后就变得更加明显了。”说到这里老者也是一脸伤感和无奈。

    “唉,算了,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内阁去处理吧,我怕我看到他们会忍不住再次举起屠刀。赵四你马上派人传讯给大帅,让他联络内阁派人随军前来处理这件事。对了把这些事情写成条文送到大帅那里。”石坚吩咐完这些之后让那些遗族暂时代理一下沿途各城镇的杂事,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出发。

    天启三年四月初,万毅在接到石坚汇报的时候已经率领西征大军主力出阳关全体进入甘州。天策军大兵压境给西域各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石坚这段时间的举动,那血淋淋的杀戮差点就直说自己是来复仇的。当年大唐在安西衰败,安西军被吐蕃人围剿的时候这些部族扮演的角色可不怎么光彩,所以一时之间整个甘州都跟着人心惶惶起来。回鹘王庭也开始集结部队准备应对天策军的到来。

    不过此时在甘州境内却活跃着另外一股势力——唐寇。实际上这个名词最早是回鹘人发明的,起源于十几年前从归义军里面逃出来的一股叛军。他们自称自己是大唐的子民,立志要带领西域各地汉人百姓抵抗回鹘和吐蕃人的统治,恢复大唐的西域。甚至有段时间他们也被西域各族称为安西寇。起先这股势力从归义军的沙洲离开之后势力非常强大,兵马齐备,所到之处也得到了无数西域汉族百姓的支持,声势浩大,敢于和回鹘人正面对抗。其首领张胜更是直接放言,不需大唐再打回西域,凭借着他们西域汉人自己的努力就能够铲除沿途所有的阻碍,打通丝绸之路,归复安西。

    如果之前李玄清和张胜碰到,肯定会知道此人的真实想法,那就是对于大唐朝廷已经彻底失去希望和信心,不愿意将西域汉人的前途命运寄托在有名无实有心无力的朝廷身上,而是要发愤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独立完成自我救赎。

    只是在之后这些人因为常年和回鹘人殊死搏斗,补充困难,势力逐渐消亡,加上很多汉人百姓因为害怕和他们有联系而导致自己被回鹘人报复,所以不再支持他们,甚至还接连出卖他们的行踪,逼迫张胜所领导的这股西域汉人自发的反抗势力逐渐走向地下,开始隐蔽在暗处等待时机。

    “姥姥的,这么多年了,终于该来了。早些年干什么去了,这一次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吧。”张胜今年已经四十一岁了,一头的乱发就跟个鸟窝一样,在自己的地下城堡中走来走去。

    “头,我听说这东边的唐军现在好像也在派人寻找我们,咱们是不是跟他们接触一下?”好不容易等到张胜冷静下来了,他身边的一个身着黑衣的属下问道。

    “这,还是等等吧。”张胜摆摆手,示意下属暂时不要和天策军接触。在得不到内地汉人的支持下,张胜领导的这支“唐寇”几乎就代表着西域最有希望的一支汉人反抗力量,贸贸然和对方接触,万一他们和归义军一样岂不是将自己多年的心血全部葬送?

    “不过咱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我听说温末人打算集兵在虎丘关和唐军对抗,咱们要不去凑凑热闹岂不是太对不起这副汉人的皮囊了?”张胜冷笑道:“去通知兄弟们,咱们去做一笔大买卖,让所有的西域大小部族知道知道,就算是被他们污蔑为唐寇,我等也都是大唐的子民,华夏血脉,对抗外敌同心同德,不分你我。”

    张胜的命令刹那间让这座地下城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鼠巢,无数地老鼠一般的战士纷纷从这座城堡的各个角落钻出然后一个个迅速之极的出现在地面上,只见茫茫大漠之上突兀之极的出现了一个个人影,这些衣衫褴褛但是却个个沉默不语的战士散发出一股让人心惊胆战的死气,他们一出现在地面上就迅速让此地的温度都仿佛变得下降了不少。

    “弟兄们咱们在这个鬼地方蛰伏了将近半个月了,是该出去活动活动了。”张胜扛着一柄巨大的长刀站在众人面前,声音传的好远,“不然的话那些该死的回鹘人和温末人还以为咱们都打光了呢。这一次咱们去掏温末人的老巢去。让温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