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张胜此行能够代表我大唐,代表中原王朝,可是曹仁贵不能,他不过是归义军余孽,说白了就是丧家之犬,如何能够给昭武九姓后裔乃至于整个安西心向大唐的百姓以希望?”李玄清神色肃然道:“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实曹仁贵能够打出的旗号和能够拉拢的人也就是那些能够归顺我们大唐的人,我们能够抢到一个曹仁贵就少一个,所以这等于是在挖曹仁贵的根子,他必然会有其他的动作和反应。”

    胡小四点头道:“皇上说的是,只怕曹仁贵到时候会蛊惑回鹘等少数部族重新鼓吹唐寇威胁说了,说不定还会再来一次西北各族联手共剿,所以我们的动作必须要快。”

    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厚纯忽然道:“要我说如果曹仁贵使出这一招的话其实也就等于切断了昭武九姓后裔的其他退路,到时候对于我们的行动反而有利。所以我觉得在西北大军无法进入安西的情况下,不妨让飞鹰旅进入,可以直接打着大唐的旗号截杀各部首领头脑人物,把声势造大一点,给那些心向我们的人以更大的信心,加速西北民心一统。”

    “我觉得厚纯说得对,到时候内阁会指示拓跋思谏,派出更多的人手和精力宣传我大唐的各项国策以及对待西北各部的民族政策,从而收复各族当中那些和我们政策契合的部族民心。毕竟西北那边大小部族数不尽数,我们汉人或者说唐民后裔不占多数,按照皇上民族融合的政策界定,凡是能够拥护我们民族政策愿意加入华夏民族大家庭的就应该划归到大唐治下。”此时的岑天时也看完了之前李玄清递过来的情报,稍微捋了捋思绪开口道,“只不过曹仁贵到时候恐怕会想办法切断我们的商路,那么西北那边和安西等地的联系只怕会中断,咱们应该提前有应对之策才是。”

    “这个先生放心,赵四在回来之前已经安排小虎带着飞鹰旅潜入安西等地,只要曹仁贵切断商路通道我们会马上采取行动,西征军那边也会派出部队进行接应,到时候想必以小虎的性子说不定又是对西北各族的一次洗劫了。”胡小四摇了摇头笑道:“这次沙洲之战飞鹰旅任务重伤亡不小,我已经安排内地的替补人员开始启程朝着沙洲去了。但是以小虎的性子只怕到时候杀戮一开这些都会算到回鹘和曹仁贵头上,我都怕这家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杀性。”这一说苏小虎和飞鹰旅,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替曹仁贵和回鹘人默哀,当年飞鹰旅在草原上的凶命这一次只怕要传到西北各族那里让各族从此闻风丧胆了。

    “飞鹰旅就不要去管他了,真正的兵王从来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场场生死之战磨砺出来的。”李玄清对于这一点倒是无所谓,飞鹰旅是一支真正的以后世特种部队为目标进行组建的,特别是后膛枪等新式武器开始被制造出来,飞鹰旅无疑越来越靠近后世的部队了。而且飞鹰旅的人数虽然少,但是依靠这种强悍的战力在西北的这种渗透袭扰乃至于暗杀任务中必然可以更大范围的破坏曹仁贵的反唐联盟。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三部抽调人手联席制定收复安西的计划吧。”徐天翔见到基本的意见都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拍拍手道:“这件事还是需要尽快解决,我们的计划定下来的越早,到时候赵四和师兄那边能够拥有的时间就越多,我建议等计划完成皇上审核通过之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发往西北,往师兄立即开始执行。”

    “对了告诉万毅,那个曹仁贵给我抓活的,我倒要看看这个明目张胆和外敌联合反抗大唐的逆贼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岑天时对于徐天翔的话很赞同,但是还是一脸冷笑的说出了这句话。这些年随着大唐统一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岑天时对于李玄清的忠心也更加热忱,此时听到这个曹仁贵居然妄图组建反唐联盟这如何让他忍得住?

    “我觉得还是让小虎找机会一刀看了算了,这家伙背弃祖宗和宗族,留着有什么用?”胡小四阴森森的话仿佛让大家都看到了曹仁贵被苏小虎抓到砍头的场景,顿时忍不住冒了个寒颤。

    “好了,大家尽快制定计划吧,三天之内完成然后火速发往西北,交给万毅执行。如果赵四赶不回来的话就让信使沿途通知让赵四紧急返回前线,和万毅商议执行。”李玄清打断大家的话道。

    “小四你带着玄影卫的人直接去总参那里吧,我们一起商议,内阁那边可以单独制定,让拓跋思谏酌情处理就可以。”徐天翔点点头道:“这样一来的话我们也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其实玄影卫那边的计划之前大家伙都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只是需要系统的梳理和进行布置,相对来说问题不大,胡小四对于这方面是炉火纯青,但是总参那边却面临着整个计划推倒重来的尴尬,所以徐天翔说完之后就拉着几人走出长庆殿去总参那边紧急加班,将其他事情全部交给陈凡处理,反正陈凡对于西北那边的事情不太熟悉,参加进来的话能够提供的意见也不多,而且西北地区作战远离中心统治区域,所以类似于他的那种稳扎稳打的风格确实不适合。

    不过徐天翔等人虽然急着回总参去制定西北那边的计划,岑天时却留了下来,李玄清知道他的心思,笑道:“先生不要担心,虽然曹仁贵的反唐联盟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之前的计划也面临全部推翻的危险。但是也不是没有好处,如果执行的好的话西北统一的进程说不定会大大提前。”

    李玄清说的岑天时也能够想得明白,他想了想继续道:“西北冬季道路南行,咱们中原的物资输送困难,只怕万毅那边需要节衣缩食了。而且沙洲一战只怕还俘虏了大量人员,我看要不通知杨易他们将部分俘虏押送回河西,这样一来还可以加速铁路建设。我来之前问过铁道司,河西境内温度还没有那么低,而且地势较低,河西走廊这一段的铁路建设在冬季仍然可以继续施工。”

    岑天时一说这个倒是让巧兮想起来什么,笑道:“之前工商部准备在河西那边开设大型的钢铁冶炼工厂,我看可以提前施工,选址的问题也没有多大问题,西北矿产资源丰富,以钢铁冶炼也核心组建西北重工是可行的。”

    巧兮的意思是模仿后世的大西北重工,将酒泉钢铁中心提前建起来,原本工商部也有这个想法,但是张全复那边考虑到肃州地处居延泽附近,所以害怕钢铁厂建起来之后会对这个内陆湖泊产生巨大污染,所以一直压着没有批复。不过工业集团这边意见着手改进了钢铁冶炼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出一个污染比较小的体系,打算在那边试试。而且对于污染问题,水利环保部也已经采取了其他解决的办法,此时是时候组建西北重工了,这样一来的话未来西北那边的铁路建设就可以就地生产铁轨,这比起从内地运输过去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运力,而且速度也更快。

    “好的,这件事我会让慕容和张全复商议尽快执行的。”岑天时点点头,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道:“皇上,慕容家之前也是昭武九姓的后裔,而且听他父亲说还是康氏的一支,咱们要不要让他们家也派出代表进入西北协助张胜他们行事?”

    李玄清一愣,随即明白岑天时的想法,点了点头道:“慕容家倒是很适合做这件事,毕竟双方本来就是同一支,只不过是中原分支而已。这样吧,你告诉慕容一声,让他们家派出得力人手跟着去西北一趟,跟随玄影卫的计划行事。”

    慕容家原本是康氏分支,而康氏在当年的昭武九姓后裔当中是第一大姓,而且在当年还建立起了康国,势力强大,所以才会在安西军回国平叛的时候能够有能力派遣一支族人协助安西军。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安史之乱被平息之后河西走廊却被吐蕃占领,大唐内地和安西之前的陆上通道被切断,而当年的康氏主要人马也因为安西大都护实力衰退而被大食所灭。李玄清隐约记得,在天宝年间其实康氏首领还请求过大唐助其反抗大食,只是当时大唐已经没有实力去应对,但是当时的唐王朝还是给了康国封号,算是在精神上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其实当时的昭武九姓后裔建立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在同一时间或者是相近的时间内被大食所灭,而且基本上也都像唐王朝求助过。而这也是李玄清下定决心让张胜去瓦解曹仁贵反唐联盟的决心所在。当年的那些九姓后裔既然能够坚持了一百多年还能够心向大唐那么就值得帝国去守护他们。别说只是一个区区的反唐联盟,就算是真的将来面对大食,李玄清也不会有任何犹豫。

    岑天时得到李玄清的回复之后立即匆匆而去,内阁那边年底是最忙的,加上还要安排这些事情,所以他是一刻都不耽误。他一走李玄清开始考虑如何给身处西北前线的万毅进行必要的增援,如果胡小四的计划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西征军就要面临西北各族的联合反攻,万毅的人马就不够了。只是如今西北地区的运输压力最大限度也只能支持二十万左右大军作战所需。

    “大哥哥,咱们的新式枪支不是已经定型了吗?马上组织生产趁着冬季给师兄送过去。我想依靠着后膛枪的优势,西征军能够发挥的作用肯定会增强一大截的,这样一来等到明年春天,我想西北那天的军队都可以换装完毕了,咱们也就可以放心了。如果战事吃紧还可以抽调其他部队进入沙洲,反正过了冬季西北运输线总比现在要好。而且铁路也可以修到甘州附近,后勤压力肯定会小很多的。”巧兮见到李玄清脸上闪现出凝重的神色,出言道。

    “后膛枪?”李玄清抬起头来,看着巧兮脸上的神色一扫而空,轻轻笑了起来。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业革命与五年计划() 
    天启三年的十二月底大唐帝国的心脏虽然被西北骤然出现的新情况给打断,但是除了帝国最高层抽调精英人手在总参大楼推动制定新的西北攻略计划以外,其他各省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各省各部门在年底纷纷上报本年度的工作汇报,并且纷纷制定地方的经济发展计划。按照大唐帝国的政治体制,除了每年内阁的工作计划之外,各省也会自行制定自己的计划,只不过需要上报内阁批准,并且各省厅需要在省内协调好然后上报内阁各部。这种新的制度在推行之初被各部大员纷纷诟病,认为这种办法容易造成内阁和地方在某些问题上来回扯皮,而且各地的年度计划也有可能超出内阁的大方针。但是在财政部和税务司推行了国税和地税改革之后,地方和中央财政收入开始分工明确,国税全额上缴财政部由内阁集中处理,而地税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上缴中央,剩余部分则归各省自行分配,内阁和财政部只起监督作用。这样一来布政使府有了自由资金之后纷纷开始琢磨自己省内的发展计划,形成各自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各省区的发展计划几乎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是抄袭其他省份就是回到了之前那种小农经济,重点发展农桑,而且还有的省份更是擅自对于工商业征收重税,惹得内阁和财政部工商部在修改他们上报的发展计划的同时还派出工作组分赴各地进行实地指导。而且对于那些歧视工商业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部分人员更是直接被撤换。这种立场分明的做法让那些接任布政使的封疆大吏惊醒的同时开始认真琢磨内阁发布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规,这样才慢慢走上正规。而且税务司和律法院更是联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常态巡查,同时委托传媒集团深入各地进行时刻紧盯,对于那些违反帝国税收政策,擅自增加税种的行为直接进行法办,律法院日益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分布范围加上律法建设持续推进,这种约束和震慑也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杜让能这边还打算启动全民参与依法执政的运动,鼓励各地民众对于各地的不平现象、违法行为以及各种各样的贪污腐败进行举报,并且和内阁警卫部联合下发普遍公告,对于民众举报的人和事不论是否存在都需要立即受理,并且明确给出处理的时间,并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公示,并且责成各地律法院在同一时间登载传媒集团专刊通报给民众。

    这种办法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效果甚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民众逐渐从战乱之后恢复过来,在解决好温饱问题之后老百姓也开始对于这些事情关注起来。一旦数量最多的百姓参与进来,对于官员和各级政府的监督的作用也在越来越大,很多官员甚至上报,对于律法院这种做法提出异议,觉得这样对于官员太过于严苛。但是这种抗议却被杜让能严词驳斥,并且直接用律法院首席院正的名义写公开信登载在帝国专刊上面,阐明律法院是保证百姓利益的最后依仗,必须做好监督作用,为帝国政府依法执政提供更多的保证。这件事被李玄清知道之后,这位从后世带来了诸多理念的大唐最高统治者也专门撰文,在说明律法院重要的同时,对于律法院的诸多政策提出赞赏,并且直接表明,帝国各级官员需要在其位谋其政,严格遵守帝国律法是每一位官员的义务,而律法院的存在就是让所有执政者在为人处事,处理政务的时候能够时刻明白,百姓才是帝国的根基,帝国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老百姓在运转。

    说实在的,这种领先时代近千年的理念如果放到其他的时代基本没有推行的可能,但是唐末持续百年的战乱将之前的一切规则全部推翻,那些世家大族在持续百年的内乱之中也是损失惨重,没有之前隋唐时代拥有掌握帝国经济命脉的能力。加上李玄清也从来没有指望这些豪门大族开维护帝国统治。从一开始的时候李玄清就制定了一条清晰的路线,大唐帝国的经济政治全部围绕着李玄清从后世带来的理念制定了全新的规则,政治上利用岑天时为首的内阁执政的同时,着力普及教育从数量最多的平民百姓当中选拔培养人才,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这也是一开始的李玄清领导的天策府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可用,甚至一度连接受占领区的官员配置都凑不齐的原因所在。但在在岑天时一边培养一边教育一边从其他阶层选拔人才融入这个体系的办法在持续了五年之后,第一批行政学院的学生早已经走上了各州县的岗位,而后续的教育普及之后行政学院每年选拔出来的人才更是来自各个阶层,在不断稀释和瓦解世家大族的势力之后,更是在推进新式的经济结构之后彻底抹除了这些豪门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就算是新兴的六大豪商实际上除了慕容家之外其他各大家族直接出仕的成员也并不多,虽然他们也能够影响一批官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帝国的政策的实施,但是李玄清已经抢先一步将基本的规则都已经制定好了,加上律法院执行监督,已经形成了一个好的开端,后续只要维持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不变那么这一切都如同滔滔大势无可阻挡了。

    而到了如今,李玄清已经在和巧兮制定五年发展计划了,通过这种内阁中央指导,各阶层参与其中的五年发展计划,李玄清要做的就是真正启动工业革命,通过五年的时间在大唐帝国内部基本形成以煤铁和机械为基础行业的技术革新,彻底稳固帝国的经济结构,将帝国拉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在西北统一进入关键时刻之后,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庞大市场已经打通了道路,到时候不光是海路贸易,路上贸易到时候铁路的开通之后也能够消化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出来的海量工商品,帮助帝国和内部工商业阶层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早期市场的开拓。

    “大哥哥,这是准备启动工业革命了?”巧兮坐在李玄清身边,看着李玄清一项项列举计划和五年的发展目标笑道:“我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好像是技术等其他因素积累之后自发形成的结果,咱们这主动推行是不是不符合市场规律啊?”

    李玄清被巧兮的话说的一愣一愣,但是随即摇摇头道:“咱们现在的积累因素也差不多全部达到了,你看技术因素已经不存在了,市场和购买力也不成问题,不说国内的,大唐的货物运到国外市场基本上都是抢手货。而且实在不行就让军队去打,殖民地而已。有了这些因素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已经不是问题了。而国内的新型工商阶层已经成功的被我们扭转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来了,而且随着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推翻,民间的这种观念也在逐步的改变,商人的地位在逐步的提升,以六大豪商为代表的工商业阶层开始在政治生活中地位也越来越高,我们已经具备了主动推行工业革命的基础了。”

    “所以大哥哥就准备以五年发展计划的契机推动工业革命?”巧兮蹙着眉头想了半晌点点头道:“说的也是,以政府为主导可以快速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而那些工商阶层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肯定会积极响应帝国政策,只要我们能够引导的好,到时候肯定经济发展快速的同时推动技术的同步革新,从而给工业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想五年以后就算是我们不主动推动,那些商人也会沿着我们的路继续走下去的,而且也会越来越重视技术。这样一来以需求为先导,反过来也会促进各项基础科学的加速发展。说起来到了那个时候需要我们直接出手干预技术发展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说完之后拍了拍手笑道:“这样咱们也能够省省心,将精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上了。”

    李玄清拍了拍巧兮的螓首笑道:“所以这五年很重要,帝国发展需要海量的资金,只怕内阁这五年需要准备的资金又是海量的了,光靠西征缴获的黄金白银只怕是远远不够,还需要重新想想办法了。”李玄清也知道自己的这个五年计划需要的资金有多大,就算是有六大豪商先期跟进,后续各大阶层全民参与,需要国家投资的项目还是非常多,而且按照目前钱庄的金银储备,也没有办法发行那么多的现金投入市场。这就是主动推动工业革命的弊端所在了,很多事情不是自然发生,以人为催动的话就需要付出代价,在资金和市场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也只有另外想办法了。

    “大哥哥说的是,尤其是咱们还在打仗,本身每年就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