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点评,然后各部制定后续处理方案。然后讨论商议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岑天时今年负责主持年度会议,所以见到李玄清点头顿时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先从内阁开始吧,内阁各项事务涉及到方方面面,政务是天启四年的重头戏。”李玄清看了看岑天时笑道:“既然首相大人主持会议那就让内阁这边先来吧。”

    “既然皇上这么说,那我内阁就当仁不让了。我来说个大概吧,然后由民政部长代替内阁汇报各项计划和总结。”岑天时点点头道:“天启三年按照财政部制定的最新统计办法,帝国总的经济增长情况是比起天启二年多了近两成收益,达到了一成八左右,这还不算我们的海外贸易收入。”岑天时的脸上明显的带着喜悦笑道:“换算成皇上提出来的那个国民总收入计算的话我们也有将近一成二的增长。”

    岑天时的话说完与会的所有人都站起身来鼓掌,内阁这一年来的努力和各地官员对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的确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因为是第一代开国之臣,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官员都没有太多的心思。

    “内阁能够带领全国各地的官员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除了本部的官员的努力,剩下的都是律法院和天策府的功劳,没有帝国的将士在前线的奋斗牺牲和律法院时时刻刻的监督,否则的话我们的政权说起来还很脆弱。”说到这里岑天时的话匣子也算是一下子打开了,侃侃而谈道:“我们政务部门的官员虽然总体上很努力,但是很多官员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仍然是以前的那种思维,甚至是更加恶劣。所以我认为内阁在下一年度的计划之一就是加强对于各部官员的能力培养,务必让大多数官员能够跟上我们如今全新的政治思想,另外要严格执行官员定期再教育,过期仍然不能够达标的,坚决予以退出体系。”

    “下面由杨秋负责分说去年的工作总结。”岑天时的话让大家都一阵思索。李玄清建立的大唐帝国带来的是全新的政治体系,也是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行政学院竭尽全力培养新生代官员,但是面对诺大的帝国版图每年的几百名学生数量依旧是远远不够,所以这些年地方官员仍然是大部分依靠着以前的那种举荐的前代旧官员。

    “这件事需要行政学院的人多加努力,但是我想说的是帝国的政治氛围不允许这些人带歪,所以律法院和警卫部需要担负起责任,要尽早担负起律法院监督的责任,剔除那些不合格的官员。”李玄清的表态算是给予内阁和岑天时的一种支持。

    杨秋接着李玄清的话站起来叙说去年一年帝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伴随着杨秋的话语声,在座的各部官员也开始有了清楚明晰的概念,帝国去年一年的工业化程度依旧达到了整个社会生产总值的两成多,这对于几乎是从零开始甚至连零都没有在工业化还没有概念的千年之前已经足够让李玄清欣慰了。而且杨秋的报告中也明确显示出,帝国北方的三个经济中心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明显高于南方的经济中心。以丰州为例,工业化在全国都是排名第一,丰州的工业比例已经达到了占社会生产总值的六成以上,农业生产总值所占据的比例在持续下降,虽然总体而言,农业总量的上升趋势也很明显,但是对于工业发展的速度而言,传统农业的发展速度还是很慢。尤其是在化学工业的发展没有取得突破紧张,化学肥料没有问世加上李玄清在良种方面没有多大记忆导致了农业发展依然只能够依靠传统的办法在缓慢提升。但是好处倒也并不是没有,北方整个黄河河套平原为代表的北方农业也在走上集约化和大规模的道路,商品粮基地在东北的广大平原逐步划入了国营农场的时候,粮食产量就开始大幅度的上升,截止到去年年底农业部和后勤部的统计,全国国家粮库的粮食创历史新高,光是粗略计算,去年一年北方的粮食产量已经帝国三千万百姓的日常所需。如果加上南方更加庞大的粮食产量,困扰这片土地所有百姓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在这一世得到全部解决。帝国的粮价在秋粮上市之后就开始大幅度下跌,逼得内阁不得不启动李玄清之前无意当中提到的粮食保护价收购的办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补贴,与此同时开始让农业部加大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并且为了尽快的对于多出来的粮食进行处理,酿酒业这个就算是在以前盛世都被严格控制的行业都被放开了限制。

    “皇上,各位领导,内阁去年的工作总结就到这里。”杨秋洋洋洒洒数万言的发言虽然到此结束但是却久久的回响在所有人的耳边。帝国经过四年的发展是到了勃发的时候了。

    “请宣布内阁的发展计划吧。”李玄清站起身来一边鼓掌一边道:“大唐开国四年了,我们这一代人竭尽全力已经让帝国的实力更胜从前,我希望我们能够始终秉承为国为民之初衷,为帝国所有百姓谋一份万世基业,也为帝国奠定万世之基石。”

    “请皇上放心,我等时刻不会忘记。”岑天时拱手道。

    “帝国今年的工作计划有点特殊,按照皇上的旨意,今年内阁的计划是针对今后五年内帝国的发展总纲,那就是集中整个帝国的力量发展工业,让我们的工业化通过五年的时间达到一半以上。”岑天时朝李玄清一拱手道:“五年计划是皇上这段时间以来的心血,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拿出十二分的精神让帝国实现皇上描述的那种机械轰鸣,人人如龙的时代。”

    “五年计划分为五个方面,其以是通过五年的时间在北方完善工业化,建立北方工业带,以丰州为中心辐射关中和天津,让整个大唐北方成为工业的摇篮。为此帝国将花五年的时间每年投资十亿以上唐币扶助北方工业的发展,为此工商部联合装备处建立了一整套涉及到十三大类一百二十七个行业总计七千家大小工业企业,投资兴建五条以上的铁路,助力北方工业的发展。”杨秋接着岑天时的话继续往下说。这个五年计划的核心就是在北方先行发展工业,并且这一次李玄清指导工商部慕容瀚海制定了详细的工业发展计划,并且还以帝国的名义用国营的方式在钢铁冶炼和化工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建立钢铁从开采道冶炼到最后加工制造的一整套流程,打造一个完整的钢铁产业链。与此同时工业集团实验室也首次向整个社会公开了几十种化学工业的模式原理,并且承诺五年内资助化工学院一百名以上教授级的人才来帮助帝国的华工水平达到产业化要求并且为此培训三千名以上的基础工人和技师。并且工业集团也正是分家,将化工类所有的人才和产业分割建立化工集团,承担帝国化工工业的开端和发展。而围绕着三酸两碱的实验和投产也将在丰州等地落地生根。李玄清夫妇竭尽全力帮助解决三酸两碱的生产和加工,帮助建立一整套的流程。而让李玄清意外的是工商部原本制定的计划中居然将煤化工提到了重要位置,这一点得到了李玄清的认同并支持,当前煤化工实际上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工商部借助装备处将在并州和河中等地建立大型的硫化工基地,将煤炭的利用往前推进一步。

    杨秋说完之后慕容瀚海紧接着站起身开始注重将工商部规划的在北方各省建立的工业产业名录汇报出来,关中依照目前的基础开始发展大规模的工业研发,以工业集团的各大实验室为基础,连带着六大家族在长安各地的总部组建大型实验室,负责领导并引领整个帝国工业发展的新潮。而已丰州为中心则承载着帝国整个北方工业带发展的中坚,丰州为首的基础工业和各项材料冶炼生产意味着整个帝国机械加工制造的基础。原本李玄清打算开发东北的,但是一想到那里的人口李玄清还是压下了自己心里的开发东北的计划。当前阶段在北方工业带发展起来之后工业发展才能够依照惯性向周边辐射。而真正让李玄清感到满意的还是以深州和天津为代表的机械加工制造以及最终的产成品制造业。天津的船舶制造业和深州的大型机械制造业承载着帝国腾飞的梦想。这个时代引擎的发展准确的说动力发展还刚刚起步,蒸汽机尚且处于开端的时候普及工业不能够发展汽车工业,所以李玄清选择的最终端点就是纺织工业和船舶制造业。前者代表着轻工业的发展和普及,后者则代表着重工业发展的极致。所以五年计划当中深州及其周边的几大城市将集中发展制造业,使深州成为工业制造的中心,为此工业集团将深州的制造厂进行扩大,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中心,并且将慕容家和宇文家的制造业也全部集中起来重点发展和扶持。这样一来深州就真正的成为一座工业城市了。而离深州不远的天津则建立起了以造船业为中心的大型制造业终端,造船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大大小小上百项,仅此一个产业就能够带动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这也是李玄清选定的以造船业为中心的原因所在。这个时代甚至可以说蒸汽时代的工业造船业绝对比起后世的汽车业对于工业制造业的带动还要大。

    “我们将轻工业的发展交给全国的工商阶层,我已经六大家族打好招呼了,在未来的五年内联合提供五亿唐币资助轻工业,并且承诺起到行业的带头人作用,争取将帝国的轻工业发展起来,毕竟轻工业相对于重工业而言,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周期短,发展起来很容易,依靠民间的力量就能够很快发展起来。”慕容瀚海对于工业发展的造诣现在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了,所以对于工业发展的理解让李玄清都啧啧称奇。

    “在这五年时间内,工业集团将会联合徐家和慕容家还有张家全力发展境外贸易,除去西北贸易线以外,帝国的海洋贸易将是未来帝国工业化的出路所在。我们生产出来的海量工商业品需要通过帝国的船队送到远方去贩卖,因此我要求帝国军方和商队打通更多的海洋航线。”李玄清听慕容瀚海说完之后拍了拍手道:“未来的海洋航线需要帝国海军贡献更多的力量,因此提前说一句海军壮大势在必行,要用我们的钢铁战舰帮助帝国的商队打开销路,为帝国工业发展打出一个未来。”李玄清插了一句之后看了看慕容瀚海,后者点点头继续道:“下面我们继续,从今年起帝国财政部和钱庄将实行最新的货币结算办法,未来任何和帝国进行贸易,都必须用唐币进行结算,而且要通告全国告诉所有人唐币将作为未来通行的帝国商业圈的唯一合法货币,不论是境内还是境外。”慕容瀚海的话虽然让大家有点不解,但是紧接着慕容瀚海站起身来的财政部长和钱庄总办,大家都在等着这两人的解释。

    “我们要建立一个唐币结算圈。”李玄清看着两人微微一笑,算是为两人的发言起了个头,但是也一瞬间让大家明白这里面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币结算圈() 
    “唐币结算圈?”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几个词给说蒙了,李玄清扫了一眼殷红林,后者点点头道:“启禀皇上,在座的各位大员。皇上所说的唐币结算圈实际上就是在我们大唐帝国以及帝国势力能够影响的所有地域内全部通行唐币,另外不允许通行其他货币,即使是金银这样的超越其他性质的货币也不可以。需要全部兑换成唐币才能够进入市场流通。”殷红林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道:“这种由唐币结算体系构成的区域就可以叫做唐币结算圈。”

    “皇上,唐币结算圈有何实际用途?”相对于其他部门,天策府那帮只关心打仗的家伙显然并没有明白这其中的意义所在,所以殷红林话一说完杨天成就皱着眉头问道,“这样一来岂不是增加了唐币的发行量?如果我们的储备金银没有储备足够的话岂不是会发生风险?”

    “祁宏你坐下,让红林一次性说完,不然的话大家都不会明白这里面的含义的。”李玄清摆摆手示意祁宏坐下来听殷红林继续说。唐币结算圈实际上就是李玄清和巧兮盗版前世美元或者英镑得来的。历史上金本位时代的英镑和后来的美元其实上都是在充当着世界货币的作用,由于货币的通行范围广而带来的影响力也就越大。所以唐币也是李玄清准备推出的属于大唐帝国的世界货币。通过唐币来控制这个时代的世界金融,或者说是控制更加广大的地域。虽然李玄清提前让大唐进入了工业时代,原本农业帝国的帝国极壁或许李玄清能够打破,但是要想对于幅员辽阔其他区域甚至是其他大洲进行有效的统治其实难度更大,而且也不现实。而唯一能够实现的就是通过唐币来控制各地的金融,从而提前实现金融一体化。而掌握着唐币发行权的帝国本土实际上就能够模仿后世的英国和美国那样不断剪整个世界的羊毛,这样一来才能够促进本土越来越繁荣。虽然这种繁荣可能是建立在牺牲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为代价的,但是李玄清可没想到要顾及到华夏以外的地方,最多在只属于帝国地区可以享受本土待遇。

    殷红林对于金融的天赋还在李玄清的意料之外,所以殷红林准确的理解了李玄清的意思,伴随着他的讲解,大家总算也是对于这个唐币结算圈有了一定的了解。实际上李玄清最初提出这个概念的引子就是钱庄聚集的金银储备金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从而导致的唐币发行量始终跟不上,这么早就出现通货紧缩也是让李玄清夫妇愁思不已,最后李玄清和巧兮只能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抢钱。

    只不过抢钱如果真的动用军队的话只怕未必会划得来,当然,按照目前天策府的战略安排,天策军在收复安西之后肯定不会就此停下脚步的,帝国周边的各个区域也基本上都被天策府和玄影卫联手调查过了,所以李玄清暂时也没有多少想法。既然军队抢钱动作太大影响大战略,而且李玄清也看不上通过海外贸易每年带回来的那几百万两金银,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除了在帝国内部强制性通行唐币,取缔任何唐币以外的货币,对外贸易当中强制性要求对方必须提前兑换唐币然后交易。这样一来的在第一道帝国就已经挣回来一道利润。因为按照大唐钱庄的货币兑换办法,帝国行政区域以外的唐币兑换必须按照比例进行兑换,这样一来在扣除掉成色以后,帝国通过唐币兑换就已经挣了一大部分钱,这样在交易以后随着商队伴随的唐币对换组回归帝国本土,那些剩余流通在外的唐币也会在影响当地的金融体系。而且随着帝国国力的继续强势上升,帝国的商品种类持续增加,那么大唐本身在贸易双方当中就占据着优势地位,对方对于唐币的接受程度也会很快提升,这样一来无形当中就能够促进金银加速流入帝国本土,而且还会扩大帝国的影响力。

    “如此一来的话这个唐币结算圈只怕未必比咱们军队的威力弱多少啊?”杨天成见到殷红林停下话语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想不到钱庄和这个唐币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我以前还真是小看了,以为这只是和以前的铜钱和金珠一样,没想到是这样的。”

    “杨部长有所不知,等到唐币真的扩散到其他地方我们可以派驻人员操纵当地的金融市场和地下黑市,从而延长当地的金融产业链,而且最重要的是唐币发行权在我们手中,也就是我们帝国内部每一次的金融政策的调整都会深刻的影响着所有的唐币通行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在这一点上控制各地的经济。”殷红林点点头笑道:“而这都会给帝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未来的战争有可能未必体现在军队攻城略地上,有可能我们利用唐币就能够打一场金融战争,一场对方绝无胜算的战争。”

    “那你们钱庄和财政部准备好第一步将唐币的通行范围拓展到什么地方?”一直没说话的徐天翔这时候插嘴问道。他和杨天成的思维方式有点不一样,杨天成心思细腻,思维缜密,擅长谋划。而徐天翔因为这些年一直坐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所以对于战略布局有着天生的敏感。徐天翔见到殷红林说得很详细,顿时明白财政部和钱庄在这方面花的心思只怕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坐在首位上的李玄清和岑天时一直都没有说话,但是却神色平静,显然是早就知道这件事。在联想到金融乃至于唐币本来就是李玄清的杰作,所以八成这个计划就是出自自家这位黄帝之手。所以徐天翔一点都不关心这个唐币结算圈如何推行,依照他对于李玄清的了解,如果没有可行的办法他是不可能提出来的,况且还在帝国会议上如此郑重的发布。所以身为总参谋长,他更加关心的是接下来李玄清准备对什么地方出手。

    李玄清没有说话,但是祁宏却在此时点头微笑道:“唐币结算圈顾名思义肯定要在帝国之外进行,第一步拓展肯定就是在我们能够已经有影响的地方,这样才能够方便一炮打响顺便验证钱庄的这些办法是否有操作性。所以我们财政部和钱庄商议之后报请首相和皇上批准,准备第一步放在离我们最近的三韩和日本,第二步放在南方的百越地区,也就是交州以西的广大雨林国家。皇上说那边黄金很多,想必你们军方早就知道消息了吧?我们打算和军方联手,你们去抢我们去骗。”祁宏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刚刚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额头上冒出一阵黑线,堂堂的财政部长,帝国的钱袋子的掌舵人怎么说起话来比起军队的人还要野蛮,动不动直接抢钱?

    “咳咳,那个大家想必都明白这个唐币结算圈是什么意思了吧?这个唐币结算圈会伴随着五年计划一直持续下去,为此财政部和钱庄需要实时监控,到时候不能够因为唐币大量发行国外而导致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出现问题。因为不管如何,我们帝国本身的经济发展绝对不能出问题,唐币结算圈的实施要对于帝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和激发作用。未来的唐币结算圈就是我们帝国商品倾销的市场。”岑天时见到在座众人脸上的表情哪还不知道他们想什么,所以轻咳了几声扭转了话题,不然这帮家伙只怕会直接发问祁宏怎么去骗钱呢。

    “其实这个唐币结算圈也是和我们军队能够前进的步伐有关的。凡是帝**队驻扎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