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夫当国-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立的诸省,更是隐患不止。”
  陈文年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叹声说道:“这些事我也有所担心,亘古以来,每次朝代变更都会是一场大混乱的局面,今时今日显然也是逃跑不了这个环节的。”
  袁肃继续说道:“依我看,不止南方如此,就连我们北方也会如此。乱世军权为大,有枪有炮便能称霸一方。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次机会,滦州虽不是什么大地方,但好歹已经打下一定根基,今后总会有用武之地。”
  陈文年沉思了片刻,他其实很明白袁肃的话,所谓在滦州打下根基的并不是七十九标,而仅仅是袁肃自己罢了,如果真要留下来独立门户,那必然是要以袁肃马首是瞻才行。考虑到这里,他十分认真的问道:“袁梓镜,袁宫保是你叔父,既然连洋人都认为满族人之后应由袁宫保主持国家大局,你此时选择自立门户,岂不是要与你叔父对着干?”
  袁肃笑了笑,说道:“我之所以要自己闯一番事业,就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叔父一把。二十镇毕竟不是我叔父的嫡系部队,近畿如此敏感的地方,用不了多久迟早要调回关外。一旦二十镇回到关外,到时候究竟听命于谁尚不得而知,再者关外偏远之地,对国内大局影响微乎甚微。若我就这样跟着二十镇离开了,还谈什么国家大事?还怎么为国家稳定出一份力?”
  陈文年自然很清楚袁肃的意思,同时他也觉得袁肃这番话实在太冠冕堂皇,自己可不是三岁小孩,说的不好听一些,对方的话完全就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浑话。真要保家卫国、为国家稳定做贡献,那就更不应该自立门户,这反而是一种添乱。再者,就算真心要以一己之力参与国家大局的变化,单凭现在手头上的这么力量,能起到什么作用?
  不过他并没有把这些话挑明,自己若站在袁肃的角度上,同样会说这样一番慷慨大义的话,这只是一种动员的手法罢了。
  默然一阵之后,他不疾不徐的问道:“我只是感到很好奇,你明明可以返回保定继续完成学堂的学业,之后便凭借你叔父的影响直接进入高层,这样反而比你自己白手起家更能实现你的理想抱负。”
  袁肃苦笑着叹了一口气,他说道:“陈大人,一个多月之前总镇潘大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当时你也在场,我之前的回答也是我现在的回答。或许陈大人以为我是在敷衍了事,可是请陈大人试想一下,我叔父膝下众多子女有多少人成为显赫的军政要人?”
  听到这里,陈文年不由寻思了起来,他目前仅仅只听说袁世凯长子袁克端在交通部任职,而且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职位,确实算不得什么显赫的掌权人物。他喃喃自语的问道:“你的意思是……”
  袁肃正色的说道:“我并不是想说我叔父大公无私,严令袁氏族人不得担任高官权职,而是我叔父心疼子女,一则政治这淌浑水太深,就怕有人利用这些子女浅薄无知而做出一些不利的事,二则也是不愿意让子女在这淌浑水里劳心劳力。由此可见,就算我回去之后,叔父也未必会安排像样的职位给我。与其靠他人,不如靠自己!”
  这些话当然是他胡编乱造的,袁世凯的子女要么是不成器,要么是专攻他项,并非是因为袁世凯不愿意提携。至于他自己,之前这个问题已经深刻再深刻的思索过。他相信袁世凯可以保自己衣食无忧,却绝不会彻底信任自己,而一时的衣食无忧根本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等到袁世凯去世之后,自己又能依靠谁?
  陈文年对这方面并不熟悉,一时也不确定袁肃的话有假,只是姑且相信了。
  事实上,在这段时间里他并不是什么都没考虑,甚至还下意识留意过袁肃的作为。
  岂不说袁肃的身份背景,只说对方在滦州起义之后忽然变的积极起来,开始张罗属于自己的势力,如今更是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毕竟七十九标是外人,而袁肃甚至都不算是七十九标的人,一个外人的外人在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与滦州上层社会打得火热,这不得不说明一种能力。
  如今滦州众豪绅官僚基本上都向着袁肃,民兵督练公所的成立,也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势力扩张。今日是民兵,明日就有可能是私兵。
  不仅如此,陈文年同时还从七十九标内部的情况仔细考虑过未来的前景。
  虽说之前的一段日子里袁肃是参谋处副官,现如今依然是二等参谋官,无论是军衔还是军职上都低于他。可一旦决定另起门户的话,自己必然要屈居于袁肃之下,这种身份的变换只怕一时不能适应。
  然而话又说回来,他若是跟着二十镇返回关外,那自己依然得屈居于张建功之下。以张建功和袁肃两个人的对比,前者贪婪狡诈、精于算计,后者积极向上、人脉豁达,再加上他与张建功有结怨颇深,相反袁肃又是袁世凯的侄子、张总督的表侄。
  几乎完全毋须比较也能知道谁胜谁负!
  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很简单,跟张建功不仅没有前途,出了任何闪失还得背黑锅、被算计;而跟着袁肃,虽然身份发生了变幻,可毕竟是前景斐然。
  “听你这么说,我算是明白你的心意了。不过这件事我一时还没办法做决定,毕进二十镇现在的情况谁都说不准,你的话也仅仅是猜测罢了。不管怎么样,此事得从长计议。”复杂的一阵思虑之后,陈文年最终这样说道。
  “我明白,这件事确实不急于一时。”袁肃笑着说道。




  第76章,试重机枪
  在二月十日这一天,前后花了大半个月时间之久,从天津洋商那里订购的三挺德产马克沁重机枪总算运到了滦州。随同这批重机枪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位法国的工程师,他的任务就是教会客户组装和使用重机枪。
  袁肃本不打算去接应这三挺重机枪,只是委托给王磷同和葛金章带人将重机枪送到第一营去即可,他今日不仅已经决定到督练公所督导训练,下午还要抽空去一趟第二营找何其巩,根本没时间理会这件事。
  关于脱离二十镇的筹备,第一营和陈文年这边都已经谈过话,眼下就只差第二营了。
  不过午后刚过的时候,王磷同派人来到督练公所找到袁肃,告知袁肃那位洋工程师希望能与他见一面,为其详细介绍一下重机枪的特性。
  袁肃就知道洋人不会安什么好心,一万多块钱的交易,犯得着这么贴心的还派一位专门的工程师来吗?不过既然洋人如此有心的安排,他倒是也想知道洋人到底有什么企图。
  他在督练公所与民兵们一起吃过午饭,又向郭文远等人交代了一些话,这才动身前往州府衙门。一路上他还在心里盘算着,法国人在中国的利益基本上集中在南方,理论上来说自己以后不可能跟这些人有什么来往,这次也只不过是抱着打探洋人对滦州觊觎的心态去与对方见面罢了。
  来到州府衙门,一番通报之后,一名府衙管事的人引着袁肃来到前堂。
  前堂上,王磷同正与洋工程师以及几名华人随员喝茶,无论是洋人还是华人随员,都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而且华人随员连脑袋后面的辫子都剪掉了。
  从王磷同笑容可掬、殷勤至极的态度上,袁肃不由自主想起了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对待外国人的态度。看来中国在洋人面前低声下气的已经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了,民族性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的消散。
  看到袁肃从门外走进来,王磷同连忙站起身来,客客气气对洋工程师身旁的一名翻译说道:“请转告彭加勒先生,这位便是订购重机枪的将军,袁肃袁大人。”
  那位华人翻译立刻用法文对洋工程师说了几句话,洋工程师跟着站起身来,迎接华人的到来。王磷同向堂下走了几步,与袁肃碰了面之后,他向袁肃介绍了一下洋工程师的情况。
  “这位洋先生名叫雷恩·彭加勒,他并非是东方汇理银行的职员,而是法国领事馆在天津的技术专家,专门负责军火技术方面的工作。”
  “哦,是吗?刚才你们谈什么呢,谈得这么高兴?”袁肃漫不经心的问道。
  “是这样的,这次彭加勒先生专门来滦州一趟,一方面是为了帮忙我们尽快熟悉这批重机枪的操作,因为德国制造的机械比较繁复,所以操作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至于另外一方面,彭加勒先生私人希望跟我们洽谈,看看可否建立长期并且更亲密的合作关系。”王磷同忙不迭的简单说了一下情况。
  “长期并且更亲密的合作关系?”袁肃忍不住笑着复问了一遍,他的笑容满是讥讽和不屑一顾的意味。且不说东方汇理银行的军火贵的要命,再者他现在又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可能跟这些人建立长期合作?
  再者,以他对跨国银行的了解,这些跨国银行最大的盈利项目并非是军火。这次一万多块钱的交易能让一个洋人看出商机,还真是一件滑稽的事情,就算是再精明的商人也不可能把商品卖给买不起的人。
  因此他心里很清楚,既然洋人有心思来谈长期合作的事情,那唯一的解释就是对方看中滦州另外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必须在当地的官府和军队的配合下才能带走。
  王磷同一时没看出袁肃的真实意图,只是呵呵笑着又应答了一遍,随后带着袁肃来到堂上,与彭加勒做了正式的介绍。
  彭加勒是典型的法国人,大约有四十多岁的年纪,瘦高的个子、高鼻梁、圆头顶,褐黄色的头发显得有几分稀疏。他十分讲究的向袁肃鞠躬行礼,并且说了一句法国式的问候话。
  袁肃慢条斯理的向彭加勒问道:“工程师先生来中国多久了?难道还不会说汉语吗?”
  一旁的翻译把袁肃的话翻译给了彭加勒听,随后彭加勒笑着用蹩脚的汉语说道:“一点点,不多,不多。”显然他所懂得一点点汉语也就仅此而已,当即又换回法语,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大堆。
  翻译将彭加勒的话转告给袁肃道:“彭加勒先生之前一直在印度和香港,去年才刚刚调到天津任职,他目前只懂得英文和意大利文,中国语言还在学习当中。”
  袁肃听到这里,立刻用几分生疏的英文对彭加勒说道:“是吗?原来彭加勒先生你还会英文,碰巧我也懂得一些英文。”
  彭加勒立刻扬起了眉毛,用一种赞赏的目光看着袁肃,同时也用赞叹的语气说道:“原来袁将军你也懂得外国语言,真是太了不起了。”
  袁肃对于彭加勒的赞赏并没有在意,他直截了当的问道:“我听说彭加勒先生是来指导我们如何操作重机枪,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现在就去看一看这三挺重机枪?”
  彭加勒想了想之后,点头说道:“也好。”
  当即,袁肃转过身来询问王磷同,这三挺重机枪现在在哪里。王磷同说重机枪早上从火车上卸下来后,暂时存放在州府这边,并且他还说已经派人去通知第一营的赵大人,让赵大人派人过来把重机枪带回去。
  袁肃立刻吩吩咐王磷同,让其现在就把重机枪送到小坎村去,既然彭加勒要指导重机枪的使用,那就在小坎村进行实弹射击。王磷同有几分诧异,大中午的现在就去小坎村,实在有些太麻烦了,再者彭加勒之前已经暗示出有另外的事情要商议,何不先商议完了再去试枪?不过王磷同虽然心里嘀咕着,但是他看得出来袁肃是故意如此。
  虽然王磷同不确定袁肃究竟在打着什么算盘,可眼下只能先听从袁肃的安排。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彭加勒的翻译,彭加勒听完翻译之后,脸色微有变化,不过最终没有多说什么,立刻便安排随员去准备出行的事宜。
  一行人拖着三挺重机枪的零件出城后,半路上遇到了赵山河亲自带队进城的队伍,两路合为一处,继续向小坎村方向前进。
  赵山河与袁肃并驾齐驱,他不时的回头张望坐在马车上的彭加勒,最后忍不住带着几分疑惑的向袁肃问道:“袁大人,这洋人究竟跟着做什么,要说操作重机枪,咱们又不是不会?组装重机枪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犯得着如此认真吗?”
  袁肃冷笑道:“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洋人自有他来的目的。”
  赵山河听完袁肃的话,感觉到对方似乎早有准备,于是便没有再多说废话。
  到达小坎村之后,众人直接来到第一营营区,虽然这年头在中国到处都有洋人的踪迹,但对于一些小村小镇的人们来说,这仍然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不仅小坎村的老百姓们纷纷跑出屋子来看洋人,进入营区之后,很多士兵也都忍不住指手画脚、低声议论。倒是彭加勒走南闯北见得多了,并没有把这些事放在眼里。
  袁肃没有急着把重机枪取出来,而是让赵山河先在小坎村附近找一处偏僻的野外。
  赵山河虽然调来一营不久,不过前段日子搜捕劫案在逃的贼人时,还是把四周荒凉的地方转了一遍。他很快便安排好了的地方,就在一营营区北边的一处小林子前面,同时考虑到稍后肯定会实弹射击,因此还特意派人在周围做了一番清理。
  之后,袁肃安排一队人带着重机枪部件来到小林子外围的野地,让彭加勒亲自教导赵山河等人拆装重机枪。
  不得不说,德国人制造的重机枪确实十分精细,整个组装系统非常复杂,就连安装重机枪的小轮子都要费不少功夫。但是袁肃很清楚,正是因为德国机械的复杂性,才使得他们的机械性能卓越、寿命持久。
  此外他也发现,这位彭加勒还真是一位机械工程的专家,不仅手法娴熟而且十分有效率,面对德国制造的复杂性重机枪都能得心应手的进行组装。非但如此,彭加勒一边组装一边还向赵山河等人做解说,但凡遇到非常关键的步骤时,还会反反复复多演示几次。
  因为整个解说当中还包含许多专业术语,故而彭加勒的几位华人随员全部上前来协助翻译,众人当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件事顺利的解决完毕。
  第一挺重机枪组装完毕,赵山河派了两名士兵把重机枪推到面对小树林的方向,又吩咐站在一旁的孙连仲亲自去拿重机枪子弹。只可惜从张作霖那里订购的子弹全部都是一颗颗的子弹,而重机枪却需要使用弹链供弹才能持续射击。当孙连仲抱着一袋子子弹过来时,彭加勒立刻上前晃着手喊着话。



  第77章,洋商企图
  站在袁肃附近的一名华人随员马上翻译道:“彭加勒先生说,没有装载过的子弹不适宜重机枪使用,我们在这三挺重机枪的箱子里面都附送了几条帆布链条,必须先将子弹装载到这些帆布链条上面才可以。”
  袁肃笑着说道:“你当我们第一次见过重机枪吗?早先我们就看到那些帆布弹链了,现在把子弹拿过来就是要装进这些弹链。”
  那华人随员楞了一下,随即要向彭加勒翻译。
  不过袁肃却叫住了他,意味深远的补充说道:“你翻译的时候最好客气点,别弄得我们好像不待见他似的。”
  随员脸色顿时尴尬起来,尽管他平日仗着替洋人办事看不起其他中国人,但考虑到袁肃毕竟是一个军头,再怎么得罪人也千万不能得罪能要自己命的人。犹豫了片刻之后,他只好简单的翻译“中国士兵知道这些”了。
  孙连仲和几个士兵将子弹一颗一颗装进帆布弹链里面,这个过程花了一些时间,随后赵山河亲自来到重机枪后面,把弹链装上膛,又找来一个士兵用手拖着弹链。
  站在不远处的袁肃对赵山河下达了命令:“实弹射击。”
  赵山河摁下了扳机,只听见剧烈的轰鸣声,枪管立刻喷出了一团火焰,大口径子弹一连串的扫射而出。好在他之前使用过重机枪,懂得怎么样控制后坐力,并没有死摁着扳机不放,而是选择有规律的连发间隔射击。
  重机枪对准的方向是一片小树林,子弹打在树枝上炸出了一阵又一阵的灰尘,一些枝干脆弱枯树和幼树甚至直接被拦腰打断。
  周围观看的士兵都惊叹不已,而王磷同更是被枪声惊的忍不住掩住耳朵。
  在场众人当中很多人对重机枪了解不深,哪怕七十九标以前有重机枪,但是也没有多少人真正见识过威力。甚至有些人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可以连续射击的枪械,实在是太神奇了。
  在看到重机枪顺利发射后,彭加勒缓步退回到袁肃身边,用带着浓郁口音的英语介绍道:“这挺重机枪每分钟可以射击六百发子弹,最远射程可以达到两千米。有了这样的重型武器,袁将军只需要一个连队就能阻止一个营的士兵。”
  袁肃倒是愿意相信彭加勒的话,不过这也要详细区分是什么样的连队对付什么样的营。
  他淡然的笑了笑,煞有其事的说道:“重机枪的作用不就是在这里吗?”
  彭加勒跟着袁肃一起笑了起来,继而他忽然改变话题,问道:“袁将军在这个时候大肆购置军火,相信必然是要用在扩充军队方面,对吗?”
  袁肃皱起了眉头,下意识的看向彭加勒,装蒜似的说道:“不过是三挺重机枪,这也算是大肆购置军火吗?”
  彭加勒哈哈笑着说道:“袁将军,您之前不是还向关外订购了一批军火和大量弹药吗?”
  袁肃脸上的笑容渐渐透出一股冷森森的意味,他故作轻描淡写的问道:“这些话是王知州大人告诉你的吗?”
  彭加勒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连忙摇了摇手,说道:“不,不,不,事实上在我从天津出发之前,就已经听说了这件事。不过请袁将军放心,这些都将是属于商业机密,我们绝不会泄露给其他任何人的。”
  若这些事是王磷同不小心泄露给彭加勒的,袁肃反而还会松一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些洋人到处安插眼线,什么事情都能打探的到。他沉默了一阵,之后没有掩饰自己的不悦,冷冷的说道:“工程师先生,我想这些都不是你关心的事情。”
  “当然,当然。不过我想说的是,倘若袁将军真的有意引进更多的军备,我和我的同伴倒是可以帮助您。”
  “是吗?怎么帮?送我一批军火吗?”袁肃故意调侃道。
  彭加勒下意识的沉默了一下,似乎是在思考袁肃这番话的用意,毕竟他才刚来中国没多久,多中国人用词语气并不是很熟悉。
  “若袁将军真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