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夫当国-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又询问了陈文年、赵山河等人前后安排的过程,其中也包括了赵方毓和罗伯逊二人的事。
  “赵方毓现在还在北戴河吗?”袁肃听完汇报之后,立刻问道。
  “是的,罗伯逊先生把他藏在一家俱乐部的地下室里。不过昨天罗伯逊先生又派人来找过我,说是要尽快想办法把赵方毓弄走,这人苏醒过来后就没消停过,一直在大吵大闹,就怕会迟早会引起麻烦来。”陈文年凝神的说道。
  “今晚派人把赵方毓带回来就是。”袁肃果断的交代道。
  “大人,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上面的命令是让咱们返回滦州,要是就这么走了,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岂不是都变成无用功了。”陈文年语气沉重的说道。
  “不得不说,眼下这件事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之前你们发去北京的电文里面已经提到吴承禄贪污克扣赈灾物资一事,但北京方面犹是下令让我们撤回滦州,这就意味着北京方面根本没打算追究吴承禄、赵方毓二人的责任。我们也不能再单纯的拿这件事来做文章。”袁肃微微皱着眉头,心事重重的说道。
  “是啊,我们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真没想到北京方面居然睁着眼说瞎话,咱们都把种种贪污腐败之事例证出来,那些大官们还真是官官相护。”赵山河很生气的说道,说完之后还冗长的叹了一口气。
  事实上袁肃从始至终就没有放弃过扳倒吴承禄的打算,虽然之前吴承禄确实耍了一些阴谋手段,但面对面与对方交谈之后,以及现阶段对方的做派,完全可以看出此人根本没有任何深思熟虑的一面。要想对付吴承禄,可以说不是什么难事。
  他在返回行营的路上,心中倒是在盘算着另外一个计划,既然北京方面要求吴承禄来接替赈灾总司令的职责,再加上这几天灾民的情绪很不稳定,难民群几乎都拥堵到城郊附近了,那么现在完全可以利用赈灾工作这一节来对付吴承禄。
  顿了顿之后,陈文年意味深远的说道:“大人,上面摆明是要大事化小,索性这次还是算了,我们明日返回滦州去,这里的一切就推脱掉得了。”
  袁肃表情立刻严肃起来,郑重其事的说道:“这件事必须有一个结果,赵方毓已经被我们绑架了,这个时候如果草草了事,你以为赵方毓会就此罢休吗?之前吴承禄是没有借口,一旦放了赵方毓,他们二人串通一气必然会再次发难。更何况,我与英商会还有本地士绅都已经签署了洋河水库、南戴河海港的项目,这两个项目所包含的利益,我是绝不会放弃。”
  陈文年焦急的说道:“可是现在我们还能怎么办?袁大人,你千万不要忘记了,当初我们在滦州起事时已经够惹人注目了,现在再次公然违抗中央的命令,只怕大总统未必还会念及旧情。这里毕竟是近畿重地,第一次是侥幸,第二次可未必有这样的运气。”
  听完陈文年的这番话,就连赵山河都感到此次大有不同,倘若是在关外又或者是在南方,那事情倒是还很好办,可是偏偏这里是近畿重地,一旦触恼了中央政府,那处境可就会变得十分危险了。他本来就没什么野心和壮志,只不过服从命令罢了,虽然之前也希望能拿下山海关扩大地盘,但倘若拿不下来也无可奈何。
  袁肃冷静的说道:“中央的命令自然不能再违抗,不过如果能让吴承禄咎由自取把事情弄砸了,那可就由不得他人。”
  陈文年和赵山河面面相觑一番,继而陈文年认真的问道:“袁大人,你的意思是……”
  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我已经卸任赈灾总司令了,接下来就由吴承禄来全权负责赈灾之事。现如今灾民的情况如此暴躁不安,若是吴承禄治理不及,招致难民袭城,局势瞬间恶化,这个罪名可不算小呢。”
  陈文年立刻明白了过来,不过他脸色依然凝重,说道:“若真是爆发如此恶劣的情况,吴承禄肯定难逃其咎,这件事中央无论如何都要追究下来。结合之前袁大人治理有方,现如今突然无故撤换袁大人,以至于事情闹至如此地步,足以让吴承禄一跌不起,哪怕中央再想袒护此事,也要顾及难民和百姓的怨言。”
  袁肃点了点头,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没错,我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如今大总统在对南方的局势上还要保持理智,国会大选在即,表面工作肯定要做好。而山海关此间的灾情一旦被报道传开,肯定会引起不小的反响。北京政府处理的好,那这里就是一个标榜,假使处理的不好,那就成了南方的口实。”
  陈文年又问道:“可是,昨天吴承禄刚刚颁布了新的赈灾供应,说是每人每天多送一斤大米,还说会在月底前组织第二批难民疏导,第二批疏导要比第一批派发的钱粮更多。城外的难民们只怕未必会继续闹下去。而且我们明日就要启程返回滦州,这剩下一天的时间实在太短,也没办法做手脚去煽动难民,如何能够保证难民们会继续闹事?”
  袁肃听完陈文年的话,脸上更显出一番自信来,他说道:“你确定这是吴承禄昨天颁布的新办法?”



  第24章,无心无意
  陈文年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千真万确,告示都张贴出来了,县政府还派人到处去宣传造势。昨天下午时唯独城郊的难民们已经有了退却的势头,城关外的难民也没有像前几天那样闹的厉害了。”
  袁肃冷冷的笑了起来,说道:“真是自作孽不可活,这还真是吴承禄搬石头砸自己脚。山海关镇守使署衙根本没有过多的款项,抚宁县和临榆县的官库也都告罄,否则之前断然不会求我们赶赴山海关来协助赈济。目前赈灾款项主要还是我们从滦州带来的十一万元,这笔款项是我私人募集,既然我要走,那自然也要带走。”
  陈文年和赵山河眼前一亮,渐渐露出欣喜的表情。他们很清楚中央下拨的七万元赈灾款实际上只有两千五百石的粮食,剩下的钱财早就被赵方毓私吞了,只要自己这边带走十一万赈灾款项,吴承禄根本再也没有资金来维持赈灾工作。
  更何况吴承禄昨天又夸下海口,如此一来所剩不多的存粮将会消耗的更快,等到连存粮都用尽之后,难民们肯定会再次失控。
  “就该如何,袁大人是为了赈灾才筹募这笔款项,现如今袁大人不负责赈灾了,这笔款项当然不能给别人来用,我们带走那是天经地义。”赵山河大声的说道。
  “没错,城内城外之前就已经对吴承禄不满,如今吴承禄又夸下海口不能兑现,必然会落一个欺骗难民百姓的恶名,到时候人们的情绪一定会水涨船高,绝对要比之前更为愤怒。一旦难民失去控制,吴承禄必然要承受各方面压力,北京政府也必然会意识到事态严重。”陈文年紧随其后跟着说道。
  “眼下,我们要立刻把十一万剩下的款项都汇回滦州,之前购置的粮食有剩余的也全部转移到第一团驻地。这件事要做就必须做绝,不然吴承禄根本不知道利害所在。”袁肃有条不紊的吩咐道。
  “是,我马上就安排人去办。”赵山河应道。
  “大人,那么我们真要先返回滦州等待灾情生变吗?”这时陈文年又补充的问道。
  “这件事还得再斟酌一番,留下来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会直接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牵扯不清。若是返回滦州的话,咱们就有了不在现场的证明,到时候这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怀疑到我们头上。”袁肃若有所思的说道。
  “不过,若就这么走了的话,一则害怕事情闹大的过大,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那时我们反而没办法控制局势的发展,终归会酿成大祸;二则如果没有咱们从中推波助澜,万一让吴承禄摆平了,那又会前功尽弃。”陈文年深沉的说道。
  “对啊,对啊,陈大人说的对。更何况袁大人这一早,咱们也没办法向洋人和那些本地士绅们交代,他们会误以为袁大人你会放弃已经决定好的两个项目的。”赵山河补充的说道。
  袁肃沉吟了片刻,在这个时候他确实不能轻易离开,也不可能提前与那些士绅和洋人们打招呼。不过即便要留下,他同样需要做一些形式上的安排,以免引起中央政府的怀疑。
  “这样吧,让一团分两批次返回滦州,明天一早二营和团部先走,留下一营和三营。今晚我会跟吴承禄说一说这件事,就利用十一万款项和官仓存粮为理由,与他多套一套,如此便可以多留几日。”袁肃说道。
  “也只能先这样了。”
  随后,袁肃又向陈文年、赵山河详细讨论了策动难民的细节工作。事实上策动的计划并不是太困难,无非是一个时间问题。只要袁肃坚持不肯将十一万赈灾款留下来,不出半个月难民必然会再度陷入失控的状态。
  不过,他可等不了半个月的时间,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大催化的力度,刺激难民尽快发起暴X动。预计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还是最老套的煽动、制造谣言等手段,同时还能花钱收买一批亡命之徒带头造势,其二是要让吴承禄昨天宣布的新赈灾办法尽快失效。
  前者交给孙德盛来做就可以,之前孙德盛在这一方面做的便很有效率。至于后者则有一些麻烦,毕竟官仓里是还有一部分存粮的,哪怕不足以维持十天半个月,但三五天还是足矣。若是让吴承禄成功稳住了目前难民躁动不安的势头,那要想再煽动这些人起来闹事,就只能按部就班的熬时间了。
  经过一番讨论,陈文年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核心思路,那就是要让吴承禄尽快意识到存粮不够用,不能立刻执行之前颁布的新赈灾办法。有了这个思路,袁肃立刻想到可以收买或者蛊惑吴承禄身边的幕僚,让这些幕僚站出来为吴承禄指出问题所在。
  商议一定,众人分头开始行动。
  午后刚过,于继芳乘着轿子匆匆忙忙赶到镇守使署衙,一番通报之后再西院小厢房里与吴承禄见了面。此时吴承禄正躺在软塌上,美美吸着福寿膏,神情有几分迷糊,见到于继芳时也仅仅是随意的打了一声招呼。
  于继芳见到吴承禄这样一副散漫的样子,万分急切的上前问道:“吴大人,听说您已经把袁肃那厮给放走了,可有此事?”
  吴承禄缓缓的吐了一口烟雾,懒洋洋的说道:“哦,于先生,我正要派人去通知你呢。这不,前天刚刚接到北京来的电文,上面已经勒令袁肃这小子卸任,让我将其遣送回滦州。这件事总算到头了,我也能安心下来了。”
  于继芳一脸苦闷,振振有词的说道:“我的吴大人呀,什么叫这件事到头来了,什么叫能安下心来了。你放走了袁肃那可就等同于放虎归山呀!这小子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打道回府,他在山海关盘踞了两个多月,与本地士绅打成一片,又与北戴河洋人交往密切,区区一张命令怎能打消他的野心。”
  吴承禄无动于衷,讪笑着说道:“他还能怎地,这可是中央的命令,难不成还敢造反不成?哼哼,退一步说,就算这厮胆敢造反,你以为我会怕他不成?论兵力他没我多,对他来说这里又是人生地不熟,根本不是我的对手。”



  第25章,后来居上
  于继芳连忙说道:“吴大人啊吴大人,你可知道当初通永镇镇守使王大人也是抱着您现在这样的想法。袁肃仗着自己是大总统侄子,向来不把中央的命令当一回事。他能以区区四百人的兵力赶走麾下近四千人的王大人,同样也能故技重施来对付你吴大人呀。”
  吴承禄冷笑了一阵,不慌不忙的吸了一口烟,随后才漫不经心的说道:“于先生,只能说你是多虑了。哪怕袁肃这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胆,在这个时候还敢打什么歪主意,你当真以为北京不敢治他的罪吗?我把话说明了,这件事我已经通知了段总长,你应该清楚我与段总长的关系,到时候袁肃这小子必然会是咎由自取。”
  于继芳听到这里,渐渐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法子。不过他打心底里还是觉得不应该小看袁肃,这黄毛小子心计颇深,又兼有莫大的野心,对其的提防一刻都不能松懈。不过他还打算多去劝说几句时,吴承禄双眼已经眯了起来,背过身子只顾着吞云吐雾。
  他暗暗叹了一口气,早先就知道吴承禄这个人成器,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剩下就看造化。
  整个白天,赈灾总司令行营与第一团驻地都是一副忙碌的样子,杂役来来往往收拾东西,士兵们整理行军帐篷,该打包的打包好,该归置的归置妥善,俨然已经是准备启程上路的景象。赵山河在中午的时候就已经派人把十一万赈灾款项剩余的款项全部点汇回滦州,同时还专程派人去县府官仓取回了之前剩下的粮食。
  县府的官员虽然大感诧异,可是任谁也不敢横加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大头兵一车一车拖走粮草。这件事在几个钟头后立刻就汇报到了镇守使署衙,不过汇报到的时候正值吴承禄抽完大烟午睡,署衙的官吏们也不敢轻易去吵醒吴承禄,就这样搁置了下来。
  孙德盛在得到袁肃的指派之后,特意乔装打扮了一番,带着几名得力的手下悄悄绕出城去,一边安排人手去散播消息,一边从牙人那里与一些难民党徒取得联系。这件事办的并不困难,之前他便在难民群中结识了许多联络人,通过这些联络人来办事非常方便。
  在散播消息的方面,自然是将袁肃卸任之事做为主题,强调袁肃是被迫卸任,同时又通过所谓的内部消息,告知现今城内所剩的赈灾物资已经不多,原本十八万款项大部分被赵方毓和吴承禄等官员私吞。目前赵方毓下落不明,极有可能是畏罪潜逃,而吴承禄则是买通了中央官员,不仅保住个人官位,同时还排挤走了袁肃。
  为了让所谓的内部消息显得真实,孙德盛还特意点出了目前官仓里所剩物资的总数,全部粮食加起来只剩下一千石不到。别说月底之前可以组织第二批难民疏导,即便每天给难民们加餐都十分困难。
  除此之外,散播的谣言当中还包括吴承禄在接任赈灾总司令之后的真实意图,说是在袁司令离任之后,吴承禄会以武力强行驱散难民。
  这些谣言的分量已经足以震撼人心,只要散播出去之后,必然能造成极大的恐慌。
  毕竟难民们在愚钝也知道吴承禄根本不是主持赈灾的料,如果山海关本地官员可以缓解灾情的话,早先就不会邀请滦州的袁司令前来协助。更何况吴承禄与袁肃二人的口碑是鲜明的对比,袁肃在任的两个月一切都有条不紊,而现在袁肃遭到排挤调任,后果可想而知。
  恐慌只是前奏,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利用难民的恐慌从而转化成愤怒,而这就需要难民当中的党徒来推波助澜。孙德盛给几个党徒首领每人五百块钱,要求这些人不仅参与散播谣言,还要鼓动难民的情绪,约定四天之内一定要闹起事来。
  除此之外,孙德盛还通过中间人请动了山海关附近的三支马贼队伍,收买这些人到时候响应难民的暴X动,把整个事情闹的更大一些。反正对于马贼们来说,他们哄抢一阵便趁乱而退,官府即便调查起来也只会认为是难民所为。
  当天晚上,陈文年这边遵照袁肃的吩咐,将赵方毓秘密的押进城内。不过在来到北戴河时,英商会理事长罗伯逊专门迎过拉谈了一会儿话。罗伯逊早就听说了北京命令袁肃返回滦州,若是远走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了,之前所谈的合作岂不成了泡影,自己不仅没办法对商会交代,更没办法对济南领事馆交代。
  在陈文年动身之前,袁肃已经对其交代了一些说辞,既不能把他们的计划透露出来,也不能让罗伯逊失去希望。因而,陈文年在跟罗伯逊谈话时,再三强调袁肃正在与吴承禄进行磋商,并且做出保证就算袁肃离开山海关,也会另外派人来专门处理项目合作事宜。无非是时间迟与早的问题。
  罗伯逊除了摆出一副郁闷的样子,也不能拿陈文年和袁肃怎么办,只是在心里十分怨恨。好歹他前前后后为袁肃帮了这么多忙,所求的无非就是谈成这笔生意。他不由自主的下定狠心,倘若袁肃真要毁约,自己一定不会让其好看。
  九月二十七日,北京新华门总统府。
  连日来袁世凯一直在为巩固北方统治而忙碌着,前不久刚刚委任孙中山出任全国铁路总工程师,又暗中紧锣密鼓的与五国银行团协商清政府时期的贷款问题。在他看来,中华民国距离完全统一还为时尚早,各省各地波云诡谲,南北双方形同水火,自己这个临时大总统的位子可不是那么好坐。
  最让他头疼的还是国会选举,上个月中旬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与西南实权政党统一共和党宣布合并,正式成立为国民党。而孙中山也不负众望的成为了国民党理事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新生国民党不仅拥有同盟会庞大的人脉和名望,更兼有西南实权军阀的台前幕后支持。
  总统府许多幕僚经过暗中的调查和明里的走访,已经统计出国民党在各省谘议局或议会所占据的席位,这些人几乎已经成为地方民意机关的实际领导者。根据结合各方面数据的推举,明年国会选举国民党十之八九将成为占据大部分席位的政党。
  而事实上,袁世凯也曾考虑过通过政治手段来化解南北之间的矛盾,什么国会、什么参议院、什么政党,这些新鲜的玩意都不算什么,政客们既然喜欢折腾这些名堂那就由着他们去。唯一的一点就是,大总统或者说实际权力必须在他手里牢牢的掌握着。
  不过他同样已经预见到,那些自诩为革命志士、民主卫道士的南方政客们,对国家权力是绝不会轻易罢休,这从《临时约法》上面就能看出,也能从最近半年这些南方政客们奔走演讲的内容中看出。
  正因为如此,他心中一直在酝酿着另外一个计划,自己是武夫出身,骨子里就推崇着武夫的手段来解决国内矛盾。只不过这一切还需要时间来准备,因此当务之急还得仔细布置。
  书房中央的时钟刚刚过十点钟,门外忽然传来侍从官的声音,未及房门被打开,张一鏖迈着迅速的步子走进了房间。袁世凯抬头看了一眼,立刻察觉到张一鏖今日的神色与往日大有不同,不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