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夫当国-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房中央的时钟刚刚过十点钟,门外忽然传来侍从官的声音,未及房门被打开,张一鏖迈着迅速的步子走进了房间。袁世凯抬头看了一眼,立刻察觉到张一鏖今日的神色与往日大有不同,不仅走路显出几分焦急,凝重的脸色更有一种焦虑。
  “大总统,山海关那边出事了。”不等袁世凯开口发问,张一鏖已经抢先开口说道。
  袁世凯微微皱起了眉头,关于山海关的事情他还是在一个半月前才有所听说,除了关于山海关镇守使举报东直隶护军使袁肃与北戴河洋人勾结之外,接下来一个月半月里的进展自己并没有太过关注。眼下张一鏖进门头一件提及“山海关出事”,自然而然联想到与之前东直隶护军使袁肃有关。
  “怎么,那混小子又闹出什么事了吗?”袁世凯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语气冰冷的说道。
  “倒不是袁梓镜,前天的时候袁梓镜已经率领他的麾下从山海关返回滦州去了。”张一鏖连忙先解释了一下。
  “是吗?到底是怎么回事。”袁世凯稍微松了一口气,虽然他这段时间没有理会山海关的情况,可一旦再提起这件事,自己心中最大的担心莫过于袁肃这个侄子会越来越放肆。既然袁肃已经安安分分返回滦州了,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交由地方政府来负责。
  “山海关外的难民已经彻底失控,从二十四日开始,不断有难民向关口、城镇发起暴X动,直至今日近十万难民全部拥堵在城墙下面,甚至还凿毁了好几段铁路。”张一鏖简洁的汇报说道,他严肃的表情已经足以说明事情的严重性。
  …………………………………………………
  【统一共和党,民国初年的政党。1912年4月11日成立于南京。系由共和统一会、国民共进会、政治谈话会等联合而成。推举蔡锷、张凤翙、王芝祥、孙毓筠、沈秉堃任总干事,以殷汝骊、彭允彝、袁家普等为常务干事,以景耀月、吴景濂、周钰、肖堃、沈钧儒、刘彦、欧阳振声等20人为参议,以褚辅成、仇预等25人为特派交际员。其宗旨为“巩固全国统一,建设完美共和政治,循世界之趋势,发展国力,力图进步”。本部初设南京,后迁至北京,在一些省份设有支部。同年8月,与中国同盟会等合并组成国民党。
  1912年2月29日,共和统一会、中华民国国民共进会和政治谈话会在上海联合组成统一共和党。宣称以〃设一共和政治进行时代有之枢机,而期一巩固健全之大共和国家〃为宗旨。并在南京创办《大中华报》为言论机关。在合并中,同盟会员景耀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因竭力主张同盟会〃易名改组〃遭到反对,遂鼓动这三个政团合组新党。云南都督蔡锷对酝酿成立统一共和党在南京召开正式成立大会。统一共和党在改选后的北京参议院中,占有10多个席位,仅次于同第三位。】



  第26章,惊动中央
  “失控?才区区十万人受灾,前后已经过去快三个月的时间,赈济工作非但没能安抚难民,竟然又闹出了失控,这算是什么道理!”袁世凯板起脸色,声色俱厉的说道。
  “凌晨收到的电文上说,临榆县官库告罄,赈灾款几将用尽,因此各地赈济所缩减了赈灾开支,从而引起难民怨声四起。”张一鏖说道。
  “这些难民还真是养出刁性了,白吃白喝的养着,居然还嫌这嫌那,岂有此理。”袁世凯愤怒不减的说道。
  “此事另有隐情,还得追究到前阵子,因为山海关镇守使吴承禄为了遵循总统特令,而擅自拘禁赈灾总司令袁肃进行调查,不料此举导致山海关地区的老百姓与难民们对官府大失所望。后来吴承禄为稳定民心,故而宣布加大赈济力度。哪里知道官库储备原本不多,根本无力加大赈济力度,最终不仅没有兑现承诺,反而还削减赈济开支,故而引起难民的不满。”张一鏖语气沉重的说道。
  当然,在这番话当中他故意避开了一些敏感的地方,比如吴承禄逮捕袁肃这一节,毕竟之前这件事没有专门上报到袁世凯这里,所以没必要说的太仔细。
  “之前不是说情况已经得到控制了吗?”袁世凯愠怒的说道。
  “这……实不相瞒,之前袁梓镜主持赈灾,情况确实大有好转。而且据袁梓镜呈报上来的赈灾计划来看,他是打算采取实业赈灾的办法,一旦落实下来,不仅可以很快解决灾情,同是更能带来长治久安。”张一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对于他来说,但凡提及袁肃那解释起来就会很麻烦,可不管怎么说,袁肃主持赈灾工作确实很有成效,自己还没有泯灭良心到只考虑为那些贪赃枉法之徒辩解的地步。比起掩饰贪赃枉法的过错,他更愿意彰显一些好的一面。
  “既如此,为何又突然更换赈灾主事官?”袁世凯气恼的问道。
  “大总统,之前是您下令要调查袁梓镜,虽然调查的过程不详不尽,但为了避嫌所以还是让袁梓镜卸任返回滦州去了。”张一鏖连忙提示的说道。
  “你们到底有没有耳朵?啊?就算没耳朵,那也应该有点脑子!我当初是怎么说的,若调查切实则依法惩处,若调查不实则不予追究。我且问你,派去的人可曾调查出一个结果吗?袁梓镜私底下与洋人到底是什么关系?”袁世凯声色俱厉的说道,因为情绪激动在说话时甚至还做出许多情绪化的肢体动作。
  张一鏖顿时哑口无言,他知道如果继续再解释下去,最终只会让事情变的更加复杂。更何况他也很清楚袁世凯的性格,正所谓事前是一个面,事后又是另外一个面。不难想象,假如调查证实了袁肃确实与洋人暗中互通,那此时此刻必然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袁世凯来回踱了一圈步,渐渐缓和了个人的情绪,最后他站定脚步又说道:“这样一件小事,前前后后拖延了三个月,事到如今不仅没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还越闹越离谱。你们一个个究竟是怎么办事的!”
  张一鏖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大总统,天灾人祸实在不能一言定论。”
  袁世凯现在也没心思发脾气教训,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用一种严肃的口吻闻到:“山海关那边现在到底闹成什么样子?”
  张一鏖只好说道:“难民围城,吴承禄下令开枪镇压,据说在一天之内已经枪杀了大约三百人。然而开枪镇压非但没有起到威吓作用,反而更加极其了难民和老百姓们的不满,甚至还有洋人在报纸上揭露这是一次残酷的屠杀……”
  袁世凯额头青筋凸起,双手紧紧捏成拳头,近乎咬牙切齿一般的说道:“谁让他下令开枪的,他脑袋让驴给踢了吗?在山海关向难民开枪,他不知道山海关是什么地方吗?派过去的赈灾会办人呢,让他去会办,他办的什么事。”
  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内局势纵然不明朗,但表面上依然是和平时期,在这个时候发生这样的流血事件,实在是有极其严重的影响。这一点袁世凯心里很清楚,张一鏖心中突然很清楚。吴承禄悍然下令开枪,而且还是近畿重地,就算南方不抓住这件事发动舆论抨击,其他各方各派的势力肯定也会纠缠不止。
  更何况,根据汇报是打死了三百人,可是谁有能保证这个数字当中没有水分?将近十万的难民围攻县城,吴承禄必然是在慌乱中才下令开枪,慌乱中怎么可能才打死三百人?
  至于北京派过去负责赈灾会办的赵方毓,之前在京城筹备赈灾粮食时,很多人都知道此人底子不干净。此次难民局势失控,直接原因就是赈灾物资匮乏,而之所以匮乏正是因为有人从中贪污。赵方毓负责押送中央下拨的赈灾物资,他从中毛手毛脚自然是脱不了嫌疑。
  “目前……中央派去的特派员还未有任何汇报……”
  “别以为我不知道,赵秉钧派他的一个什么侄子去负责押送赈灾物资,其心可诛!闹到家门口的事情你们一个个还不尽心尽力,当真是以为自己位高权重可以目无法纪了吗?”袁世凯冷森森的呵斥道。
  张一鏖一脸郁闷,这件事与他无关,现在反倒要成为大总统发脾气的对象。不得不说,他在心里也十分埋怨赵秉钧,办起事来破绽百出,总是要人操心不已。
  “你说,现在还能怎么办?”袁世凯厉声问道,即便是在发脾气时,他依然保持着理性。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最怕的莫过于南方会有借题发挥的余地。
  “为今之计,不如复请袁梓镜主持赈灾。”张一鏖试探的说道。
  “既然这小子办事有模有样,当初就不应该撤换。”袁世凯语气果决的说道。早先他听说袁肃以私人名义从滦州募集了十一万赈灾款时,就知道这小子确实是干实事的人,而且为人处事的做派与那些旧官僚截然不同。
  只不过他心里有数,虽然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个族侄,但单从其这一年来的作为就能看出,此子是一个权欲心极重的人。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如果冲劲过头成了一种肆无忌惮的野心,那就不得不加以提防。
  但不管怎么说,他现在身为中华民国至高无上的人物,面对一个才初出茅庐的后生小辈,也毋须有那么多的担忧。他能让袁肃成为堂堂镇守一方的护军使,也能让其一文不名。
  “若是这样,那么我即刻去拟这道命令下去?”张一鏖确认的问道。
  “不止如此,山海关那边事情已经闹将出去,好事者必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件事必须有一个交代,吴承禄、赵方毓二人立刻革职查办,从严论处,以儆效尤。”袁世凯声音充满威严的说道。他终归并不清楚山海关整件事的内幕,但不管内幕是什么,在自家门口出了这么大的状况,不拿几个酋首来以正视听,今后近畿重地更不会得以安宁。
  “那,再派人去彻查此二人吗?”通常的时候,这样的小问题张一鏖是不会多问,一切按照程序来办就是,不过因为之前有了先例,自己不得不多小心一些。
  “一律交由东直隶护军使代办,一应查办必须如实上报国府,关于二人罪处之事也需由国府核实之后再赴执行。”袁世凯郑重其事的说道。他心里倒是很想弄清楚袁肃会怎么处理此次事件,要知道赵方毓和吴承禄都不是普通人,即便犯下弥天大罪也需慎重小心的处置,一着不慎只怕就会种下祸根。
  这样棘手的事,正好可以考验一番为人处事的细节事项。
  “明白了。”张一鏖点了点头,随即告退离去。



  第27章,逐步展开
  中央政府新的命令在当天下午就发到了滦州。袁肃确实是在三天前便打道返回,之前所带去的士兵一个不留全部撤回,所有赈灾款和剩余的粮食也都一点不客气的拖回。当然,这并不是他的计划,自己起初还打算一直拖延到山海关情况失控,然后再趁乱重掌大权。
  只是一方面在煽动难民的进程上出了一些问题,另外一方面吴承禄的态度也十分坚决,最终不得已才先一步离开临榆县。临走那天情况还比较麻烦,本地的士绅和英商会罗伯逊等人情绪很不好,尤其是罗伯逊,在火车站追着火车到月台尽头,最后还有失身份冲着车窗破口大骂了一句。
  在等带山海关情况变化的这三天时间里,袁肃确实有几分担忧和内疚,不仅仅是对山海关这块地盘的觊觎,同时也是对洋河水库和南戴河海港两大项目的惋惜。这两大项目一旦办成,必然能够极大提高本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带来极其庞大的利益。往长远方面来说,还是利国利民的丰功伟绩。
  不过随着山海关方面不断传来难民恶化的消息,他心中的担忧和内疚渐渐消弱,很显然用不了多久自己便能重新回到山海关。也因此,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倒是顺便处理了一下硫磺加工厂以及全军整训的事务。
  两个月前从山海关招募了三百名工人和五百名杂役,这段时间并没有闲着。杂役分配到各营去接受培训,并且在旅部的调动之下参与许多劳动,比如翻修滦州南城郊,又比如义务帮助农民秋收庄稼等等。至于工人也都在王磷同招募的老师傅带领下,学习一些硫磺加工的技术。总而言之,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这些难民早已脱胎换骨。
  关于硫磺加工厂的事情,袁肃专门与王磷同以及另外几名合作人商议了一天,当天晚上便拍案决定下来。他从之前剩余的赈灾款里取了一万元做为自己的股份,王磷同原本的两万元已经捐到赈灾款里去了,因此并没有再让其出许多钱,只是象征性的又出了两千元。
  资金到位,第二天便正式开始筹备工作,又是选定厂址,又是联络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商,又是签署铁路交通运输的协议,又是办理合法的文件。当然,这些闲杂的工作全部都由王磷同和其他几位股东来处理,袁肃一概不去理会。
  在加工厂的名号上面,袁肃亲自拟定为“肃业硫磺厂”,他的想法是将来集中麾下所有产业,进而以公司或集团化来管理运营,甚至条件允许的话,会将“肃业”的招牌长久的维持下去,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公司。
  当然,这些暂时只是设想而已,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得看今后的发展情况。
  按照王磷同等人的估算,硫磺加工厂的筹备期最快要一个月,工厂和设备的落实则可能还需要一个月,也因此正式投入生产会在今年十二月份。对于袁肃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希望能越快越好,因为他的目的可不是单纯加工硫磺,随后还将会开始一些军工业的项目。
  忙碌了两天之后,正好便接到了中央政府新派下来的命令,总算等候的几天没有白费。
  袁肃立刻召开旅部会议,决定二十九日这天再次出发前往山海关。考虑到山海关那边的情况已经十分恶劣,再加上还要对吴承禄、赵方毓的惩处,所以还是有必要多做几手准备。
  为了确保到达山海关之后能尽快稳定灾民情绪,他命令孙德盛今晚骑马前往临榆县,一方面是提前给临榆县打好招呼,通知中央新下达的命令,以及给之前那些谈合作的士绅、洋人们吃一颗定心丸;另外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联络难民群体和那些马贼,跟这些带头的人打好招呼,让他们从中协助恢复秩序。
  由内而外的来治理灾情,才能既有效率又能解决根本问题。
  除此之外,这次他决定调动滦州第一团和昌黎第三团一同前往山海关,虽然总兵力依然不如吴承禄多,而且有中央政府的命令在这里完全不必如此劳师动众,但自己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在震慑吴承禄,仅仅是表现出对失控局势的重视罢了。
  至于处置吴承禄和赵方毓的事也需要尽早讨论说定,事实上摆在众人眼前的情况很清楚,要处理吴承禄肯定不容易,对方不仅在中央有人,而且手握兵权。相反,赵方毓纵然是赵秉钧的侄子,但此人贪污克扣赈灾款是不可辨认的实事,再者现如今人就在滦州被扣押着,要开刀随时都能动手。
  袁肃本人也没有打算置吴承禄于死地,所有人都知道吴承禄没有野心,成天碌碌无为,如今又是中央下令查办此人贪污失职等罪,想必根本没有发脾气的可能。更何况他当初被吴承禄扣押时,对方也没有把自己怎么样,反而好酒好肉的招待。
  然则山海关的情况现如今闹得这么大,总得有人来背负这责任才是。思来想去,也只能是柿子捡软的来捏,索性就一股脑头推到赵方毓身上。只要把赵方毓正X法了,还能掩盖这段时间绑架殴打的事实,正好一举两得。
  二十九日清晨,袁肃带领第一团再次乘上前往山海关的火车,只不过这次的情况显然要比第一次更有吹风得意的味道。
  李劲夫的第三团在二十八这天便启程前往山海关,第三团是徒步行进,队伍到达临榆县时已经是半夜时分。孙德盛早已把北京的消息传达了下去,不论是县政府还是镇守使署衙,面对眼前的困境巴不得滦州的人马能快一些到,于是殷殷勤勤的迎接了李劲夫的第三团。
  而到了今天,县政府和镇守使署衙陪同李劲夫第三团团部众人,又匆匆忙忙来到火车站迎接袁肃一行人。吴承禄自然没好意思亲自出面,不过为表郑重他将镇守使署所有重要官员都调来迎接,也算是给足了袁肃面子。
  袁肃下榻的地方还是之前的赈灾总司令行营,行营大院里的陈设几乎没有变化,一切彷佛照旧一般。来到行营稍适准备了一番,他随即召集县政府和镇守使署衙所有主事官员,十分郑重的开了一次会议。
  在会议上他强调了两点内容,其一是此次奉命继续主持赈灾,其二是针对山海关镇守使吴承禄和前赈灾会办赵方毓革职查办。不过为了保持正面形象,他没有立刻展开针对吴承禄、赵方毓的查办行动,而是认真的听取了官员汇报目前难民的情况,摆出一副以赈灾为先的姿态,仅仅是派人前去通知了吴承禄以及佯装通知了赵方毓。
  ……………………………………………
  【啰嗦一直是我的坏习惯,总希望能把所有事情都交代详细,没想到适得其反。读者提出的意见很有道理,最近我已经开始加快进程了,不该交代的一律都跳过去。只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继续支持一下,哪怕每天点一下也好。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会吸取,好好反省和检讨。】



  第28章,继任赈灾
  “城外所有赈济所、粥厂全部被难民袭毁,周围县镇亦被难民强占,哄抢、偷窃、奸X淫、杀人、破坏的情况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被难民所霸占村镇的百姓们,要么逃散,要么也跟着难民同流合污,只有少部分人逃进城内。如今这些老百姓们失去家园和财产,几乎也变成难民一样了。”
  “目前难民汇流成三股大势力,一股在山海关关口前,一股在临榆县城北,一股在城东。”
  “官仓的粮食合计只剩下五百石不到,有的之前派发下去了,有的是粥厂、赈济所被抢光了。别说现在没有粮食可以赈济,就算还有粮食和款项,咱们官府现在连命令都发不出去,难民们根本不会听我们的话老老实实等候救济。”
  各部官员表情凝重的汇报,事实上袁肃都没有太仔细的去听,仅仅是在表面上装作一副认真、严肃的面孔。等到各部官员汇报的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