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再嫁-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母想了想,拍板道:“那么就要一百文的五花肉,你阿爷和你爹爱吃干豆角烧肉。”

    阿硕听了,手起刀落,划开一条五花肉,肥瘦均匀,色泽粉红,足足有三斤半,“前腿腹下最好的肉给您,收您一百文。”

    苏母看秤时看得分明,顿时笑得见牙不见眼,叫秀姑给钱。

    秀姑递了一串钱,阿硕看过去,只看到秀姑乌云也似的头顶,以及挽发的红头绳和铜簪子,看不到秀姑的面容。他伸手将钱接在手里,掂了掂,数都没数,直接丢进褡裢,顺手还给她们搭上两根用刀背砍断的筒子骨,果然看到苏母更高兴了。

    “苏大婶,以后常来。”

    “一定,一定,等过年的时候,请你去给我们杀猪。我们家的猪你见过,喂得好,膘肥体壮,得有一百好几十斤,卖三头给你,然后杀一头留着过年。”

    “那好,到时候我先紧着大婶家。”阿硕笑了笑,又看了秀姑一眼。

    秀姑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拿好了肉和骨头,就拉了拉苏母的衣袖,离开猪肉铺子。

    这个人,记忆里她是认得的。

    他叫张硕,也是大青山村的村民,他们家世代杀猪,手艺精湛,村里人杀猪都请他,经常给大户人家杀猪送肉,在县城里设的猪肉铺是自己家的铺面,由张硕做主。村里唯一的猪肉摊子也是他们家的,由张父管着。

    父子齐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富户。

    苏家的日子一直令人羡慕,张家更让人眼红。

    “阿硕就是会做人,生意比别人好。你看,咱们花了一百文,他却给了一百零五文的肉,不仅抹去了零头,还送了两根骨头,天气越来越冷了,骨头也值好几文钱一斤,晌午咱们炒肉,然后就把骨头炖上,熬到晚上,用猪骨汤下面条比什么都香。”

    望着苏母喜滋滋的模样,秀姑不予置评。

    “杀猪户家里油水多,就是不赚钱也能天天见荤腥,别说他们家还有两头牛、一头骡子和三十亩上等田了。村里和沙头村有不少寡妇、闺女都想嫁到张家,可惜老张从小吃过后娘的苦头,阿硕顾念着他家小子,怕后娘刻薄,丧妻后没有再娶,前年阿硕他娘没了,这两年就又耽误了。”苏母不管秀姑如何表示,嘴里继续唠叨着。

    对,张父和张硕父子两个都是鳏夫,秀姑这才想起来。

    张父和苏父年纪相仿,今年不到五十岁,身强力壮,剽悍壮硕,并不显老,村里好几个三四十岁的寡妇对他有意思,常去他家猪肉摊子前搔首弄姿地转悠。张硕虽已三十岁,唯一的儿子也有七岁了,但是他家比苏家富裕,吃喝不愁,很多黄花闺女都愿意嫁给她。

    秀姑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并不关心,看到有卖冰糖葫芦的,买了三串,花了六文钱。

    她来的时候身上带了两百文钱,虽然今天已经花了很多钱,但是想到娘家人待自己那么好,索性又花八十文钱买了一斤白糖,剩下,细细地用油纸包好,和猪肉、秋梨一起装进背篓里,回到路口上车的时候,大家就只看到包袱和背篓。

    财不露白,这个道理她们都晓得,尤其是乡村人口简单,一点事都会渲染得人尽皆知。

    苏三婶眼睛都红了,“大嫂,秀姑,得花不少钱吧?买了些什么?”顺手去翻包袱。

    “谁有闲钱买东西?除了碎布头还有什么?”苏母一手打掉她的,把包袱往自己和秀姑身边拽了拽,“秀姑辛辛苦苦做了一些针线活计,卖了几个钱,都用来买布头了。你们今天上街,卖了不少钱的东西吧?你足足有一篮子鸡蛋呢。”

    “哪有钱?现在卖啥东西都不值钱,买一点油盐酱醋就没了,比不得大嫂家里,天天都能见到钱。”一听到事关自己,苏三婶立即闭口不言。

    “哟,你这话不对,鸡蛋金贵得很,你一篮子鸡蛋五六十个,能卖一百文钱吧?你也只买了半斤盐、一斤酱油和一斤醋而已,一共二十五文,还剩七八十文呢!”旁观的人和苏母交好,看不过苏三婶的小气,索性说破其价。

    秀姑默默地听她们你来我往,从中知道了不少物价。

    彼时物资短缺,这些生活用品在村里更显得弥足珍贵,哪怕只是几文钱的东西,百姓仍旧舍不得浪费分毫。

    本来她就有秀姑本身的记忆,现在只是更明白了一些而已。

    秀姑暗忖,幸亏自己卖针线买绣布的钱除了母亲外,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买回来的东西藏在背篓里,否则她们知道自己卖了两吊钱的针线,一定更加嫉妒得不得了。

第005章 :打架的娃娃() 
回到家,秀姑把两个包袱拿进自己屋里,另外两个就给苏母和苏大嫂了,也就是一人一包袱的绸缎布头。等她出来时,只见苏母正把背篓里的东西拿出来,冰糖葫芦分给三个孙子,一人抓了一把麻花,一把蜜饯,“都是你姑买的。”

    三个娃儿齐齐地对秀姑躬身,奶声奶气地道:“谢谢姑姑。”

    “好乖!”秀姑顿时眉开眼笑,付出得到回报,哪怕仅是一句谢谢,足以让她舒坦。

    苏大嫂过来帮忙收拾,看到那么多东西,只觉得眼睛不够使,不必询问价格,她也能看出来,没有四五百钱,恐怕买不下来,她和苏母卖针线的钱却一文未花。苏母按她做的针线分钱给她时,她听苏母说,秀姑买过绣线绣布剩的钱都用来买这些吃食了。

    “秀姑,以后别这么破费了,有钱自己存着,留作以后花用。”苏大嫂隐隐约约猜出了老苏头和公婆丈夫的打算,她和小姑感情好,也盼着小姑有个好归宿。

    “没有花多少钱,我就是想给阿爷添道菜,再说,只是偶尔如此而已。”

    苏大嫂心里充满了感激。

    其实姑嫂之间相处的最好方法就是这样,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彼此体谅,少一些贪婪,多一些包容,就不会有争吵的矛盾。

    她和秀姑的感情在村里无人可比,对此,苏大嫂非常得意。

    “大郎家的,你去洗梨,一人一个,先给你阿爷送去。”苏母指挥秀姑端一盘麻花送到老苏头跟前,自己和苏大嫂也留了一把,又叫孙子给苏葵家送一些,然后把剩下等连同白糖一起锁进柜子里,这些都是稀贵的东西,当然不能放在外面。

    苏大嫂洗好梨,接着处理猪肉和骨头,根据苏母的意思,猪肉中午吃一半,留一半。

    苏母忙着把干豆角泡在热水里,泡发后切断,苏大嫂炒菜,苏母在旁边用面粉和玉米面掺合在一起和面,“炖肉时在锅里贴一圈饼子,再烧一锅稀饭。”

    苏大嫂点头微笑,炖肉贴饼是难得的美味,家里一个月才能吃到两回。

    这次,是沾了秀姑的光。

    婆媳二人忙碌的时候,秀姑陪老苏头说了一会话,又给苏父削了一个梨,给老苏头点上烟袋,见他们父子说话,自己悄悄地踏出堂屋。

    一个两三岁的娃娃小爪子抱着秋梨,摇摇晃晃地跑到跟前,蹭了蹭她的腿,“姑姑,抱!”

    秀姑下意识地答应一声,伸手将他抱在怀里。

    他高兴地咯咯直笑,不住撒娇。

    苏大郎的三个儿子分别叫满仓、粮山、添福,从名字可以看出,满仓意为粮食满仓,粮山意为粮食堆积如山,这些最能体现劳动人民最大的愿望。这是年纪最小的添福,他因早产体弱,看起来比同龄人小,大家分外疼他,希望苍天有眼,添些福分给他。

    “怎么不吃糖葫芦?”秀姑从他兜里拿出麻花喂他。

    “酸!”添福小脸皱成一团,嘴里含着麻花,说起话来,口齿不清。

    “好,咱们不吃酸的,吃麻花,吃梨子。”秀姑满脸笑意地摸了摸侄儿的小脑袋,转头看到从苏葵家回来的满仓一脸欲言又止,忍不住开口问他有什么事。

    “姑姑,我能不能多拿一些好吃的给壮壮?上回壮壮的爹给他买果子,他有给我吃。”

    “当然可以。满仓真乖,别人对你大方,你当然不能小气。”

    秀姑不愿侄儿学得一身吝啬习气,二话不说,抱着添福跟苏母说了一声,用油纸,同时还拿了一个秋梨,让他送人。等到满仓出门了,秀姑才恍惚记起,满仓口里的壮壮似乎就是张硕的儿子,大名叫张壮。

    当小半个时辰后,饭菜都做好了,不见满仓回来,秀姑不放心,说了一声,出门寻找。

    “秀姑,找到满仓赶紧回来吃饭。”苏母探身追加了一句。

    “晓得了。”

    他们家处于村子西边,往西还有几户人家,张家却是住在村东,她没走到村东,就在村中找到了正在和人打架的满仓,身后护着一个鼻青脸肿的小男孩。

    小男孩六七岁年纪,肤白唇红,浓眉长睫,形貌十分俊秀,和乡村孩童格格不入。

    在满仓和小男孩的周围,还有四五个七八岁到十岁之间的孩童,指着他们哈哈大笑。

    和满仓打架的是一个十岁上下肥头大耳的小子,年纪比满仓大,力气却不如他,被满仓三拳两脚揍倒在地,坐在地上大哭,嚷道:“满仓,有你这样的吗?护着外人打你叔叔。等俺告诉俺娘,找你娘算账!”

    满仓哼道:“你敢!谁让你骂壮壮和我姑姑的。”

    胖小子一脸的鼻涕眼泪,随手抹了一把,沾染到了尘土,越发显得邋遢,衣襟上满是污渍,黑乎乎的泛着油光,秀姑远远瞧着有些恶心,只听他不服气地道:“俺就告诉俺娘,让俺娘揍你!壮壮有娘生没娘教,你姑姑人品不好才被你姑父休了,你们都是坏小孩!”

    满仓扬了扬拳头,“你再说,你再说我还揍你!”

    满仓身后的小男孩壮壮一个劲地打嗝,揉着哭红了的眼睛,愤愤不平地道:“明明是你抢满仓哥哥给我的果子,还说我们是坏小孩,你才是!”

    望着地上沾满泥土已经无法入口的吃食,壮壮的眼泪又流了出来,爷爷还没吃呢。

    旁边有人拍手笑道:“苏大伟,你侄子有好吃的给别人吃不给你吃,你怎么没抢到呀?”

    说话的这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周惠长兄的儿子周彬,而苏大伟却是秀姑的堂弟,满仓的堂叔,也就是苏老三和苏三婶的小儿子,今年十岁,生得极像苏三婶。

    听了周彬不怀好意的挑拨离间,苏大伟跳起身就要冲向满仓。

    “住手!”秀姑看在眼里,快步走到跟前,抓住苏大伟的胳膊,“苏大伟,有你这样做叔叔的么?和你侄子打架算什么本事?以大欺小,也不怕别人笑话?”

    见到秀姑出现,旁边一群娃儿们一哄而散,只剩下苏大伟一个人。

    苏大伟自幼深受苏三婶宠爱,并不怕秀姑,嘟囔道:“大姐你咋不说满仓以多欺少?”

    不等秀姑说话,满仓开口道:“姑姑,大伟叔抢壮壮才吃了一半的东西,还骂姑姑和壮壮,我不是故意和他打架的。”拉着壮壮上前,拉起衣袖,露出手臂上可怖的青紫,“是大伟叔先掐壮壮的胳膊,我才出手的。”

    秀姑仔细打量壮壮,发现他手臂和脸上的淤青相当严重,急忙带他们回家擦药。

    听完他们打架的来龙去脉,苏母和苏大嫂非常气愤,脸色十分阴沉,没有苏三婶的闲话,苏大伟怎么会对着满仓和壮壮两个孩子说那些话?

    有娘生没娘养?

    做了坏事被周家休弃?

    听听,这些话哪里是一个孩子能知道的?

    老苏头淡淡地道:“老大,吃过饭你跟我去老三家走一趟。”免得苏三婶上门罗嗦。

    老苏头有些疲惫,未分家前有自己管束着,老三夫妇不敢太过分,分家后,他们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真不知道是他们本性如此,还是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没有教好。

    苏父知道老苏头这是要去教训苏老三,让他好好管一管苏大伟,当即答应了。

    苏老三一家人上行下效,个个好吃懒做,兄弟之间早已分家,苏父无力深管,但是苏大伟小小年纪就和苏三婶一样横行霸道,长此以往,必生祸患,不能不管。

    苏母拿着煮熟的鸡蛋在壮壮脸上滚动,“壮壮,晌午在我们家吃饭。”

    嗅着飘在苏家的饭菜香气,壮壮有些害羞地捂着咕噜叫的肚子,发现大家发出善意的笑声,他羞得脸蛋红彤彤的,很是不好意思。

    老张父子两个长得五大三粗,横行乡里无人敢欺,偏偏壮壮自小生得眉清目秀,脾气柔和。张母死后,一家爷们不惯家务,壮壮身上的衣物许久没换了,脏兮兮的,但是和苏大伟的邋遢不一样,壮壮的头脸儿干净,不会糊一脸的鼻涕。

    吃过午饭后,老苏头和苏父去苏老三家,果然不出所料,苏三婶要来苏家寻求公道。

    他们怎么解决的,秀姑不大管,拿出绣活坐在院子里继续刺绣。

    一路连科图已经绣完了大半,正在收尾,再过两天就能完成,早些送到绣庄寄卖,然后专注于百寿图,她相信以自己的绣工,一定会让云掌柜和王家满意。

    满仓和壮壮带着粮山、添福在院中玩耍,玩累了就蹲在秀姑身边探头看绣图,见到上面红莲绿叶,碧水白鹭,似乎在跟前花开翅展,他们觉得新奇极了,满仓好奇地问道:“姑姑,这是啥?真好看!”

    “这是莲花,莲叶中卧有鹭鸶,组合在一起就是一路连科。”

    “什么是一路连科?什么是鹭鸶?”

    “所谓一路连科,就是连连登科及第,去参加科举考试,每次都能榜上有名。鹭鸶是一种水鸟,非常漂亮。”

    秀姑含笑解释给他知道,望了满仓一眼,忽然心中一动。

    等收入多了,她可以建议父母兄嫂送满仓去学堂读书,就算考不上秀才,至少读书明理知事,比普通百姓多一份见识和机遇。

    现在没有多少积蓄,以后再说。

    百姓之家敬重读书人,但是供养一个读书人不容易,笔墨纸砚书籍价格昂贵非常,所以即使知道读书的好处,仍然或是舍不得、或是没有钱送孩子去读书。

    苏家的生活算是很宽裕的了,都没有送子孙去读书,何况其他人家。

    因此,整个大青山村,只出了周父一个秀才,分外珍贵,也令大青山村傲视群村。

    周父今年四十有五,还没有放弃科举之路。

    为了供应周父每三年一度去金陵赶考的费用,苦了一家老小。

    秀姑嫁到周家几年,几乎没享福,还得夜以继日地做活赚钱。

    满仓正要问什么是登科及第、榜上有名,壮壮忽然跳起身,冲向外面进来的老汉。

    “阿爷!”

    “张伯,您来了。”秀姑站起身,认出来人的身份,惊讶地叫出声。

    苏母在厨房准备熬猪骨汤,闻声出来,见老张牵着壮壮走进门,手里还拎着东西,不由得笑道:“老张,你咋来了?壮壮在我们家玩你还不放心?”

    “大妹子,壮壮在别人家我不放心,在你们家,我放心得很,一定又在你们家吃饭了吧?”老张哈哈大笑,没有提起自己收了猪肉摊子回到家中发现壮壮不在时的恐慌,看到壮壮脸上未曾消褪的青肿,老张眼里闪过一丝微不可见的怒意。

    张硕的容貌源自老张,老张横眉怒目之际,颇为吓人。

    “张伯,都是我们不好,给壮壮一点吃的,反倒连累了他。”秀姑心头一凛,歉然道。

    “不关姑姑的事!”壮壮连忙开口,“阿爷,姑姑和满仓哥哥对我可好啦,姑姑让满仓哥哥送了我好多好吃的,都是苏大伟不好,不过他被满仓哥哥揍了一顿,好惨哦。”

第006章 :途中偶遇() 
送走老张祖孙两个后,秀姑松了一口气。

    “幸亏老张来找壮壮时,已经从旁人嘴里知道了事情发生的经过,还送了咱们几根骨头和一个猪心,不然见到壮壮受伤,迁怒起来,咱们一家人都没脸。”苏母看着老张带来的东西,“晚上叫你爹拿些东西过去,也是咱们赔礼的意思。”

    他们是和苏老三分家了,但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理亏,还是得去。

    秀姑和苏大嫂点头,她们都知道这个道理,默默地把白糖都拿了出来,想了想,去掉麻花,剩下的东西凑了四样。

    本来是买给自家人吃的,结果……

    晚饭后苏父和苏大郎亲自去了张家,他们推辞不过,只收了糖糕,其他的退了回来。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张硕杀完猪,去县城里之前,送来一大盆据说卖不掉的新鲜猪血,以及一副猪下水,心肝肺肠肚一应俱全。

    于是,整个苏家一连七八天不缺荤腥,吃得一家人满面红光。

    秀姑发现,古代人很会处理下水一类的菜肴,苏母和苏大嫂做出来的味道相当好,没有一点腥臭味。谁说猪血、猪骨头、猪下水是现代穿越女的专利?明明医书里都有记载过猪下水的制作方法,而且利于养生,底层吃不起肉的贫民百姓很喜欢。只是禽兽的内脏上不得台面,统称为下水,算是一种下等菜,从来不出现在席面的菜单上而已。

    在这七八天里,秀姑不仅完成了一路连科图,也给苏母和苏大嫂画了不少花样,自己还绣了十来个荷包和香袋,上面都是寓意吉祥的花样,连中三元、马上封侯、连升三级、一品当朝、魁星点斗……

    最主要的百寿图,驾轻就熟地绣出十多个形态各异的寿字,火文如焰、树文如林,凤书如同彩凤飞舞,水文曲折回环,龙、狮、象、星斗、芝兰、聚宝各有千秋。

    云掌柜惊艳不已,喜爱地几乎不敢伸手抚摸。

    “秀丫头,你在铺子里等等,”云掌柜和秀姑签订一路连科图的寄卖契约,一式两份,望着富丽堂皇的百寿图,突然跳起身,“一路连科图和百寿图我拿给王太太看去,如果王太太满意,说不定会先付一部分百寿图的定金给你。”

    秀姑囊中羞涩,也想早点拿到钱,于是含笑应允。

    今天不逢集,她和苏大郎一起步行到了县城里,苏大郎送她到绣庄后才去做工,兄妹两个约好傍晚一起回去。

    秀姑年纪轻轻,长得白净清秀,苏大郎不放心她一个人回去。

    云掌柜捧着两幅绣图和荷包匆匆出门,秀姑在内堂等候,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云掌柜笑容满面地进来,“秀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