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妇再嫁-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里还种着庄稼,都是小麦,一片绿油油如同铺了一层碧绿的地毯,瞧着十分喜人,先由苏家帮忙侍弄,等到秀姑出嫁后,再过不久正好可以收割。

    随着苏母和苏大嫂看地回来,望着地契上自己的名字,秀姑喜悦满怀。

    十亩地,她终于有了自己的不动产。

    翻来覆去地看完,仔细地锁在梳妆盒里,与之一起的就是那几件金银首饰。

    买了地,她就只有六两银子和八千多文钱了,看来,她得为自己赚些钱置办嫁妆。

    原身虽是再醮,她却是第一次嫁人,哪个女人不想风光大嫁?张家下聘给了不少金银首饰,自己的嫁妆里也不能没有不是?十亩随嫁田绝对体面,但是她觉得不够完美。

    张家给的聘金苏父苏母都没有留下分毫,全部给秀姑收着,到时候放在嫁妆里。

    张家看重秀姑,聘礼丰厚,苏家不想让她带着旧家具出嫁,深思熟虑后,苏父砍了屋后的几株老榆树,打算给她打一套新的家具物什,苏母和苏大嫂也买了布料、弹了棉花,给她做张罗衣裳铺盖,之前的那套家具物什就留在东厢房,以后满仓长大后住在其中。

    所以,这要带回张家的三十六两银子,秀姑不打算动用。

    看来她还是得继续绣花。

    下定决心后,秀姑琢磨片刻,把白绢裁出五幅,每幅长约三尺,宽约两尺,按工笔花鸟图的尺幅,这样比较有美感。

    她在其中一幅白绢上面以唐代名家手法用绣花针勾勒出花卉轮廓,浅浅几笔,神韵兼备,然后在空白处配以题此花卉的诗词旧句。她打算绣一副六扇的曲屏,还差一幅白绢需要再买,六幅屏芯都选用唐、宋、明的名家手法以针绣出,每一个朝代择二位名家。

    此种绣法在松江顾绣中十分平常,反倒是红楼梦中的慧纹借鉴于此,成为稀世珍宝。

    就是不知道这副屏芯什么时候能绣完。

    她和云掌柜说一幅大图需要一年半载,并不是假话,那幅百寿图只用不到两个月,其实不够完美,真正的百寿图要在背景上精绣流云百福烘托寿字,即流云和蝙蝠,蝙蝠需要整整一百只,而不是采用有流云百福纹样的缎子。

    自从知道秀姑绣花能赚许多钱后,不管秀姑怎么反对,苏母和苏大嫂都不让她做家务和农活,与其忙碌这些,不如认认真真地绣图来卖。

    在决定买地的时候,苏父被秀姑的话打动,等秀姑教完启蒙书籍就送满仓去上学。

    做为人母的苏大嫂知道秀姑有能耐,以后为了省钱,满仓读的书都得靠她抄录,此时恨不得对她好上加好,而且秀姑本性善良,赚了钱肯定不会忘记娘家,因此看到秀姑起针刺绣,立即上前帮忙,磨绣针、擘绣线,忙得不可开交。

    秀姑啼笑皆非,算了,自己快出嫁了,说了也没用,等到自己这次赚了钱,给家里多买几亩地,地多粮食多,收入自然就多了,比给钱合适。

    苏家买地的事压根瞒不住人,外面传得风风雨雨,各种羡慕。

    苏家真有钱啊,买下那块地得□□十两银子呢!

    有人忽然动了心思,难道是用张家的聘礼拼凑在一起买的?不然苏家哪有那么多钱?秀姑真是好运气啊,被休的弃妇居然还能说到张家这么好的亲事,

    张家的聘礼真多,金光闪闪,几乎淹没了秀姑,在整个村子里是头一份,周家差远了。

    秀才家不如杀猪户,当时周母那个脸色哟,难看得几乎和连阴天的乌云一样了。

    苏二婶、苏三婶和苏四婶蜂拥到苏家,更遑论其他村妇了,三三两两地拿着针线活儿来苏家,一边做针线,一边问苏母和苏大嫂,企图问出端倪。苏二婶和苏四婶还好,替老大家暗暗高兴,唯独苏三婶一张嘴开开合合,问题不断,扰得苏母和苏大嫂烦不胜烦。

    秀姑早就嘱咐家人别说是自己出钱,倒是躲了清净,买完白绢后在东厢房里卧床做活。

    天冷,苏家攒的炭头不够烧,都紧着老苏头屋里,加上他们这里不兴盘炕,所以秀姑一天到晚就卧在被窝里,倒也暖和,不仅在床上做针线活,就是教满仓和壮壮读书亦如此。

    一连十来天,天天都有人来苏家,最后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便渐渐地不来了。

    很多人都觉得先前的揣测十分正确,送走最后打探的一拨人后,苏母松了一口气,他们这般认为就这般认为吧,免得继续追问知晓底细后羡慕眼红秀姑,到时候秀姑出阁时嫁妆摆出来,他们就明白自己家没有贪墨张家的聘礼了。

    明天就是腊八了,还是准备熬腊八粥的材料吧。

    尚未来得及有所动作,忽然听到外面一阵急促的叫门声,难道又有人来打探自己家如何买地了?

    苏母让苏大嫂去准备腊八粥所需的材料,自己皱着眉头去开门,“来了,来了。”

    “苏嫂子,秀姑在家吗?”

    门外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他们极为熟悉的云掌柜,而在云掌柜旁边锦衣宝簪的美貌女子却不住打量周围环境,特别是看向大门西边靠墙挖的猪粪池时,掩鼻捂嘴,让苏母很不高兴,哪怕不远处有一辆华丽非常的马车,马车前还侍立着一个车夫、两个婆子。

第014章 :礼下于人() 
“娘,是谁啊?”苏大嫂良久没有听到苏母说话,跟着走了过来。

    “大郎媳妇,是我。”云掌柜连忙给她们介绍那位美貌女子的身份,“这是县城里王家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明月姑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找秀丫头,能进去说吗?”

    苏秀姑将是张家妇,云掌柜对苏母婆媳二人很客气。

    “进来吧。大郎媳妇,去叫秀姑起来。”苏母侧身让了让,只见明月约莫十七八岁年纪,一张瓜子脸,明眸皓齿,雪肌玉肤,娇滴滴的十分秀丽,头上插着金簪,腕上带着玉镯,身上的衣服闪闪生光,不知道是什么绸缎,披着的一件大红斗篷边缘也不知道镶嵌的是什么皮毛,看起来就是一副千金小姐的气派,哪里想到竟然是个丫鬟。

    明月朝马车旁边的婆子招了招手,两个婆子立即从车里抱出一些东西和她一起进来。

    秀姑正坐在被窝里绣花,听说王家来人,连忙穿上外面的衣服。与此同时,苏大嫂已经帮她把苏父给她新做可以放在床上的绣架挪下来,被子叠好码在床的里侧。

    秀姑掀开棉帘子走到外间,看到苏母领着云掌柜和明月进来,并明月身后大包小包抱着捧着东西的两个婆子,微不可见地蹙了蹙眉,摆出一副令人感到如沐春风的笑脸,“云掌柜,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贵干?”

    “是明月姑娘找你。”云掌柜忙给她引见明月,朝她挤挤眼睛,有好事!

    好事?能有什么好事?

    秀姑看向明月的时候,明月也在打量她。

    其时寒风刺骨,明月不喜欢出门,她喜欢在王老太太房里伺候。说是伺候着主子,实际上是陪着老太太围着熏笼说笑,粗活一点都不用做。偏偏昨天过寿时,百寿图挂在堂上大放光彩,来贺寿的知府太太夸赞了几句,老太太面上有光彩,心里得意,当即让人重赏绣娘。若是以往,随便打发个婆子赏了东西就行,但因为知府太太在,老太太就让她亲自走一趟。

    见村里处处茅屋、泥墙、粪坑,鸡鸣犬吠,腌臜吵闹不堪,又见苏母和苏大嫂都是蜜色脸膛,粗手大脚,花布包头,穿着破旧的棉袄棉裤,即使很干净,仍旧难以入眼。她以为秀姑和她们一样,就是比别人心灵手巧一点,没想到居然是个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女子。

    她眉毛细长,目光澄净,眉宇间蕴含着一股文秀之气,哪怕她和苏母婆媳的打扮一般无二,举手投足间却不像一个农妇,言语斯文,进退有度,倒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气质。

    明月来到秀姑跟前,福了福身,笑道:“苏娘子,打扰了。”

    秀姑已非闺女,她不能称其为姑娘,但是她却又是弃妇待嫁,便折中如此称呼。

    秀姑回过神,还了一礼,搬过一张椅子,又拿着瓷碗倒了一碗糖水,道:“明月姑娘快请坐,蓬门荜户,没有好茶新点,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姑娘多多见谅。”

    明月笑了笑,道谢后坐下,姿态清丽,动作如行云流水。

    看到她的做派,秀姑心中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王家绝不是寻常的乡绅之家。

    别人看不出来,她却认出了明月的一身打扮,江南缂丝做的衣裳、外国大红哆罗呢做的斗篷,这些都是历代以来的贡品,虽然都是半新不旧的,细微处也略有一点磨损留下的瑕疵,但这就说明是主子穿过后的旧衣服赏下来的。

    原身对王家知道的不多,只记得王家是县城里的首富,很少出门,大家很难见到王家的人,平常只见奴仆出入,谈吐动作和县城里人家大不相同。

    她以前想过,王家在桐城拥有良田千顷,可是府城里的李家却拥有一千几百顷,怎么反而屈居王家之后?现在看来,拥有贡品赏给丫鬟的王家似乎很不寻常,和知府大人是亲戚绝不是空穴来风,难怪打赏那么大方,给了自己一支赤金累丝牡丹长簪。

    秀姑又招呼云掌柜,云掌柜摇摇头,“秀丫头,明月姑娘有事情和你说,我找你爹说话去,顺便去看看张二哥。”临走前,把苏母和苏大嫂都叫出去了,说要看她们做的针线,看看有没有长进,或许可以提升一点价钱。

    苏母和从里间出来的苏大嫂局促不安地望了秀姑一眼,见她点头才跟着云掌柜出去。

    秀姑没接触过王家这样的人家,她本性又很文静,一时不知道如何开头,反倒是明月落落大方,“苏娘子,我们老太太有一点东西给你,能不能去你房里坐坐?”

    外间正对着门,即使有棉帘子挂在门上,密密地遮着,依旧挡不出呼啸而过的寒风。

    “是我疏忽了,请进,请进。”秀姑掀起里间的帘子,请明月等人进去,里间的摆设一目了然,秀姑拿了一把椅子进来,见明月不解地看着墙角的三个沙盆,沙上还放着三两支笔管,解释道:“这是我侄儿平常学认字用的沙盆,乡下人家买不起纸笔,只好如此。”

    壮壮和满仓已学了百多字,天冷得让人打颤,秀姑和他们约好晌午前后过来学,那时候比较暖和,今日还没来,也亏得如此,不然撞见明月倒不好。

    “是吗?条件如此艰苦却仍旧好学,让人敬佩。”明月说完,倒没问秀姑识字与否,毕竟能绣出百寿图绝不止识字这么简单,忽然看到绣架上正在绣的屏芯,这是第一幅屏芯,已经开始收针了,就差几针就完成了,她连忙走近细看,“这是你画的底稿?竟这般好看。”

    她以为秀姑的百寿图已是极致了,没想到这副屏芯底稿画得更胜一筹。

    这幅屏芯上并不止一丛或是开得鲜艳、或是含苞待放的名种牡丹花,还有两只粉蝶,一只蹁跹飞舞,一只落在花芯,微微颤动,好似人一靠近,便要振翅离去,而花下还有一只露出半截身子的猫儿,一爪支地,一爪微抬,虎视眈眈地盯着飞舞的粉蝶,几乎要凌空跃起。旁边空白处题诗,赫然是一笔颜体,勾踢转折处颇得颜体精髓。

    “不是画的底稿。”望着明月诧异的神情,秀姑一笑,“你摸摸就知道了。”

    明月不解,用手帕擦了擦手,伸手去抚摸屏芯,指尖的触感告诉她这不是画,忍不住大吃一惊,“这是刺绣?这花儿、猫儿、蝶儿简直活了!”

    秀姑笑着点点头,她绣花大多时候都是勾勒轮廓,甚至有时不画底稿。

    以针代笔,才是松江顾绣的精髓。

    “这般绣工,实在少见。”明月叹为观止,盯着屏芯不放,不再伸手去抚摸,免得弄脏了绣面,“我们老太太说,这是明代松江顾绣的技法,却又有些不同。”

    “老太太好见识。”她学习的时候,已经是几百年后了。

    在这几百年里顾绣发扬光大,高手辈出,又历经朝代更替,烽火连天,虽然经历过险些失传的窘境,却也衍生了不少新的针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松江顾绣一度凌驾在缂丝之上,其价可想而知,王老太太能认出来,可见出身不俗。

    “老太太经历的事情多,她老人家的本事,旁人一辈子拍马不及。这不,让我拿些东西给你,千万别嫌弃。”明月说完,吩咐婆子一声,把带来的东西满满地堆在床上,绸缎布匹、茶叶点心、还有一个绸面的包袱,看样子包的是衣服之类。

    秀姑顿时目瞪口呆,“这些东西太贵重了,我受之有愧。”

    明月笑道:“这些算什么?老太太给你的,你就收着。你绣的百寿图让我们老太太长了脸面,连见多识广的知府太太都夸赞,老太太高兴得很。我们府里上下做针线活儿的人可多了,还有专门的绣匠,绣工也是一等一,就是没有你这般慧心巧思,加上你先前绣的一路连科图,寓意正和老太太的心思。绸缎布匹给你做衣裳的,茶叶点心送人也好,自己留着待客也罢,包袱里的两套衣裳是大姑奶奶才做的,没上身过,送了给你,留着年下穿。”

    秀姑正色道:“我绣的图已得了太太付的银两,怎好再要老太太的?”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她不信就为了这一点小事值得大丫鬟跑一趟。

    果然,听明月笑道:“太太给的是太太付的绣图钱,老太太给的是老太太的赏赐,这不能相提并论。你且别忙着拒绝,我这回来,还有一事相求。”

    “姑娘请说。”秀姑沉吟片刻,回道。

    “主要是你绣的百寿图非常出彩,知府太太狠夸了一顿。老太太本来没在意,后来听说明年有贵客到咱们府城,房间摆设由知府太太收拾,我们府上也要去拜见,老太太就动了心。那位贵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个风雅人物,我们送的东西必须别出心裁,已经预备好几件东西了,唯独缺几件绣品,因为贵客是松江人氏,所以托你绣些东西。”

    那位贵客是从京城来的,眼光很高,寻常东西很难让她满意,而且她到了府城可能只是歇脚,不会久住,但是王老太太准备的礼物无一不是奇珍异宝。

    绣品其实王家不缺,王老太太还拿出一件顾绣真迹呢。

    不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王老太太吩咐门下绣匠赶工,打算从绣出来的东西中挑出几件,如果比原来的绣品好就用后者,如果差的话就依旧用准备好的。而秀姑用的是顾绣针法,顾绣恰是出自松江,也许能让那位贵客高兴,对此格外看重。

第015章 :备嫁() 
当然,王老太太说了,等秀姑绣好的东西送到跟前,满意就选上送过去,不好的话就算了。百寿图是很好,却没好到让王老太太没有原则地信任秀姑的绣工。

    行事上,王老太太比较理智。

    明月现在见了秀姑绣的屏芯,顿时有了信心,觉得老太太没有看错人,这幅屏芯比老太太手里那件顾绣真迹一点都不差,甚至犹有过之,“苏娘子,你这幅绣的是什么?我瞧着就很好,一定能让老太太满意,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绣完?”

    “这是六扇曲屏中的一幅,还有五幅没有动针,至少得三四个月才能绣完。”秀姑想起答应云掌柜的事情,忙与明月说明,“不管如何,我的绣品还得经云掌柜的手。”

    她虽有这个大赚的机会,却不能忘本。

    她去买所缺白绢的时候云掌柜就知道她正在绣的屏芯了。

    “你放心,不会让你难做,我已经和云掌柜说好了,你绣的图直接卖给我们,云掌柜那里另有好处。”明月早就听云掌柜说了他和秀姑的约定,现在见秀姑坚守本分,并没有被自己的话就冲昏头脑,心里多了几分赞赏,“现在是腊月初七,那位贵客三月底才从京城启程,一月之后才能抵达咱们这里,到时候能完成吗?”

    时间倒是绰绰有余,而且枪打出头鸟,她的嫁衣不需要过于精致,普通红布缝制在村里已是上等。

    秀姑沉吟片刻就答应下来。

    明月大喜过望,看了看绣架上的屏芯,“这幅屏芯绣完了吧?绣好了我带回去。”

    “就差最后几针了,姑娘若不着急,就等一会子。”

    “我不急,你先绣完。”

    秀姑洗了洗手,坐到绣架跟前。

    因为这幅屏芯只剩最后一点收针,很快就完成了。

    明月越看越喜欢,嘴里赞叹不绝,收好屏芯后问道:“剩下五幅图你打算绣什么图样?我回去好说给老太太知道,心里有个谱。”

    秀姑听了同样高兴,当初王太太看中百寿图就下了十两定金,看到这幅屏芯,王老太太应该不会亏待自己吧?她只盼着先有一笔银子进账好置办嫁妆。

    “这一幅是蝶戏牡丹,牡丹为花中王者,唯有牡丹真国色,故排于首位。剩下五幅分别是蜂采兰蕊,兰为王者之香;鸳鸯卧莲,莲为花中君子;芙蓉锦鸡,锦鸡有五德之称;喜鹊登梅,鹊,喜报也,梅,傲雪也;梅之前有秋菊,亦皆是动、静、诵三者齐备。”

    听明月的意思,那位贵客喜好风雅,如此一来,绣图需要讲究布局和意境,八副屏芯的配色更要用心,免得六幅屏芯镶嵌在一架曲屏上显得杂乱不堪,得好好费一番工夫。

    秀姑暗暗有了决定,若能入贵人眼,自己日后就身价倍增了。

    其实双面异色绣最为上乘,可惜时间不允许。

    “当然,如果府上老太太不满意的话,也可以指定别的花样。”她浸润于顾绣约有二十年,不敢说什么花样都能绣,但十之□□都绣得出来。

    “你绣得已经出乎意料的好了,便是老太太怕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光听秀姑徐徐说来,明月就觉得那几幅画宛在眼前展开,兴高采烈地说道:“请你多多费心,一定要绣好。这副屏芯我先拿回去跟老太太瞧瞧,到时候老太太满意了,你的好处多着呢。”

    说完,吩咐人去找云掌柜,便一同乘车回去了。

    秀姑送到门外,他们都已经上了车,缓缓地朝县城的方向驶去。

    这么华丽的马车突然出现在苏家门口,惊动了不少人,等他们走了,立刻就有人来打探消息。苏母和苏大嫂忙着接待,向秀姑使了个眼色,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