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氏三国-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迅速脱离此险地为上,不过,尚需一大将断后……”
后面的话,辛评没有再说,大家也都明白,如今形势非常严峻,己方兵少,敌方兵多,留下断后的人多半会遭遇不测。
袁斌道:“让众人饱餐一顿,然后将剩余的粮草随身携带,我们准备突围。”
张郃道:“少将军,请让末将断后。”
高干道:“不可,你统率的五千人已经损失殆尽,剩下的都是我从青州带来的精锐,你一时半刻根本不能灵活指挥,表哥,还是让我来断后吧。”
袁斌道:“那怎么行,如果表弟你有什么不测,让我怎么与父亲交代。”
高干一挥手道:“表哥,我知道你人好,心肠软,但是你知不知道,好人在乱世是活不下去的。表哥,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其实其他三个表哥都曾暗中派人来拉拢我,我都没有答应。未出兵时,袁熙也曾派人来说,表哥你此次出兵必遭不测,有命去,没命回。我只当他是危言耸听,没有当真。据现在的情况看来,公孙兄弟之所以能够汇合,恐怕还是二表哥搞的鬼,你要小心提防他们。”
袁斌听着高干倾诉着他的心声,心中感动不已,对高干道:“表弟,你放心,你不会有事的,我马上回去搬救兵,一定会救你脱困的。”
当下,袁斌与辛评、太史慈、张郃、夏侯兰带着一千轻骑兵决定突围,而高干则打起袁斌的旗帜来吸引公孙兄弟兵马的注意力。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一章

新书超过15万字,就会从新人榜上下来,本书为了在新人榜上多呆几天,决定将原定的每日两更改为每日一更,请大家见谅。另外,本书可能到了下周就会下榜,虽然笔者也想在榜上多呆几天,但不得不说,请大家赶快收藏,不然等到下了榜,想找也找不到了。
当下,袁斌与辛评、太史慈、张郃、夏侯兰带着一千轻骑兵决定突围,而高干则打起袁斌的旗帜来吸引公孙兄弟兵马的注意力。
而公孙越率领着两万骑兵来到后山,一边指挥骑兵下马,把马匹赶到一起,排列起来拴成“马墙”;一边想到:“公孙范那个傻X,怎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放着好好的围困招数不用,偏偏要去强攻。这徐无山的山道如此狭窄,哪那么容易攻下来,仗着自己人多就一拥而上,到最后,就算打下了山岭,自己也要元气大伤。你们去打吧,拼吧,到最后让我轻轻松松的来收拾残局吧。”
公孙越对手下喊道:“那么卖力干什么?山上的袁斌小儿正与公孙范在厮杀,没功夫顾及我们这边。小心点,别把马弄伤了,这可是老子以后纵横天下的资本。”
公孙越怕马匹有所损伤,让手下把已经捆绑在一起的马匹解开。手下乱轰轰地一起行动,把本已排列整齐地“马墙”拆得七零八落。就在这时,袁斌的一千轻骑兵冲下山来,当先的是张郃、太史慈,两人箭法精绝,出手从不落空,两人专门射杀敌军中的中级军官,如曲长、都尉等。这一手造成了公孙越骑兵部队的指挥失灵,而袁斌则趁机将部队带下山,一入平地,骑兵就能纵横驰骋了。
随着公孙越军中的中级军官的阵亡,骑兵无人指挥,四散奔逃,只有公孙越指挥的亲卫两千人,来追赶阻拦袁斌的一千轻骑兵。
袁斌的目标是顺利突围,所以绝不与公孙越的骑兵纠缠,而袁斌军中的太史慈、张郃二将,箭无虚发,每发一箭,必有人中箭落马,有时一箭甚至能射死两到三人。公孙越的部下见状,都不敢过份地逼近,只有在公孙越的打骂下,才敢逼近一段,看见张郃、太史慈二将一拉弓弩,又连忙向后退却。
就这样边走边打,袁斌来到了辽西郡东北方向的柳城,此城是公孙越离开时,故意丢弃的,城中百姓全部逃走,府库中的存粮也被焚烧一空。进入柳城,袁斌检点人马,只余八百余人,其余两百人是因骑术不济,掉下马后,被敌人追上杀死的。袁斌见手下是人困马乏,而且随身的口粮也仅剩下一天之用。袁斌无奈,只得先在这柳城之中固守。所幸此城离袁绍的大军不远,应该能等到援军的到达。
袁斌将柳城原来的县衙当成自己的府邸,安排众人休息后,把辛评、张郃、太史慈、夏侯兰四人叫来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辛评是个文人,本来他的骑术是最差的,几次都差点掉下马去,多亏左右的骑兵保护,才勉强跟上袁斌,如今劫后余生,心中还是感到后怕。对袁斌道:“少将军,此城窄小,况且府库空虚,没有存粮,不易坚守啊。”
张郃道:“如果杀马而食,可以坚持十天,只要有人能突围出去,寻找主公大军求援,事仍可为。”
袁斌道:“必须找到大军,不然表弟就危险了。”虽然袁斌知道高干可能已经凶多吉少,但他还是愿意相信奇迹会出现,就像他来到三国,本身就是奇迹一样。但是奇迹已经出现了一次,还会出现第二次吗?
袁斌心中不住地自责:“自己平日号称熟读《三国志》,只知道历史上袁绍平定幽州,消灭了公孙瓒,认为此次出兵,没什么危险,就放松了警惕,再加上自己以未来人自居,以能知历史走向为荣,看不起古代的英雄们,总认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自古历史上的那些名人也好,英雄也罢,有哪一个是好相与的,如果自己能听从张郃的劝告,也许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惨剧发生。全怪自己太过大意了,认为历史上的袁熙懦弱无能,不足为惧,如今吃了大亏。如果汪是表弟高干拼死断后,自己就死在幽州了。还谈什么争霸天下,与天下英雄较量。高干表弟曾说自己太过心软,又说好人在乱世是难以存活的。自己真的是心慈手软吗?真的只有心狠手辣的人才能在乱世活下去吗?如果这个乱世只需要枭雄的话,那么……”
想到这,袁斌在心中大喊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翌日,斥侯来报,高干将军与四千青州兵全部战死在徐无山上,没有一人投降。公孙范在消灭了断后部队后,赶来与公孙越汇合,已经屯兵在柳城城外了,公孙兄弟合兵一处,还有三万多人。
袁斌把太史慈叫来,命令他突出重围,去找袁绍求救。突围用的方法,就是原来历史上太史慈突围北海用的方法。太史慈每天到城外骑马射箭,演示一番。而公孙兄弟的士兵都在城外围观,有过来挑衅的,都被太史慈射杀,剩下的只敢远远的围观。而太史慈每天都要在城外表演,开始幽州兵对太史慈提高了警惕,紧盯着太史慈的一举一动。后来习以为常后,就不再注意他了,到最后干脆就下马休息,或坐或卧,只当太史慈不存在。袁斌知道,是该太史慈突围的时候了。
这天清晨,太史慈饱餐一顿,背上插上双戟,马上挂了四壶箭,手挽强弓,飞身上马,对袁斌抱拳道:“主公,某去也。”
袁斌道:“子义,万事小心,我们全靠你了。”
太史慈应了一声,绝尘而去。
太史慈出城后,城外的幽州兵以为太史慈又要骑马射箭,演示一番,然后就会回城,所以也没人管太史慈。太史慈趁众人不备,快马加鞭,冲出了重围,等到幽州兵见势不妙,想要上马追赶时,太史慈已经跑远了。就算有几个马匹好,骑术精的幽州兵追上去,也难以躲过太史慈的绝妙箭法。
而幽州兵见自己好几万人,竟拦不住敌军一个人,要是让公孙越和公孙范知道,那能有自己好果子吃,几个中级军官一商量,干脆别让自己的主公知道,反正就跑了一个人,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就这样,公孙越与公孙范根本不知道袁斌已经派人突围求援,而袁绍的大军也要随后开到了。他们一心想着怎样困死袁斌,为在徐无山上战死的兄弟们报仇。
袁斌的部队,在两天前就已经断粮了,全靠杀马为食,一匹马只够十个人一天的消耗,袁斌手下有八百人,一天要吃掉八十匹马,就算把马全部吃光,也只能坚持十天。现在赌的就是运气,希望太史慈能够一下子找到袁绍的大军,而袁绍的大军也能迅速的赶到,否则,大家只能成为幽州兵的刀下亡魂。
袁斌正与众将在府衙中闲坐,就听得手下来报:“启禀将军,城外的公孙越和公孙范联军已经开始拔营撤退了。”
袁斌与众人忙赶到城墙上观看,见幽州兵真的已经启程离去。夏侯兰道:“主公,让我们冲出去,大杀一阵,以泄胸中之恨。”
袁斌经过此次事件后,学会了谨慎、冷静,不再显得冲动与冒失。挥手止道:“不可,恐是敌人的诱敌之计。我军人少,又缺马匹,只要等到父亲的大军,就是胜利。公孙兄弟疥癣之疾,旦昔可擒,不必急于一时。”说音刚落,只见远处扬起一片烟尘,随后又有“隆隆”的巨响,震得柳城的城墙都不住地颤动,明显是有大军向这边开来。
辛评道:“少将军,会不会是主公的援军来了?”
袁斌道:“不好说,全军戒备,以静制动。”
只见大片地尘烟滚动着向柳城方向涌来,当先一人大声喊道:“主公,我是子义,我把援军带来了!”
夏侯兰道:“主公,是子义的声音,是子义!”
袁斌见太史慈的身影由远及近,渐渐清晰,知道危险终于远去,心神放松之下,一阵疲劳地感觉袭上心头,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二章

本书到了下周就会下榜,虽然笔者也想在榜上多呆几天,但不得不说,请大家赶快收藏,不然等到下了榜,想找也找不到了。
不知过了多久,袁斌醒了过来,睁开眼,第一个映入眼帘地是满脸焦急之色的父亲袁绍。
袁斌起身道:“父亲,你来了。”挣扎着要给袁绍行礼。
袁绍忙道:“承德,快躺下,你受苦了。”
袁斌道:“父亲,我对不起你,表弟他……他……”袁斌显出一副悲伤的神色。
袁绍道:“此事我已知晓,显奕都已经跟我说了,原来公孙续是前来诈降的,他早就跟公孙越和公孙范商量好了,公孙续前来诈降,引诱我们远征幽州,他好与公孙越和公孙范里应外合,消灭我们。显奕走到半路发现了公孙续的阴谋,已经将公孙续和关靖斩杀,算是为文通报了仇了。承德你也尽了力了,就不要再伤心了。你昏迷的这几天,我大军已经消灭了公孙越和公孙范的军队,将他们二人俘虏了,回头我就把他们二人拉到文通的坟前,杀了他们,为文通报仇。由于显奕未能及时按照事先的部署行动,以至于让公孙越和公孙范汇合,给承德你和文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已经处罚他了,剥夺了他的军权,交给承德你来指挥,算是弥补你此次的损失。而显奕,我已经把他远远地打发到北平去当太守,让他在北方那苦寒之地反省,你就不要再与他计较了。”
袁斌知道,通过这次事件,袁熙再也不能回到袁家的权力忠心了,高干总算没有白死。袁斌虽然试图把自己变成冷酷无情的人,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许多经历几次失败,袁斌才会变成一个真正的枭雄吧。曹操也并不是天生的奸雄,他一开始也想扶救汉室,想做一个汉室的忠臣,后来才慢慢变成一个“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奸雄。
袁斌对袁绍道:“父亲,表弟的墓在哪里,我想亲自拉公孙越与公孙范去为表弟设祭。”
袁绍叹了一口气道:“唉,你表弟的遗体已经从徐无山运回,就葬在漳河畔,你去看看他吧。这都是命啊,谁知道本来必胜的一场仗,竟然打成这样。”
袁斌来到了高干墓前,四尺高的石碑上刻着“高干之墓”四个黑色的隶书。公孙越与公孙范就跪在墓前,口中塞了麻核,两兄弟“呜呜”地叫着,眼中充满了惊惧地神色。袁斌伸手拔出了自己的佩剑,对着高干的墓,心中想道:“表弟,你在天有灵,就听一听表哥的祷告。你说表哥心肠太软,表哥决定做一个心狠手辣的枭雄。今天,就让这兄弟二人为表哥的改变做个见证,从今天起,那个心慈手软的袁斌已经消失,活着的只有一个‘为成大事,不择手段’的枭雄。”想罢,连挥两剑,杀死了公孙越与公孙范,看着剑上滴下的鲜血,袁斌心中有一种想高声大叫,放声大哭的冲动。为谁而叫?为谁而哭?为了高干?还是为了已经逝去的好人袁斌?恐怕就连袁斌自己也不知道。
在袁绍北征幽州期间,南方也不太平静。已经是徐州牧的刘备,收容了兖州兵败的吕布,谁知吕布趁刘备远征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俘虏了刘备的家眷。刘备无奈,只得去投奔曹操。
而高顺等人在青州得知了吕布已经到徐州的消息,就想离开青州,去投奔吕布。而袁斌此时远在幽州,臧霸不敢擅自做主,就避而不见。高顺性子急,就留曹性、成廉二人在青州,等袁斌回来后,向袁斌说明情况,而高顺自己与张辽先去徐州投奔吕布去了。
而曹操在收复兖州后,迎奉了天子,在许县定都,进行一系列安民练兵,休养生息的政策。就在此时,曹操的军师戏志才病死了。曹操请荀彧为自己再推荐一个人做军师。荀彧推荐颖川人郭嘉,说郭嘉胸有奇计,是当军师的第一人选。曹操派人到颖川去请郭嘉时,发现郭嘉失踪了,当地的人也不知道郭嘉去哪了。曹操闻知,心中非常失望,只得将军师一职给了荀彧的大侄子荀攸荀公达,任命其为军师祭酒(这个官职是曹操专门为了军师而发明的)。
刘备前来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设宴款待刘备,并带刘备上朝与献帝相认。献帝通过查证族谱,认刘备为叔,这就是“刘皇叔”的来历。
曹操虽然迎奉了天子,但他是以利用天子为目的,即不讲究君臣关系,也不讲究上下礼法,自然就更谈不上什么对天子的尊敬了。
但天子就是天子,是上天之子,是万民至尊。虽然献帝因为曹操的迎奉而有了安定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献帝会始终对曹操感激,也不代表献帝会容忍曹操的各种挑战天子尊严的行动。他找来了国舅董承,与他商议。刚刚安定下来的许都又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曹操在刘备的恳求下,决定去打吕布。这时关羽找上门来,对曹操提了一个要求。他要求曹操在消灭吕布后,能把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赏给他。曹操觉得很奇怪,你关羽是什么人,是个对女色不为所动的人,是个堂堂伟丈夫,怎么会主动向我要一个女子?难道这个女子是人间绝色,能让关羽这样铁石心肠的人也动心?曹操就留了个心眼儿,在消灭吕布后,专门召见了秦宜禄的妻子,一见之下,惊为天人,曹操决定自己留下,不给关羽了。这让关羽很是郁闷,后来许田围猎时,关羽想杀曹操,是不是有这个因素在内呢?曹操纳了秦氏,把她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让他与曹丕一块讲文习武。这个人就是后来官至“讨蜀护军”的秦朗。
吕布被消灭后,高顺与张辽保着吕布的爱子吕伟(字敬超,吕布因为敬慕马超的威名,给儿子起字叫敬超)、女儿吕秀怜突围至青州,投靠袁斌。而魏续、宋宪、侯成则投降了曹操。徐州百姓向曹操请愿,想让刘备做徐州牧,而曹操则任命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叫做车胄的人,做了徐州牧,把刘备带回了许都,封为“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之职,听起来很唬人,实际上都是虚职。
荀攸与程昱都要求曹操把刘备杀掉,曹操以“杀害刘备会背上恶名”为由,与以拒绝。而刘备也知道曹操的部下都不喜欢自己,每日都闭门不出,只是挑水种菜以掩人耳目。
一日,曹操请刘备过府,与刘备一起喝用青梅煮的酒。
曹操问道:“玄德公久历四方(意思就是经常被打得东奔西跑,无处容身),可知天下英雄?”'奇书手机电子书网 Http://。。' 
刘备道:“我只是个肉眼凡胎的人,哪里认识什么英雄。”
曹操笑道:“没关系,你知道谁,就说谁。”心想:“在你面前的英俊潇洒,英武不凡的我,不就是个英雄吗?快点说是我就对了。”
刘备道:“江东孙策,年纪轻轻就已官居‘扬州牧’之职,手下统有六郡,可是英雄?”
曹操道:“孙策此人性格粗犷,好勇无谋,非英雄也。”
刘备:“刘表……”
曹操:“……”
刘备:“袁术……”
曹操:“……”心想:“怎么还不提我,我难道不是个英雄吗?”
…………
刘备道:“这样的话,我也不知道谁是英雄了。”想道:“小样,我就不提你,我急死你。”
曹操见刘备始终没提自己,而自己提出来的话,又有自夸的嫌疑,想来想去,干脆拉上你刘备来陪衬陪衬。
曹操先指了指刘备,又指指自己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心想:“糟了,被他识破了我的‘韬光养晦’之计了。”吓得手中的箸(筷子)掉到了地上。
曹操心想:“小样,你以为你是谁啊?说你是个英雄你还当真了,瞧你激动的样子。真是乡巴老、土包子。”这时候,天上响起了一声惊雷。
刘备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心想:“幸亏老天照应,给了我个借口。”
曹操笑道:“大丈夫亦畏雷乎?”
刘备道:“圣人言‘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两人大笑,心中各自转动着自己的念头。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三章

啥也不说了,更新陪罪。这章算昨天的。
刘备落入曹操之手,时刻提心吊胆,唯恐被曹操找借口除掉自己。后来在相府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被曹操识破了自己的“韬光养晦”的计策,心中十分不安。这时,国舅董承找上门来。
刘备将董承迎入屋内,对董承道:“不知国舅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董承还礼道:“皇叔客气,皇叔久历四方(刘备:怎么都这么说,难道我被打得四处逃窜,无家可归很光荣吗?),识人无数。以皇叔观之,曹丞相为人如何?”
刘备心想:“莫不是曹操自煮酒之后,对自己不放心,派他来试探自己?”回道:“备乃一介俗人,肉眼凡胎,不敢自称识得英雄。承蒙国舅下问,备以为曹丞相平定黄巾,安抚社稷,诛灭吕布,功在千秋,利在天下,乃安汉之功臣,真英雄也。”
董承见刘备称赞曹操,知其心中自疑。坦白道:“皇叔此言不实,曹操欺君罔上,怎算社稷之臣,心胸狭窄,以言杀人,怎算英雄?”
刘备大惊道:“国舅何出此言?即如此,我当出首以告曹丞相。”
董承大怒道:“刘备小儿,你身为汉室宗亲,天子又亲封你为皇叔,你不思报效朝廷,为国除奸,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