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氏三国-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吕伟也在陈宫的示意下,出来跪求道:“求将军为家父做主,若能得报大仇,伟愿与将军为奴,牵马执蹬,无怨无悔。”
袁斌见状,十分头疼,当初只想留下高顺、张辽二将,以为己用。没想到二人在吕布灭亡时,虽然来青州投奔自己,但也带来了这么个麻烦。
郭嘉初来乍到,正当立功以自效。对袁斌道:“主公,张将军言之有理,徐州现由车胄任州牧,此人无名无实,废物一个,曹操颇善用人,不知为何犯下如此大错,任此人做州牧,实乃一大败笔。主公可趁曹操未醒悟过来,先夺取徐州,此事易如反掌,若等曹操派能吏智将来替换车胄,到时再夺取徐州,难矣。”说罢,冲袁斌直眨眼。
袁斌知道郭嘉智计百出,说出此番话,定有原故。对张辽道:“好吧,我当尽力助吕少将军夺取徐州,以复旧日基业。”此话一出,高顺、张辽、陈宫、吕伟全部对袁斌感激涕零,磕头不止。
袁斌止住四人,起身拔出佩剑道:“诸位可善做准备,只待父亲在军一出,我们就做为偏师,夺取徐州,攻打曹操侧翼。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
本书再更一章,诸位看书颇爽否?若觉此书倘可,请以票荐之。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八章

好多朋友都说笔者刷点击,这真不知从何说起。本书在起点驻站已经一月有余,许多朋友是看着本书的点击一点一滴增长起来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刷点击一说,不知从何而来。
袁斌止住四人,起身拔出佩剑道:“诸位可善做准备,只待父亲在军一出,我们就做为偏师,夺取徐州,攻打曹操侧翼。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众人都退出时,只有郭嘉端坐不动。待众人退尽,郭嘉对袁斌道:“主公,颇喜高顺、张辽否?”
袁斌道:“二人乃当世名将,喜之甚也。”
郭嘉道:“昔日齐桓公存刑救卫,扶助弱燕,凭此功绩,得到众小国的支持,才能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主公若能助吕伟夺取徐州,此恩之大,粉身难报,高顺、张辽二将军必怀感恩之心,当可任主公驱使。”
袁斌问道:“夺取徐州不难,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若是这吕伟养成力气,成为吕布第二,如何制之?”
郭嘉笑道:“主公多虑了,吕布当世人杰,万里无一,其子吕伟与其相差甚远。别说其无意造反,就是他想造反,陈宫和张辽也要秤量秤量。况徐州乃战略要地,昔日楚霸王攻灭强秦,为何不回楚国定都,反将都城定在彭城,即看中徐州的重要性,主公正可借吕伟之名,打起为吕布报仇的旗号,入主徐州。”
袁斌又道:“曹操用兵如神,若要来争徐州,我恐敌他不过。”
郭嘉道:“曹操当世英雄,兵法韬略无不是上上之选,若能全据巴蜀之地,举兵东向,天下何人可敌?可惜他的地盘在兖州,处于四战之地,腹背受敌,难以展足。如果当真来与主公争徐州,袁大人可领冀州之众攻其北;孙策领江东之众,攻其南;主公攻其东,曹操纵有通天之能,却无回天之力。”
袁斌喜道:“好,我这就派人向父亲报告,就说我青州愿为偏师,攻打曹操侧翼。”
袁绍看着青州袁斌与并州袁谭送来的书信,心中十分商兴,自己的这两个儿子无论人品还是才华,皆是上上之选。自己刚下达总动员令,他们就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做为偏师与曹操作战。
袁绍在冀州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在出兵之前,他再次召开战前会议,商量作战匠方针。
沮授见袁绍战意坚决,不能更改,随改变了自己原先的主张。这一变化,让袁绍十分高兴,认为沮授还是很识时务的,就把监军的位置给了沮授。监军统管三军将领,负责作战计划的拟订,相当于后世的“总参谋长”一职,这可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许攸看着袁绍春风得意的样子,暗自摸了摸怀中的“麻囊”,心想:“主公临行前,说此次出兵不会太顺利,田丰、沮授因劝阻出兵而被囚,要我想办法营救田丰、沮授。如今田丰虽然因为不支持出兵的原因,而被大将军疏远,不再受重用,但并没有被囚,而沮授更是坐到了监军的位置上,有他在,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会不会是主公多虑了?”
袁绍望着整齐地坐在两旁的文武众臣,看着他们精神抖擞的样子,心中是热血沸腾,仿佛看见了曹操被自己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的样子,自己迎立了天子,站在许都的大殿上接受众人的朝拜,而那个曹操则跪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匍匐在自己的脚下。
这时,一人身穿孝衣,大哭而入。
“怎么回事?大军将要启程出发在即,是谁做出这不祥之事?”袁绍十分生气,审配、郭图等重臣也相顾愕然,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袁绍仔细一看,原来是田丰。“又是这个老匹夫。”袁绍心中暗恨“为什么你老是与我作对?”
田丰闯进堂中,以头抢地,哭拜在袁绍脚下。“主公,不可出兵!若不听良臣之言,出师必不利。”
袁绍气急败坏,大怒道:“田丰,你这是干什么!大军出征在即,你身穿孝衣,跑来痛哭,你想干什么?奔丧吗?”
田丰哀声道:“主公,休怪臣做出这不祥之举,说出这不利之言。想当年君臣们同危共患,数年来历尽了千难万险,才争下这大好江山。你此番讨伐曹操,必遭暗算,因此上臣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来劝主公。劝主公幡然醒悟,当机立断,停止南征。臣纵然粉身碎骨,也是心甘情愿,只求主公听我这逆耳的忠言。主公!主公啊!!”田丰声泪俱下。
袁绍心想:“大军未动,你行此不祥之举,分明就是在诅咒我出师不利,想我不得好死啊。”想到这,大喊道:“来人啊,将田丰所有职务全部革去,关入大牢,等我消灭了曹操,回来之后,再跟他算帐。”
堂外的卫士,将田丰拖了下去,只听得田丰那“主公,不能出兵啊!”的声音响彻云霄,有如杜鹃啼血,山猿哀鸣,令人毛骨悚然。
发生了田丰这件事,堂上的气氛严肃、冷清了许多。谁也不想在袁绍生气的时候触楣头。许攸更是感慨自己的主公有先见之明,心中已在想办法要营救田丰了。
沮授看着与自己共事多年的老伙计,被袁绍说关就关,丝毫不念旧情,心中难免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他即佩服田丰坚持立场,绝不屈服的决心;又对自己的摇摆不定感到羞愧。他对袁绍道:“主公,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军人多势众,粮草的消耗是个大问题,应该提早解决。”
袁绍听了沮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他开始考虑作战的事情,心中的气也就渐渐地消了。他下达了如下命令:
审配、逢纪留守,逢纪处理政务,保证日常工作的运转;审配负责军事,保证前线大军的后勤供应,勿使短缺。
师出必使有名,主簿陈琳文采斐然,可列举曹操的罪状,作成檄文,诏告各州郡,约其共讨国贼。
折冲将军颜良、厉锋将军文丑为先锋;偏将军淳于琼、韩猛,步兵校尉高览、蒋奇,屯骑校尉张郃,越骑校尉韩荀等为中军大将;主簿陈琳为记室,掌管文书;参谋许攸、荀谌、郭图等随军参赞军机;偏将军蒋义渠负责召集后继士卒,做为后备兵力,准备接应前军。
从冀州、幽州检选精锐,共得十万步卒,胡人骑兵万人,共得十一万人,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从邺城出发,准备攻打黎阳。
袁绍的动向很快就被曹操的斥侯探知(当然,袁绍就没打算避开曹操的耳目。他就是要让曹操知道,自己的实力多么强大,自己的大军无坚不摧,什么高明战术、巧妙部署,在自己强大的军力面前,也要黯然失色,无能为力。)
曹操虽然早就开始准备着与袁绍一战,但是得知袁绍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后,还是被袁绍的明星阵容给吓住了。多亏了谋士荀彧、程昱、贾诩的劝说、分析,才让曹操重新燃起了斗志(至于谋士们是怎么劝曹操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相关章节,在这里就不占篇幅重复了)。
谋士们劝诫曹操的话,都是立足于增强己方信心,增长己方士气,所以很多方面都是故意溢美曹操,贬损袁绍的。曹操心中也十分明白,所以在以后的战斗中,不管遇到多么艰苦的环境,曹操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战斗精神。
针对袁绍的行动,曹操也做了相应的部署:
首先,为了防止自己阵营中有人为了讨好袁绍而行刺自己,曹操让典韦、许禇统领禁卫步兵,精锐骑兵“虎豹骑”则由曹仁亲弟曹纯(字子和)督曹家新贵曹休(字文烈,曹操呼为“我家千里驹”)、曹真(字子丹,本姓秦,因其父秦邵为救曹操而死,而被曹操收养,改姓为曹)指挥。
其次,为了安抚关中,不但派钟繇、夏侯渊镇守,还派卫觊游说马腾、韩遂等人,要其保持中立。
第三,命夏侯惇为河南尹,协同张绣防守兖州西南,同时争取荆州牧刘表的中立。
第四,外围布防,牵制敌人。命河内太守魏种率一万人备战于西,程昱领兵七百守鄄城,备战于东,刘延领兵三千守白马,延缓袁绍南下的脚步,为曹操争取时间。
第五,厉锋校尉曹仁五千守阳翟,裨将军李通、汝南太守满宠领兵五千守汝南,一方面防备孙策袭己后,再一方面,汝南是袁绍的故乡,在汝南驻扎重兵进行防守,也是为了防止袁绍在自己的故乡成立“第五纵队”。
第六,任命尚书令荀彧留守许都(这是老规矩了,曹操每次出征,荀彧都是留守)。曹操自己手中的兵力不满一万人(有的史学家或学者就把曹操手中掌握的兵力当成官渡之战时,曹操的真实兵力,认为曹操是“以一当十”,而对曹操部将的兵力则忽略不计,这是不科学的。曹操真正可以抽调的兵力应该在三万左右,部署完毕后,还能剩下万余人,并不是曹操只有万余人的兵力。当然,前几次的战争,笔者为了突出曹操的强大,通常把没有战斗力的民夫也算到里边,所以才会有动不动就十万人的部队出现。如今才是双方的真实兵力,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士兵),由曹操自己亲自指挥。
―――――――――――――――――――――――――――――――――――――――
关于“田丰哭师”一段的灵感:
喜爱京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已故京剧表演大师袁世海老先生的经典剧目《九江口》,笔者也算是个戏迷吧,在看《九江口》中张定边哭陈友谅一段时,才写了田丰哭袁绍这一段,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九章

建安三年夏(公元198年6月),曹操派曹仁攻打盘踞在汝南的刘备,刘备初战失败,逃回汝南,闭门死守。
刘备的想法很简单,我打是打不过你,我躲还不行吗?我在城内死守,你能把我怎么样?但是刘备不知道一个军事常识“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汝南虽是豫州大郡,但是多经黄巾抢掠,百姓穷困。刘备根本没有什么粮食储备,而他收容的那些黄巾军,又素无军纪,平时吃饱喝足了,还要想办法生事,更何况现在已经断粮,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你刘备不能提供粮食,那我们只有自己动手了。黄巾军的五名首领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以刘辟、龚都、裴元绍为主,主张跟随刘备,对抗曹操;一部以黄劭、何仪为首,主张投降曹操。
双方起了内哄,黄劭、何仪知道明着是干不过刘备的,就趁夜打开城门,迎曹仁入城。刘备又一次发挥了他的强项―――“万里长跑”,再次成功脱身,只不过,这回不再是独自一人了,关羽、张飞都陪着他,幕僚们也一个不少,老婆孩子也没有丢弃,比上回从吕布那逃跑那次,强多了,看来刘备的逃跑技能的熟练度涨高了很多,产生了质的飞越。
曹仁带兵进城,不分青红皂白,一通乱杀,不管是反对曹操的刘、龚、裴等人,还是投降曹操的黄、何等人,全部死于乱军中。
按理曹仁不是残酷好杀之人,怎么连已经投降的也不放过呢?这就是曹仁的高明之处,他颇识大体,知道自己的主公曹操要与袁绍对抗,汝南是自己的后方,任何不安定因素都应该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这么素无信义的黄巾军,自然就是那些不安定因素了。所以曹仁才会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而且是斩完了再除,除的干干净净。
曹仁的任务完成后,就回阳翟去了,只派遣将军蔡阳(也有的写作蔡扬)去追刘备,被关羽所杀。而汝南收复之后,曹操就让满宠做了太守(如前文所述),专门防备那些所谓袁绍的“老乡”们趁机响应袁绍。刘备不知道“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的这个军事常识,但曹操是明白的,他这么做就是防备了这一点,按此看来,曹操做的还算不错。
可怜的刘备,又一次无家可归了。刘备共有两项保命技能,其中“逃跑”技能的熟练度已经很高了,应该练练“大哭”这个技能了。
刘备在路上,放声大哭。幕僚简雍是刘备的同乡,与刘备关系密切,上前问道:“主公,如今已经脱离了险境,正该高兴,为何大哭不止啊?”
刘备泣道:“备乃不祥之人,半生飘零,东奔西走,此生恐怕成就不了大业了。诸位都是一时人杰,不幸跟了刘备,才受这奔波之苦。诸位若是别投他处,必受重用,强似跟着刘备。”
刘备的大舅子糜竺道:“主公,不要灰心,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厮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主公不可气馁,自有出头之日。”平时刘备以恩义待众人,众人自当以恩义报刘备。此时,乃刘备落难之时,谁也不肯离去,纷纷好言相劝,欲让刘备振作,重拾信心。
简雍道:“主公,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刘景升,与主公同为汉室宗亲,坐拥荆襄九郡,掌控十万雄兵,可以相投,到时借刘镇南之兵,必可报今日之仇。”
刘备听到事情有了转机,立刻停止了哭泣。问道:“可惜我与刘景升素无交往,冒然前去,恐怕不妥。”
简雍拍着胸脯道:“主公放心,雍自为使,求见刘镇南,必使其亲迎主公入襄阳。”
刘备握着简雍的手道:“宪和速去速回,勿使备挂念。”简雍在四名士卒的陪同下,奔襄阳而去。
刘备的二舅子糜芳悄声对糜竺道:“哥,这个简雍不会名为出使,然后暗地里自己跑了吧。”
糜竺瞪了糜芳一眼,道:“不许胡说,宪和不是那样的人。主公识人一向精准,绝不会看错,他信任宪和,就说明宪和不是个背信弃义的人。”
糜芳见哥哥生气了,忙陪笑道:“我只不过随便说说,需要生那么大气吗?”
简雍到了襄阳,见了刘表,极力说明刘备的为人以及刘表接纳刘备的好处。刘表听了简雍的话,同意收留刘备,派人接刘备入荆州,把刘备安置在南阳郡南部的新野县,刘备终于又有了一个新家。
刘备的事就暂告一段落了,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袁斌在干什么。
袁绍决定借助大兵团的优势,分三路突破曹操防线,自己率中军攻打黎阳的延津和白马津,准备渡过黄河与曹操交战。并州的袁谭为右路军,青州的袁斌为左路军(这是站在袁绍的立场上来看的,如果是曹操来看,袁谭是左路军,袁斌是右路军)。
由于上次在“援陶抗曹”的军事行动中,袁斌并没有得到东莞、琅琊二郡国,所以现在的徐州还是完整的六郡国。但是由于徐州的东莞、琅琊二郡与青州的城阳郡是以“┗ ┓”形交错着的,为躲避袁斌的锋芒,车胄一上任,就把徐州的治所由郯城(今山东省郯城县)迁到了广陵(今江苏省淮阴市)。广陵北有淮河为屏,南有洪泽湖为障,是个战略要地。而淮河的水流在广陵一带形成了一个大河曲,水流湍悍,浪大溜急。看来这个车胄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算得上半个水利学家,不然不会把徐州的治所迁到这么一个所在。
而袁斌见车胄把治所南迁,认为是车胄是胆小怕事,主动退让,这更助长了袁斌攻打徐州的决心。
既然是以偏师的身份攻打徐州,自然不能得到袁绍的关照,所以袁斌不得不小心从事。袁斌采纳郭嘉的建议,以吕布旧将为先锋,打起为吕布报仇的旗号,带着青州精锐两万人(还剩下一万人,其中一半由臧霸率领已经“从良”的盗匪吴敦、尹礼、昌豨看家。袁斌又怕这些人匪性不改,哪天心血来潮,不想当官军了,起兵造反,端了自己的老窝。就把华雄的副将于禁提拔为主将,把原来分给高干做副将的赵孚、程奂拔给于禁继续做副将,把剩下的五千人给于禁统领,名为合理分配军队资源,实际是分臧霸的军权,怕他不能安心在青州做事。)而袁斌以吕伟和高、张、曹、成四将率军五千为前军,自己与赵云、华雄率领剩下的一万五千人为后军,攻打徐州。
袁斌兵分两路,一路由吕伟率领(名义上的,实际由高顺统领),自齐郡的广县(今山东省益都县附近)出发,攻打东莞、琅琊二郡;而袁斌则从城阳郡的莒县(今山东省莒县)出发,直插琅琊国与东海国的分界处,隔断北部二郡国与徐州的联系。然后大军再到东海国的襄贲县(今山东省长城乡附近)汇合。
来到徐州境内的襄贲县,众人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方针。
张辽对袁斌道:“袁将军,末将久镇徐州,对徐州的水文地理还算是比较熟悉。徐州地形复杂,河道纵横,以此往南就有濉水、汴水、涡水、颖水等诸多河流,还骆马湖、成子湖、洪泽湖等大型湖泊,对大军的行进是极为不便的。”
袁斌问道:“那依你之见应当如何?”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四十章

袁斌问道:“那依你之见应当如何?”
张辽道:“大军应该分作两路,一路转向西南,经武原、吕县,攻打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另一路先攻打郯城(今山东省郯城县),再一路南下,渡过沂水、沭水,直扑广陵(今江苏省淮阴市),首府一下,徐州可传檄而定。”
袁斌看着张辽充满自信,侃侃而谈的样子,道:“文远不愧是智勇双全的名将,所言深合兵法。”正准备同意张辽的主张,忽然看见郭嘉神情古怪,抬头看着房顶,两眼瞟来瞟去。
袁斌知道郭嘉有话要对自己私下说,忙对张辽道:“文远且去整顿兵马,容我与军师商议。”张辽无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