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氏三国-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去了。一过黄河就是袁绍的地盘了,曹军的斥侯就不太方便再打探消息了。
曹操一听,袁绍大军一程一程地自原路退回,到底有什么阴谋诡计?后方有变?粮草不足?这些理由都被曹操一一推翻。(袁绍被天上掉下来个石头,砸死了?袁绍被外星人劫持了?)曹操陷入了严重的YY之中^_^……
袁斌一路上急行快走,并先派身手灵活的亲卫数人,如周悠然、高昊、徐远亭、刘亮、罗成(网友小小种马、高旭东、金色狼王、虫型龙、冰焱尘封等的龙套)等进城去打探消息。诸人回报,诸子(袁熙也已经回来了)暗中拉拢大将军手下的文武众臣,组建各自的班底,摩拳擦掌,准备争夺世子之位。而众大臣也都持中观望,邺郡表面上一片平和,实则暗流汹涌,充满危机。
许攸急道:“这种情况,正是我所担忧的。”
袁斌见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反而冷静了下来。对许攸道:“子远放心,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担心,事情会有转机的。这样吧,你去选两个人,一个去徐州通知吕‘刺史’和众人,要他们小心防守徐州,盯紧曹操;再派一人去青州,让于禁、臧霸做好准备,陈兵于冀州边界,我恐怕邺郡要有非常之事发生。”许攸心领神会地去了。
袁斌回到邺郡,文臣中只有陈琳、陈震、田畴等人,武将中只有麴义、田豫等中立派出城来迎。
袁斌见众人全是悲伤的神色,心中大感不妙,忙问道:“父亲身体如何?可思饮食?”
由于陈琳、陈震算是袁斌的媒人,和袁斌的关系比较近。两人互望一眼后,由陈震来回答袁斌的问话。陈震向袁斌行了一礼道:“四公子,大将军在前线忽染重病,虽然不能理事,但头脑尚且清晰,也能进些饮食。如今回到邺郡,病情加剧,大将军晕迷不醒,水米不进,真是令人着急啊。”
袁斌问道:“父亲身体一向康健,如何得此怪病?”
陈震道:“我等并未随军,此事一无所知,四公子可问郭公则。”
袁斌问道:“郭图何在?”
陈琳答道:“三位公子与文武重臣皆在大将军府里等候消息。”
袁斌听完之后,马上带领众人赶向大将军府。一进府门,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全都挤在府中。文臣以审配、逢纪为尊,武将以颜良、文丑为长。
众人见袁斌赶到,自觉地为袁斌让出一条道路,袁斌走到了袁绍的榻前,只见袁绍双目紧闭,躺在榻上,脸色腊黄,形容枯槁。
袁斌见袁绍病成如此模样,心中悲痛,转过头来,在人群中仔细寻找。见郭图立在袁谭的身后,袁斌走过去问道:“公则先生,父亲生病之时,只有先生在旁边侍侯,先生可知我父亲是如何得此怪病的?”
郭图忙辩解道:“大将军生病之时,我并不在身旁,我正与荀友若(荀谌)在商议军情。后来大将军的亲卫禀报说大将军昏倒在帅帐内,我与友若才赶了过去,到那之后,大将军已是人事不知了。我迫于无奈,才严令众人封锁消息,勿令曹操得知。后来大将军曾暂时清醒了片刻,就下令退兵,同时与四公子写了封信告知退兵之事,然后大军启程返回邺郡,其他的事,四公子都已经知道了。”
袁斌见郭图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心中十分着急。看来只有等父亲清醒过来之后,才能了解事件事情的真相。
袁斌又问道:“大夫呢?大夫为父亲诊断过没有?”
旁边的审配答道:“请了,邺郡的名医都请过了,谁也诊不出主公到底得的什么病症。”
逢纪答道:“我们已经加派人手,去各地寻方更有名的大夫去了。”
这时,下人来报“来了,名医华陀的弟子,彭城樊阿被请来了。”
袁斌大喜道:“快,快将神医请进来。”
----------------------------------------------------------------------
已经到了年终,笔者加班很忙,要做年终总结,又要帮老总打资料,制定新年计划等等,所以不能将精力用在本书的更新上,最多只能保证一天一更。如果哪天大家发现本书没有更新,那就是加班太忙,顾不上了,请大家多多包涵。笔者尽量更新,而且决不太监,这一点大家请放心。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四十八章

袁斌大喜道:“快,快将神医请进来。”
樊阿上得堂来,袁斌对樊阿道:“久闻令师元化先生医术神,能活死人,肉白骨。先生乃令师之高徒,还请施以妙手,为家父驱除顽疾。”
樊阿本在家乡一带,为乡亲们治病。彭城太守陈登派人找到自己,然后架上马车,一路急行,就给送到邺来了。本来樊阿见这些当官的,强行将自己“绑来”,心中十分生气。今见堂上此人貌似在官,却和蔼有礼,待人热诚,对袁斌不觉多了三分好感。
樊阿对袁斌道:“这位大人勿需多礼,治病救人乃是医者之本分。敢问大人,患者现在何处?”
袁斌忙散开人群,将樊阿引到袁绍的榻前,请樊阿为袁绍治病。
樊阿为袁绍把了把脉,又询问了相关人员一些病人的情况。沉思良久,对袁斌道:“依令尊大人的病情来看,所得并非什么急症。乃是饮食无度,又感风寒,复得滞下(痢疾)之症(笔者不通医术,此言乃胡诌也^_^)耳。”
袁斌又问道:“如何至今昏迷不醒,其余医师尽皆束手?”
樊阿道:“腹中无食,且又手足厥冷,胸痞呕恶,体乏神疲,故思倦欲寐。”
袁斌道:“什么,父亲大人只是熟睡不醒?”
樊阿道:“不错,本来,令尊大人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醒转,思以饮食;可惜庸医只见令尊大人面色腊黄,即以病重,胡乱开药,反令病情加重,如今昏阙不醒,即是此故。”
袁斌问道:“当以何策解之?”
樊阿道:“樊某所学不及家师十之一二,唯善针灸之道。令尊之症,当施以针灸,辅以汤药,当可治愈。”
袁斌喜道:“但烦先生施以妙手。”
樊阿取出布包,拿出金针,连刺袁绍的承满、梁门、太乙、天枢、外陵诸穴(这几个穴道属于十二正经中的足阳明胃经),只听得袁绍胃中一阵巨响,樊阿命人取来铜盆,将袁绍翻转过来,面向铜盆,只见袁绍呕出无数腥臭难闻的黄绿色液体。
其味之冲,令人欲呕,众人无奈,只得隐忍。樊阿命人将铜盆取走,众人才长出了一口气。接着樊阿又用针刺袁绍迎香、禾(骨翏)诸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巨(骨翏)、地仓诸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过得片刻,袁绍幽幽醒转。
袁尚非常机灵,见袁绍醒了,快步扑到袁绍身边,哭道:“父亲,你可醒了,可担心死孩儿了。”袁绍见自己的儿子如此关心自己,心怀大慰,病情又好了三分。
樊阿对袁斌道:“好了,病人已经好转,我再留下一副方子,按时服药,多卧床休息,不可再酗酒暴食。一个月后,当可痊愈。”说着,随手写就一张药方,交给袁斌。
袁斌接过药方,对樊阿谢道:“先生妙手回春,治愈家父,真是功德无量。待我送先生一程。”随后,命人取来黄金五十锭(一锭重十两),要送与樊阿。樊阿坚决不要,后来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一锭,作为诊金。剩下的金锭,说什么也不要。
袁斌无奈,对樊阿道:“先生奔走乡间,为百姓治病。这汤药之费,所需巨大。先生可将剩余的金锭收下,就当是袁某为天下百姓送与先生的汤药之费。”樊阿见袁斌如此说,只得收下。袁斌派人送樊阿回彭城去了。
等到袁斌回转堂内,袁绍已在袁尚的搀扶下,坐到了椅上;袁谭则命庖厨送来饭食,供袁绍食用。
袁绍见袁斌进来后,感叹道:“为父险些不能再与诸儿相见矣。”
袁熙一直没逮到机会,此时言道:“父亲吉人自有天相,区区小疾,还奈何不得父亲的。”
袁绍见诸子在自己得病期间,争进孝道,心中非常欣慰。笑道:“我儿孝心可佳,为父甚是喜悦。只是突来急病,致使此次南征化为泡影,曹操仍纵横兖、豫,为之奈何?”
袁斌劝道:“父亲不必如此,虽然南征未竟全功,但天下震动,足以震慑曹操,其胆破矣。父亲但可安心休养,待痊愈之后,伐之未迟。”
袁绍握着袁斌的手道:“为父自到何大将军帐下任职以来,统兵二十余载,可谓知兵矣。今次南征,迟疑不进,困于城下,反不如承德所得功大。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笔者言:前浪死在沙滩上^_^)。”
袁斌道:“父亲何出此言,父亲年不过五旬,春秋正健,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盗了曹操的版了^_^)。’父亲何出此伤感之言。”
袁绍赞道:“承德好文采,好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说出了自古多少暮年英雄的豪气。”
袁斌见袁绍讲了半天话,微露疲态,对袁绍道:“父亲大病初愈,还是多多休息为上。孩儿先行告退了。”说罢,袁斌就退出大堂去了。
众人一见袁斌退走,方才醒悟打扰袁绍休息了,忙纷纷告退。
袁绍道:“正南(审配)、元图(逢纪)留一下。”
审配、逢纪一见袁绍点名,只得留了下来。审配问道:“不知主公留下我等,有何事吩咐。”
袁绍叹道:“此病来得甚是突然,幸好有名医施以妙手,才得幸免,不然与卿等相见无日矣。”
审配劝道:“主公不必担忧,主公洪福齐天,必无大碍。”
袁绍一摆手道:“正南此言,言不由衷也。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恐怕是时日无多了,不知什么时候再得一场大病,可能真就缓不过来了。所以我想,趁着我还清醒,把世子的事定下来。省得到时候我一旦故去,诸子为了世子之位,再手足相残。”
审配与逢纪对望一眼,都能看出两人眼中惊诧的神情。逢纪为人比审配要圆滑一点,忙对袁绍道:“此乃主公家事,非臣所宜知也。”
袁绍道:“诶,二公皆我之心腹,不必如此。我袁绍生有四子,其中袁谭、袁熙、袁尚自幼在我身边长大。而袁斌虽然没有正当的名份,但到底是我的儿子。我本以为,此生再也不能遇到‘她’。谁知在我有生之年,不但知道了她的消息,还能遇见如此出色的儿子,老天待我不薄。二十年来,我没有尽到做父亲的一丝一毫的责任,我对不起‘她’和斌儿。我能做的,只有在在生之年,尽量的补偿他失去的父爱,才能减少我心中的愧疚。”
审配、逢纪越听越不对劲,自己的主公有要立四子为世子的想法,这样一来,岂不是要废长立幼。虽然这是主公的家事,但自己向与袁斌没什么交情。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一旦袁斌当上世子之位,自己还能受到重用吗?还能像在袁绍手下一样,呼风唤雨吗?
审配又与逢纪对望了一眼,两人素来合作默契,一个眼神,就把什么问题都说明了。
审配劝道:“主公,废长立幼,恐于礼法不合。况且大公子也没犯过什么错误,如果不立大公子为世子,恐怕会惹人非议。”
袁绍道:“正南,你平日素来精明,怎么今日如此糊涂。袁谭他有几斤几两重,我这个做父亲的会不清楚?他根本就不能保住这若大的家业。我问你,要是袁谭当上世子,继承了我的事业和地位,他对内安抚众臣,对外能打败曹操吗?”
审、逢二人顿时沉默不语,无话可说。事情明显着的,南征之时,袁谭连魏种也打不过,最后到邺城来耍“告家长”这一小孩子的招术,让有心的人顿时大失所望。而二子袁熙犯有大错,害死了袁绍的亲外甥高干,被袁绍“发配”到了幽州,更没有问鼎世子宝座的可能,剩下的只能在袁尚和袁斌两人之中选一个。很明显,无论是名望和才能,袁尚都不能与袁斌相比,似乎袁斌当上世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袁绍接着道:“我也知道废长立幼,惹人非议,所以才留下你二人来商议。今天之事,无论成与不成,你二人都不可将之泄漏出去。”
审配、逢纪道:“谨遵大将军之令。”
袁绍对二人道:“好了,天色不早了,你们都回去吧,容我再仔细思考一下,再做决定。”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四十九章

审配、逢纪二人出了袁府后,逢纪对审配道:“正南兄,主公要立袁斌为世子,你怎么看?”
审配奇道:“元图兄,你什么意思?”
逢纪看了看左右,低声道:“我是说,你的族侄女嫁给了三公子,而你、我又与三公子关系不错,要是主公立了四公子为世子,我们怎么办?”
审配道:“元图,主公之所以将你我依为心腹,是因为我们对主公忠心耿耿,能实心任事。主公要立谁为世子,那是主公的家事,我们做臣子的,只要尽自己的本分就好了。虽然我审配与三公子是姻亲关系,但是如果主公要立四公子为世子,我审配第一个对他效忠。元图,我审配的为人,你是知道的,我对公私是分的很清楚的,我不会因为袁尚与我有姻亲关系,我就违背主公的意愿,去拥护袁尚。所以,我劝你不要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说罢,转身走了。
逢纪看着审配远去的身影,撇了撇嘴道:“有什么了不起,你对袁斌忠心,袁斌能不能重用你还不一定呢?你个老古板!这么好的机会都不会利用?我逢纪被你压了半辈子,只要我能像李斯那样,事成之后,我就是袁家的第一宠臣,你们都要位居我之下。”
逢纪在审配离开后,来到了袁尚的府上。袁尚听说逢纪深夜来访,忙将其迎入内室,屏退左右,问道:“不知逢先生深夜造访,有何指教?”
逢纪对袁尚道:“事情紧急,有一件天大的富贵,不知三公子敢不敢干?”
袁尚听了,不由自主的咽了一口唾沫,结巴道:“什……什么……意思?”
逢纪看着袁尚不上道的样子,急道:“大将军要立袁斌当世子!”
一句话,顿时将袁尚打蒙了,只觉得眼前发黑,胸口发闷,“完了,不希望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而且来的这么突然,这么震撼,这么让人难以招架。”袁尚绝望地想到。
逢纪看着袁尚失落的样子,心中非常满意。对袁尚道:“三公子,某有计,可助三公子身登大位,胜过其余三人。”
袁尚急道:“逢先生有何妙计,还请直言,尚若能坐上世子之位,绝不相负。”
逢纪把袁尚叫到跟前,对着袁尚的耳机道:“……牵机……矫诏夺位……大事可成!”
袁尚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瞪着逢纪道:“这,这,万一此事泄露,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逢纪怒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若是袁斌登上世子之位,还有你的容身之地吗?”
袁尚顿时瘫在椅子上,无力道:“就按先生说的办吧。”
逢纪见袁尚答应了,笑道:“放心吧,一切包在我身上。”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纸包,交给了袁尚,对袁尚道:“公子可立刻进府去找夫人(袁尚亲母刘氏),将这个交给她,并对她说明利害。我想,她会同意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啊?哼哼哼哼……”
袁尚用颤抖地双手,接过了那个大约只有半两重的纸包,看袁尚的神情动作,仿佛那个纸包有万斤重。逢纪见袁尚仍端坐不动,用力推了袁尚一下,道:“还愣着干什么,当断不断,反受其害。事到如今,你还有其他路可走吗?”
袁尚用力握住纸包,向袁绍的府邸走去。逢纪看着袁尚远去的身影,笑道:“明天,一切都将不同了。”
第二日,当众人都来到袁府,准备向袁绍请安时,袁绍的夫人刘氏走了出来,身上穿着孝衣,用丝巾遮着脸,袁尚在旁边搀扶着,两个人的神情都很悲痛。
众人见此情况,心中顿时一沉。大家交头接耳,都在议论发生了什么事?
刘氏对众人道:“老爷昨天夜里病情突然加重,已经在寅时故去了。老爷留下遗言,让我儿显甫为世子,继承袁家家主的位置。”
下面顿时炸了锅一般,哭声、喊声、质问声,声声入耳;高兴、悲伤、装迷糊,万般不同。堂下的众人是说什么的也有。
这时候审配站了出来,示意让众人安静,对刘氏问道:“夫人,主公昨夜让审配与元图留下,与我们商议世子的事情。但主公的意思是要立……”
逢纪忙打断道:“诶,正南兄,这是主公的家事,主公要立谁为世子,就立谁为世子,还需要被那些世俗偏见所左右吗?”
“立世子?”“被世俗偏见所左右?”“什么意思?”
逢纪的一番话,立刻在众人之中引起了一番遐想。
袁谭与郭图暗想:“世俗偏见,难道父亲(大将军)本来是想按规矩立我(长子)为世子的,被某些人给阻拦了?”
审配想到:“昨天夜里,明明说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卦了,这里边一定有蹊跷。”
袁斌想到:“明明父亲已经好转,怎么病情又加重了呢?难道是樊阿留的方子有问题?”
袁熙冷眼旁观,把众人的神情全都看在眼里,想到:“哼,父亲刚刚故去,你们就开始窝里反,虽然我没有资格争这世子之位,但是你们也别想轻易就坐上去。”
刘氏见场面有些混乱,对众人喊道:“大家先静一下,老身有话要说。”
众人渐渐安静了下来,刘氏从怀中取出一张丝帛,对众人道:“老爷临去前,留下了这张遗诏,写明是三子显甫为世子,上面还盖着大将军的印章,大家可以验看一下。”说完,把诏书递给了审配。
审配接过来一看,上面确实是袁绍的笔迹,加盖的也确实是大将军的印章。许攸、荀谌、陈琳、陈震等人也辨认无误,确实是袁绍的笔迹。
刘氏言道:“怎么样,大家还有何疑问?”
许攸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这可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他眼珠一转,道:“夫人,三公子,主公的遗体在什么地方,我们身为臣子,主公故去,我们应当去拜祭一番。”
袁尚脸色顿时一变,马上又回复过来。这个动作,立刻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刘氏对许攸道:“难得子远如此忠心,正该如此,诸位请随我来。”
说着把众人引入内堂,来到了停放袁绍尸体的地方。袁绍躺在榻上,被一块白布盖着。
刘氏掀开了白布,只见袁绍双眼紧闭,神色安详,躺在那里,仿佛睡着了一般。许攸仔细观察,没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正在纳闷时,刘氏又把白布盖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