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氏三国-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斌继续鼓励郝昭道:“伯道,那依你之见,我军应该进攻何处?”
郝昭仔细看了看地图,又仔细想了想,道:“主公,各位将军,依小将之见,不如去打朝歌。朝歌乃昔日殷商国都,地势险要,也是并州之门户,太行之咽喉。打下朝歌,即可为让我们学习经验,又可以护卫邺城,一举两得。不知主公与各位将军之见若何?”
袁斌听了郝昭的意见,看了看左右。郭嘉点头称是道:“(奇。书。网)主公,郝伯道所言确实有理,依嘉之见,攻打朝歌为上。”
田丰、沮授等人也齐声附和。袁斌道:“好,大军立刻准备,去打朝歌。”郝昭今次在会议上大大的露了一次脸,众人顿时对他刮目相看,不再以他年纪小而轻视他。
正当众人收拾行装,准备拔营启程去攻打朝歌时,袁斌接到手下奏报:“大将军,对岸曹军将领王忠,派心腹使者求见将军。”
袁斌心想:“王忠这时候派人来干什么?”说道:“让他进来。”
一人由外而入,拜倒于地,道:“中郎将王忠将军家将王福,参见大将军。”
袁斌一摆手,道:“免了,你家将军派你前来,有何要事?”
王福把手伸进袖中,就听“呛、呛”数声,护卫在袁斌两旁的颜良、文丑等人忙把佩剑拔出来,对着王福,生怕他有什么不利地举动。
王福把手伸入袖中,是为了掏礼单,一见这个阵势,吓得手中的礼单掉到了地上。
袁斌让手下把剑收起来,道:“不可如此,让客人看笑话。贵使莫怕,莫怕。”
王福咽了一口唾沫,道:“启禀大……大将军……我家将军派小人前来,有薄礼呈上。”
袁斌打开礼单一看,上面写着“末将王忠,献白璧十双、蜀锦百匹、黄金千两,进呈袁大将军笑纳。”
袁斌笑道:“王将军礼重了,礼重了。不知王将军献此重礼,有何指教?”
王福又行了一礼,道:“我家将军素来知道大将军英明神武,欲承先父之遗志,有并吞八荒之志,包举宇内之心。我家将军不敢与大将军的天兵抗衡。只请大将军用兵之时,放过我家将军的防区,转往别处。莫能如此,我家将军感恩不尽,还有厚礼送上。”
袁斌心想:“还有这好事,本来就没打算打延津,可还有人上赶着给咱送礼,这可是天上掉馅饼,不收白不收。”
袁斌对王福道:“啊,贵使远来辛苦,且先下去用些酒食,回去上报你家将军。就说他的浓情厚意,孤心中有数。就放过他的防区,改攻别处,让他放心。”
王福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多谢大将军,多谢大将军。”
袁斌挥手道:“好了,好了,去吧,去吧。”王福被亲卫引下去了。
袁斌看了看左右,笑道:“哈哈,曹贼素来号称有‘知人之明’,能以善用人而著称。今用王忠守延津,真乃无用之人。曹贼用此人为将,安能不败?”
郭嘉想了半天,道:“主公,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王忠昔日曾落草为盗,吃过人肉,并非寻常胆怯之辈。今日却派人前来送礼,行此懦弱之事。可疑,可疑啊。”
袁斌想了想,道:“奉孝此言何意?莫非王忠故做此态,来麻痹于孤?”
郭嘉道:“正是此意,主公不可不防啊。”
袁斌道:“小心无大错,谨慎些总是好的。既然如此,孤留张郃、高览屯一军于此,以防王忠,如何?”
郭嘉点了点头,道:“张俊义深通兵法,能识战场变数,却是合适人选。有俊义驻扎于此,曹贼必讨不了好去。”
袁斌点了点头,道:“好,我留张郃、高览领军一万,驻于此处,严防曹操,以为邺城前哨。奉孝你可写信与正南(审配),让其小心谨慎,时刻关注此处,及时给俊义以支援。”郭嘉点头应命。
建安八年春(公元203年3月),袁斌率大军攻打朝歌。
袁斌大军穿越太行山后,将大军屯于牧野。牧野乃昔日商周大战时的古战场,周武王姬发就是在此处打败商纣王的军队,才占领了朝歌,灭亡了殷商的。由于当初殷、周两“国”(其实只是两个较大的部落,还算不上国,故尔打个引号)以车战为主,所以牧野的地势极为平坦、开阔,正利于袁斌的骑兵驰骋。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七十二章

驻兵朝歌的是曹操的亲信,曹仁的亲弟曹纯(字子和)。曹纯是曹操精锐骑兵―――“虎豹骑”的统领,称得上是年轻有为。在原来的历史中,他也和郭嘉一样,在曹操平定河北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可以说是英年早逝。
做为曹纯副手的,是曹家新一代的将领曹真(字子丹,《魏略》言:曹真本姓秦,因其父秦邵为救曹操而死,而被曹操收养,改姓为曹)、曹休(字文烈,曹操称赞他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啊!”)。
曹纯闻知袁斌屯兵于牧野,知道他想要与自己野战争锋。而朝歌只在商朝的时候当过都城,后历经周八百年,汉四百年,如今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县城。城防多不完备,经不起大的战争,如果据城死守,最后只能是城破人亡,死路一条。
曹纯自己统率的是曹军骑兵的精锐―――“虎豹骑”,平时他与曹真、曹休都在曹操身边做护卫工作,从未经历过大的点阵。如今新得并州,人心未附,曹操才派自己的宗族将领来此镇守。而袁斌向以骑兵闻名天下,曹纯想借此良机,用自己的骑兵与袁斌的骑兵比较一下,看是谁训练出来的骑兵比较厉害。
可是曹纯的身体素来柔弱,有心要让曹真、曹休二员小将统兵出战,自己又不放心。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强拖病体,亲自前往。
两军会于牧野,曹纯柔声道:“大将军不在冀州休养,为何无故兴兵?”
袁斌道:“先父奉天子密诏讨贼,打得曹操狼狈不堪,后因病乃止,曹操始有喘息之机。今河北兵精粮足,孤上承天子密诏,下继先父遗志,起兵讨贼。此番兴兵,必竟全功。”
袁斌只不过是想小打小闹一下,让几位新人学习一下经验,却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义正严辞,在徐庶等人的心中投下了一片涟漪,让他们感到政治真的不简单。
曹纯道:“既然如此,你我各为其主,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咱们手底下见真章吧。”说罢,把手一招,曹真、曹休统领着虎豹骑分从左右冲出。
曹操自陈留起兵,以步兵起家,能攒下这么点骑兵的家底,确定不易。而曹操的对手主要是在南方,也都是以步兵为主。曹操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先用步兵与他们交战,然后用骑兵从两旁掩杀。曹操的骑兵主要是为了对付步兵,因此皆是轻骑兵,行动迅速、轻便。骑兵的冲杀,很容易就造成敌军阵形混乱,军队溃散,曹操以此获胜,屡试不爽。
而北方诸候中善用骑兵的只有三个人:马腾、董卓、公孙瓒。公孙瓒已经被袁绍消灭,董卓死于内哄,马腾远在西凉,这三路诸候,曹操都无缘与其交手,因此曹操的骑兵没有以骑对骑的经验。
而袁斌不但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斗争,也参加了讨伐公孙瓒的斗争,后来还远征幽州。可以说得上是深通骑兵战法。不但掌握了以骑制骑、以骑制步的战法,还掌握了以弓制骑的战法。而且袁斌的骑兵分为多个兵种,兵种不但完备,而且装备也十分精良,不是曹操这种土财主可以相比的。
曹纯此次出战,还是向对付以往陶谦、袁术等诸候的步兵一样,来对付袁斌的骑兵,他把骑兵分列成两旁冲杀,想用骑兵的冲杀,来造成袁军阵容的混乱。
可惜,曹纯他不知道,骑兵如果用来冲锋的话,从来都是集中使用的。如果骑兵排的很分散,要不就是将领不会运用骑兵,要不那就是另有妙用了。
曹纯的骑兵分散冲锋,袁斌的骑兵也是分散排开的,可是袁斌分散排开的骑兵中的另类―――“弓骑”。袁斌令旗一挥,弓骑兵手中的弓弩发挥出了应有的威力,曹纯的虎豹骑纷纷落马。人尸、马尸倒在地上,任人践踏。但是虎豹骑不愧是曹纯费心血训练出来的曹军精锐,虽然地上有了那么多的障碍,但虎豹骑的阵形并未散乱,仍能组成阵形,向前冲锋。
袁斌看着曹军英勇的表现,点了点头,道:“有进无退,这也是骑兵的一个优势,曹纯把这点学到了,也不枉统率一回骑兵。”说罢,令旗再一挥,弓骑向两旁散去,让开中间的道路。袁军中的“铁甲连环马”(重骑兵)上场了。
这些骑兵的人数也不多,只有三千人,皆人披重铠,马掩铁甲,骑兵是袁斌从青州精心挑选的大汉,人人手执丈二长戈,向前冲锋。曹纯的虎豹骑还未近身,就被戳死了。曹军骑兵纷纷落马,曹纯的过万骑兵,先是接受箭雨的洗礼,然后又被袁斌的重骑兵冲杀,很快死伤过半。
曹军骑兵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见到自己的队友纷纷丧命,人人心中胆寒,开始迟疑不前,这下虎豹骑的阵势开始混乱了。
曹纯见自己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依若长城的虎豹骑,在不到半个时辰,就死伤过半。而袁斌身后还有相当数量的轻骑兵没有出动。如果袁斌再让身后的轻骑兵也随即掩杀,自己与大军必会丧命于此。
正在此时,袁斌的重骑兵开始缓缓向后退去,准备再来一次冲锋。曹纯见状,忙令步兵执大盾、长枪,上前布成防线,命令虎豹骑撤回来。若再迟疑不决,这点骑兵家底非全军覆没不可。
曹纯下令溃兵聚拢,同时迅速向后撤退。在撤退的时候,曹军骑兵显示出了高超的军事素养,在不用人指挥的情况下,骑兵犹如百川汇海、长鲸吸水一般,非常利落地撤回到自己的阵营中,看来没有千百遍的训练,根本做不到如此境界。袁斌看着曹军出色的表演,对自己的骑兵在撤退一条上,对曹军的骑兵是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看着曹军撤退,袁斌并未下令追赶,一是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二是曹纯布置的防线,也让自己的骑兵废些手脚。因此,袁斌下令放了一阵箭雨,就收兵回营了。
袁斌同时派人打扫战场,救治伤兵。此役获得良马一千余匹,死马、伤马五千余匹,曹军衣甲、旗仗数千件。袁斌下令将衣甲、旗仗收入库中,好生保管,好马运回冀州,于牧场内放养,死马、伤马剥下皮来,可制成皮甲、皮靴等物,马肉腌制起来,可做为军粮。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七十三章

袁斌大胜而归,掌得胜鼓回营。对于郝昭、陈到、孙礼、牛金等人来说,在战场上学到了学校中难以学到的实战经验。而徐庶、崔镒、石韬、孟建四人顺利掌握了一个参谋应该尽到的职责。虽然他们还很年轻,将来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但是,一个好的开始,毕竟是成功的一半,他们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剩下的就要靠他们去自行领悟了。
建安八年秋(公元203年7月),平定了豫州的曹操,听从了被袁斌放回的程昱的劝告,终于下定决心,要同袁斌全面开战。
曹操知道袁斌骑兵的厉害,自己想要对付袁斌的骑兵,靠自己那点骑兵是不行了,只有大力发展步兵和弩兵了。步兵本就是曹操的强项,如果配上长枪、巨盾,确实可以抵挡袁斌的骑兵,但是,步兵只能用来被动防御,不能消灭袁斌的骑兵。等着被动挨打,这不是曹操的作风。而弩兵训练起来又费时费力,难以迅速见效。曹操就大规模地征兵,想要以量来取胜。这也算是无奈之下,想出的办法吧。
曹操从兖州、豫州、司隶征集了三十余万的流民、山贼和青壮百姓,再加上曹操原有的兵力,几乎达到了五十万,规模是空前的。
曹操把这些军队稍微训练了一下,对外号称“百万”,再次驻扎于官渡,准备与袁斌决战。
而拥有冀、青、幽三州的袁斌,他的常备兵力是十万左右(徐州的友军不算)。袁斌当初在邺城,试图营建当时大汉或者世界最大的文化机构―――“邺城三台”。袁斌对三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些心血没有白费。邺城三台源源不绝地为袁斌提供了相当数量地文官、武将、医生、工匠以及大量的先进科技和生产技术。
袁斌的想法是利用手中的优势资源―――“先进的科技”(相对于其他势力和当时世界),来打造一只高、精、尖的精锐部队(犹如后世的美国大兵,但个人素质要稍有过之,不会离开了武器,就不能打仗了)。在袁斌指导下的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灌钢法”(最早见于东汉末年王粲(177—217)的《刀铭》)和“炒钢法”(最早见于东汉《太平经》卷七十二,也叫“百炼钢”),能通过这两种方法得到钢制器具(关于怎么炼制钢铁,任何一本架空历史小说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此处就从略了)。原来历史上曹操的两把宝剑“倚天”、“青釭”;五把宝刀“百辟刀”,应该都是钢制品,因此才能削铁如泥。而在当时的三国时期,铁制品也才算是刚刚普及,有的地方还在用铜制品、石制品甚至木制品,更不用说钢制品这种高级地冶炼金属工具了。在冷兵器时代,精良的装备就意味着战争的胜利,虽然打战的时候,好的兵器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的兵器是万万不能的。
袁斌有了锋利的武器,坚固的铠甲,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骑兵的装备升级了,但载重也随即增加了,中原的马匹载重能力有限,中原马的体力不能保证骑兵正常的征战。袁斌为此,通过乌桓向匈奴、鲜卑、夫余、丁零等少数民族收购马匹,或用金银购买中,或以粮食、布匹交换。共得北地马一万三千余匹,其中成年马八千六百匹,幼龄马四千四百余匹;西凉马七千余匹,成年马五千余匹,幼龄马两千余匹。其中,在西凉马中还发现了大宛马(即《射雕英雄传》中的“汗血宝马”),一共有七匹,一公六母,都是成年马,其中两匹母马还怀着小马驹。
袁斌令人专门看护这些马匹,而大宛马由乌桓中请来的最有经验的牧马人来看护。为此,袁斌在幽州范阳郡以西,划出千余平方公里的地方,再开一个马场来牧马,并在此驻有重兵把守。
从此,范阳一代,就成了大汉朝(确切地说是袁斌的)著名的产马盛地,不必再依赖于外族的供应。虽然袁斌因重视骑兵而重视马匹,但袁斌还是郑重地告诫了幽州牧阎柔,不能因为养马而无故圈占百姓的土地(袁斌不想让后世英国的“圈地运动”在中原上演)。
这时,又有两位贤才带着宗族家眷来投,两位贤才是亲兄弟,名叫公输辂(字轩辕)、公输辁(字辐辕),二人乃名匠公输班(鲁班)的后人,二人的宗族家眷和徒弟有百余人。袁斌当即将他们编为军匠,为军中生产各种器械。而公输辂则被任为工部尚书;其弟公输辁为侍郎。而原来的工部尚书王修,则另有公干。
以工匠的身份而做高官,兄弟俩是第一个。一听说工匠能在河北做官,大汉所有的工匠都疯狂了,纷纷向河北涌来。反应迟钝的诸候,治下的工匠都跑光了,才反应过来;像曹操这样反应快的,也只拦住了一半的工匠,还有一半,已经跑到河北了。
这一批来投的工匠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冶炼师傅欧方(古代著名铸剑师欧冶子的后人)和他的徒弟蒲元。欧方也被袁斌任为工部侍郎。
曹操见袁斌在河北搞得有声有色,他也很眼红,也开始提高工匠的待遇,允许工匠做官,但是他还是不如袁斌有魄力,只让工匠做一些低级的小官,归在谋士刘晔的辖下。
刘晔可以说是汉代学者中的另类,首先,他是汉朝的宗室,跟刘备、刘表等人一样,是皇亲;他又是曹操身边的高级幕僚,是个有身份的人,但他偏偏喜欢机械和制造。因此,他是汉朝学者眼中的另类,但刘晔不以为耻,依然我行我素。而曹操的用人原则是,对我有用,我则用,不管你的名声有多差,只要能为我所用;不能为我所用,或是威胁到曹家的地位的,就杀掉,也不论你的名望有多高。因此,他对这个所谓的“汉室宗亲”的刘晔,一方面是依重他的才华,另一方面又暗中防范着他,但装着不防范。
而聪明绝顶的刘晔也知道自己身份的敏感,所以他在曹营中属于多做事,少说话那种,非说不可的时候,才说那么一两句,如果曹操不采纳,他马上闭口不言,生怕惹祸上身。
曹操也对刘晔非常支持,想让他率领那些工匠也能制造出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器械出来。让未来在与袁斌的战斗中,多增加几分胜算。
袁、曹两方都在积极地备战,硝烟还未散心的河北,再次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七十四章

袁、曹双方皆在精心准备,大战一触即发。徐晃、李典、乐进三将在寿春,要同时防备北边的吕敬超和南边的孙权;汝南满宠和宛城张绣防备荆州的刘表和刘备;关中的钟繇利用离间之计,挑拔、分化,来牵制马腾、韩遂等凉州诸候。曹操处四战之地,就需要四处防守,因此,被牵制了大量的兵力。
而在袁斌方面,屯兵于兖州东平县的赵云军团,牵制了曹操派来的,屯兵于东郡的曹仁、曹洪兄弟;屯兵于石邑的麴义、总管“太行八关”的于禁,共同牵制着并州的夏侯惇、夏侯渊兄弟。而幽州就做为麴义、于禁的后援,青州做为赵云的后援。袁斌仅以冀州一州之力,来对抗曹操的兖州、豫州的联军。
曹操知道袁斌骑兵的厉害,而黄河以南,又多是平原,利于骑兵驰骋。而黄河素来水流湍急,河道狭窄,水面落差又大,九曲十八弯。因此,曹操凭借此一天险,沿黄河布防,于重要渡口皆驻有重兵,想方设法,不让袁军过河。
袁斌心想,出兵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占有地利之便,而人和则是两军各占一半,剩下的就只有在天时上下功夫了。袁斌知道曹操素来十分多疑,而且古人十分迷信,对未知事物十分恐惧。因此,他要从这两点上来下功夫,袁斌要以奇兵来破敌。
首先,袁斌大张旗鼓地四处收集船只,修备器械,做出一付要强攻渡河的样子,令曹操全力戒备,不敢妄动。其次袁斌派工部诸官和诸多的工匠赶制袁斌的秘密武器―――“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铜炮?对,是铜炮。此时的生产技术还比较低下,钢、铁等造炮的原材料不能成千上万斤地冶炼出来,因此,做不出大型的铁炮和钢炮,而铜的溶点比铁低,生产工艺又十分纯熟,因此先做出来铜炮。大家暂且忍耐,此番就当练手了,后边的内容更精彩,请不要走开……^_^)。
河北是矿产丰盛之地,袁斌派遣工匠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