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氏三国-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延、魏种二人忙道:“怎敢与上仙为敌,愿听上仙吩咐,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这边曹彰与曹洪正追着华雄的时候,被后边的夏侯惇给赶上了,夏侯惇对二人道:“二位不要再追赶了,前面必有埋伏,快快随我回去守城,迟则生变。”
正说着,只听后方一阵巨响,华雄回过身来,用刀指着三人,笑道:“哈哈,无谋匹夫,中了我家主公之计也,如今河内已落入我主公的手中,尔等还不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曹彰气得咬牙切齿,就要上前与华雄拼命,夏侯惇拼命拉住曹彰坐骑的缰绳,对曹彰说:“三公子不可鲁莽,河内已失,可速去晋阳,投我弟夏侯渊,图谋收复失地可也。”
三人不敢恋战,杀散围兵,投夏侯渊去了。
袁斌大胜曹军的消息传遍了五湖四海,也传到了长安的宫中。自从汉献帝登基以来,受尽各方的欺凌,先是董卓,然后是李傕、郭汜,最后又是曹操,天子沦为傀儡,威信尽失。献帝在宫中,闻听河北袁斌实力庞大,还精通法术,定可除去曹操,重兴汉室。献帝乃修下密诏,派内侍穆顺为使,想出宫送信与袁斌,令其救驾。
穆顺刚一出宫,迎面碰上了长安令董昭(字公仁)。董昭见其言辞闪烁,神色慌张,乃命人搜身,结果搜出了天子亲笔书写的密诏。董昭打开一看,吓得大惊失色,忙派人报告给在扶风的曹操。
曹操得知天子要暗通袁斌,想仿董承之旧事,图谋于己,忙封徐晃为征西将军,督李典、乐进、朱灵、贾信、蔡阳、李通、晏明、焦炳等人屯兵扶风,以挡马腾,自己亲率典韦、许禇和众位谋士回师长安。
曹操回到长安的丞相府,心想:“事情可一不可再,前次刘协小儿结连董承、马腾、刘备等人要图谋害己,自己已经饶过他一回,如今又敢如此,留下他早晚是个祸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打定主意的曹操派董昭、郗虑、王朗、华歆四人闯进宫中,没收天子玉玺、仪仗等物,又命许禇带甲士三千,封闭禁宫,杀尽宫中之人。
建安十年夏(公元205年4月),曹操杀害天子刘协,在长安西郊筑坛,受百官祝拜,公然称帝。曹操以长安为都,建国号“大魏”,年号“黄初”,以建安十年为黄初元年,并大赦天下。
封在并州的夏侯惇为大司马、夏侯渊为骠骑将军、在洛阳的曹仁为大将军、曹洪为车骑将军、徐晃升为卫将军、典韦为征东将军、许禇为征西将军、李典为征南将军、乐进为征北将军;贾诩为司空、董昭为太尉、华歆为司徒、郗虑为御史大夫、王朗为光禄勋、司马懿为卫尉、钟繇为廷尉、荀彧为尚书令、荀攸为太仆,满宠为太常、刘晔为中书令、陈群为秘书令、陈矫为侍中、杨阜为少府,其余文武各有封赏。
曹操称帝的举动,让荀彧伤透了心,他与侄子荀攸商议道:“公达啊,我荀家世为汉臣,屡食汉禄。朝廷的恩情,我荀彧是粉身难报。我本以为曹操是个忠于汉室的能臣,故尔离开袁绍,来投奔于他。谁料想他竟做出如此悖逆之事,他竟敢公然杀害天子而篡位。早知如此,我真不该离开河北,不然,如今在袁大将军手下,必定可以为朝廷灭此国贼,如今,叫我有何面目去见荀家的列祖列宗?我绝意为了大汉朝廷,以身殉死。”
荀攸大惊:“叔父,不可如此,大不了,我们去投奔袁斌,劝其讨伐曹操,为天子报仇。”
荀彧摇了摇头,说:“汉室自高祖创业以来,以历四百余年,如今亡于曹贼之手,汉臣之中,岂能无以身殉社稷者,我荀彧不才,愿以身殉国,以赎我的罪孽。这样,我到九泉之下,就算见汉朝历代的天子,我荀彧好歹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了。公达,我去意以决,你不必相劝,我荀家的将来就托付给你了,你带着我的儿子,马上离开长安,去河北投奔袁斌,请他发兵讨逆,为天子报仇,这样,我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荀攸哭着喊道:“叔父……”
荀彧一把推开荀攸,怒道:“竖子,还不快走,非要我荀家灭门吗?”说罢,从袖中取出鸩酒,一饮而尽,然后摔碎酒壶,仰天大笑而死,终年四十三岁。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八十七章

荀攸到了内室,找到了荀彧的四个儿子荀恽、荀俣、荀诜、荀凱,带上他们,连同荀攸自己的两个儿子荀缉、荀适,乔装打扮之后,连夜离开长安,投袁斌去了。
曹操登基之后,大宴群臣,众人都到了,就是没有见荀彧、荀攸叔侄两个,派人去催。来人回报:“尚书令荀彧在家中自尽了。”
曹操大惊,顿时无心宴席,遣散众官后,来到了荀彧的家中,见荀彧身穿汉服,仰面而卒,双目大睁。曹操对着荀彧的尸体深深地鞠了一躬,命人将荀彧厚葬在长安城外的列代汉帝的陵墓之旁,墓前立一大碑,上书“忠义之臣荀尚书之墓”,派了二十个军士,守护此墓,其荀氏族人也厚待之,并未追究。
袁斌闻知曹操杀害天子,自立为帝,心中大怒,汉朝逢此大变,袁斌乃留人守河内后,率军返回邺郡,此时恰有荀攸领家人来投。荀攸身穿重孝,将荀彧义不从贼,为汉室殉葬的消息报告给袁斌,并请袁斌讨伐曹操,以正其罪。
袁斌以荀攸远来辛苦,需要休息为借口,把他支走,召集众谋士商议曹操称帝的事。
谋士许攸劝道:“主公,如今天子遇害,汉室无主,主公乃天下名门,若乘此大变,登高一呼,百姓必望风影从,则大事可成!”
田丰怒斥道:“什么大事可成?不过亦是篡汉自立罢了。主公不可听信许攸的蛊惑,若真如此,主公将威信大失,冷却天下人心亦。如今曹操篡汉自立,朝廷动荡,天下正欲观主公动向,若主公谨守臣道,势讨曹操,则天下诸候必以主公马首是瞻,则尚可重兴汉室,主公亦可名垂青史;若行悖逆之事,则天下不知将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矣。”
逢纪反驳道:“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也。安有立国数百年,而社稷不绝者乎?大汉立国垂四百余年,国祚已衰,故尔前有王莽篡位,后有董卓之乱,如今曹操更是篡汉自立。可见汉家朝廷气数已尽,主公不乘时而起,建立自己的基业,恐怕冷却众臣之心矣。”
沮授道:“不然,汉室虽衰,然国运不绝,天子虽亡,而宗室尚在,况百姓久受其恩惠,图思报效,故尔可有光武中兴。如今荆州刘备、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身据大郡,手握重兵,岂能坐视曹操篡汉?主公家族世为汉臣,久浴国恩,主公不如于刘姓宗室中,择一聪慧贤能者以立者,以续汉统,上可以报君恩,除国贼,下也对得起袁家列祖列宗。若主公以辅汉功臣自居,向荆、益二州散发讨曹檄文,二刘安敢不应,彼若响应,是不发一兵,而坐收二州也,如此名利双收,岂不妙哉?”
刘子惠道:“刘璋等虽名为汉室宗亲,实则各怀鬼胎。刘璋之父刘焉,求为益州牧,盖因益州有天子气也。刘焉至益州后,烧绝栈道,不通朝贡,私乘天子仪仗,彼早有篡位之野心,宗室尚且如此,何况他人?故尔汉室重兴,皆虚妄之言也,主公不可听信腐儒之言,误人自误也。主公宜早图之,若阻臣望,恐大家心生怨恨,各自离散,则河北基业失矣。”
郭嘉见大家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乃出来圆场,道:“诸公所言,皆有道理,但此时当务之急,乃是消灭篡汉国贼曹操是也。”
郭嘉见众人都不吭声了,向袁斌行礼道:“主公,不论主公做何打算,如果主公想做汉室忠臣,以重兴汉室为己任,则曹操篡汉,罪大恶急,当讨平之,以慰天下之望也。若主公想让朝廷禅让,也该先消灭曹操及众诸候,待天下一统之时,主公盛德巍巍,德被尧舜,功过伊霍,到时就算封禅泰山,亦非难事。何必在此争来吵去,徒被人耻笑。”
袁斌点了点头,道:“奉孝所言甚善,孤或辅或禅,此时言之倘早,当务之急,乃是于宗室之中,寻一贤者以继大统,如此方名正而言顺也。”
众人皆拜倒,道:“主公之言是也,臣等不及。”
袁斌乃于宗室之中选定一人,乃赵王刘彭祖之后,年仅七岁的刘孝(字宝来)继位为帝,以邺郡为国都,仍继用建安年号,以延汉祚。
袁斌以天子年幼,命太学众博士教授天子学业,袁斌以大将军的身份统摄朝政。由于袁斌是以武职摄政,他以恢复旧制为名,废除了丞相制度,将丞相之权一分为七,设内阁,借周代的名义,称其为辅官或辅臣,由六部尚书及大理寺卿分任之。这样一来,袁斌就不怕文臣权力过于集中,而与他抗衡,他就可以放心在外争战了。
袁斌将刘孝为天子,汉室再兴的消息,发布檄文,布告天下。檄文曰:“汉大将军袁斌谨以信义布告天下:曹操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明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洪公愤;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袁斌的讨曹檄文,就是按昔日曹操所做的讨董檄文,略改数字后,发放天下的。曹操在长安看到流传过来的檄文,上面的文赋,还是自己当年讨董卓时写的,如今被袁斌用来声讨自己,真是莫大的讽刺。
袁斌将檄文分发至江东孙权、荆州刘备、益州刘璋、西凉马腾等处。'霸气 书库  。。' 
其中西凉马腾是汉室的死忠派,接到诏书后,马上开始准备出兵的事宜,昔日与国舅董承、皇叔刘备共约讨曹,可惜自己失约不至,致使刘备逃亡,董承遇害,如今袁斌再举义旗,大兴义师,自己不能再错过。
马腾的义弟韩遂乃是有野心之人,劝马腾道:“义兄,天子遇害,天下无主,义兄应割据凉州自立。这样一来,进可以称帝,退亦可于凉州称王,此乃上策也。”
马腾怒斥道:“一派胡言,此大逆不道之言也。天子虽逝,但赵王已于邺郡登基,继承汉统,何谓‘无主’?今汉室动荡,正是我辈报效朝廷之日,怎能做此悖逆之事?若非看你是我义弟的份上,我早一剑斩了你,还不速去。”
韩遂唯唯而退。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八十八章

韩遂见自己乃是好意,反被马腾训斥了一顿,心中怨马腾不与自己齐心,乃私下召集自己的人马,以女婿阎行(字令明)为先锋,袭杀了马腾。
马腾之子马超带着亲弟马休、马铁、堂弟马岱、部将庞德,纠合父亲的旧部,攻打韩遂,要为父亲报仇。杨秋、成宜等八部太守保持中立,两不相助,纷纷引兵各回本郡去了。
曹操此时已经称帝,见马、韩内哄,大喜过望,认为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老天爷要将凉州送给他曹操。
曹操令屯兵扶风的徐晃火速进兵,准备消灭凉州诸镇,收复凉州,曹操御驾亲征,亲自坐镇洛阳,抵挡来犯之敌。
袁斌安排好邺郡朝廷的事宜后,令麴义、于禁收复并州,自己坐镇许县(原来曹操改为许都,如今邺郡成了大汉的新都后,许都就改回原来的许县了),总揽全局。
江东的孙权收到袁斌的檄文后,召集众谋士商议。
孙权的首席谋士张昭(字子布)道:“主公,如今袁斌奉赵王为正朔,在邺郡登基,主公应该遣使进贡问安,以表主公效忠汉室之心。”
张紘(字子纲)道:“主公,袁斌势大,又迎奉天子,如昔日之曹操,势难匹敌,可依张长史之言,派遣使节至邺郡朝贡为好。”
鲁肃冷眼旁观,一声不吭。如今能左右孙权意见的周瑜不在南徐,远在鄱阳湖训练水军。朝堂之上,众人一切以张昭马道是瞻,如今张昭提出归顺袁斌的意见,众人纷纷附和。
孙权是个有野心、有抱负地青年,他在哥哥孙策英年早逝之后,登上君主的宝座,励精图治,才有江东今天的局面。他见众大臣毫无主张,一味绥靖,心中大感窝火。
孙权假称“更衣”(上厕所),暂时“休会”,起身向后殿走去。鲁肃连忙起身,跟了过来。
孙权见状,就知道鲁肃有话要对他说,连忙停下,对鲁肃道:“子敬,可是有话要对孤讲?”
鲁肃点了点头,道:“正是。主公,汉室相传凡四百余年,已渐势微,不可复兴矣。曹操害帝自立,由此可见一斑。袁斌之所以立汉室宗亲为帝,不过欲借之以厚其根基耳。待天下稍定,彼必自立为帝矣。主公当据长江天险以守之,以观天下之变。待北方有变,主公可乘机建号称帝,割据南方,此高祖之霸业也。”
孙权大喜,道:“卿真孤之子房也。若张子布等人,但为己谋,冷却孤心矣。”孙权听从了鲁肃的劝告,上表朝廷,先自封为吴王,然后又上表请讨曹以自效。
袁斌览表大怒,道:“曹操称帝,余音未消,江东孙权又自立为王,我誓讨之。”
郭嘉劝阻道:“主公,方今天子新立,诸事未协,今曹操篡汉自立,乃国贼也,可先讨之。江东孙权,地远民狭,可暂令宗亲刘备制之,控长江上游,扼其咽喉可也。”
袁斌道:“刘备世之枭雄,非常人也,不可委以重任。还是加封赵云为镇南大将军,于寿春等处大练水军,以震慑孙权。”
郭嘉道:“刘备新得荆州,以诸葛为军师,关、张为爪牙,坐拥九郡,虎视天下。迟早必生祸患,今加以官职,令其以制孙权,是驱虎吞狼之计也。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如若不然,容其养成势力,则于我不利啊。”
袁斌担忧道:“刘备英雄,诸葛亮人杰,恐不会中计,甘心为我所用,还是早日防备为妙。”
郭嘉道:“偏将军张郃,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文武双全,足智多谋,可挡刘备,不若令其屯兵汝南,一但南方有变,亦可制之矣。”
袁斌道:“好,加张郃为平南将军(第三品),以高览副之,屯兵汝南,以挡刘备。另外由朝廷下旨,正式承认刘备荆州牧的身份,再加封刘备为镇东将军,邓乡侯,令其监视江东孙权,便宜行事。”
袁斌把事情的处理办法报到邺郡,天子看后,一切照准,加盖玉玺(原来的传国玉玺在曹操手中,此时玉玺乃新刻),令使者送到荆州。
荆州刘备处,刘备接了朝廷的圣旨,安排使者到驿馆休息,然后与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笑道:“主公,此乃袁斌的驱虎吞狼之计也。曹操称帝,袁斌必先讨曹操,无暇顾及孙权,故尔加封主公官职,圣旨上‘便宜行事’的语句,就是要主公去主动攻打孙权。”
刘备道:“这可如何是好?袁斌势大,孙权亦不弱,更兼我荆州内部不稳,如今刘磐还屯兵沔阳,即不交战,又不请和,如不剿除,乃我一大心病,令我日夜不安;如果逼迫太甚,我怕他投了孙权。这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道:“主公勿忧,袁斌虽然势大,此时其头等大敌乃曹操也。曹操在一日,江南安一日,一旦曹操被灭,袁斌必挥师百万以下江南,好产、平定主公与孙权,以期令江山一统。主公虽为汉室宗亲,但亦不可心眼太实,袁斌令主公讨孙权,乃是效‘卞庄刺虎’之计,好令主公与孙权争斗,他坐收渔人之利。若主公真讨伐孙权,就算》平定,也必定元气大伤,若日后袁斌南下,何以挡之?”
刘备道:“那依军师之见,应当如何?”
诸葛亮道:“主公,可将朝廷的旨意多抄几份,令人于江南一带散布,以令孙权知晓。孙权若知,必惧怕主公来攻,到时候主公可乘机与其联合,这一利吗,两家互保,不惧袁斌,必可无忧;二利吗,可借联保之名,趁机收回江夏,又不动刀兵。如此一来,孙权必感激主公,而深恨袁斌。主公与孙权联合,全据长江天险,两家出兵,主公进窥宛、洛,孙权以向豫、徐。这样一来,进可成王霸之业,退可割据以自守。”
刘备犹豫道:“备乃汉室宗亲,值此危难之际,怎能叛汉自立?”
诸葛亮劝道:“唉呀,主公!主公即为汉室宗亲,如今天子(指献帝)遇害,天下无主,袁斌虽挟赵王以朝廷自居,但名分不正,主公亦为宗亲,也有资格称帝。凭什么赵王能当天子,主公就不能当天子?”
刘备道:“对呀,孤乃中山靖王之后,血统与赵王相比,只近不远,如何做不得天子?”

第四卷 统一北方 第八十九章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蛊惑”,并未真心响应朝廷(袁斌)的旨意,朝廷令他牵制孙权,怕他做出什么“不法”的事来。而刘备却以简雍为使,求娶孙权之妹这妻,两家联姻,共抗强敌。
刘备对简雍道:“宪和,此番前去江东,与孙权联姻,宪和任重道远啊,千万要小心应付,但亦不可坠了我荆州威望。”
简雍道:“主公放心,雍去了。”
简雍来到江东,求见孙权,说明了来意。
孙权得知刘备想要与自己联姻,心想:“自己正感到势单力孤,更是巴不得有一个像刘备这样的一方诸候做为自己的强援。至于自己妹妹(孙仁,字尚香)的幸福,那还在其次,如果孙家的势力灭亡了,小妹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只要孙家一日不亡,小妹还可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这个连孙权自己也不相信)。”
孙权想通了这一点,对简雍道:“简先生,请你回去告诉皇叔,就说孤同意了皇叔的提亲,但是国太(孙权的母亲)难舍小妹,烦请皇叔亲到江东,来与小妹成亲。”
简雍得到了准信儿,告辞离去。
简雍回到荆州后,向刘备做了报告。刘备一听要亲自到江东去成亲,这下犯了难。诸葛亮劝刘备不要紧,对刘备说道:“主公放心,如今孙、刘两家势弱,需告结盟、联姻以自保,孙权必不会为难主公,而致使联盟破裂,这样做,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主公只管放心大胆的去江东成亲,不但可以抱得美人归,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
刘备听了军师的劝告,亲到江东成亲。
孙权见刘备真的孤身一人,来到江东,对刘备的胆量非常佩服,在迎接刘备的宴会上,孙权对刘备道:“皇叔真英雄也。”
刘备投桃报李,回敬道:“吴王禀承父兄基业,将其发扬光大,亦英雄也。”
双方是你拍我马屁,我拍你马屁,最后宴会是双方尽欢而散。
刘备怕夜长梦多,孙权何尝不怕。两家挑了一个良辰吉日,迅速举办了婚礼。婚礼上,刘备成了孙尚香的合法丈夫,孙尚香成了刘备的合法妻子,礼成。
这样一来,不但刘备和孙权松了一口气,双方的文武众臣也松了一口气。两家结盟,这就是实力的代表,合大汉两个最大的州―――荆、扬二州的实力,再加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