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和张飞暗自震骇,“蝗灾……”
“十几年了,中原黄河两岸的灾祸一个接着一个,百姓没有活路了。”臧霸仰天长叹,“现在蝗虫还不多,等到了五月,蝗虫铺天盖地,所过之处,就一无所有了。”
“蝗灾会蔓延到徐州吗?”张飞焦虑地问道。
臧霸茫然地摇摇头。
关羽挥动马鞭,大声说道:“急告刘大人,中原可能要爆发蝗灾,请他早定对策。”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七章 风雷激荡 第十节
四月下,东平国发现蝗虫的消息让曹操坐立不安,他急忙派人联系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等郡国大吏,请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抢收粮食,防止蝗灾蔓延。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黄河两岸尤其是冀、兖、青三州遭受水灾之后,只要第二年雨水少或者干旱,四、五月份必定爆发蝗灾。这和黄河两岸的地质,蝗虫繁殖特性有关,没有任何预防办法。
今年因为干旱,兖州很多州郡已经放弃了四月春耕,如果再爆发蝗灾,即将成熟的冬小麦被蝗虫啃噬而光,饥民将迅速暴增。饥民得不到赈济,会成为流民,流民随即和活动在泰山、豫州等地的小股黄巾军会合,中原各地立即会掀起新一轮的黄巾叛乱高潮。
曹操痛心疾首。当年联军讨伐董卓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青州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叛乱,那场大叛乱延续了两三年,直接导致了大汉的崩溃。今天,当联军再度集结,准备力挽狂澜的时候,老天再次给了他们重重一击。
苍天要灭大汉,人力岂能挽回?
曹操召集荀彧、程昱、毛玠等兖州大吏紧急议事。
蝗灾爆发已经不可避免,再过十天半月,蝗虫也许会布满中原的天空。就算老天开眼,我们能把蝗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兖州为此所付出的人力物力也将非常惊人。
蝗灾一旦蔓延,首当其冲的就是冀州南部,青州北部和徐州东北部的郡县,而盘驻在泰山的黄巾管承、管亥部,活动在江淮一带的黄巾吴霸、刘辟部必将乘势而起,再度攻杀劫掠州郡。如此一来,三家联盟将遭受重大打击。为了赈济抗灾和围杀黄巾军,三家联盟看样子只有放弃北伐李弘了。
但北伐一事已经开始,各地军队马上就要集结完毕,这个时候因为中原的一场蝗灾而放弃北伐,显然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推迟北伐。
为了把这场灾祸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只能低声下气向各州郡求援了,而求援的主要物资就是粮食。只要能让灾民吃饱肚子,不让饥民变成流民,黄巾之祸就能得到控制,北伐一事也就能在蝗灾过后继续进行。
此时北伐犹如箭在弦上,各州郡迫不得已,不支援也得支援。
朝议上,袁绍、刘表、袁术等人大眼瞪小眼,完全没想到北伐即将开始的时候,中原竟然要爆发蝗灾。
当年讨伐董卓失败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众人心里,大家顿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丞相大人,事情你打听清楚了没有?不会是危言耸听吧?”袁术一脸怀疑地问道,“你如果不想讨伐李弘,趁早明说。你这丞相我来干,我带人去打。”
曹操懒得理他,转脸望向袁绍,“袁大人,北伐一事必须要推迟。后方如果不稳,这仗还没打,我们已经输了。”
袁绍思索良久。
“各部军队还是按原定时间赶到黄河南岸。”袁绍冷静地说道,“我们可以推迟攻击时间,但我们必须防备北疆军趁着中原爆发蝗灾之际南渡黄河,向中原发动攻击。”
另外,北征大军各部军队虽然集结较快,但各部粮草辎重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在四月底之前全部运到黄河南岸。所以我们原定四月底发动攻击的时间本来就要推迟。现在既然中原爆发了蝗灾,我看就干脆多推迟一段时间,把攻击时间定在六月底。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把攻击准备做得更充分一点,比如攻城用的抛石车,阻挡铁骑冲阵用的武钢战车,渡河用的船筏,其它诸如弩炮、利箭等军械,都尽可能多地运到黄河战场。
袁绍这话说完之后,曹操、刘备大喜,刘表也是长长吁了一口气。
袁术也很高兴,举手赞同。到了六月,如果扬州军在江东战场全面告捷,扬州军可以倾力北上,会合北征大军讨伐李弘。
曹操冷笑,“你的军队只要老老实实待在江东,就算你北伐建功了。”
袁术嗤之以鼻,“你不要忘记了,当年打进洛阳的是我,不是你。你打进洛阳了吗?我记得你好象被徐荣打得落荒而逃了。”
曹操气苦,张嘴就要骂。
太傅刘宠一把拉住了他,“说正事,正事重要。”
北征大军的原定攻击时间太过仓促,这样匆匆忙忙跑到冀州打仗,损失太大。现在多了两个月时间的准备,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中原这几年饱受战乱和灾祸,元气大伤,虽然在曹操的努力治理下稍有起色,但成效并不是很显著。这次北伐,兖州主要出军队,兖州军的粮食主要由徐、扬两地供应。所以这场蝗灾对北伐大战来说,影响最大的不是粮草供应,而是后方可能由此产生的黄巾叛乱。
为了防止讨董失败之事重演,袁绍、曹操和刘表等人随即商议决定,征调中原所有灾民为民夫,到各条粮道上运送粮草。一来可以解决灾民吃饭问题,避免他们成为流民,二来也可以让荆、豫、扬、徐等地民夫免除长途跋涉之苦,一举两得。
曹操这时提到了一种可能,如果此次蝗灾严重,冀州也有可能受灾。冀州一旦受灾,粮食骤减,北疆军势必难以为继。
一般来说,中原受灾,黄河北岸的冀州肯定要受到波及,曹操这个猜测十有八九都是正确的。
袁绍等人顿时兴奋起来,“急告受灾郡县,封锁蝗灾消息。命令已经到达黄河南岸的各部大军,加强巡查,严禁任何人偷渡河北。”
刘备急返徐州,安排防灾事宜。程昱、满宠等兖州大吏急赴可能受灾的几个郡县,一边指挥百姓抢收粮食,一边开始征调灾民充当战时民夫。曹操还急书田楷,请他务必注意蝗虫流动方向,趁早预防,以免受灾。
****
四月中,邯郸,大将军行辕。
赵云、姜舞、卫峻、刘冥风尘仆仆,率军赶到邯郸。
李弘亲自出辕门相迎。
四将下马拜见。李弘一一扶起,刚想问候两句,刘冥抢先说话了。“大将军,我们给你带来了最珍贵的礼物。”
李弘愣了一下,“礼物?什么礼物?单于庭的勇士还是草原上的骏马?”
“哈哈……”赵云、姜舞、卫峻同时大笑。刘冥抓抓头,吃惊地问道:“大将军,难道在你的心里,大漠上除了战无不胜的勇士和矫健的战马,就没有别的礼物了?”
李弘伸手打了一拳。“什么好礼物,快给我看看。”
卫峻举起马鞭朝身后挥了挥。“大将军,你现在最想看到什么?”
李弘看着一列列的铁骑从中分开,不由摇头笑道:“你们几个,搞什么玄虚?”
“你快说,你最想看到什么?”刘冥突然站到李弘面前,遮住了他的视线,“快说,快说,等一下就没机会了。”
李弘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突然想起了风雪。他离开大漠前答应过风雪,只要大漠上的雪融化了,他就去接她,但他失言了。他匆忙赶到冀州,已经忘记了他对风雪许下的誓言。
“我想看到夫人,你们能做到吗?”李弘看看刘冥,又转头看看站在身侧的赵云。
赵云微微一笑,躬身说道:“如你所愿。”
李弘心跳骤然剧烈,他难以置信地望着赵云,又猛然转头看向卫峻。
“大漠诸王议事之后,夫人就被柯比熊和阙昆接到了火云原,但你离开时对我们说过,只要大漠上的雪化了,你就让我们把夫人接回来。”卫峻摸摸了自己浓密的长须,笑着说道,“燕无畏亲自赶到火云原接回了夫人,并把夫人送到了五原。”
刘冥沮丧一笑,闪身退到一旁,“那只燕山小鸟说得一点都没错,对大将军来说,世上最珍贵的就是夫人。”
白衣如雪。
风雪驻马于铁骑勇士中间,伸手轻轻掀开竹笠下的白纱,冲着李弘嫣然一笑。
这一刻,李弘心神俱醉。
风雪带来的消息让李弘感觉到了来自东北边疆的威胁。
大漠上的气候越来越寒冷,大漠上的胡族诸部不断南迁,胡族很多部落已经逐渐接受了汉人的统治。
柯比熊长大了,雄心勃勃,这位年轻的鲜卑勇士有心重建鲜卑人的辉煌。东部鲜卑大人弥加老了,他准备把东部鲜卑并入中部鲜卑,帮助柯比熊重建鲜卑王庭。
汉人在北疆的武力越来越强大,和汉人争夺大漠,鲜卑人目前没有信心,于是柯比熊把目光转向了扶余国。
风雪对扶余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她不愿柯比熊带着鲜卑铁骑杀进扶余国,她想帮助扶余国人继续过着平静的生活。
“豹子大哥,你能制止柯比熊。”风雪偎在李弘的怀里,小声哀求道,“你愿意帮助扶余国吗?”
李弘沉默无语。
柯比熊长大了,那位虎族的小孩终于成为大漠的勇士了。慕容风终究是慕容风,他看中的人必将成为叱咤大漠的风云人物。李弘想起了初见柯比熊时的情景。当时柯比熊没有感谢自己的救命之恩,他冲着自己大声叫喊,我一定会杀死你的。也许,这正是柯比熊可以成为鲜卑人新一代大王的原因。他心里没有恐惧,他只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就象过去的自己。
“和你一起来的,是你的同门,还是扶余国的使者?”
“长风大师在扶余国地位尊崇,他的很多弟子都是扶余国的王孙贵族,所以……”
李弘点点头,“他们在鲜卑人那里碰了壁,然后马上和你一起南下大汉,这事柯比熊一定知道。你是不是太冒失了?”
“你担心柯比熊怪罪我?”风雪不满地“哼”了一声,“他敢打扶余国,我马上回火云原找他算帐。”
李弘笑了起来,“你先在邯郸歇几天,然后带着扶余国的使者回晋阳拜见天子。此事长公主殿下和朝廷会妥善处理。”
“你呢?你不管吗?”
“扶余国在先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时,曾派使到洛阳,要求归属我大汉,先帝于是让其隶属于幽州玄菟郡。”李弘轻声说道,“如果扶余国依旧承认自己的归属地位,那么鲜卑人打扶余国,也就等于打我大汉,朝廷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真的?”风雪惊喜地说道,“太好了,我马上叫他们去晋阳。”
“你不陪他们去?”李弘诧异地问道。
风雪一把抱住了李弘,“你要赶我走?”
李弘喜笑颜开,“当然不会了……”
风雪到了邯郸,很多北疆大将也陆续到了邯郸,李弘很高兴,特意召集诸将到行辕议事,顺便聚聚。
公孙瓒带着儿子公孙续也赶到了行辕。
李弘夫妇、麴义、张燕、吕布、赵云、颜良、姜舞、张郃等北疆诸将出辕门相迎。
公孙瓒感激不已,言辞间颇为感触。当年战场上的对手,今天变成了同殿之臣,同为中兴大汉而奋战。当年在战场上舍命相救自己的田楷和刘备,今天却成了誓死相搏的敌人。
筵席上,李弘说起了过去的事。当年在幽州的时候,自己曾说过,要请还伯珪兄一顿酒,今天总算如愿了。公孙瓒心里很不是滋味,百感交集,不知说什么好。
麴义先是和公孙瓒喝了很多,然后又去找吕布、魏续等人陪不是,大家一笑泯恩仇。魏续调侃麴义,我们都是武人,刀头舔血,这点恩怨算不了什么,但你得罪了朝中很多耍嘴皮的,这些人一个个阴毒得很,迟早会找你麻烦,大人自己要多多注意。麴义眼睛一瞪,毫不在意地说道,我怕个屁。大不了打完仗,我拍拍屁股回家,惹不起我还躲不起?
酒廷散后,李弘特意邀请公孙瓒到自己的军帐叙叙旧。
公孙瓒先是说了几句感激的话,然后话锋一转,恳求李弘把自己调到后方督运粮草。这个仗,自己实在没法打。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七章 风雷激荡 第十一节
“伯珪兄如果觉得为难,我可以把你和你的铁骑调到西面战场。”李弘笑着说道,“西面战场上的对手是袁绍、刘表、袁微和张扬等人,这样你就可以避开田楷和刘备了。”
公孙瓒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李弘把公孙瓒征调到冀州战场,本是一番好意。现在朝中幽州籍文武大臣非常多,而且象刘和、鲜于辅等人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朝政影响力很大。李弘想趁着这个机会让他多建功勋,缓和与幽州士人之间的仇怨。
虽然前太傅刘虞大人临死前已经把赦免公孙瓒的原因解释清楚了,但作为刘虞之子刘和,作为刘虞故吏的魏攸、刘放等人还是把刘虞之死归罪于公孙瓒。今天刘和等人可以不杀他,但并不代表这些人将来不会公报私仇。公孙瓒的功勋大了,官职高了,自保能力自然也就强了,受到这种威胁的可能也就小了。公孙瓒的生命得到了保障,他即使不愿入朝为官,也可以一直为大汉忠心耿耿地戍守边塞,不至于再心怀异志。
另外,公孙瓒到了冀州战场上,不但可以出面招抚田楷、刘备这些故人,还能给攻打河北的叛逆们一个明确的暗示。只要尊奉天子归属朝廷,朝廷可以既往不咎,还依旧可以委以重任。
李弘的这些想法,公孙瓒也估猜到了,但他无法克服自己的心障。他每走近战场一步,往事就愈发清晰,心里的怨气也就愈发浓烈。不管李弘、麴义这些人如何善待自己,他都无法排解心中的愤懑,他甚至十分憎恶北疆将领那一张张得意洋洋的脸,他觉得那些脸上的笑容都是对自己的讥嘲和侮辱。每当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对阵昔日的好兄弟田楷、刘备,他就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他想报答他们,想和他们一起并肩杀敌。当年,如果没有这两位兄弟誓死相救,自己早已化作一堆白骨了。
公孙瓒为此寝食不安,他非常急切地想离开冀州。今天他之所以接受李弘的邀请,厚着脸皮,强作笑脸赶到大将军行辕,就是想求求李弘,尽早把自己调离冀州战场。
“我不能再待在这里,我要疯了。”公孙瓒低着头,低声哀求道。“希望大将军能理解我的心情。我实在无法面对这一切。我可以去大漠,也可以去辽东,我甚至可以解甲归田,我没有任何要求,我只求快快离开这里。”
李弘吃惊地看着他。从公孙瓒那憔悴的脸上,悲苦的表情上,无助的眼晴里,李弘似乎看到了公孙瓒心碎的眼泪。几年来的平静岁月,非但没有化解公孙瓒心中的痛苦,反而让他更加痛不欲生了。
李弘想劝慰他几句,但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如果自己是公孙瓒,自己未必能比公孙瓒做得更好。自己应该设身处地地替公孙瓒想一想。
“我答应你。”李弘伸手拍拍公孙瓒,“但你要给我时间。我用什么理由才能奏请朝廷把你重新调回幽州?你走了,东面战场的铁骑大军应该由谁指挥?这些问题我必须全部解决了,我才能放你走。”
公孙瓒抬起头,感激地冲着李弘拱拱手,“谢谢大将军。”
过了几天,风雪因为想念孩子,和扶余国的几位使者一起离开了邯郸,往晋阳而去。
从黄河北岸的前线大军里,各种各样的消息接踵而至。
河内太守张扬的大军已经出了荡阴城,正沿着驰道向邺城逼近。河北都尉韩浩率军出了朝歌城,向魏郡的黎阳逼近。黎阳是冀州沿黄河北岸城池中最西端的一个。
袁绍手下大将韩琼、潘凤、朱灵、陶升的大军已经进驻白马,和黎阳隔岸对峙。
豫州袁微、高干、高柔、袁忠的大军已经进驻濮阳一带。
荆州刘表的大军已经进驻鄄城一带,是不是在泰亭方向渡河,目前尚不能肯定。
曹操的大军早已在东阿、苍亭方向集结完毕,随时可以渡河攻击东武阳。
徐州军队逼近了临邑城、茌平城一线,和曹操的大军遥相呼应。
田楷的大军云集于高唐和千乘两地,他是和曹操、刘备同攻甘陵,还是直接杀进渤海郡,目前也无法预测。
根据现有的军情分析,叛军可能在九到十个渡口渡河攻击,如果加上河内方向的两处敌军,叛军的攻击大军多达十二路左右。这其中哪几路是叛军主力?哪几处渡口是叛军主攻方向?李弘和北疆军诸将为此彻夜不眠,连番商讨迎敌之策。
最近,公孙瓒和吕布奉李弘之命,数次书信于青州的田楷和河北的张扬,希望能劝抚两人,但成效甚微。
张扬一直拒绝回信。田楷虽然回信频繁,却都是劝说公孙瓒认清李弘篡逆的嘴脸,趁早临阵倒戈,或者干脆带着铁骑渡河南下,和自己会合一处。只要伯珪兄进入青州,青州就是你的。公孙瓒哭笑不得。
眼看大战迫在眉睫,公孙瓒再次赶到邯郸行辕,请求调回幽州。公孙瓒情绪低沉,看上去疲惫不堪,人比前段时间消瘦很多。李弘担心别人知道公孙瓒的心事,特意把他请到自己的军帐,和他独自商谈。
“武锋中郎将李溯已经和我会合,凭他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统军之责。”公孙瓒慢慢地说道,“这次随我南下的将领有我的儿子公孙续,有长史赵恒、校尉赢秦、郭华,这些人和李溯大人很熟悉。他们会遵从李溯大人的军令,不会给大将军带来任何麻烦。”
李弘劝他想开一点,暂时留下,“我建议让你回幽州的奏章已经呈送晋阳,很快就有消息,你再等等。”
“子民,算我私人求你,行不行?”公孙瓒苦笑道,“你是大司马大将军,主掌朝廷的兵事大权,你完全有权把我调回幽州。”
“伯珪兄,你是朝廷的一位将军,虽然受我节制,但我现在把你调回幽州,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大事。尤其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充足的理由,不是我想调就能调的。”李弘苦口婆心地劝道,“今日朝堂上主掌国事的除了长公主殿下,还有包括我在内的四位上公,我个人是无权随意调动一位将军的。如果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我是什么人?大汉中兴首先需要重建天子的威仪,律法的威严,如果我都不能尊奉律法,那我还有什么资格说袁绍、曹操等人是叛逆?伯珪兄,你总不会希望我象董卓一样,骄恣枉法吧?”
公孙瓒脸显恼色,十分不满地说道:“你根本没有上奏朝廷,你就是不想让我走。”
“伯珪兄,你要替我想想,这时候我把你调走,别人会怎么理解?别人会认为我不信任你,不信任除了北疆旧将以外的其它将领,这会动摇军心的。你现在代表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朝中除北疆旧将以外的其它各系将领。”李弘再劝道,“你走了,我怎么向大家解释?我总不能对各部将领说,你把兄弟之情放在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