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我看看你的功夫练的到没到家吧!”杨文广纵身一跃,双手出掌,犹如下山猛虎,分明只有十一二岁的年纪,但是那股压迫的气势却扑面而来,陈凌不由的眯起了眼睛。这家伙的功夫看来张蓝风有的一拼,要是能把他也弄到我手下就好了。
现在的陈凌真的是求贤若渴,一看到能打架的就想着能不能把人弄过来。
他现在老在想着李沆会不会对自己下狠手,身边多一个会功夫的人,自己的命就多了一层保障。
虽然他也知道让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来保护自己说出去都有些可笑,但是了胜于无啊。
玉儿他是指望不上了,虽然她一再强调,她的那个师父很厉害,但是陈凌根本就不相信。一个厉害的师父能把自己的徒弟给弄丢,让人贩子给抢走了。这样不负责任的师父应该挥刀自宫去绣花。
呼吸之间杨文广的掌风已经逼到了张蓝风身前,只见张蓝风双脚紧紧贴地,下盘稳如磐石,双膝向后成九十度弯曲,身体后仰,绷紧腰间力道,避开了杨文广击出的双掌。在杨文广双手变拳改变招式向下砸去的瞬间,张蓝风的右脚踢向杨文广的手腕处。这一脚力道十足,如果被踢中,杨文广的左手就算了废了。
感觉到胳膊下方的异样,杨文广的身体向左一动,把重心集中在左脚上,右脚轰然击出,和张蓝风的腿碰在一起。
两人踢出的脚都用了全力,只听见砰的一声大响,两人都被对方的力道给逼的后退了几步。
张蓝风借势站稳之后并不停歇,一招横扫千军,右腿高高的就横扫过去,刚劲威猛,力大无比,如果被这力道来一下,陈凌觉得自己身上的骨头怎么也要折掉个几根。
这才是打架啊,陈凌有些不好意思,和张蓝风杨文广相比,他刚才的打架连皮毛都算不上,至于孙进宝和马成拿着的砖头,你好意思拿出来显摆!
看到孙进宝和马成趁人不备悄悄的把砖头藏进包里陈凌才舒口气,这两个家伙还是有点脸皮的。
杨文广喘一口气,看到张蓝风脚一落地就急攻而来,一个俯身就躲了过去。
张蓝风一击不中,转身又是一个横扫,杨文广暗道这张蓝风频频出腿,莫不是在武学一道上专攻腿法。既然他练的下盘那自己就要攻他的上身。正欲抵挡这一击却不想张蓝风半途变招,这一记横扫乃是虚招,后面紧接而来的铁拳才是实招,正对杨文广的面门。
杨文广没有想到张蓝风会突然变招,看着凌冽的拳头马上就要砸到自己脸上,脚下急转,身体近全力的后退才堪堪避过了张蓝风的这一拳。
“好!”马成早就已经看呆了,这哪里是打架呀,这分明就是江湖好汉在过招呀。他看的如痴如醉,看到张蓝风这一拳让杨文广的狼狈的后退,心里激动,嘴里忍不住高喊起来:“张哥厉害呀!这姓杨的也不过如此嘛!”
听到马成的话杨文广的脸色异常难看,估计心里把马成揍了好几遍。
杨文广是琢磨出味儿来了,这张蓝风的功夫还要在他之上,虽然自己有些大意,但是看的出来,张蓝风的功夫绝对不是花架子,虽然招式有些繁琐,但是同样招招致命,甚至比自己学的还要阴狠毒辣。
他应该不擅长武器,杨文广想到,自己的枪法已经纯熟,要打过张蓝风应该不是问题。
可是谁想到今天还要打架呀,去官学读书可不允许带兵器,不然会被先生活活打死。况且,他今天连官学都没有去,而是跟着大哥混到龙猛军去玩了。回家的时候自家的小厮禀报说向少爷今天来过。
这向治通只要来风波府找他肯定没有别的事,除了打架。
这帮家伙也是,自己不在去东司干什么,这不是明摆着要挨打吗?东司那帮杀才才不管你是谁呢,照打不误。
那里都是一帮武将的后人,早早的就跟着他们的老爹学的一身匪气,读书一塌糊涂,打架却是一把好手,就向治通这样的三脚猫功夫找上门去只会被人家拎着衣服给扔出来,不把他挂城门上就不错了。
其实杨文广是不太愿意在书店街的官学读书的,那里都是一些文臣的后人,自己这个武将的后人在里面显得特别的碍眼。
还是和那帮杀才待在一起有趣。
没事的时候几个人溜出去去掏鸟窝,或者去演武场比划上几招,要多快活有多快活。
可是他爹就是不让他去东司读书,非要求皇上把自己弄到书店街来,别提多别扭了。
要知道,文臣和武将的孩子基本上是玩不到一起的,见面不打架都是奇观。
更何况杨延昭这样做肯定会引起群臣的猜忌,即使有皇帝撑腰日子也不好过。
可是不来是不行的,他爹会把他的腿给打断,眼睛都不带眨的,上过战场的人好像都对断条胳膊折条腿这样的伤不在乎,只要命还在就行。
他大哥倒是想来,那殿前司他根本就不像去,里面都是禁军的牛人啊,一个个威如猛虎,要是没有杀过人你都不好意思给人打招呼。
杨传永的龙猛军里面其实人员构成很复杂,一部分是从骑兵中挑选,另一部分则来自于绿林大盗。地方上抓到的或者归顺的盗贼,如果有身手好的一般都送到汴京的龙猛军,所以这支军队虽然不好指挥,但是真要打起仗来却是一支精兵。
现在杨传永是军中的小校,手底下有二十几人,如果加上战马的话也能有一大片了。
龙猛军是骑兵军,杨传永隶属于龙猛军下的轻骑兵,他的这对人马不是作战,而是深入敌方探查敌情。
也亏的他爹杨延昭的名声在大宋人尽皆知,即使是盗匪也对杨延昭敬仰就加,所以杨传永在这里倒也混的风声水起,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能力出众,带着手下兵卒立下了很多战功。不然在这个刺头满地跑的龙猛军中他杨传永能管的住这帮糙汉才怪。
第五十六章 你不懂契丹文()
本来杨传永也乐得待在龙猛军中,在他眼中,这龙猛军虽然多为盗匪,但是个个身手不凡,又很重义气,比殿前诸班那些人好太多了。
一想到殿前诸班那些文臣武将的子弟趾高气扬的把一把大刀耍的像绣花一样杨传永就来气。抡起刀来这么起劲,可是根本就砍不死人,弄不好自己会砍自己一刀。真不知道请的那些教头是做什么吃的。
真要到了战场上被人家一刀就给砍飞了。
头都找不到。
可是这在军中待的时间一长,杨传永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自己不懂契丹文!
这简直让他抓狂。每次好不容易抓到了一个辽兵,结果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他一句也听不懂,还得带回来审问。
真的是太麻烦了,而且也危险。
谁也不想时刻在敌方的地盘上带着一个敌兵到处跑,万一嘴巴没捆结实喊出一嗓子来,那他们这些人全都得死在辽国。
虽然打仗是要死人的,但是能少死一个也是好的。
都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是真正能十年归的又有几个。
出征的那一刻,就是诀别,能活着回来对那些厮杀汉来说就是一个奇迹。
谁都不能保证能活到第二天。
为了能让跟着自己的人多活下几个,学习契丹文真的很有必要。
可是官学里学的是圣人之言,那些之乎者也能让杨传永吐血。少数几个懂得契丹文的先生也都在军中效力。
他只能在军中休息的片刻跟着先生学上几个字。至于坐在窗明几净的大堂之上看书,还是算了吧,他根本就出不了军营。
那些脸上刀疤交错聊起天来来脏话不断的肌肉大汉好奇的把脑袋凑过去,不明白杨传永用毛笔在纸上画的那些像蚯蚓一样的弯弯是什么,还以为是画鬼符。
“老大,你这画的什么东西?这般难看!”一个壮汉一边拿麻布擦拭着手中的长刀一边好奇的问道。
画这么难看的东西有何用,还是把刀好好擦拭一遍是正事,上战场的时候好能多杀几个辽狗。
“这是契丹文,等我学会了,抓到了辽狗咱自己审问就行了,不必带回来。这样咱们活命的机会更大。”杨传永停笔说道。
“嘿嘿,还是老大学问深,俺们这些粗人可不行,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更不要说辽狗的字了,看着都费劲。”大汉挠挠头嘿嘿一笑转身出门去了。
杨传永是他们的大哥,他说那东西有用就一定有用。能保命的东西啊,可不敢打扰到大哥。
在这帮人看来,杨传永这样出身居然能和他们这帮泥腿子厮混在一起,还称兄道弟,对他们来说这真是天大的荣耀啊。有哪个高官子弟把他们这些大头兵放在眼里,不让他们去送死就该烧高香了,哪里还会绞尽脑汁的为了他们能在打仗的时候多一分活的希望而找各种方法。
他们这些人想法很简单,像杨传永这样的人,拼了命也要护他周全。
就因为他把他们这些人当人看。
杨文广也想和他大哥一样去军中当值,觉得热血男儿就应该在马上建功,而不是和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样只会指指点点,真到用的时候就吓破了胆。
而是这样的想法一说出来就被他爹狠狠的揍了一顿,三天下不了床,把他娘心疼的直掉眼泪。
熊孩子好好的和你爹说这个做什么,真是闲自己过的太舒坦了。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你居然不当回事,还想着去军中。也亏着我拦着,不然你的腿早断了。
杨家尽忠的人已经够多了,你总得让你爹这一脉留下点香火吧。你大哥已经身在龙猛军,打了几次仗,差点就回不来。你二哥读书还好点,就是不够聪明。你说你再不听话,那根本就是找揍。
再说了,你现在才多大?你以为在军中就不要读书了?不读书你连兵法都看不懂怎么能当上将军!和别人一样拿着大刀冲锋?简直就是丢杨家的人!没看你大哥现在在学契丹文嘛,他这是脑袋开窍了。不然啊,当上了将军也是个无能之辈。
记住,咱杨家出去的将军,必须是能征善战的将军,不然老百姓会把你骂死的。
杨文广一听也是,算了还是老老实实读书吧,先想办法把兵书读好了再说。
可是,当他进到官学的时候先生黑着一张脸告诉他,这里不学兵书。
要想学,找你爹去呀,他可是大宋有名的武将,打仗厉害,连辽人都以为他是将星转世。你放着不要钱的老师不问,跑过来问我一个对兵法一窍不通的老人家,这是在鄙视我读书少么?
于是,一心想学兵法的杨文广被官学的先生狠狠骂了一顿,扔到最角落的地方不闻不问了。真是孺子不可教也,看到就来气。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身边怎么多哈气连天的家伙!这不是最角落的地方么?人都快要挤爆了。
看着一个个挖着鼻屎、不是呼呼大睡就是张着嘴望天神游的人他发现,原来这帮家伙比自己还要厌恶读书。
当杨文广坐过来的时候他几乎被所有人鄙视了一遍,那些翻着白眼的家伙就像看到了一坨东西一样嫌弃的表情再明显不过。
直到杨文广把几个翻白眼翻的快要失明的家伙好好打了一顿,这些家伙的眼睛里才冒出敬仰的光彩来。
在不喜欢读书的人群里,拳头往往是实力最好的证明。
你如果对着他们吟上一首诗词,十有八九会挨揍。
杨文广不会吟诗,能让官学的先生吃瘪,这就是他们的人了。至于他爹是武将,这个是可以忽略的。现在他们最大的敌人官学先生还有其他地方那些不会读书的混蛋。
一帮人揍另一帮人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杨文广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他们,打架,真的不是人多就可以。当你有绝对的实力的时候,当然可以凭着人多干掉他们。但是当你的实力不足以轻松的吞掉对方的时候,方法真的很重要。
一个小小的口袋阵就能把那些混蛋打的嗷嗷乱哭。
不要问杨文广怎么也会兵法。他不会,但是如果他一点都不懂的话那只能说杨家的教育很失败。
既然不能像他大哥那样在军中一展抱负,那就在这些小孩子身上练习一下我对兵法的理解吧。反正又死不了人。
可惜他今天不在,不然的话向治通他们也不会被打的这么惨,还被打了两遍。
东司那帮杀才下手已经够重了,没想到一个私塾里的家伙出手也会这么阴狠,还冒出来一个功夫十分了得的人,而且绝对师出名家。
“改天我们比试一下兵器,我对你的功夫很感兴趣。”杨文广说道。
“我也是这么想。”张蓝风点头回答。
好像两个人是多年好友一样,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的客客气气,让陈凌都怀疑这两个家伙是不是擦出了点什么火花。
第五十七章 跪下听旨()
陈凌觉得自己要被玉儿给逼疯了。
他家怎么这么复杂!
难怪皇帝会对那些世家大族心有忌惮,不忌惮不行啊,就一个江南的陈家,盘根错节的关系已经把陈凌给绕疯了,政治联姻真的太复杂了。两个年轻人入一下洞房居然会牵扯到那么多人的利益,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政治联姻真的是小儿科。两个年轻人脱一下衣服还没进入正题,门外的那些叔叔伯伯们估计都能捞到不少钱。
联姻真是一个可怕的事情。
“你到底记住了没有?”玉儿对陈凌的表现很不满,这家伙聪明程度好像和她的预期很不符,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点神童的样子。
“大姐,你不过才说了一遍!我从你说的这一遍中就知道你陈家的人绝对不会少于一百人。这还是本家,如果算上那些联姻、师生、亲戚等等,那怎么也有一千人吧。这还不包括你家族谱上那些已忘人!”陈凌躺在躺椅上,脸上沾满了黄瓜片,逼着眼睛晒太阳:“这么多人,你想仅仅是说一遍名字和官位就让我记住,怎么可能!我看你还是把那些人老老实实的写下来吧,等我有时间了会看的。放心,我的记忆力很好,一个星期就能背的滚瓜烂熟,如果背不下来你可以咬我。”
陈凌实在受不了玉儿的唠叨,难得今天天气好,多晒晒太阳,补补钙,说不定能长到一米八。这样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也能趾高气昂的说自己身高八尺。
“别说我没提醒你,李沆可是老狐狸,你不早点把陈家了解清楚的话肯定会露出马脚,脑袋搬家的时候别说我没提醒过你。”玉儿啪的一声踢开了脚下的小石子,惊的陈凌一个激灵就直起了身,脸上的黄瓜片掉了一地。
“真不知道往脸上贴黄瓜干什么!”玉儿头也不抬,气鼓鼓的转身回屋。
后面传来陈凌的声音:“贴黄瓜美容啊,让脸变的更白。”
更白,你是准备给人当小相公么!玉儿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也不知道陈凌说的是真的假的,脸上贴黄瓜片真的能变白?
不管了,试一下再说。
引龙醉开始酿造,以前的小作坊只能算是试水。
现在不一样了,皇帝算是这酒的最大东家,催着李沆抓紧大量生产,他还等着收钱呢。李沆准备把那几间小作坊拆掉重建,地他都找好了。但是陈凌不同意。
小作坊还有用,比如说这间小作坊酿造出来的酒是最纯正的,因为灶火没停过,所以酒香更浓,这里生产的是最高品质的引龙醉,只卖给王公大臣,其他人掏再多的钱也不卖。
差别销售才能让利润最大化,同时,这个外人看来神秘的小作坊就是最大的噱头。如果再让几个人去搞点这作坊的传言什么的就更好了,用料更考究啊,火候更精准啊,工艺更复杂啊,随便一传都能让人觉得这里酿造的酒不一般。
品牌很重要。
只要能记住引龙醉这三个字,就行。
当然,这间小作坊最引人的地方还是门上面那块巨大的牌匾,龙飞凤舞的写着“引龙醉”三个字。这当然不是作坊的名字,不过皇帝给你提的字你好意思挂一边?
挂匾额的时候作坊四周的那些住户哭的黑天昏地,激动的直锤胸口,力道大的要吐血。一个妇人想去劝被一脚给踢飞了,挂在树枝上好半天才下来。
皇恩浩荡啊,有了这三个字,附近的地价能再翻起码一倍,本来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的人腰板马上就挺起来了,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成为汴京地价最高的地方之一。
你见过哪家作坊能让皇帝提字的!
作坊里的几个下人又涨了一成的工钱,让他们几个人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开工,如果不是陈凌告诉他们不下工就扣钱的话他们准备把自己累死在作坊里。
李沆家的下人看见他们几个眼睛红的都要冒血,早知道一个月下来能有这么多工钱就该跟着去呀。谁能想到去烧个火而已,比在李府里的工钱要高一倍还多,当初是谁说去作坊干活就等于被扫地出门的!
那几个去烧火的人还是管家点着名逼着去的,出门的时候哭的都成泪人了,简直就是生离死别。
那个时候给他们递把刀都能把管家乱刀砍死。
现在那叫一个关系好,恨不得一个月天天往管家家里跑,原来管家老爷是在关照他们,每天干活不累,工钱还多。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现在他们只要一回李府转悠肯定就有人围过来,问问作坊还要不要人,弄的整个李府都人心惶惶,李夫人都发飙了,一大家子下人这是要造反啊,整天想着去作坊,是我李家给的钱少了?
好在李沆新建的作坊马上就要完工了,他已经让夫人告诉府里的下人可以让他们的家人去新作坊找活干,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在李府好好干活,别整天胡思乱想,否则就赶出门去。
陈凌看着一座座马上就要竣工的作坊,这里面有自己一成的银子啊。
对于李沆分出去七成给赵恒陈凌是没有意见的,背靠大树好乘凉,后世这样的事情很常见,不然你真的天真的以为那些企业仅仅靠着自己就能做到全国甚至是全球五百强!
陈凌一直都认为李沆和寇准是有钱的,这点他很坚信。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两个家伙这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