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七三章 来报名了()
要真让你的儿子去算学院读书,恐怕你会立刻挥剑自刎吧。
算学院是什么地方,整个朝廷心知肚明,那根本就不是读书人会去的地方。
人家算学院教授的算学,和你学的圣贤之道根本就不沾边。你说一个秀才去哪里学什么?恐怕请他们去他们都不会去。
不用自己站出来说话,抬头看看皇帝,从皇帝的表情里就能看出来,他根本就不管这种事。
这御史今天是不是脑子进水了?算学院可是皇帝亲自下令建造的,如果没有皇帝点头,陈凌会这么做?
当初建算学院,陈凌就把话说的再明白不过,算学院并不是和官学还有其他书院争夺读书士子,而是要给百姓一个出路,同时充实朝廷的算学人才。
寒门子弟多了一个出头的机会,朝廷多了一个取才的地方,一举两得的好事,怎么到了这御史的嘴里就变了味儿?
寇准在身后拉拉李沆的袖子,想让李沆出去为陈凌说两句。李沆不为所动,把手背到后面摇摇,告诉寇准要沉得住气。
还是年轻了一点哇,李沆心里叹道,寇准什么都好,就是太沉不住气,迟早要在这个上面吃亏。
赵恒饶有兴致的拿起一本奏折看了看,然后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老御史哭了半天就等来了皇帝这样一句不清不楚的话,真要发问,就被一个同僚拉了进去。
皇帝已经表明了态度,再表现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那就给皇帝难堪了,点到即止,是非曲直自有皇帝判断。
老御史不满的看了一眼拉自己的那人,见是自己多年的好友,正要发怒,脑子终于转过了弯了,看了看赵恒稳坐在龙椅之上没有一点变化就知道自己大意了。
想起来这算学院好像是皇帝下令都建的,连那个陈凌都是皇帝下旨任命的院正,弹劾陈凌,不就是打皇帝的脸么!
大意了,大意了哇!
是哪个王八蛋怂恿老子弹劾陈凌的!老御史现在很后悔,活了一辈子,在朝廷当了一辈子官,怎么越当越糊涂了?
当皇帝的脸,真是活的不耐烦了哇,心里早就沉了下去,想着回家要不要给家人道个别,不然到时候被抓进大牢,连后事都来不及交代。
刚才准备接着老御史的话继续发表意见的人也立刻闭嘴,这个时候出去弹劾,完全就是找死。没见皇帝脸上连个表情都没有嘛,没有表情就是最大的表情,那样子就是在告诉他们,谁出头是倒霉。
弹劾的奏折已经摆到了皇帝面前,拿是拿不回来了,幸好不是一本奏折,慢慢的一大推。
法不责众,最多就是训斥一番。
只是不知道老御史会怎么样,他可是在朝堂之上叫嚷了半天,把陈凌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哇,骂陈凌就是在骂皇帝,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回家。
朝会终于结束,老御史呆呆在站在那里望着皇帝的背影。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拐弯抹角的骂了皇帝半天,居然还被赏赐了一壶引龙醉,惹得百官羡慕不已。
这可是宫里的引龙醉,平日里谁有这样的恩宠!
寇准很无耻的提醒老御史,这引龙醉可是陈凌的酒。
一句话把他吓的差点摔倒在地上,又是陈凌!他实在不想再听到这个名字了。
朝廷是没有秘密的,朝堂之上的争论和弹劾像张了翅膀一样迅速的飞出了厚实的宫墙,口口相传。
汴京城最不缺的就是八卦流言,朝堂上的八卦更是他们的最爱。作为一个生活在汴京的百姓,心理是很高傲的,这可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地方,这么多年下来不知道沾上了多少龙气,连说话的语气都透着一股骄傲。
普通的八卦流言早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聊点政治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正儿八经的汴京人。
就和后世的京城一样,每家每户都有看报纸的习惯,不管是人民日报还是参考消息,都看的津津有味,凑在一起能聊上半天。如果你插不上嘴,只会被人鄙视没有大局观。
老御史还没家门就听到家里哭声震天,像死了人一般,心里大惊,难道皇帝终于还是动了杀心?踉踉跄跄的回家,却看到屋内的大堂之上摆着自己的牌位。
可能是太过仓促的缘故,灵堂布置的很简陋,连个棺材都没有,只有一些白布挂在梁上,还有刚刚写好的挽联,几个下人正在哭哭啼啼的往柱子贴。
老御史一露面屋里的人都吓的魂飞魄散,一个个四散奔逃,像见到鬼一样。
“老爷??”他的结发妻子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说道:“难道你死不瞑目,来让我替你报仇?”
什么死不瞑目!
这是谁在作践老夫!
结发妻子不能打,结结实实的揍了几个皮粗肉厚的下人才感觉气顺了一点。
老爷没死的消息让全家人都欢天喜地,赶紧把老爷的牌位扯了,看着就晦气。还有那些挽联和白布,统统都拿走。
“外面现在都传疯了,说老爷被皇帝赐了毒酒。”妻子愤愤的说道,说的有鼻子有眼,由不得他不信。
“赐酒是真的,那可是上好的引龙醉!什么毒酒,简直糊涂!”老御史觉得自己完全要疯了,好不容易得了一壶宫里的引龙醉,怎么就会被传成这样。
根本就查不出来是谁传的,现在整个汴京都在传。流言止于智者,可是,诺大的汴京又有几个智者?
只要一和陈凌这个名字沾上边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以后千万不要和这个名字有任何的瓜葛,折寿哇。
祖应元老怀畅慰,觉得算学院几年之后肯定会在大宋声名鹊起。
已经有几十人来报名,听说路上还有源源不断的寒家子弟正在赶来。
算学院的规模不小,教学楼就有三座,容下两百人不成问题。但是陈凌并不想一下子就招两百人。一百人就差不多了,再多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祖应元把他的五个老友全部弄到了算学院,一个个名头都大的很,放到后世绝对是两院院士级别的泰斗人物。
但是在陈凌看来,老师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年纪不同,接受学问的速度也会不同。
陈凌打算根据年纪大小分成几个班,这样就能避免太多的差异。
不用交纳学费,算学院提供所有的吃穿用度。当然,如果带进来一些土特产吃食什么的也不会被禁止。
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算学院的大食堂不能勉强所有人。
衣服更是好办,算学院就早就让人赶制了几百套,进到算学院之后测量一下身高就可以领到两套合身的衣服。
两套衣服,对于很多寒门子弟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恩赐,很多百姓家里每人能有一套衣服那日子过的都算好了。
有多少人农夫家里连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只能穿着破洞百出的衣服顶着烈日耕田。
真的是衣不蔽体。
两套衣服,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奢侈。
把孩子送来的百姓直抹眼泪,头一次听说,送孩子学本事,一文钱不用花,还送衣服,还有比这更好的去处么?
狠狠一巴掌就扇到已经乐疯的孩子脸上,给老子好好学,学不到本事看老子不打死了。天下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要是不尽心,活该你一辈子受穷。
李三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的好处,在算学院根本就闲不住,天还不亮就从床上爬起来,抡着一把大号的扫帚开始对算学院的广场招呼。
已经扫过三遍了,陈凌担心这样下去那个刚刚建好的广场迟早会被李三给扫出一个坑来。这哪里是在扫地,这是在耙地哇。
广场上的青砖都快被扫出粉末出来了。
广场旁边有一个演武场,赶紧让他去那边折腾,这帮杀才一天不动手就浑身痒痒。看着李三和几个人拳拳到肉打的正欢实,陈凌就一阵肉疼,一拳打到脸上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还笑嘻嘻的接招。他们的表皮神经难道都被切除了?
石灰场哪里不需要他们去照应,已经有足够的人手。以那些人防守的严密程度,陈凌觉得就是一只蚊子就不敢飞进去。
强大的弓弩和箭簇不是说笑的,一声令下足以让擅闯之人变成一个刺猬。
而且每天都在练习,那些人分成几队,互相较着劲,比看谁的箭法准,每天几百个稻草人身上都会插满了箭簇。让陈凌心惊胆战。
祖应元倒是宽心,每天都会按时去石灰厂察看,根本就不担心那些兵卒会失手射他一箭。
对于陈凌的担忧祖应元满是鄙视,堂堂大好男儿岂能怕区区刀剑,没有一点血性,呸。
这算什么?我只不过是担心被误伤而已。
张景看看自己,又看看天,鼻子里哼出一声,表示对祖应元的支持。
两个人挺胸抬头的进了石灰场的大门,留下一脸不满的陈凌,这石灰厂可是我的,你们神奇个什么劲!
算学院和石灰场相距有十多里,在算学院根本就不知道那里是什么,不用担心会泄密。而且,隔着一道十米高的围墙,陈凌相信没人能爬的过那道围墙。
第一七四章 我是指路明灯()
招收进来的学生第一天就被告知不能出算学院的大门,否则会被除名。
这是算学院的第一条规矩,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封闭式教学是不人道的,但是也是最有效的知识传授手段。
当然,必不可少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会缺少,陈凌会带着他们去户部、兵部、工部还有官方经营的铁盐等地方去实习。不过不是现在。
起码也要一年以后,现在这些人连基本的数字都还不认识。
阿拉伯数字还没有传进大宋,除了陈凌和祖应元,都还不知道阿拉伯数字是什么。
不能用汉字来教,太麻烦,一个简单的符号远比几个字要实用。
不愧是算学方面的大儒,祖应元不过是说了一个时辰,他的那几个老友已经使用的得心应手,频频点头,对这种新颖的符号很感兴趣。
不仅书写起来更方便,而且演算的时候速度也会更快。
至于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几个头发花白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阿拉伯到底是哪个国家。
阿拉伯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是一块区域。只能说在大宋的西边,比西域还要远上不少。自己那个师父就是去过那里,没有任何的理由。
想问呐你们去找他,反正我是不知道,只知道他把这些符号一股脑的丢给了我,让我必须学会。学不会不给吃饭,还经常挨揍。
如果要是再勤奋一点,这点算学知识根本就不在话下。
几个老头气的胡子横飞,恨不得一巴掌拍死陈凌。
空如宝山而不知珍惜,真是糟蹋了他师父的那身本事。
这是多深奥的学问啊,有机会学居然还偷懒,这种败家子行径让他们羞于为伍。这么大的一场机缘陈凌这家伙只是学了些皮毛,而这些皮毛足以让他们这些算学大家听力膜拜。
他们只要一想到这里就震惊的无以复加,陈凌的师父该是怎么样的一个猛人哇。
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知识的人总是很难让他们坐下来的,别说一个时辰,就是半个时辰都不容易。他们发现坐下来听祖应元给他们讲课并不比耕田容易,画一个圆圈也不比猎杀一只野鸡简单。
算学的启蒙首先要从数字开始,汉字零到十是必须要学会的,不然连外面的账本都看不懂。阿拉伯数字当然更要掌握,这是为以后做准备。
一个新兴的符号总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被世人所接收。让大宋所有人立刻接受阿拉伯数字是不可能的,即使再方便、再实用的东西也需要时间的验证。人类的惯性是巨大的,惰性也是巨大的,几千年来汉字算学口心相传,让他们骤然停止,接受一个全新的事物,没有几年几十年的时间不容易做到。
陈凌不急,这就不是能急来的事。
就是祖应元都不得不承认,这种简单易懂方便实用的符号真要推行起来肯定困难重重。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后世有名的教育信条放到大宋依然适用。
在白纸上作画要简单的多,有了第一颗种子,早晚会播种到大宋的各个角落。
马成也来了算学院,他爹知道算学院正式开始招收学生之后第一时间把马成绑了进来,不学是不行的,只会被打的更狠。
陈凌就是马成老爹见过的做好的榜样。
一个原本露着屁股在自家粮店门口傻坐着的少年,此刻已经是堂堂的六品官员,执掌一院了。再也没有这个更好更励志更让普通人想入非非的案例了。
陈凌可以,马成没道理不可以哇。
不就是算学么,学,花多少钱都要学。
算学院现在的名气大的很,不说别的,有祖应元在这里坐镇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更不要说当今皇帝还时不时的来这里查看。
这可是能见到皇帝的地方,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明白,算学院很受重视,能在里面待上几年,出来了最不济也会衣食无忧。
甚至会和陈凌一样,踏入官场,成为堂堂的朝廷命官。
读书的人太多了,考取功名万里挑一,谁知道能不能轮到自己?有很多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别说举人,连个童生都捞不到,一辈子被人嘲笑。
即使中个举人老爷又如何,还不是得乖乖的在家等候,十年都不一定有朝廷的任命下来。
但是算学院不一样,大官做不了,做个小吏、做个九品的小官还是能的。
没听陈凌说嘛,到时候他们这些人都会进入到朝廷的各个机构里面,这是多少普通人求都求不来的大好事。
能不能做官先两说,起码和别人说起来,自家也有人在朝廷里当差,说话都觉得硬气。至于讨个媳妇儿更是不在话下,那是很多人家追捧的对象。
一个县衙里的差役都能让无数人巴结着,更不要说这些可以通天的大衙门了,那可是能看到皇帝的地方,里面的官每日都要上朝的。
县衙的差役顶天了见到的是县太爷,自家孩子见到的可是尚书、宰相这样的大人物,岂是那些差役能比的了得?
想明白了这个马成的爹整日对算学院翘首以盼,经常来打听。
祖应元每次都乐呵呵的接待,没有一点厌烦,有人来算学院求学,这是大好事,问上一万遍他都不会急。
南堂是去不了了,马成连算学院的大门都出不去。
祖应元对马成印象深刻,每次都被他爹领着来见祖应元,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前面的木板上写着几个阿拉伯数字,已经朗读了几遍,可是马成还是没有学会。祖应元不可思议的看着马成无聊的趴在桌子上睡觉。
一把戒尺就朝头上招呼,敢在他的课上睡觉,真是活的不耐烦了,谁不知道他祖应元是出了名的严厉,别说睡觉,连个哈欠都不敢打。
脑袋上有包是正常的,马成不敢摸脑袋,只要稍微一摸就疼的直咧嘴。
课也不能听了,站在门外用双手举着一把凳子,高高举过头顶,不能放下来,否则又是一顿打。
不敢偷懒,教室的窗户很大,祖应元只要一扭头就能看到,偷懒的话只会让惩罚加倍,没有一点商量。
作为第一个被处罚的人,是不可能酌情轻判的,只会加倍,这是杀鸡给猴看,算学院需要立威,以此来告诉学生,算学院的规矩不能坏。
已经两个时辰,马成感觉自己的胳膊已经没了,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凳子,平日里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凳子此刻就像一座大山,压的他喘不过气。
再也不敢上课睡觉了,这种惩罚只要有一次就会终身难忘,从此上课精神抖擞,眼睛眨都不敢眨。
晚上疼的睡不着,胳膊有些轻微的拉伤,酸痛的厉害。
算学院里面的郎中给了两贴膏药,两只胳膊一边一个,很难看。
第一天就是这样严厉的警告让马成如坐针毡。
这是要杀人哇,他没想到算学院的先生会这么一板一眼,毫不马虎。
“谁让你这么倒霉!”陈凌对马成说:“算学院第一天总要找个倒霉蛋来立威,好让学生有敬畏之心。正愁不知道找谁呢,你就来了。有人想睡觉你马上递过去一个枕头,不拿你立威拿谁?”
“可是我对这算学真的打不起精神哇,那些符号到底是什么鬼东西我到现在还没看懂。弯弯曲曲的,像蚯蚓一样。这也是学问?”马成苦着脸。
“我告诉你,这是全天下最聪明的学问。马成,不要让我瞧不起你,既然你来到算学院,就该学出个样来,不然趁早滚蛋。”陈凌说道:“你都没看到你爹送你进门时的样子,脸上都快笑出花来了。为什么?他觉得自己的儿子能在算学院出人头地,能不用像他一样天天给人赔笑脸,见到差役都得提心吊胆,生怕得罪了别人。不要和我说你脑子笨之类的话,我告诉你,这天下笨的人多了去了,只要老老实实的努力,总会改变的。勤能补拙。”
马成安逸的太久了,需要好好想想以后的事,他爹不能保他一辈子,路还是要自己走。
现在的孩子都早熟,但是早熟不代表就真正的成熟了,该迷茫的还是要迷茫,还不知所谓的依然不知所谓。这样的孩子多了去了,随便拎一个出来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算学院求学。
在他们的眼里,生存这个大问题还距离他们很远,每天回家能有一碗饭似乎是正常的,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要去把这碗饭给挣出来。
陈凌不介意自己做一个指路的明灯,这种只有哲学家和思想家能做的事当然要由自己来办。
更何况马成是自己的第一个朋友,如果不让他学出个样子来,他还真不好意思见马成的老爹。
也会让外人对算学院的教学质量产生怀疑。
马成可是他陈凌的好友,他在算学院都没学出什么本事来,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于公于私,马成都要做好,他别无选择。
现在算学院使用的教材由祖应元亲手编写,陈凌看过,太难了。如果没有一定的算学基础,根本就看不懂。
这就不是小学生应该学的东西。
第一七五章 书还是要自己写()
晚上没有回家,直接在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