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儒道之天下霸主-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是宁江这些日子上书给朕的折子,他的每一个思路,每一个想法,全都写得清清楚楚,你到南方去,好好的把它们看一看,想一想,朕不需要你学得他一半本领,但至少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周太后对着他,默默的摇了摇头,作为最后的证物,她又怎会让那些折子还留着?她仿佛再一次看到了,那些带着她丈夫的血迹的折本,在火炉中如同灰色的蝴蝶般,一片一片的断裂,翻飞,仿佛在嘲笑着什么,仿佛在隐喻着什么,它们是那般的神秘,明明是没有生命的折子,在它们焚烧的那一刻,她却仿佛闻到了死亡的味道。

    看着摇头的母后,宋乾自嘲的苦笑着,是的,这种时候,他怎会指望那些东西还能留着?他转过身,失魂落魄的往殿外走去,不顾母后在他身后的叫唤,抬头看着秋日里毒辣的太阳,这片天地,这个世界,在他的眼中,一切都变得反常了……

    九月的最后几天里,难以计数之大量蛮兵,分从夏缺口、贺兰山缺南下,与此同时,还有不知多少的蛮族妇女老幼,从银川迁移至落入蛮族手中的北面各州。

    紧接着,蛮族开始以燎原之势,对逼近北方各州的百万华夏大军发动总攻,华夏一方遭遇了比几个月前更大的惨败,死伤无数。

    华夏朝廷一边集结兵马,一边重拾保甲法,但已是时不我待,蛮族“豹王”察割,亲率猛将盆敌烈、女巫萧古,与数十万蛮兵蛮将,以不可挡之势横扫湟河以北,吕州、蔡州、并州、潞州等全数落在蛮族手中,原本被奸相宁江集结于湟河上游,却因新天子意图收复四州而被迫分散北上的百万华夏大军,在不断的溃逃中,几乎死尽死绝。

    其后,蛮将李胡、蒙郁各率十几万大军,直接从湟河上游,几乎无人可挡的一路击破霍州、兴阳州、程州、随州。新天子下令天下勤王,各州各府之兵力纷纷北上,救援京城。李胡兵压昊京,蒙郁轮番击破赶来救援京城的颖州兵三十二万、平州兵二十万,以及武、敬、汝、常等州兵力。华夏官兵不断集结,又不断的被击溃,短短的半个月间,京城便陷入了被蛮族兵压的灭顶之灾。

    通缉奸相宁江的海捕文书,不知何时,在各州各府悄无声息的被撤去,被勒令还乡的平章事军国重事徐修省又被急忙请回。因重拾保甲法而紧急编收的各路民兵,重新发放兵器后,来不及训练就被派上战场,然后不断的被击溃、被屠杀,山河色变,华夏惊惶。

    ***

    随州,涉川城中,蛮族大将蒙郁坐在临时清空的府衙里,倾听着从四面八方不断传来的捷报。

    蒙郁虽然块头魁梧,如同其他蛮族一般,但整个人看上去却颇为安静。

    在蛮族中,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部落,而是隶属于巫相神册宗倍。神册宗倍、豹王察割、鹘后月理朵,乃是虎尊之下的三巨头。这三巨头中,神册宗倍无疑是最为阴险的一个,对华夏的了解也是最深的一个。

    对蛮族各部的不断整合,却又始终坚忍、藏兵,一如既往的对华夏示弱,便是出于神册宗倍的计谋。在这不断的隐忍中,他们终于等到了华夏文气的流失。

    正因为主子对华夏的了解,以往的蒙郁,对于华夏文明也同样存在着各种羡慕,这些人拥有最肥沃的土地,最壮丽的建筑,最文明的礼仪,他们中的上层人物,不需要带兵打仗,不需要出生入死,就可以享受最好的美酒、收藏最昂贵的珠宝、拥有最漂亮的女人。

    但也正因为羡慕着这些人的生活,打心眼里,蒙郁却也看不起这些人。这个世界终究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些人,在他们先人打造的名为“儒道”的福荫下,享受着他们根本不配拥有的荣华和富贵,但是在本质上,不过就是一群夸夸其谈的寄生虫。

    上一次的率兵南下,蒙郁已经清清楚楚的看清了这些人的弱小,弱得简直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虽然最后,歇占鲁座下猛将木不孤的战败,让他稍稍有些意外,但在他看来,也不过就是被大汉强上的小姑娘,懂得捶那么几下了。

    在上一次的退兵之后,蒙郁原本以为,华夏的这些人,终于变得聪明了。他一直都在观察着华夏这一边的动静,重用武将,举民皆兵,主动放弃湟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在湟河上游集结兵马,在各个要塞加强防御工事,这些做法,显然是为了利用将要带来的冰雪,将蛮族的主力挡住一波后,将后续的决战拖到明年。

    蒙郁不得不承认,华夏一方,存在着能够看清形势的人。大周朝这一边,毕竟拥有最好的工匠,上一次的南下,蒙郁和歇占鲁就曾被那名为邱德的华夏大将,利用强大的防御工事挡住一波,直到那邱德最后愚蠢的放弃了防守,主动出击。而木不孤之所以会惨败收场,一大主因,也是因为被迫打起了蛮族一方不太擅长的攻城战,一下子折损了过半兵力。

    然而,就在他以为华夏这一边居然也能够看清形势的时候,对方却又愚蠢的放弃了防守,把原本集聚在湟河上游的大军,往北推进,紧接着就是送人头一般不断的被击溃。这些愚蠢的敌人,终究还是没能看清形势,又或者说,失去了那所谓的文气,这些人根本就不会打仗。

    这十几天里的战事,几乎只能用可笑和无趣来形容。在整个大战略出错后,华夏一方面临的,几乎就是灾难性的局面。即便在蛮族中都被称作是杀人魔的李胡,如同一支无人可当的利箭,直接往华夏的京城压去,为了救援京城,救援他们那所谓的天子,华夏的军队只能不断的赶来,然而被他轻轻松松的击败、击溃。

    从蛮族的角度来说,华夏军的这种战术,是可笑到极致的,只有强者才能够统治天下,京城里那个连保护自己都做不到的华夏天子,根本就没有去保护的必要。但是在这些华夏人看来,那个被称作天子的人,却是整个华夏至高无上的象征,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去救援的主上。这迫使那些人,不得不千里驰骋而来,跟他打起那些人根本就不擅长的战斗,然后一波波的被击溃。

    照这个样子,根本不需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这个冬季……他们就能够攻下整个华夏了吧?

    蒙郁的嘴角流露出不屑的冷笑,这真是一个巨大但却愚蠢的国度,在那庞大而又臃肿的表象下,集聚的,全都是弱小得犹如蝼蚁一般的人们,这些人,不配拥有如此肥沃的土地,不配占有如此广大的山川,甚至、根本就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上。

    即便心中充满了不屑,然而蒙郁依然认真的听取着各方传来的战报,己方五百名骑兵,遭遇敌方人马两万,敌方不战而溃。南面集结来六万敌人,被我方击溃,西面拥兵十三万,徘徊不敢上前,被我方主动击溃……这样的战报,几乎可以用无聊两个字来形容。在北方的那万里银川中,蒙郁就从来不曾打过这般轻松的战斗。

    就在这时,他拿起一份报告,微微的皱了皱眉……派往南边的五十名斥候,下落不明。

    是遇到了敌人?他多少有些错愕,在这个敌人即便是看到他的斥候兵都会害怕不前的战场上,哪怕是一支斥候兵,他也许久不曾折过。

    他冷哼一声,干脆再派出一支千人的骑兵,沿着那些斥候兵搜寻的方向查看。

    一天之后,那支千骑下落不明,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有更多的斥候兵在派出之后,失去了踪影。与此同时,被派出劫掠、抢夺冬天所需的各种粮食和物资的小股蛮兵,接二连三的遇袭,虽然损失不大,却让蒙郁开始皱起了眉头……(未完待续。)

第32章 临高望兵锋() 
蒙郁骑着烈马,领着上万蛮骑主力,在平地上疾奔。

    这是他所拥有的最精锐的骑兵,在他看来,单是这一只骑兵,就已经能够纵横中原而不败。

    上万骑兵的前行,其气势是惊人的,两只偏师在两侧成双翼之势,前军与后军的队列极其的齐整。

    大军包围了前方的镇子,蒙郁率着一队蛮族勇士进入镇中,只见这里四处火起,东倒西歪着许多尸体,这些尸体大部分都是他手下的蛮兵。

    蛮族的军制,不像华夏的阶级法那般,一级级细化到繁琐的地步,但也存在着三六九等。蒙郁亲率的这上万铁骑,是精锐中的精锐,其他的蛮兵,平日里如同仆从一般为这些精兵服务,在战场上放出去,进行着侦查、搜刮等虽然繁重但不需要面对太强敌人的任务。另外,这些蛮兵中,上下等之间的流动性是非常大的,在战场上表现稍差的,就有可能从精锐中被打下去,然后被底层的勇士取代。

    在这里,驻扎着他的两千蛮兵,虽然都不是精锐,领兵者却也都是善战的猛士。

    然而现在,这两千名蛮兵却是死伤惨重,整个镇子到处都是火焰,还有一些地方,多出了黑色的土坑。

    几名伤兵被带到了他的面前,他骑在马上,冷冷的追问着:“敌人有多少人?”

    其中一名蛮兵肩上带伤,带着赫鲁部的口音,跪禀道:“大将,当时太乱,根本弄不清楚,一大早那些人就杀过来了,那些人跟我们以前所遇到的华夏军好像有点不同,他们还带着会喷火的怪兽,他们来得太快,我们的探子根本没来得及报信,这些人……这些人就像是鬼怪一样,一下子就出现了。”

    蛮郁看向周围的伤兵,沉声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撤退的?”

    那蛮兵说道:“一个时辰前,突然一下子,说走就走了……”

    一个时辰前……

    蛮郁暗自计算着,在他接到报信,精锐出动没多久,袭击这里的敌人就撤了?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还是他的动作,全都被对方掌握得清清楚楚?

    这几天里发生的事情,是他以往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他派出的斥候和小股骑兵,接二连三的损失,结果他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摸到。这二千蛮兵昨日方才驻扎在这里,今天一早就遇袭,简直就像是有人把他派出去的每一支队伍,全都通报给暗藏的不可知的敌人。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身边出现了内奸,否则那些人,怎么可能袭击得这么精准?

    这绝不是普通的华夏兵!他在心中想着。

    这些日子,哪怕是几百人的小队,都可以追着那些华夏兵上万人杀,敢于主动袭击他两千人、并且还几乎全歼的华夏军队,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了。

    他喃喃的道:“会喷火的怪兽?”不知怎的,想起了几个月前,木不孤几乎被全歼的部下里,勉勉强强逃回去的那些蛮兵提到过的……会喷火的怪兽。

    他策马驰出镇子,环视着远处的山岭,脸上的杀气更加的重了……

    ***

    高大魁梧的身形、方方正正的脸庞,那个被一群蛮族勇士簇拥着的蛮族大将的模样,在镜前清晰的放大着。

    小梦与春笺丽一同趴在山腰的草地上,小梦的双手,持着古怪的长筒,长筒架在右眼之前,左眼紧闭,明明隔得极远的蛮族大将的模样,就这般被她清清楚楚的看在眼中。

    过了一会儿,那上万的蛮族铁骑在扑空之后,带着镇上的伤兵,缓缓撤退,小梦就一直用这能够望远的长筒,目送着他们远去。紧接着,她低声说了几句,春笺丽爬起,绕到了另一边的山崖,朝远处挥舞着一面小旗,而她的身影,便映入了远处另一个望远筒的镜面之中。

    蛮族主力退兵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传递出去。

    在某处山谷间,一支精兵潜藏在这里,内中,某个青年对着面前那庞大的沙盘,将一面小旗移了一移。

    此时此刻,在青年的操作下,围绕着蛮族大军的周边,几乎每一座山头都潜藏着两名以上的江湖人,这些江湖人全都隶属于天地会,他们组成了一个名为“雀眼”的网络,每一支小队,都带着一支望远筒,帮助他监视着那些蛮兵的动静。

    这些望远筒其实早就已经制好,但却从未在人前出现。他甚至要求,“雀眼”中的每一个人,在遭遇敌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悄悄的将它毁掉,不让任何外人知道它的作用。

    身为一个穿越者的青年,非常的清楚情报和信息的重要性,对上明显比他这一方更强的蛮兵,他只能打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当然,他的目的并不是要救援京城里,那些自己作死的人,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练兵。

    原本被朝廷调往西南的、这几个月里居志荣按着他的办法训练出来的军队,早已经悄悄转移到秦岭西段,利用山川之险隐藏行踪。然后,宁江便派出由江湖高手组成的“雀眼”,望远筒的存在,以及他所设计出来的更有效率的情报传送方式,让他们总是能够提前避开敌人,并进而对敌人的斥候进行捕杀。

    可以说,望远筒的存在,让他在这一场局部的战役中,处在一种犹如开了挂一般的“知己知彼”的优势上,使得他的军队,在敌人眼中犹如神出鬼没、来去无踪。而身为东南武林盟主、手中又有一整个天地会可供使用,也让他能够较为轻松的利用望远筒,以江湖人组成一个监视敌人的网络。

    “回来了,他们回来了!”山头上,有人收起望远筒,向下方挥着手。

    半个时辰后,青年将领王克远领着数千骑兵归来,此时此刻,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兴奋的。袭击那两千名蛮兵,并成功的避开蛮族主力的就是他们。在其他军队不断的溃败中,他们却在积累着一场场胜利,即便这些都还只是小胜,也已足够让他们振奋。只要找准好的时机,跟随优秀的主帅,就算没有文气,蛮族也不可怕……这样的认知,开始潜移默化的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斗志。

    当天傍晚,宁江再次召集军中的重要将领,传授他们兵法、战术,以及更多的、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的军事理论。而底层的武将,也在进一步整顿军纪。

    宁江知道,胜仗,能够带给一支军队更好的精神面貌,而在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及对胜利的信心之下,底下的将士也就能够接受更严的纪律、更强的训练,从而带来更大更多的战果,形成良性循环。练兵、不断的练兵……这就是他目前最大的目的。

    ***

    日头高高的挂在空中,天气却是颇为凉爽,城墙上,大旗呼呼呼的随风卷舞。

    平章事军国重事徐修省徐老,带着一批武将,看着城外嬉戏的蛮兵。

    蛮族淳欣部王子李胡所率领的的蛮兵蛮将,在城外安营扎寨已有多日,但却始终不曾攻城,每日里所做的,就是派出蛮兵在京城周边四处劫掠,又或是耀武扬威的策着快马,绕着京城来回奔驰。

    此时,万胜门外,蛮族的营寨层层叠叠的铺陈开来,驱使华夏百姓搭盖起来的木台、瞭望台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座座拔起。寨门前的空地上,两支骑兵正在玩着马球,在地上滚来滚去的,竟是那些被砍下脑袋的华夏将士的人头。

    远处的寨营中,不时传出哄笑声,即便相隔如此之远,也让他们如在耳边一般刺耳。

    对面蛮族的轻松,带给排布在外城城墙上的军民的,却是更深的压迫感。这些敌人根本没有将他们放在眼中,然而,即便是看着对方如此的悠闲与轻松,他们中也没人敢于出战,去给对方的大意一个深刻的教训,或者说,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真要这般做的话,得到深刻教训的,绝对是自己这一边吧?

    即便对面根本没有摆出攻城的态势,昊京城墙上的兵将,也不敢有一丝松懈。他们已是知晓,这些蛮族,拥有一种名为阿骨兵的奇特兵种,这些阿骨兵,刀枪难入,能够徒手攀上城墙,这一路上,有许多紧闭城门的城池,就是这般,被这些阿骨兵轻松的夺下城门。

    也正因此,他们的弦一刻都不敢放松,明明蛮兵还未攻城,他们已是每日每夜,都紧紧的绷着心弦,提心吊胆。

    “老军国,他们这是在做什么?”一名武将在他耳边低声问道。这些蛮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兵压昊京,到了之后,却在城外整日里嬉戏玩耍,让他看不明白。

    徐修省却是长叹一声:“围点打援……他们这是在围点打援啊!”

    这些蛮子,并不只是要攻下昊京这么简单,这根本就是想要利用大周朝这一次的自乱阵脚,一举击垮整个华夏的精气神,以及中原能够集结起的有生力量,而他明明知道这些蛮子的用心,却是什么也做不了。

    原本已经被迫还乡的徐老,又被紧急请了回来,然而对此,他并没有任何的喜悦,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次,他恐怕是真的要把命丢在这里了。

    年轻时的徐修省,也曾屡立战功,位极人臣。临老之后,为了能够有个善终,他一直都在装聋作哑。而现在,徐修省深深的后悔着,对于大周王朝以往的各种积疴,他心里是清楚的,他也明白,先帝虽然有时显得优柔寡断,但却是个值得他付出忠诚的、英明的帝王。

    如果早个十来年,他能够抱着粉身碎骨的觉悟,针砭时弊,协助先帝推动华夏的变革,而不是一直得过且过,想着有个善终,大周王朝现在的处境,是否会好上一些?

    他比其他人都看得远,却也比其他人都藏得深,这使得他能够安安稳稳的,在朝堂的争斗中,如同不倒翁一般保持不坠,然而这么多年,回过头来,于国于民,身居高位的他到底做到了什么?一无是处……终究还是一无是处啊!

    这几个月里,他这把老骨头第一次,想要真真正正的做些事,然而太迟了,一切都太迟了。他本以为能够多少看到一些希望,然而现实给他的,却是真正惨痛的教训。先帝死了,那个敢于给华夏带来变革的青年被迫逃亡了,而他这把老骨头,带着大家勉勉强强支撑着这个京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散架。

    现实证明了,这些日子里那个青年的判断是对的,现在大家都已经清楚的明了这一点,然后,等待着大家的,就是犯下大错之后的……惩罚。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去,到了傍晚的时候,一支华夏军终于接近了皇城,令得皇城上的军民一下子振作了起来。这是这些日子里,唯一一支成功的接近皇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