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公主画风不对-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住在一起的,说不准就能来个偶遇呢。

这段时间,金陵的治安好了不少,街上的纨绔子弟几乎绝了迹。那些贵族公子哥们都包装的异常光鲜,跟个开了屏的花孔雀似的,就差在脸上写着“公主看我”四个字了。

不过水珏出京的借口是调养身体,就以这个名义把所有的帖子都拒了,安心在家逗弄着小侄子,让想要攀附关系的人大感失望。

现在就算是甄家,也不敢做出硬邀公主赴宴的事了。以前甄家仗着自己有个得宠的贵妃,和一个很有可能继位的得宠王爷撑腰,现在虽说忠勇亲王的架子还在那,但新君已经登基,他们虽然挣扎的厉害,但心里也是没底的。

这让水珏耳根子边亲近了不少。

不过水珏真的老老实实的留在院子里休养?天知道。

。。。。。。。。。。。。。。。。。。。。。。。。。。。。。。。。。。

忠顺亲王那样子就不像是做事的。海晏帝给他的命令是巡查河工和盐政,他飘到金陵后就天天在秦淮河上设宴喝酒看戏,宴请的人只要请的东西符合他的胃口,就来者不拒,而正事一概不谈。就算有人拐弯抹角提起正事,都会被忠顺亲王无视掉。他老人家实话说明白了,就是出来游山玩水的。

忠顺亲王特别爱看戏,本身又有些好男风,所以那些个面貌姣好的男戏子们自然得他的喜爱,收了好几个戏子看得顺眼的当礼物不说。那些长相俊俏又能上台串戏的世家公子们,也特别得他照顾,那几乎是赏赐和夸奖不断。

忠顺亲王自然是不会对那些世家公子哥露出淫邪垂涎之色的,他只是单纯赞赏而已,并且自己也会上台串戏,权当爱好。

那得到奖赏最多的是一个叫柳湘莲的世家子弟。据说那柳湘莲原本家里也算显赫,但幼年父母双亡之后,家世就逐渐败落。不过柳湘莲为人豪爽大气,又善于交友,上到王孙公子,下到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日子也过得潇洒自在。这段时间他碰巧游历到金陵,因为他也爱好唱戏,并且还唱的不错,就被相熟的贵族子弟邀请来陪着忠顺亲王玩耍。

柳湘莲果不其然得到了忠顺亲王的赏识,并且相邀其如果来到京城,一定要到忠顺王府下榻。

柳湘莲心里是很激动的。别看柳湘莲浪荡天涯的样子,除了娶亲的钱财寄存在姑妈那,他身上从不留过夜财。柳湘莲花眠柳宿居无定所,柳姑妈催着他成亲,也借口要寻一绝色女子而退后。实际上,柳湘莲还是抱着光宗耀祖的思想的。只是他朋友虽多,但得用的却没几个。而柳湘莲不善于圣贤文章,武艺虽不错呢,但他心高气傲,不屑于从底层武官开始做起。这么多年,也算是报效朝廷无门,便就自我催眠,得过且过的过下去了。

如今他得了忠顺亲王的赏识,心思又活络起来。他想着,忠顺亲王再无心政事,但好歹是个亲王,而且皇上还给了实权。如果交好了忠顺亲王,说不准能举荐他去当个什么位置可以的武官,哪怕是去边疆镀金也成。

至于邂逅常瑞公主成为驸马什么的,柳湘莲虽然也肖想过,不也也只限于肖想了。他很明白,自己虽然出生不错,但是无论地位还是能力,都不可能入皇上的法眼。皇上宠爱常瑞公主众人皆知,怎么可能不给常瑞公主选一个德才兼备出身高贵的驸马?虽说常瑞公主身体弱,若是普通人家出生,恐怕勋贵不愿意娶这样的正妻。但常瑞公主可不是普通人,就凭着她的地位和圣宠,哪怕她病的快死了,丑的也快死了,照样让人趋之若鹜。

而常瑞公主自然不可能长相丑陋。她可是皇上一母同胞的妹妹,太上皇亲口所称赞的德容贤才兼备的天之骄女。

柳湘莲也看不上其他那些把算盘打到常瑞公主身上的纨绔子弟。当皇上是傻的吗?这些人平时的作风那么嚣张,皇上一查就知道了。那些个天天被酒色掏空了身体、文不成武不就的草包,怎么可能换身人摸狗样的衣服再配些甜言蜜语,就奢望能得到公主垂青。

他这个喜欢上台串戏的,都还没被戏曲里的故事洗脑呢。这些人完全当自己是戏曲里的主人翁了吧?

若让柳湘莲评价这些人当中,被皇上看中的可能性最大的,就只有柳理了。虽然柳理目前还没有官职,但他已经是一家之主,把家里的产业打理的蒸蒸日上。柳理身上三品的爵位虽然低了些,但他还是举人出身,才学在金陵公认第一,一年后铁定在科举上崭露头角。比起金陵里其他那些浑浑噩噩除了靠着家里权势渔霸乡里的同龄人,柳理算是十分不错的了。

并且,柳理还算是他同宗的远方堂兄弟。

想到这,柳湘莲也有些些许。比起柳理,自己实在是太落魄了些。

柳理作为这一辈贵族公子哥中的佼佼者,以及金陵地头蛇中最年轻的一人,即使没有实权官职,但也是常伴忠顺亲王身边的。

虽说是同宗,但柳湘莲和柳理原本并无交往。这次在忠顺亲王这相遇,才渐渐熟悉了。柳理和柳湘莲互相之间的观感还不错,关系也热乎了起来。柳理在得知柳湘莲有意入朝为官之后,就大加赞赏。他的建议是找些关系先去边关当个武官。虽然艰苦了些危险了些,但再找关系回朝中之后,资历也说得上话。

柳理很赞同柳湘莲希望得到忠顺亲王的赏识,从而被忠顺亲王举荐的路线。他也承诺了,若忠顺亲王这条路线走不通,待明年他科举成功入朝为官之后,也会想办法帮扶一二。

柳湘莲是感动的涕泗横流,觉得自己光宗耀祖的希望终于看见一点光亮了。

柳理承诺扶持柳湘莲,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虽说现在他的朋友也不少,但亲人凋零,可以相互扶持的人脉也太少了,这在入朝为官之后,就更显单薄。柳湘莲好歹是同宗的人,而且看性格城府也都不错——不是所有落魄的世家子弟都能交好家中正鼎盛着的勋贵,并且任由柳湘莲嬉笑打骂都不生气的。若是柳湘莲在武将中站稳了脚跟,他和柳湘莲一文一武,在朝中勉强也能相互支撑一二。

要入朝为官,家族这一条线绝对不能凋零。朝中的朋友都只是你得势时候的朋友,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肯定还是家族。

柳理为了水珏的那个承诺,也算是拼了命了。不但读书越发刻苦,还分出心思打理产业,扩展人脉,就等着科举成功入朝为官后不说一飞冲天,但也要站的稳稳实实。柳理知道水珏不是专注于内院的人,他以后是准备帮忙水珏打理内院,外面处理公主府的产业赚钱养家的。而朝中那些事,就可以给水珏处理,自己当个表面上的应声虫就好。这样一来,为了水珏舒心,他也要获得较大的实权才是。

这样看来,柳理是非常了解水珏的。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水靖已经给了水珏挺大的实权了。水珏就相当于一个没品级的钦差大臣,这次出京的正事,都是水珏在处理。忠顺亲王在外面花天酒地,而水珏就稳坐院内处理她哥要求的正事,查探金陵官场关系,监督河工,都是水珏在做。

水珏可是好多天没休息好了。

水珏本来还准备闲下来去找机会给柳理来个偶遇,说几句话的。如果可以的话,水珏还准备调戏一二,亲亲小嘴坐不了,摸摸小手总成。只可惜连这机会都没有。

想她前世的时候,这种年纪,已经有面容姣好身材婀娜的少年教导人事了,现在她连小嘴都没亲过,实在是憋闷。

不过这话水珏也只能在心里说说,要是让水靖知道了,一国之尊真龙天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也真是不好看。

水珏这么忙碌,而忠顺亲王这么潇洒,水珏心里也是不舒服的。虽说这是出京前定下的策略,但是任谁忙死忙活的时候,看着有人逍遥自在,都不会舒服。于是水珏就拖着忠顺亲王,去校场切磋了。

忠顺亲王早就知道水珏不但身体不弱,而且武艺高强。但他并不清楚武艺高强是高强到什么地步。当水珏一方天画戟挥下去,劈开了面前铁皮包裹的木头靶子的时候,忠顺亲王觉得腿有些软了。

☆、第六十七章

忠顺亲王虽然荒唐样子有部分是装出来的,但比起其他几位皇子,确实是文不成武不就——为了低调,他不认真上课不认真办差,现在即使想弥补,已经晚了。何况他觉得自己现在这样子挺好的,也没准备改变。所以在面对水珏的强大武力的时候,忠顺亲王毫无还手之力。水珏憋闷之下,只得放弃武力打击报复的想法。

毕竟又不是真的生气,切磋的对手太弱,确实没意思。

于是忠顺亲王继续传播着他闲王的荒唐名声,而水珏则继续给她哥打工,还是功劳会被人吞了的那种。想想她不加官不封爵,这么努力的给她哥打白工,也是蛮可怜的。

虽说如今新君已立,忠勇亲王登上皇位的希望越发的渺茫,但甄家在金陵经营多年,又和当初的金陵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如今金陵官场,仍旧是忠勇亲王的地盘。

就算当了皇帝,有些事也是没辙的。水靖又不能直接下旨把忠勇亲王砍了,也不可能直接把金陵官场的人全换了。

不过水靖之前看似不作为,却也不是真的不作为。在金陵,他也埋了足够多的钉子,现在正是让水珏来验收的时候。待明年春闱之后,就有一番大的人事变动了。

水珏如今出京,就是替水靖巡视一番,看看谁是忠勇亲王真的死忠,谁又是可以拉拢的墙头草;就算有了可以替换的人,也不能直接就把人换了。毕竟治理一个地方,又不是读书人做文章,纸上谈兵就成的。人总是要慢慢换,一些人还是得留下来继续做事。

水珏感觉到,在金陵的活动,除了她本身埋下的暗线之外,还有其他人在帮助她。只略微思考了一会儿,水珏就知道是谁了,不由暗自笑那人真是傻,自己不过是空口许下一个诺言,就傻乎乎的凑了上来。他不知道,负心的女人很多吗?

不过水珏觉得自己的品性还是不错的,所以他也不算托付错人。

本来水珏的行程其实挺紧凑的,但为了安那人的心,水珏在离开金陵之前,还是决定见他一面。水珏还想着什么时候“病愈”,好加入忠顺亲王的宴请中,顺带找机会见他一见。毕竟她来到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众人面前,不能太离经叛道,私相授受什么的,当然是不成的。

只是她还没想好具体的措施,那时机就自己撞上来了。水珏也不由感叹,她与柳理,实在是有缘。

。。。。。。。。。。。。。。。。。。。。。。。。。。。。。。。。。。

有句话叫“天高皇帝远”,有个词叫“父母官”,这些描述,当然不是凭空来的。实际上,皇帝对地方细节方面的掌控,确实不强。这也是许多皇帝明知道朝中谁忠谁奸,甚至已经拿捏好了证据,却仍旧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这个时代信息传递极为落后,皇帝高居皇宫之中,就算是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京城中的消息,在有人有意欺瞒下,也处于盲聋的状态,更别说外地的消息。外地的官员考核,所看的一是几年一次进京的自我述职——这个一般皇帝是不会认真听的;二是当地的税收;三是密探的消息以及当地是否平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则是上司或者京城官员的推荐。这一条条的,看着就知道有很大水分。就算是皇帝对朝中掌控能力再强,掌控的也不过是国家大事政策的颁布,以及军权。若是一些重要且繁华的地方的治理状况,皇帝可能还派有探子查探一二,其余大部分地方,皇帝是根本不知道治理情况如何的。

而派遣外地的官员也想升官、也想在皇帝面前弄个好印象,就算不能当个京官,好歹去个底子好的地方,又轻松又有油水。所以外地的官员大多都是和京城中的官员有联系的,即使清官好官也不会例外,只是圈子不同而已。皇帝所能做的,就是把握源头。只要源头的京城大官掌握在自己手心,外地的官员再怎么,也出不了大乱子。

而若是皇帝自己把握不住那源头,那源头下的地方,就等于基本上失去了控制权。

就像如今水靖虽然已经登记,但是忠勇亲王在金陵经营多年,甚至将手脚伸到了江南一代,整个王朝的粮仓之中。水靖虽然看着忧心,却也有心无力。他很明白,即使找到那些地方官的把柄,将人换下来,但换上去的人选是否忠心且先不说,就算是自己的人,也难以在金陵呆下去——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不过如此。

因此水靖还真不能拿忠勇亲王怎么样。不但不能处置他,还得在明面上捧着他,安他的心。不然这人要是心里一横,不顾国家安稳,做出一些鱼死网破的事,水靖也会很头疼的。

不过虽说控制不住源头,下面会乱,反过来,处理好下面,摘掉所有根系,上面的大树就可以轻而易举搬动了。水靖在未登基之前,已经潜移默化的在地方培养自己的势力,而水珏上一次出京,也沿路埋下了许多种子。现在条件成熟,她再次出京,给种子浇水施肥,督促它们发芽长大。等种子开花结果,这金陵也就不受忠勇亲王的掌控了。

水珏保守估计了一下,最多三四年的时间,甄家和金陵四大家族对金陵的控制,就会被瓦解掉。到时候,忠勇亲王就是砧板上的鱼,任人处置了。

只是令水珏没想到的是,她看中的男人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厉害,居然已经控制住金陵大半商业往来,并且笼络不少中立勋贵与根基不稳的新贵。因着柳理年纪小,并未参与到夺嫡的漩涡,等他显山露水,忠勇亲王注意到他,想要拉拢的时候,海晏帝又已经登基。因此他不属于任何皇子的势力,自然也不会被甄家忌惮——毕竟甄家本来就以官场为主,金陵的商业本就是其他商人瓜分,现今不过是整合了而已。而官场中人,向来看不起商场中人。若不是柳理有勋爵在身,又有举人的功名,恐怕忠勇亲王还不会注意到他。

但水珏可不是这种迂腐的人。在她原来的国家,商业可是立国的命脉之一。为了获得更多财富,水珏连连征战,打开附近国家的大门,让自己国家的商品能够倾销出去。婧国的国力比水珏这一世的国家要强大许多,也已经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治国理念,以稳固统治。其中之一就是重视商业。婧国先祖本来就是大商人发家,自然不可能歧视商人。而她多年的从商经验发现,越是商业来往紧密的地方,就越统一。比如甲乙两地,若是两地都产吃穿,那么有人有分裂之一,便可分割甲地和乙地,在其中之一占地为王。但若甲乙两地商业来往紧密,导致甲地擅产粮便只种粮,乙地擅织布便只织布,各自用最便宜的东西交换相对而言不怎么便宜的东西,若有人想要占地为王,就只能占领两地,不然就缺吃或者缺穿。

更重要的是,两地商业来往紧密之后,人员也会来往紧密,社会风俗就渐渐趋同,形成认同感,渐渐会认为是一个地方的人。许多村落扩展成大城镇,就是这么来的。

因着这个发现,婧国才会越来越稳固,疆域越来越广,却辖内少有叛乱,连收复的异族之地也会很快融为一体。

水珏将此举和水靖讨论后,水靖眼前一亮,十分赞同。想当皇帝的人,大部分都想当一个名垂千古的皇帝。而这种人,往往是不怎么“守前人规矩”的。况且本朝虽说有过重农抑商的举措,但对商人并无太大歧视,在法令上也并没有特殊歧视的待遇,比起前朝商人不得为官等法令,显得宽和许多。那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就是被封了爵授了官的皇商。而本朝开国皇帝也看到了海外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海外贸易一直持以鼓励态度。

太上皇也非常重视这一块,也是水珏“无意间”带来的忠勇亲王一脉私吞鼓励海外贸易的资金,隶属朝廷的皇商多年未曾真正出海,导致太上皇一直对海外信息的了解为虚假这件事,让太上皇下定了将忠勇亲王排除在皇位继承之外的决心。

若是忠勇亲王知道自己这么早就被排除在外,一定会气得呕血。

不过太上皇的心思也好理解。作为皇帝,多疑或者寡义,甚至小事情上暴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国家大事上要看得准、拿得稳。海外贸易不仅是国库重要来源之一,对海外诸国的警惕也是立国的根本。要知道,前朝的时候有个邻国曾经是横跨广袤地区的超级帝国,若不是后方内乱,估计都打到这边的土地了。而那帝国虽说在本朝开国时渐渐衰弱,但“海外有强国”这种理念,已经深深的植入了当朝统治者的心中。要知道本国也曾经是弱国,后来渐渐崛起。那么现在看着虚弱的海外诸国,会不会也崛起到威胁到本国统治的程度?

若到了那种时候,就不是改朝换代,而是国破家亡,甚至民族灭绝的危机了。

当统治者的,心要够宽够广,目光要长远。忠顺亲王只专注于眼前的利益,却缺乏长远的目光,让太上皇很是失望。

你吞河道的银子、吞盐政的银子、去贪污受贿,大不了是为害一方百姓,若要补救,其实也挺简单。甚至河道年年泛滥,沿岸百姓更多的也是骂老天爷——堤岸挡不住洪水,不是常有的事?但是海上的银子却不一样。要探听海外的消息本就难,而海外的消息又非常重要。断了这条路,就相当于闭关锁国,若到了夜郎自大的程度,那就离灭国不远了。

若是本朝子孙不争气导致改朝换代,史书上最多记一笔朝代的兴衰;若是国家亡在本朝子孙手中,那么这一个姓氏的人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前朝之所以灭亡的那么快,不就是被邻国威胁,差点灭国吗?

被那肤色发色瞳色完全不同的异族人统治,就算是山村野夫,也知道是民族危机了。

本朝既然看着这个教训建立起来,自然不会走同样的歧路。

不过这些事都是后话,是在水靖完全掌握皇帝的权力之后,才会着手做的事。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忠勇亲王的钉子全部拔起来。

前面说到柳理在商业上的天赋十分出色,几乎已经掌控了金陵大半商业往来。在水珏看来,只要上面有人支持柳理不倒,那么金陵落入自己手中,也不远了。君不见江南权力最大的其实是盐商,若不取得盐商支持,那江南的大小官员根本坐不稳吗?

当然,盐商是水珏之后会解决的人了。江南这一块宝地,肯定得牢牢把握在手心才是。

说实话,柳理这种天赋和这么高调的举措,若他没有事先和水珏有往来,又立刻和水靖联系效忠,恐怕就算之后投靠新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