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太后哪里见过这种鱼目混珠的手段?

    是以,她一直以为,刘彻这个天子对她相当孝顺和尊崇。

    不止事无巨细皆向其汇报,更难得的是。即使她去甘泉宫避暑,未央宫也每日派出使者,运送奏折。向其汇报。

    窦太后也曾起过疑心,于是。找来了南皮候窦彭祖以及魏其侯窦婴对证,结果发现。天子什么也没隐瞒……

    于是,从此,窦太后就彻底的对刘彻放心了。

    这才是未央宫与长乐宫至今关系和睦,没有闹出任何矛盾和对抗的关键——要知道,即使是先帝,也未必有当今天子这样的孝顺。

    但窦太后怎知,过去半年,刘彻至少有七八件事情,没有让其知道。

    当然,纵使有人要使坏,在窦太后面前打小报告,也是没用的!

    与过去半年成千上万的事务相比,天子偶尔疏忽,没有就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请示东宫,也是在所难免的。

    倒是打小报告的人,得小心自己的脑袋!

    挑拨两宫,离间汉室血亲,一旦出现,就是要灭族的!

    只是,接下来的时间,刘彻就要大刀阔斧的做一些改变了。

    这些改变,有些窦太后未必会赞同。

    刘彻想了想,还是得给窦太后找些事情做,让她无暇分心去关注朝政,省得跟这次一样,被人挑唆着想要插手朝政,甚至把他这个皇帝叫来东宫训斥!

    你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愿意自己会被另外一个人随时叫过去一顿臭骂!

    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祖母,也不行!

    当然,刘彻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这些想法,在外人眼中,他这个天子,确实是个极为孝顺的天子,刘彻服侍窦太后和薄太后,几乎与太宗孝文皇帝当年服侍薄太后一般。

    祖孙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只是刘彻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即将开始的对朝鲜的征服战争中去。

    虽然,现在朝鲜因为濊人的背后一刀,不止实力受损,而且内讧也开始出现。

    根据传回来的情报,到今天为止,已经有至少八个朝鲜内部的实力派或者半割据的部族首领向汉室表达了愿为‘内应’待夷灭卫满朝鲜,枭首首恶后,他们希望‘能循濊人例’。

    这些家伙赌咒发誓:‘倘若获准,永永为汉藩属’‘世世代代,为汉忠臣’。

    刘彻只是看了几眼,也没放在心上。

    这个世界,便是夫妻,大难临头也是各自飞,何况朝鲜这样的政权?

    其内部的带路党,现在看来,简直就已经是充斥内外了。

    这些提议‘愿为汉内应’或者‘先锋’的朝鲜贵族之中,甚至有着不乏王险城中的实权人物。

    其中甚至还有一个是现在的朝鲜王卫准的儿子……

    倘若依次来看,这次朝鲜战争,与其说是战争,倒不如说是武装游行了。

    但越是如此,刘彻越不敢大意。

    历史上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导致失败的战争还少吗?

    更何况,朝鲜这疙瘩,可是出奇迹的地方。

    因此,刘彻命令已经出发前往齐国准备纠集远征舰队出征的徐悍和正在准备出发的义纵,要求两者务必戒骄戒躁,宁可慢一点,也不能给卫满朝鲜任何可趁之机!

    刘彻深深的明白:那些带路党,既然能背叛自己的君主和国家,自然也能在汉军的不利的情况下,反戈一击,一如后世苻坚手下的那些二五仔们一样。

    非吾族类,其心必异!

    刘彻从来就不相信,会有什么异族,心甘情愿的被汉族统治。

    他们臣服,只是因为汉族的强大。

    只要汉族稍微露出些衰落的迹象或者汉人内部出现一些照顾或者迁就他们的声音和势力,这些人反噬起来,可是毫不犹豫的!

    别说是异族了,就是同文同种,也未必就是自己人!

    譬如卫满朝鲜政权,其整个统治阶级,根本就是完完全全的汉人!

    可这些家伙叛离了刘氏也就罢了,跑出去建国也罢了。

    但忘了祖宗,丢了信仰,被发左袵后,却成为了比匈奴还要疯狂的反汉政权。

    无论穿越前,还是重生前,这样的人,刘彻都不曾少见。

    后世的呆湾,前世小猪手下那帮数典忘祖,投降匈奴的汉人。

    正是这些经历,让刘彻明白:血统就是渣渣,认同才是关键。

    有礼仪之大,谓之华,有服章之美,是为夏。

    中国自古就不论血统,只论文化认同。

    是以,现在,忽然一大帮家伙哭着喊着想要当汉臣,做汉人的狗腿子。

    刘彻却很清醒的知道。

    这些家伙,是靠不住的!

    正想着朝鲜的事情,思虑着该怎么处置这一大堆忽然就醒悟了自己是汉臣的骑墙派,带路党。

    殿外,一个宦官走进来通秉:“启禀太皇太后、陛下,太仆袁公持太皇太后所赐玉符求见!”

    “玉符?”刘彻心中一动:“袁盎竟还有这东西……”

    刘彻就不由得深深的看了眼窦太后。

    汉室对于宵禁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入夜以后,别说是宫廷了,就是想出入自己家所住的居民区,也是有困难的。

    历史上李广就曾被一个小吏给堵在门口,不许进出,丢了好大的面子!

    当然,李广找回面子的方法也很迅速:他被任命为将军后,二话不说,就点名要那个小吏随军,到了军队里以后,李广这位儒将,传说的好人,马上就下令以军法杀了那个小吏……

    这个故事被太史公记载在史记的《李将军列传》中,成为了整个李广列传中,李广为数不多的污点。

    也昭告了世人:太史公写的东西,个人主观意愿其实蛮大……

    此刻,刘彻咋闻袁盎居然还有着窦太后赐下的玉符,心中自然颇为震惊。

    像这种可以无需命令和诏书,即可自由通行宫廷的信物,按道理来说,刘彻这个皇帝应该知道,也必须知道。

    可问题是,刘彻在今天之前,完全不知道,袁盎还持有这样一件特殊的通行信物。

    有一就有二!

    刘彻迅速的想到,应该还有更多的,他所不知道的这类特殊信物在外面。

    这就意味着,倘若发生了什么事情,窦太后能立刻让她的亲信心腹以及羽翼与她马上取得联系。

    “姜还是老的辣啊……”刘彻心中想着:“看来,朕应该关注一下这个事情,摸清楚,到底还有几个类似的信物在外了!”

    怨不得刘彻这样小心翼翼。

    实在是窦太后可是汉室历史上仅次于吕后的强势人物,连小猪都被她软禁过!(未完待续……)

    PS:今天的爆发推迟到明天吧,我今天写的不怎么顺手,可能是懒惰的太久了,想提速真要准备一下~

第四百四十八节 孤儿军

    袁盎即来,刘彻于是就找了个借口,回自己的未央宫去了。

    至于袁盎会与窦太后谈什么,刘彻倒是不怎么关心。

    回到未央宫后,刘彻就把剧孟和义纵叫了过去。

    “宫禁从今以后改一改,传朕的命令,各宫门卫尉,司马与巡查校尉身边,各置一监察校尉,监察校尉不归五官中郎将与中尉、卫尉管辖,命令少府在尚书侍郎之下增设一监察尚书,食禄八百石,让宁成去当这个监察尚书,监察尚书职责统管各监察校尉,由朕直辖,各监察校尉人选,自羽林、虎贲两卫中挑选,每三月轮换一批!”剧孟与义纵一到,刘彻就立刻下了命令。

    “诺!”义纵与剧孟还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但见刘彻表情严肃,立即就应了下来。

    羽林卫与虎贲卫,成立的目的,就是为天子保驾护航,排除障碍。

    而且,南北两军在事实上,也确实是受天子垂直指挥的。

    无论卫尉官还是五官中郎将、中尉,都是不受丞相、太尉指挥,直接听命于天子的。

    刘彻却是坐下来,冷静了一会,摆摆手,道:“算了,方才朕说的话,两位爱卿就当没听过罢!”

    虽然他确实有着一万种理由和方式把类似政委和监军的监察校尉安插到东西两宫的每一个宫禁卫队中,对长乐宫和未央宫实现完全掌握。

    但,却极有可能激怒东宫。

    而且,就目前来说。吃相也会太难看了些。

    皇帝固然唯我独尊,但正是因为这样。刘彻才要仔细权衡每一个命令,尽可能的做到不因私人感情而冲动。

    历史上小猪能任性。那是因为小猪把这天下看做他自己的玩物。

    但刘彻不能任性,因为他知道,这个天下,不是他自己的玩物,而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无数个子民赖以为生的国家。

    国在家前,一个好皇帝应该要化家为国。

    义纵和剧孟,还是弄不明白,天子为何忽然又取消了命令。

    但作为军人。他们依旧还是立刻躬身领命:“诺!”

    刘彻站起身来,很满意的看了看两人。

    这才是军人,这才是忠臣!

    也不枉他一番苦心栽培和重用了!

    “监察校尉一事,暂时先在羽林和虎贲两卫中推行罢,依旧命令少府在尚书台下设置一监察尚书,总领监察校尉,还是让宁成去干这个监察尚书……”刘彻想了一会,又改变了主意。

    皇帝的善变,此刻在他身上一显无疑!

    因为刘彻发现。他一时气急脱口而出的那个命令,似乎有着能演变成宪兵,最差也能变成锦衣卫的潜力。

    而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不能没有特务,不能没有内部安全机构和外部情报机构。

    所以,他决定。先在羽林和虎贲两卫做个试点看看。

    “诺!”义纵与剧孟依旧还是一拜,接受了命令。

    “善!”刘彻点点头。吩咐道:“两位爱卿坐罢!”

    因为是密议,所以殿中此时是没有仆役的。

    义纵与剧孟各自找了个蒲团。坐下来。

    “义纵,羽林卫的将士们,可都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了?”刘彻待他们两个坐下来就问道。

    此去朝鲜,山高路远,即使一切顺利,羽林卫的将士们,恐怕也要半年后才能回到长安了。

    汉室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比起后世明清的后勤甚至民国时期壮丁们的后勤都要好很多。

    少府就有着一个职责,是专门给军队制作干粮以及便捷调味品的。

    刘彻曾经去视察过类似的军粮制作作坊,结果发现,总的来说,少府制作的军粮和调味品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没有问题。

    制作的干粮,都是选用粟米,蒸煮后晒干再蒸煮,重复数次后得到的类似砖头一样的干粮。

    通常,只要烧一壶开水,然后从干粮上掰下一小块,就能吃饱了。

    当然,口感和营养方面自然是没法保证的。

    除此之外,这种干粮几乎没有缺点,能适应无论干燥、寒冷还是炎热、潮湿任何环境,且能长时间的保质。

    少府的储备中,有许多军粮醋布。

    甚至,少府还有一个官仓,专门储备类似晒干了的臭柑橘以及枇杷干、杏干等物资,专门供应远征的军队,用来熬水,给士卒补充各种维生素。

    所以,后世网络小说里说的什么古代军队都有夜盲症什么的,至少在秦汉是不符合实际的。

    去年的吴楚之乱,光是夜袭和反夜袭的战斗就发生了十几次。

    交战双方都不存在夜盲的士卒。

    至于春秋战国时期,夜袭更是成为了常态。

    譬如吴越笠泽之战,就是经典的利用夜袭,击败准备不足的强大敌军的战例。

    其后田丹火牛阵破燕,光复齐国,也是夜袭的经典战例。

    甚至陈胜吴广起义,也是在晚上举旗的……

    之后,小猪与匈奴的战争期间,汉军出塞远征数千甚至上万里,倘若士卒患有夜盲症,那岂非是说,匈奴人只要夜袭,就能击败白天无敌的汉军了?

    开什么玩笑!

    所以,在秦汉时期,军队是不可能有夜盲症的,几百年的诸侯混战之中,早有人知晓了利用干果甚至果皮来给士兵补充维生素的秘密。

    所以,在粮食上,刘彻并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但大军远征,除了粮食外,军械和其他物资,也是重点。

    刘彻针对汉军的某些不足之处,还是给了些意见。

    譬如,这次出征。刘彻下令从少府的太医令哪里抽调了三十多名学徒和几个太医官随军出征,保障军队的医疗。

    另外。绑腿也被刘彻下令作为标配发放给士卒。

    自然,这些东西的准备和储备都需要时间。

    义纵却是早有准备。立刻答道:“回禀陛下,按照陛下的命令,臣已经做好了一应出征准备……”说着他的脸上也不由得流露出兴奋的神态。

    汉室历史上,能以不到二十就单独领一路大军出征,义纵算是头一个了。

    向上追溯的话,恐怕也就是秦代的甘罗十二岁拜相能媲美了。

    刘彻看了他的样子,摆摆手,继续道:“爱卿此去,到了燕国。替朕去看看燕王的几个儿子,回来跟朕说说……”

    现在的燕王刘嘉,已经是垂垂待死,随时都有可能咽气。

    燕王世子是刘定国……

    好吧!

    这货可是人形自走炮,专业的德国骨科专家级大师,宗师级鬼父成就获得者。

    刘彻并不怎么愿意让这货即位,然后给刘氏抹黑,丢脸,还让天下人笑话。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彻的弟弟们,也没几个省心的。

    刘彻登基才不过半年,亲爱的弟弟们就已经干出了不少操蛋的事情。

    譬如刘端,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害人了,前两天,刚刚坑死了刘彻派去看管他的王太傅。

    另外。王儿驹上个月给刘彻添了个弟弟。

    这也是个麻烦事情。

    这个刚刚出生的弟弟的历史定位,对刘彻来说。可是一个需要极大魄力才能决断的事情。

    废妃生的儿子,到底算不算皇子?

    还有。先帝已崩,死后却多了个遗腹子,明年岁首祭祖,刘彻该怎么把这个事情禀报给列祖列宗?

    还有,王娡姐妹,都有儿子,等将来小猪和刘彻新添的那个弟弟长大,要不要准许王娡姐妹依照惯例,随儿子们出宫做王太后?

    这也是个麻烦事情。

    放她们出宫吧,以王娡的脾气,在外面肯定要给刘彻添堵的,甚至,还有可能做出让先帝蒙羞的事情。

    不放吧……

    这舆论又交代不过去。

    刘彻现在算是明白了当年太宗孝文皇帝面对淮南厉王刘长时的无奈了。

    这些事情,只是想想,刘彻都感觉头大无比。

    但偏偏,都需要他这个皇帝来做决断,不能推给别人。

    义纵却不知道这些事情,他只是认真的点头道:“诺!”

    刘彻揉了揉太阳穴,将身下的案几上,拿出一份名单,交给剧孟,吩咐道:“这是本次考举两轮后,朕觉得可以调到军中的人,卿这几天抓紧时间,去找这些人谈谈,愿意入伍的,一律给予四百石待遇,作为将来的参谋培养!”

    “诺!”剧孟点头。

    这次考举溢出的名额,还是有些多。

    另外,落选的人,也需要安抚。

    也就是说要给条出路,不能让这些人长久的漂在长安,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

    正好最近刘彻命令五官中郎将卫绾整理汉室现在所有‘因王事而失孤’的儿童名单,发现,最近十年以来,因为平叛、抵御匈奴入侵,平定地方盗贼等原因而出现的孤儿人数几近万人。

    单单是去年的吴楚叛乱就制造了数千的孤儿。

    或许在其他官员眼中,这些孤儿,都是累赘和负担,但在刘彻眼中,这却是最佳的战士,最忠臣的士卒以及最可靠的人才来源。

    后世小猪建立孤儿军,可是生生的撑起了后霍去病时代汉军的大梁。

    因此,刘彻决意从少府拨款,由他这个皇帝来负责抚养和教育那些孤儿。

    抚恤孤寡,本就是汉室政治正确的事情。

    而由国家来负担那些因为‘疫于王事’而失去父亲的孤儿,舆论只会拍马屁而不会有任何异议,更能成为汉室日后宣传的重点,使得军人没有后顾之忧。

    自然,这些孤儿将会被集中起来抚养,实行军事化管理,从小就让他们学习各种军事技能,并且接受忠君思想。

    他们长大以后,立刻就是刘彻最坚定的捍卫者了。

    目前。整个方案,刘彻已经跟少府还有内史都商议过了。

    在上林苑中。将会专门腾出一个大概方圆二十里的地方,作为这些孤儿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自然的。这些孤儿需要人去专门管理、教育。

    这次考举中的落选者,就成为了干这个事情的最佳人选。

    只是,还需要进行甄别。

    刘彻可不希望,有什么反动派(如吴楚余孽)或者鲁儒一类奇奇怪怪的家伙混了进去。

    ……………………………………………………

    翌日,不是朝会日。

    所以刘彻睡到差不多辰时才起来,刚刚做完晨练,王道就来禀报:“陛下,丞相求见……”

    刘彻顿时嘴巴张的跟鸡蛋一般。

    周亚夫这头犟驴,居然会主动来找他服软?

    嗯。对周亚夫来说,主动求见,其实就是服软。

    刘彻瞬间就有些感觉时空错乱了。

    周亚夫这头犟驴,在前世给他的感觉就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

    就连向来以隐忍闻名的皇帝老爹都曾被他气得不顾形象的吼出了:吾不用也!

    在没当皇帝前,刘彻一直觉得,皇帝老爹对周亚夫太过刻薄。

    可做了皇帝后,刘彻明白了,不是皇帝老爹太刻薄。而是周亚夫太过咄咄逼人了。

    周亚夫的性格太强势,总认识自己是对的,皇帝是错的。

    这怎么行?

    老刘家从刘邦开始,就是吃软不吃硬!

    你硬他更硬!

    况且。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皇帝必然是极端自私和多疑的一类人。

    以刘彻自己的亲身体会,他有时候都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把某几个唧唧歪歪的家伙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