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荆楚一体,在汉室,更是如此。

    前代楚王刘戊虽然脑子比较笨,还死的不明不白,但终究算的上因公牺牲了。

    虽然他的儿子们跟随刘濞造反,手下大臣也基本都反了。

    但。奈何刘戊有个好爹和好爷爷。

    楚元王刘交与楚夷王刘郢客在楚国还是很得士大夫阶级的欢心的。

    更何况,现在。元王还有儿子在呢!

    宗正刘礼,红候刘富。这些人岂会坐视自己祖宗基业被人抢了?

    刘彻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放点风声,刘礼跟刘富估计就要来东宫哭秦廷了。

    这两位宗室列侯,跟东宫的关系,可并不疏远。

    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在前世,最后刘礼能成为楚王,窦太后是使了力气的。

    想明白这些,刘彻就将那帛书塞到自己怀中。

    车驾一路前行。不多时就抵达了永寿殿。

    此刻,永寿殿中人数也不少。

    薄窦陈三家外戚虽然直系子嗣都比较少,但旁支多啊!

    像窦婴就属于窦氏旁支子弟出身。

    再加上梁王带来的子嗣妻妾以及小猪兄弟还有先帝的公主们,永寿殿中也坐了个满满当当,当然,与宣室殿的宴飨规模是没法比的。

    永寿殿中加起来,大概只有三四百人。

    窦太后很喜欢这样的热闹场面,而薄太后呢,似乎也挺享受这样的气氛。

    倒是新晋的皇后陈阿娇有些不太适应。

    她还以为。今年跟去年一样,她可以在这家宴上随便玩闹。

    但,现实告诉她:皇后陛下,请注意影响啊。

    身边的宦官侍女们尽职尽责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费劲了无数心思,才让陈阿娇坐在自己位置上,像模像样的没有动弹。

    但这就已经是极限了。

    好在。片刻之后,殿外传来了脚步声。然后就是殿门口的武士们整排整排的单膝下跪。

    “陛下驾临!”在赞礼官的唱诺声中,刘彻龙行虎步。走进永寿殿。

    诸外戚宗室皇子公主等自然纷纷起身,伏在殿中两侧。

    在人群中,刘彻甚至看到了牵着小猪,恭恭敬敬的跪在一侧的王娡姐妹。

    这让刘彻顿时生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这样的场景,曾几何时,他也曾经经历过。

    不过,当时,跪着的是他,而端坐于云端之上的却是这对如今落寞的母子。

    但刘彻也仅仅只是感怀了片刻。

    王娡姐妹,如今于他而言,不过蝼蚁罢了。

    就是小猪,也不过是个稍微大一点昆虫。

    要不是害怕王娡姐妹出宫以后给先帝的头上染上一些奇奇怪怪的颜色,刘彻才懒得去管他们的死活,随便找个犄角疙瘩的地方安置他们就好了。

    将视线从王娡姐妹身上抽离,刘彻对着殿中上首的太皇太后与皇太后老老实实的跪下来,拜道:“皇帝给母后,皇祖母请安,恭祝母后、皇祖母千秋万岁!”

    薄氏见到刘彻,脸上就变得温柔了起来。

    对于刘彻,薄氏是真的当成了自己儿子来看待的。

    只是,今日的场合,太皇太后才是发言人。

    “皇帝来了,快起来罢!”窦太后一如往常一般笑着道。

    看得出来,窦太后今天心情很不错。

    刘彻将视线看向在窦太后下首的梁王刘武,前些时候,刘武派人回了睢阳,将他的老婆儿子都接到长安来了。

    看样子,是打算在长安再赖个一年半载。

    但,刘彻不会让他在这样继续赖下去了。

    身为诸侯王,哪有长期滞留京师不归的道理?

    而且梁王时时刻刻留在窦太后身边,刘彻怎么想都觉得不怎么稳妥。

    梁王加东宫,在某些时候是可能变成核弹一样的恐怖存在!

    只是,想把刘武赶回睢阳,这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且刘彻也不好出面,甚至,刘武假如请求就国,他都还得做做样子,挽留一二。

    这就是政治的龌龊!

    看到刘彻看向自己,刘武连忙带着自己的妻妾儿女们走上前来,拜道:“臣武拜见陛下!”

    然后就给刘彻介绍起了他的王后与儿女们。

    不得不说,刘氏的繁殖能力还是很强的。

    仅仅刘武就有四子三女。

    长子刘买,年纪比刘彻小两岁,今年恰好十四,发育的也很好,在同龄人中算的上是佼佼者了。

    但可惜,刘彻总感觉这个堂弟似乎有些问题,过于胆小了些,连跟刘彻说话都是磕磕绊绊的。

    这让刘彻想起了他的弟弟刘余,似乎两人都有着相同的问题。

    至于次子刘明,未来的朝鲜王,现在才十一岁,头上还扎着总角辫,看着还算乖巧。

    三子刘彭离和四子刘定,就分别只有六岁和三岁,看不出什么东西。

    说到这里,刘彻就不得不佩服刘武。

    刘武的到现在为止的四个儿子,全部是他与王后所生。

    刘彻记得,前世刘武死后,遗命要将自己的陵寝与王后陵寝连接在一起,还营造了浩大的地下幽会所用的宫殿。

    刘武的痴情可见一般。

    只是,用后世的话说是:然并卵。

    刘武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节 家宴(2)

    与梁王一家寒暄了片刻后,刘彻来到薄窦两位太后身边行礼后坐了下来。

    “今日大朝仪,皇帝感觉如何?”刘彻刚坐下来就听到窦太后问话。

    “还好吧……”刘彻笑了笑,躬身回答:“仰赖先帝遗德,四海升平,黎庶安居乐业,士农工商各居其位……”

    “这就好!”窦太后点点头,不再言语。

    薄太后却适时的开口问道:“皇帝,今年各郡上计吏都已经到了长安了吗?”

    刘彻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心里明白,看样子,两位太后大抵谈妥了某件事情,这是在探他的口风!

    放下心中那点小小的不愉快,刘彻露出一个笑脸,答道:“回禀母后,天下郡国上计吏,皆以送递郡国上计账薄,朕命令卫尉和中尉已经将所有账薄都看管了起来,尚书台的侍中和尚书们此刻已经开始了清点!”

    “哀家听说第一个送递上计薄的是清河郡?”薄太后接着问道,然后她就感慨了一声,道:“哀家好像听人说过,这位清河郡郡守颇有政绩,甚的民心啊!”

    刘彻抬头看了看薄太后,再看了看窦太后,然后呵呵一笑,不以为意的道:“既然此人名声连母后都有所耳闻,想必应当是个能臣罢,朕觉得,这样的人才不该放在地方蹉跎,当调入朝中辅佐朕……”

    刘彻想了想,道:“光禄大夫一职自石奋致仕后,已空缺数年,以儿臣的意见。是不是可以将此人调入朝中担任光禄大夫?”

    刘彻这话,看似是在回答薄太后。但其实,他的眼睛却钉在了窦太后身上。

    薄窦外戚做了利益交换这是肯定的。

    将一个自己人放到朝中。这也无可厚非。

    汉室历代以来,除了已故的太皇太后薄氏外,东宫基本上都或多或少会干预朝廷的人事安排。

    窦太后虽然耳根子软,但却不是笨蛋。

    刘彻这么久以来,私底下的一些小把戏,要说东宫一点风声没听到,那是骗鬼!

    当然,投桃报李,窦家的一些小动作。刘彻看到了也装瞎子。

    但,那是建立在窦氏外戚不会伤害刘氏天下的这个基础上。

    不然,别说是舅祖父跟表舅们了,就是丈母娘馆陶,刘彻逼急了也能跟她翻脸。

    刘氏天子又不是没宰过外戚!

    清河郡的事情,刘彻心里跟镜子一样敞亮。

    窦氏门风很好,但那仅限窦家核心的那几个人。

    剩下的嘛,就呵呵了。

    只能说,这帮家伙好好的在长安城斗鸡走狗。别出去欺男霸女,落到廷尉手里,还要刘彻腆着脸去下令释放,就已经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最大贡献了。

    至于那位清河郡郡守。刘彻有所耳闻。

    根据绣衣卫调查的结果,此人姓李名文,当年曾经在章武候门下当过一段时间的书吏。颇得章武候窦广国欣赏,其后得窦广国举荐。出仕清河郡,一路从县令做到了如今的郡尉。也算的上一个典型的‘西汉梦’的代表人物了。

    但是,跟大多数老式官吏一样,这个李文,只知道拍窦家马屁,在清河郡纵容窦氏子弟为非作歹,搞的全郡上下鸡犬不宁。

    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个李文,连窦家的下人跟管家什么的犯法,居然也不敢管……

    这样的官僚,刘彻只能摇头。

    但偏偏,他拍马屁拍的好,窦家上上下下都给他说好话,因此今年上计,去年还在吊车尾的清河郡,居然有胆量抢在全国郡县之前,第一个上计了。

    在知道这事情后,刘彻就已经明白,这位李郡守的升迁,他是拦不住的。

    而且,就算窦家不开口,刘彻也打算找个借口把他弄到朝廷里来。

    这种有背景的昏官,还是放到朝廷里用个高级待遇养起来比较好。

    但,此事没有这么容易结束!

    在汉室,上计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上计这个大坑里,埋的也不仅仅只有三五两个巨头。

    刘彻还是很有耐心,等待那位马屁精自己作死的。

    窦太后听了刘彻的回答后,却是很开心。

    老太后一开心,这家宴的气氛就变得欢快了起来。

    酒过三巡,窦太后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问道:“对了,皇帝当日曾经许诺,要以金屋为礼,迎娶阿娇为妇,如今阿娇已为皇后,皇帝的金屋在哪里?”

    这是一句玩笑话。

    刘彻自也能听出来,他呵呵笑道:“皇祖母无需着急,朕为天子,自然言出必践!”说着刘彻深深的看了一眼刘武。

    窦太后的话虽是玩笑,但是,这背后未尝没有借这个笑话提醒和敲打刘彻履行他的某些承诺。

    只能说,某些人的吃相和作态未免太难看了。

    但窦太后既然这么打趣,刘彻自也不愿意放过这个好机会。

    他微微笑着道:“像前些时候,朕就说过,取朝鲜之后,朕将裂朝鲜国土,以嘉皇叔匡扶社稷之功!”

    刘武连忙带着自己的子嗣出列脱帽拜道:“陛下厚恩,臣惶恐……”

    刘彻呵呵的笑了一声,颇为玩味的道:“皇叔快快请起,这当不得,而且,今日乃是家宴,在这里,只有家人,没有君臣,朝中的俗礼,朕的意思,就免了吧!”

    汉室家宴,向来有这么个传统,皇帝通常都会要求与会者不要拘泥君臣之别。

    但谁又敢当真?

    反正上个一个当真的淮南厉王刘长如今已经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刘武自是唯唯诺诺一番,然后才领着子嗣们起身入座。

    刘彻却忽然对着坐在一角的小猪道:“阿彘今年五岁了吧?”

    小猪的母亲连忙带着小猪出列叩首道:“蒙陛下垂恩,今年七月阿彘就要满五岁了……”

    “先帝在日,对阿彘甚是喜爱,常常召至御前……”刘彻装模作样的感慨了两句,然后才故作姿态的说道。

    王娡连忙叩首:“先帝洪恩,臣与阿彘常常感激涕零……”(注)

    刘彻嗯了一声,不置可否,但却忽然道:“阿彘,来,到朕身边来!”

    年幼的小猪不明所以,但在看了一眼自己母亲后,乖乖的来到了刘彻身边。

    刘彻看着这只小猪,心情真是复杂无比。

    良久他才叹了口气。

    前世种种,皆以是过眼云烟,如今的小猪,不过是个毛都长齐的小屁孩,再怎么聪明,那个宝座,也轮不到他了。

    “阿彘给皇帝大兄问安!”小猪却是一板一眼的叩首拜道。

    “阿彘,大兄问你,你可愿替大兄分忧,永镇东疆,与刘明一道,撑起我汉家东方的边境?”刘彻图穷匕见。

    小猪今年要七月才满五岁,哪里有什么见识,连字都估计还不会写。

    但他很聪明,知道察言观色,也明白,如今这个在他眼前的皇帝大兄是决定他命运的关键——对小孩子来说所谓的命运,大抵可能是好吃的好玩的。

    于是,为了好吃的和好玩的,刘彘很乖巧的答道:“大兄有命,臣弟岂敢不从?”模样和架势倒是有板有眼的,想必之前王娡没少费心思教导和教育他。

    “善!”刘彻根本不给旁人反对和异议的机会,抱起小猪,就在他粉嘟嘟的脸上亲了一口,道:“那阿彘以后就是我汉室的辽东王!”

    辽东在汉初倒是一度曾经是诸侯国,如今再分为诸侯国,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王娡的脸色在这刹那就变成一片雪白。

    辽东?那可是燕北寒苦之所,据说一年四季都冷的要命!

    更关键的是,辽东毗邻匈奴和东夷,是汉室边疆,一有战争,辽东王那还不是首当其冲?(未完待续……)

    PS:注:西汉女性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臣

第四百六十九节 杀鸡骇猴

    翌日,按照预定的程序,刘彻领着文武百官与皇后陈阿娇,在高庙祭祀了列祖列宗。

    顺便,还把先帝的汉鼎从阳陵抬到了高庙中,献祭给列祖列宗。

    汉乘秦制,而秦制又依从了部分周制。

    正所谓‘右社稷而左宗庙’,自周至汉,祖宗的地位高于社稷(天地)。

    所以,汉室至今五十余年,即使算上少帝兄弟,也不过五位天子,但前后的祭祀天地的活动加起来没有超过十指之数。

    但祭祖却是年年都要进行。

    甚至于,祭祖本身就是汉室皇帝用以宣告权力,明确君臣地位,加强对臣子,尤其是诸侯国、列侯、勋臣控制力的一个政治行为。

    而献酌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所谓酌金,酌者,顾名思义,就是酒,而且是高纯度的美酒,在汉室,常常代之献祭给祖宗享用的美酒。

    至于酌金,则是诸侯列侯们贡献给皇帝,用以助祭的黄金。

    汉律对于列侯、诸侯向天子提供助祭的黄金有着严格的规定。

    历史上曾经有倒霉的列侯因为所献酌金分量轻了二两,于是被以此为罪名夺去了封国和爵位,一撸到底。

    至于后来小猪在位时,更是将这个规定发扬光大,一次性以酌金成色不足或者重量不达标为借口,罢黩了一百零六位列侯的爵位。

    其中不乏地位显赫,享国数代的人。

    换句话说,在小猪的酌金夺候事件前。列侯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票没行为,黄金重量和成色不符合规定更是家常便饭——若不是这样。小猪去哪里逮一百零六头肥羊来宰?

    事实上也是如此。

    刘彻看着现在已经摆满在他面前的一个个金饼,随手抓起一个掂量了一下。就知道有人在耍小聪明了。

    在汉室,黄金所铸的金饼重量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说一金,就必然是一斤(汉斤,约225克…250克左右)。

    但现在这个金饼,却明显被人做了手脚。

    其实际重量恐怕不足正常金饼的九成,至于成色?那倒看上去还是黄橙橙的,但刘彻拿起剪刀剪下一小块后就发现,这黄金里面还是掺杂了不少杂质的。

    “陛下,列侯助祭的酌金。据臣所知,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就常常只得实际酌金的八成,有时候甚至只有七成……”王道在旁边解释道。

    “是吗?”刘彻笑了一声。

    根子原来出在这里啊!

    太宗孝文皇帝是被诸侯大臣从代地迎立的。

    换句话说,太宗孝文皇帝即位后,皇权在某些人眼里就不那么有威慑力了。

    虽然后来太宗孝文皇帝绝地大翻盘,从元老勋臣手中夺回了权力。

    但是,为了掌握权力,太宗孝文皇帝不可避免的要对列侯和诸侯王们作出让步。

    南方诸侯国的坐大和列侯们开始腐朽堕落。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刘彻知道,在这个事情上,他不能沉默。

    沉默会让人以为软弱可欺,进而得陇望蜀。

    明末的官场上光明正大的火耗和票没。在明朝的前中期或许存在,但那绝对是见不得人的!

    何以明末就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出现在阳光之下?

    甚至成为了人所共知的规则?

    还不就是嘉靖以后的老朱家一个比一个软蛋?

    他们已经不敢挑战庞大的官僚利益集团。

    但官僚利益集团却是步步紧逼。一步步逼着朱家江山走进了灭亡的末日。

    刘彻自也清楚这一点。

    但他现在也不是小猪搞出酌金事件时的小猪。

    刘彻很清楚,小猪能一口气罢黩一百零六位列侯。那是因为当时小猪手下卫青霍去病双子闪耀,老旧的列侯阶级在军队里几乎没有发言权——连现在都算是青壮派的李广、程不识、韩安国都已经在卫青霍去病的光芒下黯然失色。甚至成为了路人甲乙丙丁。

    列侯们的力量加起来,还没有小猪的一个指头强大。

    所以,小猪能对列侯们杀生予夺,说要你滚,你就要滚!

    而现在,刘彻所真正能依靠的力量,也就身边的一支虎贲卫,其他的军事力量,都不是那么的一定可靠。

    “只能是杀鸡骇猴了……”刘彻在心里叹了一声,自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六年后,汉室已经有十几年没用动用酌金条款来惩罚列侯们,看来,列侯们大概也忘了,黄金献的少了,是要出人命的!

    “去查一下,看看哪一家列侯所献酌金最不合规矩,根基又浅?”刘彻命令着。

    王道却连动没动,就低头回答:“回禀陛下,不用查了,壮武候就是!”

    “宋昌啊……”刘彻悠悠叹了一声,只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了!

    壮武候宋昌,太宗孝文皇帝的从龙大臣,太宗孝文皇帝元年四月辛亥封,食邑一千四百户。

    此人在太宗孝文皇帝前期算的上一代风流人物,当时,就是枳候、壮武候以及现在的章武候,就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三大干将了。

    这些人广泛联络群臣,长袖善舞,使得太宗孝文皇帝能迅速打垮以周勃为首的元老勋臣势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