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刘彻,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是卫青在元光五年汉军败退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以及相应的改编训练计划。

    可惜,对此他一无所知。

    卫青霍去病这对舅甥,战神,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他们的有关兵书著作。

    或许,可能留下来了。

    但是,巫蛊之祸与宣帝后对霍氏连绵百年的追杀,使得这两位双子星的所有文字与兵书著作,几乎全部毁灭。(历史上到刘秀后才停止对霍氏的追杀……)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刘彻有些苦恼的摇了摇头。

    现在,卫青大抵还是个正太,至于霍去病,估计连精子的精子都没出现……

    指望这对双子星跨越时空来教他怎么办,那是不可能的了。

    刘彻只能寄希望现有的人才以及制度。

    “或许,朕该考虑,寻找一个类似后世天朝与安南猴的两山轮战的战场来磨砺朕的军队……”随即,刘彻苦笑着摇摇头。

    当今世界,去哪里找一个能给汉军磨刀的磨刀石呢?

    已知世界中,除了匈奴外,其他任何国家和军队,见了汉军,都要喊爸爸……

    或许遥远的西方世界的罗马,挺合适。

    但隔了几万里,刘彻也没办法。

    “只能是加强训练,加大军官的培养力度了……”刘彻揉揉太阳穴。

    这个时候,刘彻想起了后世二战之前,列强诸国为了加强空军和装甲部队的建设速度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了。

    “必须要鼓励民间养马,骑马,培养年轻人的骑术和素养……”刘彻想着纳粹在战前遍地开花的飞行俱乐部,做出了这个决定。

    但应该怎么鼓励和培养呢?

    刘彻想到了如今关中和北方最流行也最普及的一个运动——蹴鞠。

    在蹴鞠的基础上,改成马球,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后世的李唐,就是以马球运动来培养贵族和年轻士大夫的尚武之心的。

    “或许可以搞个联赛……”刘彻脑洞大开:“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个赛马会……列侯士大夫不是爱赌吗?让他们去赌马吧!”

    这个办法或许很不错!

    汉室的贵族士大夫和富人阶级,最爱的就是赌博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斗鸡走狗,甚至是全民参与的。

    长安城里的每一个闾里,关中各个市坊和城市。你要是没看到有人在斗鸡走狗,博戏娱乐。那就肯定是有廷尉或者御史大夫衙门的人出现了。

    但这依然远远不够。

    马球也好,赛马也罢。就算弄成了,最多也就是顶多在中产阶级哪里掀起一股浪潮,对汉室的骑兵建设的作用有限。

    你总不能指望列侯勋贵士大夫子弟会去前线冲锋陷阵吧?

    就算他们愿意,刘彻也不可能让他上前线去当小卒子啊。

    万一要是发生一次雪崩式战败,一次性挂掉百八十个列侯勋贵子弟,那些哭哭啼啼的妇人和朝野舆论的谴责,也足以让战争戛然而止。

    所以,关键还是在民间,在农民。

    “朕得想个办法。让百姓也能养的起马,不说家家户户都有马,三五户中,肯定得有一匹马才好!”虽然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从古至今,乃至于两千年后,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战死沙场的所有士兵。几乎全部是来自社会中下层的人民。

    他们在大人物们高尚或者卑鄙,热血或者冷酷的忽悠和命令中走上战场的炮灰。

    作为穿越者,刘彻深知这一点。

    无论他的出发点多么好,理念多么伟大。设想多么美好。

    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忽悠百姓,为他的这些理想和设计与愿景付出生命与鲜血。

    但是……

    问题在于。中国的百姓,不像西方的农奴那么好忽悠啊!

    或许一时热血。他们能听从天子的命令,拿着武器。自带干粮,为了陛下与社稷和华夏而战。

    然而,这热血来的快,也去的快。

    当他们发现战争的残酷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冷却下来。

    要是再发现,自己拼死拼活为了陛下,为了社稷,为朝廷而战,战死了那么多的同袍,但自己一根毛的好处都没捞到。

    那必然是——商汤革鼎,遍地两个人!

    像米帝那样用坦克去碾示威的退伍老兵,这要出现在中国,想都不用想,直接就是遍地义军,讨伐无道了。

    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用隋朝的灭亡与毁灭,警示着所有的人:老百姓可以忽悠,但你要给好处,给你卖命,却没有回报,你就不怕那些在战场上回来的,锻炼了一身本领的丘八老爷们造反吗?

    所以,军人的地位和待遇工作必须要做好!

    不能让前方流血流汗,回家后发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甚至老婆被人戴了绿帽子的事情发生。

    但这只是基本的保障。

    秦的经验告诉刘彻,想要全民尚武,形成一个全社会都认同的‘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的理念。

    那还得来一个条龙服务。

    当兵打仗,不仅得让士兵感觉有面子,有尊严。

    还得有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的着的好处。

    具体到中国的人心,那就是房子、票子、妹子还有百姓的命根子——土地。

    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难度。

    战国时期秦的耕战体系,至今依然健全的保留着,捡起来,擦拭一下灰尘,改头换面,换个名字,就可以当成汉室自己的了——就跟汉律啊什么的一样,山寨秦制,这是老刘家的传统了。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汉室的财政就要吃紧了。

    就靠着收农民伯伯的税赋,显然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好在,盐铁官营系统渐渐健全,每年都能不断的给汉室提供新的收入,并且数字还不低!

    今年少府跟大农令衙门就预计能从盐铁上捞到差不多十万万钱的收入。

    不过,这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一旦开始,这钱和资源,从来就不嫌多。

    刘彻觉得,是时候开辟几条新的财路了。

    本月的朔望朝,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加征车船税?”刘彻有些举棋不定。

    商税的话,现在就别想征收了,也没办法征收,因为,目前的社会和环境,不存在征收商税的基础。

    即使在朝议上通过,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因为,你根本不可能让商人乖乖交税。

    人家有的是办法逃税避税。

    这车船税和矿税倒是可行。

    以大小和运载量以及规模计税的方式,使得商人们根本没有逃税避税的空间。

    但刘彻就担心,下面的官僚会把这个好好的政策给玩坏了。

    人家既然能从农民那里收到五倍甚至十倍的算赋,想必也能同样弄到更多的税赋。

    别到时候,合法守法的中小商贾都被搞的破产了。

    但大商贾,有背景靠山的官商,却因为财大气粗,关系多,一毛钱税交,还越活越滋润。

    到时候,刘彻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不加税又不行!

    总不能富可敌国的商人,纸醉金迷,但负担却压在农民身上吧?

    这个时候,刘彻真是有些羡慕米帝的联邦税务局啊。

    要是他现在能有一个联邦税务局那样强大的执行机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或许,朕该尝试建立一个自己的税务局?”刘彻YY了起来:“一个有着强大战斗力和执行力,同时公正无私,铁面无情的征税机构……”

    但这只是在YY而已。

    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这样的政府部门。

    刘彻对此也很清楚。

    现在,就算是一个次一级的税务局,那种虽然干事,但吃拿卡要的贪官局,刘彻也弄不起来。

    原因无它。

    主流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目前不会容忍这样一个专门针对商贾的税务局出现。

    商人是什么?是市籍之人,是贱民!

    虽然,在现实中,商人早就摆脱了贱民的格局,不少大商贾甚至敢跟一国诸侯王斗富。

    舆论也早就清楚这些,早就不止一个人说过‘今商贾虽贱,然其富贵矣,今农虽重,然农已贱矣’。

    但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终的结果却是‘黄金珠玉,寒不能衣,饥不能食,愿陛下贵粟……’

    说了跟没说差不多……

    但即使如此,这已经是非常激进的法家言论了。

    想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毫无疑问,需要漫长的舆论准备和造势。

    这个周期,起码也是以十年为单位计算的。

    所以,刘彻只能无奈的将这个问题先放在一边。

    不过,在现有的商业税收基础上,做些文章还是可以的。

    尤其是,擅权的操作空间很大。

    “大不了,逼急了朕,朕丢掉节操去学刘彭祖,把擅权都换成朕的人!”这样一想,刘彻的心里才稍微踏实了一些。

    但这也只是最终逼不得已的下策。

    中国毕竟不是西方欧陆那样的贵族领主的分散式王国制度。

    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帝国。

    所谓船小好调头,所以,很多西方人能玩的把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国这个庞然大物,任何的改变,都将影响几千万人的生计未来。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么个道理。(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一节 庙算(3)

    思来想去,刘彻觉得,这车船税和矿税,还真的是必须收。

    不开辟这个财源的话,未来,战争一起,国库立刻就要跑耗子了,那还打毛?

    但具体怎么收,还是要讲究策略的。

    打仗要讲师出有名,杀人要论法而罪,收税自然也要有个依据。

    跟打仗一样,征税这种事情,只要统治者想征,那永远能想到借口。

    刘彻只是微微一想,立刻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借口——“朕皇祖高皇帝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这个借口真是高大上的不行!

    虽然现在民间,几乎没有人鸟这个命令了。

    就是在长安城里,也多的是排场比拟列侯的商贾,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官差的面,穿着上等蜀锦,乘着黄金珠玉装饰的豪华马车,堂而皇之的出入市坊的商贾。

    关东那边就更夸张了。

    有商贾出行,居然以前驱开路,呼啸仆从数百,让人几乎以为是某位诸侯王在巡视国土……

    但,刘邦的命令,就是祖宗制度,坚持祖宗制度,永远是没错的。

    所以以此借口,加征车船税和矿税,是可行的。

    在朝议上也很容易通过。

    但问题是,刘彻担心,下面的人乱来,乱加征,乱摊派。

    虽然说,汉律有规定:擅赋敛者,罚金四两,责所赋敛偿主!

    但天朝九十年代还三令五申,不得加重农民负担呢!

    收税这种事情。在信息化时代没来之前,民众和国家无法借助快速便捷的互联网监督官僚之前。人家爱怎么玩,怎么玩。

    就算偶尔有几个倒霉蛋撞到上面的巡视者手里。区区罚金四两,毛毛雨。

    更何况,去干这种事情的,永远都是小猫小狗,真正的指使者,都是衣冠楚楚的坐在雅室之中,一副不食人间烟火模样的道德君子。

    所以,必须防止这个政策最终变成了害民之策。

    刘彻思前想后,觉得有必要上一个起征点。

    就像后世的个人所得税。某个级别之下,一律免收税赋。

    譬如说,只有五辆马车或者牛车之下,两艘商船以下的商贾,就可以不用交税了。

    具体如何操作,还是进行调查一下,确定起征点的。

    但这样做是不会错的。

    限制大商人、大地主,扶持中小商人和中小地主,这永远是刘彻不变的策略。

    通过这样的类似起征点。将中小商人排除在外,而将矛头直指大商贾,这样子做,还能有利于社会稳定、河蟹。

    刘彻确信。借下面的渣渣一百个胆子,他们也绝对不敢对大商贾横征暴敛。

    其实,若是有人真的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大商贾下手,那也用不着刘彻出手。那些大商贾自然会教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做人。

    “朕得感谢小猪啊……”刘彻看向自己的十弟所居住的方向,笑了笑。

    说起来。刘彻的这个想法,是建立在小猪在历史上的失败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的。

    历史上,小猪为了筹措军费,真是什么节操都丢掉了。

    在历史上,小猪曾经下诏,加征车船税和商税(也就是緍钱)——车马以一算计,商贾两算,船五丈以上一算;财产两千钱以上为一緍,征一算,租佃及放贷所得,以四千钱为一算。

    这就是著名的告緍令政策中的税收征收部分。

    但这个加税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除了三老,官宦贵族和边军的骑士外,其余所有人一律被要求按此政策交税。

    结果,所有人都看到了。

    大商贾、大地主们固然死伤惨重,但作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却也同样被波及。

    史书记载,卜式在齐国担任齐王相时,亲眼所见,昔日繁华热闹的临淄市场,几乎一夜之间萧条,临淄城中,中产阶级几乎绝迹,到处都是流离失所,无所事事的流民。

    刘彻可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派谁去办这个事情呢?

    刘彻又陷入了苦恼了。

    很显然,目前的朝臣里,有能力办好这个事情的人很少,而愿意丢掉节操,不顾名声去做这个事情的,就几乎为零了。

    爱惜羽毛的士大夫阶级,还有高冷的列侯阶级,是绝对不愿意去做此事的。

    “只能用新人……”刘彻脑海中猛然浮现一个名字。

    “公孙弘……”

    再没有比公孙弘更适合去做这个事情的人了!

    此人能力与手腕,哪怕是在如今的汉家政坛上,也是鲜有人能比的上的。

    刘彻自度,便是张汤、颜异跟汲黯绑在一起,估计也就能跟公孙弘五五开。

    看看这货在历史上干的那些事情和两面三刀的行为,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小人。

    真小人,自然比伪君子要好。

    且,公孙弘还是小猪朝最有名的廉吏。

    他虽然以无节操和两面三刀著称,但其的清廉与能干,也是有目共睹,哪怕是他的敌人(汲黯、卜式)也不能在这个方面指责他。

    公孙弘为丞相六年,衣食简朴,身无余财,他甚至没有用自己手里的权力给自己的亲朋师友谋求过任何福利。

    在刘彻看来,公孙弘大抵跟明代的严嵩,相差无几。

    但他比严嵩更厉害。

    你可以攻击他的私德,但公孙弘公德无亏!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对统治者来说,私德什么的,算个屁。

    尤其是老刘家。

    老刘家往上数四代,当年开国皇帝刘邦,还是沛县的流氓头子呢。

    刘彻从来就不会因道德什么的就否决一个人。

    能干,才是重点。

    而公孙弘的能干,在汉代的文臣之中,都是稳居前十的。

    其实,本来,刘彻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桑弘羊。

    桑弘羊在历史上,曾经干过命令属下去市集公开叫卖的事情……

    只是桑弘羊现在还没出生,所以,只好让公孙弘,勉为其难,顶上来。

    刘彻觉得,公孙弘肯定不会拒绝这个任命,而且也肯定能把事情干好。

    堂堂平津候,开启了汉室第一位非列侯以布衣为丞相,且寿终正寝,抵挡和击溃了所有针对他的各种明枪暗箭的人,岂是浪得虚名之辈?

    这样想着,刘彻就扭头对身旁的王道,吩咐道:“去给朕查查看,去岁考举士子公孙弘,如今何在,命内史即可命其入宫见朕!”

    “诺!”王道点头离开,没一会,又回来了:“陛下,丞相与卫尉、执金吾在殿外求见!”

    “居然来的这么快?!”刘彻也颇为惊讶:“立刻请三位爱卿入殿!”(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二节 庙算(4)

    “臣亚夫等拜见陛下!”

    周亚夫带着郅都与李广,走到殿中,屈身一拜,说道。

    “给丞相、执金吾、卫尉赐座!”刘彻对着身旁的王道吩咐一声,然后对三人笑道:“诸卿应该已经知道了吧,乌孙在胭脂山被伏,基本已经灭亡,匈奴人的气焰,恐怕又要高涨起来了,朕请卿等入宫,就是商议这应对之策!”

    这是几乎不用想的。

    匈奴人上一次灭了月氏后,就立刻迫不及待的跑来长安炫耀武力,讹诈汉君臣。

    正是那一次讹诈后的和亲,让汉室把中行说这个家伙送给了匈奴。

    此事,至今让汉家上下咬牙切齿,引以为耻。

    如今,军臣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

    以其骚包的性格和内心中想要超越其父祖的心理。

    他要是不跑过来讹诈一番汉室,那是不可能的。

    面对匈奴人必然会来的讹诈,汉室要不要挨这一刀,就值得思虑了。

    从结果上来说,汉匈之间必有一战,而且,这场战争距离爆发,已经不远,迟则五六年,快则两三年,完成战争准备的汉军必然出塞。

    那么,现在挨上一刀,以进行战略欺骗,似乎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在战争之前,国家还低三下四的给人低头,屈辱性的用钱帛女子卖平安。

    但凡有点骨气的人,都会念头不通达。

    这还只是其一。

    另外,匈奴人素来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太容易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可能会让这帮家伙以为汉室好欺负。进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大规模入侵。

    这也是不可不防。

    刘彻可不相信。匈奴没有入侵汉室的预案。

    对于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来说,柿子捡软的捏,永远是没错的。

    丞相周亚夫入座后,奏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匈奴素来色厉内荏,若陛下示之以弱,臣恐彼辈得寸进尺。擅起边畔!且兵法曰:强则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