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来说,手摇式的单锭纺车,虽然论效率,拍马也赶不上工业革命前的珍妮纺纱机,甚至远远不及黄道婆发明的纺纱机。
但已经足够够用了。
毕竟,这种手摇式的单锭纺车,制造简单,工艺简单,维修便捷,使用方便。
哪怕两千年后,中国的许多偏远地区的山村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纺车。
但纺织机就不同了。
此时,中国普遍使用的纺织机是源自商周时期的‘锯织机’也就是俗称的手指挂机,这种原始的织布技术,效率低下,工作繁重。
而少府的东西织令衙门里,近半的工人,依旧在使用这种原始落后的技术织布。
这就是为什么,两汉魏晋时期,布匹能成为硬通货的缘故。
当然,也不是没有先进的机器。
东西织令衙门里,还有着专门为皇室贵族服务的织布机器。
这种机器,称为杼机,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大爆炸。
《诗经。尔雅。大车》中就有记载这种机器,所谓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甚至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句‘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这里的大车,指的就是原始的杼机。
杼机发展至今,相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其织布效率是过去原始的锯织机的十倍以上。
但依旧不够用!
目前少府的东西织令,每年只能堪堪完成国家布置的纺织任务(注)。
更不要说去市场上销售,赚取利润了。
所以,刘彻现在迫切需要一种新式的高效率的织机。
这种机器要制造简单,结构简易,易于维护和使用,同时还能提高纺织效率。
最好能适应棉花的纺织需要,尤其是极难伺候的粗绒棉的纺织需要。
目前,从乌孙和匈奴通过走私和合法贸易渠道获得的棉花,在今年已经在上代两郡的皇家庄园、行宫以及代王的王田里进行了试验性的种植。
总共种植了大约两千亩左右的棉花。
目前这些棉花已经收获,并全部运回了少府的仓库,种子保留后,其棉絮交给了东织令衙门去试织。
明年,棉花的种植规模,将会扩大十倍以上。
到后年,汉室的棉花种植面积很可能超过百万亩。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技术的研究自然也得跟上来。
倒是纺织科技树的另一个科技点——提花技术,刘彻不用操心。
现有的提花机和提花技术,在刘彻看来,已经差不多达到了现在技术所能达到的巅峰。
汉室的提花技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非常先进。
尤其是少府掌握的提花机技术,更是能闪瞎人的眼睛。
其最先进的一台提花机,采用双经轴结构,能织出四根一组的双面变化织物。
无数出土的汉代纺织物品上美轮美奂的图案,已经足够证明,这些提花机的先进了。
当然,这些提花机能在这个工业技术的荒漠时代,编织出那些精美的图案,是要付出代价的。
而这个代价就是,效率无比低下。
一张有着精美图案,让人爱不释手的蜀锦,需要八十天,接近三个月,才能织造出来(注2)。
刘彻当然想过发展和研究更先进的提花机。
但调查后,刘彻放弃了。
提花机要是能简化和提高效率,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比买卖军火还高!
一张普通的绢布,售价不过数十钱,填充了绵絮的布,一丈就要百余钱,一匹丝绸,值钱两百余甚至更多。
但是,一张有着精美图案的花布,市价高达万钱,而且,完全供不应求。
列侯勋贵和地主富商们会不惜重金,求购一切符合他们审美观的花布。
只是,在没有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技术前,再怎么改进提花机,也最多是从一匹布的工时从八十天降到三十天。
毕竟,你就算开挂,也没有办法让匠人的提花速度和大脑的注意力,跟上现代机器的节奏。
而织一匹布要三十天跟八十天的区别其实不大。
这注定了这种布,只能是奢侈品。
既然是奢侈品,那就不值得投入过多的精力。(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五节 匈奴使者——伊稚斜(1)
很快就到了九月下旬,一年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
天气也越来越冷。
早上,寒霜与浓雾,接管了世界,十步之外,就已经很难见到人影了。
宽广的驰道上,很少能见到车马的出没。
但今天早上,却是例外。
数辆马车在百余名骑兵的护送下,缓缓的行走在驰道之上。
而四里八乡的关中百姓,也纷纷聚拢在道路两侧,就像看外星人一样的围观起来。
甚至还有许多的士大夫勋贵模样打扮的男子,也带着仆从,前来围观。
“今上可谓圣天子矣……”道路之侧,有人轻声跟着友人议论:“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谓之上,今陛下不用刀兵,而使夷狄来朝,周之成康,也不过如此了!”
“那是!”有人点头赞同:“今上生而神圣,据传,昔者先妃粟氏怀陛下之时,蚩尤之旗横空而过,此主圣王降世,以其威德伏四海,镇压八荒也!”
众人听了,也纷纷道:“是极,是极!”
所谓蚩尤之旗,在当世来说,是多种天象的统称。
一般而言,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上黄下白,形状类旌旗的云,或者类似的极光;一种是彗尾似旗的彗星。
对于星相学来说,这种天像,每次出现,都是世界大战或者某个皇帝爆种的开端。
譬如,秦始皇统治时期,蚩尤之旗四现,于是秦灭六国,死人如乱麻,不可计数。
因而。人们对这样的自然现象,非常有兴趣,星相学家会记录所有类似的异常星象与天象,然后从历史记载或者未来发生的事情中去探讨类似星象、天象代表的意义。
而很凑巧的,不知道是谁,记录下了刘彻出生那年。关中上空曾经在白日出现了一次类似蚩尤之旗的现象。
可能是某颗彗星回归太阳,其轨道划过地球的上空,也可能是地球磁场出现了一点点问题,导致极光在大气层上出现,更可能是在风的作用下,某块云形成了一个类似的情况。
若刘彻没有当上皇帝,类似记录,自然连想都不会有人想起。
但刘彻成了皇帝后,他的一举一动。甚至就是出生前后,任何与他有关的事物,都被人拿到放大镜下,仔细研究,任何蛛丝马迹,都被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当成证据。
要不是在传统上,兵主的神职还包含了杀戮与暴政。这会肯定会有人会将刘彻跟蚩尤联系上,甚至传出刘彻就是兵主下凡的故事。
即使如此。此事,也被人神化,成为了刘彻生而神圣,连兵主也要为此等圣天子降世而护法的传说。
至于,这些说法里,有多少是有人想借此谋求幸进。有多少是有人想要用此来愚弄村妇,骗点卜卦钱,那就不清楚了。
……………………………………
伊稚斜轻轻掀开车帘,望着道路两侧,那些隐隐绰绰。看不清楚的汉人,他的脸上,那几条刀疤,变得更加狰狞了。
“军臣,你实在是欺人太甚!”伊稚斜的胸膛,满满的都是怒火。
一个半月以前,他出卖了乌孙,并且设计在胭脂山,成功伏击了东迁的乌孙主力。
虽然,乌孙人跑了不少,在战场上,总共也就发现了三千多具尸体,但却俘虏了几乎所有的乌孙部众,多达数万的战俘,让匈奴上上下下,都笑得合不拢嘴。
他也因此功劳,在龙城贵族和东部部族的合力推举下,被军臣封为右谷蠡王,成为了匈奴国内,最重要的四大势力之一。
按照伊稚斜的计划,成为右谷蠡王后,他就应该蛰伏下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有朝一日,向军臣复仇。
但那里知道,军臣这头老狐狸,不愧是老上单于的嫡子,深谙老上单于的斗争策略。
军臣前脚封他为右谷蠡王,右脚就派出王庭骑兵,命令他出使汉朝,向汉朝皇帝夸耀武功,同时要求礼物。
“军臣这是要借刀杀人啊!”伊稚斜长长的吸了一口气。
在过去,汉匈之间,最高级别的外交使团往来,汉朝这边规格最高的是两千石的奉春君娄敬,匈奴这边是大当户且居雕渠难,地位与娄敬类似。
除此之外,其他多数时候,都是些中层官员互相往来。
汉朝这边派出的使者,不会超过千石,匈奴这边的使者,级别最高的,也不过是个骨都侯。
派出四角之一,地位仅次于单于、左右贤王的右谷蠡王为使,这在匈奴历史上,闻所未闻。
因为,无论匈奴,还是汉朝,都不可能将这样重要的贵族,派往一个潜在的敌国。
万一对方撕票呢?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伊稚斜此番出使,算的上是汉匈交往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甚至是一个破冰之旅。
当然,前提是,他能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同时安全的回到匈奴。
只是……
伊稚斜很清楚,他要是能活着回去,那才叫见鬼了!
“军臣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伊稚斜心里想着:“我还是太大意了,太急促了,应该再忍几年,让乌孙人多拖军臣几年的,可惜,利欲熏心啊!”
伊稚斜很小的时候,就在其父亲的谋主中行说身边受过教育,对于汉朝的一些典故和常识,都能信手捏来。
正是靠着这些来自汉朝的智慧,靠着韬光养晦和装傻充愣,伊稚斜活到了今天。
可惜……
一时冲动,失去了警觉,让军臣发觉,一句话就将他赶来汉朝。
借刀杀人这种伎俩,无论是在汉朝还是匈奴,都是很常见的手段。
伊稚斜很清楚,此刻,他的使团里,肯定有——不!绝对有多数人是军臣的人。
这些人,必然身负了另外一项使命——让他去死,不管用任何手段,跟汉朝人做任何交易。
而他若死在汉朝,无论是病死也好,被汉朝人杀死也好,甚至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也罢,对军臣来说,都是一个远远超过和亲的那点东西的好事!
“我若死,再杀了若卢王,老上单于的血脉,就只剩下他军臣一系,于单那个小儿的位置就稳固了……”伊稚斜在心里思虑着。
对匈奴来说,宗种的纯洁性和延续性,重于一切。
无论是他伊稚斜还是若卢王,都有威胁到军臣之子的地位稳固的能力。
“我若想活下去,就要说服汉朝皇帝,不能让我死……”伊稚斜这些天来翻来侧去,已经想清楚了自己想要活下去的关键。
他只能死在长城内,若死在长城外,必然会引发整个王族的恐惧和猜疑。
匈奴人能接受两个同出一宗的单于争位,但绝对不会接受,用卑鄙的手段,谋杀一位挛鞮氏的贵族。
更别说,那些手握兵权的旁系挛鞮氏,一直以来都很不满军臣的打压和凌迫了。
所以,他想要活下去,关键在于汉朝皇帝。
汉朝皇帝不希望他死,他自然能活着离开长城。
反之,他就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唯一的问题是,他的筹码太少了。
至少比军臣的少。(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六节 匈奴使者——伊稚斜(2)
端坐在宣室殿的御座之上,刘彻半咪着眼睛,等待着。
御阶之下,遍坐公侯。
甚至就是已经退休致仕在家的许多元老也拖着残躯,出现在了殿中。
人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实在是今天将要发生的事情,太让人解气了!
匈奴人居然派出了一位右谷蠡王作为使者,出使长安,这简直是破天荒未有的事情。
许多人翻遍故纸堆,也只找到了,当年秦惠文王时期,右渠王入朝咸阳的故事。
右渠王入朝咸阳后三十年,右渠部为秦所破,其国土尽归于秦。
现在,匈奴派出了右谷蠡王,那么匈奴的灭亡还远吗?
群臣的精气神,因此大大振奋。
但刘彻却不会这样想。
他反而感到了棘手。
匈奴人此番,可谓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在过去的汉匈交往中,虽然从未有过匈奴王族出使中国的记载。
但在未来的历史上,却不是一次两次。
呼韩邪单于朝长安这样预示着匈奴承认战败,承认中国的绝对统治地位的事情抛开不说。
在小猪统治的中后期,明史记载的,匈奴王族来到长安的记录,就不止一次。
影响最大的,就是匈奴乌维单于统治时期,汉使杨信通过三次出使,威逼利诱恐吓无所不用其极,说服了乌维将他的一个儿子,且很可能是继承人的儿子,送到长安作为质子。(注)
此事,本可改变历史,甚至提前结束汉匈之间无休止的战争。
但。很可惜。
这位肩负着和平使命的匈奴大贵族,在抵达长安后不过半年,就迅速病死。
其死因,在历史上无人清楚。
但可以肯定,绝对不是正常死亡。
以当时的情况,匈奴人也好。汉室也罢,都有一大票不想看到和平降临的人。
如今时光辗转,在乌维之前数十年,在这个匈奴鼎盛时期的年代,匈奴派其国中四大贵族之一,且有着单于继承权力的右谷蠡王来到长安。
军臣打的是什么算盘,刘彻甚至都不需要去回忆他前世的记忆,就能猜到。
更别说,这个右谷蠡王还是刚刚册封不久。新鲜出炉的那位右贤王的儿子。
“借刀杀人啊……”刘彻在心里想着。
伊稚斜来到长安,想要他性命的人,刘彻保证,起码能有一个加强营!
当年,伊稚斜的老爹三次入侵中国,杀掠汉室军民数以万计,与之有血海深仇的人,从列侯一直到庶民。数不胜数。
只要其身份被披露出来,以如今北方盛行的‘大复仇’主义。有的是亡命之徒,愿意不惜身家性命,行博浪一击。
朝野内外,那些将军官员,甚至可能因为同情、赞同以及支持等等态度,而对这些家伙的复仇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于明目张胆的给他们通风报信,乃至于自己也参与进去。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对现在的中国士大夫和勋贵们说,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是天地间的真理,也是颠破不变的规则。
在民间,血亲复仇兴盛无比。
别说是那些民间的游侠和豪杰了。
就是刘彻,在听到使者的名字叫伊稚斜时,都想过,要不要把他留在中国。
因为假如伊稚斜死在了中国,那么,未来,匈奴的统帅,就肯定是于单。
于单那个人,刘彻在前世见过,也打过交道。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没有主见,且性格极为怯懦的少年。
错非如此,他也不会明明手里拿着一套同花顺,结果被伊稚斜翻盘,只能狼狈的逃亡汉朝,寄人篱下,成为所谓的涉安候。
而伊稚斜就不同了,此人性格之坚毅,在匈奴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在历史上,他的统治时期,匈奴人被卫青和霍去病扇的脸都肿了,甚至几乎都到了绝境,他也没有半分软弱和放弃的意思。
他总共在位十三年,就跟汉军刚了十三年。
虽然其在大的战役上,一直都是一路溃败。
但你要知道,他面临的对手是谁?
是正当全盛之时,且在卫青霍去病统帅下,近乎无敌的汉军。
后世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很显然,伊稚斜在面对神对手时,并没有变成匈奴的猪队友。
恰恰相反,此人可以称得上是匈奴的越王勾践一样的人物。
漠北决战后,他毅然决然,舍弃了半个匈奴的国土,以空间换时间,缩回漠北,这样的决断,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里,也极为少见。
而且,在惨败之后,伊稚斜还能控制局势,让国中上下,都团结如一,始终团结在他的旗帜下,这就更让人不得不赞叹了。
要知道,多少历史上兴盛一时的游牧帝国,一场大战失败,就立刻内讧、崩溃。
但匈奴却没有。
甚至,历史上,匈奴西迁,上帝之鞭阿提拉吊打东西罗马,也未尝不是享受了伊稚斜的余泽。
没有伊稚斜稳定和团结匈奴国内贵族,阿提拉别说是吊打东西罗马了,很可能在精子状态时就已经死了。
与性格相比,更让刘彻警惕的是,伊稚斜这个人的用人和治国。
正是在其统治时期,匈奴人开始学习汉室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伊稚斜甚至给汉人工匠和军官,开出了无比丰厚的待遇。
中行说之后,第二个大汉奸,赵信,甚至享受到了仅次于单于的待遇。
伊稚斜为了笼络赵信,方便其享受,以使其给自己卖命效死,甚至下令,专门为赵信在匈奴国内,建立一个城市,名为赵信城,此城高仿长安城,一切纸醉金迷,奢靡淫秽的场所,应有尽有。
伊稚斜甚至将自己的姐姐、女儿还有表妹,统统送上赵信枕席。
从此开启了匈奴以汉人或者曾经在汉朝为官的人治国的先例。
自赵信起,到卫律、李陵,匈奴人为了让汉朝精英为其卖命,几乎是掏心掏肺,卖血卖身。
到了后期,甚至,只求对方能给自己出力,其他任何苛刻的条件,都可以商量(如李陵)。
所以,匈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能被全盛时期的大一统中国王朝吊着打,还能存活两三百年的部族,到了五胡乱华时期,都能出来刷一波存在感,不是没有原因的。
但,这一切的改变,来源自伊稚斜。
只要杀了伊稚斜,刘彻确信,这一切都将不再发生。
在军臣和于单这两个猪队友带领下,匈奴会像历史上的犬戎、东胡,后来的柔然、突厥一样,成为一个昙花一现,旋即溃散的游牧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