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说明了什么?
先帝信不过齐鲁诸王,而且将他们视为贼子。
任何一个自认为自己是汉家忠臣的人,都必须与这些先帝眼里的贼子,做殊死的斗争!
否则,他们就不配为先帝忠臣,当今肱骨,他们就是为齐鲁贼子卖命的祸国奸佞。
人人皆可得而诛之!
在这宣室殿之中,可不是没有流过血的!
旁的不说,当年剪除诸吕时,大殿之中,流血漂橹,殿中内外,积尸如山。
在涉及到有关忠奸问题时,稍微一个立场不确定。
马上就会有‘忠臣’持剑手刃贼子,取其头,向天子表忠!
至于为什么大家会知道?
因为,他们已经自动代入了‘忠臣’模式,许多人摩拳擦掌,在寻找着‘奸佞贼子’的踪迹。
很多人,都已经做好效仿当年城阳景王刘章在吕后面前,拔剑杀人的准备。
可惜,能坐在这殿中的,都是智商正常的人。
就算曾经有过智商不正常的家伙,也在过去三年的政治倾轧里,被淘汰出局了。
大家在发现,没有贼子可以给自己刷声望后,不由得失望的叹了口气。
但嘴上跟行动上,很多人也都没落下。
无数官僚,纷纷俯首拜道:“齐鲁诸王,竟如此狼子野心,臣等不察,请陛下赎罪!”
更有人义愤填膺的说道:“请陛下遣廷尉、御史,穷察此种内情,扫清奸佞贼子!”
卖一卖齐鲁的诸侯王,反正也没有什么成本。
只要能一棍子敲死他们,死人,难道还能报仇不成?
更何况,还能借此,邀得先帝诸王的好感。
去了一个齐鲁诸王,再来一个仁宗诸子,大家该有的进项,依旧能有,甚至更多。
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
刘彻看着这个局面,心里面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悲伤的想道:这些官僚,果然都是随大流的******!
事实上,别说是他们了!
就是当初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名将元勋们,其实也是这么一个模样。
当初,吕后活着的时候,什么樊哙、灌婴,陈平、周勃。
一个比一个怂!
在吕后面前。抢着比谁更恭顺!
也就是王陵,周昌等少数功臣。敢于反抗。
但,王陵与周昌的所谓‘反抗’。其实也就是回到封国,把自己家的大门一关——劳资不伺候你了。
于是,吕后以一介女流之辈,临朝称制,将一个个刘氏子孙,逼入绝路,一连弄死了三个姓刘的赵王,还废黜幽杀了惠帝唯一的子嗣。
这满朝文武,英雄豪杰。可有半个人曾经据理力争,誓死捍卫过?
所以,自刘彻的祖父起,刘氏天子,就已经看得明白了:这天下官僚贵族,一个可靠的都没有!
永远不能完全相信他们。
唯一可以相信和凭依的,唯有枪杆子,也只有枪杆子!
但跟所有的皇帝OR统治者一样,刘氏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总会不可避免的,对官僚勋贵有所幻想。
总觉得——应该能有忠臣吧?或许会有忠臣吧!
然而,事实却一次次让人失望。
哪怕是当年执掌天下权柄十五年,功勋卓著的北平候张苍。其实也不是那么‘纯粹’。
至少,他去职后爆出来的什么任人唯亲,私相授受。接受贿赂,以权谋私的丑闻。也足足能装一个大篓筐。
“朕早就该从所谓的‘君明臣贤,众正盈朝’的幼稚幻想里清醒过来了……”刘彻的眼睛。从群臣身上扫过,他感觉自己仿佛又成长了一些:“于皇帝而言,这天下,就没有一个可信之人,对官僚勋贵,永远要不惮以最大恶意去揣测他们!”
这个想法,虽然偏激,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身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必备的天赋!
最起码,有了这种想法的君王,不会将天下局面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不会让天下的百姓,蒙受什么不必要的政治倾轧带来的负担。
想想张居正,看看崇祯。
刘彻就已经明白,自己应该怎么用人了。
一切唯能!
君子或者小人,道德模范或者人渣败类。
在皇帝眼里,应该要一视同仁。
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便是后世儒家奉为圣人的孔夫子,仔细去找的话,他身上的黑材料,也能整理出一大堆。
曾经,刘彻还纠结过,主父偃跟公孙弘,名声不好,吃相难看。
但现在再回头看看。
刘彻发现,这两位的能力和手腕,是相当突出的。
而且,吃相也比现在在这个朝堂之上的大部分官员要好的多了!
尤其是公孙弘,简直可以当选汉室年度十大清廉典范。
据刘彻调查所知,公孙弘在担任了主爵都尉后,非但兢兢业业的利用仅有的那么点权力,张罗起了主爵都尉的招牌和构架。
他更是,从不受贿!
不收受贿赂的官员,汉室倒是有不少!
像颜异汲黯张汤,就从不受贿。
但,这三位,家里面不是世代官宦,就是世代学霸,哪怕是张汤,背后都有田氏这个大金主。
完全不需要受贿,就能过上奢侈**的生活。
但公孙弘呢?
一个八百石的官职,要是放在关东,或许能靠俸禄和津贴补助过上很不错的生活。
然而,这里是长安。
居长安,大不易!
公孙弘现在的俸禄,也就将将够养活他自己而已。
至于老婆孩子什么的?
就只能靠自己养活自己了!
所以,公孙弘的老婆,要靠着给人缝补和洗漱衣服,来换一些柴米油盐的钱,补贴家用。
讲道理的话,刘彻觉得,哪怕公孙弘,从主爵衙门的经费里,悄悄的拿个几千几万钱回家,也没有人能发现。
这么点小钱,就算被人发现,只要他有成绩,也没有人能动的了他。
但偏偏,公孙弘,过的是粗茶淡饭,跟寻常长安市井居民一样的朴素生活。
他连上班,都是步行去官署的……
当然了,公孙弘,也不是全无缺点。
他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揽权。
不管有的没的,权大权小,只要经他的手那么一走,就成了他的权力了。
而且,他的个性非常强势,或许在私底下,公孙弘是个温文尔雅的君子,但一旦到了官署,马上就变成了横行霸道的地痞无赖。
主父偃,就跟刘彻告过好几次状了。
说公孙弘实在是欺人太甚。
将许多原本是他的权力,统统拿走,还屡次强行干涉他这个左都尉的事务。
但,这没有什么问题。
这个世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手腕玩不过别人,道理也说不过别人,拳头更打不过别人,活该被人骑在头上拉屎屙尿!
这样想着,刘彻抬起头,充满了自信的看着群臣。
他知道,从此刻开始,所谓的人品好坏,道德高下这样的世俗看法,已经不会再左右他的决策和判断了。
从此刻开始,他已经跟他的父祖的思路,重合到了一起。
刘邦、刘恒、刘启,三个地痞无赖、影帝和薄情寡性的君王的影子,与他重合。
“只要能让国家强盛,人民安康,江山稳固……”刘彻在心里说道:“朕就算化身魔王,又如何?”
统治者,不该被私人观感和个人情感所左右。
既然身为皇帝,生来,就应该是一个冷酷无情,甚至无情无义之人!
有了这样的想法,先前那些困扰刘彻的所谓的什么舆论评价,后人评说,统统飞到了爪洼国去。
“朕既然受命于天,那么,朕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就是天下的意志!”
既然是天下的意志,那么,十万百万人的生死,也不过是一堆数字罢了。
更何况,所谓的官僚勋贵的想法?
不服,你**来干朕啊!
“群臣与诸王,既然都以为,济南罪大恶极,齐王、胶东、胶西、淄川、济北,也有通逆之行……”刘彻站在御座前,俯视着群臣:“廷尉!”
廷尉赵禹立刻出列拜道:“臣在!”
“太常!”
窦彭祖也出列拜道:“臣在!”
“执金吾!”
“臣在!”郅都也处列拜道。
“朕既命三卿杂治,齐鲁诸王通逆一案!”刘彻说道:“另外济南之事,由廷尉独审,相关事宜,卿等审处之后,上报朕前,朕将亲览焉!”
“诺!”三位九卿立刻叩首领命受诏:“臣等谨奉君命!”
“至于章丘百姓……”刘彻踱着脚步,做出了决定:“除首倡者外,余等皆赦之!”
“尚书令请录诏:……”
汲黯连忙带着几个尚书郎出列而摆,立刻又有人奉上笔墨纸张。
但汲黯心中还是有所疑惑的:“陛下,不是昨日已经命我录好诏命了吗?”
那个诏书,是汲黯亲自根据刘彻的意思,仔细加工后的。
基本上,是四平八稳,既不会得罪百姓,也不会让贵族诸王,颜面无光。
当然,对某些人来说,那可能是个灾难!
但春秋之时,晋国就已有首乱者死的传统。
枪打出头鸟,更是颠破不变的真理!
汲黯甚至觉得,章丘百姓的首领和首倡者,也肯定知道,自己会是个什么下场。
只是,天子忽然让他录诏,让汲黯心中,有了些疑惑。
“难道陛下改变主意了?”汲黯揣测着。(未完待续。)
PS:第一更送上,大家好给力!
今天必然12000,少一个字都可以把俺剁了!
第七百六十七节 软弱的官僚(1)
刘彻却是再向前一步,开口道:“朕闻之,昔者,尧舜放逐骨肉,周公诛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也!”
殿中的尚书郎,飞快的运笔记录。
这一段话,也是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
自古以来,要诛杀或者惩戒宗室诸侯王,诏命开头,就必然要提及尧舜流放自己的子嗣骨肉这个事情。
至于周公诛管蔡,则更是被纪录在史书之上,被人传颂千古的佳话。
“济南王臣辟光,无道,凌其百姓,暴其士绅,群臣皆曰:济南王臣辟光,昏庸无道,宜当致之以法!梁王与诸宗室诸侯亦曰:济南昏聩,不可奉宗庙!”
“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今济南王臣辟光,既不明于诗书,更不明于人臣之道!”
“以其暴虐,残朕子民!”
说到这里,刘彻稍作停顿,然后提高了声调,道:“其罪,罄南山之竹,不足书;倒东海之水,恶难洗!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其令廷尉,严查之,有罪奏之,有恶查之,有冤洗之,有难平之,有苦诉之!”
这段话一出,群臣都是大惊失色。
当年,诸侯功臣灭了诸吕,也没这么骂过诸吕。
舆论界,再怎么唾弃秦朝,也没有将秦贬低到这个地步!
罄南山之竹,倒东海之水……
许多人愕然发现,自己的天子。原来是一个隐藏着的大喷子。
这喷人功力,诸子百家的巨头都觉得。自己在天子面前,果然还是太年轻了啊!
但。更多的人的内心,却是敲了鼓。
既然刘辟光已经被天子认定为这个世界上最坏的坏蛋。
诸吕、暴秦,拍马也不及刘辟光的混账。
那么,刘辟光固然要‘死有余辜’,章丘百姓起来反抗刘辟光,自然也可能要被洗白!
要知道,刘家是靠什么起家的?
答案是农民起义。
高帝刘邦迁都关中后,第一件事情,是起兵主蚩尤祀。第二件事情,是命令萧何营造未央、长乐两宫,第三件事情,则是下诏为陈胜在砀起陵,置三十户守陵百姓,其墓号为:陈隐王之陵。
这,就能从某个程度说明,刘氏对农民起义的看法。
更麻烦的是,陈胜之墓。虽历数十年风雨,至今,汉家天子依然岁岁遣使,前去查看。祭祀,供奉血食。
每岁冬十二月,陈胜忌日。更会遣派太常官员,前往陈胜当年战死之地城父县。为其举行祭祀仪式。(注1)
这个事情,虽然办的很低调。但是,朝中,但凡有所注意的人,基本都知道。
汉家也从来不忌讳讨论和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成功、失败的原因。
甚至,朝中许多大臣,是靠着给皇帝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前因后果,而得以为官出仕。
几十年下来,刘氏天子,对于陈胜吴广和前朝的治乱得失,已经分析的非常彻底了。
所以,很多人都担心,天子,要洗白章丘的百姓,尤其是首倡者。
大家虽然都知道,这样子做的话,老刘家就又能收买一波民心了。
反正,老刘家从来臭不要脸!
当年太宗皇帝,为了刷声望,不知道跟张释之,唱了多少出双簧戏。
这些事情,旁人不明白,一直在旁边旁观的贵族勋臣,还能不知道?
想想看,太宗为了收买民心,堂堂天子的架子和脸面都可以不要。
今天,当今这位号称‘太宗指定隔代储君’,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天子,难保不会学习太宗故技!
更可怕的是——当今这位确实有这么干的资本!
他是三王之后,唯一一个自证了受命于天的天子。
天下百姓,勋贵,诸侯王,全部都只能选择在他的面前,五体投地,用最恭谨的态度和最卑微的礼仪,诚惶诚恐的献上自己的忠诚、青春、才干甚至生命!
难道,还有人有胆子敢于对这位天子说不?
那岂非是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自杀都要比这个来的更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今,自然是高枕无忧。
也不需要担心会有百姓会反对他,甚至武力反抗他的统治。
三年以来,天子诏命所到,县乡亭里,无不是焚香祷告,然后欢天喜地的跪迎天命!
但……
“陛下您可不能这样啊!”无数人在心里狂喊。
错非现在这里是庄严神圣的宣室殿,甚至可能会有人扑上去,要抱住刘彻大腿,苦苦哀求了。
为什么?
因为,太宗朝的教训告诉大家一个真理:当皇帝装逼时,皇帝固然可以疯狂刷声望,爽的不要不要。
但臣子们就要受罪了!
所谓皇帝动动嘴,臣子跑断腿!
若是其他事情,大家还能捏着鼻子忍下来。
但这个事情,却是绝对不行的!
章丘百姓,赦免可以!
但首乱者必须死!
用他们的死,来警示天下:刁民们,别嚣张,谁带头反抗老爷我,谁就要死!
然而,刘彻却无视了这些大臣贵族脸上的神色和纠结的表情。
他自顾自的向前一步。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刘彻看着这些人,这些在昨天,他还顾忌,还担忧,还在想着要尽量用委婉的手段来拉拢的家伙。
这不能怪刘彻朝令夕改!
实在是这些家伙的表现,让刘彻发现了。
他们,甚至不如一只纸老虎!
纸老虎。你远远的看着,还是能威慑人的。
但。这些家伙,即使刘彻远远的看着。也能闻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腐朽臭味和软弱无能的骨头!
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别人都给你跪下来了,你还需要考虑怎么说服他吗?
已经不需要了!
历代以来,皇权与臣权,也都会经历类似这样的情况。
当皇帝发现自己的大臣们和贵族们,原来不过如此,只是一些吓人的纸老虎的时候,皇权就会得寸进尺,疯狂膨胀。以一人吊打全天下的官僚和勋贵,这样的传奇故事,在中国,不止上演了一两次。
最典型的,譬如秦始皇,汉高汉武,还有朱八八。
这些雄主中的佼佼者,甚至半只手都不用伸,就已经将天下官僚贵族勋臣变成了狗。
而同样的道理。假若皇帝被大臣和贵族发现了这是个软蛋,稍微一吓就缩卵的渣渣,那大家也不会客气。
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甚至当成笑话、傀儡。随意废立,这样的故事,也从来不绝于耳。
至于所谓的官僚拉后腿。捣乱。
以前刘彻确实很担心。
毕竟,杨广、王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
官僚们诚心要把天下搞灭。有的是办法。
但是,在今天。刘彻已经不担心了。
因为,刘彻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事情。
没有错。
杨广,王莽,确实是死在官僚的捣乱和拉后腿,阳奉阴违上面。
但是……
假若你仔细看史书,在杨广三征高句丽之前,在王莽搞得天下民生凋敝以前。
这两位,是个什么样的地位?
假若刘彻没记错的话,那么,第一个被人尊为‘天可汗’的人应该是杨广?
至于王莽?
周公在世的圣人啊!
地主文人官僚们一致吹捧,认为他真真是天下救星,百姓的救世主,天命所归的王者!
连刘氏的宗室成员,都认命了。
显而易见,倘若王莽改革成功了,如商鞅变法一样,取得了奇效。
那么,王莽还会被人骂上一万年吗?
同样的道理,倘若杨广远征高句丽,根本没有打三次,他没有脑残的越俎代庖,去胡乱指挥。
隋朝大军,直入朝鲜,灭亡高句丽。
那杨广会是哪个殇帝吗?
恐怕,他依然是那个天下明主,被全世界所尊崇和跪舔的天可汗爸爸。
具体的例子,可以参阅武则天。
武则天把山东士族门阀们何止是吊起来打啊?
简直就是一会让他们摆个S型,一会让他们摆个M型。
这些没节操的家伙,却只能趴在这位天后、圣后、则天大圣皇帝的凤足之下,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两个故事,充分的让刘彻明白了。
官僚集团和勋贵阶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