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濊人的贵族,便是个白痴,只要坐地收钱,也能过上小康生活。
随便一个小贵族的日子,现在都可能要比以前的金信这个濊人共主的日子还要爽。
这些家伙就像后世****暴富的煤老板一样,整天陶醉于纸醉金迷之中,那里还有心思去想其他事情?
而下层濊人,一方面现在最起码能吃饱肚子,而且,有女儿的人家,基本都找了个汉人女婿,小日子过的挺滋润,滋润不会去想其他事情。
而其他没有女儿或者汉人女婿的家庭,只要不懒,基本上都能找到事情做。
当地就业率不是百分之百,而是百分之两百!
连倭奴都能找到工作!
连倭奴都能供不应求!
所以说啊,当年商汤祭天,祷告上苍,训诫后代子孙说: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确实是至理名言。
不管什么人,哪怕是黑叔叔,只要吃饱了,就不会闹事。
但,刘彻知道,濊人只是特例。
谁叫人家那地方物产丰沛,而且地广人稀呢!
但草原上就不同了。
除了牲畜和绿草,茫茫大草原,少有天堂。
连匈奴的单于庭都需要四季追随雨水而动,其他部族的日子,就更不用想了。
历史告诉刘彻,大凡草原部族南侵,除了少数时候,其他多数时间,都是因为他们被灾难袭击,活不下去了,于是就互相攻伐,兼并,然后诞生一个霸主,这个霸主再带着他们,像蝗虫一样抢掠。
然而,一旦他们定居之后,其腐化速度和战斗力下降的速度,肯定让人瞠目结舌。
而想要让游牧民族定居下来。
刘彻要解决两个难题。
第一个是他们的牲畜的饲料来源问题。
这一点,刘彻可以通过大量建造青储窖和发展苜蓿草种植来做解决。
实在不行,最多扩大其部族的领地范围嘛。
反正草原这么大,有着足够的生活空间,来安置那不过几百万的人口。
反正百年之内,以辽阔的大草原的的空间来看,足以安置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了。
至于百年后?
中国应该已经能看到蒸汽机在轰鸣,铁甲滚滚了。
那个时候,草原民族永远无法威胁中国的文明了。
但另外一个问题,则需要实践和摸索来解决了。
那就是,他们的生活问题。
人家养的牲畜,总要卖掉,才能产生收益吧。
人家不可能只靠吃奶制品就活下去的。
没有维生素,没有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他们迟早药丸。
但,刘彻不是圣母,更不是圣人。
中国的商人和统治阶级就更可怕了。
有钱不赚王八蛋。
只要能赚钱,别说坑蒙拐骗了,就是投毒卖假药,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更何况,刘彻准备慢慢释放资本主义这头怪兽。
而这头怪兽,可是要吃人的!
甚至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是刘彻为这头怪兽准备的第一道点心,正餐则是三哥家勤劳勇敢善良的人民。
刘彻寄希望于这头怪兽能够吃饱以后,不来祸害他的国家和人民。
然后用一千万甚至更多人的死亡,让这头怪兽能成长到打领带的阶段。
但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甚至是刘彻死后的事情了。
现在,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刘彻需要让人尝到甜头。
不管是草原还是中国的贵族士大夫们,他们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尝到甜头,然后自动自觉的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一员。
唯有如此,才能让资本主义的萌芽,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
反正,刘彻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与权贵结合,拥有广泛认可的资本主义能在中国生根发芽。
反之,只要能与权贵的利益结合起来,获得广泛支持,形成一个全新的利益阶级。
那么,资本主义的发芽和茁壮成长,是几乎不用去想的事情!
就像数百年前,春秋战国之交,当地主阶级兴起,而且得到了列国贵族和王族支持后。
周礼、周制,井田制以及奴隶制,一起被扫到了的历史的垃圾堆。
为了发展和壮大自己,法家甚至喊出了‘刑无等级’的口号,而黄老派也发明了‘无为而治’‘法无禁止则不纠’的思想。
正是因为,刘彻看到了春秋战国的历史演变,也看到了后世的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那个名为图朝的时代的崛起过程。
因此,刘彻深深知道和明白。
在中国,口号啊理论啊什么的,都是虚的。
只有好处和利益,恒久存在。(未完待续。)
PS:推荐一本好书《摄政大明》
相信,大家应该都会喜欢的。
虫子一直是个很有才华的作者。
讲真,他写的朝堂很精彩,大家感兴趣的话,去看看吧~相信应该不会失望!
另外推荐一本《大明文魁》
我深以为,这是明季中期文官流非常有感觉的一本书。
只是貌似一直不温不火。
第八百八十节 设计(1)
刘彻看着跪在自己身前的这个楼烦王。
他与他的楼烦部族的意义,对刘彻来说,他们大抵是类似后世****改开之初的深圳。
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块石头。
老实说,刘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
毕竟,这样的事情,前无古人。
虽然后有来者,但后来者们玩这一套时,当时的世界,已然是机械大行其道的世界。
因此,后来者的成功,并没有什么太多借鉴价值。
最多,能参考一二。
“棉花……捕鲸业……食盐……医疗……”刘彻的心里,这些词汇一一闪过。
如今,在上郡和代郡,这两个汉室最贫苦最艰苦的地方。
棉花种植业,开展的如火如荼。
去年,皇室在这两个郡的皇庄和官田上,已经基本全是这些舶来的神奇植物了。
累积种植面积,扩大到了接近一万亩。
棉花产量达到了接近七十万斤。
如今,已经全部回收到了少府的仓库之中。
刘彻腹黑的很。
他对为他耕作的官田百姓宣布,棉花一斤当粟米四斤。
换算下来的话,看上去农民伯伯赚翻了。
因为,上郡和代郡的粟米亩产,自古坑爹。
此地的粟米,平均亩产只有一石半左右。
甚至,许多地方只有一石。
贫瘠的土地以及落后的耕作方式,加之水利设施落后,使得上代成为了秦汉之际。天下闻名的‘贫困郡’。
汉律就特别规定:上郡地恶,顷入刍两石。稾皆三石。
刍既是干草,而稾则是秸秆。
这说明。在统治者眼里,上郡这地方啊,连草都不怎么长!
为了避免把农民逼走,他们不得不妥协,宣布将上郡的刍税征收比例下降,以此照顾当地的经济和民生。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尤其是汉太宗以来,汉室奉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休养生息。
上郡干脆就常常免征刍稾之税在内的许多杂税。
刘彻上台后。干脆就宣布:上郡地恶,其民劳苦,朕甚悯焉,其诏免刍稾,更传之役。
反正那地方也收不了多少刍稿税。
一年撑死几十万钱。
而且,刘氏实际也已经有十几年没收他们这个税了。
与其保留这个名义,还不如拿来收买民心。
至于那更役与传役,考虑到当地艰苦的民生,刘彻为了维护当地的民生经济。鼓励生育和发展,自然也只能免除。
不然,以当地人口规模和土地的情况,刘彻怀疑。当地的百姓,尤其是下层的百姓,一旦被发去服徭役。恐怕马上就要有一个家庭陷入困顿,甚至绝境。
这会迫使他们不得不抱团。
然后形成一个个大家族。
依靠家族的庇护和力量来求存。
但。大家族,是刘氏最讨厌和最不喜欢的一个社会模式。
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才是王道。
因为大家族,将会诞生世家,世家会产生豪强,豪强最终能演变成门阀。
为了鼓励百姓分家独立,生育抚养后代。
刘彻就只能选择免除对此地百姓伤害最大的两种徭役。
在这两个事情上面,刘彻表现的跟他自己标榜的一样,爱民如子。
然而,到了棉花上面。
刘彻马上就变了一张脸。
剥削起来,可以说是毫无底线。
一斤棉花抵四斤粟米。
这个政策看上去,农民伯伯似乎赚翻了。
讲道理的话,汉制,一石四钧,一钧三十斤。
一石折为一百二十斤。
当地粟米亩产,不过一石半,也就是一百六十斤。
如今,刘彻开出一斤棉花抵四斤粟米的价码。
而棉花在上代两郡,平均亩产为六十斤到八十斤上下。
即使用最差的产量六十计算,他们也能得到三石粟米的回报,若是运气好,亩产八十斤,那就能得到四石粟米的回报。
这样的回报率,已经高于多数北方郡国的亩产,甚至,与河东这样的膏腴之地也能掰掰腕子。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首先,他们要交租。
现在,能种植棉花的,也只有刘彻自己的皇庄和官田。
所谓皇庄和官田,其实是老刘家在过去几十年,用着各种手段,从地主豪强和官员嘴里夺来的。
犯罪官员和不法豪强的土地,被没收,变成了刘氏的皇庄。
刘氏再拿着这些土地,租给无地,称为假田。
在历史上,武帝发动告缗,收田无数,假田之税,甚至超过了田税所得!
如今,刘氏规定的假田税率约是五成。
也只有在上林苑,假田税率才是极为优惠的三成。
道理很明白,上林苑的土地租给百姓,百姓会知道,这是刘氏的恩典。而且,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有宦官和亲信监督,也不会出问题。
地方上,山高皇帝远,假田给百姓,税率太优惠,很容易被地方豪强勾结官员,将这些土地收归己有,然后再当二道贩子,转租给农民,以此从中牟利。
换句话说,这些租佃假田的百姓,除了要照常纳税服役外,还要将一半所得,抵充租佃之税。
一下子就飞走一半收入。
农民的实际所得已经很少了。
所以,在实际上来说,当地给刘彻种棉花的农民的生活依然处于贫困状态。
只不过,跟过去比起来,稍微好一些了。
从吃糠喝稀。发展到了能偶尔吃几餐饱饭。
但,这依旧然并卵。
而且。在实际上来说,粟米可比棉花好伺候多了。
粟米种下去。就可以不管它了,最多偶尔翻土浇水和捉虫。
但棉花不同,棉花需要大量的水来灌溉,也需要更精心的照顾。
同样是一百亩土地,粟米可能也就播种和收获之时,全家要辛苦几天。
但棉花,却是每天都要仔细照料和观察。
从投入比来看,棉花需要的精力和汗水,最少是粟米的三倍。
但农民的实际所得。其实也就与此持平而已。
很显然,刘彻对棉花产业,用的是典型的资本家的态度。
而且是血汗工厂的资本家的态度。
他给与农民的收购价,在本质上来说,跟富士康没有差别。
给你底薪一千五百块一个月,然后到月底发工资五千块。看似薪水挺高的。
但你实际上一个月三十天,每天十二个小时都在生产线上。
之所以如此,刘彻其实也是没办法。
棉花,注定是工业产品。
在目前来说。只有足够大的利润,才能让贵族权贵们重视棉纺产业。
要是棉花原料价格拔高。
那还玩吗?
他们去做其他买卖,不是更赚钱?
太史公司马迁就说了,假如利润不足百分之二十。根本不算什么有前途的生意。
棉纺业的利润当然不止百分之二十。
它在此时,实际上就是一台印钞机器。
织造而出的棉布,价值比丝绸还高。信用度更是仅次于黄金。
拥有成为支撑金本位体系,甚至在未来。成为纸币的信用担保物的潜力。
就如同后世米帝用石油担保他的美元霸权一样。
道理很简单,如今。布帛与铜钱、黄金,是被人民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三种货币形式。
“正是这样,朕才要如此啊……”刘彻在心里叹了口气。
汉室要发展工业,就要集中资源。
但很显然,刘彻玩不起也不敢玩工农业剪刀差。
他要是敢那么玩,舆论和天下人的吐沫星子能喷死他。
他这个圣天子,马上也要变成桀纣。
会有无数人高声呐喊着:时日曷丧予及汝俱亡!
然后把他这个皇帝和他的工农业剪刀差政策一起送去地狱。
中国不是欧陆,中国百姓和中国士大夫也不是欧陆的农奴和贵族领主。
哪怕是最穷凶极恶的中国统治者,也不敢玩工农业剪刀差。
当年夏桀,自命为太阳,是烈日之神。
然而,百姓却宁愿与这太阳同归于尽!
连太阳都敢扑灭。
还有什么是中国百姓和士大夫不敢杀的?
历史上,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永远是萌芽。
除了来自异族征服者的干扰和打断。
也有部分原因来自于此。
中国的士大夫和百姓们根本不可能容忍像资本主义这样的食人怪物横行于世。
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文思想以及价值观,都不会允许发生羊吃人这样的事情。
而根深蒂固的乡党情节以及士大夫本身朴素的仁爱思想,更是会杜绝这样的情况。
你可以鱼肉乡里,可以欺男霸女。
但无论如何,你表面上都要做出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却是要**裸的撕碎这一切,打破这一切,碾碎这一切。
将最彻底和最露骨的自私自利以及金钱至上,利润至上的价值观铺成开来。
换句话说,就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是要让小清新们放弃幻想,让装逼者们无逼可装,让最底层的老百姓,陷入地狱。
于是,他同时得罪了文人墨客、地主豪强士大夫和贵族以及老百姓。
这它能成功发芽,那才叫奇了怪了。
但刘彻知道,这头怪兽,终有一日,会系上领带,西装革履,人模狗样,一口一个自由,一口一个普世。
虽然它的脚下踩着数不清的尸骸,翻滚着看不到尽头的血海深渊。
而且,它,确实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是人类迈向更高层次文明,所必须经过的道路。
作为穿越者,刘彻无法做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帝国和民族以及人民,两千年都沉湎于自给自足的梦幻泡影之中。
代价总是要付。
不是现在,就是未来。
历史上的****,为了发展工业,所付出的代价和鲜血,依旧历历在目。
没有办法。
刘彻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的去尽可能的在不造成更大伤害和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这头怪兽寻找养分。
为此,他不惜掀起一场世界大战,将整个世界投入战火之中,摧毁和奴役无数的王国和民族,用尸骸和鲜血来灌溉这头怪兽。
为此,他不要节操,丢掉廉耻,想尽办法的黑钱黑资源。
为此,他将大造捕鲸船,让整个海疆的鲸鱼,变成尸体。
刘彻自己保守估计,想要让中国的资本主义从发芽到长大,至少要将一千万人类送上祭台。
而想要让它在最短时间内成长到稍微讲些吃相的阶段。
估计要付出整个西亚和南亚的民族全灭的代价。
便是中国自身,也可能受到它的伤害。
然而……
“这就是要在西元前,进行工业化所必须的代价啊……”刘彻在心里想着。
哪怕是后世的欧陆,为了达成工业化,前前后后数百年,将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生命献祭。
美洲的土著几乎全灭,整个非洲都被摧毁和撕裂,而哪怕是在他们的本土。
也是无数百姓的尸骸和鲜血横流。
事实证明,没有牺牲,就没有工业化。
刘彻也没有办法,这不是他想不要就可以不要的事情。
而是未来必然发生和出现的事情。
不是中国人去将其他人送上祭台,就是其他人将中国人送上祭台。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把其他人送上祭台?
棉纺业是目前刘彻唯一找到一个可以对诸夏伤害最少,但助力工业最大的产业。
便是冶炼业,也不如棉纺业。
它可以大量吸收人口,制造就业,也能创造无数的利润,让无数人趋之若虞,更能带动相关技术发展。
从今年开始,安东都护府,也会大力推行棉花种植。
五年之内,刘彻要在安东全境,发展出百万亩级别的棉花种植业。
而生产的棉布,一个最主要的客户,就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而捕鲸业所得的鲸鱼肉可以提炼油脂,骨头能磨成粉末,这些也可以出售给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至于那食盐和医疗,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通过这四样产品,加上中国本身庞大的体量和超强的消化能力。
未来,草原上的游牧部族,只要征服,然后让他们定居,那他们与中国的农耕文明就将形成互补。
甚至,他们未来不得不依附在中国的农耕文明身上。
不然,他们就会饥荒,就会死亡。
但是,这个事情的前提是,刘彻所设想的定居者计划能成功实现。(未完待续。)
PS:推一本朋友的书:周郎诸葛不过尔尔,文若休若不过如此,天骄何在,且看《三国之最强谋士》
嗯新人需要鼓励00
第八百八十一节 设计(2)
“朕将策命颍阴候灌何为楼烦将军,将尔全军……”刘彻忽然对跪在自己面前的楼烦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