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太宗时期,商贾们就已经在政坛上崭露头角了。

    只不过,最近几年,他们的声势才开始变大。

    而他们的声势变大的原因,则是他们的子侄们中的读书人越来越多。

    他们现在甚至已经可以影响到一些学派的立场了。

    而今年是刘彻即位后的第五年。

    以常理计算,五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年轻人完成基本的学业,具备可以参加考举的能力。

    刘彻可以确定,今年破两万,只会是一个开始。

    明年,最多后年,就会破三万。

    然后,这个数字会不断的刷新。

    而且,毫无疑问,在这些士子里的,出生于商贾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然商贾的财富,超过地主。

    他们自然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子侄进入仕途。

    而现在,摆在刘彻面前的,是一个选择题。

    “到底要不要压一压这些商贾出生的士子?”刘彻在心里琢磨着。

    毫无疑问,暂时压上一压,是可以缓解很多问题的。

    首先,大量商贾士子被禁止考举,会让地主和权贵们非常满意,更加拥护和拥戴刘氏统治。

    虽然这只是些不值钱的欢呼声和点赞。

    但,没有统治者会不想要。

    其次,刘彻可以不去头疼,今年应该怎么创造工作岗位了。

    这很重要。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现在,保守估计,商贾子弟的人数,大约有个四五千左右。

    正常来讲,最终可能会有至少一千人被录取。

    这就等于少了一千个职位。

    更何况,商贾子侄,比起读死书的那些宅男强多了。

    人家很可能从小就跟着父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无论心性还是为人处事,都必宅男强。

    换句话说,实际上,他们最终的录取人数可能接近两千!

    这样看上去,似乎很美妙。

    但,刘彻知道,这只是饮鸩止渴。

    商贾们和他们的子侄辈,涌入官场和政坛,这是迟早的事情。

    资本,也一定会想方设法的为自己谋求权力。

    除非刘彻走回老路、邪路,强力打压他们的政治地位,拿着刀剑,压制他们的声音,用暴力,摧毁他们赖以为发声的渠道。

    然后,再联合儒法黄老,在商贾身上踩上一万脚,将之归入贱民的行列。

    不然,这一天,迟早会来临。

    而且,很可能会像弹簧。

    你用力越大,反弹的反作用力就越强。

    而刘彻深知,自己不能走回老路,重复历史的悲剧。

    商人和资本,虽然坏处很多,但好处也同样明显。

    更重要的是,他们就像春秋战国之交,地主淘汰了奴隶主一般。

    刘彻知道,迟早有一天,商人和资本,会淘汰地主,成为世界的主流和国家的统治阶级。

    所以,对商贾,对他们的子侄。

    刘彻的态度,其实和他对待地主以及权贵一般。

    既要扶持和拉拢,也要打压和削弱。

    同时,还要做好引导。

    “以夷制夷,以商制商……”刘彻托着腮帮子,悄悄的拿着纸笔,写下这句话。

    然后,他就对左右吩咐:“传召主爵都尉公孙弘与主父偃,立刻入宫来见朕!”

    现在,情况已经很显然。

    倘若刘彻将大量的商贾子弟,放入官场,去跟地主权贵们抢食吃。

    刘彻毫不怀疑,地主权贵们一定会搞个大新闻出来。

    而目前的商贾和资本的力量,别说是去动摇地主权贵们的统治基础了。

    好不夸张的说,他们的力量,连一个县令都动不了!

    所以,暂时,只能将这些商贾出生的年轻人放到主爵都尉衙门去。

    而且,这样一来,可以一箭N雕。

    …………………………………………………………

    好想当上《不败传说》燕国的皇帝,国战类型的游戏玩的就是激情,这个游戏特色就是升级不要经验,没之前玩的那些那么累,比较休闲,平时能抽个奖得话费什么的,蛮好的,目前在游戏媒体里期待榜第一呢(未完待续。)

第九百八十九节 不罪三公

    将商贾子弟,弄进主爵都尉衙门去当官。

    好处,当然是很明显的。

    首先,充实了主爵都尉的人手。

    最起码,能在天下郡国之中,搭起一个草台架子。

    其次,这些士子熟悉商贾的门道,属于业务专精。只要他们稍微尽些职责,过个两三年,国库的收入就会比现在充盈。

    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护了这些最原始的资本政治精英,使他们能相对安全的成长。

    不然,将他们丢到地方去管民政。

    刘彻用屁股都能猜到会发生事情!

    在后世,资本用资本的****,教人民做人。

    让你有话说不出口,有声音发不出去。

    甚至,他们会利用各种手段,抹黑你的话,歪曲你的内容,对你栽赃陷害。

    完了,还要在你身上踩上一万脚,指着你大骂:爱国贼。

    而在这西元前。

    地主阶级的****,更加简单粗暴。

    他们不仅仅会让你连话都说出来。

    更会将你从**到精神,彻底抹去。

    与地主阶级和士大夫贵族相比,后世的****资本,简直就像一个连走路都还没学会的小屁孩。

    更不用谈今天的那点子商贾的力量了。

    简直就是打个喷嚏都能拍死!

    但,假如将这些商贾子弟统统塞进针对工商业而成立的税务机构,去监管和监督商贾。

    那么,士大夫地主权贵们,就不会有意见。

    商人做官,在汉家并不稀奇。

    刘彻就记得很清楚,前世,约莫也是在这个时刻,他的便宜老爹为了钱,解除了禁止商贾直接做官的禁令。

    从这以后,商贾做官的越来越多。

    甚至到武帝朝,盐铁官,直接就是官商合一。

    想着这些事情,刘彻回头又对一个宦官吩咐一句:“传朕的诏命,去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请丞相与御史大夫,今夜入宫夜宴!”

    想要将千多号,甚至两千来号的士子,神不知鬼不觉的,全部弄进主爵都尉衙门,并且因此在郡国开设主爵都尉的官署。

    这,都需要丞相与御史大夫的支持和配合,甚至是背书。

    而这,对刘彻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困难。

    御史大夫晁错,虽然平时与商贾有往来,甚至有朋友就是商贾。

    但,他对商贾的仇恨和警惕,却从未有任何的降低。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直觉,让他知道,商人与资本的危害,更是法家本身的诉求与利益所在。

    法家,是诸子百家里,比农家还要重视农业的学派。

    其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完全是围绕农业而来。

    以‘尽地力之教’来实现富国强兵这一最终目的。

    至于周亚夫,就更麻烦了。

    周亚夫可以容忍现在的商贾活跃,也可以容忍他们暴富。

    但,刘彻很清楚,周亚夫绝不会容忍,出现一个被商贾控制的机构。

    这关系国本问题。

    素来自诩忠臣,自比周公的周亚夫,是绝不会坐视任何可能危害到国家稳定和政治平稳的事情。

    所以,怎么说服这两个人,成为了刘彻的难题。

    刘彻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到能说服他们的办法。

    毕竟,就算你口舌如簧,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可能说服一个修行数十年的和尚去吃肉。

    丞相和御史大夫不想听命怎么办?

    这在汉室,绝对是所有皇帝都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难题。

    因为,一旦皇帝跟丞相、御史大夫意见向左,而且,双方都不愿意让步。

    那必然会导致一个事情——罢相。

    就像太宗罢张苍那样颠覆性的政治动荡。

    张苍之政,差点湮灭。

    而刘彻是无论如何,不肯罢相的。

    刘彻是希望在自己的在位时期,为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立下一些有益的规矩的。

    在丞相问题上,刘彻希望,立下无论如何,不罪三公的政治潜规则。

    这是从米帝那里学来的。

    无论如何,总统不会获罪。

    哪怕这个总统干过天怒人怨的事情。

    无论总统在任上做过任何事情,继位上去的是哪个党派的。

    继位者都会拼死保护和维护前任。

    这看上去很不合理,也很不公平,但这个制度确保了米帝不会发生严重的对立和分歧,统治阶级能始终找到共同点。

    这也是驴象对喷了百余年,但却相安无事,一直能唱二人转的原因之一。

    不然,你要换了党派上台,就拼命抹黑前任,搞前任的飞机。

    下次轮替,也是如此。

    那国家自然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讧和扯皮。

    甚至,随时都可能再来一次南北战争。

    而汉室的丞相,位高权重,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脸面。

    像武帝那样对丞相说:您啊,回家呆着吧,国家大事,就不需要您掺和了……

    合适吗?

    国家和皇族的脸都肿的能做成小笼包了。

    更别提逮着丞相一堆乱殴。

    当,连丞相都不能保证安全时,谁能保证自己一定安全?

    政治倾轧由此而起,甚至巫蛊之祸,也是因此而来。

    在刘彻看来,丞相,干的不好,可以让他退位让贤,回家去种田。

    但,致法于丞相?

    这就不好了!

    这也是当年贾谊献策,制定将相不辱的潜规则的原因所在。

    刑不上大夫,有些过了。

    但刑不上三公,却是政治稳定的必然。

    也是稳定人心所必须的条件!

    这样想着,刘彻就有了决断了。

    假如今天晚上,跟周亚夫与晁错谈判失败。

    那就……

    “将丞相和御史大夫派出去!”刘彻在心里说道。

    丞相,可以派去齐鲁。

    名义刘彻都想好了——代表朕,安抚齐鲁士大夫。

    毕竟,齐鲁的士大夫前年被吓的半死,无论如何,哪怕是出于演戏的考虑,皇帝都得派个巨头过去安抚一二。

    至于晁错?

    御史大夫有责任也有义务,巡视郡国,劾查不法。

    而安东那边,新固之土,正需要一个巨头过去,巡视、检查。

    把丞相和御史大夫支开,刘彻就可以用自己的狗腿子和马屁精们,把这个事情搞定了。

    这样,等到周亚夫和晁错回来,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了。

    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个事情。(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节 交易

    当天晚上,未央宫的宣室殿灯火通明。

    刘彻坐在上首,举着酒樽,与丞相周亚夫及御史大夫晁错对饮。

    公孙弘与主父偃敬陪末座。

    到今天,这两个人总算在这宣室殿里,能有个坐的位置了。

    而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政绩。

    去年一年,主爵都尉衙门,就靠着一块天子的招牌,还有上下不过百来号人,为汉室贡献财政收入将近六千万!

    平均每一个主爵都尉衙门的官吏,创造了六十万的收入!

    是整个汉室官署里,创造利益最多的。

    他们贡献的收入,甚至已经相当于一个中下郡一年的田税和假田税收入了。

    自然,他们也就自动有资格,能在朝堂之上,谋得一个位置。

    虽然只是没有发言权的位置。

    但也足够他们两人为之自豪了。

    天下官吏数以十万计。

    但,能在宣室殿中,有一个坐的位置的人,整个天下不过三四百人。

    而他们,就是那三四百之一。

    虽然距离金字塔的顶端,还有段距离。

    然而,至少,已经能碰倒金字塔顶端的台阶了。

    而他们,都很年轻。

    二十年后,谁主沉浮?

    这是不需要去想的事情。

    所以,他们虽然看上去谦卑,面对周亚夫和晁错,俯首而拜,但实则,这两人都极有自信,或者说吾可取而代之的信心。

    当然,无论是周亚夫还是晁错,都不会去关心他们两个的事情。

    丞相与御史大夫,位极人臣,管的是军国大事。

    主爵都尉,至少在现在,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衙门。

    其权力,出不了关中,哪怕在关中,也是需要内史、京辅都尉以及大农和少府扶着才能走路的小不点。

    去年主爵都尉的收入,有超过一半,是靠着少府收上来的赌马税。

    与其关心主爵都尉,倒不如去盯着越来越财大气粗的少府。

    要知道,去年一年,少府光是给主爵都尉交的赌马税,就高达三千万之多。

    而其赌马和赛马所得,则显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去年,丞相府在上郡选了个马苑地址,打算在当地建立一个能养马一万匹的马苑。

    可回头来一算账,建起这个马苑,需要花费七千万!

    这还不包括马和人工的费用。

    丞相府口袋那点钱,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就去找天子诉苦。

    天子听完报告,二话没说,就把少府叫了过来。

    然后少府眉毛一挑:才七千万?

    当下拨款一万万,让那个马苑得以建立!

    而以周亚夫所知,那笔钱,是少府直接从茂陵的赛马场调来的。

    其暴利如斯,让人惊叹。

    更使得周亚夫开始留心,派人去查茂陵的赌马和相关的博戏。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茂陵的赛马场,每五日,举行一次赛马比赛,每月一次决赛。

    每到赛马日,整个关中的贵族士大夫和富商地主,都是闻风而动。

    尤其是这些家族的后辈子弟。

    许多人动辄就是一掷千金,只为一博。

    而这些人确实有这个资本这样挥霍。

    无论是商人还是贵族,最近几年,都赚的太多了。

    加恩封地的产出,让大量列侯家族的财富膨胀,而每年一次考举,也让关中的商贾和地主,赚的盘满钵满。

    再加上新兴的安东市场的需求。

    商人和贵族们的钱来的太容易了。

    老辈或许还有省钱和积攒财富的打算。

    但年轻人却已经是沉迷于纸醉金迷和攀比之中。

    而,茂陵的赛马和赌马,作为现在天下唯一合法而且还披着一层‘支援军队国防’建设外衣的赌博。

    自然受到了热烈追捧。

    每月决赛之时,一次下注,常常是数千万甚至上万万的资金,流入少府。

    仅仅靠着赌马,少府坐地年入数万万。

    这还是保守估计。

    至于今年……

    周亚夫听说,四月的决赛,投注额已经超过了五万万,甚至还有四千多金的黄金投注额。

    这让周亚夫对少府和它的赌马业,警惕不已。

    少府本身,就掌握着天下山泽林池的收入,控制着上林苑和庞大的作坊群。

    同时还控制着汉室最大的一项财政收入——口赋。

    一个本来就不缺钱的衙门,现在,更加富裕了。

    它会做些什么事情?

    以正常的逻辑推断,必然是扩张自己的权势和地盘,将手越伸越长。

    而今年以来,少府决定修建一条从萧关通向长城脚下的太原的轨道。

    更加重了周亚夫的疑虑。

    周亚夫不会忘记,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秦帝国摇摇欲坠之时,是谁力挽狂澜的。

    少府!

    秦少府令章邯,发骊山刑徒数十万,武装成军,出关扑灭叛乱。

    那支由刑徒和少府官吏、骊山驻军组成的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陈胜吴广的义军覆灭,还南下,击败了项梁,若不是惨败于巨鹿,几乎就能为秦王朝续命。

    但,周亚夫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阻止少府。

    就像如今天下,很多士大夫贵族讨厌商人,但无法讨厌商人的钱一样。

    周亚夫可以提防和警惕少府。

    但他和他控制的丞相府,无法拒绝少府的钱。

    就像那个马苑,没有少府的赞助。

    丞相府就要眼睁睁的看着那个计划成空。

    更别提如今,要是没有少府不时的转输钱粮到丞相府手里,丞相连文武百官的俸禄发放,估计都有些困难。

    而且,周亚夫也明白,少府控制住财政,这是汉室历代天子设计的成果。

    皇帝需要通过握住钱袋子来防止被架空。

    唯一让周亚夫能安心的是,当今天子,也在提防和注意着少府,控制着它的职权。

    使之不能到处伸手。

    更立下规矩,禁止五大夫以下爵位的百姓,进入赛马场赌马,使得赌马被局限在富商和地主权贵之中。

    不会波及下层。

    想到这里,周亚夫就抬头,试探性的问道:“陛下,臣听说,故少府卿岑迈奉诏主持修建‘凌烟阁’,如今,凌烟阁即将竣工,岑迈卸任凌烟阁大使后,未知陛下有何安排?”

    刘彻闻言,呵呵一笑。

    岑迈在少府和凌烟阁大使这两个职位上,都干的很出色。

    最起码,交上来的试卷是合格的。

    讲道理的话,应该交付他更重要的职责,去更重要的位置上去发光发热。

    很显然,比九卿更重要的位置,就是三公。

    汉家三公,御史大夫、太尉、丞相。

    现在无一有缺。

    刘彻也正为此头疼呢!

    本来,刘彻打算,发明一个新职位。

    但,现在丞相周亚夫忽然提起这个事情。

    很显然,周亚夫是不可能是来为岑迈求官的。

    这头犟驴,忽然提起此事,必然有他的诉求。

    刘彻拿着酒樽,思虑片刻,故意说得:“岑公劳苦功高,朕意以为,其卸任凌烟阁大使后,拜为关内侯,赐其赞拜不名……但,这安排,却还没有想好……”

    “丞相既然提起此事……”刘彻眨巴着眼睛道:“必然是有所主见,请丞相不吝教之!”

    “不敢!”周亚夫俯首拜道:“臣只是有些微末浅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