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邵荣等人,自然早就已经知道了相关制度。

    事实上,早在去年,王师收复了河间之地后,这屯垦团之制,就已经被村亭里的亭长和里正,翻来覆去的讲了许多遍了。

    屯垦团之民,全部都是半军半民。

    在五年之内,屯垦团的成员,都必须服从分配和管理。

    在军队和官员的组织下,进行开荒、耕作,每日还必须接受军事训练。

    违反屯垦团的规定和制度,都要受到军法处置。

    在安东那边,数百人因为违反了屯垦团的法律而丧命。

    除此之外,在这五年内,所有屯垦团成员,都不会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财产。

    最多也就是年终的时候,能发点奖励。

    从这些条件来看,屯垦团真正是凶途,但凡有得选择,没有人会选这条道路。

    然而,这屯垦团的制度,在如今天下,被人们视为天子的仁政、善政。

    是当今圣天子怜悯天下无地贫民不能安生而特别给出的优惠政策和出路。

    自然,不会没有优点。

    在这些条件背后,却是更多让人梦寐以求的优惠政策。

    首先,在屯垦团耕作满五年,只要在这中间没有违反制度,没有偷懒,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五年的表现,获得相应的土地。

    在安东那边,甚至有许多人,得到了足足五百亩上田以及一整套宅邸,甚至耕牛挽马。

    五年辛苦,就可以换得一个远在小康之上的生活。

    对于大多数贫民来说,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况且,屯垦团,可不仅仅只有这样的程度。

    邵荣可是听说了,圣天子为了照顾他的子民,特地在屯垦团里安插了大量的技术官员。

    有农稷官,手把手教人种地。

    经过这些人的指点,土地亩产都要比其他人高一成以上。

    另外,屯垦团里还有专门教导人学习铁匠、木匠、泥瓦匠甚至是医术的教官。

    只要你够机灵,同时够勤快,就可以被选上,去学习这些技能。

    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学习。

    学会了以后,这门技术就足可以成为传家的技术。

    成为子孙后代的依凭啊!

    是以,如今,天下知道屯垦团制度和情况的底层年轻人,无不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屯垦团里。

    那安东太远,而且太冷,从云中去往安东,要走几千里,路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所以,尽管北地和云中的军民都很眼热,但却没有几个人有那个胆子和魄力去赌。

    而,这河间地,如今被改称为河套的新疆土,在传出了天子也要仿照屯垦团制度的消息后,整个北方的年轻人都轰动了。

    安东的财富神话和那些励志故事,这些年来可是激励了许多人。

    甚至有云中人,不远万里,冒着种种危险,前往安东。

    现在,一个在家门口的机会,摆在了人们眼前,谁不激动?谁不想去?

    但对邵荣来说,此去屯垦团,却不是为了土地和宅舍若是想要这些东西,他可以去给那些将门公子做家臣、亲兵,要不了几年,就可以得到。

    更不是为了学技术,当然,技术也是很让他心动的。

    但却还没有让他疯狂。

    真正让他如此不惜一切甚至早早就打定了主意,说服了家人,怎么样也要参加屯垦团的原因是因为每一个屯垦团,都会相关的军队,密不可分。

    如细柳营、飞狐军这样的英雄军队,天子的利刃和利剑,都会倾向于从自己的屯垦团里培养和选拔胸甲骑兵。

    一旦被看中,被选中,立刻就会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最终,去到细柳营,去到飞狐军,甚至去到羽林卫、虎贲卫这样的光荣部队,成为大汉帝国最强的军队的一员。

    而这些消息是邵荣从一位去年从前线受伤,被送到他家疗养了一段时间的棘门军的军官嘴里听说的。

    在得知这个事情后,邵荣立刻就坚定了自己要去屯垦团的决心。

    “大丈夫即生于世,自当轰轰烈烈,安得蝇营狗苟!”想着那位军官对自己说过的话,邵荣就握紧了拳头。(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节 河套的开发(2)

    一天之后,邵荣被那个军官带到了郡城。

    云中郡的郡城云中城,在去年王师收复了高阙和榆林塞后,立刻就热闹了起来。

    天下的大商贾,都跟闻到了血腥味的苍蝇一样,云集了过来。

    汉军缴获的皮毛、淘汰掉的不要的牲畜,还有那些被发落为奴,准许买卖的战俘,以及大量的夷狄女人……

    这些都是商人们所亟需的货物。

    是以,一进云中城,邵荣就被眼前的繁华景象迷得挪不动眼睛。

    街道两侧,一排排的,俱是发买各种货物,或者在等待北返的商旅队伍。

    一辆辆满载着货物的马车,停在街道的箱子里,许多工人在马车上装货。

    尽管,这辆马车装载的货物已经堆的很高很高了。

    但,那些工人的主家,却似乎还想将货物堆的更多一些。

    一个个被扎的满满的袋子,堆在了巷子深处。

    邵荣知道,这些人是来北地和代地收购皮毛的商人。

    长安和雒阳、睢阳、三河甚至更远的彭城、广陵、临淄,这些大城市里的贵族和富商,都爱极了产自草原的各种皮毛。

    据说,这些皮毛商人,一次行商,基本可以获利一倍。

    邵荣有个堂兄,就是给一位有名的大皮毛商贾做家仆,这些事情,邵荣是从堂兄嘴里听来的。

    本来,堂兄也极力的怂恿和鼓动邵荣也随他一起去给这位大商贾做家仆。

    堂兄甚至保证,只要邵荣答应,那么,他保证每年邵荣在扣除了吃穿用度外,至少还可以存四千钱!这确实是了不得的优厚薪水。

    哪怕是云中郡的小康之家,一年到头也未必能存四千钱。

    至于邵荣家里,更是每年交完口赋、贱更钱后连一个铜子也剩不下来。

    邵荣的母亲,曾经想要买一块布料,给自己做件新衣裳。

    于是,每日起早贪黑,带着邵荣和他的兄弟姐妹,上山下河,割草砍柴,将赚来的钱,一个一个的存起来。

    足足忙活了三年,终究是怎么也攒不起那块布料的钱。

    最后,还是邵荣的父亲去年,给军队转输物资,立了功劳,朝廷赏赐了布料,这才让邵母终于一偿心愿。

    是以,此刻看到这些忙碌的商旅,再看着那些辛苦但却满是笑容的男人们,邵荣的脚步也有些放慢了。

    但,最终,他一咬牙,快步上前,跟着队伍。

    “唯能马上呈英豪者,方是当今之大丈夫!”邵荣攒紧了拳头,告诉自己:“无论是钱财,还是官职,如今都不如武夫之荣誉!”

    邵荣年纪虽然小,但见过的事情,却不少。

    他记得清清楚楚,去年的高阙会战之时,邻乡的王家的长子,跟随大军出征,在战场上斩下了三颗匈奴首级,其中有一颗是匈奴的骨都侯。

    整个十里八乡,都为这个英雄少年骄傲。

    县里的县令,甚至亲自登门报喜。

    斩首的捷报和官府的嘉奖告示,贴满了各乡的露布。

    这还不止,那王氏长子凯旋归来时,有郡城的官吏带着军队,敲锣打鼓,走街串户,举着那颗被其斩获的匈奴骨都侯首级游行、宣告。

    王家的家主,更是激动的据说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

    等长子一回来,马上就开宗祀,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王氏出了勋贵呢!

    从那时候起,邵荣就知道了,什么叫做‘赳赳武夫,国之干臣!’。

    这就是啊!

    况且,那王家公子,可不仅仅只有荣誉。

    还有实打实的好处。

    因为他作战有功,奋勇杀敌,是以圣天子赏赐了他们家整整五匹挽马和三套耕具,光是赏赐的钱帛,据说就堆满了整一个箱子。

    除此之外,天子还赐了牌匾、刀剑。

    王家人将这牌匾与刀剑,马上就恭迎到宗祀之中,与先人的神主并列。

    最重要的是,那位王氏的长子,随即就被举到了长安武苑,去受训去了。

    王氏的家门,因此立刻抬升了整整一阶。

    从只是一个乡中的地主,变成了全县之中,都有名的将门。

    这个事情,邵荣全程目睹。

    在当时,年少的他,备受冲击,立刻就下了决心,要参军入伍,报效君父,立下武勋,光宗耀祖。

    只是……

    现在参军,非常非常困难。

    郡兵还好,只要塞点钱,就可以入选。

    但那些野战军,那些赫赫有名的王牌军,就不是靠钱就可以解决的!

    去年秋天,羽林卫在云中郡征兵。

    报名者,有包括邵荣在内的三千多人。

    而羽林卫当时在云中郡全郡只招五十名新兵。

    三千多人,抢五十个名额,相当于每六十人只选一个。

    近乎百里挑一了!

    在这样残酷、激烈的竞争中,别说是钱了,便是权,也没有什么用处。

    云中郡的报名年轻人里,甚至有列侯、关内侯的嫡子,都被刷了下去。

    自然,邵荣这样无权无钱,身体素质也不是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毫无疑问的被直接刷了下去。

    他甚至连第一关,都不曾过去,就被告知君虽良家子,然羽林卫者,天子亲卫也,君之素质,尚有不足,请努力锻炼,以待将来。

    羽林卫如此残酷、激烈。

    那飞狐军、细柳营的征兵,也差不多哪里去。

    三十选一,五十选一,是这样王牌军征兵时常有的事情。

    至于那象征着荣耀和利刃,天下所有有志青年做梦都想加入的胸甲部队,邵荣听说,竞争更加激烈。

    每年,天下各郡能分配到的名额,常常是个位数。

    云中郡因为是天子所称赞的‘豪杰之郡、忠义之乡’,每年分配到的名额,稍微多一些。

    但也不超过十五人。

    这还是老郡守魏公的面子和车骑将军东成候说了好话的缘故。

    在全天下,独有关中每年能有一百个胸甲骑兵的征兵名额,其次就是北地郡,每年可以有三十个。

    竞争激烈至此,基本堵死了一般人,通过正常途径,入选胸甲的可能性。

    除非,你自信自己勇如孟贲,忠如蔺相如,智比白起,不然,就不大可能被选入。

    像邵荣的那个堂兄之所以能选入,是因为他弓马熟练,而且身高八尺,能在马上开五石弓,臂力超人!

    即使如此,他也是打败了无数的竞争者,并且顶着强大的压力,才得以被选。

    而邵荣现在,深知自己既没有资本,能如自己的堂兄一般,买到一匹战马,每日训练到现在为止,邵荣的马术,全是在每年一个月的冬训时练出来的。

    更不可能如堂兄一样,顿顿能吃肉,生的膀大腰粗,力沉如牛。

    所以,他想要逆袭,想要成为一个光荣的被天下人敬仰和崇拜的胸甲骑兵。

    就只能走一条勋贵子弟不会选择,一般人吃不得苦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就是屯垦团。

    “若吾能加入一个比较好的屯垦团,就有机会了!”邵荣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屯垦团入选胸甲的机会,远远大于其他地方。

    旁的不说,一个屯垦团,不过三五千人。

    但,若是像羽林卫和虎贲卫这样的顶级王牌,他们每年都会从屯垦团里挑选上百名年轻人培养,这样的竞争的烈度,自然要小得多。

    更何况,邵荣知道,自己是有优势的。

    一般去屯垦团里的年轻人,大都是家里困顿得揭不开锅的贫民。

    少有如邵荣这样,出生于中产之家,接受过一定的文化和武技训练的人。

    毕竟,邵荣的祖父,曾经是云中郡中的司马,祖父去世也才十年,多多少少,还留了些遗德。

    …………………………………………

    不过,当邵荣跟着队伍,抵达了云中郡郡城北侧的一座军营时,他发现,自己似乎想的过于乐观了一些。

    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密密麻麻,足足有四五千人。

    这意味着什么,邵荣很清楚必定有人如他一样,抱着相同的想法而来。

    甚至,很可能有勋贵和士大夫家的子嗣,也会出现。

    果不其然,入营后没多久,邵荣就听到了那位带领他们的军官惊唿着:“怎么搞的,连魏家和陈家的子侄,也来参加屯垦团!他们吃的了那个苦吗?这不是胡闹吗?”

    而这句吐槽,被邵荣听得清清楚楚,让他手足冰凉。

    这云中郡之中,没有列侯封国。

    但却有着关内侯。

    另外,老郡守魏尚的家族,在本地的势力也很强大。

    毫无疑问,现在,老郡守的家族的子侄和那位关内侯的家族的子侄,也参与了屯垦团了。

    他们来屯垦团,想要做什么?

    自然,肯定是冲着屯垦团里的胸甲名额来的。

    “怎么办?”邵荣在心里焦急的想着,他知道,若他不走运,与这些贵人家里的子侄分到了一起,那恐怕就糟了。

    这些家伙的权势和关系,必不是自己能比的。

    但他更知道,急是没有用的。

    当务之急,还是要弄清楚,事情究竟会怎么样?

    邵荣知道,汉家屯垦团制度,是按照隶属的军队来分配的。

    如在那安东,有大大小小数十支屯垦团。

    其中,汉家五大王牌主力,以及代表了天子意志的南北两军、羽林卫、虎贲卫,是所有人打破了脑袋,都想要挤进去的。

    加入这些屯垦团,虽然训练会很苦,开始也会艰难一些。

    但,最后收获的好处,也会很大。

    安东那边,甚至有幸运儿,因为在屯垦团里表现出色,而被屯垦团里的主事者赏识,嫁给女儿或者收为义子。

    而且,强大的屯垦团,会保护和庇护自己的成员。

    若是这样强军的屯垦团,哪怕日后解散了,编户齐民,但与这些军队的联系却不会断。

    依然会被这些军队视为自己人、家人甚至是兄弟同袍。

    出了事情,绝对会护着。

    哪怕是地方官,也轻易不敢欺压。

    不然,鬼知道哪家的主人,曾经与大汉军队里的哪位大人物一起开过荒,猎过野鸡?

    万一惹到这样的人家,他们的家人跑去告状,惹来军队的关注,岂非是吃不了兜着走?

    这些年来,军队里面的将军和校尉、都尉,出手帮自己的麾下勇士的家乡,讨伐和声讨贪官污吏,可是常常发生的事情。

    而遇到这种事情,除非占了道理,不然,那个地方官就等着倒霉吧!

    连郡守都未必敢顶着来自军队的压力,倒行逆施。

    至于一般的县令、县尉,遇到这种事情,立刻就会服软道歉,表示是一场误会。

    那些不这么做的人,都死光光了。

    汉军的校尉、都尉、将军,可是有着许多关系,甚至可以直接见到廷尉、御史大夫乃至于丞相的。

    不过,考虑了一下当前的情况后,邵荣明智的放弃了这些赫赫有名的王牌和天子亲卫的屯垦团。

    原因很简单。

    他不仅仅只是想要做一个农民或者富农。

    他要做当世的豪杰,世人崇拜的英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避开那些来自贵人家族和士大夫家族里的精英!

    若是内地长安的士大夫贵族,邵荣或许可以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但是,这边郡的士大夫贵族,每一个家族成员,都是文可考举,武能杀敌的真正丈夫。

    许多人从出生一直到长大,都在父祖的督促下,磨砺自己的武技和各种技战术。

    他们受到的是最正统,最好的训练和教育。

    若无意外,他们的成长速度和潜力,不是自己这样的寒门家族里的破落户可以比拟的。

    一念及此,邵荣就有了决定。

    两天后,就是选择屯垦团的时候。

    而他会放弃那些竞争激烈的屯垦团。

    “忠勇军屯垦团或者楼烦军屯垦团,是我最好的选择……”邵荣在心里默默的做出了决定。

    忠勇军和楼烦军,虽然都是夷狄为主的军队。

    但他们也是汉军的野战军,也可能拥有一些胸甲配额。

    只要表现好,邵荣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赳赳武夫之中的一员,成为被人崇拜和敬仰的光荣的大汉骑军之中最强的胸甲骑兵!(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节 河套的开发(3)

    两日后,邵荣如愿以偿,加入了忠勇军屯垦团之中。

    在一张云中郡郡守衙门以及大汉廷尉、大农衙门共同盖章的契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他就成为了忠勇军屯垦团的一员。

    而他签名的举动,毫无疑问,立刻就引起了忠勇军派来的一个军官的注意。

    “你识字?”这个满脸刀疤,在以前肯定是匈奴人的军官特别好奇,连说话都似乎有些颤抖。

    没办法,忠勇军在今年被天子准许建立自己的屯垦团。

    在忠勇军上上下下的人眼里,这毫无疑问,是天子接纳并且承认,他们已经洗清自己的罪孽将升华为诸夏子民的具体表现。

    每一个人,都是兴奋、紧张、惶恐之中还带着一些不安的。

    无疑,对于忠勇军的成员,特别是那些旧战俘们来说。

    这一次的屯垦团的事情,干系到了大家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被天下认可和接受的诸夏子民。

    为了办好这个屯垦团,同时让天下人知道,忠勇军已经不是夷狄了。

    忠勇军都尉韩孺,直接下令,让自己麾下的干将,同时也是忠勇军之中公认‘有文化’‘有士大夫之行’的校尉秦远,退出现役,来担任首任忠勇军屯垦团校尉。

    除此之外,还从全军上下,精选了特别能战斗,汉化程度最高的三十余人,一起退出现役,这些人共同组成了忠勇军屯垦团的教官架子。

    当然,有了教官,还远远不够。

    忠勇军上下,在过去,除了打仗和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