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林家长公子-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宴席上,虽然皇帝为尊,到底还是太皇太后坐了主位,缙王几年未见母亲,自是嘘寒问暖,却叫皇帝有一种被刻意冷落的愤怒,直接理解为倚仗军功,藐视帝威,只是,有太皇太后在宴席上坐镇,同时惧于缙王之威,不敢发作,只在心里几乎憋成内伤。

太皇太后苏氏看着小儿子威风凛凛的模样,真是越看越得意,再看看乖孙子淳于钊,则是越看越喜欢,喜色盈盈于腮。淳于钊而今已是十六岁的年纪,其相貌正好卡在少年青涩未脱和青年人刚毅面容正在形成的中间时期,真是形容不出来的轩昂俊朗,英姿勃发。

苏氏慈爱地笑着,对缙王说:“钊儿而今也大了,该是给他结一门亲事的时候了。哀家知道你当父亲的成日里忙着打仗,你王妃又忙着教育那几个小的去了,还没有忙到钊儿的婚事上来。哀家便自己在私下留意着,必要给我的好孙儿找一个样样都出类拔萃的女孩儿来配上。可巧前儿还真叫哀家看上了一个,就是你舅舅家的嫡长孙女,恰比钊儿小一岁,兰心慧质,且知书达理,正宜为钊儿之妻。”

缙王忙谢母亲有心,看着淳于钊笑道:“你是个有福气的,有皇祖母亲自为你张罗婚事,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跪谢太皇太后?”

在别人看来是无上的荣光,在淳于钊听来却是晴天霹雳一般。但是,皇命不可违,睿儿,看来你是对的,我们终究是有缘无份!淳于钊收回了呆滞的表情,稳了稳纷乱的心绪,慢慢地起身离座,走上前去,在阶下给皇祖母行了跪拜大礼。

可惜,这一桩婚事究竟没成,因为,席上有一个关键的人物又嫉又恨,必不肯叫缙王一家人如意。

☆、55第55章

一时;御宴准备就毕,各种珍馐异果流水般被端上席来。

先上御宴第一品,这也有个名称,叫做“绣花高掟八果垒”,一个黄金饰边的白玉八宝盒里分别装垒着桂圆、龙眼、香瓜、银杏、梨肉、蒸枣、石榴,真柑等八味果品,摆在面前的高几上,煞是好看。太皇太后开口说:“诸位请吧,这是家宴,都别拘束。”便率先伸出带着硕大镶祖母绿赤金戒指的手,取了一枚蒸枣放在口中细品。于是,众人才纷纷开动,各自取了喜欢的果品品尝,先开开胃。

接着是御宴第二品,叫做“缕金香药”,这一回则是桂花、甘草花、木香、丁香、水龙脑等香花制成的干花或是香饼脑子,装在精致的红木透雕盒子里面;好叫空气芳香宜人;并驱去肉类食馔的腥气。

随后是十二品雕花蜜煎;乃是青梅、金橘、花姜、蜜枣等各类蜜饯;俱被制成各式各样的雕花造型,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哪里像是可以入嘴之物,倒是更像一道亮丽的盆景了。

此时,才有装扮得恍若霓裳仙子一般、披着薄纱的舞姬出现,随着飘渺的仙乐款摆杨柳般曼妙的身姿,为宾客跳舞助兴。

之后,才开始正式上菜,龙之肝、凤之髓、豹之胎、猩之唇、驼之峰、熊之掌、鸮之炙、鲤之尾,山珍海错,美味珍馐,说不尽这八珍滋味。

只是,这么多的珍馐美味也无法叫端坐在另一侧高位之上的皇帝淳于爔有半点兴致。他食不知味地吃了几筷子,不时地抬眸瞄一眼太皇太后和坐在其下首的缙王,两母子正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叙着别后寒暖,一副言笑晏晏、子孝母慈的景象,淳于爔不禁越发看这两人碍眼,心里气恨不已地想着:那苏家的长孙女朕早就听闻长相不俗,有意纳为宫妃,因为是皇祖母的娘家侄孙女,倒是不敢造次,去年先问了皇祖母的意思,皇祖母当时却说那苏姑娘年纪尚幼,且批字的又说她命中不该过早婚嫁之类的云云,巧言推脱了去。现在可好了,居然当着朕的面就指婚给淳于钊?还以为朕是那等老迈昏聩之人,竟然就被她蒙混得就忘了不成?

坐在皇帝侧边的太后周氏察觉到淳于爔的情绪不稳,便不动声色地瞥了他一眼,内中略含焦虑又有点警告意味的眼神。淳于爔知道母后的意思,自己是九五之尊,可是,也不能先干什么就干什么,应该做天下子民的表率,“孝道大过天”,要是为了一点微末小事当众忤逆皇祖母的话,事后还不得被那群言官参奏得烦死?再说这个时候尤其不能发作,因为缙王这个瘟神在这里!这个什么皇叔一向装作是最孝顺的,凡事都以皇祖母为先。朕登基不久,根基不稳,缙王则是大胜而还,风头正劲,现在绝对不可因一时之气而闹出大事来。

淳于爔攥紧了椅子上的把手,克制住几欲暴走的情绪,阴郁的眼睛在眼帘下偷盯一眼缙王,咬着牙想着什么时候一定要雪耻。

哼,就算那苏家姑娘美若天仙又如何,不过是一个女人罢了,朕也未必就缺了她不可。可是,皇祖母这种偏心的行为,还有缙王一家人的嚣张气焰必须要打击一下。好,有主意了,朕就来个将计就计,叫缙王府的人弄个难拆解的鱼头回去,到时候看他们吃是不是!现在呢,先将他们稳住,且打发回封地去,朕再慢慢地摆弄此事!如此想着,淳于爔的唇角露出一抹阴笑。

太皇太后苏氏见皇帝并未说什么,心里想着皇帝宫中美人众多,想来是将往日有过一面之缘的侄孙女忘在脑后了吧,便微笑着说:“皇上,既然大家都看好他们是一对璧人,择日不如撞日,趁着今日难得人齐,都在这里,不如就请皇上金口玉言,赐个婚吧?”

太后周氏也附和着说:“太皇太后保的这媒准错不了,皇上,就请下旨玉成两个好孩子的天作之合吧。”一边给皇帝递眼色,意思是这顺水推舟的人情但做无妨。

淳于爔唇角勾起,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说:“皇祖母的吩咐,朕自当遵办。只是,要先看看他们八字啊什么的合不合再说吧。”

苏氏见皇帝这般好说话,大喜过望,笑着转头对缙王说:“倒是哀家糊涂了,幸得皇上提醒。既如此,你们便先回去,什么时候派几个妥当的人骑了快马将生辰八字送到哀家这里,哀家亲自给两个孩子把关。”

缙王自是遵命,又再谢太皇太后的美意和皇帝的圣恩。

御宴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只是,各人怀着各人的心思罢了。

在京城呆了不足两日,缙王便带着淳于钊回鲁南去了。

回到缙王府,缙王妃见到阔别一年有余的丈夫和大儿子,自是欣喜不已,几欲落泪,拉住胳膊说个没完,又是“钊儿在外面可吃得惯?”,又是“钊儿在外面可睡得惯?”之类的慈母心肠的痴话,惹得淳于钊的弟弟妹妹们暗笑着道:“哥哥在父王眼里是大人,在母妃眼里永远是小孩子。”夜间,一家人齐聚一堂,晚膳后亦没离开,一起痛痛快快述说了一番别后情景,实在是夜深了熬不住了,众人才散了,各自回房歇息不提。

回到自己的寝房,淳于钊却睡不着,从下仆们已经送过来的行李中翻出了一个大盒子,里面都是林默给他的回信,被淳于钊仔细地装在这个红木雕花盒子里面,经常拿出来翻翻。还有一封信,却是淳于钊给林默的,尚未写完,因为当时忙着返京归朝便暂时搁笔,没想到回来却赶上皇祖母为他指婚,淳于钊便没了继续写下去的心情。

淳于钊手持那一封信,垂下眼睛:还要继续写完,然后寄出吗?

话说淳于钊就算在外征战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不论多忙,都会抽出空来,每隔个十天半个月给林默去一封信,随笔写些什么。虽然心中的情意不敢随意表露,但是,好像就算信笔写写,想象林默读信时的会心表情也能叫淳于钊快活似地。

可是现在,淳于钊想着睿儿最在意的是两情相悦的两人之间要毫无无碍,睿儿说过他喜欢的人要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从身到心都为他一人所独占,而我呢,大婚之事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不能违抗不能推脱,还有什么脸面再给睿儿写信?写信又说什么呢?难道要他恭喜我新婚?

淳于钊终于没有写完那一封信,而是将它与林默的来信一起封存,藏在床底板下。

次日,缙王便要带着几个孩子出去打猎,王妃见丫鬟们给王爷整装完毕,又亲自上前给缙王理了理头顶的簪缨帽,装作随口问道:“妾身听说今儿打猎钊儿不去?”

缙王“唔”了一声,说:“他说他要在房里看书。”

王妃脸上露出几分忧色来,说:“这孩子这一回有些不对头,自从京城回来就有些消沉,经常自己关自己在书房里,不知道做些什么,脸上也没什么笑容,看得妾身十分心焦。莫不是他不满意太皇太后指的婚事?怎么一副这么难受的样子?”

缙王则不以为然地说:“他能有什么不满意的?那苏家的小姐是据说有倾城之貌,又知书达理,是太皇太后亲自相看的,你就别瞎琢磨了。儿子大了,心事自然就多,再说,他在书房看书,又不是干别的什么不好的事情,就由他去吧。我觉得钊儿是有大抱负的,哪里会因为一个女人就怎么样啊,满意不满意都无所谓,大不了以后纳几个侧妃就是了。”

王妃听了倒也罢了,既然议亲,事情不少,便丢开淳于钊的情绪问题,且忙别的去了。当日,王妃回身去将淳于钊的生辰八字翻找了出来,交与缙王。缙王便令一队护卫将这生辰八字护送入宫,交予太皇太后苏氏。

苏氏很高兴,将淳于钊的八字和她娘家侄孙女的八字一合,果然是好姻缘,便告知皇帝,委婉地提醒赐婚一事,皇帝自是应允,颁下圣旨令缙王世子淳于钊娶苏家的长孙女为世子妃,为嘉奖缙王和世子之前的军功,特许以皇子例举行婚典,着内务府办理大婚事宜,好不风光体面。

苏氏将此消息又回馈给苏家,苏家太老爷镇国公,即苏氏的胞兄苏伯光便命儿媳带着孙女苏婉进宫谢恩,待入了宁寿宫,太皇太后苏氏见这苏婉较之以前更加出挑,鲜艳美丽得就如同她在花房里精心侍弄的含露开放的芍药花儿一般,更是喜得合不拢嘴,又赏赐了许多珠宝首饰,只说叫女孩儿拿回去弄着玩。

谁知风云突变,出宫后恰逢苏婉乘坐的马车路过一处繁华街市之时,一只猎鹰忽然如同疾风闪电般掠过,尖尖的利爪在辕马的头上猛地一爪子划下去,立刻显出一道血红的印子。

辕马蓦然受惊,又兼吃痛,便“嘶”地一声长啸,同时一抖鬃毛,便撒开四蹄狂奔了起来。原本坐在前面驾马的车夫猝不及防,急忙想要拉住马头,却被此时因为受伤而狂暴的马甩下了马车,这下子,没了车夫,马车越发像风浪中的小舟一般完全失去了控制。

恰在此时,迎面赶过来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躲闪已经来不及,苏婉所乘坐的那一辆失控的马车于对方的队伍结结实实撞到了一起,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苏婉被甩出车外,当时就没了气息,血流一地,而此时,马车出于惯性,还在往前,过了一会儿才“嘎吱”几声慢慢地停下来。

一叠声的“快请太医!”声中,即将蒙世子妃称号殊荣的苏家小姐在惊马事件中不幸遇难,香消玉殒。

喜事变成了丧事。苏家自不消说,哭声震天,缙王府这边,虽然有些懵了,倒也反应迅速,急忙派人前往京城慰问苏家,并试图拿回淳于钊的八字。

皇帝这会子却发话了,说是缙王府和苏家的两个小儿女八字已经合了,婚也赐了,不能因为女方死了,这门御赐的亲事就不做了,那他皇帝的威信何在啊?隐含的意思是要淳于钊和苏家长孙女的牌位成亲。

缙王懂了,没准儿这事情就是皇帝侄儿一手筹划的,好巧不巧地就出了惊马的事件,不死别人,光死苏家姑娘。死了还不算,还要逼着照常大婚,这不是摆明了就是阴整淳于钊乃至缙王府的人吗?好毒辣的用心。再则,他早不动手晚不动手,偏是等到八字合了、赐婚的圣旨也下了,才搞出这一出大戏来,就是要叫缙王府一家子鸡飞蛋打,灰头土脸!

缙王气得面色铁青,在堂上走来又走去,拳头捏得格格作响。

正是五心烦躁的时候,王妃赶了过来,一双泪眼望着缙王,拉着他的衣袖哭哭啼啼地说:“王爷,我们家钊儿怎么那么倒霉啊。王爷要为钊儿做主啊,怎么能第一次结婚就跟个牌位,也太晦气了!”

缙王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哭哭哭,哭有什么用?得了,别哭了,我自有主张,只不叫钊儿吃亏便是。”便将王妃打发走了。

缙王正心烦意乱,却见淳于钊进来,先给缙王行了礼,说:“父王。”

缙王看他尚属少年的面庞露出刚毅的神色,心知他有话说,便温声问:“钊儿可是为婚事的事情而烦心?你不要怕,父王自会为你做主。哼,老虎不发威,他当我是病猫呢!”

淳于钊摆摆手,说:“孩儿此来,正是想要劝父王不要为了疼惜孩儿的缘故意气用事。”

缙王一听这话里有缘故,便说:“哦,那钊儿有什么想法,倒是先说说看。”

淳于钊说:“父王心里也明白,那苏家姑娘的死,明显是皇帝的手笔。只是他做的事情,谁敢去查?想来此事是沉冤难雪了。可是,苏家心里会有一本账记着的。苏家老爷镇国公原是皇祖母的同胞哥哥,现在苏家因为子嗣不繁有些没落,却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本朝中有些势力。若是咱们将计就计,就由着孩儿与苏家结姻,苏家感念之余,将来或许能为我方之助力,又可昭显皇帝的失德之处,岂不一箭双雕?”

缙王听了点头,却凝视着淳于钊,说:“你想得不错,就是太委屈自己了,为父也不忍心。”

淳于钊却说:“父王怜惜孩儿,才会这样想,以为会委屈了孩儿,其实,孩儿真的是毫不在意,孩儿现在只想帮着父王做成大事,不要那些表面浮华的东西遮了眼睛。再说,等父王心想事成之日,孩儿想要怎样的大家闺秀,都会如愿,何必此时萦怀?”

缙王猛地拍了拍淳于钊的肩膀,大声称赞说:“好,大丈夫何患无妻?吾儿有志气!那就按着你说的行吧。”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会有万字更新,一直把世子在没有默默的这段时间的情况交代清楚,于是,默默和世子的重逢指日可待,肿么样?爽了吧?快来表扬勤奋的某某吧→→期待哦。

☆、56第56章

王妃固然是一心不乐意;奈何缙王和淳于钊本人都乐意,稍后,缙王便派出善言辩的文臣带着侍卫一队人马,再次赶往京城,代替缙王先去向皇帝禀明、然后再去太皇太后乃至苏家的镇国公表明世子淳于钊愿意继续与苏家结姻的意愿。

皇帝听完缙王派来的人的禀报,有些意外,又有些沮丧;有一种想要捉老鹰却被老鹰啄了眼睛的错觉。正思忖间;得了消息的太皇太后却是一脸震怒地走了进来;怒声说:“皇上!凡事不可太过出格;‘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哀家以为皇上早就懂了的。”

皇帝不悦地说:“皇祖母一出口就是教训朕,朕到底是哪里做错了,皇祖母只是向着别人,却不肯听朕说一句!”

皇帝和苏氏各执己见,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地说了一个时辰。苏氏自知皇帝性子执拗,而且对缙王一家怀着深深的敌意,化解不了,也难以说服,不由得泪流衣襟,哀伤地说:“好吧,皇上没有错,都是哀家的错。是钊儿和苏家姑娘命相不和,才会出这个事,要怪就怪哀家失察吧。但是,钊儿还是初婚,叫他去和个牌位结亲,叫哀家这个做祖母的心里怎么过得去?皇上,算祖母求你了,此事就到此为止,息事宁人吧。”

皇帝便退了一步,说:“那朕便看在皇祖母的面子上收回旨意,至于苏家那边,便叫他们自己退亲吧。”

苏家自然是不敢以已死之女来强与缙王世子结姻,便忙忙地将八字送还,自叹福薄。那边缙王则十分大度地收回了世子的八字,又说虽然天公不作美,世子不得苏家小姐为世子妃,但是既然曾蒙圣旨指婚,亦是缘分一场,世子愿以妻礼待之,守孝一年,以告慰亡灵。

苏家感激涕零,此后私下里便将淳于钊当作孙女婿看待,为后来的缙王夺位造势颇多,这是后话。

淳于钊终于耳根子清静了,一年的守孝期就意味着一年都不需为各种各样的提婚议媒而烦心,自我感觉松了一口气,又暗自庆幸那没度量的皇帝堂兄闹这么一场乱子,反而助了自己,叫自己离着睿儿还不算远。也许冥冥之中有天意,他和睿儿合该有缘分再见面。

后来的一年里,皇帝将太皇太后可能会看中的为淳于钊指婚的对象一网打尽,要么自己纳入宫中充盈后宫,要么就颁旨赐予他自己的兄弟或是倚仗的大臣家的子弟,没个消停。

缙王只是冷眼旁观这皇帝侄儿的幼稚举动,心想:你还可以更过分一点!

王妃气得不行,找缙王哭诉了几回了,气皇帝的天性凉薄不给面子,气淳于钊的傻不拉唧自讨苦吃,也气自己老公的袖手旁观不作为,缙王只是漫不经心地说:“钊儿哪有你说得那般委屈?他要真难受,我给他送几个绝色的丫鬟去。只是要悄悄儿地,别叫人家知道,好歹也还打着‘为妻守孝’的名义呢。”

这一日,淳于钊去给父王母妃定省之时,缙王说:“你那孝期也有半年了,对他们苏家也算是给足了面子,依父王看,你也不必继续自苦,我为你寻了两个绝色的丫鬟来,又可服侍你又可取乐,这便领回去吧。”

缙王府内规矩极大,淳于钊作为嫡长子,从来都是循规蹈矩的楷模,为弟弟妹妹都做着表率。俗话说,长辈赐,不可辞。就算长辈给你的再不喜欢不合心意,也必须接过来,还要磕头谢赏,淳于钊自然不会推辞,做出叫父王下不了台的事情来,便恭顺地答应了,接了两个丫鬟回去,叫丫鬟们安排了两个屋子给她们住下,束之高阁不理。

缙王那边得到下人的禀报,知道儿子连着十多天未理睬过那两个丫鬟,心里纳闷儿子是不是没瞧上那两个人的姿色,又另外物色了两个色艺双全的歌姬来赐予淳于钊。

这日,淳于钊正在书房里看书,却听见外面传来异常的声响,还夹杂着女人的娇斥声,不禁心中纳闷,他的书房的外面是有心腹侍卫把守的,向来鸦雀无声,利于静读,怎么今日竟然有喧哗之声?

淳于钊起身出去一看,却是一个衣着十分妖娆的女人手里托着一个填漆描金的小托盘,托盘上面则是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玛瑙盘子,盘子里盛着十来个黄橙橙的枇杷。

那女人见了淳于钊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