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SAR图中有红圆圈和绿圆圈。股价向上突破绿圆圈并出现红圆圈时,可考虑买入。股价向下突破红圆圈并出现绿圆圈时,可考虑卖出。
c。红绿圆圈形成抛物线状时,再决定买或卖,刚形成1~2个圆圈时,不宜过早下结论。
4。应用之招
以江西纸业为例,详见本书。
十四、随机指标KDJ应用之招
1。什么是随机指标KDJKDJ是通过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市价间的波幅,反映股价走势的随机指标。通常适用短线投资者参考。
2。计算公式
周期定为9天,K值D值均定为3天,表示方法是:“随机指标(9,3,3)”。
第一步:计算RSV值,即计算周期内“未成熟的随机值”。周期一般定为9天。RSV=(今日收盘价…9日内最低价)(9日内最高价…9日内最低价)×100%
第二步:计算K值,K值一般定为3天。当日K值=当日RSV值×13+前一日K值×23第三步:计算D值,D值一般定为3天。当日D值=当日K值×13+前一日D值×23第四步:计算J值。J值=3K…2D
3。分析KDJ要领
a。KDJ指标是短期技术指标,但也需配合其他技术指标共同研判股市走向。
b。KD活动范围限定在0~100的区间内。如果KDJ值都处于30%以下,说明股市的底部已经形成。当K值大于D值,K线从下方突破D线时,预示行情可能上涨,可以考虑买进股票。反之,如果K值和D值都处于70%、80%以上时,K线从上向下跌破D线,表明行情转跌,此时可以考虑卖出股票。投资者需慎重行事,不可再追涨。
c。如果J值跌为负值,考虑建仓比较安全。如果J值在100%以上,而且KD值已经开始疲软,此时您要有提前平仓的意识。
d。当股价被连续层层拔高,而KDJ值长期都处于高位时,这预示着股市行情要转向下跌,投资者要警惕行情的突变。
4。应用之招
以兰宝信息为例,图解略,详见本书p96。
十五、收盘动态指标ROC应用之招
1。什么是ROC指标收盘价是股价一天交易后的最后终结价格,其参考意义很大。因此,ROC指标就是反映当日收盘价与某一天收盘价之间的差异增减率,为我们分析收盘股价变动提供参考。
2。计算公式
ROC=[(今日收盘价÷N天前收盘价)…1]×100%
N天一般设在12天。
3。分析ROC要领
a。必须配合其他指标共同分析。
b。以O线为中轴线,ROC有上穿越O线的迹象,可考虑买进股票。ROC有下穿越O线的迹象,则考虑卖出股票。如果ROC长期在0轴线以下,可以考虑建仓。如果ROC长期在0轴线以上,要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平仓。
c。以O线为中轴线,ROC上下设置若干档压力线和支撑线。其压力线和支撑线设置的距离根据情况来定比例,比如10%、20%或逐渐递增。当大盘处于强势,其个股的ROC越过第一档压力线,可考虑继续持仓。当大盘强势有所减缓,其个股的ROC越过第二档压力线,甚至越过第三档压力线接近第四档压力线时,可要警惕,考虑准备平仓。反之,当大盘处于弱势,其个股的ROC跌破第一档支撑线,可观察准备建仓。当大盘弱势有所减缓,其个股的ROC跌破第二档支撑线,甚至跌破第三档支撑线接近第四档支撑线时,可考虑建仓。
4。应用之招
图解略,详见本书p98。
十六、布林线指标BOLL应用之招
1。什么是布林线指标布林线指标(BOLL)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先规定一个标准差,算出上下限波动区间,其上下限随股价浮动。
2。计算公式
略,详见本书p98。
3。分析布林线要领
a。必须配合其他技术指标共同分析。
b。当布林通道由宽变窄向下时,说明股价逐渐向中值回归,股市进入一个下跌整理区间。投资者应以观望为主。
c。当通道由窄变宽向上时,意味着行情开始转好,股民可考虑建仓。如果股价逼近或触及布林上通道,特别是布林通道陡然向上时,表明超买力量增强,股市可能会随时下跌,此时应考虑卖出股票。反之,当股价逼近或穿过下通道,特别是布林通道陡然向下时,表明超卖力量增强,股市可能会开始反弹或反转,此时应考虑买进股票。
4。应用之招
以韶能股份(5。16;0。06;1。18%)为例,图解略,详见本书p100。
十七、涨落指数ADL
1。什么是涨落指数股市上常见的综合指数是以股价和成交量加权计算的。它较好反映了大盘的基本情况。但是它的计算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庄家拉升几只股本大的股票,就会对大盘指数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虚升作用。也就是通常说的“赚了指数赔了钱”。如2006年的行情基本是拉升大盘股引发的。但是实际上股市每天有的股票涨,有的股票跌,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究竟股票涨跌数量的态势如何,怎样从总体上观察“几家欢乐几家愁”的行情呢?加权指数无法反映这个情况,这就引进了涨落指数(ADL)这个概念。涨落指数(亦叫腾落指数)指每日若干涨跌的股票相互间的数量关系,它反映了每日股票涨跌累加的总体情况,从而提供了另一种观察大盘的方法。它仅适用于大盘分析。
2。计算公式
今日累计ADL=今日股票上涨数…今日股票下跌数
+前日累计的ADL第一次计算时,ADL为0。计算的基期原则上应该以股市开市为首日。如:1990年12月19日,沪市正式开市,所以应该在这天开始计算ADL。而且应该连续计算不应该间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ADL计算没有坚持。因此,有兴趣和毅力的股民可以选择某一天,比如某年初、某个底部或某个顶部,连续计算ADL,以便炒股参考。另外,因为1990年距离遥远,也可以选择近期一段期间计算ADL,更具有参考价值。
3。分析ADL要领
a。必须配合综合指数和其他走势图共同分析。
b。如果股市长期下跌后,综合指数开始上升,ADL也开始由负值转正值上升,此时表明多空市场的换位期。股市从空头市场转变到多头市场,股民可考虑建仓。
c。如果股市上升后,综合指数开始下跌,ADL也开始由正值转负值下跌,此时表明多空市场的换位期。股市从多头市场转变到空头市场,表现在股市上肯定是跌数多于涨数,涨落指数负值累计增大。股民可考虑平仓。
d。如果ADL表现一般,而综合指数表现上升,说明庄家在大盘股身上做文章。但是ADL和综合指数严重背离的情况少见。一般还是同步运行的概率多。所以,ADL只能做补充参考。
e。ADL不适用个股,因而,投资者要辅之其指数对个股间接参考。
4。应用之招
以某年为例。以某年1月2日为基期,ADL这天为…644点,沪指这天为1320点。1月6日,ADL转变为正值152点,沪指也开始上升,为1334点。此时ADL和沪指同步运行向上,股民可考虑建仓。到1月13日前,沪指表现一般,但是ADL始终是正值。显示了大盘股的作用。1月14日,行情终于在大盘股的领涨下爆发,ADL上升到1723点,沪指上升到1466点。之后到1月底这段期间,尽管沪指在盘整,但ADL没有下跌,一直是正值。1月28日,ADL上升到2130点,此时沪指上升到1500点。4月15日,沪指上升到1631点,此时ADL为1052点(以4月1日为基期)。到4月18日,沪指保持在1600点之上,而ADL虽没有出现负值,但点位下跌到500点左右,表明主力在利用大盘股虚假保护大盘,而多数股票已经力不从心。此时股民应考虑平仓。4月21日,沪指跌到1541点。4月25日,沪指跌到1487点。而这段期间,ADL一直是负值。进入11月,沪指从1307点开始反攻,但由于只是几个大盘股(中国石化(9。49;…0。15;…1。56%)、中国联通(5。06;0。02;0。40%)、宝钢等)上升,所以,沪指在此期间上升很大,而ADL却在下降。见沪指图。(图解略,详见本书p103。)
十八、涨跌比率ADR(略,详见本书)
十九、超买超卖指标OBOS(略,详见本书)
二十、量价指标TAPI(略,详见本书)
炒股就这几招(绝招篇):第三大招—股市理论板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14:53 中国经济出版社
第三大招 股市理论板块
(领会精髓 几招应用)
特别说明:股市流行了许多理论和法则,对股民炒股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固定不变的理论对股市这个变幻莫测的战场来说,则有它的局限性。尤其是国外的炒股理论和各种法则对中国股市并不完全适用,有些甚至相悖。所以,股民在运用这些炒股理论和各种法则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股市变幻莫测的实际情况。我在介绍国外的这些炒股理论和各种法则时,结合了中国股市前十几年的实际情况,争取对您有所启示。
第一节 波浪理论
一、基本原理
波浪理论的发明人是美国的艾略特先生(1871…1948)。他将股市的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形象地表示为如同大海的波浪,一浪推一浪,潮起潮落。如能把握住股市的波浪起伏,就能够顺应潮流。我把波浪理论的基本原理根据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衍生为如下态势:
1。上升态势浪一般由五个浪型组成。第一浪为启动浪;第二浪为初次调整浪;第三浪为发展浪;第四浪为再次调整浪;第五浪为冲高浪。
2。下跌态势浪一般由三浪组成。A浪为下跌出货浪;B浪为反弹出货浪;C浪为出货探底浪。
3。从浪型构图观察:全五浪的上升态势浪和全三浪的下跌态势浪完整构成一个股市潮起潮落的态势图。
4。浪型的运作实质和时间观察:
第一浪(启动浪):一般认为是主力发动行情的试探行动,浪型平缓,持续的时间短暂,给人以短线行情的假象。
第二浪(初次调整浪):通过短线打压,主力目的是要将大部分股民震仓出局,以便轻装上阵。但由于主力不能丢失大量的廉价筹码(指股票),所以打压的时间也比较短暂。一般认为,第二浪的浪底不会跌穿第一浪的浪底,通常在第一浪的38。2%或61。8%区域处止跌。
第三浪(发展浪):主力在锁定筹码的基础上,利用某些利多因素正式发动行情,以达到充分吸引踏空资金入市和调动人气的目的。一般认为,第三浪的浪型斜率增大,起码为45度角,而且时间持续最长,比第一浪和第五浪的时间都长。第三浪的浪顶会突破第一浪的浪顶,其浪型长度为第一浪的1。618倍,甚至2。618倍。
第四浪(再次调整浪):经过第三浪长时间的运行,主力开始抛出部分筹码,所以股市为此下跌。一般认为,第四浪的浪底一般不会跌穿第一浪的浪顶,下跌的幅度为第三浪的38。2%或61。8%。以此体现出第四浪的调整性。第四浪持续的时间比第二浪长,从而进一步引诱被震仓出局和观望的资金入市。
第五浪(冲高浪):主力使出全部力量做最后的冲刺,对利空政策视为儿戏。一般认为,股指在第五浪中连续创新高,其浪顶突破第三浪顶,浪型斜率明显增大,同时主力开始大量抛出筹码,不愿在股市上久留,所以第五浪的猛烈程度大大超过第三浪,但持续时间比第三浪短,股市风险明显增大。
A浪(下跌出货浪):这是主力出货表演阶段。由于主力既定目标达到,所以开始大量抛出筹码,主力出货的意志坚决,不给散民任何机会,因此股市猛烈下跌。但由于多空的较量相当激烈,所以下跌的时间短暂。
B浪(反弹出货浪):这是主力利用反弹再次出货的阶段。原因是:首先由于股市下跌猛烈必然反弹。其次主力为出货要借反弹之力拉高。另外是外场报有侥幸的资金和股民错误的判断,认为股市下跌结束,从而盲目建仓导致反弹的动力。最后是一部分短线客入市炒作带来了反弹资金。由于毕竟是反弹浪,所以B浪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一般认为,B浪的反弹高度是A浪的38。2%,50%,或61。8%。
C浪(出货探底浪):这是主力完全出货的阶段。主力在B浪反弹中没有出货干净的话,则利用此阶段继续出货。由于主力出货的行为坚决持续,短线客也不再进场,割肉、止损的资金源源不断,什么利好的政策都无济于事。因此股市陷入了慢慢阴跌的态势中,而在此C浪中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持续的时间更是相当漫长。在这漫长的阴跌中,股市的底部也慢慢形成,主力开始慢慢搜集廉价的筹码,逐步建仓,为发动下一轮行情做长期准备。
二、误区矫正
第一,波浪理论只是根据大海的波浪起伏形象描述股市的升跌起落,只是为我们炒股提供一个参考工具而已。但这并不是说股市就固定不变地、机械地按波浪理论事先框定的浪型、浪顶、浪底、时间、斜率等按部就班地运作。实际运作中,股市会有其他“非典型”变化。因此,实际运用中绝对不能教条。
第二,波浪理论的基本框架就是由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构成。但是具体在每一个浪型中,可能存在子浪、孙浪、重孙浪……如:第三浪中,可能也由上升子五浪和下跌子三浪构成。而上升子五浪和下跌子三浪中,又由孙五浪、孙三浪构成。而上升孙五浪、下跌孙三浪又由上升重孙五浪和下跌重孙三浪构成……但我认为,这种过分细划波浪的做法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一大堆子浪、孙浪、重孙浪……反而把人搞得满头雾水,不知所措。我想,就连细划波浪的人也不一定搞得明白。当然,如果您可以精确计算这些子浪、孙浪、重孙浪……的运行方向、态势、时间,那自然锦上添花。但作为一般股民,我认为只要大体能判断出大波浪的运行方向、态势、时间就可以了。
第三,波浪理论没有固定的划分起点的规定。但是股市波浪起点从哪计算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起点不同,浪型的划分会有很大的差异。我认为,从大的方面看,中国股市的大波浪起点应该从建立之年1990年算起,大体以10年左右为一个波浪周期。从中的方面看,中国股市的中波浪起点应该大体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从每年年初算起到本年底结束。至于小的方面的小波浪,我认为没有必要计算。
三、应用之招
以沪指1990年开始为例,观察股市波浪态势。
第一浪——启动浪:1990年12月到1993年2月。1990年12月19日,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由于当时股市还处于试点阶段,所以只有8个股票上市交易,后来3年陆续增加了一些。但总体上处于试点阶段,所以叫试点浪也行。那时除少数人外,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股票是什么。所以股市处于初步启动态势,沪指只有100点左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正式肯定股市后,1993年2月16日,沪指最高点达到1558。95点。这是沪市的第一浪——启动浪。
第二浪——调整浪:经过第一浪——启动浪之后,沪指从1994年到1995年处于第二浪——调整浪之中。调整的态势是沪指由1558点跌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点325点。中间虽然有子浪的反弹,但是沪指调整的幅度大体在61。8%,即在500点到700点之间浮动。
第三浪——发展浪:1996年到1999年,沪市开始进入第三浪——发展浪通道。此间许多人开始进入股票市场,各种资金也在纷纷入市。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1996年12月16日发文章警告股市过渡投机。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发文章赞扬股市恢复性增长。《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前后两篇文章的基调大相径庭,从而引发了发展浪的展开。沪指在1999年6月17日,沪指第一次突破了前9年的强大顶部1500点。6月30日,创造了沪指最高新纪录1756点。此发展浪可谓是波澜壮阔。请注意:此时不能机械理解第三浪型长度为第一浪的1。618倍。否则就会被短暂套牢。可见灵活运用波浪理论是多么重要。
第四浪——再次调整浪:经过波澜壮阔的发展浪后,沪市再次进入新的调整浪态势。其标志是沪指从1756点跌到1999年12月27日的最低点1341点。中间的小幅反弹无济于事。此时注意:按第四浪理论理解,第四浪的浪底一般不会跌穿第一浪的浪顶,下跌的幅度为第三浪的38。2%或61。8%。可是在实践中,第四浪的浪底1341点跌穿了第一浪的浪顶1558点。但调整的幅度没有达到38。2%或61。8%。如果机械理解第四浪理论,就会踏空股市。再次可见,灵活运用波浪理论是多么重要。
第五浪——冲高浪:2000年到2001年上半年。经过第四浪调整,沪指开始新的冲击,主力决心将第五浪——冲高浪做到极端。2000年开始,主力就启动行情。2月15日,中国股市首只100元股票出现,亿安科技股价冲上100元。2月17日,清华紫光股价也冲上100元。2月17日,沪指突破1756点,最高达到1770点。之后,沪指就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屡创新高,直到2001年6月14日,创新高2245点后,才结束了第五浪——冲高浪的大戏。此时注意:按第五浪理论,其此浪持续时间应比第三浪短。但是股市的实践证明,第五浪整整运行了一年半。如果您过早出局,您就会踏空。再一次可见,灵活运用波浪理论是多么重要。
A浪(下跌出货浪):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沪指持续走牛长达一年半并创新高2245点后,下跌是必然的。由此A浪的特征开始出现。2001年7月16日,股市在一系列利空的发力下开始正式下跌。被众多股评家看好的铁底2000点,1900点,1800点,1700点,1600点相继跌穿,主力出货的意志坚决,不给散民任何机会。
B浪(反弹出货浪):2001年10月22日,沪指最低点到1514点。1500点大关岌岌可危。10月23日,管理层宣布国有股减持暂停。股市闻讯暴涨2天,10月24日,沪指最高点到1744点。之后反弹夭折。11月8日,沪指最低到1550点,1500点再次受到威胁。11月16日,印花税降低,股市闻讯反弹到12月5日,沪指最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