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茶人三部曲 _王旭烽-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写下日本饮茶史第一页的,还不是前两位,而是一个叫永忠的高僧。他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和中国的茶圣陆羽是同时代人。他在中国的寺庙中品茶的时候,中国文人刚刚开始了手握茶经坐以品饮的茶的黄金时代。他回国后,在自己的寺院中接待嗟峨天皇,献上的就是一碗煎茶。

  平安朝的茶烟,弥漫着高玄神秘的唐文化神韵。诗歌中这样吟哦着:萧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人们崇唐述汉,从中国大陆进口的一切东西,都让他们喜欢,相当稀有的茶,便成为极风雅之物。深峰、高僧、残雪、绿茗,弘仁茶风,为日本茶道提供了前提。

  平安末期至镰仓初期,应相当于中国的宋代吧。日本文化,开始进入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立反刍消化时期。

  1187年,有个四十六岁的日本僧人荣西,第M次留学中国,在天台山潜心佛学。五十岁他回国的时候,在登陆后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的高春院,便撒下了茶籽。

  1214年,镰仓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实朝病了,荣西献茶一盏,献书一本,题日《吃茶养生记》。将军吃了茶,看了茶书,病也好了。从此,荣西被称为日本陆羽、日本茶道史的里程碑。

  当时的寺院,有定期的大茶会,茶碗极大,一碗可供十五个人喝。平民百姓是喝不到茶的,他们对茶的态度,是敬而远之的。

  斗转星移,朝代更替,足利氏的室叮时代,取代了镰仓幕府政权。在中国,已经是元代与明朝的纪元了。中国宋代的斗茶习俗,传到了当时的日本,武士斗茶,成为当时吃喝玩乐时的重要内容。

  奢侈的时代,也有自行其事的高士。这一位高士,竟然是一名最高统治者,室印时代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6…1417年)。在他三十八周岁时,把王位让给了儿子,自己在京都的北边修建了金阁寺,北山文化由此兴起,武士的斗茶也开始了向书院茶的过渡。

  九十多年后的1489年,王朝已进入了第八代的将军义政(1436…1490),他仿效他的先祖,隐居京都东山,修建银阁寺,以此,展开东山文化。

  我在这里,要向你提及一位杰出的日本艺术家能阿弥(1397一1471),作为义政的文化侍从,他通晓书、画、茶,还负责掌握将军搜集的文物。他发明的点茶法,茶人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置茶台子、点茶用具、茶具位置、拿法、顺序,进出动作,都有严规。今日日本茶道的程序,就在他手下基本完成了。

  想象那一年日本国的深秋吧。将军义政,眺望秋空,聆听虫唱,不觉伤感。他对能阿弥说:“唉,世上的故事,我都听过了。自古以来的雅事,我都试过了。如今我这衰老的身体,也不可能再去雪山打猎,能阿弥啊,我还能再做些什么呢?”

  能阿弥说:“从茶炉发出的声响中去想象松涛的轰鸣,再摆弄茶具点茶,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说最近奈良称名寺的珠光很有名声。他致力于茶道三十年,对大唐传来的孔子儒学也颇为精通,将军不妨请他来吧。“

  就这样,村田珠光成了将军义政的茶道老师。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交融在一起,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诞生了。

  羽田有条不紊地侃侃而谈,把一部日本茶史讲得如此清晰连贯,把个杭天醉听得张口结舌,神思来去,恍若游丝。他的脑子里一会儿陆羽一会儿苏东坡一会许次纤,就是连贯不起来。羽田看出了灯下主人的恍然,这才打断了兴致,略有不安地问道:“杭先生,是否胎噪你了?”

  杭天醉如醉方醒,连连摇手:“听君一席话,只觉他山之石劈面而来,直攻我山之玉,况且先生又讲得如此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贵国之茶道,倒是听出了一番庄严画图来,愿恭听之。“

  隔壁传来嘉平大呼小叫的声音,夹着叶子一串串风铃一般的笑声,几个孩子玩得正开心呢。羽田放心了,继续了他的思路,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下去。

  室呼时代的末期,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的明代吧,在日本的民间,出现了一种由老百姓主办的茶会,人们把它叫作“云脚茶“。各种身份的人聚集在河边,大厨房、小客厅,喝酒、下棋、品茶,十分热闹,这就是中国人称之为下里巴人的饮茶了。

  这种下里巴人的饮茶活动中,奈良的淋汗茶会,最引人注目。淋汗,就是夏天洗澡的意思。奈良有一家姓古市的家族,专门烧了水,请一百人入浴。洗完澡,便喝茶,吃瓜果等,大家又唱又笑,赏花品茗,十分开心。

  古市家族中的澄荣、澄见两兄弟,是奈良著名的茶人。他们的师长,便是村田珠光(1423…1502)。

  珠光十一岁时便人寺做了和尚,想来年少气盛吧,竟被赶出寺门。十九岁时,他进了京都的一休庵,跟着一体参禅,并得到了一休颁发的印可证书——圆悟的墨迹,这位明代禅僧的墨宝,便成为茶禅结合的最初标志,茶道界最高的宝物。

  珠光把它挂在茶室的壁龛里,进来的人全要向它顶礼膜拜,以示禅茶一味的道路。珠光在京都建立的珠光庵,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饮茶,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他在义政将军关照下,成为一名大茶人。晚年回到奈良,收了许多门徒。临终时,他说,日后举行我的法事,请挂起圆悟的墨迹,再拿出小茶罐,点一碗茶吧。

  村田珠光曾经留下过许多至理名言,他说,没有一点云彩遮住的月亮,没有趣味。他还说:“草屋前系名马,陋室里设名器,别有一番风趣。”

  听到此,杭天醉不由拍案叫绝:“好一个草屋系名马,醒酗灌顶之倡语!”

  羽田也说上了兴头:“正是珠光,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和一种宗教,这里,庶民为主体的乡土文化,战胜了东山为代表的贵族文化了。”

  杭天醉听到这时,禅心大发,突然说:“羽田先生,我这里有上好的白炭,还有虎跑水,不如趁现在烹茶品尝一番,如何?”

  羽田听了大为高兴,说:“入乡随俗,就照你们中国人的习惯来办吧。”

  杭天醉这就叫来了婉罗,让她乘着月夜到户外去生炭炉。嘉和嘉平,带着叶子也大呼小叫地冲到月下,手忙脚乱地帮着添乱。叶子蹲在地上,口对着炉口,吹着气,烟熏得她鼻涕眼泪直往下掉,杭天醉隔窗叹日:“心为茶养剧,吹嘘对鼎锁。”

  羽田问:“这样的佳句,想必是贵国的某位诗人所作吧。”

  “洛阳纸贵的左思,作《娇女》一首,其中十二句,说的是煮茶,那是遥远的汉代了。我们中国人作事向来无心插柳,星星洒洒,反不如贵国可以整理流传了。“

  “愿听杭先生指教。”羽田连忙接过话头说。

  杭天醉摇头:“今日难得羽田先生开讲,还是一气听完了,以后专门听我的吧。”

  羽田也不再谦让,正襟危坐,又开了讲。

  话说珠光去世的那一年,又一位大茶人武野绍鸥出生了。按照中国人对佛的理解,想必是有轮回的神秘天意在这其中吧。

  绍鸥是清市人,地方靠海,城市繁华。他的父亲,是个大皮革商。绍鸥二十四岁那一年,来到了京都,跟着三条西实隆学习和歌,同时,又跟着珠光的几位弟子习茶道。直到三十三岁,他一直作为一名连歌师,生活在京都。想来,有富裕的家庭经济背景,他便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艺术家了。

  三十六岁时,绍鸥回到及市,三十七岁时,收下了小他二十岁的千体利为徒。浪漫自在的连歌生涯结束了。绍鸥成为一名严谨的茶人和商人。四十八岁那年,他获得了“一闲“居士号。他的茶道生涯,进入了黄金时代。

  以歌的道理来渗透茶道,开创新的天地,是绍鸥的贡献,请听这首和歌吧:

  望不见春花,望不见红叶。

  海滨小茅屋,笼罩在秋暮。

  只有领略过壮丽景色的人,才能体会无一物中无尽藏的超脱。

  把和歌擦装起来,代替茶室的挂轴,使日本茶道日益民族化,便是从绍鸥开始的。

  必须告诉你们,第一幅被挂出来的和歌,是唐代时安倍仲麻吕留学中国的思乡诗: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绍鸥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改革和发展。素淡、典雅的风格进入茶道,高雅的文化生活又还原到日常生活。我OJ从绍鸥与茶花的故事中,或许可以领略一点精神吧。有一次,茶会正赶上大雪天,为了让客人们全心欣赏门外雪景,绍鸥打破了常规,壁龛上没有摆茶花,却用他心爱的青瓷石基钵,盛了一钵清水。

  杭天醉若有所思,说:“就像现在,当我和你坐而论茶时,屋外是我们两国的孩子在月下共同煮泡香茶。这样相依相存,交相辉映,没有什么能比此时的情景更加美好了。“

  来,让我们共同进入16世纪中叶的日本吧。这是一个激烈的战国时代,群雄争战,以下犯上,风潮四起,对生死无常的武士而言,宁静的茶室是灵魂的避难所。茶具在商人手中可值连城之价,争夺一个茶碗,也可以是一场战争的起因了。

  就在这动荡的年代,武野绍鸥西归,干利休继之而起。

  同样是沿市人的干利休(1522一1592),也同样出生于商人之家,拜绍鸥为师后,也继承珠光以来茶人参禅的传统,二十四岁时获“宗易“道号。后来,做了织回信长的茶头。织回信长死后,又成了丰臣秀吉的茶头。

  秀吉与千利休,永恒的对立面,永恒的对峙,永恒的相互依存,也是我们后世茶人永恒研究的命题。

  出身平民的秀吉,渴望天皇的承认。天皇身为傀儡,也不可能不承认用武力统一了天下的武士。为了庆贺这样的承认,秀吉举行了宫内茶会,先由秀吉为天皇点茶,再由于利休为天皇点茶。

  在1585年的此次千利体主持的茶席上,秀吉在壁龛上挂出了中国元代山水画家玉润的《远寺晚钟》。大朵的白菊,插在古铜的花瓶之中,茶盒是天下名扬的“新田“和“初花“。茶罐,取名“松花“,价值四十万石大米。

  六十三岁的干利休,在这一生中最高级别的茶会上,获得巨大荣誉。

  两年之后,权力与茶道再次结合。那一年,秀吉平定了西南、东国和东北的各路诸侯,便决定了在京都的北野,举行举世无双的大茶会。

  千利体责无旁贷地担任了此次茶会的负责工作,而秀吉则发表了一个既专横又豁达,既炫耀自己又体恤民众,既向往风雅高洁,骨子里又是赳赳武夫的布告。

  1587年10月1日,北野神社的正殿里,中间放置了秀吉用黄金做成的组合式茶室。一壁的金子,金房顶金墙壁金茶具,窗户上挡了红纱。这套黄金茶室,可说是秀吉独一无二的创举,在天皇面前炫耀过;搬到九州炫耀过;在中国明朝的使节面前炫耀过;也许,这次的北野大茶会,正是为了在老百姓面前再炫耀一次吧。

  陪着炫耀的是中国画家玉洞的《青枫》和《廉滞八景}},看来,秀吉是特别青睐玉涧的了。

  盛况空前的北野茶会,有八百多个茶席,不问地位高低,不问有无茶具,强调热爱风雅之心,推动了日本茶道的普及。

  从六十岁到七十岁,千利休侍奉秀吉,整整十年。这十年之间,千利休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呢?弟子接遗而来,天下无人不晓,君王手中的剑,僧人杯中的茶,他们之间的潜在的内心冲突,究竟是怎么样不为人知的厮杀呢?

  是干利休,使茶道的精神世界一举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清算了拜物主义风气。他说:家以不漏雨,饭以不饿肚为足。此佛之教诲,茶道之本意。

  是千利休,将茶道还原到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上。他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当弟子们问千利休,什么是茶道的秘诀时,他说: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暖和,炭要放得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

  杭天醉听到这里,捶胸顿足,连连说:“千古之音!千古之音!“

  “还有呢,千利休的艺术境界,也可以援引一首和歌来表达:

  “莫等春风来,莫等春花开。

  “雪间有春草,携君山里找。

  “这里的茶境是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是一种在绝对否定之后诞生的绝对肯定的美。

  “茶道中原有的娱乐性,在千利休手中被彻底消除了,几个客人用同一个碗传着喝的'传饮法'诞生了。下一位客人要在上一位客人喝过的地方用茶,不能换地方。也就是说,不能嫌别人脏。关于这一点,先生您能理解吗?”

  杭天醉若有所思,道:“想来,与中国上古时的吮血结盟有着渊源吧!”

  “先生所言极是,干利体正是一位主张人性亲和的大师。他的小茶庵,小得二三主客,只能促膝而坐,以此作到以心传心,心心相印。千利休的茶具也别出心裁。从前贵国传来的天目茶碗青瓷碗,过于端庄华丽,表现不了他的茶境,他便用了朝鲜半岛传来的庶民们用来吃饭的饭碗——高丽茶碗,且以手工做成,形状不匀称,黑色,无花纹为最上等。“

  “贵国的武将秀吉,未必能领略艺术大师的情怀吧。”

  “岂止不能领略,实在是无法容忍的。用渔篓子做花瓶、用高丽碗做茶具,怎么能被喜欢黄金茶室的秀吉接受?说来可悲,秀吉竟然命令千利休剖腹自杀!”

  “千利体于1592年2月28日,有三百名武士守护,杀身成仁。那一日,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说:'人世七十,力因希咄,吾之宝剑,祖佛共杀。”'

  羽田说到这里,长叹一口气,默默走向户外。院中泥炉正红,孩子们正静静等待那沸水的升腾。羽田说:“我们日本人,是愿意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理想的,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千利休,都是不过分的。”他转身,问杭天醉:“请问,贵国的大茶人,若是面临这样的时刻,又会怎样呢?”

  杭天醉沉浸在对千利休命运的感叹之中,听了羽田的问题,才说:“在中国,是不会有这样的君王的。”

  “听说,唐朝的皇帝也请过茶圣陆羽做太子的老师。”

  “但陆羽却是不会去的。沧浪之水清,可以准我缨,沧浪之水浊,可以灌我足。中国人明智也在这里,中国人虚无,也在这里了。“

  几个孩子却跳跃着去找茶叶、茶杯,叶子迈着小步,从清冷月光下,跑到天醉面前,鞠了一躬,说了一串日语,又仰着头看父亲,羽田便解释说:“叶子说,能否用兔毫盏来品茶。”

  “当然可以,而且还要用你们日本人的喝法,在喝过的口子上继续喝呢。”

  叶子捧着兔毫盏,用清水洗涤了,小哥俩各不相让地抢那把婉罗拿来的竹勺,洗清了杯子。叶子又要一张席子,话音未落,小哥俩箭一般冲回房中,抽了铺下的席子,拖抱着出来,叶子把席子铺好,让大家都跪坐在地上,然后,她悄悄地冲点好了一盏叶茶,恭恭敬敬地端到叔叔面前。

  月光下的这个小女孩,晶莹剔透,美丽得像一个小小的梦。杭天醉身心如洗,神清目朗。他抿了一口,转给羽田,羽田抿了一口,又转给嘉和,嘉和抿了一口,没有转给嘉平,却反过来,转给了叶子。他看见叶子在他抿过的盏边启开她的小嘴时,浑身上下,发出了从未有过的颤抖。叶子喝了,又转给了嘉平。嘉平对着叶子喝过的地方,喝了一大口,接着,咕喀咕喀,把一盏茶喝得精光,把茶盏伸出去时,还如释重负般地说:“我真的口渴了。”

  听了男孩如此天真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笑声未落,大门,嗡嗡嗡喷,被凶猛地敲响了。

  这是杭州封建地方政权苟延残喘的最后一夜。那一夜月光如洗,当杭天醉与羽田月下谈禅,席地品茗之际,一墙之隔,光复军领导的敢死队员们,已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了。

  张伯歧率领的二十名敢死队员,已经在西辕门埋伏完毕;

  孔昭道已经做好了抚署全部卫队的倒戈准备;

  由赵寄客参与的工程营,在各个城门等待炮响;

  驻览桥的新军做好了包围旗营、抢占杭州制高点的全部准备;

  驻馒头山的步兵准备割断电话线;

  张伯歧、董梦蚊、尹维峻率领的敢死队,将正面进攻抚署衙门;

  此刻,长夜未央,万籁俱静,沈绿爱带一群兵士再也顾不上左邻右舍的非议,带头砸起自己家的大门。杭天醉大梦初醒,高呼一声:“来了!”便从席上一跃而起,直冲大门。

  异国的父女惊慌地坐起,问道:“什么东西来了?”

  嘉平兴奋地握紧小拳头,说:“革命来了!革命来了!“

  叶子用日语问:“什么是革命?”嘉和听出了她的意思,拉住她的小手,说:“不要怕!不要怕!“

  正在手忙脚乱地收拾,那一队兵士已经进来了,杭天醉带头,顾不上脚下的席子。他一脚踢翻了水壶,沈绿爱又一脚踢开了免毫盏。边走边问:“他们是谁?”

  “东洋人。”

  “怎么到这里来了?”

  “品茶。”

  “什么时候了,你还——”

  “——别说了,快让他们进去拿。”

  那些士兵们,拖着枪枝,从卧室里出来,把院子踩得一团狼藉。不过一刻钟,枪都被背走了,沈绿爱匆匆忙忙跟着要走,杭天醉说:“我怎么办?”

  “大哥让你在家等着,马上有车来接,明天还得让你起草公告呢!”

  “你呢?”

  “我得回去,万一伤兵下来,要我照应。”沈绿爱匆匆看着两个男孩子,还有那个把头埋在父亲腰里的女孩,说,“别害怕,到明天就好了。这位先生就留住我家,千万别出去了。“又对嘉和说:“嘉和,你是老大,你要看顾好弟弟妹妹。”

  说完,头也不回,径自跟着队伍又走了。

  羽田愣了半天,才说:“你是革命党?”

  杭天醉点点头。

  “她……你内人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