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元,但邦尼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赚了1万多美元,比他在菲纳斯公司工作一年的工资还要多几倍。
随着业务的增加与工作量的日益加大,邦尼决定扩大他的一人公司规模。
从逆境中崛起
1956年9月,邦尼和约翰·奥伯恩、麦卡特组成了一个新公司……石油发展机构。石油发展机构的资金由邦尼投资50%,麦卡特和约翰·奥伯恩各占投资额的25%。此外,他俩还借给公司10万美元,由邦尼在5年内连本带利一并归还,否则公司就由这两位股东接管。
公司开业后,邦尼任董事经理。他雇了两名优秀的助手:一个是初任公司秘书的施拉芙小姐,后来被提升为经理;另一个是后来任加拿大卡加里分公司经理的罗顿。这两个人都非常熟悉石油业这一行,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有了助手,他就开始大力宣传,广开财路,以种种优惠的条件,吸引各界大亨投资钻井采油。他向他们保证:
一、3年内就能收回成本;
二、以个别油井为单位,赚钱即可分;
三、优先偿还投资款项。
这些条件大大吸引了各路投资者。1958年3月,公司提出开发16口油井的计划,立即就有51名投资者参加,集资达50万美元。一年以后,16口井中除7口井是干井外,剩下的有8口井开始生产石油气,1口井可供开采石油。这一年的生产总值达225万美元,超过投资基金的4倍。公司和投资者都赚到钱了。他们趁热打铁,在同一年年底又推出马沙利斯计划,以医生马沙利斯为主,开发13口油井,集资475万美元。结果,这一次同样大获成功,13口油井中仅有4口干井,全年生产总值达300万美元。邦尼的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完全一帆风顺,邦尼的事业也不例外。
前两次的巨大成功使邦尼野心大增,他迫切地想大干一番。1959年,一项新的开采计划又匆匆上马。由于判断失误,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历时4个月所钻的油井全部是干井,整整损失了50万美元。这一沉重打击,使公司业务跌入低谷,他不得不大量削减人员,最少的时候只剩下3个人。
可是,邦尼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不停地奔波,积极寻找机会,寻找理想的采油点,以图东山再起。但是,邦尼的努力一次次宣告失败。在整整3年中,看不见一点起色。就在邦尼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机会姗姗而至。1962年,邦尼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小郡发现了一块满意的油田,可钻98口油井,每天可保证产油60桶。但在这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经营了,邦尼只好以每口井4万美元的价格批给投资者。尽管如此,他还是赚了75万美元,还清了债务。职工人数又增加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股东麦卡特知道公司起死回生,赚了钱,就想独占公司经营权。他假称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求退股和还清他的债务,否则便要全盘接管。邦尼及时识破了麦卡特的诡计,与他讨价还价,最后决定以分期付款、每期5万美元的形式来还清他索取的35万美元高价,条件是让麦卡特退出公司。麦卡特只得同意了。
资本的有序扩张比企业自然膨胀更快捷
邦尼将原来的〃石油发展机构〃改名为〃麦沙石油公司〃,准备向华尔街进军。1964年2月,他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上市集资,发行42股票,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150万美元,纯利43万美元。接着,他又展开收购活动,收购了吉尔逊石油公司。
1967年,麦沙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价值35美元,而在3年前,每股的价格仅为6美元。麦沙石油公司的成就也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人们普遍认为这支石油股票有增值潜力,纷纷买进。
1969年,邦尼又开始另一项收购活动:收购得克萨斯州的赫高顿石油公司。麦沙石油公司发行每股价值约8美元的新股来交换赫高顿股票,并向愿意交换者赠送认购凭证,在未来的5年内可认购麦沙股票。这一着棋果然走得很妙。年内的收购任务圆满地完成了!
邦尼在华尔街的风云变幻中接连获胜。1971年,他的私人财产大约有1000万美元。
从1973年起,阿拉伯世界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油价逐渐上涨,每桶石油从3美元涨到13美元,1979年涨到35美元,1981年则高达180美元。麦沙石油公司的利润也扶摇直上,日渐看好,成了美国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资产总额达20亿美元。
1982年12月,邦尼一生中最大的收购开始了。这一次的目标是当时在美国排名第六的海湾石油公司。收购行动历时半年,成交价132亿美元。
紧接着,邦尼得到华尔街的支持后,又收购了当年他在那里做过小职员的菲纳斯石油公司。
他事业背后的家庭
邦尼结婚很早,他的妻子是他的中学同学,叫莲·奥伯恩。他们结婚时,大学都还没毕业。婚后,他们一起转入俄克拉何马大学就读。也就在这一年年底,他们的第一个女儿狄波拉出世了。邦尼的父母虽然比较开通,但对他们过早地结婚仍是不满意的。夫妻俩都没有收入,靠父母支持,日子终究是不太好过。大学毕业后,邦尼不过是个小职员,工资不高,直到他调往高伯斯镇后,生活条件才有所改善。
邦尼是个很看重自己家庭生活的人,虽然他一天忙到晚,但一有空闲,他总尽量和妻子、女儿们在一起,尽一切力量让她们快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邦尼慢慢地发现自己与妻子相互间的了解并不深,他们的兴趣完全不同。邦尼全心全意从事石油事业,而妻子对此则是毫无兴趣,不闻不问,也从来不参加他的活动。两人在一起没有什么话说。
虽然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也安定,再也不用为生计担忧,但夫妻俩都很苦恼。同床异梦的生活并不幸福,但作为4个孩子的父母,他们都竭力避免谈到〃离婚〃这个字眼,为的是孩子,不想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邦尼加倍努力地工作,企图以事业的成就感来填补家庭生活中的不足。然而,他最后还是意识到感情生活的空虚无法填补,夫妻俩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矛盾到了无法调解的地步。1971年,邦尼终于和他的妻子离婚了。
1972年4月,邦尼又结了婚,第二任妻子是他大学时的老同学贝亚。他们婚后生活相当和谐,夫妻俩志趣相投,他们到加拿大卡加里的一个农庄定居,因为两人的名字都是B字开头,贝亚将这个农庄叫做〃2B〃。贝亚与邦尼前任妻子不同,她非常支持邦尼的工作,是他的贤内助。
在美国,石油大亨不少,但是像邦尼这样白手起家的却实在是屈指可数,邦尼的创业史因此被崇尚个人奋斗的美国人广为传颂。
076安慰人类心灵的〃米老鼠之父〃
……卡通大王迪斯尼
他不是医生,他胜过医生。他用自己的职业,去医治人类的心灵。这方面的作用,也许要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位心理医生。著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纪念沃尔特·迪斯尼的颂词中说:〃迪斯尼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为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欢乐,但若我们只从这一方面去判断他所作出的贡献,仍是不够的。迪斯尼在医治、安慰人类心灵方面所作的贡献,也许要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位心理医生。〃
惹人喜爱的动画明星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形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风靡世界,经久不衰,深受成人和儿童的喜爱。它们的〃生身父母〃沃尔特·迪斯尼也被人们称为卡通片大王。他是有声动画片和彩色动画片的创制者,曾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后来,他又根据这些可爱的银幕形象设计和创建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迪斯尼乐园。
少年有志
沃尔特·迪斯尼190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他的父亲是西班牙移民。15岁时,沃尔特确定了自己一生的理想。他认为,自己将来有可能靠画画挣钱,当一名画家。所以,他便把课余时间都用在绘画上。他白天上学,晚上到芝加哥画院学画。1918年,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沃尔特这一年才17岁,但他将年龄虚报了1岁,参加了红十字会,当上了救护车的驾驶员。
战后,沃尔特回到芝加哥,希望在报社谋取一个漫画编辑的职位,但却未能如愿,只好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这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平时还经常光顾电影院,成了好莱坞喜剧明星的崇拜者。这些喜剧片大都是一些既粗糙又幼稚的动画片,年轻的沃尔特既喜爱这种形式,又感到有点不满足,他决心创造出比这更出色的东西来。此后,沃尔特便经常去堪萨斯公共图书馆,阅览有关电影动画绘画的书刊。1922年,沃尔特有了一点积蓄,他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自筹了1500美元,创办了动画片制作公司。公司最初拍摄了两套7分钟的短片,取材于童话故事。上映后,在当地反应很好。沃尔特聘请了两名推销员向全国推销动画片,不料,这两人竟携款而逃,沃尔特陷入困境,公司不得不宣告破产。
千锤百炼
1923年夏天,沃尔特决心从头再来,仍旧拍动画片。叔叔罗伯特租给他一间车房作工场,他又从三哥那里借得10美元印制信纸信封,公司暂定名为〃沃尔特·迪斯尼动画片公司〃。他写了许多信给往日曾经联系过的电影公司,希望他们能订购他的动画片。
纽约有一家叫温克勒的电影公司,这家公司的主管人温克勒太太曾看过沃尔特拍的片子,看后十分满意,她给沃尔特回了信。在信中,她订购了《爱丽丝漫游仙境》动画片集,每一集出价1500美元,条件是主角爱丽丝须由她指定的一位6岁的小姑娘弗吉尼亚·戴维斯扮演。这种动画片是由真人扮演和动画合成。沃尔特接到信后大受鼓舞,当即筹借了800美元,正式投入拍摄。没多久,第一集《爱丽丝在海上生活》拍摄完毕。由于沃尔特在制片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天才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整部片子新鲜有趣,温克勒太太看后很是满意,很快就将1500美元付给沃尔特,并连续订购6集。
自那以后,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不断制作出来,售价也从1500美元提高到3000美元。公司的业务开始蒸蒸日上。后来,沃尔特创造了一个叫〃奥斯瓦尔德〃的可爱的兔子的卡通形象,大受欢迎。可是,温克勒电影公司却想挖走迪斯尼公司的画家,吞并迪斯尼公司,让沃尔特为他们打工。发行商的两面三刀、背信弃义激怒了沃尔特,而曾经与他共患难的一些动画片画家的集体叛变更是伤透了他的心。他终于下定决心:脱离发行商,自己干!
沃尔特的三哥罗伊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他认为他们现在一无画家,二无构思,三无本钱,怎么干得下去呢?沃尔特说:〃你放心,我们不是还有三位画家吗?构思我已经有了。〃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大耳朵的老鼠说:〃请他当未来的主角,怎么样?〃
罗伊看了看,也认为这只老鼠很可爱,他们一起给老鼠起了个呢称〃米奇〃。沃尔特的一位得力助手尤布·伊沃克斯也很欣赏这只叫米奇的老鼠,他认为它的表情有点像沃尔特本人。沃尔特和尤布抓紧时间进行米老鼠的设计。他们避开那些画家们,躲到沃尔特家后面的一个车库里工作,为的是不走漏一点风声。他们的设想是:米老鼠的性格应该是对弱者同情,对强者却很淘气,不自量力,好打抱不平,急躁而且粗心。米奇〃小淘气〃的性格塑造基本完成后,他们想,怎样将这个新东西介绍给观众呢?当时,报纸上全是查尔斯·林白首次单人驾机飞越大西洋的事迹,谈论得很热乎。沃尔特和尤布不谋而合地想到,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沃尔特草拟了一部叫《疯狂的飞机》的电影脚本,尤布立即着手绘制草图。尤布不愧是个天才,他很快就按照剧本的内容搞出了雏形,沃尔特看后非常满意。他们开始制作了。首先要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许多个画面,画在胶片上。一部500英尺长的动画片需要144万个画面,尤布一天就能画600张。于是,当画家们下班之后,他们就把胶片拿到制片厂,用夜间时间拍摄。拍完后,把那里打扫干净,不留一点痕迹。
1928年5月,第一次露面的米老鼠在好莱坞一家电影院秘密预演,观众反应不错,租片人也都很欣赏。但是,因为一部片子的制作费高达2500美元,价格比一般的卡通片要高,租片商们似乎都在等待观望,没有人订货。
天才之作
1928年11月18日,米老鼠系列的第三部片子《威利号汽船》在殖民地剧场首映,深受欢迎。第二天的报纸上,影评家们对这部动画片赞不绝口,称它是〃天衣无缝的同步之作〃。
之后,米老鼠系列片一部接一部地拍了出来。1932年,迪斯尼公司的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片《花儿与树》,获得了巨大成功,并获得当年的奥斯卡奖。《花儿与树》的成功不仅进一步确立了沃尔特·迪斯尼在动画片领域的地位,而且还给他带来极为可观的收入。
1933年,沃尔特又拍成了彩色动画片《三只小猪》。该片首映时的盛况不亚于米老鼠系列片。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中,这部片子的主题歌《谁怕大灰狼》风行一时。之后,沃尔特又拍了一些米老鼠题材的动画片,并在其中加入了〃唐老鸭〃、〃普洛托狗〃等形象。唐老鸭是一个喋喋不休的抱怨者,普洛托狗则是个专干蠢事的傻瓜。
1934年,沃尔特在欧洲旅行时,从巴黎的一位老板那儿得到灵感,决定拍一部长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当时还没有长动画片问世,长片放映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很多人都认为沃尔特这样做是冒险,罗伊更是竭力反对。但是,沃尔特还是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1937年12月,片子拍出来了,果然又是盛况空前!这部片子被译成各国语言,在全世界放映,盈利比沃尔特预期的要高出10倍。沃尔特天生就有无穷的想像力,就在他创作《米老鼠和唐老鸭》、《三个小猪》、《白雪公主》等动画片角色时,他已经开始设计一座童话乐园……在他的想像中,那是一个孩子们的世界,不仅有动画片和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建筑和树林,还有各种各样新颖有趣的游戏,总之,应该充满儿童的乐趣。
1955年,迪斯尼乐园建成并启用了!
沃尔特发现,这座乐园并不完全是属于孩子们的,成年人也和孩子们一样对它怀有极大的兴趣,它成了洛杉矶一处标志性的旅游景点,所有到美国西海岸来的游客都必定要到此一游,迪斯尼乐园因此收益巨大。后来,沃尔特在美国东部的佛罗里达州又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乐园,叫做〃迪斯尼世界〃,园内设有酒店和更多的旅游景点,具备了度假村的条件。
现在,不仅是孩子们,包括世界各地的成人们,都知道美国有这样一个绝佳去处……迪斯尼乐园。1966年12月15日,沃尔特·迪斯尼病逝。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晚间新闻的颂词中说:〃迪斯尼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为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欢乐,但若我们仅仅从这一方面去判断他所作出的贡献,仍是不够的。迪斯尼在医治、安慰人类心灵方面所作的贡献,也许比世界上任何一位心理医生都要大。〃
077牛仔裤大王:施特劳斯
一条普普通通的裤子,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职业民族,竟穿了100多年,这本身岂不就发人深醒吗?1850年,美国报纸刊登了一则令无数平民百姓惊喜的消息:〃美国西部发现了大片金矿。〃于是,美国历史上那震撼人心的西部移民运动开始了,那些怀揣着发财之梦的人们,携家带口纷纷涌向通往金矿的路途,滚滚人流络绎不绝地向金矿之地涌去,景象十分壮观。
21岁的李维·施特劳斯也经不起黄金的诱惑,加入到汹涌的淘金队伍。但是,来到旧金山后,李维·施特劳斯看着多如蚁群的淘金者和一望无际的帐篷,顿觉他的发财梦被打碎了。既来之,则安之。李维·施特劳斯还是决定留下来。犹太人的血液使得李维·施特劳斯天生具备了经商的经验,他决定放弃从沙土里淘金的工作。他想,要想在这里真正的赚到钱,不是在沙土里,而是从那些淘金工人的身上,才能淘出真正的金子出来。就这样,李维·施特劳斯用身上所有的钱物,开办起一家专门销售淘金工人日用百货的小商店。
1978年,有两位小说家根据李维·施特劳斯的身世写成了情节起伏跌宕的爱情小说,这样一来,便给这位牛仔大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本来就对牛仔装非常迷恋的人们,开始对李维·施特劳斯的牛仔裤几近痴迷,穿牛仔装几乎变成每个年轻人的一种时尚。一时间,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牛仔文化热。
无心插柳柳成荫
小商店开业以后,李维·施特劳斯整日忙着进货和销货,十分辛苦,但这个小商店的利润也十分丰厚。由于李维·施特劳斯的勤劳,小商店渐渐地拥有了一笔积蓄。为了增加利润,李维·施特劳斯便把这些资金都投入了进去,用来扩展业务。由于当时的淘金者很多,用来搭帐篷和马车篷的帆布也很畅销,李维·施特劳斯便乘船去购置了一大批帆布,来到淘金工地。可是没想到,采购的货物刚一下船,小百货品就被抢购一空,而帆布却无人问津。
一天,李维·施特劳斯见一位淘金工人向商店走来,就赶紧迎上前去拉住这位工人的手,热情地问道:〃您是来买帆布搭帐篷的吗?〃〃我不需要再建一个帐篷。〃淘金工人摇摇头,〃你为什么不带些裤子来呢?〃〃裤子?为什么要带裤子来?〃李维·施特劳斯大感惊奇。〃不经穿的裤子对挖矿的人来说是一钱不值的。〃这位淘金工人唠叨道,〃现在矿工们穿的裤子都是棉布做的,不耐穿,很快就会被磨破。〃他忽然建议道:〃如果用这些帆布来做成裤子,既结实又耐磨,说不定会大受欢迎。〃
淘金工人走后,李维·施特劳斯好好地想了这位工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如果把这些帆布加工成裤子的话,这些帆布不就可以全部卖出去了?
李维·施特劳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找回这位淘金工人,把他带到了裁缝店,用帆布为他免费做了一条裤子。没多久,裤子就做好了,这位淘金工人穿上结实的帆布工装裤很是兴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