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晏婴下棋妙谏君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政治家,名叫晏婴(?—前500 年),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一天,晏子听说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们下棋、就去求见庄公。庄公见来了一位棋坛高手,就撇下妃子请晏子与他对弈。两人你来我往地下得正欢。
  晏子身任齐国相国,这次来见庄公,是带着任务来的。国君急于要他下棋,他只得按下话头不提,在棋盘上猛打猛冲起来,不一会功夫,就吃了庄公不少棋子。庄公沉着应战,慢慢地转败为胜,赢了晏子一局。
  庄公一向知道晏子棋艺高超,今天为什么失败得如此之快呢?就问晏子道:“相国文韬武略,满腹才学,帮助寡人治理国家都驾轻就熟,为什么这局棋下得如此糟糕呢?”
  “臣有勇无谋,输给国君是情理中的事。”晏子用手指着棋盘说,“下棋是这样,管理国家大事也是这样,臣已经很难胜任相国的重任了。”
  庄公吃了一惊,晏子自担任相国以来,协助自己把齐国管理得井然有序,是一个很有名望的重臣,今天为什么说出这样泄气的话来呢?猛然间,庄公觉得这是晏子在委婉地批评自己偏爱勇力而不重视仁义的做法,脸上微微泛红。
  应该说这位国君还有一些自知之明。这些年来,由于庄公偏护那些勇武有力的人,使武夫们滋长骄傲情绪,做视百官,欺压百姓,闹得京城鸡飞狗叫,人仰马翻。一些有见识有作为的文臣得不到重用,官风民风越来越坏。不少大臣曾劝说过庄公,但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今天晏子的一句话倒使庄公警觉起来,他很想听听晏子对重用武夫的看法,于是,坦率地问道:“请相国实话告诉我,古时候有没有哪一个国君单单依靠勇力能够安邦治国的呢?”
  晏子回答说:“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戏,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恶束,这些人都能日行千里、力擒虎豹,可他们却无力挽回夏桀、殷纣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光靠勇力而不讲仁义,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庄公仔细体会晏子说的话,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感谢晏子的中肯批评,表示以后一定要重视仁义。
  两人又重新下起棋来。这次晏子不再是猛打硬冲,而是精心布局,进退有致,庄公很快就抵挡不住而节节后退。“同样一个晏子,为什么两局棋的下法完全不一样呢?”庄公心里思忖着,猛然间,他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这是晏子用下棋来教育自己改正错误,今天在棋盘上的收获真多呀! 

晏婴谏景公罢宴
 
  大夫弦章走进王宫,就被浓烈的酒气呛得透不过气来,稳了稳神,才看见齐景公正在一边喝酒,一边观看宫女们跳舞,就大踏步地向景公走去。
  “弦章来得正是时候,寡人喝得高兴,你陪我痛饮三杯!”景公喷着酒腥气,一把拉住弦章,就命一位宫女向他满满地倒了一杯酒。
  弦章哪里是来喝酒的?他听说景公沉迷酒色,在宫中一连喝了七天七夜,把厨师、宫女们都累得东倒西歪了,这样下去齐国不是要毁于景公之手吗?他既不去接酒杯,也不答谢,却直愣愣地站在景公面前,心情沉重地说:“国君,酒能伤人,也会废政,为了齐国大业,国君应该停止宴舞,从此把酒戒掉吧!”
 “公碰了个软钉子,很不高兴,冷冷地说:“眼下国泰民安,喝几杯酒又会怎么样呢?”
  弦章是个直性子人,听了景公的话忍不住怒火冲天,大叫大嚷起来:“国君如果不听劝告继续沉溺酒杯,那么,你就下道命令杀死我吧!”
 “公正要斥责弦章放肆,晏子走进宫来。景公要他出出主意如何惩治这个敢于当面顶撞国君的人。
  “恭喜恭喜,”晏子笑容满面地对弦章说道,把景公和弦章两人都弄糊涂了,“你遇上国君这样贤明的人,能够倾听臣子的意见。如果遇上了夏桀和殷纣那样的昏君,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所以今天我要恭贺你呀!”
  这一席话,表面上是说给弦章听的,可是景公听了却坐不住了,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哈哈大笑起来:“晏相国说得对!我应该听取你和弦章大夫的劝告,下决心戒酒。”
  晏子感到现在是到了直截了当说话的时候了,于是诚恳地说道:“国君这样做正符合我的心意。古人说过,饮酒只是为了沟通感情,贪杯就要误事,因此,不论男女,饮酒不能超过五巡,否则就要受惩罚。那时实行这样的礼法,在外就没有聚众闹事的,在内就没有胡作非为的,国家就太平了。如今国君喝酒没有节制,竟然一口气喝了七天七夜,这样,在你身边的大臣跟着你狂欢滥饮,在外面的大臣心灰意懒不问国家大事,如此下去,我们齐国怎么会强大起来呢?”
  晏子的一番话,打动了景公的心,景公立即传下命令,撤掉宴席,让妃子和宫女们各自回去休息,并向弦章道歉。自此以后,景公节制了饮酒,每日兢兢业业地处理朝政,大臣们看到景公又振作起来,一个个都尽心为国家出力,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晏婴出使挫楚王
 
  公元前531 年,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骄横的楚灵王对大臣们说:“晏婴生得很矮,但在诸侯中的声誉却很高。这次来,我要取笑他一番,来显显我们楚国的威风。”接着对大臣如此这般地布置起来。  几天后,晏子乘着驷马大车来到楚国国都郢城东门。只见楚国的官员稀稀拉拉地分立城门两旁,大门却紧紧闭着。晏子正觉得奇怪的时候,守城的军士却打开城门旁一道新开的小门,请他从这洞似的小门里进去,并说:“这是我国的规矩:大个子从大门里进出,小个子从小门里进出。”
  晏子明白了:楚王想侮辱他。就走到小洞前边,打量了一番,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呀!我国也有个规矩,只有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钻进钻出。”
  守门人赶快把晏子的话报告楚王。楚王说:“我本想取笑他,反倒被他取笑了。”不得不命令打开大门,请晏子进城。
  晏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突然问:“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说:“我们齐国人多得很!每个人呵一口气,就能变成云;每个人甩下一滴汗,就像是下场雨。我们国都的大道上,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笑道:“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这么一个矮小的人来出使呢?”
  晏子答道:“我们齐国任命使者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没有出息,就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反被讽刺一顿,却还只能陪着笑。
  一会儿,武士们拉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故意问:“那囚犯是哪儿的人?犯了什么罪?”
  武士们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对晏子嘲笑道:“齐国人怎么那样没出息,干这等事?”
  晏子站起身,严肃地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能生长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长成了枳树。仅仅枝叶相像,而它们的果实滋味很不相同。这是因为南北的水土不一样。齐国人在齐国能好好地干活,一到了楚国,就当了盗贼,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民善于偷盗啊?”
  楚国的君臣觉得不是晏子的对手,对他反倒尊敬起来了。 

晏婴一日三谏君
 
  有一天,齐景公和群臣来到公阜这块地方游玩。早上,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绿的庄稼,红的鲜花,相映生辉。鸟儿唱着歌,蜂蝶跳着舞。
 “公感叹地说:“如果我能长生不老,天天荡漾在这山水之中,那该多好啊!”
  齐景公身边的晏子听到这话,觉得国君如果去追求长生之术,必然淡于治国之道而不求进取,于是接过景公的话头说:“生和死是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再说人人都长生的话,那也未必是好事。”
  “那又为什么呢?”景公不解地追问。
  “这道理很简单,如果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丁公活到现在,他们一定还是一国之主。那么,桓公、文公、武公就只能当他们的助手,而你也只能头戴竹笠,手拿锄头终日在田里劳动,怎么还能率领群臣到处玩乐呢?”
  晏子的话扫了景公的游兴,别过脸去不理睬他。
  到了中午,远处出现了一辆六匹马拉的大车,烟尘滚滚而来。景公得意地对晏子说:“这是梁丘据接我来了,你看他驾驶的马车奔得多快!朝中文武只有他最了解我的脾气了。”
  晏子却不满地说:“梁丘据称不上好的臣子。古人说过,作为一个忠实的臣子,不应该事事附和国君,因为国君认为是对的,并不一定都对。国君认为不对的,也不一定都不对。这个梁丘据对国君最会察颜观色,拍马奉承,不论对错,一味迎合,你听了也许心顺气平,可是对国家长远利益,又有什么好处呢?”
 “公很不高兴,转身拂袖而去。
  夜色降临,星光灿烂。这时一颗流星在头顶疾驰而过。景公面如土色,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忙请主管祀祷的官员设香案祷告,保佑齐国君臣的平安。
  晏子赶去劝阻,对景公说:“流星有什么可怕呢?它只扫除邪恶的事情,国君如果没有做这种丑事,何必提心吊胆的呢?要是做了这类事,让流星扫掉,不是很好吗?”
 “公气得脸色铁青,说不出一句话来。
 ∩是晏子言犹未尽,批评的份量也越来越重:“现在我担忧的倒不是流星的出现,而是国君贪恋酒色,亲近小人,喜听谗言,疏远贤臣,长期下去,灾难必然降临到我们齐国。国君的这些过失,靠祈祷是帮不了忙的。”
  齐景公再也没有游览的兴致了,立即下令驾车回宫。这天夜里,这位齐国至高无上的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准备寻找机会整整这位相国的气焰。
  然而当他细细品味晏子三次批评自己的话时,觉得每句话都有道理,终于钦佩起这位相国对自己的忠心来。
  晏子去世后,景公在吊唁时痛哭流涕地说:“那天相国在公阜三次给我指出过错,这样忠心耿耿的贤臣我现在到哪里去找啊?” 

少妇帮夫改骄矜
 
  春秋末期的一天,一辆马车从一个巷子里走过,车夫熟悉的吆喝声惊动了一个少妇,她急忙从内室走出来,一张嫩净的脸贴在门背后,透过狭窄的门缝,观看着慢慢走过来的马车。只见马车上端坐着一位个子矮小的人,她认识这是齐国当朝相国晏子,神态平静,温文尔雅,不时地与路边的行人热情地打着招呼。可是,替晏子驾车的人,虽然长得高高大大,却是一副没有教养的样子,高傲地扬起头,目中无人,恣意骄横,引起路人的鄙视和厌恶。
  少妇看到这个情景,对这个骄傲的马车夫很不满意。
  原来,马车夫是她的丈夫。
  晚上马车夫回到了家里,吃过晚饭,少妇对马车夫说:“明天我就要回娘家去住了,你一个人好好地生活吧。”
  马车夫吃了一惊,忙问其故,少妇一边准备着回家用的衣服物品,一边说:“晏子长得并不高,做了齐国的相国,哪一个人不知道他名字?可说是名扬四海了。今天,我看见他却是那样谦虚谨慎,并没有为自己做了相国而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马车夫一声不吭地听着。
  “可是,那一个为他驾车的人,身高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五尺六寸),却没有一点儿远大志向,以做一个相国的马车夫而满足,以能接近相国而荣耀。我跟着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请你同意我离开你生活。”
  马车夫满脸通红,说,“我一定改正自己的过失,请你再住一段日子,就看我的行动吧。”
  少妇答应了他的请求。
  自此以后,马车夫不再骄傲自大,而是处处谦虚起来,晏子相国也发现了他的变化,询问了变化的原因,马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听了连连点头,夸奖他具有知错即改的勇气,提拔他当了名为大夫的官。
  少妇和马车夫和好如初。 

婧女巧言救父亲
 
  齐景公平时十分喜爱一棵大槐树,常常在树下吟诗观赏,留连徘徊。
  一天,他指令下属派人日夜守护大槐树,还在树旁竖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告示:“碰撞槐树的受刑,损坏槐树的处死。”
  从此,齐国京城的人都只敢远远地朝大槐树观望,生怕不小心触犯了景公颁布的刑法,遭受刑罚。
  一次,有个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走过大槐树,恰巧看树人坐在树下打瞌睡,一时疏忽了,衍蹒跚地撞到树干上,碰伤了一虚树皮。
  齐景公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立即传令将衍逮捕。
  衍突遭大难,女儿婧的心情十分焦灼,便急匆匆来到相国的官府里,拜见晏子。
  晏子见她面色灰败,神情憔悴,觉得很奇怪,心想:小女孩年纪轻轻,怎么会有满腹心事啊?便问道:“婧啊,你有什么事?”
  婧女缓慢而沉痛地回答道:“我爸爸叫衍,是个城市平民。这两年,他觉得我们国家风雨失调,粮食歉收,心里很是痛苦,便在昨天私自向名山神水祭祀,祈祷连年丰收,国富民安。不料多喝了一些酒,神智失控,不小心损伤了大槐树,触犯了刑法。现在大王要处死我爸爸,这样我就成为孤儿。我个人受点委屈倒是小事,主要是大王这样做,是有损于国家法制的尊严,也会降低君王的威信的。别国的人听了,不就会嗤笑我们齐国制订法律,看重树而看轻人,爱树而害人吗?”
  晏子听了,连声喝采道:“有道理,有道理。”不等送走婧,就驱车直往王宫,拜见齐王,谏道:“您宣布‘触犯槐树的受刑,损害槐树的人处死’,这个刑罚是不够恰当的,它伤害了人民,会给天下人嗤笑的呀。”
  齐王恍然大悟,当即下令赦免衍,撤销护树人员,取下告示木牌。
  齐国京城的百姓纷纷翘起大拇指,赞扬婧说:“小小年纪了不起。她既拯救了父亲的生命,又帮助国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鲍童智辩田贵人
 
  齐国有个姓田的大臣,他拥有良田千顷,房屋百间,广有资产,单是收养的食客就有数千人,随时可供他使唤,为他服务。
  一天,他在家里的大庭院里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
  参加盛典的客人纷纷献送各种礼物。有一位客人送上一条罕见的大鱼和一只珍奇的大雁。田氏看了十分高兴,不由得感慨地说:“苍天对于人类可算是太优待了啊!它不但命令土地生长出五谷,供我们食用,还命令世界出产这些大鱼鸟类供我们尝鲜。啊,苍天多么仁慈和伟大啊!”
 ⊥人们听了,异口同声地奉承道:“田大人妙言妙语,真是不同凡响!”
  这时,有个姓鲍的食客带着一个12岁的儿子赴宴会。那孩子这时忍不住站起来说道:“田大人,您的说法我不敢苟同。依我看,世界各种物类同我们是一起产生的,人也是一种物类。凡是物类,都没有什么高低和贵贱,只是因为智力大小的不同,因而产生相互制约,迭相食用的现象,并不是苍天有意安排的。我们人类无非是索壬吃的物类来享用,难道这些东西是苍天有心为我们生产出来的吗?”
  鲍家孩子说完这番话,他爸爸的面色白得像张纸,手儿索索抖着,硬拉着儿子的衣襟,叫他落座,不要再说话。
 ⊥人们听了反响不一:有暗暗赞成的,有不以为然的,有笑小孩口出狂言的,也有一个劲儿看着主人脸色的。
  田氏倒也气度恢宏,宽容地对着小孩道:“你说得有点道理,可是我要请教一点:如果这大鱼和大雁不是苍天有意为人类制造的,为什么它们的味道这么鲜美呢?”
  鲍家小孩“霍”地站起,从容地答道:“田大人,蚊子叮人吸血,吃得津津有味,虎狼撕咬人肉,也吃得津津有味。难道也是苍天有意为它们享用美味而安排的吗?按照您的逻辑,苍天生出我们这些人类,原来都是给蚊子和虎狼做美食的啊!”
 ⊥人们不禁哄然大笑。
  田氏满面笑容,走下主桌,向鲍家小孩敬了一杯酒,欣慰地说:“想不到我家食客门下有此聪颖过人的孩子。哎,要做到不埋没天下任何一个人才,是很不容易的啊!” 

鲁连妙语驳田巴
 
  齐国有个雄辩的演说家,名字叫田巴。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徂丘、稷下一带发表演说,同人辩论,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
  他可以把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统统贬斥得一钱不值,把完全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那张擅长诡辩术的如簧巧舌,简直是一把所向无敌的宝剑。
  有个名叫徐劫的人,有个能言善辩的学生鲁连,只有12岁,听说田巴的赫赫声名,心里很是不服气。一天,他对徐劫说:“老师,我想去同田巴辩论一番,好让他不要再摇唇鼓舌,瞎吹牛皮,好不好?”
  徐劫看了看鲁连,摇摇头说:“你这小小年纪,行吗?”
  鲁连昂起头,拍拍胸说:“行,一定行!”
  徐劫见到田巴便说:“我有个学生,才12岁,却是一匹千里驹,后生可畏,能不能向您请教一番啊?”
  田巴微微撇了一下嘴巴,露出一丝轻蔑的神情说:“可以。”
  鲁连见了田巴,就单刀直入地说道:“我曾听人说过,厅堂上的垃圾没有清除,哪还顾得上铲除郊野的杂草呢?在短兵相接进行搏斗的时候,怎能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呢?这是什么道理呀?这叫事情有个轻重缓急,如若急事不办,次要的事却先办,岂非乱套?现在,我国形势非常危急,南阳地方有楚国大军屯驻,高唐一带遭受赵国军队攻打,聊城被十万燕军团团围困。田先生,您可有什么救急的妙计吗?”
  田巴一时张口结舌,红着脸说:“没有办法。”
  鲁连笑道:“国家紧急不能想出拯救之法,人民危亡不能提出安抚之计,哪还算什么擅长演说的学者呢?目前,我倒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赵军,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有价值、有本事的辩才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啊I您的滔滔演说,只像猫头鹰喋喋不休的空叫声,让人讨厌死了。希望您今后还是少开尊口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