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可抗拒的魅力-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生财有道,脸泛红光,必定马上发财,他听了一定高兴。对于官吏,你如果说他生财有道,日进斗金,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他才听得高兴。对于文人,你如果说,学有根底,笔上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高兴。看他做什么职业,你说什么恭维话,这样才显得你是一个会说话的人。

    恭维要恰到好处

    选择好了恭维的话题,还必须要善于恭维才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不善于恭维,常常弄巧成拙。

    法国作家大仲马,一次到全国最大的书店了解售书情况。书店老板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为著名的作家做件高兴的事,在所有的书架上,他只摆放大仲马的书。

    当大仲马走进书店后见只有自己的书时,大吃一惊:

    〃别的书在哪里?〃

    〃别的书?我们已经卖完了。〃

    显然,这位书店老板不会恭维,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因此,善于说恭维话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做生意的朋友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不如直接赞扬他推销商品的能力,或赞扬他经营的手段。这种比较真实的话更能触及对方,说到人心里去。

    特别是关心别人的某一件事物,必使人在欣喜之余还有感激的感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钟子斯死后,伯牙终身不再鼓琴,其感恩知己之情如此之甚,不外乎钟子期能抓住他的心给他赞美。善于说话的人,常因几句话说得好,为他的前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里讲个有关拍马屁的老笑话。某丙是拍马屁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见阎王,阎王拍案大怒:〃你为什么专门拍马屁?我是最恨这种人的!〃马屁鬼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爱拍马屁,不得不如此,大王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谁敢说半句恭维的话呢?〃阎王听后,连说是啊是啊,谅你也不敢!实则阎王也爱听恭维话,不过说恭维话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同罢了。

    这个故事,是说明了爱听恭维乃人之常情,只要你的恭维话说得有相当分寸,不流于谄媚,不但无伤人格,而是得人欢心的一法呢!

    总之,恭维话有人爱听,你对人所说的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最奇怪不过的是,越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接受别人的恭维。有的人义正辞严,说自己不爱恭维,愿听批评,其实这只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率直批评缺点,他心里一定老大不高兴。表面上虽然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不安,对于你的感情,只有降低。绝不会增进。

    当然,说恭维话应掌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不合实际的评价其实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也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应建立在理解他人、鼓励他人、满足他人的正常需要及为人际交往创造一种和谐友好气氛的基础上,那种带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曲意迎合是人们所不齿的。

    

第四章用批评征服人心 一、忠言逆耳利于行

    人常说批评是〃忠言逆耳〃,却是〃利于行〃的。其实批评自己的人,一般都是真心对待自己,希望自己能改正缺点,朝着的方面发展的,对被批评者可谓是一片坦诚。

    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在批评中长大,成熟起来的。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家人通过批评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该做的。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谁不曾常听到这样的批评:〃不要把手放在嘴里,脏得很。〃〃吃饭前怎么不洗手?〃〃你太调皮了,真不听话。〃而长大一些又会听到诸如〃不要只关心自己,要关心一下别人〃〃别老迟到〃等等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也几乎没有人会从不受到别人的批评。

    批评是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的良方,是使人成功的阶梯。从批评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确的处世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若视批评为别人对自己的讽刺、打击,一听就如坐针毡、暴跳如雷,则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进步的了。

    不过有良苦的用心还需有良苦用心的表现,让对方知道批评者实际是打心眼里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支持自己或是为了自己着想的等等,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所以批评者首先就要考虑,该批评是否是于对方有益的,能否让被批评者相信按照批评语的要求改进之后,于自身有益。不能诱之以〃利益〃的批评,会使被批评的人觉得自己改正行为是为了批评者的利益。于是对批评会有更多的抵触情绪,使原本的一片好心也因方法不当而遭人误会。

    就心理学而言,一个批评与被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人在批评过程中越是尊重、理解对方的处境,就越能够获得对方对自己批评意见的重视与接受。在发表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懂得爱护虽人的自尊心,维护其面子,不出语伤人,不逞口舌之快;理解使人学会设身处地地去替别人思考问题,讲话不自以为是,不强加于人。在接受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竭力认同别人批评意见中的有益部分,并予以积极的肯定。人们越是能够尊重理解人,就能越能够冷静,客观地面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从此意义上讲,尊重、理解是使忠言不逆耳,闻过不动怒的转化条件。

    师经是魏国宫廷里的一位琴师,经常给魏文侯弹琴。

    一天,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

    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的穗子撞断了。文侯问手下人说:〃身为人臣却去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

    文侯手下的人说:〃应该烧死他。〃于是把师经带到堂下的台阶上等候。

    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

    文侯说:〃可以。〃

    师经说:〃以前尧舜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

    文侯听后,说:〃放了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作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

    正是师经从文侯的长久统治来考虑,批评文侯不该学桀纣独断专行;而文侯也从批评中听出这是文师对自己的忠心与关怀,所以才能最终将逆耳忠言接纳下来,并免了师经的死罪。

    

第四章用批评征服人心 二、点到为止,死海复生

    晏子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晏子死了17年后,齐景公有一次请大夫们喝酒。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面,满屋子的人却众口一词地称赞他。景公听后变了脸『色』,并叹了口气,把弓丢在一旁。

    这时,弦章进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央去晏子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从来没有听到别人对我过失的批评。今天我『射』箭到了靶子外,他们却众口一词赞美我。〃

    弦章说:〃这是那些大臣的不好。他们本身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哪些地方不好;他们勇气不够,所以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但是,您应该注意一点,我听说:'国君喜欢的衣服,那么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的食物,大臣就会送给他吃。'像尺蠖这种虫子,吃了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作为国君大概总会有人说奉承话吧!〃

    弦章的话在景公听来颇有道理,明白了奉承者不过是投自己所好,如果自己对奉承话深恶痛绝的话,就很少会有人来自讨苦吃了。弦章虽未直接进一步批评景公喜欢听奉承话才造成如此局面,但景公已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事实上,若弦章再画蛇添足地批评景公一番,效果反而不会有仅点到为止好。

    当人们发表批评意见时,还要注意不要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使当事人没有时间与机会来思考你所提出的意见。这种言语吐罗嗦的行为,不仅冲淡了主题,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在心里咨询当中,咨询者常常在讲话中有意地停顿几秒钟,以观察对方是否有话要说。同时,他还会不断地运用沉默来暗示对方思考自己讲过的话,并提出问题。这种手段不单给来咨询者以充分说话和思考的机会,还可促进咨询者与来询者之间的相互共鸣和理解。

    卡耐在把说话吐罗嗦当作影响人们接受批评意见的因素之一。他指出:〃我们每说一句话,都应显示出其说话的价值与力量。没有力量的话就是没有价值的话,等于没说一样。不能达到说话目的,那就是废话,废话就意味着吐罗嗦。所以,批评的艺术还在于言语简明扼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反之,话讲得多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反倒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发表批评意见,还应忌扩大事端,那将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也扯进来,使得当事人越听越不耐烦,增加其对批评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对于要面子的人,在发表批评意见时不断扩大批评范围,无疑是『逼』他不认同批评意见。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常见的问题就是唠叨。本来是出于对彼此的爱与关心,但因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一件事做错了,将其以前做错的也牵扯进来,进行一番批评,使得对方不但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当前的批评,反而还不得不为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辩护。

    就心理学而言,在批评当中扩大事端,等于改变两个人原有的认知对象及其认同条件。这正如前面举例中说明的那样:当丈夫因一天不做家务事而受到妻子指责他从来不干家务事时,他会本能加以反驳,因为其批评话题已产生了本质『性』变化,即双方认同的基础已不是谈论今天这一具体事件,而是把以前所有错或不错的事合在一起,难怪丈夫会感到委屈不服了。

    另外,一个过错进行一次批评。要想对一个已知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多一次就成了唠叨了。如果总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并唠唠叨叨地没个完,对于批评者来说完全是愚蠢和无效的。

    〃妙语精言,不以多为贵〃。批评人,话不在多,而在精妙,所谓〃言贵精当〃。言语精炼,往往能一语中的,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信息;一语道破,使对方为之振动,幡然醒悟。如果拖泥带水,东扯西扯,反而使人不得要领,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急躁情绪,也就达不到批评的目的了。

    

第四章用批评征服人心 三、恰到好处,妙处生花

    战国时候,秦国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国送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方肯发兵。但赵太后执意不肯,虽然满朝文武都极力劝谏,仍无济于事。最后赵太后干脆宣布:〃谁要是再来劝我,我就吐他的脸。〃

    后来左师触龙言求见,太后知道他也是来规劝的,于是满脸怒气地等他来。触龙言慢慢地走到太后面前,请罪说:〃我的脚有点『毛』病不能走快,因而好久没有来看太后,却心下惦念,故今特来拜望。〃太后见此便说自己现在也得靠车行车。触龙言又问了太后饭量等其他一些情况,这段家常话使太后的怒容全消。

    之后,触龙言又求太后允许他的小儿子在王宫卫队里当一名卫士。太后满口答应,并问触龙言儿子多大岁数了。触龙言答曰:15岁,并说要在死之前为儿子安排好立身之处。太后见此便问男人是否也疼爱孩子。触龙言曰:比起女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触龙言顺便问太后疼爱燕后(赵太后之女)是否甚于长安君。太后答曰:比不上长安君。由此,触龙言强调说父母疼爱孩子应为他们的前程着想,并举例说赵太后自己当年与燕后分别,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但每次祭祖的时候,却祷告让燕后留在燕国,不要回来,以使其子女世世代代为燕王。讲究这番话,触龙言反问太后:您这样做,不正是为燕后的长远着想吗?太后点头称是。

    此时,触龙言话锋一转,向太后道:自此三世之前,自赵国内大夫升诸侯以来,每一代国王的子孙凡是封侯的,其后期还有吗?太后摇摇头,触龙言又问:不光是赵国如此,其他子孙受封的后代还存在吗?太后又搔搔头,由此触龙言评论道: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位显贵却没有功勋,待遇优厚却没有功绩所致。如今您给长安君以显贵地位,膏腴之土,却没有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这样一旦太后不讳,长安君又何以使赵国自立呢?因此老臣认为你爱长安君却没有替他的长远考虑,爱长安君不及爱燕后深。

    至此,太后完全接受了触龙言的批评与劝说,便回答道:〃好吧,就按你的意思。〃之后为长安君准备了100辆车子使齐,齐国随即发兵救赵,从而退了秦国之军。

    在这一事例中,触龙言之所以能够使赵太后改变初衷,同意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做人质,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父母疼爱儿女的人之常情为契机,批评赵太后不为长安君的长远着想,会因疼爱一时误了一世。由于触龙言深刻地体会到赵太后爱子心切,于是从聊家常开始,请示太后将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在宫中当卫士,到评论太后爱燕后与长安君的差别,到最后建议爱长安君应使春为为国立功的机会,始终未探讨送长安君质齐与退秦军的利害关系,恰到好处地既顺了太后的心意,又使太后接受了批评意见,不愧为忠言不逆耳的典范。

    

第四章用批评征服人心 四、刺话难听,人言可畏

    批评他人,应讲究技巧和语言,不能讥讽,挖苦他人,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批评只能产生更多的负面效应,而无法起到催人奋进,劝人改过的作用。

    有这样一件事。在一次会议上,张教授遇见了一位文艺评论家。互通姓名后,张教授对这位文艺评论家说:〃久仰久仰,早知道您对天上的星宿很有研究,是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评论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张教授搞错了,忙说:〃张教授,您可真会开玩笑,我是搞文艺评论的,不研究什么天文现象。你弄错了。〃张教授正言答:〃我怎么是跟您开玩笑。在您发表的文章里,我时常看到您不断发现了什么'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歌坛巨星'、'文坛明星'等众多的星宿,想来您一定是个非凡的天文学家。〃

    本来张教授是试图用幽默的语言,批评这个胡吹『乱』捧,不负责任的〃评论家〃。但张教授的幽默饱含了讥讽,过于尖锐,看似幽默,实则尖刻。他的奚落与嘲笑大大伤害了这位文艺评论家,表现出一种对对方人格的蔑视,这已大大超出了积极批评的范畴。试想,这位文艺评论家尽管在文章中不负责任地『乱』捧〃明星〃,可是这样的批评他能接受吗?非但不会接受,恐怕还会奋起批击与张教授反目成仇,想必张教授的目的并非如此。因此出于善意的批评是不能讲刺话的。

    战国时期,魏国吞并了中山,魏文侯把这块新占土地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事过不久,他问群臣:〃我是一位怎样的君主?〃群臣齐声答道:〃仁君。〃然而大臣任座却大声说:〃您得了中山,不封给自己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怎么能说是仁君呢?〃因为按当时的礼仪,这样的地方都应封赏给君主的兄弟,魏文侯这样做显然是不合礼仪制度的。文侯听了大怒,任座也吓得急忙逃离。

    此时文侯又问翟璜,翟璜说:〃您是仁君。〃文侯又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翟璜说:〃我听说,君主宽厚,大臣耿直。刚才任座说话那么坦率,这是以说明您是一位仁君。〃文侯听后又喜又羞,赶紧叫翟璜把任座请了回来,并亲自下堂迎接,待为上宾。事后把中山改封了他人。

    大臣任座在批评文侯时,不注意方法,快人快语,讲了很刺激文侯的话,于是文侯大怒,任臣自己也被吓跑了:而翟璜却很懂得批评的艺术,寓贬于褒,表面上听来是称赞文侯,实际上隐含着对他的批评,既间接地批评了文侯的不妥行为,又没伤到文侯的尊严,还使文侯猛然醒悟。

    对方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如果只是一味地横加批评、讲刺话,〃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总是这样?〃〃你这样的太不应该了〃等等,这种方式是不太妥当的。当某人做错事时,在他内心里有时会有反省,觉得报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你再批评指责他,那么他会因为你的谴责而羞愧难过,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无法再树立自信。如果换种语气,换个句子,比如:〃从今以后,你自己要多加注意。〃或者说:〃我想,下次你一次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对方不仅感激你对他的信任,同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错误的信心。对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必定小心谨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时常提醒自己注意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缺点、『毛』病,适时修正自己。

    

第四章用批评征服人心 五、用事实来说话,蛮汉也得低头

    有时候批评他人,无需迂回曲折,绕山绕水地暗示一番,只需要用事实轻轻一点,就能够达到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个病人在和医生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可等了15分钟后医生才到。他非常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实在是无礼,他必须提出批评,否则心里感到不平衡:自己受到了轻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

    他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冷笑了一声说:〃现在是2点15分。〃医生似乎没明白他的意图,敷衍说:〃是吗?〃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他仍是说:〃现在是两点过一刻。〃尽管他内心是非常愤怒,可脸上仍保持平静。他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装糊涂:〃两点过一刻又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