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多数孩子很容易感到被羞辱,他们都会试图争取独立地完成事情,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同时,他们会害怕自己办不到,或是害怕父母认为他们办不到。当你把孩子逼到角落里时,当你说“我知道你做不到”,“我知道你做错了”,他的失败感会相当强烈。当你这么说时,孩子听到的是“你不是自由的,我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我比你更能干、更聪明,我觉得你做的太差了。” 

  这种失败无助的感觉会转变成羞耻或者愤怒,而两者都会渐渐损害孩子的性格,我想这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设法给孩子一些空间或借口,好像在告诉孩子:“我认为你是有能力的,但是,有些时候你可能需要帮忙。虽然你的想法和我的不太一样,但这并没有关系,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你应该学习怎么做才对。”传递给孩子的这些信息,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帮助他们意识到犯错误或是失败并不表示一个人不好,不管是做错了一次还是几次,他都能够继续积极地进步。 

  谨记 努力不要让孩子陷入负面的自我感受之中。在愤怒和怨恨的情绪下,他将耗费很多精力来证明他自己。当孩子保住了面子时,他们通常会很容易合作。 

  想一想成年人之间的交际方法,我们不是也常常需要给别人保留面子吗?成年人之间交往的一些常用技巧同样适合于父母。比如,假如你就某个问题和孩子争论了一番,并且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你会怎么办?不要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知的能人,而对方只是个愚蠢的傻子;不要让自己表现得好像什么都知道,你应该装成凑巧在某个特别的时候知道某件特殊的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为什么会认为是另外一种答案。当孩子正常地表现出他的不快时,不要迫使孩子立即接受你的要求,父母应该学会适度的忍耐。 

  3、千万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 

  小明的妈妈就很会体贴孩子的感受,她懂得什么时候要给儿子保留面子: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小明走进家门,一回来就嚷嚷饿,自己径直吃起了饼干。 

  妈妈问:“你今天有作业吗?” 

  “一点也没有!”小明含糊不清地回答,嘴里塞满了饼干。 

  “你星期一总是没有作业,”妈妈惊讶地说,“这怎么可能?” 

  “我们就是没有嘛!”小明坚持说,但妈妈发现小明的脸色不太自然、略显紧张地看着她,“老师没有留作业,”他又咬了一口饼干,“我不觉得老师留了作业。” 

  这时候,妈妈很想彻底检查小明的书包来证明自己的怀疑,或是戳穿小明的谎言。但是,她忍住了,妈妈打算给儿子留一点面子。 

  “嗯,听起来你好像说不太准,为什么不打个电话问问同学呢?是不是真的没有作业?这只要一点点时间,省得你明天去学校会有麻烦。” 

  小明没有吭声,也没有去打电话,这并不是因为他懒得打电话,而是因为他已经一再告诉妈妈没有作业了,他在犹豫:应不应该改变自己的说法或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是不是当时你正在思考什么问题,没有注意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自然地说,“这种情况经常会碰到。” 

  小明走到电话旁,拿起了电话。 

  “喔,真的吗?你告诉我吧?”小明在电话这头有些含糊地问。 

  妈妈走开了,假装忙着做事,擦擦柜子,整理一下书架,她似乎并没有注意小明与同学的对话。 

  小明放下电话,一边走回自己的房间一边嘟囔:“真有作业!我还以为今天可以好好玩一下了呢!” 

  妈妈听见了,也表示惋惜,“真可惜,看样子今天你没有时间好好玩了,不过,周末我们可以想想到哪里去好好玩一次。”妈妈又真诚地补了一句,“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我就在隔壁。” 

  谨记 当真相大白,事实证明孩子错了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 

  也不要说诸如“怎么样?我就知道你不可能没有作业”之类的话,更不要带有嘲弄怀疑的心态,“是你真的忘了,还是故意撒谎?总想着玩怎么行,还不赶快把作业做完?” 

  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允许孩子犯一些错误,给他一个学习长大的空间。并且,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没有必要要求孩子立即承认错误,因为这需要相当程度的成熟和自信,而你的孩子尚未具备这些能力。需要花些时间明白自己的错误,进而开口说“对不起,我错了”,这对大人都并不容易,何况对于孩子。请放心,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坏孩子。

第16章 
  不会擤鼻涕的孩子——你是否在潜意识里蔑视你的孩子? 

  1、一堂感人的“人生课” 


  一天,我决定给儿童们上一节有点幽默的课:怎样擤鼻涕。 

  我给他们示范了使用手帕的不同方法,最后还指导他们如何能尽量做得不引人注意。我以一种他们几乎察觉不出的方式拿出手帕,并尽可能轻地擤着鼻子。儿童们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我,没有一个人发出笑声。 

  但是,我刚结束示范,他们就热烈地鼓起掌来,掌声就像在剧场中那样长久热烈。这使我有点儿纳闷,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小的手发出这么响的声音,我也没想到这些幼儿会那么热烈地鼓掌。 

  接着我明白了,我触及到了他们那极其有限的社交生活中的敏感点。儿童在擤鼻子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由于在这件事上他们屡屡遭受大人的责备,故尔对此十分敏感。他们听到的叫嚷和辱骂的话语强烈地刺伤了他们的感情。更为伤害他们的是,为了不丢失手帕他们在学校里还得把手帕惹人注目地系在脖子上。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地教他们擤鼻子的方法。当我这样做时,他们感到抵偿了过去的羞辱,而他们的掌声表明,我不仅公正地对待他们,并且使他们在社会中取得了一个新的地位。 

  我逐渐认识到,儿童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成人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 

  一天,当我要离校时,这些儿童开始喊起来:“谢谢你,谢谢你上的这堂课!”当我离开教学大楼时,后面跟着一支静悄悄的队伍,直到最后我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吧,踮着脚尖跑回去,不要撞到墙角。”他们转过身,飞一般地在门后消失。   

  这是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的儿童启蒙大师蒙台梭利,在她所著的教育著作《3岁决定一生》中,就儿童的尊严感问题,记叙的一堂感人的“人生课”。 

  成年人包括孩子的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孩子有强烈的尊严感,他们常常无意识地表现出对孩子的蔑视,导致孩子产生很强的自卑感。   

    2、对孩子的蔑视是父母没有意识到的基本缺陷 

  对孩子的蔑视是父母没有意识到的基本缺陷,也是许多教师的基本缺陷。 

  虽然父母可能会相信他们的孩子漂亮完美,虽然他们可能会以他为骄傲、“望子成龙”,但似乎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父母的实际行为表现得就像他总是认为孩子是“傻的”、“坏的”,所以需要不断的教训和纠正。这种错误的意识导致了成人蔑视儿童,并且他们常常把面前的孩子当成控制的对象,一定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 

  如果我们问父母:你知道吗?你经常蔑视你的孩子。父母一定会很惊讶,并会反对:我没有蔑视他呀,不过是他确实不能够做某些事情。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能力是另一码事,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却是能影响孩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不放过每一个小小的机会蔑视孩子,虽然这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当一位父亲看到孩子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碎,这时,他似乎“贪婪”到把这个杯子看成一件宝贝,非要从孩子手中夺过来加以保护。这位父亲可能是个很有钱的人,甚至已经辛辛苦苦为儿子积累了大量财产。但是,在这个时刻,他似乎认为一只杯子要比儿子的尝试和探索具有更大的价值,所以更重要的是不让这个杯子被儿子摔碎。然而,正是同一个人——这位孩子的父亲,却会高高兴兴地为孩子做出更大的牺牲,他梦想着儿子长大后业绩辉煌,他希望能看到儿子成为一个著名人物。但是此时,他却愿意损害孩子的成长去保护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事实上,如果前来拜访他的客人打碎了这只杯子,他会立刻说,这只杯子并不值钱,完全不用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事情经常就是这么滑稽。 

  还有一类蔑视的情况也会常常发生,就是父母通过蔑视孩子行为的价值,来蔑视孩子。比如,当父母认为应该出去散步了,即使这时孩子正在高兴地玩耍,父母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硬是打断他的活动,把孩子打扮一番就带他出去了。或者,孩子正在从事一项工作,例如把小石子装到桶里去,这时,母亲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她,于是,母亲要求孩子立即把散乱一地的石子收拾起来,然后孩子被带到客厅见客人。 

  父母会不断地突然闯进孩子的环境之中,去打搅他们,并且不跟他们商量就操纵他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开始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他感到自己软弱无能,这种感觉会变成沮丧和缺乏信心的根源,它压抑了孩子行动的欲望。如果一个成年人使得儿童相信他自身是无能的,那么,一片乌云就会笼罩在他心上,他会陷入冷漠和恐惧之中,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碍。 

    3、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为的要敏感得多 

  经过无数次的禁止和训斥,孩子会意识到自己是惟一被认为靠不住的人,是祸害之源。他是如此的“不值一提”,比那些廉价的物品价值更低。其实,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为的要敏感得多,虽然父母可能自认为这样做是在保护孩子、教育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的蔑视,他的尊严受到了严重打击,继而会产生一种持续的挫折感。这样,自卑的心理就开始影响孩子原本活泼单纯的性格。 

  其实,我们常常并不需要牺牲杯子或其他财物来保护孩子的成长。父母最需要的是认真了解孩子智力和心理的发展过程,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仔细观察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修正自己的错误心态,进而主动思考并学会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例如,对于比较小的孩子,为了防止他们失手打碎一些物品,父母不妨将孩子常用的诸如餐具、洗漱杯等等,替换成不易损坏的铁制品或塑料制品,把那些可能伤害孩子的利器,比如刀、剪、针等物品,放在孩子不易发现、不易拿到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防患未然”,减少当面阻挠或制止孩子行为的必要。 

  当孩子坚持使用父母的玻璃茶杯(这可能是他出于好奇),父母不妨教他如何拿稳这个外表光滑的茶杯,并且提醒他,这个杯子在碰到地面时会破碎,所以要多加小心。万一茶杯真的被摔碎了,父母要学会冷静处理,千万不能怒火中烧、大呼小叫,甚至夸张地嘲弄孩子无能、责骂孩子任性。此时,你不妨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玻璃杯子比起塑料杯子更光滑,不容易拿稳,下次拿的时候要更小心一些呦。来,我们一起把这些玻璃碎片扫干净吧。” 

  另外,父母还可以主动配合以满足孩子心智发展的需求。比如,买一些容易穿上和脱下的衣服,这样,孩子在尝试独立穿衣服时,就不容易受挫。总之,换个方式、换种心态,使用一些技巧,提前做一些预防工作,主动配合孩子的需求,父母和孩子都会从中获益。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父母要学会不露痕迹地帮助孩子。比如,幼小的孩子确实精细动作没发展好,他经常会笨拙地开一个罐子,或摆一套积木,等等,父母不要觉得看不过去,过去不由分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明智的做法是:父母和他一起玩,手把手的帮他摆好东西,或开好盖,而且父母要说:你看,这样做,你会做好的。待会儿咱们再做几次,好不好?既保存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他高高兴兴的多练几次,让他有成功的体会。 

    4、向优秀的贴身仆人学习如何做父母 

  现在,先让我们看看一个自信和有尊严感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瑞典,一天女皇去一个幼儿园参观慰问。当她来到一间教室时,发现一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用活动字母拼写单词。女皇对此很感兴趣,她走到孩子面前,亲切地对他说,“亲爱的,你拼写一遍‘瑞典万岁!’我看看。”老师恐怕孩子没有听清女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宝贝,我们的女皇希望你拼写一遍‘瑞典万岁!’” 

  这个孩子点了点头,但并没有停下手中工作,也丝毫没有受到女皇到来的干扰。当他拼完自己原本正在拼的那个单词后,才满意地收拾起所有的活动字母板,并像平时那样把这些字母按顺序摆放好。 

  他平平静静地做着这些事,旁若无人。他也许认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比女皇要求他做的事情更加低微。当他干完这些之后,紧接着拼出了“瑞典万岁!” 

  虽然这个小家伙只有4岁,但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拥有自信上,他已经相当于健壮的人了。这个小家伙的确会令许多父母羡慕。想必,女皇也会叹服他的人格魅力!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尊严感其实并不难。看看一位优秀的贴身仆人通常是如何做的,做父母的从中或许可以学到一种很好的行为模式。 

  这样的仆人会始终保持主人梳妆台的整洁,他把各种用具放到最适当的位置,但绝不会告诉主人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一日数餐,他都会在旁伺候,但绝不会强迫主人用餐。他做好每一件事后,一句话也不说就悄悄的走了。当主人独自一个人时,仆人绝对不会打扰他,但是,当主人喊他时,他会迅速地跑去询问主人需要什么,而且很快回答“是的,先生。”如果他觉得主人需要赞赏,他就立即加以赞赏。甚至他觉得一点都不美的东西,他也可能会说“多美啊!” 

第18章 
  “我想留这样的发型!”——让孩子“自食其果” 

  1、蔓儿的舞蹈选拔赛 


  蔓儿想加入学校的舞蹈队,可是,她的身材不是很出色,但她就是喜欢跳舞。她想既然别人能去参加选拔,那她也要试试,她觉得这一定会很好玩。 

  别人都在为这次选拔努力练习。妈妈在这3个礼拜里不断提醒蔓儿认真准备,可她就是不听,虽然她高兴时会在家里跳一跳,可她就是没有耐心去请老师做一番指导。 

  离选拔的日子只剩几天了,妈妈越来越感到会出问题,终于决定和蔓儿再谈一次。 “蔓儿!”妈妈轻声说,“离舞蹈队的选拔还剩几天了,要不要请张老师来啊?” 

  “现在不要。我肯定能行!”蔓儿很痛快地说。 

  这次妈妈决定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乖乖!我觉得你准备得不够充分,其他参加选拔的同学都请老师指导,你最好能有充分的把握赢过别人。” 

  “待会儿啦!”蔓儿几乎头也不抬地回答。 

  “好吧!”妈妈说,然后关上房门离开。 

  妈妈等着蔓儿自己想明白,但蔓儿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做。 

  选拔的日子到了。蔓儿一如既往,兴高采烈地去学校了。 

  但是,到了傍晚,正如妈妈所料,蔓儿一声不吭地回到家。 

  她一进门就径直跑上楼,只说了一句话:“我讨厌所有人!”在妈妈听来,她大概是说,“我讨厌自己做错了事。” 

  妈妈等了一会儿,然后上楼去,发现蔓儿正躺在床上哭泣。 

  “怎么了?”妈妈温和地问。 

  “我好惨。”她啜泣道。 

  “那你一定很难过!”妈妈安慰她。 

  (这时,妈妈刻意避免了“我早就告诉过你”这样的话。) 

  “我是跳得最糟的一个……” 

  “你会进步的,以后还有其他机会啊!”妈妈说。 

  “可是这多丢人呀……”蔓儿一直可怜兮兮地嘟囔。 

  “我想这是一定的。不过,说实话,我敢说别人不会那么在乎你,他们都会更在乎自己的表现。” 

  蔓儿还是把头埋在枕头里,不过,她的情绪已经平静多了。这时,妈妈才说,“今年你可以接着练习,如果明年你还想再试的话,你就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了。” 

  蔓儿没有再争辩什么。 

  孩子必须学会自立。成年人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学习“自食其果”是孩子学习自立的重要一课。 

  对父母而言,眼看着孩子犯错,造成尴尬或不快,让他“自食其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没有哪个父母会不爱孩子;而且父母有着人生经历,他们对于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要让他们在明明知道后果的情况下,撒手不管,任由孩子去承担不好的后果,对父母是个考验。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爸爸,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很溺爱孩子的爸爸,他对孩子做出的许诺是:爸爸不会让任何事情发生!还是“健忘鱼”多丽清醒:你这个承诺很奇怪,你不可能阻止任何事情不发生,因为事情总会发生,不管它有没有伤害。是啊,时间流逝,孩子长大,不可能总在父母的羽翼下,这是自然规律。父母要做的不应该是阻止所有的事情发生,把孩子放在温室里,而应该让该发生的事情发生,而父母则应在那里,给孩子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有时候让孩子越早经历挫折反而有助于他们更早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应对挫折。 

  很有意思的是,这样做,最后反而更能帮助孩子处理好问题。这比起盯紧他,盯到他精疲力竭受不了了,才屈从于你的恳求要好得多,而且这种做法还能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关系。 

  日常生活中,父母应主动抓住一些机会教导孩子学会承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