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哈佛教子枕边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耐心地回答,绝不像我们那样 敷衍了事。 在教育上再没有比教给孩子错误的东西更可恶的了。老威特的讲解并不难懂,他是充分考虑 了孩子现有的知识量才进行讲解的。当孩子问到连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他就老老实实地回 答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寻找答案。用这 种方式,他培养了威特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孩子极力排斥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 为了扩大威特的知识面,除了让他学习动物学和植物学知识外,还教给他地理方面的知 识。地理教育是这样开始的:首先,他经常带年幼的威特到周围村庄去散步,等到威特基本 了解了邻村的情况之后,就带着他拿着纸和笔爬到自己村里的一个高塔上,放眼四方,问他 周围的地名,不知道的地方就向他说明。并让威特画出周围的略图,然后两个人再去散步, 在略图上添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等。这样,邻村的地图就画出来了。老威特还会去书店买 来这个地方的地图,和他们自己画的地图进行比较并做修改。他用这种方式使孩子饶有兴趣 地学会了难以理解的地图知识。这就是卡尔·威特教育法的独到之处,这和我们绝大多数人 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老威特在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教育上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天文学是请梅泽堡的一位贵族 泽肯多夫教的。泽肯多夫虽然是个贵族,却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本来他和老威特并不熟, 也没有什么联系,他只是威特出名后慕名前来看望的人们中的一个。他和威特接触后,发现 他的才能比人们传说的还要高,于是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把威特带到自己家里,用 自己的望远镜做教具,态度和蔼地教他天文学知识。泽肯多夫是一个以做学问为乐的人,他 除了有天文学家的观察工具,还有许多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器具以及各种书籍。他很大方地 让威特使用他的书籍和器具。 小威特的努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在普通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小天才,这使小威特有了比 普通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他可以在家门外的其他地方随心所欲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能得到 名师的指点。 带孩子去旅游 老威特认为,与其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如开阔他们的视野。在那个时代,这种 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威特的见识。比如他们看到建筑物,他就告 诉威特那是什么,它所坐落的地方叫什么。看到古城堡之类的建筑,就告诉他这个城堡过去 的名字,给他讲古城的历史。威特2岁以后,老威特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不论参加音 乐会还是看戏,到哪儿都带着他。另外,只要有时间,就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 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视野,丰富他的见识。 每次参观回来,就让他详细描述所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因此,威特在参观时 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讲解。 威特到了3岁,老威特就领着他到各地游览。5岁时,几乎游遍了德国所有的大城市。他们在 旅途中,既登山,也游览名胜;既寻找古迹,也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老威特就让儿子把 所见所闻写在信上,寄给母亲和亲友。回家后,还要向母亲详细地做口头汇报。 老威特为了满足威特的求知欲和培养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从来都是不辞劳苦,也不吝惜 金钱。比如,他曾经不惜重金,请魔术师说出魔术的秘密。类似的事情非常多。由此可见, 他对威特的教育是多么地热心。当然,如果你很有钱,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省不少心, 但这绝不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前提条件,假如你没有多余的钱财,但只要你肯花心思,那么, 效果会远胜于金钱的作用。 不要乱给孩子买玩具 老威特几乎没有给儿子买过什么玩具。他说:〃玩具并不能让孩子学到什么知识。给孩 子买一些玩具就不再过问是错误的。〃事实上,由于威特很小就懂得读书和观察事物,根本 用不着靠玩具来消磨时间。〃玩物丧志〃,是大人和孩子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光用玩具打发 孩子,让他自己玩而不去管他,很容易使孩子感到无聊。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对生 活感到厌烦,以致毁坏玩具和哭闹等等。老威特认为,由此产生的破坏癖有时会影响孩子的 一生。他说:〃孩子感到无聊时就会心情不好,于是就拿玩具或别的东西出气,我想谁都清 楚这会造成多么可悲的后果。〃 老威特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为儿子修了一个大游戏场。里面铺着60公分厚的砂子,周围 种着各种花草和树木。由于砂子铺得厚,即使下过雨也马上就会变干,坐在上面不会弄脏衣 服。小威特在这里看看花捉捉虫,养成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老威特认为,让孩子热爱大 自然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小威特有一套炊事玩具,由于他毕竟是个孩子,凡是大人要做的事,他也想做。尤其对 厨房里的活,总想插手。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很讨厌,但是如果能正确引导,就能极大地丰富 孩子的知识。老威特正是从这方面考虑,给儿子买了一套炊事玩具。 威特的母亲和别人的母亲不同,她总是一边做饭,一边耐心地解答威特提出的种种问题 。并且还指点威特用炊事玩具学做各种菜。有时候由威特来主厨,妈妈当伙计。威特当了厨 师后,做伙计的妈妈就得听威特的吩咐。如果威特下的命令不合理,就会失去当厨师的资格 而降为伙计。这时,就由当上厨师的妈妈来下达各种命令。比如,做某个菜时,让威特去菜 园里摘取某种原料等等。如果威特搞错了原料,那么就连伙计也当不成了,只好被解雇。 这种戏剧式的游戏层出不穷,导演当然是妈妈。他们经常演出某个故事或者书本上的某个历 史事件中的情节。还有回到曾经游览过的地方,玩〃旅行游戏〃等等。她通过这些游戏,教 给了威特有关地理和历史方面的正确知识。她说: 〃有时候我让威特当妈妈,我当孩子。于是威特就向我下达各种命令,而我故意不 好好做或 者干脆不做,要是威特没有看出来,那他就失去了当妈妈的资格。不过,威特一般都能看出 来,于是就一本正经地向我提意见。这时候我就说,请原谅,以后我一定注意。有时候我故 意不认账,这时威特就用我平时教训他的话来教训我。有时候,我让威特当老师,我当学生 。如果威特讲得很成功而我故意说他讲得不好,他发觉后就会批评我。这些游戏对威特后来 避免犯错极为有益。〃 威特的父亲还为儿子做了各种形状的积木,他用这些积木盖房子,或者搭建教堂、架桥 、造城堡。由于建筑游戏需要认真地动脑子,所以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利。另外,他还做模 仿人生各种活动的游戏。当然,这是他很小的事了。在这个时期,老威特就像蒙特梭利 女士所做的那样,努力通过游戏让威特五官的功能得到发展。 孩子在做游戏时应该让他适当地动脑筋。这样,孩子就不会因无聊而哭闹。威特的父亲说: 〃虽然儿子的玩具很少,但是不管多长的冬天,他也不感到无聊。就这么一点玩具,他总是 快乐地玩着。〃吃东西会伤害智力 发明家爱迪生说过:〃美国人大多饮食过量。因此血液都跑到胃里去了,头脑则越来越 不管用。〃据他说,大多数美国人饭吃得太多,活却干得太少。胃过于疲劳大脑功能就会减 弱,所以贪吃会使人变蠢。富兰克林在自传里说,他一辈子都很注意节食。不光他一个人 ,凡是喜欢用脑的人都很注意这一点。老威特在100多年前,就把这种观念用在孩子身上了 。他认为,如果让孩子的大部分精力用于消化,那么大脑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所以他在培 养时,总是督促他注意饮食,不吃得太饱,以免使胃的负担过大。 很多孩子往往不知饥饱,由于吃得过多而生病。可是,这个习惯并不是孩子的天性,而 是由于父母的无知造成的。当然,儿童的成长很快,需要加强营养,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来衡 量他们。但是很多孩子因吃得过饱而使胃过于疲劳,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却是事实。 威特的父亲很注意这一点,他严禁威特随便吃点心和零食。给孩子加强营养是必要的, 但应该进行合理安排,最好规定吃点心的时间,使之形成规律。 老威特常常对威特讲健康的重要性,他说: 〃人吃得过饱脑子就会变笨,心情就会变坏 ,有时还会生病。生了病,不仅难受,而且也不能读书和玩耍了。另外,你如果得了病,爸 爸妈妈为了照顾你,很多事都不能做了。你一个人得了病,就会给很多人带来麻烦。〃 此外,凡是朋友的孩子生了病,他都带威特去看见望。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小孩生病,大多是由于饮食过量造成的,因此这种看望对儿子是一种很实际的教 育。有一次我带儿子出去散步,遇见一个朋友的儿子。 '你家里人都好吗?' '谢谢,他们都好。' '可是,我听说你弟弟病了。' '是的,您怎么知道的呢?' '我知道,因为刚过了圣诞节。' 我并不是瞎猜。因为我知道那孩子很贪吃,圣诞节过后肯定会生病的。果然不出所料 ,于是我就带着威特前去探望。到他家一看,那孩子又是喊肚子痛,又是喊头痛,不停地哭 闹。通过谈话我问明了病因,正如我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吃得太多。这在种场合,我和朋友 谈话时,总是注意使身边的威特能了解事情的原因。〃 老威特对儿子的饮食特别关注,从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意他的饮食规律搭配,决不在 〃吃〃的问题上放纵威特。他在书中写道: 〃威特基本上没有因为吃得过多而损害健康。到朋友家里 做客,朋友总要拿出点心让威特吃。但是不管多么好吃的点心,威特是绝不吃的。朋友们说 这不是孩子的本意,是我管教过严的结果。因为他们是从自己和自己孩子的角度来看的 ,所以无法理解威特的自制能力。其实,只要从小就经常教育孩子们,他们做到这一点并不 难。〃 正如老威特所说,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无规律、无限制地吃东西,从而使孩 子的胃肠功能紊乱,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消化食物上,大脑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这样,即便对 孩子实施了早期教育或其他什么教育,也是白费工夫。 孩子的时间 如何分配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是父母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那么,老威特是 怎么做的呢?事实上,在老威特的教育之道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的区分 。在游玩、散步和吃饭时,老威特总是想方设法地丰富威特的知识。在威特学习功课时,老 威特绝不允许有任何人或任何事去干扰他。起初,威特平均每天学习15分钟的功课。在这个 时间里,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批评。在学习时,妻子和仆人有事找 威特,他就会拒绝说:〃现在不行,威特正在学习。〃有客人来访,他也不让威特离开座位 ,他会说:〃请稍等片刻。〃这样做当然是为了使威特养成认真对待学习的习惯。 老威特很重视培养儿子做事果断迅捷的习惯。如果威特做某件事磨磨蹭蹭,即使做得再 好他也不满意。这对培养威特雷厉风行的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老威特严禁儿子在学习语言和数学等知识上敷衍了事,而要他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他 的教育方法就像砌砖头一样一丝不苟,他认为不这样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有些所谓的学者,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喜欢用一些装腔作势的语言,令人费解。老威特认为,这是由于这些人在 学习时代对词义领会不深、学得不透的缘故。他说这些学者都是冒牌货,并耻笑那些把这种 人奉为伟大学者的人。精益求精,是老威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老威物像砖头一样的学习态度,小威特学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直到晚年他依然在感激 他父亲的教诲。 说了这么多,有人一定会说,老威特这陈旧的教育方法一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然而,事实 并非 如此,他每天只花费一二个小时教育威特。作为一个牧师,他的工作非常忙,即使想抽出更 多的时间也不可能。他在书中写道:〃通过对威特的教育,我第一次领悟到儿童的发展潜力 是多么大。〃 小威特到8、9岁的时候,某些学科的水平已超过了父亲。 儿子永远是个普通人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或未来的伟大学者。 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提出质疑。为此,老威特作了如下辩解: 人们以为我是带着塑造学者的目的来教育儿子的。甚至有些人以为我想造就一个神 童, 为的是获得名誉。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对我的误解。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 所以才挤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康、活泼、幸福 的青年。 我喜欢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讨厌学究。所以每当我看到儿子过于迷恋希腊语、拉 丁语或者数学时,就立即想办法纠正他。 人们以为我只是发展孩子的大脑,这是对我的又一误解。我和妻子共同努力来帮助儿子 发展常识、爱好和想像力。我不喜欢缺乏常识和爱好的人,同时,我还尽力使儿子成为一个 既懂感情,又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我讨厌学究,学究都是些呆头呆脑、板着面孔、难以相处的人。他们只懂得自己的专业 ,不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卖弄他的专业知识,而不管别人是否欢迎。同时他们又非常缺乏常识 ,往往喜欢发表拙劣的议论,被人们当成的笑柄。这就是学究。 另外,学究们说话或者写文章喜欢装腔作势,使用一些很少听说过的学术用语,令人费 解。他们认为具有常识和爱好的青年是俗人,说什么善于交际、会写诗的入终究不能成为一 个像样的学者。反之,看到那些写文章只会罗列晦涩的术语,喜欢堆砌毫无价值、又臭又长 、除了本人谁也不懂的词句的青年,却说他们有出息。 正如某个大学教授平时对学生所说的:〃你们只要学会希腊语和拉丁语就行了。所谓科学和 外语一边喝茶一边说着话就能学会。〃 你瞧,他们就是这么荒谬。我怎么可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呢?尤其是说我要造就神童好 出名的说法,更是对我的诬蔑。什么是神童?不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吗?如果我打算把儿子培 养成什么神童的话,那我就成了害人和亵渎神灵的人了。 通常,儿童才智过高容易被看成是偏才。如果说某人的孩子8岁就学会了六国语言,9岁就上 了大学,14岁就当了博士,那么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容易被人忽略。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老威特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仅是要孩子 成才,而且还要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老威特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品德教育 上花的精力比智力教育更多。这也是一位严肃认真的牧师必然要做的事情。因此,威特从小 就受到特别虔诚的信仰教育,并以精通圣经著称。尤其是基督教的教义,他能全部背下来。 确实有很多牧师的儿子,熟读圣经,却喜欢胡作非为,一点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威特完全不 是那样的人,人们都说他〃像天使一样纯洁〃。他确实是个非常虔诚、富于爱心、态度谦和 的孩子。他从不跟人争吵,别说动物,就连一朵野花也不舍得伤害。关注孩子的心灵 威特6岁时,我带他去L村的E牧师家去做客,并在他家住了几天。第二天吃早餐时 ,儿子弄 撒了一点牛奶。按我家的规矩,撒了食物是要受罚的,只能吃面包和盐。威特很爱喝牛奶, 加上E牧师全家都非常喜欢他,给他的牛奶是经过特意调制的,此外还有上好的点心。威特 的脸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没有喝牛奶。 我假装没看见,E牧师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沉不住气了,再三要他喝牛奶,可儿子还是 不 肯喝。E牧师家的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喝,就一再劝说,威特终于说:〃我洒了牛奶,就不 能喝了。〃E牧师家的人都说:〃没关系,喝吧,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只顾吃我的点心, 仍然假装没看见。威特还是不喝,于是,E牧师全家推测,威特一定因为怕我责备才不敢喝 ,就向我发起了进攻。 这时,我让威特出去一下,然后向E牧师全家说明了原因。他们听了都说;〃一个才6岁 的孩子,因为一点小过错就不能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你的教育也太苛刻了吧。〃我解释说: 〃不,威特并不是因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 不喝。〃可E牧师一家还是不相信,我只好说:〃既然这样,那么我离开餐厅,你们把威特 叫来,再劝他喝,他肯定还是不会喝。〃说完,我就离开了。 他们把威特叫进去,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作用。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 出新点心对威特说:〃吃吧,你爸爸不会知道的。〃但儿子还是不吃,并一再说:〃就算爸 爸看不见,但上帝能看见,我不能撒谎。〃他们又说:〃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去散步,你不吃 东西,半路上要挨饿的。〃儿子回答说:〃没关系。〃E牧师一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我 叫进去,儿子激动地流着泪如实地向我报告了情况。我听完后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 心的惩罚已经够了。我们马上要出去散步,你把牛奶和点心吃了,不要辜负了大家的心意, 过一会儿我们好出发。〃儿子听我这么说,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 一个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力,E牧师全家感到十分不解。 读了这个故事,不知你有何感想,大家可能和E牧师家的人一样,也认为老威特的教育 太严格了。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教育确实很严格。通常,严格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 多痛苦,但他的教育却没有。这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合理。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只要从 小抓起,孩子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的痛苦。孩子之所以害怕严格的教育,是因为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