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源头上看,我们也可以说,这种现象是印度宗教与更为古老的非雅利安信仰之间相互融合的产物。我们知道,对于各种女神的崇拜与一种母系社会组织有联系,它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史前时代。这种宗教形式长时期内在亚非两大洲的一个辽阔地区占据着统治地位。在印度,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些被雅利安人文化同化的程度最低的民众,诸如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东部孟加拉人等,他们始终坚持信仰本母。在印度的西北部、北部和东部(阿萨姆)等边境地区,类似的信仰一直都很兴盛。性力派是各类地方性的女神崇拜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这种崇拜之所以会在当时的印度风行开来,在很大程度上与印度密教兴盛联系在一起。印度宗教哲学追求的是梵我合一,密教从性力崇拜的角度出发,将梵我合一通俗化为男女一体、阴阳合一,这样,宗教修行中的修持女伴便不可或缺了,在多罗女神与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形成一对神祇夫妇的同时,修持女伴便在佛教密教的万神殿中迅速扩散开来。
第34节:神灵诸相(10)


  印度宗教的教法与修行中浸透着一种新思想和新观念,以享乐来反抗苦行、以非道德来对抗宗教、以感官享受来抗拒宗教教条的束缚。现实世界有太多的束缚,宗教企图使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性力教派把人类的性爱看成是对人的最大的束缚,从而以陶醉于性爱、为性爱而性爱来摆脱性爱对人的束缚。这使得印度传统的苦行和禁欲主义分崩离析,与此同时,度母、罗陀、勒克什弥、萨罗娃斯蒂等一系列女神则纷纷诞生并变得光彩夺目。

  《文艺女神萨罗娃斯蒂》,雕塑,公元12世纪,拉吉斯坦。

  8,神圣而永恒的性爱

  《罗摩衍那》是一部在印度产生广泛影响的大史诗,这部史诗的作者是传说中的蚁垤仙人,他用输洛迦体创作了罗摩的故事。关于输洛迦体的由来,《罗摩衍那》讲述了一段离奇的故事,说是蚁垤仙人在无边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走动,看到一对麻鹬安然地、静悄悄地正在交欢,但忽然间,一个名叫尼沙陀的凶狠的猎人将其中的一只公麻鹬射杀而死,母麻鹬看到自己的配偶被杀死,她伤心地在地上来回翻滚,悲鸣声凄惨动人。仙人见此情景,心生悲悯,并谴责猎人说:〃你永远不会,尼沙陀!享盛名获得善果,一双麻鹬耽乐交欢,你竞杀死其中一只!〃蚁垤仙人当时沉浸于悲伤之中,并没有发现自己创造了一种诗的韵律,只是在反复的回味之中,他才发现他在无意中创造了朗朗上口的输洛迦韵律。

  不过,我们在此感兴趣的并不是输洛迦体,而是蚁垤仙人为什么会对交欢中的麻鹬忽然被射杀而死这样的事产生那么悲痛的感情呢?印度人历来主张不杀生,所以杀死麻鹬本身就是一种罪过,而杀死正在交欢的麻鹬更使蚁垤仙人不能忍受,这是因为在古印度人看来性爱是最为神圣的事情,交欢中的麻鹬代表的不仅是欢乐,而且是神圣,尼沙陀一箭下去,是将蚁垤仙人心目中的欢乐和神圣一起杀死了。

  《故事海》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印度古代有个著名的国王名叫般度,他有两位妻子,一位名叫贡蒂,另一位名叫玛德利。般度幸福快乐,嗜好打猎。有一次,他用箭射死了一位名叫金陀罗的牟尼(仙人)。当时这位牟尼化身为鹿,正在与妻子交欢。牟尼在奄奄一息之际,诅咒般度说:〃你轻率鲁莽,杀死了我。你也会跟我一样,在与妻子交欢时死去。〃般度受到诅咒后,心怀恐惧,抛弃欲乐,在二位王后陪伴下,住在清静的净修林。即使在那里,有一次,在咒语的驱使下,他突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情人,与妻子玛德利交欢,结果死去了。

  这个故事更为奇特的是,仙人与他的妻子化身为鹿在进行交媾,它的用意似乎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将人的性爱活动动物化,这样或许能够享受到更为本能的性爱方面的快乐,当人化身为动物时,其性爱行为随之也变成了一种动物行为;二是借动物的交配使性爱神圣化、自然化,在动物界,交配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行为了,人化身为动物,其性爱也显得更合乎天经地义了;般度王之所以受到诅咒,是因为他侵犯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我们在印度古代雕塑中,经常发现动物交配或是人与动物交配的情景,比如,人与马或是与羊等动物交媾的场景,这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常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从古印度人的思维习性上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雅观之处。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把是把性爱推向了极端,表现的是一种极其异常的性行为,但从人、神、动物的关系上来看,既然人与神之间会发生爱恋或性爱行为,那么,人与动物之间的这种行为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如果说前者是从精神的角度使得性爱变得高雅,后者则是从潜在的心理上通过动物而将性爱本能化了。它表现的恰恰是性爱的永恒性。
第35节:神灵诸相(11)


  《那伽交尾》,belur 寺庙雕塑,公元11…12世纪那伽在印度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半人半蛇的精灵。

  印度宗教思想认为,人在睡眠和性爱行为中精神处于真正的放松状态,人的本质在这种状态之中能够得到最为充分的展示,也就是说,人在这两种状态之中最接近于本真。这种说法生动地体现于佛教故事之中,即那伽(蛇)虽可变形为人,但在睡眠或性行为中,那伽就现出了原形。这类故事的深刻意义在于,人在本能中最容易表现出其本质来,而这种本能不可避免地要与动物体发生联系。印度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种人头马身或人身马头的形象,名叫多紧那罗,其字面含义就是〃人乎〃?人在精神上向往神的境界,但在本能上又是动物,人的特性不仅体现于神,而且也体现于动物。在印度古代仪式中,人常常披上动物的面具;而在神话中,也常常把动物想象成人。远古时代,人与动物生活在一起,常常有意识地将动物作为自然的隐喻来表达他们关于人及其性爱的认识和想象。

  9,神仙最快活

  在古印度人的思想观念中,不仅有神的世界、人的世界,而且还有半人半神的世界。在这半人半神的世界里活动着的形象主要有干达婆、那伽(蛇)、药叉等。天神始终幸福,但幸福久了也没有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所谓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凡人永远痛苦,痛苦得总是在渴求着解脱尘世的烦恼,也没有什么意思;只有半人半神的神仙最为快活,因为他们既不像天神那么高贵,又不像凡人那么痛苦烦恼,他们既不生活在天上,又不生活在地上,人的所有欲望他们都能易如反掌地获得,因为他们有神通的本领,所以人间的英雄好汉都无法与他们比试高低,这使得他们的行为显得无比迷人,尤其是当他们要偷情时,他们会使出各种花样。比如,《故事海》中有很多有关持明的离奇故事,持明就属于那种半人半神的仙人,其意是〃具有知识〃,大概是因为有了知识便有了神通本领的意思。只要他们看上了哪一个令他们迷醉的美女,他们总是有办法将美女搞到手,不然的话,他们便不是神仙了。

  耆那教徒悉达尔西(Siddharshi)在公元9世纪写下一个颇为离奇的故事,表面上讲的是神仙与凡人的故事,实际上却牵涉夫妻与情人的双重性问题,而遇到这类问题时,连神仙也搞不明白了:

  王子摩羯陀娶了公主阿怙蒂尔,二人相亲相爱,生活过得极其幸福美满。一天,摩羯陀和阿怙蒂尔各自在王宫花园的不同地方采摘着花朵,仙人迦尔吉那和他的妻子仙女维迦沙纳从花园上空飞过时,迦尔吉那痴情地爱上了公主阿怙蒂尔,而仙女维迦沙纳则对王子摩羯陀充满了炽热的恋情。仙人瞒着自己的妻子从天空飞落到地上,运用魔力将自己化成王子的模样,劝说公主阿怙蒂尔与他一起走向蔓藤遮闭下的林荫花床。与此同时,仙女也将自己变成了阿怙蒂尔,劝说王子走向了仙人与阿怙蒂尔相会的地方。

  两对人相遇,吃惊地互相看着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对方。王子心想,受森林女神的祝福,我变成了两个人,有了两个妻子,这真是双份的快乐。受王子欢乐情绪的感染,公主阿怙蒂尔既迷惑又快乐。

  但仙人迦尔吉那运用他的魔力很快就发现了真相,他感到气急败坏,想加害于王子并教训自己的妻子,但转而一想又发现这都是自己的错误,自己并不比那王子好到那里,比起自己的行为来,妻子也没有什么过错,于是他便不再追究了。与此同时,仙女也发现了真相,自己的丈夫当着自己的面与别人的妻子如此这般地在一起,而自己也是当着丈夫的面如此这般地与别的男人在一起,她既感到气愤、嫉妒,又感到羞愧为难。
第36节:神灵诸相(12)


  但一时间他们又别无办法,只好将错就错地就这样生活着,他们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心上人。国王看到自己的一个儿子变成了两个,而且儿媳也变成了两个,他早已把迷惑不解的心理抛到了九霄云外,只觉得是神灵给予了他特别的祝福。

  一天,一个耆那教僧侣来布道,仙人仙女从中领悟到自己做错了事,于是现出他们各自的真实身份,痛哭流涕地请求僧侣为自己洗涤罪恶的灵魂。但那僧侣却说,这些都不是你们的过错,人身上都存在着正义、无知和罪过。只有经过了罪过,才能从无知走向正义;如此,人的生命才是完整的过程,你们是神灵,没有过错,有过错的只是王子和公主。听了这话,仙人仙女丢掉他们的凡人身躯,飞回了天国。

  《飞翔的神仙》,笈多王朝,约公元5世纪,现存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类似的故事在印度有各种版本,说明这是一个在印度广受欢迎、流传甚广的故事。这则故事看似神捉弄了人,实际上却是人捉弄了神。人在追求神灵的完善与完美,而完善的神灵却渴望着体验人的不完善之处。

  10,蛇崇拜:白天是丈夫,晚上是动物

  正像我们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一样,印度古代不少部落和朝代都声称自己是那伽即蛇的传人:祖先与那伽女结合而生的子孙。

  蛇是古代印度崇拜的动物,它既象征死亡,又象征生殖。那伽精灵即半人半蛇的形象在印度古代广受崇拜。在印度神话传说中那伽可以化为人形,这时它的形象一般表现为下半身是蛇体,上半身是人形。那伽女(即蛇女或龙女)历来是美丽动人的代名词,同时也是智慧的化身,而且这种智慧多带着狡黠的性质,这更是平添了那伽女的魅力;再者,那伽女也代表着性爱的快乐,有时,那伽女也会给她的人间情人带来死亡,所以,那伽女也是残忍的象征。与西方关于美人鱼的传说和中国关于蛇变成的美女的故事多有相似,印度神话传说中的蛇女或蛇人也是在沐浴或是入睡时就显露出自己的真形,如果被人发现了她的动物面目,她便会不再与人间的情人生活在一起,这常常成为美丽爱情故事的原型。

  太阳神庙上的雕塑,约公元10世纪。中间的雕塑是一对正在做爱的情侣,但头顶的蛇冠却使他们与左边的蛇神发生联系,而右边一头奇形怪状的动物又表现出人在本能与性欲方面的非理性特征。

  印度古代有蛇祭的习俗,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对这种习俗就有一些记载。在蛇祭仪式上,常常有女性讲述些与性爱联系在一起的有关蛇的故事。印度古代故事集《五卷书》中〃与蛇结婚的女孩子〃的故事说,有个女孩子与蛇〃结婚〃,蛇后来变成了她真正的丈夫。当代卡纳达语文学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与性爱相关的蛇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古老传统中蛇崇拜的文化印迹:

  迦玛什已经结婚了,但一直没有与她的丈夫同床,因为她的丈夫每天晚上都与情人在一起,他回到家中时只是默不作声地吃饭。迦玛什为赢得丈夫的爱,特制了一种富有魔力的饮料,但她后来又害怕这种饮料会致丈夫于死地,因此她把做好的饮料扔掉了。花园里有一条蛇喝了这种饮料,深深地爱上了迦玛什。他走进迦玛什的家,迦玛什在卧室里看到外面有个非常像她丈夫的男人,便走向前去与他说话,他说起话来与他的丈夫一模一样。她没有再多问他,而是将他引进了屋里,那天晚上,他使迦玛什享受到了万分的快乐。此后,他每天夜里都来到她的身边,不久她便怀孕了。
第37节:神灵诸相(13)


  知道这种情况后,那由蛇变成的丈夫想告诉她事情的真相。他说:〃迦玛什,你知道我是谁吗?我不是你的丈夫,我是蛇王。〃然后他现出了自己的蛇的面目。她吓得不敢睁开自己的眼睛。为了不让她害怕,他又变成她的丈夫的模样。

  她的丈夫发现她怀孕后,对她的不忠行为进行了谴责,因为他知道自己从来没有与她睡过觉。但迦玛什坚持自己是贞洁的,丈夫对她进行考验时,蛇王帮她渡过了各种难关,证明了她的贞洁,这使她的丈夫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某个时候于无意识之中与妻子同过床。数个月后,迦玛什生了个儿子,可爱的儿子使她的丈夫开始对她着迷了,他抛弃了情妇,与妻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从此以后,蛇王不再与迦玛什幽会了,后来,蛇王悲伤地死去了。迦玛什一家为蛇王举行了葬礼。

  显然,这个故事的开始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个男人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妻子,一个是他的情人;故事的结局是妻子与情人合为一体。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蛇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便是艳情或说是性力的作用,它化身为她的丈夫显然是一种幻觉的力量,表明女人对丈夫的喜欢更多地表现为性即人作为动物的本性,只有这样,丈夫也才能对妻子持有热情。

  显然,这一切与印度古老的蛇崇拜传统有密切的联系:白天是丈夫,晚上是动物。奥里萨谚语:白天的女人美如画,晚上的女人像条蛇。它反映了人的两面性和人性的复杂: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动物性?二者之间的界限在哪里?性欲到底属于人性还是动物性?人的自然、本性的一面如何与文明、社会的一面很好地和谐起来?这就像黑与白、自然与文明、现实与神话之间的关系一样?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当妻子与情人合而为一时,丈夫与蛇王也就合为一体了,如此,一个女人得到了她该得到的一切:丈夫、热烈的情人和可爱的孩子。
第三部分
第38节:生活百态(1)


  第四部分 生活百态

  1.走近印度

  印度之名,在我国古代又称天竺。玄臧在《大唐西域记》中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从今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远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明',有多名,斯其一称。〃印度虽然和中国一样有着几千年的文明,但它却从来没有出现大一统的天下,印度也从来都不是文争武斗的天下,各种宗教和文化习俗在印度都是适者生存,所以,这是一个智者的国度,也就是玄臧所说的〃月明〃之国,〃良以斯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 

  印度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形是一个大半岛,从地图上看,正像一只下垂在印度洋上的蕴藏鲜美乳汁的乳房,其南端呈水滴形的锡兰岛,正像一滴从乳头滴下的乳汁。印度河和恒河象两条乳线,流贯在印度大平原上。印度的东、南、西三面是大海,北部是雪山,四周有天然的屏障,只有西北部有一处低的缺口,古代外来的侵略者都是从这个缺口侵入。

  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国度,我们很难想象,印度会有艳欲主义的文化传统,但客观上,历来的印度既是一个禁欲主义的苦行地,又是一个纵欲主义的淫乐园。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度的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林伽指湿婆大神的生殖器官,林伽崇拜即对湿婆神的崇拜,盛行于南部印度。札格纳特是印度教大神之一毗湿奴的化身之一,崇拜札格纳特的教派的特点是宗教仪式上的十分豪华和极端狂热,这种狂热表现为教徒的自我折磨和自我残害;在举行大祭的日子里,某些教徒往往投身于载着毗湿奴神像的车轮下让它轧死。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印度曾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国度,但在19世纪,当西方〃发现〃印度时,他们又被印度文化中的淫乐惊得目瞪口呆,以致于黑格尔说:〃我们的羞耻感简直都要被搅乱了,因为其中不顾羞耻的情况达到了极端,肉感的泛滥程度简直令人难以思议。〃早期一些西方学者如Griffith在将印度远古诗集《梨俱吠陀》翻译成英文时,常常将其中的两首诗(10。86。16…17)略去不译,因为他们没法将它们翻译成〃干净的〃英语诗,这两首诗直接写到天神因陀罗的阴茎,赤裸裸地描写到性欲。但到了20世纪,当西方世界对印度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后,他们也逐步发现,印度文化中的禁欲和纵欲就像是同一硬币的两面一样不可或缺,否则印度便不成其为印度了。

  按一般的做法,我们也可以把话题扯到远古时代,印度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品──恒河流域的赤陶制品,就生动地反映出当时城镇居民的享乐主义的情欲,当然,原始的生殖崇拜更是不在话下了。印度不同于我们中国,它似乎从来就没有历史,但另一方面,印度当下的东西又与历史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一切最古老的东西又是最年青的存在。古代印度社会中盛行着爱神节,从爱神节中演化发展出了霍利节,名称虽然变了,但其内容和实质却一如既往:广泛而盛大的狂欢,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春节,只是其狂欢色彩更为浓烈。说不清从什么时代起,也有学者认为大约是在公元三世纪时,世俗的、普罗大众的淫乐就与上天也就是神的世界的欢娱混为一体了,也就是说,淫乐、爱欲与神圣结合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