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少举,用粪盖泥和,便晒干种之,上面用红泥覆之。
灶山,用粪壤泥及河沙,内用草鞋屑铺四围种之,累试甚佳。大凡用轻松泥皆可。
济老、施花,用粪及小便浇泥摊晒,用草鞋屑围种。
种兰奥诀
分钟法
分种兰蕙,须至九月节气方可分栽。十月时候,花已胎朵,不可分种。若见雪霜大寒,尤不可分栽,否必损花。
栽花法
花盆先以粗碗或粗碟覆之于盆底,次用桴炭铺一层了,然后用肥泥薄铺炭上栽之,糁泥壅根如法。栽时不可以手捺实,否则根不舒畅,叶不长发,花亦不繁茂矣。干湿依时用水浇灌。
安顿浇灌法
春二三月,无霜雪,安放花盆在露天,四面皆得浇水,日晒不妨。逢十分大雨,恐坠其叶,则以小绳束起。如连三四日,须移避暑通风处。四月至八月,须用疏密得所蔑篮遮护,容见日气,最要通风。
梅天忽逢大雨,须移花盆向背日处。若逢大雨过,又逢日晒,盆内热水则荡害叶,亦损根。花开时,若枝上花蕊多,候开次有未开一两蕊头,便可剪去。若留开尽,则夺了来年花信。
九月,看花干处,用水浇灌,则不可湿,而又怕湿,或用肥水培灌一两番不妨。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及正月,不浇不妨。最怕霜雪,须用密篮遮护,安顿朝阳有日照处,南窗檐下极美。花盆毕竟两三日一番旋转,取其日晒均匀,则开时四面皆有花。若晒一面,则一处有之。
浇水法
用河水,或池塘水,或积留雨水最佳。其次,用溪涧水,切不可用井水。大抵井水性阴,恐致冻损。浇时须于四畔匀灌,不可从上浇下,恐坏其叶也。四月若有梅雨,不必浇,若无雨,浇。五月至,须是早起五更,日未出时浇一番,至晚黄昏浇一番。又须看花干湿,则不必浇十分湿,恐烂根。
种花肥泥法
栽兰用泥。不管四时,收蕨菜草待枯,于空地铺放,以山泥薄覆草上,复再铺草于泥上,又将泥覆,如此相间三四层,则发火煨之。却用粪入前土,稍干,又以粪浇入。如此又数次,安放闲处,听栽时用。或用拾旧草鞋,积浸水粪中,日久拌黄泥烧过,又用大粪浇,放空地,尽令雨打日照,两三月过,收起听栽,亦佳。
去除虮虱法
肥水浇花,必有虮虱在叶底,恐坏叶则损花。如生此虫,即研大蒜和水,以白笔蘸拂洗叶上干凈,其虫自无。
杂法
盆下有窍,不可着泥地安顿,恐蚯蚓从孔中潜入,损侵花根。蚁穴亦忌,犹须防之。
盆须架起,庶令风从底入,以得透气为佳,又免蚯蚓蚁虫之患。
兰之壮者,有二三十萼,弱者只有五六萼,或种时无肥泥故也。必须及时换泥,如法栽过,以获茂盛耳。
欲分,直须交过九月节气始可。如迟至十月中,又非其节也。分时须度其根之易分,不可不察。其交互甚者,浑擗折之,非惟分种不盛,抑亦断送其天年也。
寻常盆面并实,则用竹片挑剔泥松,又不可拨损了根。
叶紫红,恐因受霜打以致耳,急须移向南檐背霜雪处安顿,则仍复自青。
叶黄,惟用苦茶浇之。最忌春雪,一点着叶,则一叶毙矣。可将鸡鹅燖汤,用缸盛贮,待其作臭,去毛浇之。或以皮屑浸水,或以洗鱼腥水浇之,绝妙。
培兰四戒
春不出, 【 宜避春之风雪。】 夏不日, 【 避炎日之销烁。】 秋不干, 【 宜常浇也。】 冬不湿。 【 宜藏之地中,不当见水成冰。】
雅尚斋重订逐月护兰诗诀
正月相宜置坎方,好将枝叶趁阳光。更须避冷藏檐内,勿使春风雪打伤。
二月须令竹作栏,风摧叶变鹧鸪班。庭前移进还移出,避雪迎阳护更难。
三月新条出旧丛,此时却更怕西风。提防地湿多生虱,根下休教壅着浓。
四月盆泥日晒焦,微微着水灌根苗。先须皮浸河池水,煎过浓茶亦可浇。
五月新抽叶更青,树阴竹底架高檠。须防蚁穴根窠下,老叶凋残尽莫惊。
六月骄阳暑正炎,青青新叶怕烦煎。却宜树底并遮箔,清晓须教水接连。
七月虽然暑渐消,更须三日一番浇。却防蚯蚓伤根本,肥水还令和溺调。
八月西风天气凉,任他风雨又何妨。便浇粪水能肥叶,鸡粪壅根花更香。
九月将残防早霜,阶前南向好安藏。若生白蚁兼黄蚁,叶洒鸡油庶不伤。
十月阳生暖气回,明年花蕊已胚胎。玉茎不露须培土,盆满秋深急换栽。
子月庭中宜向阳,更宜笼罩土埋缸。若还在外根须湿,干燥须知叶要黄。
腊月风高冰雪寒,却宜高卧竹为龛。直教二月阳和日,梦醒教君始出关。
竹谱
《竹谱》曰:“竹之品类六十有一,述其常品记之。”《志林》云:“竹有雌雄,雌者多笋。”故种竹半择雌者。物不逃于阴阳,可不信欤?凡欲识雌雄,当自根上第一枝观之,双枝是雌,即出笋,若独枝者是雄。冬至前后各半月,不可种植。盖天地闭塞而成冬,种之必死。若遇火日及西南风,则不可,花木亦然。凡种竹处,当积土令稍高于旁地二三尺,则雨潦不侵损,钱塘人谓之竹脚。竹有醉日,即五月十三日也,《齐民要术》谓之竹醉日,《岳州风土记》谓之龙生日。种竹以五月十三日为上,是日遇雨尤佳。一云用辰日,山谷所谓“根须辰日斸,笋看上番成。”又一云宜用腊月,杜少陵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宜栽。”予观谚云:“栽竹无时,雨过便移,多留宿土,须记南枝。”则三说皆拘也。又法:三两竿作一本移种,其根自相扶持,尤易活也。凡竹与菊,根皆长向上,添泥覆之为佳。竹留三去四,盖三年留,四年者伐去。竹以五月前血忌日,三伏内及腊月斫者,不蛀。竹之滋泽,春发于枝叶,夏藏于干,冬归于根。如冬伐竹,经日一裂,自首至尾不得全完。夏伐之最佳,但鞭皆烂,然要好竹,非盛夏伐之不可。七八月尚可。自此滋泽归根,而不中用矣。《说文》:“竹节曰约。”古云:“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史记》:“竹得风,其体夭屈,谓之竹笑。”竹笋,陆佃云:“字从旬从日,包之日为笋,解之日为竹。”又曰:“字从竹从旬,旬内为笋,旬外为竹也。”其上番下番,言竹有上番下番,即今言大番小番也。番,去声,谓大年生笋多,小年生笋少也。杜诗:“会须上番看成竹。”蔡梦弼注不知此义,乃云上番音上筤,蜀名竹丛曰林筤,误之甚矣。既不识竹,又不识诗,真瞎子也,何以注为?非万玉主人,不知此妙。
竹复死曰(上竹下纣)。观《山海经》曰:“竹生花,其年便枯。”竹六十年易根,易根必花,结实而枯死。实落复生,六年而成町。子作蕙,似小变。其治法:于初米时,择一竿稍大者,截去近根三尺许,通其节,以粪实之则止。又一种法:先将竹斫去本,止留二三寸,填土硫黄在管内,覆转,根反居上,用土覆之,当年生笋。又《种竹诀》曰:“深种浅种,稀种密种,谓之四法。深种者,土要培厚;浅者,以墩置地上种之,不必掘潭;稀者,每墩排开;密者,须择竹丛三五枝一墩者移来。”此亦巧妙语,乃善种法也。
蕲竹
蕲竹,黄州府蕲州出,以色莹者为箪,节疏者为笛,带须者为杖。唐韩愈诗:“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争看黄琉璃。”
斑竹 【 湘妃竹】
斑竹其佳,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杭产者不如。亦有二种,出古辣者佳,出陶虚山中者次之。土人裁为箸,甚妙。余携数竿回,乃陶虚者,故不甚佳。
方竹
澄州产方竹,杭州亦有之,体如削成,劲挺可堪为杖,亦不让张骞筇竹杖也。其隔州亦出。大竹数丈。
孝竹
杭产孝竹,冬则笋生丛外,以卫母寒;夏则笋生丛内,以凉母热。其竹干可作钓竿,丛生可爱。
黄金间碧玉竹
杭产,竹身金黄,每节直嵌翠绿一条,不假人为,出自天巧也。
碧玉间黄金竹
杭产,竹身全绿,每节直嵌金黄一条,亦天成也。二竹绝妙。
雪竹
广西产者,斑大而色红如血,有晕。
钹竹
西蜀所产,下有尺许花纹可爱,即邛竹也。
棕竹
广之东西咸产之,叶如棕榈,畏寒,不宜于南。
桃竹 【 俗名桃丝竹也。】
古姚有之,似棕竹而花纹粗质松,色淡于棕竹。
紫竹
杭产,色紫黑,可作笙箫笛管,诸用俱可,故雅尚者多蓄之。
异竹十一种
涕竹
南荒有涕竹,长数百丈,围三丈六七尺,厚八九寸,可以为船。其笋甚美,可疗疮疠。
棘竹
一名笆竹,节皆有棘数十,种为丛,南夷种以为城,坚不可攻。或自崩根出,大如酒瓮,纵横相承,状如缲车。食之,人发尽落。
(上竹下思)簩竹
(上竹下思)竹,皮薄而空,径不余二寸,皮上有粗,可为锉子,锉甲利胜于铁。若钝,以浆水浇之,如旧快利。
(上竹下含)(上竹下隋)竹
(上竹下含)大如脚指,腹中白幕拦隔,状如湿面,将成而筒皮未落,辄有细虫,啮处成赤迹,似绣画可爱。
慈竹
夏月经雨,滴汁下地,生蓐似鹿角,色白,食之下痢。
筋竹
南方以为茅刃,笋未成竹,堪为弩弦。
百叶竹
一枝百叶,有毒。
桃枝竹
东官有芜地,西接大海,有长州,多桃枝竹,缘岸而生。
瘿竹
东洛近溪,忽有竹生瘿,大如李。
罗浮竹
罗浮有巨竹万千竿,连至岩谷,围二丈有余,有三十九节,节二丈许。南人以竹为甑,类见之矣。
童子寺竹
唐李卫公言:“北都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每日报竹平安。”
饮馔服食笺 上卷
高子曰:“饮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脾胃者,五脏之宗,四脏之气皆禀于脾,四时以胃气为本。由饮食以资气,生气以益精,生精以养气,气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须以为用者也。人于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之道矣。余集首茶水,次粥糜、蔬菜,薄叙脯馔醇醴、面粉糕饼果实之类,惟取实用,无事异常。若彼烹炙生灵,椒馨珍味,自有大官之厨,为天人之供,非我山人所宜,悉屏不录。其它仙经服饵,利益世人,历有成验诸方,制而用之有法,神而明之在人,择其可饵,录之以为却病延年之助。惟人量己阴脏阳脏之殊,乃进或寒或热之药,务令气性和平,嗜欲简默,则服食之力,种种奏功。设若六欲方炽,五官失调,虽饵仙方,终落鬼籍,服之果何益哉?识者当自商榷。编成笺曰《饮馔服食》。
序古诸论
真人曰:“脾能母养余脏,养生家谓之黄婆。司马子微教人存黄气,入泥丸,能致长生。太仓公言安谷过期,不安谷不及期。以此知脾胃全固,百疾不生。江南一老人,年七十三岁,壮如少者。人问所养,无他术,平生不习饮汤水耳,常人日饮数升,吾日减数合,但只沾唇而已。脾胃恶湿,饮少胃强,气盛液行,自然不湿,或冒热远行,亦不念水。此可谓至言不烦。”
“食饮以时,饥饱得中,水谷变化,冲气融和,精血以生,荣卫以行,脏腑调平,神智安宁。正气充实于内,元真通会于外,内外邪沴,莫之能干,一切疾患,无从而作也。”
“饮食之宜,当候已饥而进食,食不厌熟嚼;仍候焦渴而引饮,饮不厌细呷。无待饥甚而食,食勿过饱;时觉渴甚而饮,饮勿太频。食不厌精细,饮不厌温热。”
太乙真人《七禁文》其六曰:“美饮食,养胃气。”彭鹤林曰:“夫脾为脏,胃为腑,脾胃二气,互相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水谷,脾为中央,磨而消之,化为血气,以滋养一身,灌溉五脏。故修生之士,不可以不美其饮食。所谓美者,非水陆毕备,异品珍馐之谓也。要在乎生冷勿食,粗硬勿食。勿强食,勿强饮。先饥而食,食不过饱;先渴而饮,饮不过多。以至孔氏所谓‘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等语。凡此数端,皆损胃气,非惟致疾,亦乃伤生。欲希长年,此宜深戒。而亦养老奉亲,与观颐自养者之所当知也。”
黄山谷云:“烂蒸同州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都拨心面,作槐芽温淘糁,以襄邑抹猪炊。共城香稻,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鲈鲙,继以庐山康王谷水烹,曾坑斗品。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此虽山谷之寓言,然想象其食味之美,安得聚之以奉老人旨甘?
东坡《老饕赋》云:“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螫。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以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曲,抽独茧之长缫。悯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柁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碎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吴郡鲈鱼鲙。八九月霜下时,收鲈三尺以下,劈作脍,浸洗,布包沥水令尽,散置盘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脍拌令匀。霜鲈肉白如雪,且不作腥,谓之金臛玉脍,东南佳味。
《杂俎》曰:“名食有萧家餫馄,漉去其汤不肥,可以瀹茗。庾宗粽子,白莹如玉。韩约作樱桃(食毕)(食罗),其色不变,能造冷胡突,鲙鳢鱼臆连,蒸鹿獐皮索饼。将军曲良翰能为鲈鬃驼峰炙。”
何胤侈于味,食必方丈,后稍去,犹食白鱼'鱼且'腊糖蟹。钟'山亢'议曰:“'鱼且'之就腊,骤于屈伸;蟹之将糖,躁扰弥甚。仁人用意,深怀恻怛。至于车螫、蚶蛎,眉目内缺,惭浑沦之奇;唇吻外缄,非金人之慎。不荣不悴,曾草木不若;无声无臭,与瓦砾何异?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口实。”
后汉茅容,字季伟,郭林宗曾寓宿焉。及明旦,容杀鸡为馔,林宗意为己设,既而容独以供母,自与林宗共蔬藿同饭。林宗因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后竟以孝成德。
《苕溪渔隐》曰:“东坡于饮食,作诗赋以写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赋》、《豆粥诗》是也。”《豆粥诗》云:“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糠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又《寒具诗》云:“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寒具,乃捻头也。出《刘禹锡嘉话》。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酥陀则不可知,人间绝无此味也。诗云:“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北海金臛鲙,轻比东坡玉糁羹。”诚斋《菜羹诗》亦云:“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纤。人间脍炙无此味,天上酥陀恐尔甜。”
宋太宗命苏易简讲《文中子》,有杨素遗子食经“羹藜含糗”之说,上因问:“食品何物最珍?”对曰:“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臣止知臛汁为美。臣忆一夕寒甚,拥炉痛饮,夜半吻燥,中庭月明,残雪中覆一臛盂,连嘴数根,臣此时自谓上界仙厨鸾脯凤胎殆恐不及。屡欲作《冰壶先生传》纪其事,因循未果也。”上笑而然之。
唐刘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以袍袖包裙褐底啖,谓同列曰:“美不可言。”“此亦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之意也。
倪正父思云:“鲁直作《食时五观》,其言深切,可谓知惭愧者矣。余尝入一佛寺,见僧持戒者,每食先淡吃三口,第一,以知饭之正味。人食多以五味杂之,未有知正味者,若淡食,则本自甘美,初不假外味也。第二,思衣食之从来。第三,思农夫之艰苦。此则《五观》中已备其义。每食用此为法,极为简易。且先吃三口白饭,已过半矣,后所食者,虽无羹蔬,亦可自了,处贫之道也。”
王逢原《思归赋》云:“吾父八十,母发亦素,尚尔为吏,敻焉遐路。嗷嗷晨乌,其子反哺,我岂不如,郁其谁诉?惟秋之气,惨栗感人,日兴愁思,侧睇江滨。忆为童子,当此凛辰,百果始就,迭进其珍。时则有紫菱长腰,红芡圆实,牛心绿蒂之柿,独包黄肤之栗。青芋连区,乌(木毕)五出。鸭脚受彩乎微核,木瓜镂丹而成质。青乳之梨,頳壶之橘。蜂蛹腌鹾,榠楂渍蜜。膳馐则有鵁鶄野雁,泽凫鸣鹑。清江之膏蟹,寒水之鲜鳞。冒以紫姜,杂以茭首。觞浮萸菊,俎荐菁韭。坐溪山之松篁,扫门前之桐柳。僮仆不哗,图书左右。或静默以终日,或欢颜以对友。信吾亲之所乐,安闾里其滋久。切切余怀,欲辞印绶,固非效渊明之褊心,耻折腰于五斗。”
茶泉类
论茶品
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剑南有蒙顶、石花,湖州有顾渚、紫笋,峡州有碧涧、明月,邛州有火井、思安,渠江有薄片,巴东有真香,福州有柏岩,洪州有白露,常之阳羡,婺之举岩,丫山之阳坡,龙安之骑火,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州之纳溪、梅岭。之数者,其名皆着。品第之,则石花最上,紫笋次之,又次则碧涧、明月之类是也。惜皆不可致耳。若近时虎丘山茶,亦可称奇,惜不多得。若天池茶,在谷雨前收细芽,炒得法者,青翠芳馨,嗅亦消渴。若真岕茶,其价甚重,两倍天池,惜乎难得,须用自己令人采收方妙。又如浙之六安,茶品亦精,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色苦,茶之本性实佳。如杭之龙泓(即龙井也),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龙井者方妙。而龙井之山,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