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生活方式。孤独症患者对环境的要求是固定不变的,改变的情况往往使他们不安。他们习惯于刻板而重复的动作,比如反复奔跑、旋转,有时候甚至带有伤害性地撞头等等。他们的兴趣也很奇特,迷恋反复观察一件对一般儿童而言并非有趣的事物,比如旋转的电扇;并且有独特的接触方式,好像反复触摸光滑物体的表面等。
  此外,患儿还有可能感知觉异常,不是过于迟钝就是过于敏感。还有他们的智力往往有缺陷,但是又可能有某方面惊人的特长,比如对数字的超强记忆和计算能力。
  【治疗】在孤独症被发现后的几十年中,人类一直找不到导致疾病的病因,也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专家指出,在我国,孤独症诊断之后,除了针对性地有效干预和康复训练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接纳程度、就学、就业的机会及法律保障。但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出路却相当狭窄,从上幼儿园到上学、就业,孤独症孩子都被以各种方式各种理由拒绝着。所以对于孤独症,我们应该更早地认识,并且对孤独症患者更多地付出爱心和宽容。
8.孤独症儿童二十年增十余倍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孤独〃两个字不是浪漫和扮酷,而是现实与沉重的: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闹和发笑,对声音没有反应,不惧怕真正的危险,喜欢奇怪的玩耍方式并拒绝正常的学习方法。。。。。。他们与生活脱节,陷于一系列生存的困境。记者从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青岛市儿童医院心理科获悉,目前全市就诊的孤独症儿童有4000多人,而未被发现和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人数还有很多。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岛城患孤独症的儿童人数明显上升,发病率比20年前增长了十几倍!后天不良的现代生活因素正在成为儿童患病越来越明显的原因。
  被锁进〃玻璃房〃里的孩子
  10日,记者走进孤独症儿童明明的家。4岁的明明拥有胖嘟嘟的脸蛋、明亮的大眼,十分可爱。他不怕生,有时还会粘在不太熟悉的人身边。但是,他看人的目光淡漠而空泛。对于明明来说,旁人说的话,运用的眼神和表情,仿佛被无形的东西吸走了。明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和外界之间被无形而坚韧的屏障隔开。明明就像玻璃房子里的孤独的小人,外面的人对他喊,无论声音再大,他也听不见。明明的父母告诉我,孩子一周岁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他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最显著的是不说话。经过检查,被确诊为孤独症。
  记者面前的明明似乎片刻也停不下来,注意力很难集中,往往手里刚抓到画册才看一眼,他就去喝水,水喝了一半,他又去爬沙发。他最喜欢做的动作是从茶几上跳到沙发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相同的跳跃动作。
  〃我们不知道他需要什么,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他救出来。〃明明的父亲说:〃明明的妈妈辞掉了工作,专门在家里陪着他。〃
  现代因素致孤独症增加
  〃自50年前孤独症定名以来,全球的医疗工作者都在致力于寻找孤独症的病因,但至今没有定论。〃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景艳玲向记者介绍:〃以往多是认为先天遗传性因素是主要致病原因,可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后天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往往也导致大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严重心理障碍。这不得不应当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关注。〃
  〃信息污染是使目前孤独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景艳玲向记者介绍,现代人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视听,从街头广告到商品说明,从网络到人际传播的小道消息,人类被信息包围、淹没,造成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信息的排斥和对人际交流的厌倦,从而〃影射〃到了后代身上。
  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导致家庭没有亲情爱意,也是孤独症的一大诱因。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态度粗暴,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孩子本来只有一些孤独症倾向的,父母却因他些许的不如人,就对他大肆指责,甚至大施拳脚,使倾向演变成真正的孤独症。〃你再看看现在单门独户的现代住宅,确实像一个封闭的蛋壳。〃景艳玲对记者说:〃现代住宅过于封闭,孩子被关在里面,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容易导致孩子得上孤独症。〃
  青岛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匡桂芳向记者介绍,如今社会压力增大,很多女性在怀孕期间难以摆脱工作压力,就非常容易导致宝宝发生孤独症倾向。此外,饮食、水源等污染,不仅会影响胎儿,而且会导致儿童患上孤独症,比如可乐、巧克力和冰激凌等食物中的色素等添加剂,便十分有害。
  听〃怪歌〃治疗孤独症
  青岛市儿童医院在全省率先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治疗孤独症的方式――听觉治疗仪的治疗。该医院心理科主任匡桂芳向记者介绍;这个听觉治疗仪通过让患儿聆听经过特殊仪器调配和过滤的音乐,来矫正患儿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并刺激脑部活动,从而改善患儿情绪、行为,并促使患儿的言语等发育的一种治疗形式。
  在现场,记者看到平常几乎都是冷漠地面对外界的孤独症儿童,听着耳机里传来的特殊音频的歌曲居然开心地笑了。记者拿起耳机也听了一下,感觉里面歌曲的音调、发音都很怪,听不出固定的旋律来。匡桂芳向记者介绍,孤独症儿童聆听的这些音乐都是听觉治疗仪经过特殊仪器调配和过滤的音乐。
9.让多动的心着陆
  有ADD倾向的人并非不能集中注意力,他们更需要学会的是抓住能让自己投入的〃兴奋点〃,就像让散光的眼睛找到焦点一样。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他们就能够集中注意力,让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
  虽说我们身边不乏迷迷糊糊的〃梦游者〃,也不乏冲动任性的〃自由战士〃,但不要草木皆兵,马上开始怀疑自己或朋友是漏网的ADD。多数人可能只是具有这种倾向而已。麻烦的是,即使只是丢三落四这样的小毛病,却会像华丽袍上的虱子一样,给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大虱子各个捉
  很多有ADD倾向的人看上去并不多动,他们的核心问题在注意力上,也就是〃心〃在〃多动〃。他们有给自己添麻烦的三大〃虱子〃,需要一个一个捉。
  注意涣散
  特点: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容易分散。上司明明要求她必须在下班前把财务报表算出来,却绝望地发现她总是要不由自主地抬起头去看周围走动的同事。
  麻烦:工作不稳定。由于兴趣易转移,难以遵守制度,跳槽和被炒的几率均高。
  职场对策:
  1.弹性大、限制小、创造性强、能自由发挥、工作周期短、工作内容变化多、新鲜刺激多这样的工作适合ADD;比如SOHO、媒体、广告、艺术等。
  2.有ADD倾向的人喜欢单干,但太放任也不好。他们最好在小团队中,在有其他人提醒、激励的环境中,比较容易成功。
  3.养成严格的工作习惯,用记事本记下自己当天要做的重要事情,经常检查。
  冲动任性:
  特点:性情急躁,任性冲动,自控能力差;你如果惹恼了她,她可能会把你的笔记本电脑从11层楼上扔出去(一位女孩就是因此被解雇而找我来咨询的)!
  麻烦:感情生活不顺利。ADD们大多容易〃见异思迁〃。而且由于情绪不稳定,亲友很难忍受他们的喜怒无常。因此,在感情受挫时,孤独会加重他们的问题。
  人际对策:
  1.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可以通过练习放松、呼吸的技巧来让自己情绪稳定。
  2.平时主动多和亲友沟通,这样在需要时,亲友的关怀能提供ADD所需的关注。
  3.如果你心仪的恋人有ADD倾向,魔高一尺,你要道高一丈,花样要多,要能给他提供足够多的变化,并且给予适当约束。
  笨手笨脚:
  特点:由于神经发育上的问题或延迟,精细协调动作笨拙,空间位置感觉不良。比如一位女患者身上总是有瘀青的伤痕,因为她走路时一定会撞在路栏杆或家具上,关抽屉总会措手不及夹到手指!
  麻烦:最大的麻烦是易出交通事故,因为他们易走神,而且精细动作协调性差,反应慢,又容易冲动。除了驾车,其他比较危险、需要高度注意的活动,也最好当心。
  行动对策:
  1.开车慢一点、稳一点,不要疲劳驾驶。可以放一些中等强度的音乐,保证自己注意力饱满。
  2.多练习技巧性的运动,比如水中的漂浮训练、水中体操、走平衡木、拍球、闭眼走路以及各种技巧要求高的运动。
  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ADD?
  根据标准,要做出ADD的诊断,必须要满足下列8项中的4项,而第一和第二项必须要满足其中之一:
  1.从儿童期持续存在的运动性多动;
  2.从儿童期持续存在的注意缺陷;
  3.情绪不稳定;
  4.不能完成工作;
  5.发脾气;
  6.人际关系受损或不能与人长久相处;
  7.冲动;
  8.对刺激缺乏耐受性。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儿童期存在的〃多动〃和〃注意力缺陷〃是诊断成人ADD的关键。
10.孤独症一人一世界
  有人说,孤独症孩子就是那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不说话。是不是这样呢?为了让您了解更多的有关孤独症的知识,特请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副教授撰文,以飨读者。
  孤独症,一人一世界
  孤独症的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功能和交流游戏技巧的障碍、异常动作和兴趣以及复杂多样化的重复刻板行为。这种并非有意装出来的不合群,常常让患儿父母痛苦不堪,欲哭无泪。
  孤独者越来越多
  孤独症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凯纳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唐纳德,表现出一些奇特的症状:这个孩子似乎生活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他旁若无人,记忆力惊人却不能与人正常对话,两岁半时他就能流利背诵《圣经》23节以及历届美国正副总统的名字,说话时你我不分,迷恋旋转木棍、平锅和其他圆形物体,对周围物体的安放位置记忆清楚,同时对位置的变动和生活规律的轻微变化均感到烦躁不安。后来凯纳又陆续观察到10例与唐纳德类似的孩子,1943年他报道了这11名儿童。这11名孩子被凯纳诊断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因为是凯纳医生首先发现,又被称为凯纳综合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儿童孤独症,又叫自闭症。
  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孤独症是一种仅发生于中上阶层人士的疾病,现在该病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均有发现。孤独症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有人认为该病属于罕见病,但是近年有较多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率不低,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比率约为4:1。1982年,南京儿童精神卫生研究所的陶国泰教授在我国首先报道了4例儿童孤独症,但目前我国并没有患病率的调查。
  并非父母冷漠的产物
  很多家长在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之后都会问:〃孤独症是怎么引起的呢?〃很遗憾,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发现导致孤独症的真正病因。大量的研究推测,孤独症可能与遗传基因、胎儿期病毒感染有关。近年来有些研究者认为也可能与慢性汞中毒有关,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取得肯定的结论。凯纳医生于1943年首先提出孤独症诊断后,曾经认为孤独症的病因是由于父母亲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教养过分形式化所造成的,后来的研究彻底否定了他的这一观点,这使很多父母亲摆脱了痛苦和自责。
  发现孤独症患儿
  父母亲往往最早注意到的问题是孩子不说话,随着孩子的长大,问题逐步显露,尤其是语言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要么孩子不会说话,要么对父母的指令〃听而不闻〃,而父母亲非常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听力正常。即使孩子说话了,也往往是一些重复语言、鹦鹉学舌语言、自言自语,或者根本就无人能懂的〃外星人语言〃,极少具有交流性质的主动语言。在非语言交流方面也存在明显异常,喜欢一人独自玩耍,即使和小朋友玩也仅仅是跟在别的孩子后面来回跑动而不能进行任何合作性的游戏;缺乏与他人甚至父母亲之间的目光对视,通常不怕陌生人。
  孤独症儿童给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刻板行为、独特的兴趣和惊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患儿一般都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双手舞动、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特别迷恋某些东西尤其是圆形物体如电风扇和汽车轮子、爱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固定的歌等等。往往在某一段时间有某几种刻板行为,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在生活方面也表现为顽强的拒绝改变,例如坚决拒绝某些食物,固定坐在某一位置进食,坚持只在家里上厕所等。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甚至记忆力惊人,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例如年代、汽车牌照、地图形状、英文单词、很久以前去过的地方等等。美国电影《雨人》中的哥哥就是一个典型。
  此外多数患孤独症的孩子还存在感觉异常,包括对某些声音的特别恐惧或喜好,有些表现为对某些视觉图像的恐惧,不喜欢被人拥抱,痛觉迟钝。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孤独症患儿较为明显,常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孤独症患儿中均可以看到,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11.施虐狂与受虐狂
  有一对夫妇,丈夫经常破口大骂和殴打妻子,撕扯头发,拧大腿,甚至还用烟头烫,使其妻子浑身伤痕累累。每次打骂完以后,男方就表现出心满意足、浑身舒适惬意的样子。而女方也很奇怪,不象其他受虐待的妇女那样大哭大闹,或向法院、亲友和邻居哭诉告状,反而抚着伤痕对关心她的人说:〃两口子过日子,打是亲,骂是爱嘛。〃事实上,这对夫妻是两个性变态人格者,丈夫是虐待狂,妻子是受虐狂。
  虐待狂也称施虐淫,是指通过对异性施以精神和肉体折磨,造成对方痛苦来满足自己性欲的一种性变态行为;受虐狂则与虐待狂的表现相反,是指通过受到异性的折磨造成痛苦与屈辱来满足自己的性欲,异性的虐待使他(或她)在痛苦中获得性快感。受虐狂以女性较为多见。虐待狂常与受虐狂联系在一起。有些男女如前述那对夫妇各自充当一种角色,互相满足;还有的人自己身上就有这两种变态性心理和行为倾向,常轮流交替充当两种角色,以体验两种方式带来的性快感。
  虐待狂者可以通过责骂、侮辱、恐吓等方式只造成对方精神上的痛苦、恐惧、害怕、屈辱和求饶来获得满足与快感,不一定造成肉体痛苦。他们所使用的暴力可以是造成轻微疼痛或无损伤的调戏动作,也可是极为残暴的甚至是导致死亡的伤害行为,例如鞭抽、牙咬、手拧、脚踢、针扎、火烙、刀割等等。习惯于以残暴手段来满足性快感的虐待狂者往往不易控制自己的冲动,因而极易造成对方严重受伤。在某些情况下,严重的虐待狂冲动会导致强奸、凶杀等暴力犯罪。而受虐狂所受痛苦也可以是从不造成伤害的、非暴力的凌辱、恐吓到残酷的殴打、拳击,刀伤等等。大多数受虐狂者尚能控制受虐待时的情境,在自己严重受伤之前结束被凌辱和伤害的行为。那些交替扮演两种角色的人则既凌辱、伤害他人,又接受他人的凌辱和伤害。
  对虐待狂和受虐狂的形成原因目前有多种不同解释。关于虐待狂的形成,专家们认为与这样几种因素有关:
  一是可能与童年生活经验有关。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中的某些因素,使儿童从小形成对性关系的错误认知定势。有个男性虐待狂在6岁时无意窥见父母在卧室里的性生活,父母的翻滚、挣扎、撕扯和气喘吁吁使他大惑不解。年纪大些的伙伴告诉他:你别看他们很痛苦,那可是人生最快乐的事。进入青春期后,他从小说、影视节目中看到一些男女边撕打和啃咬边作爱的描写,更唤起了童年的记忆,这种认知与态度定势终于发展为虐待狂,恋爱期间对女友就有过几次伤害,当时女友认为是失手而不在意。婚后他更是屡屡虐待伤害妻子。
  二是出于对权威的反抗和对挫折的自我防卫。有的人在个人生活经历中受到过他人的欺凌打击,尤其是遭受过异性的拒绝、侮辱,因而形成强烈的报复与反抗心理,借在异性身上施虐而显示自己的力量与征服,从中获得快感。
  三是出于对过度自卑感的补偿。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A.Adler)曾指出,人们通过追求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自卑感。有些人对自己个人能力、生理素质、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缺陷不安,深感自卑,因而对异性实施伤害,以发泄被压抑的性本能和心理紧张,在控制和伤害异性的过程中自己的优越感似乎得到显现与证明。
  受虐狂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童年经验和性意识的混乱造成的,如认为受异性虐待至痛苦是性爱的必然内容;其次是自责自罪感的表现。有的人认为自己对不起异性,产生内疚和罪恶感,从而甘愿接受异性的凌辱以表示在痛苦中对异性的服从和自罚,并与性冲动结合起来,形成受虐狂倾向。有的女性由于子宫病变,不得不动手术摘除子宫,于是产生自责自罪感,把手术当作对自己〃无能〃或〃造孽〃的惩罚,以至形成受虐狂人格;再次是由于担心被异性拒绝或抛弃,因而产生孤独感、恐惧感,进而形成性变态心理,希望通过接受异性的凌辱与伤害来表示自己接受对方的爱。
  由于虐待狂和受虐狂的变态行为常造成伤害,触犯社会道德和法律。所以加强法制教育,使这些人明确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暂时抑制与虐待相联系的性冲动。但更重要的是重视童年教育和家庭环境影响,家里成人在幼儿面前言行举止要检点,防止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