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纯粹人格-黑格尔 苏宁-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倍。

    此外,这个时期的黑格尔,还通过他的哲学演讲来发展他的体系的各个部门。除《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哲学全书》和《自然法和国家学》以外,他还多次讲授《自然哲学》(或《实用物理学和自然哲学》)

    ,论述主观精神的《人类学和心理学》,论述客观精神的最后环节的《历史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等等,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和成果。这种情况下,黑格尔意识到要按他原来设想的“扩大了的计划”

    在“外在编排”上来完成他的“科学体系”

    ,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在黑格尔有生之年很难完成精神哲学各个领域都必须以专著来处理这样的巨大的工作量了。他取消了《精神现象学》附加的“科学体系第一部分”

    这个说法。

    然而他的真正意义,并不是要取消或废除《精神现象学》之作为科学体系第一部分的地位,而仅仅是取消原先设计的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外在编排”。

    二、体系的三个部分

    综上所述,从1800年起,黑格尔就开始形成了哲学体系划分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思想。从1803年夏季起,他就着手撰写一部包括这三个部分的表述其哲学体系的著作。

    在撰写过程中,一个主要的思想成熟了,这

 54

    “一个自己回到自己的圆圈”——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构成94

    就是:真理的存在要素是在思维和存在或主体和客体相同一的纯概念之中。而真理只有作为这样的概念的体系才是现实的。因此,纯概念之为意识和存在或主体和客体的同一乃是他的哲学的根本原则,没有这个原则就没有他的作为思辨哲学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而没有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也就不可能有哲学的两种实在科学,即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那么,怎么来证明这条原则呢,黑格尔没走康德、休谟、谢林等人的老路,而是从人类的意识或知识的历史发展中去研究概念的发生,并从概念的这种历史发生的必然性去证明它的真理性。

    黑格尔那里,纯概念既是主观思维的核心和命脉,又是客观对象的核心和命脉,它是一切知识中最高的知识,他称之为绝对知识,也就是“绝对理念”。纯概念是意识从低级到高级的长期发展的结果。意识从低级的感性意识到产生纯概念的过程,黑格尔称之为的经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识既异化自身为对象又扬弃异化使对象回到自身,从而实现它自身的辩证运动。因此,纯概念是意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的结果,就是说它是意识所经历的主客关系的一切实践的和认识的形式及其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它的发生和形成是以意识所经历的实践和认识的一切形式的发展过程为前提和基础的。另一方面,纯概念不止是作为意识发展的结果,它还是意识作为主体对其发展过程的“回忆”的结果。所谓“回忆”就是“提纯”

    :去其经验的杂质,使它们以纯粹的形式呈现,即作为纯概念出现。在意识的经验系统中,精神真理是以精神现象的形式出现的;在纯概念的逻辑系统时,精

 55

    05黑格尔:纯粹人格

    神真理则以概念的形式出现。这就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绝对理念的内在涵意。

    绝对理念是黑格尔的体系的基础。绝对理念在自己异化为自然界以前是以纯逻辑本质的形式发展的。然后它把自己异化为自然界,又从自然界返回自身。因此,他的哲学体系分为三部分:精神现象学——理念的提出:逻辑学——理念的成熟;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理念的运用。精神哲学又分为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

    主观精神包括人类学、现象学、心理学;客观精神包括法、道德和伦理学;最后进入绝对精神,这就是关于艺术、宗教和哲学史的学说。在黑格尔一生的著作中,《精神现象学》论述第一部分;《逻辑学》、《小逻辑》论述第二部分;《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讲演录》等论述第三部分。

    《精神现象学》是引导个体意识到达哲学大门的一把梯子,是哲学体系的导言;是黑格尔哲学的纲领性作品。这里所拟定的纲领,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结构中得到了确定,并在他今后的著作中得到了完成。

    《逻辑学》则是对于意识的经验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作为支配意识发展过程的内在本质的纯概念本身的研究;《自然哲学》是对于作为应用逻辑学的原理于意识或精神的前提的自然的研究;《精神哲学》则是对于意识或精神本身的研究。

    它们共同构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本身。

    由于对意识从低级的感性意识到产生纯概念的经验发展过程的研究和阐明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一个系统的全体,因

 56

    “一个自己回到自己的圆圈”——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构成15

    而作为哲学体系导言的精神现象学就不同于通常著作和导言,而同时还构成了整个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

    关于这一点。

    黑格尔在1827年《哲学全书》第二版中说:“在我的《精神现象学》一书里,我是采取这样的进程,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直接意识开始,进而从直接意识的辩证进展逐步发展以达到哲学的观点,完全从意识辩证进展的过程去指出达到哲学观点的必然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黑格尔之所以把《精神现象学》当作整个哲学体系的导言和第一部分,正是由于他把精神现象学看作是他的逻辑学以及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前提,认为它们有着前提和结果的关系。

    “逻辑以显现着的精神的科学为前提,这种科学包含并指明纯粹的知识这种立场的必然性及其一般间接性。”

    三、体系是一个圆圈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俨然是一个圆圈,它在开端时所采取的直接观点,即成为最后的结论。

    当哲学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到自身之时。

    “所以哲学上的起点,只是就研究哲学的主体的方便而言,才可以这样说,至于哲学本身,则无所谓起点”。按照这个著名的观点,哲学圆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哲学的开端。

    正因为这样,《精神现象学》是其哲学体系的开端,同时也是哲学体系中的一环。

    这就是《精神现象学》在体系中的双重地位。这也正是黑格尔哲学体系是圆圈的思想的必然结果。

 57

    25黑格尔:纯粹人格

    在确定了《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第一环之后,我们要弄清楚的,第二环是什么呢?随之而来的第二环当然就是逻辑学。这是因为精神现象学作为哲学体系的导言,直接来说,就是作为逻辑学的导言。精神现象学只把一种纯概念作为精神现象来描述,而不研究它们自身,只有逻辑学才把纯概念自身作为专门系统研究的唯一对象。

    在黑格尔看来,逻辑学负有向一切其他哲学学科提供最一般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原则的使命。

    逻辑学体系建立的必然后果就是它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自然和精神的各个领域,就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各个分支部门的建立。

    这就构成黑格尔哲学体系逻辑构成的第三环,即最后的一环。

    综上所述,正如贺麟先生所指出的那样,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构成是这样的:以《精神现象学》为全体系的导言,为第一环;以逻辑学为第二环;以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为逻辑学的应用和发挥,统称“应用逻辑学”

    ,为第三环。

    “就整个哲学体系来说,‘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应用逻辑学’构成一个大圆圈”。

    具体说来,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精神现象学论述从原始的精神现象到绝对精神,从感性知识到绝对知识的进程,可以说是从现象求本质,是精神对自身认识的开始的阶段;逻辑学论述精神对自身的本质的认识,即论述纯粹本质性,对本质、普遍、概念、真理自身的本性的科学认识,是精神对自身认识的深入的阶段;作为应用逻辑学的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及其各部门,则是把逻辑学的普遍原理、规律用于自然

 58

    “一个自己回到自己的圆圈”——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构成35

    和精神的各个领域,以发现以自然和精神的特殊形式出现的逻辑形式,使普遍和特殊、概念和经验达到统一,从而建立起哲学中最高、最具体、最困难的科学——关于人的精神、本质和自由的哲学,即精神哲学。

    一个真实的哲学体系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过程。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形成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最有价值的范例。

    关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恩格斯的看法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刻的总结。他说:

    尽管黑格尔身上充满了矛盾,“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妨碍黑体尔体系包括了以前的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巨大领域,而且没有妨碍它在这一领域中发展了现在还令人惊奇的丰富思想。精神现象学(也可以叫做同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各个发展阶段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作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过的各个阶段的缩影)

    、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当然,由于‘体系’的需要,他在这里常常不得不求救于强制性的

 59

    45黑格尔:纯粹人格

    结构,这些结构直到现在还引起他们渺小的敌人如此可怕的感觉,这些结构仅仅是他们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在一切哲学家看来,正是‘体系’是暂时性的东西,因为体系产生于人和精神的永恒的需要,即克服一切矛盾的需要。

    但是,假定一切矛盾都一下子永远消除了,那末我们就会达到所谓绝对真理,世界历史就会终结,而历史是一定要继续发展下去的,虽然它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不可解决的矛盾。……这样给哲学家提出任务,无非就是要求一个哲学家完成那只有全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才能完成的事情。“

    ①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3页。

 60

    逻辑学——自由的学问luojixue——ziyoudexuewen

    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这是绝妙的。还有一点: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

    ——列宁

    由于拿破仑的军队侵占了耶拿,大学停课了。黑格尔在《班堡报》当了一段时间的记者之后,来到纽伦堡中学任校长。

    继《精神现象学》之后,黑格尔又花了近十年的时间研究逻

 61

    65黑格尔:纯粹人格

    辑学。

    黑格尔的逻辑学著作有《大逻辑》和《小逻辑》两部。

    大体上讲,《小逻辑》是《大逻辑》的缩写。

    我们知道,逻辑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第二环”

    ,中坚力量。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典型地体现,同时又最富于辩证法。

    如果说《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的自我发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纯概念”

    、“纯概念”的自我发展、自我认识过程的描述。黑格尔从彻底的唯心主义出发,否认有独立于思想概念之外的客观物质世界,他认为“纯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纯概念”

    的表现和“自我实现”

    ;因此,逻辑学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灵魂”

    ,后二者是逻辑学的“应用”

    ,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最唯心的”。

    然而,黑格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广泛而又深入地研究了社会历史领域和自然界的许多重要方面,客观物质世界的许多真实情况都反映在他的思想和著作中。对整个社会历史领域,“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一领域的发展线索”。

    ①

    对法国大革命,他热情赞扬道: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5页。

 62

    逻辑学——自由的学问75

    代。人的精神已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的世界决裂……。事实上,精神从来没有停止不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可是这种逐渐的、并未改变整个面貌的颓毁败坏,突然为日出的中断,升起的太阳犹如闪电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象。

    黑格尔把这种渐变的“突然中断”

    ,称为“质的飞跃”。

    “从这里可以看出,黑格尔深刻地察觉到了他所处的时代的辩证法。他的哲学中关于发展的思想,关于‘突然的质变’的思想,实际上依据了法国革命时代的历史辩证法,他终生都认为,革命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关于自然科学,他在《大逻辑》中所引材料之丰富,足见他是很有研究的。康德的太阳系起源的假说、法国生物学家毕丰的关于物界变异性的揣测;德国胚胎学沃尔夫的进化论思想等这一时期以来自然科学成果,和社会历史现象一样,都成了黑格尔概括的对象。

    因此,黑格尔的逻辑范畴不是一个空洞的外壳,而是充满了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中新辩证法的客观内容的。正如马克思所说:“黑格尔常常在思辨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列宁所说的“唯物主义最多”

    ,就是指这种“对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但是,应该看到,黑格尔对这些所做的解释又是唯心主义的,因此,黑格尔的逻辑学终究是一部“最唯心”的著作。

    我们知道《精神现象学》是研究作为显现着的(现象学的)精神的意识,怎样在自己的道路上摆脱了自己的直接性

 63

    85黑格尔:纯粹人格

    和同外界的衔接性,怎样成为纯粹知识,成为那些构成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基础的纯粹本质的知识。黑格尔把《精神现象学》作为逻辑学的起点,所以黑格尔《逻辑学》的内容是纯粹的思想,思维着自己本质的精神。

    黑格尔是这样说的:“因此,我们应把逻辑学理解为纯理性的体系,理解为纯思维的王国。这个王国就是赤裸裸的自在自为的真理本身。因此人们可以说,这个内容就是对上帝的阐述,阐述上帝在创造自然界和一个有限精神以前他自己的永恒的本质的情况。”

    这就是说,黑格尔逻辑学是摆脱一切感性具体性和摆脱同对象世界一切联系的单纯的本质的研究。

    《精神现象学》是引导个体意识进入哲学大门的一把梯子,那么,对于意识的经验发展的最后阶段、结果,《逻辑学》就是对于作为支配意识发展过程的内在本质的纯概念本身的研究。它所留意的是与现实相分离的、绝对的、纯粹的知识,它既是逻辑理念自身的辩证的运动,又是对这一运动的自我认识。

    这样一来,黑格尔逻辑中内容与方法的矛盾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的逻辑学是“最唯心”的,而它所包含的辩证法的客观内容又“最多”。

    一、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辩证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指出: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把黑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要归结为逻辑学的影响,最重要一点,就是辩证法的影响。

 64

    逻辑学——自由的学问95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逻辑学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法)的统一,是这四者统一而为一门新的学科,它是哲学一切实在的、具体的逻辑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因为方法不是别的,正是全体的结构之展示在它自己的纯煽动本质性里”

    (黑格尔)。

    A。

    黑格尔辩证法,是在总结欧洲哲学史中的辩证思想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促进下形成的。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其代表人物“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断言,一切都在运动,对立双方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亚里士多德也是古希腊辩证法思想的杰出代表,他表述了关于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思想,关于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思想,用列宁的话来说,都是“辩证法的活的萌芽和探索”。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三百年间,辩证法的思想在发展着。但整个来说,还是形而上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动摇了僵死的形而上学观点,论证了自然发展的辩证法,这才为人们提供了系统地、自觉地阐述辩证法的可能。黑格尔就是在这一自然科学新成就的条件下,“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①的哲学家。

    辩证法的一切基本特征在黑格尔哲学里都第一次得到了自觉的、系统的表述。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3页。

 65

    06黑格尔:纯粹人格

    例如量变转化为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