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以及以山
水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等。
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然
环境,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原料、动力,
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但是,人类活动又在同时影响着自然环境
和自然资源,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需求和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已经
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土地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的自然综合体,它由气候、地质、地形、水文、
植被、土壤等多种要素所影响构成,是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地资源通常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滩涂、沼泽、湖泊等,它是宝贵的自
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场所。
耕地:作物、蔬菜、花卉、苗木等种植用地的总称,包括种植作物的土
地、休闲地、新开荒地、近期抛荒的土地等。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约占全球陆
地总面积的 1/10。由于全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土地使用不合理等原因,
耕地面积仍在继续缩小。
林地:以林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包括成片的原始林和人工林。主要分布
在热带雨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以及中、低纬度山区。温暖湿润的中纬度
平原地区,多已被开垦为耕地。
草地:植被由禾草或类似禾草的植物构成,是各类草原、草甸、稀树干
草原等的泛称。主要分布在各大陆内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是天然动物王国
和牧区。
沼泽:地面长期潮湿并多有泥炭堆积的洼地,生长着喜湿植物。形成原
因可能以江、河、湖、海浅水中分淤塞而成,也可能为洼地或冻土带地下水
长期聚集而成。多生长苔藓、灌木丛,也有的地方生长小乔木或森林。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的作用
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资料:森林为工业提供大量木材和多种原材料,为人
类提供食品,为动物提供饲料。
净化空气:森林有多方面净化空气的功能。首先它保持了大气中氧和二
氧化碳(CO2)平衡。森林是氧气的主要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它使得
由于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得到平衡。其次,
森林可以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它不仅能阻挡有害气体,而且能过滤
和吸收有害气体;再次,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森林能阻挡、过滤、吸收
放射性物质;第四,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森林能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
灰尘。还能固定地面上的尘土;第五,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树木可以分泌挥
发性物质,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的作用。
净化污水:森林使流过的水中的溶解物质含量大大减少,使水中细菌的
数量大大减少。
降低噪声:树木浓密的枝叶使声波不定向反射或将声波吸收,使噪声大
大降低。
调节气候:森林对温度、湿度、风力都有调节作用。大面积的森林能调
节大范围甚至全球的气候。小面积的林带也能起到降温、增湿及净化空气的
作用。
保持水土:森林树冠可以滞留降水而避免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并积蓄雨
水。树木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吸收水分。落叶、枯枝也能吸收相当数量的水
分,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农田:森林和防护林带能减轻风、旱、涝等灾害。林带可以使风速
大大降低,水分挥发量随之减小,湿度相对增大。
此外,森林还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促使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
用。
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历史上,地球陆地的 2/3 曾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自然的和人为
的原因,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现在世界森林面积约有 28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
约为 22%。世界森林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
区、北美洲和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区等。
水资源
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水圈是水体(液态和固态)所覆盖的地球空间。范围上自大气对流层顶
部,下到深层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
以及生物体内的水等。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储量为 13.86 亿立方千米,大部
分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和土壤中;部分以固态
形式成为极地的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水分;小部分以水汽存在于大气
中。
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通常水资源仅指淡水资源,因为淡水资源更经常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
生活和生产。全球淡水总储量约为 0.35 亿立方千米,其中冰川占去淡水资源
的 70%,而人类经常利用的淡水多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这
些只占淡水总储量的 0.3%左右。这少量的淡水资源,在地理分布上很不均
衡,一般降水较多的地区淡水资源较丰富,干旱地区淡水资源则较贫乏。同
时,淡水资源在一年内季节分配上也很不均匀,特别是在干湿季交替明显的
地区和四季分明的季风地区,干季和冬季一般降水量很少。人类已逐渐认识
到淡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
据统计,世界上约有 60%的地区供水不足,有些干旱地区更是严重缺
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修筑山塘水库等水利工程,是调
节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拦蓄洪水,免得白白流入海洋,以便缺水时期
使用。跨流域调水,以丰补欠,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措施。此外,要大力
防治水体污染,做好工业废水处理,进行科学灌溉,节约生活用水,使宝贵
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
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聚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时,便成为矿
产。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的数量是有
限的,随着人类不断地开采利用,有些矿产可能会短缺甚至枯竭。
世界上广泛应用的矿产资源有 80 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有铁、铜、铝土、
锌、镍、磷酸盐、铅、锡、锰、黄金、石油等。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一个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开
发利用程度,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开
采和消费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开采大部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的
大部分却在发达国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矿产资源的分布是
不平衡的,目前已知情况是世界上 80 多种矿产资源中大部分分布在发展中国
家;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被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所占
有,迫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首先要认识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爱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资
源。其次,为了牟取暴利,发达国家对矿产资源采取掠夺式开采,把发展中
国家变成单一矿产品出口国,形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应坚决制止破坏性
开采。第三,解决好贫矿的利用问题,加强伴生矿的全面开发利用等。
积极开发新能源
新能源是近年来才被人类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等。
而把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称为常规能源,因为这些能源已被人类大规
模使用多年。
核能:原子核反应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核电站最常用的核燃料是铀。现
在世界上已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核电站,核电站总数超过 400 座。发
电能力增加很快,在世界能源总量中已占 6%。法国核能发电量已占全国总
发电量的 70%,在世界上核能发电量比重最大。世界上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
家是美国,其次是法国、俄罗斯、日本等。我国在浙江海盐县兴建了秦山核
电站,在广东深圳兴建了大亚湾核电站。
世界上铀矿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和
中国。
太阳能: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并且是取之不尽的。
如果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太阳能利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现在许多国家都在
进行实验和探索,日本已拥有几百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美国和澳大利亚已建
造大型太阳能发电站,我国也开展了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
多方面的应用。
沼气:一种有机物质发酵后产生的可燃烧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这
是一种制取比较容易、投资少、收益快的能源,特别适合在广大农村使用。
农村中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便,都是制取沼气的理想原料,
制取沼气后的残渣依然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可以常年不
断制取沼气,基本上可以解决生活用能源的供应。在严寒的北方,沼气利用
的时间较短。
世界上的民族与人口分布
亚洲民族
朝鲜人
这主要是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居民。据 1980 年统计,共有 5600 多万人,
其中北半部有 1700 多万人,南半部有 3900 多万人。人种属蒙古东亚类型。
由历史上很多不同来源的民族成分所构成。使用朝鲜语,语言系属尚未定。
多数学者认为属阿尔泰语系,语法结构与满语、蒙古语相近,但其本词汇却
与这些语言没有确实的音位对应关系。朝鲜语可能吸收了不同来源的语言成
分,其中汉语对其影响较大。4~6 世纪,朝鲜人接受大乘佛教,后传入中国
儒家思想,18 世纪后部分人信奉西方基督教。
喀尔喀蒙古人
这是主要居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据 1978 年统计,共有 127 万人。
人种属蒙古人种北方类型,与中国蒙古族同源。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现使用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词汇中大量借用俄语单词。
该民族信仰喇嘛教,流行萨满教。
日本人
即东亚日本国的基本居民,自称“大和民族”。据 1982 年统计,共有
1.8 亿人,占日本国总人口的 99%。人种属蒙古东亚类型。使用日本语,该
语言为国语,语言系属尚未定。多数学者认为属阿尔泰语系,受汉语影响极
大。信仰比较普遍,流行多种宗教,而以大乘佛教为主。原有的神道教很普
及,明治维新后定神道教为国教,全国各地建有神社。其民族来源,尚无定
论,多数学者认为,原有民族和大批移民构成了大和民族的基础。日本人现
分布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的,约有 200 多万。
印度尼西亚人
即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的基本居民。据 1981 年统计,总共约 1.5 亿,包括
100 多个民族。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马来人及其他族人。绝
大多数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民族语言有 100 多种,在马来语基础上形成了
统一的印度尼西亚语,该语为国语。约 90%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其他则接受
基督教、印度教。印度尼西亚人的民族成分、人种类型、语言和宗教十分复
杂。因受移民浪潮、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很独特的特征。
印度斯坦人
这是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
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和比哈尔邦。据 1978 年统计,总共约 1.805 亿人。
中国史籍称之为“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人种属欧罗
巴人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一般认为,是公元前 14 世纪左右
迁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与当地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故有“雅利安达
罗毗荼”之称。印度斯坦人信仰印度教,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公元前 7 世
纪,形成婆罗门教,把社会成员分为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
陀罗)和贱民。公元前6~5 世纪佛教形成后,居民多信佛教,一直延续至今。
波斯人
这主要是居住在伊朗的民族。据 1978 年统计,约有 1600 万人。属欧罗
巴人种南支。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使用波斯语,吸收阿拉伯语相当多。
古代曾创波斯楔形文字,7 世纪后改用阿拉伯字母。信奉伊斯兰教,多属会
叶派。另有 30 万波斯人分布于阿富汗、伊拉克、俄罗斯等国。
沙特阿拉伯人
一指沙特阿拉伯的主体民族,一指西亚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人。据 1980
年统计,属于西亚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人约有 896 万,分布在阿拉伯半岛、
红海、波斯湾沿海及岛屿。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少数混有尼格罗
人种特征。通用阿拉伯语言,属闪含语系闪语族。自中世纪运入非洲奴隶,
到 1962 年才废除奴隶制度,故部分地区有大量讲阿拉伯语、信伊斯兰教的非
洲黑人。其成员多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部分游牧或半游牧民,依然存留
着部落结构和宗法制的残余。
犹太人
古称“希伯来人”或“以色列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闪米特
人的一支。据 1980 年统计,共约 1500 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600 万)、
以色列(310 万)、前苏联(210 万)、欧洲及其他地区(380 万)。犹太人
以希伯来语为国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美国犹太人通用英语,其他地区犹
太人也懂本区语言。19 世纪以前,犹太人流散于世界各地,由于彼此隔绝,
形成了三大支系,即阿什肯纳兹人、赛法丁人和东方人。他们在社会文化、
宗教礼仪、生活习俗上均有差别。多数信奉犹太教,部分人改信基督教。1948
年 5 月,在英、美等国支持下,部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目前
人口为 300 多万。
非洲民族
埃及人
埃及人亦称“埃及阿拉伯人”,是生活在北非埃及的主要民族,集中于
埃及尼罗河流域。据 1978 年统计,约有 3915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98%。
埃及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使用阿拉伯语,属闪
含语系闪米特语族。埃及历史悠久,经历无数次争战,有马其顿人、喜克索
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相继进入埃及并融合、形成现代埃
及人。1922 年,埃及人反对殖民主义取得胜利,独立建国。
库希特人
这是分布在东非地区和非洲之角的居民群体。据 1978 年统计,共有 1950
万人。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到苏丹、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均
有数量不等的分布。库希特人之称,出于犹太经典《旧约全书·创世纪》,
意即挪亚次子含之长子——“库希(Cush)的子孙”,该族属埃塞俄比亚人
种,具有欧罗巴人和尼格罗人的共同特征。按地域,库希特人可分北、中、
东、南四大支。中支、南支从事农业,中支受安哈拉文化影响,多信基督教,
属科普特教派;南支多保持传统自然崇拜。北支、东支以畜牧为主,受阿拉
伯文化影响,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摩尔人
这是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西部地区的居民群体。摩尔人这一名称,是西欧
西班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据 1978 年估计,约有 300 万人。摩尔人属柏
柏尔人、阿拉伯人、黑人的混合后裔,分布在西非广大地区,主要是毛里塔
尼亚、西撒哈拉、摩洛哥、马里、塞内加尔和冈比亚等国和地区。使用阿拉
伯语哈桑方言,上层社会则通用法语。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占大多数。
巴吉尔米人
这是居住在非洲中部的民族。其中 110 万在乍得南部,12.5 万在苏丹,
11 万在中非,0.5 万在喀麦隆,共计 134 万人。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使
用巴吉尔米语,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16 世纪初,巴吉尔米
人在乍得湖东南地区建立了巴吉尔米王国。
索马里人
这是东北非索马里共和国的主体民族。据 1979 年统计,约共 435 万人,
占全国人口的 98%。另有部分人分布在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50 万)、肯
尼亚东北部(32 万)、吉布提(12 万)。人种属埃塞俄比亚人种,使用索马
里语,属闪含语系库西特语族东支。1973 年改用拉丁文字。索马里人多数信
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内陆山地及丛林地带的居民,则大多保持原始宗教
和祖先崇拜。
坦桑尼亚人
这是东非坦桑尼亚共和国居民。据 1985 年统计,约共 2110 万人。其种
族、民族和语言成分极为复杂,包括 120 个民族成分,使用 102 种语言,班
图尼格罗人占 94%。语言有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贝
努埃—刚果语支、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东苏丹语支、闪含
语系库希特语族等。有 40%的人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30%的人信奉天主教
和基督教,30%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基库尤人
亦称“阿基库尤人”,是东非肯尼亚民族之一。据 1978 年统计,共有
315 万人,是全国的主要民族。基库尤人历史悠久,因 19 世纪末受英国统治,
人口大为减少。现主要集中在内罗毕地区和中央高原地带,在肯尼亚政治和
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族属尼格罗人种班图类型,使用基库尤语,属
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北班图语群。用拉丁字母拼写文字。多信原始宗教,
少数信基督教和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