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北班图语群。用拉丁字母拼写文字。多信原始宗教,
少数信基督教和天主教。
班图尼格罗人
亦称“班图人”,分布于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 22 个国家,是当前非洲最
大的民族集团。属尼格罗人种支系,据 1978 年统计,共 1.3211 亿人,约占
非洲人口 32%。主要生活在刚果盆地、大湖地区、赞比西河和波波河流域。
其中人口在 100 万以上的民族有 40 个;500 万以上的有 9 个。语言属尼日尔
—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贝努埃—刚果语支,自成一大语群。
共有西北班图、东北班图、刚果班图、中央班图、东班图、西班图和东南班
图 7 支。大多信奉传统的自然宗教,沿海地区则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信奉基
督教。
班本杜人
这是西南非洲安哥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宽扎河流域。据 1978
年统计,共有 150 人。属尼格罗人种班图类型。使用班本杜语,属尼日尔—
科尔凡语系,刚果班图语群。该民族保持原始宗教信仰,部分人则信奉基督
教。17 世纪,班图人已掌握炼铁、织布技术。后遭葡萄牙人入侵,直至 1975
年方取得独立。
阿非利坎人
亦称“布尔人”,是荷兰后裔南非白人。据 1980 年统计,总共约有 230
万人,占南非白人总数的 57%,属于一个新兴的民族。19 世纪下半叶,开始
形成自己的语言,即南非荷兰语,其中夹杂了英、德、法、伊桑、马来、班
图等语词汇。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意识,自称“阿非利坎人”,
意为非洲人。信奉基督教。
欧洲民族
希腊人
这是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人口中占多数的民族。据 1978 年统计,约有
894 万人。人种属欧罗巴地中海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使用希腊语,
属印欧语系希腊语族。文字分古希腊文和新希腊文。希腊人多数信奉东正教,
少数信奉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古希腊人曾在公元前 4 世纪以前,创造过丰富
多彩的古典文化。
意大利人
这是欧洲南部意大利全国人口中占多数的民族。据 1978 年统计,总共为
5540 万人。属欧罗巴人种阿尔卑斯类型和地中海类型。使用意大利语,为印
欧语系罗曼语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多数人信奉天主教,而基督教新教
的信徒则占少数。罗马境内梵蒂冈为教廷所在地。公元前 8 世纪,意大利中
部拉丁部落兴起,建立罗马城。后融入威尼斯人、利古里亚人、伊特拉斯坎
人等,形成了意大利民族。5~13 世纪,意大利人又同化了东哥特人、拜占
廷人、伦巴德人、法兰克人、阿拉伯人、匈牙利人和诺曼人,形成了统一的
标准语——意大利语。
英格兰人
这是在英国占多数的民族。据 1981 年统计,共有 4645 万人,占全国总
人口的 83%。主要分布在英格兰、威尔士,少数分布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
人种属欧罗巴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使用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其
成员多数信奉基督教新教,也有少数人信奉天主教。英格兰民族由不列颠人
和日尔曼部落群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结合而成。公元前 6~1 世纪同化了原
岛上的土著居民,成为英格兰民族的最早基础。11 世纪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
后,英格兰民族基本形成。其语言以盎格鲁—撒克逊语为基础并吸收大量法
语、拉丁语成分,形成中古英语,成为现代英语的前身。
法兰西人
这是法国的主体民族。据 1978 年统计,约 4400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82.5
%。属欧罗巴人种。主要由高卢人的法兰克人结合而成,并含有阿基坦人、
诺曼人等成分。罗马统治时期,是法兰西民族形成的重要阶段。高卢人在罗
马社会影响下,改用拉丁语,形成古法语基础。5 世纪前后,日尔曼部落群
的法兰克人、西哥特人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到 6 世纪,形成强大的法兰克
王国。9 世纪初,法兰克人被高卢罗马人所同化,放弃了日尔曼语,改用罗
马语。公元 843 年,法兰克王国分裂后,用罗马语的地区成为西法兰克王国,
最后形成法兰西人。法兰西人用拉丁字母拼写文字。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波兰人
这是在东欧波兰占多数的民族。据 1978 年统计,总数 3440 万人。人种
属欧罗巴地中海类型和中欧类型。使用波兰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文
字用拉丁字母拼写。15 世纪以大、小波兰方言为基础形成标准语言。波兰人
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教会对其社会生活、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德意志人
这是中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国。据 1978 年统计,约有 7225 万人,
此外,尚有 1000 多万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前苏联和巴西等国。大多属欧
罗巴人种北欧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使用德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
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书面语言以高地德语为标准。德意志人是由撒克
逊人、法兰克人、巴伐利亚人等日尔曼人互相混合而成的,并吸收有科尔特
人、西斯拉夫人、普鲁士人等成分。9 世纪属法兰克王国,10 世纪,德意志
作为族名开始出现,1871 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其居民多数信奉基督教
新教路德宗,部分信奉天主教。
俄罗斯人
这是俄罗斯主要民族。“俄罗斯”一词,来源于古代斯拉夫部落名。据
1979 年统计,总共约 7200 万人,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人种
属欧罗巴东欧类型。使用俄罗斯语,分南北两大方言,以莫斯科方言为标准
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采用斯拉夫字母为文字。东正教影响很大,但
也存有精灵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等传统信仰。
芬兰人
这是北欧民族之一。据 1978 年统计,总共约有 519 万人。居住在芬兰的,
约有 442.5 万人,其余的,则分布在挪威、瑞典、前苏联、德国、美国和加
拿大境内。属乌拉尔人种,是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芬兰人使
用芬兰语,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文字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绝大
多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少数人则信奉东正教。
大洋洲民族
澳大利亚人
这是澳大利亚的主体民族。包括英裔澳大利亚人和原土著居民。原土著
居民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体质同印度达罗毗荼人相似。据 1978 年统
计,有 16 万人。其语言多种,但无文字。崇信原始宗教,部落盛行图腾,音
乐舞蹈则多模仿狩猎活动。英裔澳大利亚人口居多数,据 1978 年统计,约
1170 万人。属欧罗巴人种,通用英语文,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其成员主
要由英国和爱尔兰移民的后裔结合而成。多数信奉基督教,部分信天主教。
新西兰人
亦称“英裔新西兰人”,是新西兰的主体民族。1978 年统计,约有 249
万人。属欧罗巴人种,系由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移民的后裔结合
而成。通用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亦包含大量毛利语借词。多数人
信奉基督教。其祖先于 19 世纪初,开始建立居民点。到 1840 年英国宣布新
西兰为其殖民地时,约有移民 20000 人,后来逐年增多。到 1907 年独立时,
已达 80 万,并形成统一的民族。此后,从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迁来的移民,
大部分人被吸收、同化,部分人仍保持原祖籍国传统,未被同化。
美洲民族
印第安人
这是美洲土著居民。分布在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
印第安语,至今尚无公认的语言分类,有的则有自己文字。继承原始宗教信
仰,盛行萨满教、图腾崇拜、守护神宗拜、太阳崇拜及星辰崇拜。现在多数
则信基督教。
爱斯基摩人
这是亚洲东北角和美洲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据 1978 年统计,约有 9.7
万人。分布在前苏联、美国、加拿大和丹麦。其分支达数十种,均属蒙古人
种北极型。体质特征同北亚人相接近,头发粗黑,皮肤呈浅黄褐色。使用爱
斯基摩语,属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文字包括用拉丁字母拼写和用斯拉夫
字母拼写的两种。
墨西哥人
这是北美洲南部墨西哥居民的总称。据 1982 年统计,共有 7301 万人,
其中一半居住在中部高原。城市人口占 53%。通用西班牙语,属印欧语系罗
曼语族。约有 3000 万人使用印第安语。大多信奉天主教。
智利人
指智利居民,为南美洲民族之一。据 1982 年统计,约有 1127 万人,占
全国人口的 92%。属混血人种,以白人血统为主。通用西班牙语,多数人信
奉天主教。当地土著印第安人,自 16 世纪起受西班牙殖民统治,后与西班牙
人长期混合形成民族。目前居民中,印欧混血人种占 2/3,欧洲人后裔占 1
/3 略弱,其他属蒙古人种。其文化传统主要受西班牙的影响,也不同程度
地受马普切印第安人的影响。
美利坚人
这是美国的主体民族,据 1978 年统计,约 1.71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78.4
%。另有 120 万人居住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从 17 世纪起,以英国移民为
核心,与其他欧洲移民、土著印第安人以及从非洲掳来的黑人长期混合,到
18 世纪下半叶,逐渐形成现代美利坚人。美利坚人以英语为通用语,但同英
国英语在词汇上和语音上已有明显差别。美国英语最流行的是中部和西部方
言,现已构成标准语的基础。美利坚人绝大多数信奉基督教,少数信奉天主
教、东正教和犹太教等。美利坚人信仰不同、语言不同、来源不同,是否已
形成统一的民族,学术界尚有争论。
世界主要城市
东京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距今只有 123 年的历史。在 1868 年正式定都之前,
东京被称做江户。到了 1923 年,江户不幸遭到一次大地震的破坏。1943 年,
经过重建的江户,改称东京。
东京地处日本本州岛东南部,南临辽阔的东京湾,背依富饶的关东平原,
面积 2145.49 平方公里,人口 1168.8 万,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
通讯和情报的中心。政府的各个部门、企业银行、商业大厦、首相官邸、皇
宫及外国使馆等等都集中在这里。
东京的工业非常发达,产值居全国首位。从东京沿东京湾向西到卫星城
横滨,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地带——京滨工业区;向东伸展到卫星城千叶,是
另一个以东京为核心的工业地带。全市有 16 万家大小工厂。
东京还是一个著名的商业城市。银座、新宿、池袋是东京的商业中心,
其中以东京城中央大街为核心的银座,最为繁华。相传,江户时代这里曾建
造过铸银币的作坊,所以就被人们称做“银座”。每天从早到晚,人流和车
辆将 3 公里长的商业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夜幕降临时,这里灯火辉煌,五光
十色,热闹非常。
尽管东京是世界都市中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市内拥有 11 条国有铁
路、12 条私人铁路、10 条地铁路及纵横交错的公共汽车道,还有连接全国各
地的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全国主要的铁路、公路、航空和海上交通线都以
东京为交叉点。但是,由于人口密度过大,达到每平方公里 14503 人,加上
客流量也大得惊人,所以市内交通仍是个困难问题。
东京也是日本的文化中心。全国 400 多所高等院校中有近 200 所在东京,
著名的有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
东京既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又是一个古老的都城,名胜古迹非常之多,
像日本天皇的皇宫、明治神宫、新宿御宛以及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似的东
京塔等等,都吸引着无数游人。另外,离东京约 90 公里、被日本人奉为“圣
岳”的富士山,更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新加坡市
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岛国新加坡,由新加坡岛和附近的 50 多个小岛组
成,首都新加坡市就在全国最大的岛——新加坡岛上。市区面积不到 80 平方
公里,大约占全岛面积的 1/7,却容纳了全国 90%(约 190 多万)的人口。
虽然人口密度如此之高,新加坡市以它的美丽整洁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
称。
早在 13 世纪,新加坡就是一个著名的港口。1824 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二次大战期间又被日本占领,1959 年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邦,1963 年并入马来
西亚,1965 年又退出,正式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国,至今不过 30 多年的历史。
然而今天的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速度举世瞩目,已成为东南亚的工业、贸易、
金融、旅游和交通中心。
炼油业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工业,日产能力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和荷兰鹿
特丹,居世界第三位。电子工业是新加坡的新兴工业,其出口值占电子工业
总产值的 90%以上。另外,“海事工业”(包括造船、修船和建造钻井平台)
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支柱工业,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船舶修造中心和仅次
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海上钻井平台建造中心。
新加坡还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目前已与 117 个国家和
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并把过去的以转口贸易为主改为以本地产品出口为
主。
新加坡现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它与亚洲的香港和东京、欧洲的伦
敦、北美的纽约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格局,成为亚太地区
最大的外汇市场。
新加坡港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有 200 多条航线通过这里,货物吞吐量
在全世界占第二位,仅次于荷兰的鹿特丹港。
新加坡地少人多,既无名山大川,也无名胜古迹,但是,由于它气候宜
人、风景优美、四季如春,加之交通便利,自由港的商品繁多、价格低廉,
所以对游客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客来到新加坡,第一个感觉就是清洁、
宁静,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到处是高大的热带树、翠绿的草坪、盛开的鲜
花,绿荫遍地,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每年大约有二三百万游客到这里
观光游览。
耶路撒冷
在浩翰的地中海东面、巴勒斯坦地区的中部,有一座闻名世界的古城,
这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景仰的圣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和平之城”,面积 158 平方公里,人口约
40 万,市区分布在海拔 790 米的四个小山丘上。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城。公元前 11 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
统一了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并兴建了宫殿、神
庙,这里逐渐成了犹太教的圣地。以后,罗马人占领了圣城,把绝大部分犹
太人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公元 335 年,古罗马皇帝的母亲到此巡游,下令
修建了复活教堂,基督教徒便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地。7 世纪初,伊斯兰教的
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传教,从此,耶路撒冷又成了伊斯兰教的圣地。
正由于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因此,为了争夺这块圣地,历史上曾发
生过多次残酷的征战。耶路撒冷自建城以来,曾 18 次被夷为平地。1947 年,
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城市,由联合国管辖。如今,
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外国使馆的“首都”
耶路撒冷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保留着许多宗教建筑。著名的阿克萨清
真寺、圣石萨赫莱清真寺等等,都是世界建筑史上辉煌的杰作。
如今的耶路撒冷,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位居东部,一些主要的
宗教遗址都在这里。每年,来这儿顶礼膜拜的宗教信徒和参观旅游的人们络
绎不绝。新城地处城市西面,面积比旧城大好几倍,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
荟萃之地。高大的现代化建筑、宽阔的街道、豪华的商场、美丽的公园,无
一不和旧城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是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洲的名城,
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
伊斯坦布尔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窄窄的海峡把全市一分为二:海
峡西岸属欧洲,东岸则属亚洲。两岸之间,一座长达 1560 米的现代化网索大
吊桥雄踞海面。它建于 1973 年,是欧洲第一大吊桥,世界第四大吊桥。桥上
可并行 6 辆汽车,每天通过大桥的车辆达 10 万辆。大桥正中,醒目地画着一
条白线,这便是欧、亚两洲分界的标志。凡是到伊斯坦布尔来旅游的人,都
想乘车通过一次大桥,看看这条分界线,体验一下洲际旅行的乐趣。1988 年,
在离这座大桥 8 海里的地方,又架起了第二座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更便于
欧亚两洲人民的交往。如今,这座美丽的古城已成为举世无双的旅游胜地。
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有着 2600 多年历史的古城,原名君士坦丁堡,曾是拜
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三朝古都。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至今还完
整地保存着,有“历史宝库”之称。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多尔马巴赫
切宫,是一座有着 43 个大厅的庄严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宫内镶金镀银,
富丽堂皇。另外,1462 年建成的托普卡珀皇宫,原为奥斯曼帝国强盛时期 25
位苏丹的寝宫,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历史博物馆,它以收藏稀世珍宝、
历史文物之丰富而闻名于世。特别是宫中珍藏着大量的中国古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