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邮之宝”
1983 年 10 月 19 日,瑞士的华邮收藏家、著名邮商霍康伯用 66800 美元
(当时是 140625 瑞士法郎)买到一枚我国清政府 1897 年发行的《红印花小
一元》邮票。这种存世只有 30 枚左右的珍贵邮票被誉为“华邮之宝”。
霍康伯这枚珍邮票是在苏黎世国际大酒店举行的“保罗·霍克遗集”拍
卖会上买到的。霍克是奥地利著名的华邮收藏家,这枚《红印花小一元》邮
票是他在 1967 年仅用 800 英镑(当时为 2240 美元)买到的。1987 年 3 月 21
日至 28 日,也是在这座超级豪华的酒店举行的高珍菲娜拍卖会上,霍康伯的
这枚珍邮又以 25 万瑞士法郎卖出,买主连同付出 15%的拥金,一共用去
287500 瑞士法郎,按当时的比价为人民币 72 万余元。
这枚珍邮创造了中国邮票的最高售价。由于它超过了日本东京太阳集邮
中心 1973 年以 75000 美元买回的日本 1871 年发行的《龙图倒印五百文》邮
票,而创造亚洲邮票的最高售价,因而也成为世界售价最高的 10 种邮票之
一。
闽西赤色邮票
“中国解放区邮票”在全国解放后,消除了过去在集邮界“不敢露面”
的困难,堂而皇之地被请进了革命博物馆,极大地开阔了集邮家的视野,也
引出许多传奇故事,这里讲的正是一宗罕见“区票”的故事。
1940 年冬天,福建省永定县赤树坪村的张姓农民在翻修宗祠时发现了一
个纸包,内有当年天德乡苏维埃政权使用的文件、印章、旗帜、信函、邮票。
在场农民决定烧掉这批东西,以免落入敌人之手给村民带来麻烦。其中一个
名叫张暧祥的年轻农民觉得烧了东西对不起共产党,便悄悄从中取出一卷邮
票,拿回家去收藏起来。一天,他偶然取出一大张邮票欣赏,看后顺手夹在
一本旧书中,事后也就忘记了。当时国民党正四处追剿共产党游击队,张暧
祥的父亲怕因邮票引来麻烦,硬是把他保存的那一卷邮票要了去,说是烧掉
了。1958 年,张暧祥听说县里要办革命文物展览,就翻箱倒柜,找到那张夹
在旧书中的邮票交给了永定县有关部门,后来这张邮票藏入了省博物馆。直
到 1985 年,集邮家沈曾华出差福建,偶然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了它,原来它
竟是罕见的一张不全版,面值肆片(当地对铜元单元称谓,当枚讲)36 枚连
张的闽西交通总局 1930 年 12 月发行的赤色邮花邮票。沈曾华为此写了专题
文章在《集邮》和英文《中国集邮》上发表,这才轰动了中外集邮界。
故事至此并未完结,1990 年 1 月,张暧祥的孩子们分家,把一张旧桌子
分给了小儿子,在洗桌子时,意外发现抽屉内底板上用牛皮纸糊盖着一个纸
包,里面藏有两块光洋和 7 张不全版“闽西赤色邮花肆片”邮票共 116 枚。
原来,张暖祥的父亲并没烧掉他硬夺走的那些邮票,而是将其更隐秘地保藏
起来了,老人到死也没和任何人说过此事。张家父子保存的这批闽西赤色邮
票中的两张在邮票边上印有“每大张介百”字样(介为方言,与壹字同义),
为集邮家们弄清了这枚珍邮的版式、整张枚数,提供了实物。据权威人士估
计,这宗邮票现在的总值约达人民币 800 余万元。
对忠贞爱情的报偿
1968 年,郑州国棉四厂的一位纺织女工与一位军人喜结良缘,他们感情
深厚,恩爱甜蜜,可是由于职业的关系,婚后几日,丈夫就归队,从此夫妻
天各一方,只得鸿雁传书,封封信札记录了他们挚热的感情,寄托着他们对
新生活的憧憬。
妻子将要临产了,不能如期探亲的丈夫心急如焚,他跑到军人代办邮所,
买了几枚邮票。在一封记满丈夫一片深情、歉疚、关心的信上,贴上了 1 枚
日后竟成为中国邮票史上珍品邮票的“错版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妻子
看过信之后,像往常一样将它放入她最心爱的盒子中。25 年过去了,虽然几
次搬家,多次清除旧物,可他们谁也舍不得把留作纪念的往来信件丢掉。当
听说这枚邮票值钱时,他们在那捆信中找到了它,然而却总也舍不得将此紧
紧连接着二人爱心的信出售。当他们看到河南省集邮协会、河南省国际信托
拍卖行拟将举办“92 河南省邮票精品拍卖会”的文件后,决定交拍卖会公开
拍卖,底价 20000 元,经过激烈竞争,最后以 32000 元成交。会后人们风趣
地说:“信是爱情的见证,32000 元是对爱情忠贞的报偿。”
误真为伪的珍邮
在集邮界,不乏有邮票“伪品”出现,企图以假乱真。然而,也有将真
品误为“伪品”的。一些治学严谨的集邮家,就往往把他们拿不准的区票放
入另册,轻易不示外人。
我国著名集邮家林崧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1984 年 5 月,著名集邮家刘广实为编辑《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
录》,和其他几位编辑一起去拜访林老,在饱览了林老的珍藏品后,还不满
足,要看林老的全部藏品。林老便说他有一枚战时邮政清河区邮局发行的邮
票,可惜是一枚伪品。刘广实和几位编辑却坚持伪品也要看,林老只好取出
从不肯示人的这枚邮票给众位观看。刘广实等发现,此票与他们在编目录时
见到的中国邮票博物馆藏品中存世仅一枚的清河区五角星图邮票无论从颜
色、图案、纸张、印刷风格等方面均很相似,于是便拿去进行鉴定,认定是
真品,使这枚稀世之宝终于得以“平反”,重见天日。
此后,这枚珍品在林老参展的邮展中屡现风采,为区票在国际邮展中得
奖立下了汗马功劳。
游击队战士与骆驼
在当今邮票中,有的邮票背景非同寻常。自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一直
遭到阿富汗人民的顽强反抗。当时阿富汗游击队发行了 1 枚邮票。其设计者
是阿富汗的一位前王子,邮票图案是一名游击队的战士和一头正在行进中的
骆驼,象征着阿富汗游击队坚韧不拔的反抗侵略者的决心。这枚邮票深受阿
富汗人民的喜爱。但是,由于这枚邮票是游击队发行的,因而受到了阿富汗
当局的禁止。所以真正能够通过实寄的信销票很少,极为珍贵。据传,流落
到国外的仅有 3 枚。
美国报纸透露,流传到国外的 3 枚邮票中的 1 枚,在美国迈阿密以 250
万美元的高价卖给了“国际邮票交换中心”的负责人鲁索。
特殊的错票
1958 年,利比里亚总统杜布曼准备访问瑞典。利比里亚为此发行了 1 枚
纪念邮票,画面左侧为利比里亚的国徽,正中是瑞典国旗,右侧是瑞典王室
的徽记,下方是瑞典王宫,还有“杜布曼总统访问瑞典”字样,可是,杜布
曼后来并没有到瑞典去。
1960 年,墨西哥总统马蒂奥斯计划访问玻利维亚。玻利维亚发行了一套
3 枚纪念邮票,画面均为两国的国旗和两国总统的头像,然而,这次出访也
没有成为现实。
1960 年,多哥发行了一套 4 枚纪念邮票,以纪念这年 5 月在巴黎召开的
美、英、法、苏四国首脑会议。画面为四国国旗和地球,但是这次会议却未
能召开。
中非是非洲的一个内陆国,政府计划建造一条从首都班吉通往邻国喀麦
隆港口城市杜阿拉的铁路。1963 年,中非发行了 1 枚小全张,由 4 枚邮票组
成,画面为行驶在这条未来铁路上的现代化机车,可是到目前为止,这条铁
路还仅留在图纸上。
第 10 届世界柔道锦标赛原准备于 1977 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西
班牙为此发行了 1 枚纪念邮票,画面为两个柔道运动员,可是,这次锦标赛
并没有如期举行。
美国人的第一张错体票
1994 年 3 月,美国邮政局发行了一套纪念美国西部英雄的邮票。这套邮
票中的牧马英雄比尔·皮克特肖像却错印成了皮克特哥哥的照片。这枚错体
邮票成了美国 147 年邮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错体邮票。
美国邮政局发觉后便宣布收回这批邮票,待重新印刷后再发行。可是有
的邮局在接到通知前便售出了这套错体邮票。本德市一家邮政局已将整整 10
版邮票提前卖了出去。其中每版都有 1 张皮克特的错体邮票。本德市的一位
普通市民无意中就买下了 1 张。消息传开后,邮票收藏家纷纷从四面八方赶
到这座城市,找到那位市民,以高价求购这枚错体邮票。
专家们估计,这张面值 29 美分的错体票拍卖价起码超过 100 万美元。
五色旗与孙中山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在纪念邮票的设计和发行中,由于设计者和审
核者对一些历史背景的了解和研究不够,因而出现了失误。我国邮票史上发
生过这类失误。例如 1986 年 10 月 10 日,邮电部发行的一套《辛亥革命著名
领导人物》纪念邮票中的第一枚,主图案是孙中山肖像,背景为五色旗与总
统府,这就是一次不小的失误。
五色旗是辛亥革命时期,由宋教仁、程德全等创制、为沪军都督府所使
用的,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时从未用过五色旗。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时,有
人提议以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明确表示不同意,在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 3
个多月内,一直未决定国旗问题。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经过激
烈争论,才以五色旗为国旗。
1914 年 7 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讨袁斗争,规定以青
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以青天白日旗为中华革命党党旗(后改为国民党党
旗)。1923 年全国学生会在广州召集大会,请孙中山莅临指导,孙中山见堂
上悬五色旗,拒不行礼,并且在演讲中大讲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与五色旗的不
同。1924 年 11 月,孙中山乘中山舰北上,途经香港,舰上悬青天白日旗,
港英殖民当局要求改换五色旗,被孙中山拒绝。
可见,把孙中山像置于五色旗前,是一个历史谬误。在以往发行的数百
枚孙中山像的邮票中,包括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为纪念孙中山发行的邮票,
均未见把五色旗与孙中山形象扯在一起的。
雄师过江票上的军旗
1977 年 8 月 1 日发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即
“J。20”,其图案设计出现了失误,令人遗憾。失误的图案是其中第 4 枚《雄
师过江》的画面,描绘的是渡江战役的情景,左边有一位战土高举“八一”
军旗前进。但是,“八一”军旗出现在渡江战役的场面上,与历史事实不符。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在渡江战役之后才确定的。
那是 1949 年初,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示军委总部,提出制作军旗、军徽的
方案。周恩来同志主持这项工作。各野战军根据总部的通知,选送了许多设
计图样。经过研究修改,制作了第一面军旗。经毛泽东同志同意后,周恩来
同志 5 月 27 日作了批示,中央军委于 1949 年 6 月 15 日发布命令,公开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旗式样。从此,“八一”军旗正式诞生。而渡江战役,是 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起江阴、西至九江湖口的 500 多公里战线
上,分三路横渡长江,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4 月 23 日攻克南京。
可见,“八一”军旗是在渡江战役后 1 个多月才诞生的,据几位参加过
渡江战役的老同志回忆,当时渡江战斗中,没有见到用“八一”军旗。“中
国人民解放军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的第 4 图,无疑存在着与史实不符的错误。
孙悟空的虎皮围裙
1979 年 12 月 1 日,我国发行了的一套特种邮票《西游记》,集中反映
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 8 个故事。8 枚邮票图案依次是:“水帘洞”、“战哪
吒”、“蟠桃园”、“八卦炉”、“打白骨”、“芭蕉扇”、“盘丝洞”和
“取经路”。
邮票设计者李大伟吸取了京剧脸谱和动画片的一些特点,运用民间年画
的处理手法,工笔勾勒,重彩浓染,人物略有夸张,但又不失真,使孙悟空
的形象跃然于方寸之间的画面上。
1980 年,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宫集邮组的小朋友,在评选最佳邮票时,发
现该邮票第二、三、四枚上,孙悟空穿着虎皮裙的图画不正确。原来,这 3
枚邮票反映的是孙悟空遇到唐僧以前的事,而他得到虎皮裙是在拜唐僧为师
以后,在路上他打死一只猛虎,才剥下虎皮围在腰间。这样,3 枚邮票的设
计显然违反了原著。这些细心的小朋友的发现,使许多集邮家和邮票设计家
深为折服。
邮票黑市的牺牲品
他叫曹伟奇,上海市人。他既不是邮迷,更不懂集邮知识,却被卷进了
疯狂的集邮风暴。1980 年春节,他到正在贵州省某邮电所工作的哥哥家玩,
哥哥送给他 3 版猴票。
1984 年 3 月,曹伟奇随所在施工队到南京承包一项大型工程,他带了 20
枚猴票。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一封封贴着猴票的信飞向上海。等他回到上海
时,有几个收到过他的信的同学上门索要猴票,起初他没有介意,随要随送。
后来他听说面值 8 分的猴票在黑市上竟卖到 8 元,使他大吃一惊。他便到邮
票公司门前投石问路,证实了此事。他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从抽屉
里找出那些沉睡了 5 年的邮票,数了数还有两版多,共 197 枚。于是,他做
出选择:脱手,捞现钱。当他找到买主,憋足口气说:“8 元 5 角一枚。”
他原以为对方一定会还价,谁知那人却十分爽快地说有多少统吃。于是,他
用随身带的 20 枚卖了 170 元。
不久,曹伟奇打听到太原路有一个自发集邮市场,猴票已涨到 9.5 元一
枚了,他便将余下的猴票全部兑成现钞,回家一算共卖了 1800 多元,真是梦
一般的奇迹!欣喜之余,他提笔给哥哥写了封信,请他再寄些生肖票来,并
谎称单位里成立集邮协会,要派用场。1985 年初,贵州的哥哥寄来了 5 版牛
票,曹伟奇又来到了集邮市场。这一回他真是傻了,相隔 20 几天,猴票的价
格翻了一倍。牛票的价格,扣除面值可赚 100 多元,他正要以 28 元一版出
手,却被一个矮个子老太婆拦住,她神秘地对曹说:“我看你人蛮好,才肯
告诉你,压一压,3 天之内价格还要涨。”曹伟奇见老太婆有来头,便向她
讨教,于是老太婆把邮票地下王国的黑幕向他透露了一些,并教他如何看准
行情吃、抛邮票。曹伟奇真是听呆了,没想到邮票黑市竟有这么多名堂。在
老太婆的怂恿下,他的牛票以 29.80 元一版出手。这时,他已赚了 2000 多元
钱,但发财的欲念是无止境的。十几天后,他又到邮市,牛票居然猛升到 40
元一版。他说不清是后悔还是眼红,他终于财迷心窍,那个老太婆告诉他:
生肖票要大涨,南京的价格最高。他便把全部积蓄的 2500 元加上借来的
4500 元,共 8000 元,全部买了 41 元一版的牛票,并立即乘火车赶到南京。
曹伟奇来到南京到邮票黑市上一打听,牛票每版 24 元!真如晴天霹雳,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阵晕弦,险些跌倒。曹伟奇的牛票只兑 2000
多元,除去他开始赚的 2000 元,他总共损失 4000 多元。
曹伟奇在绝望中又搭识上贩卖假侨证券的团伙,1986 年 4 月被公安机关
破获锒铛入狱。
他成了邮票黑市的牺牲品。
“独虎邮政”始末
历史上闻名中外的爱国将领刘永福,曾参加广西天地会、太平天国起义,
并且是黑旗军的组织者,率军抗法的首领之一,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有趣的
是,刘永福还曾创设邮政,发行了“独虎邮票”。
“独虎邮票”的称谓,源于邮票的图案是溪流虎啸图。票面中央是一只
猛虎,在山顶上俯视山谷溪流,作怒吼状。由于邮票被称为“独虎邮票”,
所以刘永福所创办的邮政,也就被称为“独虎邮政”了。
据现有史料记载,1895 年,刘永福驻守台湾台南,日军攻陷台北后继续
南下,战事吃紧,财政支绌。为维持抗日局势、筹集军费,刘永福通过海关
在台南安平海关内创设邮政局一处,置“台南”、“台湾”洋文地区邮戳两
枚,并先后用“士担纸”发行了三次(版)三种面值的“独虎邮票”。从 7
月 31 日邮局开办之日起到 10 月 3 日的 65 天中,收入颇为可观。当时香港报
纸曾报道:“未旬日而征银五千余两。”“黑旗军将军刘永福发行邮票用利
财务。”10 月 3 日以后,日军迫近台南,局势动荡,邮政局收寄邮件受到影
响,所以第三次发行邮票景气稍差,再加上刘军伤亡惨重,地方饷穷粮绝,
16 天以后,也就是 10 月 19 日,刘永福将军忍辱负重,离台内渡,“独虎邮
政”也因此而告结束。
奇特的致谢方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的方式各有不同,这里
讲的是一位老集邮家为感谢帮助他得到 1 枚邮票珍品的人所采取的奇特方
式。
1932 年,海外集邮家刘子惠集得传世孤品“红印花加盖小一元”旧票,
对此,他倍加珍惜,拒绝所有登门求让者。而许多集邮家又都想求得这枚价
值连城的邮票珍品,我国著名集邮家马任全更是求珍心切,曾多次高价求让,
均未获得。直到 12 年后,经集邮家陈志川的周旋,才终以 1000 美元从刘子
惠处得到了这枚传世孤品。
马老非常感谢陈志川的帮助,特将此票留在陈志川处一个月,让陈志川
先生欣赏,以表达对陈志川为得邮票从中斡旋之功。这种奇特的致谢方式被
集邮界传为佳话。
新中国邮票之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邮电部从 1949 年 10 月 8 日开始,根据我国第一
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