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显,真有一种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感觉!但正是这种“斜而不倾”的奇
特现象,使比萨斜塔遐迩闻名,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使比萨斜塔声名卓著的另一原因,是传说 1590 年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
家枷利略在斜塔上做了有名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
不同重量的物体落地的速度不同的理论。
比萨斜塔至今仍在不断倾斜,为此许多人都为它担忧。有关专家也曾利
用技术加固塔基,但收效并不显著。看来斜塔还要“斜”下去,继续保持它
那神奇的魅力。
举世称奇的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东 30 多公里的骊山北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涵最
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考古工作者首先在陵园东部陆续探明,在三个俑坑中共埋藏陶质兵马俑
约 8000 余件。随后又在陵西发掘出两乘相当于真车真马 1/2 大的彩绘铜车
马,每乘由 2400 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专家认为,其结构之复杂,技术之精
湛,是以往出土的任何铜器无法比拟的。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陵园内迄今发现
三处、90 座陪葬墓。《秦始皇陵园出土文物展》中,有一具耳后插着铜箭头
的尸骨引人注目,它是在陵东上焦村出土的。在这里已发掘的八座陪葬墓中,
有 5 男 2 女,年龄在二三十岁左右,他们的尸骨都被肢解成好多段,散乱摆
放,有些甚至置于棺外;有的头上中箭,说明被射死;有的上下腭骨错动,
显示被勒死的迹象。根据死者的年龄,以及他们都有棺椁和丰盛的陪葬品(包
括两颗刻有姓名的铜印)判断,死者应是秦始皇的公子、公主。他们是被秦
二世胡亥杀死,草率入葬于此的,从而提供了 2100 多年前秦末宫廷政治斗争
的历史见证。
展室中陈列了陵西赵背户村修陵人墓中出土的一批文物,从已清理的 32
座来看,葬者基本上是男性青年,没有棺椁和随葬品,绝大部分蜷屈着肢体,
有的呈挣扎状,有的受过伤。墓地出土的残瓦中有 18 件刻有文字。这些瓦文
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些墓志铭,对研究中国文字的发展颇有价值。
陵园中还发现两处马厩坑,埋的全是真马,且多系活埋。有的坑内发现
了马草、谷子和农具,有的坑里有高约 0.7 米、呈跪坐姿态的陶俑,还有高
达 1.9 米的大陶俑。从他们的冠带服饰看,前者是饲养员,后者是养马官员。
这些考古发现,为研究秦宫廷养马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碑的来历
古时,人们把立于宫、庙、殿、堂门前的用以识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桩称
为碑。汉代经学大师郑玄说:“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那
时的石碑上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的意义。
尔后,在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周围树立石桩——碑,并凿上孔,用
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也不带有纪念的意义,只是行葬时使用的一种工
具。
随着时间的流逝,立于墓旁的石碑有些未拔掉,并被人在上面镌刻上纪
念或说明文字,为死者歌功颂德,于是出现了“树碑立传”的作用,也引导
出今天的墓碑。
碑在秦代称为刻石,到汉代才称为碑。以后碑被广泛借用,纪念碑、墨
迹碑、地界碑、里程碑,应有尽有,成为人类历史的各种标志。
我国十大“三绝碑”
所谓“三绝碑”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大多数为碑文、书法、刻工均精
妙绝伦,又能汇于一碑者;其二为文章、书法与文章所述之人的德政功绩杰
出者又能汇于一碑的;其三为文章、书法及镌刻之石奇特。但不管哪种情况
都离不开文章、书法的精绝为其基础才能称得上是“三绝碑”。现将全国十
大著名的“三绝碑”介绍如下:
1.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岭公园的白鹿洞石壁上,刻有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
词。这是一个天然的悬崖石壁,高 52 厘米,宽 46 厘米,11 行,每行 8 字,
行书。当年秦观被削职到郴州后,于北宋绍圣四年作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一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
流下潇湘去。”多愁善感的诗人的词中倾吐了他被削职后的凄苦失望的心情。
苏轼极爱此词,为之写了跋。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又把秦观的词
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碑文艺术手法极高,感染力也很强。到南宋咸淳二年,
由郴州太守宋恭翻刻在崖壁上,世称“三绝碑”。
2.四川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其碑立于武侯祠大门内右侧。
唐元和四年建,由唐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唐著名书法家柳公
权之兄)书,名匠鲁建刻字,因文章、书法、镌刻都极精湛,世称“三绝碑”。
按此三绝之称有二说:其一说是明弘治十年四川巡抚华荣于碑上题跋云:“人
因文而显,文因字而显,然而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与垂宇不朽也。”
这是赞美诸葛亮功绩和裴柳之字并称“三绝”。其二是清道光九年华阳举人
潘明彤认为文章、书法、刻技均极精美,因之称“三绝”。后人合二为一,
又产生“四绝”之说。
3.湖南省零陵县永州镇的柳子庙内的《苏轼荔子碑》,共 4 块,每块高
240 厘米,宽 132 厘米,厚 21 厘米,长方形,平额无座。原碑为唐朝韩愈撰
文,宋苏轼书写的《罗池庙享神诗碑》,与河东柳宗元之德政,世称为“三
绝碑”。因其诗开头有“荔子丹兮蕉黄”之句,因之又称为“荔子碑’”。
原碑宋代刻于广西柳州罗池庙,明代刘克勤摹刻于零陵永州镇愚溪庙,现存
于柳子庙内之碑为清顺治年间永州知府魏绍芳所重刻。
4.山东《潍坊新修城隍庙碑》。此碑碑文为清乾隆十七年潍县知事郑板
桥撰并书,碑文思想性很强,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堪称一绝;其书法为
郑板桥极为少见的正书杰作,称一绝;丹书石上,由其高足弟子司徒文膏镌
刻,不失笔意,与真迹不着毫厘,又称一绝,所以世称“三绝碑”。
5.《万安桥记》大字碑,在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南的蔡襄祠内。蔡襄字
君谟,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大学士,两度出知泉州,建洛阳桥,卒谥“忠惠”。
祠历代均曾修建,现存系清代重建,面三间,深三进。蔡襄是宋代著名四大
书法家之一,他自撰并书的《万安桥记》大字石碑,是其杰作。碑刻文字精
炼,书法遒劲,刻工精致,世称“三绝碑”。碑立于祠中,分别刻在两块石
头上,一为原刻,一为解放后摹刻。
6.《上尊号与受禅碑》,在河南省临颖县繁城。刻于三国魏黄初元年。
八分隶书,高碑方正。碑文记载东汉建康元年十月魏公卿将军劝进及汉献帝
禅位于魏王的历史事件。此碑传为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世称“三绝
碑”。
7.《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在湖南祁阳县城南浯溪。唐元结号次山,
曾寓于此,将所撰《大唐中兴颂》请大书法家颜真卿楷书、摩刻于江畔数十
丈峻峭之石壁上。碑面 320 厘米见方,直行自右至左书写,共 21 行,每行
20 字,述安史之乱,玄宗逃蜀,肃宗即位,收复长安、洛阳之事。颜字为历
代书法家所推崇,名闻中外,唐以后历代文人无不为之倾倒,可谓“丰碑读
一地,百拜不能休”。相传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曾几次来浯溪学颜字,并写
诗赞道:“春风吹船过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
鬓成丝。”清何绍基诗曰:“为舟十次经浯溪,两番手拓中兴碑。”近年访
华归去的日本人山田三川子也说:“看了颜真卿写的碑,我就是死了也不会
忘记!”因文章、书法、摩崖之石都非常绝妙,世称“摩崖三绝碑”。
8.唐代大诗人李白为开善寺题写的《宝志公象赞诗碑》,由著名书法家
颜真卿写字,唐朝画圣吴道子作画,刻在石碑上,其诗、书、画均为名家之
作,故称为“三绝碑”。
9.《李晟墓碑》,碑在陕西省高陵县白象村渭水桥北。唐末朱池作乱,
唐将李晟自定州率兵驰援,大军驻扎今东渭桥畔,经激战后收复京城,迎回
了唐德宗,因功被封为西平郡王兼中书令,死后葬在当日驻军的地方,即今
之墓冢所在地。墓前有石碑,为唐宰相裴度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名
匠刻字,世称之为“三绝碑”。明代迁碑于墓西北约 200 米处,迄今完整无
损。
10.《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在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内。北宋元
佑六年,苏轼知颖州时,应开封刘季孙之请,以真行草兼用字体写成《醉翁
亭记》长卷,卷末有赵孟睢⑺喂恪⑸蛑堋⑽饪怼⒏吖暗热说陌衔苍扌稹C�
隆庆五年勒石,立于鄢陵县刘氏家祠内。原件墨迹不知去向。清康熙三十一
年,高拱的侄曾孙高有闻因原刻磨损不清,出其家藏拓本重新刻石,立于新
郑县高氏祠堂。刻石手法精巧,较之原作有过之而无不及。此石刻于 1959
年移置于郑州市博物馆建立长廊,妥善保存。石刻共分 18 块,每块长约 60
厘米,宽约 40 厘米;此碑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撰文、苏轼书写,刻石手法极
为精巧,称之为“三绝碑”当之无愧。
话说无字碑
我国自秦汉有墓碑以来,碑与文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人都希望自己
死后能为自己树碑立传,特别是帝王将相更是如此,几乎已成惯例。但在漫
长的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偏偏又出现过一些无字碑。
被推崇为五岳之尊的泰山绝顶,有一座高 6 米、宽 1.2 米的无字碑立于
玉皇殿门外,这就是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初登泰山封禅时所
立的。据说汉武帝自以为即位 30 年来,文治武功,功德无量,区区碑文岂能
言尽其丰功伟绩,于是便不刻一字,昭示天下。
还有一位和汉武帝一样以至尊之位而立无字碑的,则是我国唯一的女皇
帝武则天。碑现在位于陕西乾县梁山的乾陵。
除了这两位是有意识地立无字碑外,还有不得已而立无字碑的皇陵。比
如明朝十三陵的许多碑上就空无一字。据传明太祖朱元璋曾讲过:皇陵碑记,
都是大臣们的粉饰文字,不足以教育后代子孙。金口玉言使得臣子们不敢再
为皇帝撰写碑文了,只好有劳即位者亲自动手。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的碑文就
由明成祖朱棣撰写,朱棣的碑文又由明仁宗朱高炽所撰,本来明代皇帝的碑
文可这样延续写下去,但偏偏继位者中就有不愿干这苦差事的不肖之子,嘉
靖皇帝就是一个。原来没有碑亭和碑的长、献、景、裕、茂、泰、康七座陵
墓,到嘉靖十五年才建成,当时的礼部尚书严嵩曾奏请皇上撰写这七座碑的
碑文,但这位沉缅酒色、一心成仙的皇上,哪有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撰写
这么多的碑文呢?只好让祖宗们的墓碑空无一字地站着无言相对。至于嘉靖
以后的各陵,因祖宗碑上无字,自己也不便再吹,也只好光立碑不写文了。
除了皇帝的无字碑外,还有大臣们的无字碑。晋朝谢安以淝水之战大败
苻坚 90 万大军而功成名就,官至太傅。他的碑上也空无一字,何故?有两种
传说:一说谢安死后,有人认为:太傅功比天高,不是一般人用文字所能表
达的。此话一出,时人谁也不便、谁也不愿再去为他撰文了,只得让石碑“不
着一字,尽得风流”去了。正如《汉晋纪事》一书所记:“谢安墓前唯立一
白碑,当时谓难述其功德耳。”另一说,是谢安病危时,众人问他请谁撰写
碑文,他不语,众人提到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和大书法家王献之,他都
摇头不语,表示不中意。直到死时,也没定下谁人写,只好立块无字碑了事。
还有一块以坚贞不屈而彪炳千古的无字碑,这就是为明惠帝的老师方孝
孺所立的无字碑。当年朱棣借故起兵夺了帝位后,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
方孝孺不但坚决不从,反而大骂朱棣,朱棣一怒之下将他处以酷刑,“夷灭
十族”(九族及其学生),并命人把方孝孺在洪武四年为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撰写的一块碑文磨平。方死后,同情他的朋友和门生,在夜里偷偷地把他的
遗体运到了南京雨花台附近安葬,并在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这块无字碑,
虽无一字,但其中所含的凛然正气足以泣鬼神,传千秋。
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史学家为此争执不休,各持
己见。纵观众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知道自己执政中篡权
改制,滥杀无辜,荒淫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
世,不如一字不镌。其二,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
发展科学,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
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其三,武则天一
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论。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有岑仲勉、吕思勉等隋唐史专家;持第二种观点的
有郭沫若等学者。1990 年,学术界围绕新编历史剧《武则天》展开争鸣讨论
时,他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解放后乾陵发掘的文物中,考证究源,既
尊重武则天的成绩又不以偏概全。他们指出武则天在其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对历史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由于功过相掺,聪明的武则天才为自己立了无字
碑。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两块大石碑:一块是歌
颂唐高宗文治武功的“述圣碑”,武则天亲笔撰文;另一块无字碑。据说,
武则天!临终前曾说:“己之功过,由后人评。”此碑高 7.53 米,宽 2.1
米,厚 1.49 米,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后人所加文字也斑驳陆离,若明若
暗,模糊不清。
五色土
北京中山公园,原是明、清时期的社稷坛,1914 年开辟为中央公园,1928
年,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公园。
社稷坛是封建帝王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社,土神;稷,谷神),
建成于明朝永乐十九年(公元 1421 年)。每年阴历二、八月,在这里举行隆
重的祭祀仪式,祈祷丰收。此外,还在此举行过出征、班师、献俘等仪式。
社稷坛是用汉白玉砌成的三层方台,高四尺,台上方广五丈二尺,按五
个方位铺着五种颜色的土,中间是黄土,东方是青土,南方是红土,西方是
白土,北方是黑土,因而称为“五色土”。坛四周的短墙,也按东、南、西、
北四个方向,覆盖着青、红、白、黑四色玻璃瓦。明朝永乐年间,每年春秋
祭祀,由顺天府(今北京市)负责进铺坛土,这些五色土由涿州、霸州和房
山、东安二县预先备办,送到北京,经太常寺检验后才能铺用。“五色土”
象征金、木、水、火、土,是万物之本,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在坛的中央,还立着一根方形石柱,高约三尺五寸,上顶斜形,称为“社稷
石”,又名“江山石”,表示“江山永固”之意。
长安街史话
长安街从天安门广场中分,作为全城的东西轴线,往东通到通县八里庄,
往西通到石景山,两旁种植着成排的白杨、榆树、青松、垂柳,构成 15 米宽
的林荫人行道。
在旧社会,长安街从东单到西单,全长只有四公里,是一条普通的马路。
但它又有不平凡的历史。
从天安门往东,这一街区就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事件。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就曾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大旗,经由东长安街,直奔赵家楼
胡同三号,烧了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其后,“五卅”惨案,“三·一八”
事件,“一二·九”运动,以及美军侮辱北京大学学生沈崇事件后,北京人
民和青年都曾在这条马路上举行过游行示威。同样,在西长安街也发生过许
多重大的事件。1947 年北京青年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示威游行
时,曾冲向新华门对面的“北平市参议会”,把它的横匾改成了“土豪劣绅”。
在东长安街,有一组通称北京饭店的建筑物,共三幢,又各有各的历史。
中间一座米黄色楼为北京饭店旧楼,原址为清代“协尉大官厅”。1917 年由
中法实业银行出资,建筑了这幢 7 层大楼,每层 21 间,成了中国土地上的外
国饭店。1954 年国庆节前落成的浅紫红色七层大楼,现称西楼,则是清代的
“理藩部”原址。理藩部是办理民族事务的衙门。靠东侧的北京饭店新楼,
地面 17 层,地下 3 层,共有 600 个房间。这里原先是一座 2 层红楼,
为京汉铁路局旧址。
东单对面是东单公园,是一个景色美丽的休憩之地。它也有着辛酸的历
史。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东单公园原址和崇文门大街路西成千上万的中国
人的房子立刻被拆除,辟为帝国主义者的所谓“保卫界”广场。1947 年美军
强奸中国女大学生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1948 年 7 月 5 日,国民党反动派又
在这里枪杀了请愿的东北学生。
西长安街东段和东长安街西段情况相同,也是在 1950 年拆除了西外三座
门和花墙,马路才展宽的。
历史上的长安街,因它横贯紫禁城前,所以称做“天街”。500 多年前,
明成祖朱棣开始在北京重建城池。在新建的承天门(即今天安门)前元大都
南城墙的旧址上,修筑了这条大街,把城墙向南推移到现在前三门一线。在
这条大街上,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之前各有一朱红色隔墙,都有三座
门洞,东面的叫长安左门,西面的叫长安右门,群众把它简称做东西三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