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终于不得不当面承认,鲜明地展示了他渐趋紧张的内心动作。戏曲中一
些优美的唱词也极富动作性,如《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开头一段唱词,
从眼神的顾盼来说就有鲜明的动作性:“碧云天”,是高而远;“黄花地”,
是低而阔;“西风紧,北雁南飞”,是自右到左;“晓来谁染霜林醉”,是
遥遥相问;“总是离人泪”,则以凝视的目光对之。这些都极有层次地表现
了人物的感情变化。《牡丹亭》中的许多唱词也很有动作性,如“惊梦”中
的一段:“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施逗的彩云偏。步香闺
怎便把全身现。”——她先是沉思,继而整理饰物,接着侧身斜视,惊讶地
发现自己被镜子偷映进去,然后徐步香闺。这段唱词包含了许多漂亮的表演
动作:转身、抖袖、碎步、凝神等。
2.个性化。戏剧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地位、情趣,要
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茶馆》中,唐铁嘴一上场第一句话就是:“王
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
取分文!”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一个油滑而又可怜的江湖相士的嘴脸。
3.形象化。形象的语言易上口,内涵深,也充满着生活气息。《茶馆》
第一幕中,常四爷斥责在兵营当差的二德子只会欺压自己人时说:“要抖威
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利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
您去冲锋打仗。”极形象地表现了二德子的品性。
4.哲理性。戏剧语言必须给人启迪,发人深省,必须精辟,有一定思想
深度。如《茶馆》第三幕中,常四爷说:“我爱我们的国家啊,可是谁爱我
们呢?”这话是很有哲理性的。《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对天地的控诉,
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也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要抓住戏曲语言的特点。
戏曲语言与话剧语言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戏
曲语言的特点主要有三:
1.宾白。宾白可分韵白、口白、方音白三种。韵白是一种朗诵式念白,
要按一定音韵咬字发音,多用于有身份、有才学、举止端庄的人,包括引子、
定场诗、定场白、下场诗等。口白是一种近口语的念白,多用于丑角和身份
低微的平民百姓。方音即用乡土音读白。宾白是叙事的手段,比如《窦娥冤》
中主要事件,赛卢医赚蔡婆、张驴儿父子救蔡婆、张驴儿向赛卢医讨药、下
毒、张驴儿老父喝错汤药、审问、雪冤等,全是在宾白中完成的。宾白还是
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莺莺把千言万语
铸为一句:“张生!此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表现出莺莺的痛楚、担
忧、爱恋、矜持等复杂感情。张生于百般无奈之际,又不甘示弱,只好口出
狂言:“小生这一去,自夺一个状元。”表现出他既爱好面子又无计可施的
书生气,足见其憨直可笑。
2.曲词。曲词即戏曲的唱词,古称曲文。从宋代南戏形成以来,逐渐分
为本色(如《窦娥冤》)、典雅(如《西厢记》)两种。曲词的语言被称之
为“沉思的语言”,常用以揭示特定的内心世界。曲词讲究情境,有时情景
交融,景是人物眼中之景,情则寓于景中。《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则以
情语为主。情境中,或以乐景写悲,如《牡丹亭》“惊梦”,用景色陆离、
春光缭乱的乐景写杜丽娘心中之郁闷;或以哀写乐,如《西厢记》“闹斋”,
用哀婉气氛写出极乐之情。曲词有时直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情,如《窦娥冤》
三折中,窦娥被斩前的一段唱,唱词连用了四个“念窦娥”,这里有含冤负
屈的诉说,有对自身苦难和往昔生活的回顾,声泪俱下,既表现了窦娥对人
生的眷恋,也是对婆婆的哀怜和安慰。
3.曲白相生。曲、白之间的关系是极为为密切的,不可把它们截然公开。
曲生白,白生曲,二者浑然一体。例如《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上场
时的一句宾白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由此唤出“原来姹紫嫣红
开遍……”一段绮丽唱词,曲词中“原来”是由上句宾白“怎知”来的。接
着曲又生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这疑诧和不满,又生
出下面她对自然风光向往的曲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中国名剧精粹
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代杂剧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叙写民女窦娥蒙冤被官府
判处死刑的故事。
窦娥幼年因家贫被卖给蔡婆婆家作童养媳,丈夫又不幸早亡,婆媳二人
相依为命,艰难度日。蔡婆婆去索还债款,在城外险些遭到杀害,被当地恶
棍张驴儿父子救下。张驴儿父子借故住进蔡家,并强迫蔡氏婆媳分别嫁给他
二人为妻。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顿生歹意,煎毒药图谋害死蔡婆婆,以使
窦娥屈从。不料,毒药误被张驴儿的父亲所食,致使身亡。张驴儿于是诬告
窦娥为投毒凶犯。窦娥为了不使蔡婆婆受到牵连,在严刑威逼下,屈打成招,
被判斩刑。临刑之时,窦娥指天骂地,痛斥官场腐败,冤枉无辜,并立下誓
愿:我窦娥死后,颈血溅上丈二白练,六月降雪,并且此地大旱三年。这些
誓愿在她受刑后一一应验,证示了窦娥的不白之冤。三年后,窦娥之父窦天
章得任官职,审查案卷,窦娥鬼魂向其父诉说冤情,结果真相大白,恶人得
到了惩治。
全剧对元代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官府草菅人命的
罪行予以凌厉的鞭挞,同时强烈地抒发了那些长期遭受压迫而又无法诉告的
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
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广为流传、深受
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剧目之一。该剧描写了一出波澜迭生的爱情故事:唐德
宗贞元年间,相国夫人郑氏因相国病逝,携女莺莺以及侍女红娘,扶灵柩到
某地安葬,暂住在普救寺的西厢房内。
青年才子张生上京赶考,路经此地,到寺内瞻观,恰值莺莺在红娘陪伴
下正在佛殿上游玩。张生、莺莺一见倾心,互生爱慕之情。待至月明风清的
夜晚,张生从寺内隔墙高声吟诗,又被正在后花园中焚香的莺莺听到,也吟
诗作答,沟通了心意。普救寺突发危难,叛将孙飞虎派兵把寺院围定,要夺
莺莺做压寨夫人。危难中,老夫人无计可施,便下招贤令:有能退兵者,许
以莺莺为妻。张生因与白马将军杜确有交情,自报退兵之策,写下向杜确求
援书信,由小和尚惠明送出,救兵果然到来,解了重围。正当张生、莺莺内
心暗自十分喜悦时,老夫人突然变卦,要把张生做继子看待。由于红娘的穿
针引线,张生和莺莺私下相会,结为夫妻。事发后,老夫人十分恼怒,要拷
打红娘,红娘凭借机智和雄辩,迫使老夫人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但又强令
张生赴京考试,把金榜题名作为迎娶莺莺的先决条件。后来张生考中状元,
又历经曲折,才和莺莺终成眷属。全剧充分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的重大主题。
郭沫若曾指出:“《西厢记》是超过空间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西厢记》是有生命的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的凯旋歌、纪念塔。”
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爱情悲
喜剧。
剧中写的是江西南安府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动
下,到后花园游春。美好的春光使杜丽娘感慨万端,回到房中午睡便做了一
个梦,梦见一位风雅才子持柳枝和她在牡丹亭畔幽会。此后,便念念不忘这
位梦中的情人,结果忧思成疾,竟然离开了人世。死前,画了一幅自画像,
还题诗一首,托春香藏于后花园的湖石边。杜丽娘在地狱里,仍不忘向判官
打听情人的姓名,她的美丽和痴情竟然打动了死神。
三年后,游学才子柳梦梅来到后花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感到这正
是在梦中和他幽会过的小姐。晚间,画中人竟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向他表示
爱情,并要求柳梦梅挖坟开棺,使她复活。在杜丽娘复活的奇迹出现后,他
俩一起逃到京城临安。在科考发榜之前,柳梦梅找到丈人杜宝,述说杜丽娘
复生之事,杜宝认定柳梦梅纯属盗墓贼,要把他打入大牢。这时传来柳梦梅
高中状元的消息,才得到解脱。最后经皇帝公断,全家团圆。全剧着重歌颂
了杜丽娘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用浪漫手法表现了主人公的美好理想,所
产生的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也很深远。
桃花扇
《桃花扇》是我国清初著名剧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反映南明弘光小王
朝覆亡的史剧。这部史剧通过文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直
接或间接地触及到当时的重大史事与人物,暴露了弘光朝昏君乱相的丑恶行
径与可憎面目,表达了社会下层人物的爱国之心与民族气节。这正如作者所
宣明的:“《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
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指明朝)毁于何人,败于何地。”由于该剧主题深
刻、人物鲜明、结构严谨、文词富有个性,一时轰动剧坛,被誉为明清传奇
的压卷之作,至今经过改编仍在上演。
长生殿
《长生殿》是我国清初著名剧作家洪升创作的一部优秀剧作。这部剧作
取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不朽长诗《长恨歌》,叙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他
的宠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杨玉环凭借一副倾国倾城的天生丽质,赢得了唐明皇的特别宠爱。随着
她在宫中地位的升迁,其兄杨国忠以及有关的亲属都在朝中窃据了要职。杨
国忠身为宰相,却一味贪赃枉法,欺上瞒下,结党营私,陷害忠良,致使朝
野怨声载道。
在这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形势下,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及其部将
史思明,发动了叛乱,兵锋指向长安。在岌岌可危的险境中,李隆基带领近
臣及爱妃杨玉环仓皇外逃。行至郊外“马嵬坡”时,随行将士要求处死杨玉
环,否则就拒绝再启程。李隆基万般无奈,不得不忍痛命杨玉环自缢。随着
杨玉环香魂归天,李隆基几乎痛不欲生。尽管战火逐渐平息了,可他对杨玉
环的思念有增无减。除夜夜梦见外,二人终于在天上相会。全剧描写了帝妃
之间的爱情,也充分暴露了这种爱情给社会和国家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于统
治阶级的荒淫与腐败,也全盘托出。迄今为止,《长生殿》仍是南北昆剧剧
团的保留和上演剧目。
天仙配
《天仙配》是当代黄梅戏的优秀保留剧目。改编后剧本所描写的是:董
永卖身葬父,在付员外家为奴。玉帝第七女同情董永的遭遇,私自下凡,与
董永结为夫妇。百日期满,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宫,夫妻二人忍痛分别。
剧作着意刻画七仙女的大胆、直率,董永的忠厚、朴实,使得这部神话剧较
好地显现出了反封建的意义。因此,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宝莲灯
《宝莲灯》原名《劈山救母》,历史渊源久远。经改编为河北梆子剧目
后,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该剧描写华山三圣母用宝莲灯救护生灵,与民
间医生刘彦昌互相敬慕,结为夫妇,生子沉香。而三圣母之兄二郎神却命哮
天犬盗走宝莲灯,将三圣母镇压在华山之下。霹雳大仙救走沉香,授以武艺。
后来沉香斧劈华山,救出了三圣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剧种中优秀的传统剧目。本世纪 40 年代就曾
由袁雪芬等人编为《梁祝哀史》上演。建国后,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
进等又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改编,始称《梁山伯与祝英台》。剧作描写的是,
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途中与梁山伯结为兄弟。两人同窗共读,三
载相伴,情谊深厚。学成分别之际,英台托言为妹作媒,向山伯自许终身。
山伯从师母处得知真情,赶到祝家庄求婚,方知英台之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
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由此悲愤成疾而身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经梁山
伯墓,英台到墓前哭祭;墓茔为之裂开,英台随即跃入穴中,双双化为彩蝶
飞出。全剧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并运用浪漫,抒情的
戏曲手段讴歌梁祝爱情,剧中的“十八相送”“楼台会”等段落在全国广为
流传,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雷雨
《雷雨》是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 1934 年 7 月,
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剧中描绘的是:某矿董事长周朴园与年轻的婢女侍萍有私情,生下了两
个儿子。周朴园没有善待侍萍,致使她投河,但被人救出,离乡远走。周朴
园误以为侍萍已死。后来周家北迁,恰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
知。鲁家父女为周家打工。侍萍与周朴园所生的儿子周萍此时在周府已经成
年,而周朴园的妻子蘩漪又与他发生了暖味关系,但周萍实际上真爱着在他
家打工的侍萍再嫁后所生的鲁家女四凤。当蘩漪得知这种情况后,遣回四凤,
召来侍萍,两家关系于是被揭开。周萍和四凤明白他们竟是异父同母兄妹后
禁不住双双自杀身亡。侍萍与蘩漪也不堪重负,一呆一疯,只剩下孑然一身
的周朴园。作者在剧中表现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差别,展示了三个不同
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
悲剧结局。
日出
《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三部曲”之一。1935 年开始构思、写作,1937
年首演。作者在写作该剧之前,有过对旧社会都市生活方方面面的丰富积累,
看到过许多“梦魇一般可怖的人事”,于是向观众和读者推出了《日出》的
下述剧情:
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
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好友方达生听说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
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以至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
陈白露拒绝了他。这时候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陈白露
的房间,陈白露虽全力救助,但“小东西”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
到妓院,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挤跨,银行倒闭。陈白露在黑暗中
看不见出路,于是自杀而死。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
去。剧作写出了“社会的真实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茶馆
《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话剧代表作之一。剧作以北京裕泰茶馆为
依托,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等几十个人物在茶馆里的一系列活动,展现了清
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以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北京的社会面貌。三幕
各写一个历史时代,分别是那个历史时代的缩影。而对王利发等人物真实命
运的侧重描写,揭示了旧中国必然要灭亡的客观规律。作者源于自己熟悉的
人和事,所熟悉的“人物的全部生活”,通过精湛的艺术结构,运用精彩、
简洁、生动、传神、富有北京味的艺术语言,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的群体
形象,显示出戏剧大师卓越的创作功力。
红灯记
《红灯记》是京剧现代戏的代表作。它所描写的是:抗战期间,日本统
治下的东北某铁路工人李玉和接受了向北山游击队传送一份秘密电码的任
务,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这个悲痛时刻,李玉和的母亲李奶奶向孙
女铁梅痛说他们异姓三人在“二七”大罢工时结为一家三代的真情。铁梅听
后倍受教育,于是祖孙二人同日本宪兵队长鸠山继续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
争。李玉和、李奶奶尽管被日本侵略者杀害,李铁梅则在群众的帮助下,终
于把秘密电码交到了北山游击队手中,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剧作从地下秘密斗争的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代
代相传、后继有人。该剧的电影片名则称为《自有后来人》。
刘巧儿
《刘巧儿》是评剧现代戏的优秀剧目之一。它所表现的故事是以本世纪
40 年代发生在陇东地区的真人真事为原型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某村少女刘巧儿由父亲做主,与邻村青年赵
柱儿定婚。后来其父贪图财礼,强迫女儿与赵家退婚,转嫁给财主王寿昌。
刘巧儿对此一万个不乐意,就在麦场同赵柱儿相见,自主定下婚事。她的父
亲告到县政府,马专员用群众断案的方式解决了这宗复杂的民事诉讼,使刘
巧儿的婚事如愿以偿。剧作着重表现了刘巧儿对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
求。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舞台形象,突现了这个边区
少女开朗、奔放的性格,以及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精神。
朝阳沟
《朝阳沟》是豫剧现代戏的杰出作品。全剧共八场,写城市姑娘银环和
未婚夫拴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同赴栓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栓
保先行,银环因母亲反对,左右为难。后经栓保鼓励来到了农村,但因不适
应体力劳动,思想又产生了动摇;得到母亲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后,便不顾
栓保母子的劝告,离开朝阳沟。途中与党支部书记相遇,受到了教育,归家
以后,又发现她母亲竟是装病诳她回城,当即对母亲提出批评,毅然重返朝
阳沟。她母亲也随后来会亲家,并决定在朝阳沟落户。全剧表现出新旧观念
的尖锐冲突,展示了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知识青年的特定
历史足迹。不仅语言富有个性特点,而且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赞扬。
白毛女
中国新歌剧从本世纪 20 年代开始萌芽、发展,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终
于在 1945 年产生了较为成熟的歌剧作品——《白毛女》。该剧由延安鲁迅艺
术学院集体创作,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
隅、陈紫、刘炽等作曲。该剧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