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之盟。臣有一个浅显的比喻,好比赌博,输钱将尽,倾囊为注,这叫‘孤
注一掷’。当时寇准就是拿陛下的生命作孤注一掷,才劝陛下御驾亲征的呢。
试想我军若败,陛下处境会如何?”
    一句话,说得宋真宗心里发跳,说:“朕今天知道了。”于是,对寇准
的信任逐渐减退,不长时间,就罢免了寇准的宰相官职,让他去陕州当官,
后来又贬他到边镇天雄军去当官。
    一次,辽使从汴梁回国,路过天雄军的驻地大名,见到了寇准,带着幸
灾乐涡的口吻对寇准说:“以相公的才望,为什么不当宰相了呢?”
    寇准见问,毫无难堪情绪,脸上竟带着乐呵呵的表情说:“我朝天子,
因朝廷无事,特地派我到此,来执掌北边关门的钥匙,你又何必见怪?”
    辽使一听,无言以对,只好告辞北归。

           皇帝行贿

    在我国古代,一些有作为的皇帝,往往都要到泰山去封禅,以夸耀自己

的文治武功。像秦始皇、汉武帝等,都进行过泰山封禅。
    可笑的是,宋代的真宗皇帝本没有什么文治武功,仅凭着几个大臣的帮
助,与辽国达成了赔款的和约,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也想去泰山封禅。
    不想此议一出,立刻遭到宰相王旦等人的反对。接着便今天一道谏章,
明天一份谏书地呈上来,弄得真宗十分沮丧。
    宋真宗闷坐深宫,思来想去,最后有了主意。
    第二天,宫中传出一道圣旨,召宰相王旦宫中赐宴。王旦接旨,圣命难
违,只得入宫赴宴。席上山珍海味不可胜数,王旦担心,一旦真宗提出去泰
山封禅的事情,自己可怎么回答呢?谁知一直到宴席完了,真宗一句封禅的
话也没说,王旦不禁暗自庆幸。
    宴罢,王旦一再谢恩。这时真宗说道:“卿日理万机,十分辛劳。今天
席上剩有一坛佳酿,朕赏与爱卿,回家和妻儿共饮吧。”
    皇上赐酒,王旦不敢不受,只得跪下叩头谢恩,然后拜辞而去。
    王旦回到府中,见御酒封固甚严,心想,这一定是一坛上等好酒,便高
兴地把坛口打开。不意坛口打开后,一点儿酒味儿也没有。朝里一看,不禁
吓了一跳:里面装着满满一坛豆粒大小的珍珠!
    王旦不敢声张,只叫家人仔细收藏起来。
    不久,王旦便四处活动。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竟联络了一批文武
官员共同上表,请求皇帝去泰山封禅。
    于是,宋真宗高高兴兴地启动御驾,花费了大量金钱,终于实现了泰山
封禅的愿望。

          “六甲神兵”

    北宋末年,金兵前锋进逼北宋都城汴梁,宋钦宗如热锅上的蚂蚁,几次
选帅也无能人应诏。
    一天,忽然有一个叫郭京的禁军士兵自报奋勇,说他会“六甲法”,可
以把金兵全部消灭,并能生擒金兵主帅粘罕。宋钦宗一听,顿时喜出望外,
马上召他入朝,授以官爵,赐金帛数万。
    郭京奉旨,在京中招募“六甲神兵”,所招人数 7777 人,招兵的年龄不
拘老少,也不问有无武艺,只要生辰八字相符即可。结果所招之兵除了市井
无赖,便是少年顽童,完全是一伙乌合之众。郭京称这些兵为“六甲力士”,
并在他们当中大封“天兵天将”。郭京吹嘘,只要他的“六甲神兵”一出战,
就会把金兵赶过阴山去。然而宋钦宗一次次催他出战,他都一拖再拖。直到
金兵兵临城下,他才同意和敌军“交战”。
    “交战”时,郭京又要求把原先守城的宋兵一律撤回,原因是“六甲神
兵”与敌交战时,有人观看就不灵验了。钦宗听信了他的话,把守城士兵撤
了下来,致使数十里长的城墙上没有守兵防守。
    “交战”开始了,郭京坐镇城门楼上指挥“六甲神兵”出城,刚过护城
河便被金兵杀得大败。眼看金兵用云梯攀上城墙,郭京忙说:“这必须我亲
自去作法。”说罢下城,率领残余“神兵”而去,逃得无影无踪。在宫中的
徽、钦二帝因此被俘,历时 167 年的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了。

         “哪是南方?”


    公元 1282 年,南宋大臣文天祥已被元军俘获后坐了三年牢了。元世祖忽
必烈亲自劝他投降,并答应他让他当元朝的丞相。文天祥不为所动,斩钉截
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忽必烈见劝不动文天祥,便决定
把他杀了。
    来到刑场,监斩官走近前说:“文丞相,你现在回心转意,我去奏明圣
上,不但可以免去一死,还可以当丞相。”文天祥怒道:“死便死,还说什
么鬼话!”
    当时天气很阴,一片灰蒙蒙的。文天祥在刑场上四处张望着,似乎在寻
找什么。一个监斩官迷惑不解,以为文天祥回心转意了,忙凑上前去。不想
文天样突然问道:“哪儿是南方?”监斩官虽然不明白怎么事,但还是朝南
方指了指。这时文天祥跪下了三年来一直没向敌人下跪的双腿,大声对刽子
手说:“快动手吧!”
    原来,文天祥是要面向祖国就义。

             一字斥奸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侵。偏安一时的南宋政权,在外敌进犯,内部矛
盾日深的情势下,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将士们虽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
一败涂地。时年仅 9 岁的皇帝赵昺在爱国将领陆秀夫的保驾下弃宫丢城往南
出逃。
    元军派去追杀赵昺等人的头目是宋朝降将张弘范。这个臭名昭著的大叛
徒全然不顾往日君臣之义,率军紧追不舍。追至珠海边时,陆秀夫所带人马
不敌劲旅,竟被杀绝。面对滔滔江水,陆秀夫仰天长叹,只好背起小皇帝一
同投入海中,演出了一幕泣天动地的历史悲剧。
    可恨张弘范得意忘形,恬不知耻,竟让人在珠海边的岩山下竖起一块石
碑,上面刻上了“张弘范灭宋于此”一行大字,企图以元朝开国功臣自居,
名扬天下。
    岩山人见此后义愤填膺,欲邀集众人去推倒石碑。山中有一位好读书的
人,做事点子颇多。他真不希望看到乡亲们推倒石碑而引来祸端。于是他对
大家说道:“何必要去推倒石碑呢?在上面加上一个字,不也能叫张贼‘名’
留后世吗!”众人忙问加甚字为好,读书人说:“张弘范本是宋将,我们就
加上一个宋字吧!”
    过了一两天,那块石碑上原来的七个大字前头被加上一个“宋”字,成
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张弘范意欲记功立名的石碑,成了他祸国殃民的
耻辱柱。人们看后无不拍手称快,读书人巧加一字怒斥奸贼的做法,被传为
佳话。

             皇帝挨打

    金朝开国之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郑重地与群臣定下誓约:国库中的财
物,只有打仗时才能动用。如果有人违反了誓约,不论是谁,都要打 20 大棍。
    第二代皇帝太宗完颜吴乞买即位后,偷用了府库中的财物去享受,事后
被丞相发觉,赶紧告诉了重臣粘罕。粘罕一点儿也不含糊,马上在朝上揭露

了此事。经过群臣商议,决定处罚太宗。他们把太宗连扶带架请下宝座,打
了 20 棍子。打完,又把太宗搀回宝座,然后,以粘罕为首的全体大臣一齐跪
下请罪。
    事已到此,太宗也无可奈何,只好忍着疼痛将侍从端来的压惊酒喝完,
然后恕众臣无罪。

       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金朝天兴二年(1233 年)十月,蒙古军和南宋军队联合进攻金朝的临时
国都蔡州。金朝的第九代皇帝完颜守绪见大势已去,于 1234 年 1 月 9 日夜里,
召来金军元帅完颜承麟,要把皇位传给他。完颜承麟坚辞不受,完颜守绪说:
“我把皇位传给你,是出于不得已。因为我身体过于肥胖,行动不便。卿身
体矫健,万一能逃出去,金国不绝后了。”听了这些话,完颜承麟答应继承
皇位。
    第二天早上,完颜承麟继皇帝位。可是,正当大臣们向他行礼祝贺时,
南宋军已攻破了南城,蒙古军也加紧攻打西城。金宫无心庆贺新君,众将便
匆匆分头指挥巷战去了。
    退位的皇帝完颜守绪,听说南城已失,上吊自杀了。危急关头,新皇帝
还忘不了给退位的皇帝加谥号,称完颜守绪为“哀宗”,并焚烧了他的尸体。
    完颜承麟率一小股金兵退守内城,但无济于事。最后终于死在南宋军和
蒙古军的刀矛之下。这样,他从继位到被杀,仅仅当了一天的皇帝。

           涮羊肉的来历

    13 世纪,蒙古人崛起,建起了一支慓悍的骑兵部队。到元世祖忽必烈时,
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和今蒙古共和国等广大区域。元军以骑射见长,被称为
“马背上的帝国”。
    700 年前,忽必烈统率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
辘辘。忽必烈顿时想起家乡的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生火杀羊。不想水刚
烧开,羊刚杀完,就有哨兵来报,说敌军正向这边开来,仅有 10 里之遥。
    此时忽必烈饥饿难捱,便一边命令军队开拔,一边叫嚷:“拿羊肉来!”
    要吃清炖羊肉是来不及了,伙夫知道,忽必烈脾气暴躁,弄不好要丢脑
袋。于是他手急眼快,赶紧切了一些薄薄的肉片,放到滚开的锅里。一看肉
片变了色,就赶紧捞出来,然后撒上盐末、葱花、姜末等佐料,给忽必烈端
了上去。
    忽必烈抓起肉片,吃在口里,连说:“好吃,好吃!”一连吃了几碗。
然后翻身上马,带领军队打仗去了。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在举行庆功宴时,忽必烈特地点了战前吃的那顿羊肉片。这回伙夫精心
选择了羊肉,切得更加仔细,又增加了麻酱、辣椒等调料。让将士们围着大
锅涮起了肉片。这一下吃得众人眉开眼笑,忽必烈更是赞不绝口。一个伙夫
说:“此菜尚无名字,请帅爷赐名。”忽必烈一边涮着肉片,一边笑着说:
“我看就叫它‘涮羊肉’吧。”
    于是,倍受人们欢迎的佳肴“涮羊肉”就诞生了。


       元朝皇陵难寻之谜

    一到陕西境内,就会看到秦川原野上那一座座小山似的帝王陵寝。这些
大都是汉唐帝王后妃的坟墓。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元代帝王的陵墓却很难
寻找。原来,这与当时蒙古族下葬的习惯有关。
    据史料记载,古代蒙古人有不宣扬大汗陵寝的习惯。大汗死后,就选一
块上好圆木剖开,挖个人形凹槽,把大汗的遗体放入槽内,将两块圆木合拢,
然后用三道金箍扣住,扣好后深深埋在草原上。对于新埋好的“墓地”要派
兵看守,等到来年新草长出,墓地一带不留任何痕迹时才撤走。这种葬制不
但带有神秘色彩,而且也是防止盗墓的最好办法。所以直到今天,元代皇帝
的陵墓没有一个被发现。

       穷朋友巧讥朱元璋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但与他从前交往的一些朋友,有
的还过着苦日子。
    一天,一位穷朋友从乡下来到京城皇宫门前求见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是
以前的老朋友,非常高兴,马上传他进殿。谁知这位穷朋友一见朱元璋端坐
在宝座上,昔日的容颜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便忘乎所以地直通通地说:“我
主万岁!您还记得我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
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清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甚至把罐子都打
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汤也都泼在泥地上。你只顾满地抓豆子吃,不小心
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里,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
意,叫你用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里去……”还没等说完,
朱元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嫌这个孩提时的朋友太不顾体面,于是大怒道:
“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后来,这件事让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心想这个老兄也太莽撞了,于
是,他心生一计,信心十足地去见他小时候的朋友,当今的皇帝。
    这个穷朋友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行过大礼,这个人便说:“我皇万岁
万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沪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了豆将
军,红孩儿挡关,多亏了菜将军。”朱元璋一听,不禁大笑,他认出了眼前
的这个是孩提时的朋友,心中更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
事而高兴,于是让他做了御林军总管,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借鱼上疏

    永乐皇帝闲来无事,想到江西吉安一带游玩,传下圣旨,要吉州知府筑
路修桥接驾。
    刚刚考中学士的解缙得知此事,暗暗思忖:皇上每次巡游奢侈挥霍,百
姓税收加重,劳役陡增,致使民不聊生。这次一定要设法劝阻皇帝,打消巡
游念头,使吉州百姓免受荼毒。于是,他连夜赶写了奏折,次日上朝,面奏
皇上。
    皇上一见奏文,勃然大怒:“解缙,天子出游,乃施恩泽于民间,你因
何阻挠?真乃狗胆包天!”

    解缙不慌不忙地说:“皇上息怒,解缙上疏,实为龙体之安所致!皇上
有所不知,吉州自古有‘吉水急水’之称,那里山高无路,唯有从水路走,
水急浪大,岂不惊了圣驾。”
    皇上想了想,说:“我命吉州府打造巨舟,岂有镇不住‘急水’之理!”
    解缙笑道:“纵然有巨舟,却难过峡江县。江西俗话‘峡江峡江,压断
手掌’,那里江窄暗礁多,莫说巨舟,就是竹排也很难通过。”说着,解缙
招了招手,一位下官捧着一只盘子走来,盘中放着一条扁鱼。解缙呈上扁鱼
说:“皇上请看,此鱼产于峡江,江窄,久而久之,连鱼身子也压扁了。”
    皇上一看当真,就取消了游吉州的打算。
    吉安一带百姓得知此事,奔走相告,都非常感激解缙。

           海瑞装糊涂

    海瑞在浙江淳安县当知县的时候,有一天,驿站的差人来告状,说有一
个人自称是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嫌驿站的马匹不好,把驿吏捆起来倒挂在树
上。
    海瑞马上带人赶到驿站。他看到穿着华丽衣服的胡公子还在指手划脚地
骂人,他身边还放着大大小小的箱子,箱子上还贴着总督衙门的封条,心里
立刻明白了,这肯定是胡宗宪的儿子,并且又收了不少赃礼。
    海瑞马上有了主意,他叫人把箱子打开,原来里面装着好几千两银子。
海瑞变了脸色,指着胡公子,对围观的群众说:“这恶徒真可恶,竟敢假冒
总督家里的人,败坏总督名声!那次胡总督出来巡查时,再三布告,叫地方
不要铺张,不要浪费。你们看这恶徒带了这么多行李和银子,怎么会是胡总
督的儿子呢。他一定是假冒的,要严办才是。”
    于是,海瑞把胡公子的几千两银子没收充公,交给国库。又写了一封信,
连人一起送给总督胡宗宪发落。胡宗宪看了来信,又看看被捆绑着的儿子,
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怕海瑞把事情闹大,只得忍气吞声,不敢向海瑞说明他
所捉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银子的事情也不敢再提了。

           戏子讽权臣

    明朝宪宗时,大太监汪直弄权,私兴大狱,无恶不作。他手下有两名爪
牙,分据文武要津,朋比为奸,气焰非常嚣张。弄得朝政日非,文武大臣敢
怒不敢言,而宪宗却蒙在鼓里。
    当时宫中有一位名叫阿丑的太监,其人多才多艺,言语幽默诙谐,且又
极富有正义感,很得宪宗喜爱。他经常在宫里演戏,是皇宫里的红戏子。
    阿丑对汪直的飞扬跋扈早就不满,于是便想通过演戏寻机让宪宗了解汪
直。
    一天,他给宪宗演了一出“醉酒”戏。戏一开场,阿丑就左歪右斜地佯
作醉态,胡言乱语,开口骂人,妙语连珠,诙谐百出。这时,另一演员扮作
路人出场,向阿丑作一怪状,忽然大喝一声:“大官出巡,肃静回避!”阿
丑无动于衷,似聋子送殡,既不肃静亦不回避,还不住大骂。“什么大官小
官,黑猫白猫,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老爷在此饮酒,你还不
绕道滚蛋?”

    路人见状,又大声喝道:“圣上驾到。”阿丑仍旧不动,又醉语道:“圣
上还在睡梦中!圣上比我还醉,更糊涂呢——”
    两次都没把他吓倒,路人又大喊一声:“汪太监驾到!”阿丑一听顿时
脸色发白,“扑”的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叫道:“死罪,死罪!”
    路人问:“阿丑,我方才叫圣上驾到,你都毫无惧色,为何一听见汪太
监驾到就怕得要死,跪地求饶呢?”
    阿丑答道:“我只知有汪太监,哪里知道有皇上!”
    宪宗见此,心中不悦,但又一想,觉得阿丑话里有话,也没降罪于阿丑。
自此以后,宪宗对汪直便有所注意,对他也渐渐地疏远了。终于有一天御史
徐绣上疏弹劾汪直,宪宗就把汪直流放到边疆,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铲除了汪直及其余党,朝野上下无不举手称庆,文武百官对阿丑这个红
戏子更是刮目相看。

            离间之计

    清太宗皇太极率领清军,避开山海关的明军,在遵化偷过长城,直逼北
京,明军节节败退。皇太极的大军一直打到北京城北的土城关。忽有军士来
报,说明朝山海关总兵袁崇焕带兵来了,皇太极不禁大惊。
    原来袁崇焕是明朝后期最有名的将领。在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作战的
时候,大败清兵,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就是经过那次大战受伤,最后郁闷
而死的。因此,皇太极对袁崇焕惧怕三分。
    如何对付袁崇焕?皇太极立刻召开军事会议,无奈众人都面面相觑,拿
不出办法。只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站在那里微笑。皇太极一看,是投降过来
的明朝文人范文程。
    皇太极觉得奇怪,忙把范文程叫出去偷偷问计。范文程便如此这般地献
了一计。
    第二天,明军在北京城的德胜门外和永定门外,捡了两份议和书,是皇
太极写给袁崇焕的。
    第三天,清军后退 5 里下寨,并捉了两名明军的太监(明军以太监为监
军)。
    第四天,明朝的两个太监逃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